• 3.44 MB
  • 2021-05-13 发布

备战2012高考1997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6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 17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16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2011·安徽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l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解析】Fe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Fe3+,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Fe3+反应,将其还原成Fe2+,即溶液中不存在Fe3+,所以滴入KSCN溶液不可能显红色,A不正确;AgI的溶度积常数小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所以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不可能产生AgCl沉淀,B不正确;Al箔插入稀HNO3中,首先硝酸会和Al箔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然后再和单质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生成NO气体单质铝表面的氧化膜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所以C也不正确;氨水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当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时会显蓝色,因此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 ‎(2011·广东卷)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浓H2SO4‎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逐渐消失,A不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首先将蔗糖脱水生成单质碳,然后单质碳被浓硫酸氧化而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可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B正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NO与空气被氧化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C不正确;装置Ⅳ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 ‎【答案】B、D ‎(2011·天津卷)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解析】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so42-以外,还可以是SO32-、CO32-、以及Ag+等,因此选项A不正确;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而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溶液显紫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只能是原溶液中的I-被氯水氧化成单质碘的,即选项B正确;因为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而在实验中并没有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排除K+,选项C不正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如果铵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出来,红色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所以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B ‎(2011·重庆卷)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 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本题考察常见的基本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使用和选择。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是:托盘天平、研钵、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硫酸铜晶体,不需要温度计A不正确;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B不正确;焰色反应时需要铂丝,铂丝需要用盐酸洗涤,所以C是正确的。制取肥皂需要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甘油属于多元醇不是油脂,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因此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C ‎(2011·重庆卷) 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A. 盐酸、硫酸 B.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 氨水、硫酸 D.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本题考察物质的鉴别和试剂的选择。物质的鉴别一般可用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及溶解性等。四种物质均属于无色无味的溶液,因此利用其物理性质无法鉴别,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检验。盐酸、硫酸均与K2SO3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SO2,盐酸、硫酸也均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硫酸可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与AgNO3、Mg(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银不稳定,会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但如果氨水过量氢氧化银会溶解生成银氨溶液,由以上不分析不难看出选项D是无法鉴别的,故答案是D。‎ ‎【答案】D ‎(2011·四川卷)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生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 。‎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解析】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被Fe2+还原成NO气体,NO气体在管口遇空气氧化成NO2;没有加碱中和酸,不能说明是否水解;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时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一定是乙烯。‎ ‎【答案】D ‎(2011·上海卷)草酸晶体(H‎2C2O4·2H2O) ‎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解析】根据草酸晶体的性质不难得出答案是D。‎ ‎【答案】D ‎(2011·江苏卷)高氯酸铵(NH4ClO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1)若NH4Cl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 ‎(2)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4ClO4和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l5(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9)。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4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干燥。‎ ‎(3)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蒸馏装置如图10所示(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按图10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称取样品a g(约‎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水溶解。‎ 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约0.1 mol·L-1H2SO4 溶解于锥形瓶中。‎ 步骤4:经滴液漏斗向蒸馏瓶中加入20mL3 mol·L-1NaOH 溶液。‎ 步骤5:加热蒸馏至蒸馏烧瓶中剩余约100mL溶液。‎ 步骤6: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c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V1mL。‎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 ‎①步骤3中,准确量取40.00mlH2SO4 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是(填写步骤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NH4ClO4 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分析】本题以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制取和分析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涉及理论分析、阅读理解、读图看图、沉淀制备、沉淀洗涤、含量测定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综合实验处理能力。‎ ‎【备考提示】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内容依然是高三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答案】(1)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 ‎ (3)①酸式滴定管 ‎②1、5、6‎ ‎③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2SO4溶液的浓度(或不加高氯酸铵样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进行蒸馏和滴定实验)‎ ‎(2011·江苏卷)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用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制备草酸的装置如图14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瓶中 ‎②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6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65%HNO3与98%H2SO4的质量比为2:1.5)溶液 ‎③反应3h左右,冷却,抽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 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12HNO3→3H2C2O4+9NO2↑+3NO↑+9H2O C6H12O6+8HNO3→6CO2+8NO↑+10H2O ‎3H2C2O4+2HNO3→6CO2+2NO↑+4H2O ‎(1)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所需用的试剂为。‎ ‎(2)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率下降,其原因是。‎ ‎(3)装置C用于尾气吸收,当尾气中n(NO2):n(NO)=1:1时,过量的NaOH溶液能将NOx全部吸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相比较,若用淀粉水解液吸收尾气,其优、缺点是 。‎ ‎(5)草酸重结晶的减压过滤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使用属于硅酸盐材料的仪器有。‎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化学”的基础性试题,通过草酸制备,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答案】(1) 碘水或KI-I2 溶液 ‎(2)由于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C6H12O6 和H2C2O4进一步被氧化 ‎(3)NO2+NO+2NaOH=2NaNO2+H2O ‎(4)优点:提高HNO3利用率 缺点:NOx吸收不完全 ‎(5)布氏漏斗、吸漏瓶 ‎(2011·浙江卷)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2FeCl3+2FeCl2+2HCl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 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_。‎ A.15min B.30minC.45min D.60min ‎【解析】(1)熟悉化学实验仪器,特别是有机合成的仪器比较特殊。‎ ‎(2)溶液浓度越高,溶质溶解度越小,蒸发或冷却越快,结晶越小;‎ 过饱和主要是缺乏晶种,用玻璃棒摩擦,加入晶体或将容器进一步冷却能解决。‎ ‎(3)抽滤涉及的仪器安装,操作细则颇多,要能实际规范操作,仔细揣摩,方能掌握。‎ 用滤液(即饱和溶液)洗涤容器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 ‎(4)趁热过滤除不溶物,冷却结晶,抽滤除可溶杂质。‎ ‎(5)对照反应开始斑点,下面斑点为反应物,上面为生成物,45min反应物基本无剩余。‎ ‎【答案】(1)三颈瓶 球形冷凝器(或冷凝管)‎ ‎(2)AD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 加入晶种 ‎(3)小于 D ‎ (4)趁热过滤 C ‎(2011·安徽卷)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O3-+=MnO2+Cl2↑+。‎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 ‎、、、,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写化学式)。‎ ‎(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g MnO2,并收集到0.224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mol NaClO3‎ ‎【解析】本题通过MnO2的提纯综合考察了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产物的判断及有关计算。‎ ‎(1)MnO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O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所以答案是粗MnO2样品中的MnO和MnCO3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MnSO4要转化为MnO2,需失去电子,故需要加入NaClO3做氧化剂,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配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Mn2++2ClO3-+4H2O=5MnO2+Cl2↑+8H+;‎ ‎(3)第③属于蒸发,所以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NaClO3属于氧化产物,因此一定有还原产物NaCl;‎ ‎(4)由题意知样品中的MnO和MnCO3质量为12.69g-8.7 g=3.99g。由方程式H2SO4+MnCO3=MnSO4+H2O+CO2↑可知Mn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115g/mol×0.01mol =1.15g,所以MnO的质量为3.99g-1.15g=2.84g,其物质的量为,因此与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MnSO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方程式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可计算出需要NaClO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答案】(1)MnO和MnCO3;‎ ‎(2)5Mn2++2ClO3-+4H2O=5MnO2+Cl2↑+8H+;‎ ‎(3)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NaCl;‎ ‎(4)0.02mol。‎ ‎(2011·北京卷)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 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 ___________________‎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 大量白色沉淀 乙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___。‎ ‎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以氧化单质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2SO2↑;‎ ‎(2)SO2溶于水显酸性,而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氧化性可将SO2氧化成硫酸,从而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而NO3-被还原成NO气体,由于试剂瓶中的空气将NO氧化成NO2,因此会出现浅棕色气体,方程式为2NO+O2=2NO2;‎ ‎(3)见解析(2)‎ ‎(4)①‎ 要排除空气参与反应,可在反应之前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由于铜和浓硫酸反应放热,因此产生的白雾中含有硫酸,为防止硫酸干扰后面的反应,需要饱和的NaHSO3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杂质;②甲仅仅是排除了空气,但并没有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因此会产生大量沉淀,方程式为SO42-+Ba2+=BaSO4↓;而乙虽然排除了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但没有排尽空气,由于在溶液中空气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所以也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但由于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所以产生的沉淀少。‎ ‎(5)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 ‎【答案】(1)2H2SO4(浓)+CuCuSO4+2H2O+2SO2↑;‎ ‎ (2)BaSO4 还原 (3)2NO+O2=2NO2;‎ ‎ (4)①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3溶液 ‎②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 (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2011·福建卷)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基础。‎ Al(OH)3+OH-=[Al(OH)4]-或Al(OH)3 +OH-=AlO2-+2H2O ‎(2)生成的是NaAlO2溶液,通入CO2气体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NaHCO3,加入盐酸有CO2气体产生、Al(OH)3沉淀溶解。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要比较扎实的基本功。‎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这样设问学生经常接触。‎ ‎(4)CO2+Ba(OH)2=BaCO3↓+H2O,基础简单的方程式书写。‎ ‎(5)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会影响测量,滴加盐酸不宜过快,保证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因为整个装置中不需要干燥,有水份不会影响CO2吸收。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C瓶中是足量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而不影响CO2吸收,所以不需要除去CO2中的HCl,选cd。‎ ‎(6)BaCO3质量为3.94g ,n(BaCO3)=0.0200mol, 则n(CaCO3)=0.0200mol,质量为2.00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此问计算比较简单。‎ ‎(7)Ba(OH)2溶液还吸收了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造成质量偏大,所以可以回答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本题取材牙膏摩擦剂的探究实验,其中第(5)(7)小问出的不错,第(5)小问考查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探讨,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7)小问设置有台阶,降低了难度,若将“结果明显偏高增加”设置成填空可能会更好。‎ ‎【答案】(1)Al(OH)3+OH-=[Al(OH)4]-或Al(OH)3 +OH-=AlO2-+2H2O ‎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沉淀溶解;‎ ‎ (3)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 (4)CO2+Ba(OH)2=BaCO3↓+H2O ‎ (5)c、d ‎ (6)25%‎ ‎ (7)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或其他合理答案)‎ ‎(2011·广东卷)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 约0.1mol•L-1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将溶液转入,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填“0.020”、“0.05”、“0.1980”或“1.5”)mol•L ‎-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 ‎③ 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 ‎【解析】本题考察常见的实验步骤的设计、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以及有关计算。‎ ‎(1)Ba(OH)2属于强碱,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形成难溶的BaCO3沉淀,因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时Ba(OH)2就有可能转化为BaCO3。‎ ‎(2)Ba(OH)2易溶于水,所以滤液中含有Ba2+,因此滴加稀硫酸使会产生白色沉淀BaSO4;要想验证沉淀为BaCO3,可以利用其能与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为进一步证明试剂是是否还有Ba(OH)2·8H2O,可以取步骤1中的滤液,用pH计测其pH值,若pH>9.6,即证明滤液不是纯BaCO3溶液,即证明是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假设成立。‎ ‎(3)①由于试样中含有难溶性的BaCO3,因此加水溶解后要过滤,且冷却后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 ‎②Ba(OH)2溶液的浓度约为0.1mol•L-1,体积是25ml,由于酸式滴定管的容量是50ml,因此盐酸的浓度至少应该是0.1 mol•L-1的,若盐酸的浓度过大,反应过快,不利于控制滴定终点,所以选择0.1980 mol•L-1的盐酸最恰当。‎ ‎③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1980×V×10-3mol,所以25.00ml溶液中含有Ba(OH)2的物质的量是,所以w克试样中Ba(OH)2的质量是,故Ba(OH)2·8H2O的质量分数=。‎ ‎(4)若配制1L1.0 mol•L-1Ba(OH)2溶液,则溶液中溶解的Ba(OH)2·8H2O的质量是315g,所以此时的溶解度约是 g/‎100gH2O,而在常温下Ba(OH)2·8H2O是3.9 g/‎100gH2O,显然不可能配制出1.0 mol•L-1Ba(OH)2溶液。‎ ‎【答案】(1)由于Ba(OH)2·8H2O与收空气中的CO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3,未变质的Ba(OH)2·8H2O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试剂中有Ba2+存在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该试剂中含有BaCO3‎ 步骤4:取步骤1中的滤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其pH值。‎ PH值明显大于9.6,说明该试剂中含有Ba(OH)2。‎ ‎(3)①搅拌溶解 250ml容量瓶中 ②0.1980‎ ‎③‎ ‎(4)不能。‎ ‎(2011·山东卷)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42-、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 开始沉淀时的pH 沉淀完全时的pH Mg2+‎ ‎9.6‎ ‎11.0‎ Ca2+‎ ‎12.2‎ c(OH-)=1.8mol·L-1‎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H2CO3的电离常数,。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仪器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KMnO4、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离子的除杂和实验方案设计,综合性强。‎ ‎(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通入氯气后可以将溶液中的Br-氧化溴单质,因为单质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由流程图可知单质溴在下层,因此该有机溶剂的密度要比水的大且不溶于水,所以该试剂是CCl4;‎ ‎(2)由于SO42-会与Ca2+结合形成微溶性的硫酸钙而影响氯化钙的制备,因此必需除去;由表中数据可知pH大于11时Mg2+沉淀完全,pH大于12.2时,Ca2+开始沉淀,所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11.0≤pH<12.2;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应该为盐酸。‎ ‎(3)实验室制取CO2的特点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由于盐酸易挥发,因此在收集之前需要出去挥发出HCl气体,因为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O2气体。若采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需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CO2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因此选项b、d正确。‎ ‎(4)H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想通过比较二者的pH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SO2和CO2气体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显然不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由于SO2和CO2气体均可以使饱和石灰水编混浊,所以CO2气体在通入饱和石灰水之前必需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气体。‎ ‎【答案】(1)四氯化碳;分液漏斗 ‎(2)除去溶液中的SO42-;11.0≤pH<12.2;盐酸 ‎(3)b、d ‎(4)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参考方案如下:‎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 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2011·天津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O的制备原理:HCOOH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下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写出化学方程式: ,。‎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装置中a和b的作用分别是, ;‎ C和d中承装的试剂分别是,。若用以上装置制备H2, 气体发生装置中必需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干燥H2的装置图。‎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Na2SO3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4⑤品红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 a. 低温、高压、催化剂 b. 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 常温、常压、催化剂 d. 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5)正丁醛经催化剂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纯化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②沸点:乙醚34℃,1—丁醇118℃,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试剂1为_________,操作1为________,操作2为_______,操作3为_______。‎ ‎【解析】(1)氢气可用活泼金属锌与非氧化性酸盐酸通过置换反应制备,氧化性酸如硝酸和浓硫酸与锌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丙醇通过消去反应即到达丙烯,方程式为:‎ ‎(CH3)2CHOHCH2=CHCH3↑+H2O;‎ ‎(2)甲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通过加热脱水即生成CO,由于甲酸易挥发,产生的CO中必然会混有甲酸,所以在收集之前需要除去甲酸,可以利用NaOH溶液吸收甲酸。又因为甲酸易溶于水,所以必需防止液体倒流,即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CO。为了使产生的气体能顺利的从发生装置中排出,就必需保持压强一致,因此a的作用是保持恒压;若用以上装置制备氢气,就不再需要加热,所以此时发生装置中的玻璃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因此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就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3)检验丙烯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SO2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褪色、品红溶液或石灰水,检验CO2可以石灰水,检验水蒸气可以无水CuSO4,所以在检验这四种气体必需考虑试剂的选择和顺序。只要通过溶液,就会产生水蒸气,因此先检验水蒸气;然后检验SO2并在检验之后除去SO2,除SO2可以用饱和Na2SO3溶液,最后检验CO2和丙烯,因此顺序为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4)由于反应是一个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采用高压,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虽然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但不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因此要采用适当的温度;催化剂不能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但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故正确所选项是b;‎ ‎(5)粗品中含有正丁醛,根据所给的信息利用饱和NaHSO3溶液形成沉淀,然后通过过滤即可除去;由于饱和NaHSO3溶液是过量的,所以加入乙醚的目的是萃取溶液中的1—丁醇。因为1—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很大,因此可以利用蒸馏将其分离开。‎ ‎【答案】(1)Zn+2HCl=ZnCl2+H2↑;(CH3)2CHOHCH2=CHCH3↑+H2O;‎ ‎ (2)恒压 防倒吸 NaOH溶液 浓硫酸 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 ‎ (3)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 (4)b ‎ (5)饱和NaHSO3溶液 过滤 萃取 蒸馏 ‎(2011·重庆卷)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题27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试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Ⅴ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此时Ⅱ中现象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经上述反应,‎2.5g 化合物A理论上可得‎0.56L(标准状况)M;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察常见仪器的识别、试剂的选择、装置的连接以及有关计算和判断。‎ ‎(1)由图不难看出B是分液漏斗;‎ ‎(2)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碱性气体,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只有氨气,即A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因此A中含有N元素。Ⅳ中黑色CuO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说明CuO 被还原生成单质铜,因为在高温下氨气可以被氧化生成气体M,而M可用排水法收集,因此M为氮气,反应的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氨气在通过CuO之前必需进行干燥,干燥氨气只能用碱石灰,即Ⅲ中的试剂为碱石灰。因为氨气是过量的,因此在收集氮气之前需要先除去氨气,可用浓硫酸吸收多于的氨气,即Ⅴ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3)如果氨气先干燥然后再通过热的CuO,氧化还原反应照样发生,由于成为有水生成,因此过量的氨气和水照样会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2.5g 化合物A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所含N原子的质量是0.025mol×28g·mol-1=0.7g,因此另一种元素原子的质量是2.5g-0.7g=1.8g。若该元素显+1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 ‎;若该元素显+2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若该元素显+3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显然只有第二种情况成立,即该化合物是Mg3N2。‎ ‎【答案】(1)分液漏斗 ‎ (2)碱石灰 CuO+2NH33Cu+3H2O+N2↑‎ ‎ (3)试纸变蓝 CuO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水,使试纸变蓝 ‎ (4)Mg3N2‎ ‎(2011·新课标全国卷)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 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①H2(g)+1/2O2(g)=H2O(l)△H=-285.8kJ·mol-1;‎ ‎【解析】(1)钙属于极活泼的金属,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而制备的氢气中会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所以在与钙化合之前需要除杂和干燥,分别选用试剂是氢氧化钠和浓硫酸;同时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最后还需要连接干燥管,所以正确的顺序为:i→e,f→d,c→j,k(或k,j)→a;‎ ‎(2)由于多余的氢气需要燃烧反应掉,所以应该先收集一部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反应结束后还需要使氢化钙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所以应该最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因此正确的顺序为BADC;‎ ‎(3)氢化钙中H显-1价,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H2↑;因为金属钙与水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同样会出现上述现象,所以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 ‎(4)由于氢化钙中含有氢元素,因此氢化钙的燃烧产物有水,所以可以利于无水硫酸铜进行检验其燃烧产物。‎ ‎(5)氢气是气体不方便携带,而氢化钙是固体,便于携带。‎ ‎【答案】(1)→e,f→d,c→j,k(或k,j)→a;(2)BADC;‎ ‎(3)①CaH2+2H2O=Ca(OH)2+H2↑;‎ ‎②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 ‎(5)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2011·海南卷)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 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 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mol·L-1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 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有__________(填仪器编号)‎ ‎①铁架台 ②燃烧匙 ③锥形瓶 ④广口瓶 ⑤研钵 ⑥ 玻璃棒 ⑦ 酒精灯 (2) 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 (3) 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和过滤;‎ (4) 本实验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3+杂质。检验Fe3+常用的试剂是______,可以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②④⑤;(2)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和氧化;(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4)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命题立意:实验综合能力考查,本题考查点有溶液加热、过滤、固体溶解、蒸发(防水解)、结晶等一系列实验。‎ ‎【解析】步骤1是溶液加热和过滤操作,用不到②④⑤;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有水解,因而要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步骤3是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下的蒸发与结晶过程;‎ 思维拓展:实验综合题不仅仅要考查操作方面的内容,也考查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的运用,因而实验综合题历来是高考中的难点。操作要点在平时复习中注意积累,分析过程中可能要注意的问题,要紧扣实验目的,多方面考虑,才可确保万无一失。‎ ‎(2011·四川卷)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xH2O)是一种光敏材料,在110℃可完全失去结晶水。为测定该晶体中铁的含量和结晶水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 铁含量的测定 步骤一:称量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匙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三:用0.010mol/L ‎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mol/L KMnO4溶液19.98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的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_______、转移、洗涤并转移、________摇匀。‎ ② 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 ③ 写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④ 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在步骤二中,若加入的KMnO4的溶液的量不够,则测得的铁含量__________。(选填“偏低”“偏高”“不变”)‎ (1) 结晶水的测定 ‎ 将坩埚洗净,烘干至恒重,记录质量;在坩埚中加入研细的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称量并记录质量;加热至‎110℃‎,恒温一段时间,置于空气中冷却,称量并记录质量;计算结晶水含量。请纠正实验过程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实验操作及有关计算。‎ ‎【答案】(1)①溶解 定容 ‎②将Fe3+还原成Fe2+‎ ‎③5Fe2++MnO4-+8H+=5Fe3++Mn2++4H2O ‎④11.20%或0.112 偏高 ‎ (2)加热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对盛有样品的坩埚进行多次加热,干燥器中冷却、称量并记录质量,直至称量质量几乎相等。‎ ‎(2011·上海卷)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浓硝酸,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2)如果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净,则制得的CuSO4·5H2O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是,除去这种杂质的实验操作称为。‎ ‎(3)已知:CuSO4+2NaOH=Cu(OH)2↓+ Na2SO4‎ 称取‎0.1000 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 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 mL,则‎0.1000 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 g。‎ ‎(4)上述滴定中,滴定管在注入盐酸之前,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 在滴定中,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所对应的刻度。‎ ‎(5)如果采用重量法测定CuSO4·5H2O的含量,完成下列步骤:‎ ‎①②加水溶解③加氯化钡溶液,沉淀④过滤(其余步骤省略)‎ 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 ‎(6)如果‎1.040 g提纯后的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 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l‎.000 g 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实验现象等观察、物质的提纯,中和滴定、实验过程设计及有关计算。‎ ‎【答案】(1)溶液呈蓝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 (2)Cu(NO3)2 重结晶 ‎ (3)0.0980‎ ‎ (4)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粗细交界点 ‎ (5)称取样品 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 ‎ (6)-1.5%(-1.48%)‎ ‎(2010·天津卷)3.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 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和CO 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D.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解析】Al3+和Mg2+与氨水反应都只生成沉淀,不溶解,无法鉴别,故A错;SO42-和CO32-与Ba(NO3)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B错;1—溴丙烷有三种等效氢,其核磁共振谱有三个峰,而2—溴丙烷有两种等效氢原子,其核磁共振谱有两个峰,故可鉴别,C正确;碳碳双键、醛基都能被酸性KMnO4氧化,KMnO4溶液都退色,故无法鉴别。‎ ‎【答案】C ‎(2010·上海卷)15.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知识。HNO3溶液中混有H2SO4时,加入氯化钡使得硝酸中又混入了HCl杂质,应加入硝酸钡溶液过滤,A错;SO2有还原性,可悲高锰酸钾氧化为硫酸除去,B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但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一般用结晶或重结晶法分离,C错;乙酸具有酸性其能和氧化钙反应,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钙蒸馏可以分离两者,D对。‎ 知识归纳:进行物质的提纯操作时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一是不能将要得到的目标产物除掉,二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像此题中A选项就是引入了新杂质。‎ ‎(2010·重庆卷)7.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装置图的分析。A项,CCl4与水分层,故可以用分液操作,正确。B项,NaOH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错误。C项,倒置的漏斗中应置于液面上,否则起不了防倒吸的作用,错误。D项,温度计应测小烧杯中的温度,错误。‎ ‎(2010·上海卷)18.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分析装置图,可知氨气和氯气接触时发生反应:4NH3+6Cl2=2NH4Cl+4HCl+N2,烧瓶中出现白烟,A对;不能出现红棕色气体,B错;该反应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C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多余的有害气体,D对。‎ 知识归纳:对某种元素来讲,其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此对同一种元素可以依据价态判断,一般来讲,价态越高时,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时,其还原性就越强;此题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2010·浙江卷)11.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 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 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 ‎【解析】本题是一组实验操作或原理的正误判断问题。实验操作的正误,实际根源还是实验原理。A、乙醇和碘与水均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使用。考查萃取原理。B、新制Cu(OH)2悬浊液用来检验醛基而不是羟基。C、纸层析实验中,不能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否则式样会溶解在展开剂中。D、除乙酸用碱性氧化物,氧化钙还能吸水,过滤后利用乙醇沸点低的原理进行蒸馏最好。‎ 教与学提示:‎ 本题涉及的化学实验都是重要的经典的。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要重视重点实验的操作与原理,更要重视正确与错误的操作存在的与原理的矛盾。符合高中生理解记忆的特点,多想想为什么,才能顺利又高效掌握化学实验。实验教学还有:仪器链接、实验改进、数据处理、药品与仪器选择、药品添加顺序与药品用量、实验创新等内容。‎ ‎【答案】C ‎(2010·广东卷)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 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 B 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 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 D 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 ‎【解析】的密度比水大,下层呈紫红色,故A错;沉淀不能溶解于弱碱氨水中,故B错;‎ 实验Ⅲ生产的血红色的溶液,故C正确;有一定的吸水性,能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 ‎【答案】CD ‎(2010·上海卷)10.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乙醇、甲苯、硝基苯B.苯、苯酚、己烯 C.苯、甲苯、环己烷 D.甲酸、乙醛、乙酸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物质的检验知识。乙醇、甲苯和硝基苯中,乙醇可以和水互溶、甲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轻、硝基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重,可以鉴别,排除A;苯、苯酚和己烯可以选浓溴水,苯不和溴水反应、苯酚和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己烯和溴水加成使其褪色,可以鉴别,排除B;苯、甲苯和环己烷三者性质相似,不能鉴别,选C;甲酸、乙醛、乙酸可以选新制氢氧化铜,甲酸能溶解新制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乙醛不能溶解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乙酸只能溶解氢氧化铜,可以鉴别,排除D。‎ 知识归纳: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2010·江苏卷)10.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说明该钾盐是 B 向含有少量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溶液中少量 C 常温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常温下 D 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人酸性溶液 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A项,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不一定是CO32-,也有可能是HCO3-;B项,加入Mg(OH)2、MgO等物质能促使Fe3+的水解转化为沉淀而除去FeCl3,同时也不会引进新杂质;C项,根据现象,说明沉淀中有BaCO3,说明Ksp(BaCO3)>Ksp(BaSO4);D项,在此实验中,还有可能有副反应产生的SO2也能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项。备考提示:溶度积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物质来讲,Ksp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应离子在水中越容易生成沉淀。‎ ‎(2010·浙江卷)13.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公含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 ①②④⑤ B. 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解析】‎ 本题是离子组合推断、离子鉴别实验综合题。题型难点是:熟悉各种离子的标准检验方法,明确各种离子检验时的干扰因素。本题的难点还有:采用的出题方式和平时不同。‎ 根据最终的离子分析:NO2-,存在时一定没有SO32-,I-。因NO2-,的氧化性可以使他们氧化。Cl-存在下的NO2-的检验: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即证明了NO2-的存在又检验出Cl-的存在。但,仅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性气体也可能有SO32-的存在。故须先确认SO32-不存在。SO32-,CO32-,SO42-的组合检验可以用: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来确认SO32-, SO42-不存在,CO32-一定存在。故选择③④就可以,顺序是先④后③。‎ 教与学提示:本题学生存在的困难是NO2-‎ 的检验,因为此内容在选修的《实验化学》中,可能会有所忽视。第二个难点是离子要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检验。教学中碰到有一些学生:只要碰到离子组合检验与推断的题目就死机的现象。分析原因:各种典型离子的检验方式不是很熟练,没有对各种离子单独检验时的干扰因素,干扰离子进行排除。不重视各种相近实验现象进行区别对待,深入研究相近条件下的不同。教学中从单一离子检验开始,增加干扰,增加组合,增加性质区别等逐步复杂化。要多想为什么,多想如何干扰和排除干扰。‎ ‎【答案】B ‎(2010·全国卷Ⅰ)28.(15分)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 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解析】(I)由题干表述可知A和E不是盐,又由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推知E为硫酸(③步操作进一步确定);(II)由题干和①步操作可知A为氨水; (III)再由②步操作可知F中阳离子为Ag+发生的反应为: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而常见的盐中只有AgNO3可溶于水,故F为AgNO3;(IV)由③步操作可知B中阴离子应为CO32-,由于此无色无味的气体只能是CO2, B、C、D中能生成沉淀说明不能是HCO3-,而阳离子可是常见的K+、Na+、NH4+等待定(V)同样由②步操作D中能与氨水生成沉淀的无色溶液中常见的为阳离子为Mg2+或Al3+,而阴离子需待下步反应再确定;(VI)由④步操作生成的沉淀为可能为AgCl、AgBr、AgI、BaSO4、H2SiO3(不合理)等,但限于题干所述中学常用试剂,则沉淀应为AgCl和BaSO4,才不溶于HNO3,一个是与AgNO3结合生成的沉淀,一个是与硫酸结合形成的沉淀,故C应该同时含有Ba2+和Cl-即,C为BaCl2,进而推出D中阴离子应该为SO42-,因为题干所述盐溶液中阴离子均不同,故D为Al2(SO4)3或MgSO4其他解析见答案 ‎【答案】(1)A NH3·H2O或NH3 ;E H2SO4 F AgNO3 C BaCl2‎ 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 ‎(2)B Na2CO3或K2CO3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 D Al2(SO4)3或MgSO4 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 ‎(2010·全国卷Ⅰ)29.(15分)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 仪器符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4)验证CO的方法是。‎ ‎【解析】实验综合能力考查,主要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组装,装置图的绘制,试剂的合理选择,装置的改进及评价,物质的的检验等 ‎(1)这里与一般的物质制备思路是一致的,思路是先制备CO2,再净化除杂,干燥,接着再与C在高温下反应制CO,再除去未反应完的CO2,我们这里只需要画装置简图即可,这是自1998年高考科研测试首次出现,至今高考终于再现了!(见答案)‎ ‎(2)与2009年27题相似这在今年的训练题中比较流行,如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黄冈中学模拟题等均再现了,不难学生能够作答和得分(见答案)‎ ‎(3)这在以前题目中出现了多次,一般学生能答对 ‎(4)此问答案很多可以点燃,看火焰看产物;也可以E后面再接个灼热CuO的玻璃管后面再接个放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看玻璃管和石灰水的现象;也可应直接用PdCl2溶液等 ‎【答案】‎ (1) 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 (2) 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2010·天津卷)9.(18分)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 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 。‎ 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 ,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TiCl4水解生成TiO2·x H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检验TiO2·x H2O中Cl-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下列可用于测定TiO2粒子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核磁共振法 b.红外光谱法 c.质谱法 d.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⑷ 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简外,还需要下图中的_____(填字母代号)。‎ a b c d e ‎⑸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 g·mol-1)试样w g,消耗c mol·L-1 NH4Fe(SO4)2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 判断下列操作对TiO2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 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H4Fe(SO4)2溶液有少量溅出,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使测定结果_________。‎ ‎【解析】(1)设TiCl4的系数为1,根据元素守恒,TiO2·xH2O的系数为1,HCl的系数为4;再根据O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为(2+x)。‎ ‎(2)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洗涤液,检验溶液中溶解的离子是否还存在。‎ ‎(3)核磁共振谱用于测有机物中含有多少种氢原子;红外光谱分析有机物含有何种化学键和官能团;质谱法常用于测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粒的大小。‎ ‎(4)NH4Fe(SO4)2易水解,故需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抑制水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还需要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5)因为是用KSCN作指示剂,终点时NH4Fe(SO4)2不再反应,生成血红色的Fe(SCN)3。‎ ‎(6)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1Ti3+~1Fe3+,故n(Fe3+)= n(Ti3+)= n(TiO2)=cV×10-3mol,其质量分数为。‎ ‎(7) NH4Fe(SO4)2溶液溅出,其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消耗的体积增大,百分含量偏大;若终点俯视滴定管,读取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体积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1) TiCl4+(2+x) H2O TiO2·xH2O+4HCl ‎(2)取少量水洗液,滴加AgNO3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已除净。‎ ‎(3)d ‎(4)抑制 NH4Fe(SO4)2水解 a c ‎(5)溶液变成红色 ‎(6)‎ ‎(7)偏高 偏低 命题立意:本题是围绕化学实验设计的综合性试题,主要考点有:化学方程式配平、沉淀的洗涤、颗粒大小的测量方法,和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及误差分析,质量分数的计算等。‎ ‎(2010·广东卷)33.(16分)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 = ________________.‎ ‎(2)反应Cl2+Na2SO3+2 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2的影响).‎ ① 提出合理假设 .‎ 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_____________.‎ ②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1H2SO4、1moLL-1NaOH、0.01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解析】(1) NaOH过量,故生成的是正盐:SO2+2NaOH =Na2SO3+H2O。‎ ‎(2)S元素的价态从+4→+6,失去电子做表现还原性,故还原剂为Na2SO3。‎ ‎(3)①很明显,假设3两种离子都存在。‎ ‎②加入硫酸的试管,若存在SO32-、ClO-,分别生成了H2SO3和HClO;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先变红后退色,证明有ClO-,否则无;在B试管中滴加0.01molL-1KMnO4溶液,若紫红色退去,证明有SO32-,否则无。‎ ‎【答案】‎ ‎(1) Na2SO3+H2O ‎(2) Na2SO3‎ ‎(3) ①SO32-、ClO-都存在 ‎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若先变红后退色,证明有ClO-,否则无 步骤3:在B试管中滴加0.01molL-1KMnO4溶液 若紫红色退去,证明有SO32-,否则无 ‎(2010·山东卷)30.(16)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 )过程如下:‎ ‎(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 的方法是_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 ,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 ‎(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______。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 ‎【解析】‎ ‎(1)检验SO2的方法一般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变红。‎ ‎(2) 收集干燥的SO2,应先干燥,再收集(SO2密度比空气的大,要从b口进气),最后进行尾气处理;因为SO2易与NaOH反应,故D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 ‎(3)因为在烧渣中加入了硫酸和足量氧气,故溶液Y中含有Fe3+,故应先加入过量的铁粉,然后过滤除去剩余的铁粉。‎ ‎(4)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为: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然后跟标准比色卡对比。‎ Fe(OH)3的含铁量比Fe2(SO4)3高,若溶液Z的pH偏小,则生成的聚铁中OH-的含量减少,SO42-的含量增多,使铁的含量减少。‎ ‎【答案】(1)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变红,证明有SO2。‎ ‎(2)d e b c;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气处理,防止污染 ‎(3)铁粉 过滤 ‎(4)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然后跟标准比色卡对比。 低 ‎(2010·安徽卷)27.(14分)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货源成为重要课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进行资源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第②步反应得到的沉淀X的化学式为。‎ ‎(2)第③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第④步反应后,过滤Li2CO3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 ‎(4)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LiNB2O4的质量为‎18.1 g第③步反应中加入20.0mL3.0mol·L-1的H2SO4溶液。定正极材料中的锂经反应③和④完全为Li2CO3,剩至少有Na2CO3参加了反应。‎ ‎【答案】(1)Al(OH)3‎ ‎(2)4 LiMn2O4+O2+4H+=4Li++8MnO2+2H2O ‎ ‎(3) 漏斗 玻璃棒 烧杯 ; 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等 ‎(4)5.3 ‎ ‎【解析】第一步就是铝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第二步就是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第三步是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根据第一步反应LiMn2O4不溶于水。‎ 第(4)小题计算时要通过计算判断出硫酸过量。‎ ‎(2010·福建卷)25.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人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外还可能含有。若要确认其中的,应先用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 c.浓氨水 d.酸性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然后加入足量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的体积分数为。‎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选填序号)。‎ ‎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除可用测量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解析】 (1)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 ‎(2)+2价亚铁离子能使算话的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3价铁离子,选择a会造成干扰,选c会造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颜色的影响无法辨别 ‎(3)A除去,B可以检验A中是否完全除去 ‎(4)‎ ‎(5)Q为,他与二氧化硫一样都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浑浊,选择a或b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无法判断Q的存在;选择d,Q被碱石灰吸收 ‎(6)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蒸气能使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 ‎(7)中学阶段的质量称量选择托盘天平,分度值0.1g,无法精确称量出差量。‎ ‎【答案】‎ ‎(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他合理答案)‎ ‎(2)①d ②66.7%(或其他合理答案)‎ ‎(3)检验是否除尽 ‎(4)‎ ‎(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 ‎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2010·浙江卷)25.(14分)洗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 KCl B. KNO‎3 C. Na2S D. 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解析】‎ 本题知识载体很新鲜,很生活,很化学。简答式的题目首先要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的物质及反应才能完成各小题的内容。‎ 题目关键词:粉末分解释放氮气,粉末仅含Na、Fe、N、O,水溶性试验部分溶解,可溶部分为化合物甲,不溶物红棕色可溶于盐酸。‎13.0g甲完全分解为N2和单质乙,N‎2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解题分析:1、粉末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2、红棕色物质可能为Fe2O3Fe(OH)3‎ 等,根据题意只能是Fe2O3。3、甲只有两种元素,且含N,必含Na。3、计算:N(6.72/22.4)*2*14=‎8.4g,则Na的物质的量为:(13-8.4)/23=0.2mol,N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0.2=3:1,则化合物甲为Na3N。4、在高温下Na与Fe2O3反应的产物为Na2O2和Fe。‎ ‎【答案】(1)Na3N,(2)2N2O2+4CO2+2H2O=4NaHCO3+O2‎ ‎(3)6Na+2Fe2O3=3Na2O2+4Fe ,红色粉末的作用是充当氧化剂,除去氮化钠分解产生的金属钠(金属钠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和碱性有害物质),提供大量的热量用于氮化钠的迅速分解。(4)从氧化性角度分析KNO3、CuO均可,但KNO3本身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与氮气反应。故选择D. CuO。(5)实验目的:检验Na2O2在空气中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即检验NaOH和Na2CO3或NaHCO3。实验设计一:实验原理:定量分析法。步骤:1、称量混合固体的质量。2、将混合物加热,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气体则无NaHCO3,石灰水变浑浊则有NaHCO3无NaOH,称量石灰水质量变化量mg。3、加入过量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称量石灰水质量增加量ng。4、通过m与n的计算获得最终结果。实验设计二:实验原理:测定盐酸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的关系确定混合物成分。1、不产生二氧化碳则混合物只有NaOH。2、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前,与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直到最大量消耗的盐酸的体积比为1:1则只有Na2CO3。大于1:1则为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小于1:1则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即比较图中a,b的大小。‎ 教与学提示: 题型的难点1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确定物质的化学 成分,其中Na3N又是学生很不熟悉的。难点2是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及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难点3是实验设计,通过定量来定性。但,题目设计与问题设计都在平时的练习与讨论中必然会涉及。比如实验设计部分,在省市多次统考中均有有关碳酸盐与酸反应定量问题出现过,或反复练习过。但,在简答的环境中也还是有难度的。解题中要动用到平时知识的积累,决定成败还是在平时。‎ ‎(2010·上海卷)26.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另外有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下列装置可用于CO2气体的提纯和干燥。‎ 完成下列填空:‎ ‎1)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应选用的仪器是。‎ a.烧杯 b.玻璃棒 c.量筒d.容量瓶 ‎2)上述装置中,A是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 ‎3)上述装置中,b物质是。用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CO2的分子量,如果B物质失效,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4)一次性饭盒中石蜡(高级烷烃)和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评价饭盒质量的指标之一,测定溶出量的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剪碎、称重→浸泡溶解→过滤→残渣烘干→冷却、称重→恒重 为了将石蜡和碳酸钙溶出,应选用的试剂是。‎ a.氯化钠溶液 b.稀醋酸 c.稀硫酸d 正已烷 ‎5)在溶出量测定实验中,为了获得石蜡和碳酸钙的最大溶出量,应先溶出后溶出。‎ ‎6)上述测定实验中,连续,说明样品已经恒重。‎ ‎【答案】1)abc;2)CuSO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吸收HCl气体或吸收酸性气体;3)无水CaCl2;偏低;4)bd;5)石蜡;CaCO3;6)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差不超过(或小于)‎0.001g。‎ ‎【解析】此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气体的除杂、实验设计和评价、蒸发等化学实验知识。1)配制一定体积比的溶液时,应选用烧杯、玻璃棒和量筒;2)根据实验所用药品,制得的气体中可能含有H2S、HCl和水蒸气;根据除杂的要求,除去H2S是可选用CuSO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吸收HCl气体或吸收酸性气体;3)B物质用于干燥制得的CO2,可选用无水CaCl2;其失效时,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4)根据实验步骤,为将石蜡和碳酸钙溶出,可选用稀醋酸溶出碳酸钙、正己烷溶出石蜡;5)由于醋酸中的乙酸也是有机物,为防止石蜡损失,一般先溶出石蜡再溶出CaCO3;6)称重时,当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差不超过(或小于)‎0.001g,说明达到恒重。‎ 知识归纳:此题很好的将化学实验与其他化学知识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查知识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 ‎(2010·上海卷)27.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沉淀剂A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B的化学式。‎ A B ‎ ‎2)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取样、、沉淀、、、冷却结晶、、烘干。‎ ‎3)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碳酸化时产生的现象是。碳酸化时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 ‎4)碳酸化后过滤,滤液D最主要的成分是(填写化学式),检验这一成分的阴离子的具体方法是:。‎ ‎5)氨碱法流程中氨是循环使用的,为此,滤液D加入石灰水产生氨。加石灰水后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滤液D加石灰水前先要加热,原因是。‎ ‎6)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注明你的表达式中所用的有关符号的含义)‎ ‎【答案】1)Ca(OH)2或CaO;Na2CO3;2)溶解;过滤;蒸发;过滤;3)有晶体析出(或出现浑浊);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4)NH4Cl;取样,加硝酸酸化,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该阴离子是氯离子;5)NH4++OH-→NH3↑+H2O;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6)。‎ ‎【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结果的处理等知识。1)沉淀剂A源于石灰窑,说明其是生石灰或熟石灰;粗盐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一般用碳酸钠除去;2)实验室提纯粗盐的整个操作过程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烘干几步;3)纯碱生产中碳酸化时,会看到溶液中析出晶体,这是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4)根据操作过程,碳酸后溶液中主要是NH4Cl;检验其中的氯离子时,要经过取样,加硝酸酸化,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该阴离子是氯离子;5)滤液中主要含有的是氯化铵,其和石灰水反应时:NH4++OH-→NH3↑+H2O;由于滤液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故此加石灰水前先加热,是为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6)假设加热前纯碱的质量为m1,加热后的质量为m2‎ ‎,则加热损失的质量为:m1-m2,则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m1-m2)/31;故纯碱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技巧点拨:解答实验问题时,要首先理清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从实验的安全性、科学性和简约型入手进行解答。对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要注意处理的合理性。‎ ‎(2010·江苏卷)15. (12分)高纯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的操作步骤如下:(1)制备溶液:‎ 在烧瓶中(装置见右图)加入一定量和水,搅拌,通入和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 ‎①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过程中,为使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和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③若实验中将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变化如右图。导致溶液中、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2)制备高纯固体:已知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开始沉淀时。请补充由(1)制得的溶液制备高纯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 、]。‎ ‎①;②;③;④;⑤低于‎100℃‎干燥。‎ ‎【答案】(1)‎ ①Ca(OH)2+SO2=CaSO3+H2O ②控制适当的温度 缓慢通入混合气体 ③Mn2+催化O2与H2SO3,反应生成H2S04‎ ‎(2)‎ ①边搅拌边加入NaHCO3(Na2CO3),并控制溶液PH<7.7‎ ②过滤,用少量水洗涤2~3次。‎ ③检验SO42-是否被洗涤除去 ④用少量C2H5OH洗涤(凡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因此实验基础的考察依然是以后学习和复习的重点。(1)①石灰乳参与反应主要是与SO2的反应。②为是SO2尽快转化,在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或控制气体的流速以确保反应的充分进行;③从图中可以看出,c(Mn2+)减少,c(SO42-)增加,可以认为Mn2+在O2与H2SO3反应中起了催化作用;(2)根据题给信息,可以得出制备高纯MnCO3的操作流程:加入NaHCO3溶解,同时控制溶液的pH<7.7→过滤、洗涤→检验SO42-是否被除去→为了降低MnCO3的损耗,用C2H5OH洗涤→低温干燥。‎ ‎(2010·江苏卷)21.(12分)本题包括A、B两小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 B.对硝基甲苯是医药、染料等工业的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它常以浓硝酸为硝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甲苯的硝化反应制备。‎ 一种新的制备对硝基甲苯的实验方法是:以发烟硝酸为硝化剂,固体NaHSO4为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在溶液中,加入乙酸酐(有脱水作用),‎45℃‎反应1h 。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分别用5% NaHCO3,溶液、水洗至中性,再经分离提纯得到对硝基甲苯。‎ ‎(l)上述实验中过滤的目的是。‎ ‎(2) 滤液在分液漏斗中洗涤静置后,有机层处于层(填“上”或'下”);放液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有。‎ ‎(3) 下列给出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甲苯硝化反应影响的实验结果。‎ 催化剂 n(催化剂)‎ 硝化产物中各种异构体质量分数(%)‎ 总产率(%) ‎ n(甲苯)‎ 对硝基甲苯 邻硝基甲苯 间硝基甲苯 浓H2SO4‎ ‎1.0‎ ‎35.6‎ ‎60.2‎ ‎4.2‎ ‎98.0‎ ‎1.2‎ ‎36.5‎ ‎59.5‎ ‎4.0‎ ‎99.8‎ NaHSO4‎ ‎0.15‎ ‎44.6‎ ‎55.1‎ ‎0.3‎ ‎98.9‎ ‎0.25‎ ‎46.3‎ ‎52.8‎ ‎0.9‎ ‎99.9‎ ‎0.32‎ ‎47.9‎ ‎51.8‎ ‎0.3‎ ‎99.9‎ ‎0.36‎ ‎45.2‎ ‎54.2‎ ‎0.6‎ ‎99.9‎ ‎①NaHSO4催化制备对硝基甲苯时,催化剂与甲苯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由甲苯硝化得到的各种产物的含量可知,甲苯硝化反应的特点是。‎ ‎③与浓硫酸催化甲苯硝化相比,NaHSO4催化甲苯硝化的优点有_、。‎ ‎【答案】‎ ‎(1)回收NaHSO4‎ ‎(2)下 分液漏斗上口塞子未打开 ‎(3)①0.32‎ ②甲苯硝化主要得到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 ③在硝化产物中对硝基甲苯比例提高 催化剂用量少且能循环使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同时考查了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能够迅速在表中提取到有用信息,利用信息解决有关问题。‎ ‎(1)NaHSO4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因此反应后过滤的目的是为了回收NaHSO4‎ ‎(2)该反应是以CCl4 作为有机溶剂,CCl4的密度比水大。故有机层在下层;分液漏斗里的液体放不下来,出了分液漏斗堵塞,还有可能是分液漏斗上口活塞未打开 ‎(3)①从题给数据分析,当催化剂与甲苯的比例为0.32时,总产率最高且对硝基甲苯的含量最高 ②从题给数据可以看出,无论以何种比例反应,产物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 ③用NaHSO4 做催化剂的优点是在硝化物中对消极甲苯的比例提高、同时催化剂能循环使用。‎ ‎(2010·四川卷)27.(16分)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 碘酸钾(KIO3)是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它的晶体为白色,可溶于水。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填颜色)固体物质,实验室常用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2)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 ‎3I2+6KOH=5KI+KIO3+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 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阴极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电解过程中,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需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请设计一个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的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要求:所需药品只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仪器及相关用品自选。‎ 试剂:淀粉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论 ‎(4)电解完毕,从电解液中得到碘酸钾晶体的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②的操作名称是,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 。步骤④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答案】(1)紫黑色 升华 ‎(2)‎ ‎ 有气泡产生 ‎(3)‎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阳极区电解液于试管中,加稀硫酸酸化后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变蓝。‎ 如果不变蓝,说明无。(如果 变蓝,说明有。)‎ ‎(4)冷却结晶 干燥 洗去吸附在碘酸钾晶体上的氢氧化钾等杂质 ‎【解析】(1)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较容易。(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阴极区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电解氢氧化钾实质是电解水。(3)考查I-的检验此题借助与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这一特性,要设法将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4)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考生对整个流程分析透彻。‎ ‎(2010·重庆卷)27.(15分)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_______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_______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NH3+5O24NO+6H2O ‎(2)放热 ‎(3)浓H2SO4;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 ‎(4)I;与HCL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氨的催化氧化。(1)和氧化生成。(2)该反应为放热,故不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状态。(3)产物中有和,会被氧化生成,在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而与会产生白烟。(4)装置5与1均产生科产生。加热分解可得和HCL,而HCL与可生成。‎ ‎(2009·四川卷)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 Ⅰ.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 ‎ mL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H2O2+H+====Mn2++H2O+‎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该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 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 ‎ ‎ ‎ ‎ 验证不稳定性 ‎ ‎ ‎ ‎ ‎【答案】‎ Ⅰ.(1)容量瓶(2分) ‎ ‎(2)2 5 6 2 8 5O2(2分)‎ ‎(3)酸式(2分)‎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2分)‎ ‎(4)(2分)‎ ‎(5)偏高(2分)‎ Ⅱ.(各1分,共4分)‎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 取适量饱和硫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取适量碘化钾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蓝色)‎ 验证不稳定性 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导气管将得到的气体通入到装有饱和硫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产生气泡,木条复燃(溶液变浑浊或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酸碱中和滴定操作及原理、容量瓶用途,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误差分析及H2O2的性质等。‎ Ⅰ.(2)本题是缺项配平。KMnO4(H+)可将H2O2氧化为O2,确定产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KMnO4是强氧化剂,腐蚀橡皮管,故用酸式滴定管。由于KMnO4本身有色,故不需指示剂,到达终点,描述现象要准确、全面,特别强调“半分钟内不褪色”。‎ 结合方程式,建立关系式:2~5H2O2‎ 计算时注意H2O2体积数:10.00 mL→250 mL→25.00 mL,原H2O2中质量分数:‎ 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则消耗KMnO4溶液体积V偏大,造成最终结果偏大。‎ Ⅱ.要证明H2O2氧化性,需选用还原性试剂,如KI溶液,或饱和H2S均可。验证其不稳定性,通过受热分解,验证产物有O2产生即可。‎ ‎(2009·广东卷)某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MgSiO3、CaMg(CO3)2、Al2O3和Fe2O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 沉淀物 Fe(OH)3‎ Al(OH)3‎ Mg(OH)2‎ pH ‎3.2‎ ‎5.2‎ ‎12.4‎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上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两条)。‎ ‎(2)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g(ClO3)2在农业上可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 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将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Mg(ClO3)2。简述可制备Mg(ClO3)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①中条件进行制备实验。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常伴有NaCl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产品中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或其他合理答案) ‎ ‎(2)Al(OH)3、Fe(OH)3‎ ‎(3)Na2SO4‎ ‎(4)①在某一温度时,NaCl最先达到饱和析出;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最大;NaCl溶解度与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差别 ‎②降温前,溶液中NaCl已饱和;降温过程中,NaCl溶解度降低,会少量析出 重结晶 ‎【解析】根据固体废料的变化过程,结合Fe(OH)3、Al(OH)3、Mg(OH)2完全沉淀时的pH可知,pH调节至5.5时,Fe(OH)3、Al(OH)3沉淀完全,pH调到12.5时,Mg(OH)2沉淀完全。滤液Ⅱ中有来自NaOH的Na+和来自H2SO4的,所以滤液Ⅱ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Na2SO4。‎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依赖各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差别,若易溶于水的盐中含有NaCl,常采用重结晶法进行分离或除杂。‎ ‎(2009·浙江卷)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 ℃),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SiCl4‎ BCl3‎ AlCl3‎ FeCl3‎ PCl下标5‎ 沸点/℃‎ ‎57.7‎ ‎12.8‎ ‎—‎ ‎315‎ ‎—‎ 熔点/℃‎ ‎-70.0‎ ‎-107.2‎ ‎—‎ ‎—‎ ‎—‎ 升华温度/℃‎ ‎—‎ ‎—‎ ‎180‎ ‎300‎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试剂是;装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___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称取5.000 g残留物,经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00 mL试样溶液,用1.000×10-2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nO2+4H++2Cl-Mn2++Cl2↑+2H2O ‎ ‎(2)平衡压强 浓硫酸 使SiCl4冷凝 ‎(3)Al、P、Cl ‎(4)①否 KMnO4溶液自身可作指示剂②4.480%‎ ‎【解析】(1)A装置是制备Cl2的,注意要求写的是MnO2与浓盐酸的“离子方程式”。(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与圆底烧瓶压强保持一致,便于液体顺利滴下”,简单说就是“平衡压强”。B是除杂装置,除去Cl2中的HCl气体,C就是干燥装置,干燥Cl2一般用浓硫酸。由于反应温度是450 ℃~500 ℃,此时SiCl4是气体,而题目表格中SiCl4通常应是液态的,故装置E中h瓶需要冷却的理由应是便于分离得到SiCl4。(3)易升华的AlCl3、FeCl3、PCl5都会在精馏后的残留物中存在,注意要先答上Cl,容易遗漏!(4)①由于紫色的KMnO4反应后颜色会褪去,所以不用滴加指示剂。②根据KMnO4的用量计算出Fe2+的用量,再算其质量分数,属于典型的常见计算,略。‎ ‎(2009·上海卷)实验室用大理石等原料制取安全无毒的杀菌剂过氧化钙。大理石的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以下是提纯大理石的实验步骤: ‎ ‎(1)溶解大理石时,用硝酸而不用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A(溶质是共价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检验滤液中是否含铁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加入碳酸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滤液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 ‎(5)CaO2中一般含CaO。试按下列提示完成CaO2含量分析的实验设计。‎ 试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盐酸标准溶液、酚酞 仪器:电子天平、锥形瓶、滴定管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③加入酚酞,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6)若理论上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20.00 mL恰好完全反应,实际操作中过量半滴(1 mL溶液为25滴),则相对误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硫酸钙微溶于水 ‎ ‎(2)除去溶液中Fe3+ 氨水 ‎(3)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滤液中不含Fe3+;或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Fe3+‎ ‎(4)Ca2++CaCO3↓ 作化肥 ‎(5)称量 过量的标准盐酸 ‎(6)0.1%‎ ‎【解析】(2)大理石溶于硝酸后生成Ca(NO3) 2、Fe(NO3) 3,可通过向溶液中加CaCO3或氨水的方法除去Fe3+,溶液A的溶质是共价化合物,所以A为氨水。(4)滤液B的溶质是NH4NO3,可以用作化肥。‎ ‎(6)半滴的体积为,则相对误差为。‎ ‎(2009·江苏卷)医用氯化钙可用于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Al3+、Fe3+等杂质)生产医药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97.0%~103.0%)的主要流程如下: ‎ ‎(1)除杂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钙,调节溶液的pH为8.0~8.5,以除去溶液中的少量Al3+、Fe3+。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酸化操作是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约为4.0,其目的有:①将溶液中的少量Ca(OH)2转化为CaCl2;②防止Ca2+在蒸发时水解;③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样品中Cl-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0.750 0 g样品,溶解,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0.050 00 mol·L-1 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39 mL。‎ ‎①上述测定过程中需用溶液润洗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上述方法测定的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偏高(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其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史、与生活的联系等 ‎(1)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表明Fe(OH)3沉淀完全 ‎ ‎(2)防止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3)①酸式滴定管 ‎②99.9%‎ ‎③样品中存在少量的NaCl 少量CaCl2·2H2O失水 ‎【解析】(1)通过Fe3+的检验说明Fe(OH)3是否沉淀完全,操作时注意取样;(2)酸化目的是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溶液中CO2的存在会生成少量CaCO3;(3)①滴定操作中注意仪器的润洗情况,②关系式 CaCl2·2H2O→2AgNO3‎ ‎147 g2 mol 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 ‎③测定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偏高,说明最终得CaCl2·2H2O中Cl-的含量高,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 ‎(2009·江苏卷)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铵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 ‎ (1)反应Ⅰ前需在FeSO4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A.锌粉       B.铁屑 C.KI溶液D.H2‎ ‎(2)反应Ⅰ需控制反应温度低于35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反应Ⅳ常被用于电解生产(NH4)2S2O8(过二硫酸铵)。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史、与生活的联系等 ‎(1)B ‎ ‎(2)防止NH4HCO3分解(或减少Fe2+的水解)‎ ‎(3)降低K2SO4的溶解度,有利于K2SO4析出 ‎(4) -2e-====‎ ‎【解析】(1)除去Fe3+时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温度高,NH4HCO3易分解,Fe2+易水解;‎ ‎(3)操作Ⅲ要得到K2SO4固体,由此可知是为了降低K2SO4的溶解度,有利于K2SO4的析出。‎ ‎(4)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物为(NH4)2S2O3,所以阳极电极反应为-2e-====。‎ ‎(2009·重庆卷)两个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乙二酸(HOOC—COOH)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 ‎(1)甲组:‎ ‎①按接口顺序a—b—c—d—e—f—g—h连接装置进行实验。B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E中溶液变浑浊,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 ‎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 ‎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中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___________(可另选试剂)。‎ ‎【答案】‎ ‎(1)①CO2 充分除去CO2 溶液褪色或变浅 CO ②HOOC—COOHCO2↑+CO↑+H2O ‎(2)①2Na2O2+2CO2====2Na2CO3+O2②a—d—e—j 取F中的固体,滴加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不变浑浊,则未发生反应。‎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探究草酸热分解的部分产物。(1)根据题目描述,结合所学化学原理解答。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 生成;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之一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应为CO,此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或变浅),装置C的作用已很明确:充分除去CO2。乙二酸分解的方程式也容易写出:HOOCCOOHCO2↑+CO↑+H2O。(2)a与j直接相接,则生成的CO2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氧气。为证明CO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可使乙二酸分解产生气体先通过C(浓氢氧化钠溶液)以除去CO2,再通入F(过氧化钠)。取F反应后的固体,加稀硫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CO能与过氧化钠反应;否则不能反应。‎ ‎(2009·四川卷)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答案】B ‎ ‎【解析】考查物质检验相关知识,注意思维严密性。A项不排除Ag+干扰。B项正确,Cl2+2Fe2+====2Fe3++2Cl-,Fe3+使KSCN变红。检验SO2通常用品红溶液,但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某些强氧化性的气体如O3也能使之褪色,C错。发生银镜反应的一定有—CHO,但不一定是醛类,如HCOOH或HCOOCH3、葡萄糖中都有—CHO,D错。‎ ‎(2009·广东卷)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 ‎;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 空瓷舟质量m0/g 瓷舟与钙的质量m1/g 瓷舟与产物的质量m2/g ‎14.80‎ ‎15.08‎ ‎15.15‎ ‎①计算得到实验式CaxN2,其中x=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2)防止反应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管;便于观察N2流速 ‎(3)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并活塞K ‎(4)①2.80 ②O2和N2分别与等量的Ca反应,生成CaO的质量高于Ca3N2。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会导致计算出的n(N)偏大,所以n(Ca)/n(N)<3/2,即x<3‎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实验计算及误差分析。(3)Ca3N2能与水反应,所以反应完成后,通N2以防Ca3N2与水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4)①m(Ca)=15.08 g-14.80 g=0.28 g m(N2)=15.15 g-15.08 g=0.07 g 即x=2.8‎ ‎(2009·广东卷)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1 HNO3、1.0 mol·L-1盐酸、1.0 mol·L-1 NaOH、3% H2O2、0.1 mol·L-1 KI、0.1 mol·L-1 CuSO4、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_____________;假设2:_____________;假设3: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 ‎ 步骤2:‎ ‎ ‎ 步骤3:‎ ‎ ‎ ‎……‎ ‎ ‎ ‎【答案】‎ ‎(1)CO和CO2‎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3)①全部为铁单质 全部为FeO同时存在铁单质和FeO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取适量固体产物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使碳酸钾完全溶解。分离不容固体与溶液,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溶固体 固体产物部分溶解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再加入少量不溶固体,充分振荡 (1)若蓝色溶液颜色及加入的不溶固体无明显变化,则假设2成立。‎ ‎(2) 若蓝色溶液颜色明显改变,且有暗红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有铁单质存在 步骤3:继续步骤2中的(2),进行固液分离,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取少量固体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适量H2O2 ,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 结合步骤2中的(2):‎ ‎(1)若溶液基本无色,则假设(1)成立 ‎(2)若溶液呈血红色,则假设(3)成立③步骤1:将固体产物加入1.0 mol•L-1盐酸中 观察有无气体   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产物中含有单质铁,反之,则不含单质铁 步骤2:将固体产物加入足量的0.1 mol•L-1CuSO4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后,将沉淀物溶于1.0 mol•L-1盐酸,再加入20% KSCN,最后加入3%   H2O2,若最终溶液显红色,说明固体产物中含有FeO,若不出现红色、说明不含有FeO 【解析】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对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技能,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验提出假设及设计方案的能力。‎ ‎(1)将产生的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然后再通过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有红色固体生成,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气体中含有CO;(2)碱金属元素的检验一般采用焰色反应;(3)依据信息: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可推测铁元素只能以亚铁及铁单质的形式存在;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Fe与FeO的性质的不同点。考查考生 ‎(2009·天津卷)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答案】B ‎ ‎【解析】乙醇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A不正确;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其水溶液显碱性,正确;加入盐酸后,NO3-有强氧化性,若生成的是BaSO3沉淀,NO3-能将其氧化为BaSO4,C不正确;加热FeCl3溶液,Fe3+水解程度增大,生成Fe(OH)3,不能得到纯净的FeCl3溶液,D不正确。‎ ‎(2009·北京卷)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绿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 ‎(1)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 ‎(2)通入CO2一段时间,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2HNO3+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 c d ‎【解析】本题以“探究稀、浓HNO3氧化性相对强弱”为载体,考查稀、浓HNO3性质,重点应结合实验目的,实验所给装置图及药品,信息,加工提炼出实验设计的原理,这是解探究性实验的灵魂所在。本实验原理:先通CO2起除去体系内空气,给NO创造无氧的环境——这是NO相关实验的普遍措施。利用Cu与浓HNO3反应,产生NO2,进而转化为NO,设计两组对比装置,得出结论。结合NO2、NO性质及“NO2能被NaOH吸收”及题干信息,判断出⑤为用排水法收集NO,故③盛放稀HNO3;⑥为用NaOH吸收NO2,故④中为浓HNO3。‎ ‎(6)做题依据为“甲认为溶液中Cu(NO3)2质量分数高,乙认为是溶解生成的气体”,能证明某一人说法正确的方案为可行方案。a通过加热,降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c通过向溶液中通入N2,赶走溶解的气体,这两种做法原理相同,都是立足于乙说法,若溶液由绿→蓝,说明乙正确。d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再向其中通NO2,若乙正确,则溶液颜色会更绿。以上方案均可行。而b看似可行,针对甲说法,降低浓度,但忽略了3NO2+H2O====2HNO3+NO,不能排除乙说法是否正确。‎ ‎(2009·安徽卷)某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 ‎,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1 L该废水中的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_g FeSO4·7H2O。‎ ‎【答案】‎ ‎(1)+6Fe2++14H+====2Cr3++6Fe3++7H2O ‎ ‎(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Fe(OH)3、Fe(OH)2‎ ‎(4)13.9‎ ‎【解析】(1)结合框图,第①步反应应为含高价Cr(+6价)的在酸性条件下将部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其离子方程式是:+6Fe2++14H+====2Cr3++6Fe3++7H2O。(2)考查pH试纸的使用。具体方法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滴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来确定溶液的pH。‎ ‎(3)由框图信息,第②步是向含Cr3+、Fe2+、Fe3+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显然会生成三种沉淀:Cr(OH)3、Fe(OH)2、Fe(OH)3,所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Fe(OH)2、Fe(OH)3。(4)首先判断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价)中Cr元素的价态为+3价。1 L该废水中含的物质的量为5.00×10-3 mol,转化为Cr0.5Fe1.5FeO4时,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00×10-3×2×(6-3) mol=0.03 mol。则被氧化的二价铁的物质的量亦为0.03 mol,未变价的铁的物质的量为0.03÷1.5=0.02 mol,那么,共需要Fe(即Fe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其质量为:0.05 mol×278 g·mol-1=13.9 g。‎ ‎(2009·宁夏、辽宁卷)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方法有多种。 ‎ ‎(1)现采用氢气还原法,请回答如下问题:‎ ‎①写出xCuCO3·yCu(OH)2·zH2O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装置用下列所有仪器连接而成,按氢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a)→(    )(    )→(    )(    )→(    )(    )→(    )(    )→(    )(    )→(l)‎ ‎③称取23.9 g某碱式碳酸铜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12.7 g残留物,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7.2 g水。该样品的结晶水质量为___________g,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以氮气代替氢气,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仪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案】‎ ‎(1)①xCuCO3·yCu(OH)2·zH2O+(x+y)H2(x+y)Cu+xCO2+(x+2y+z)H2O ‎ ‎②(a)→kj→gf(或hi)→de(或ed)→hi(或gh)→bc(或cb)→(l)‎ ‎③1.8 CuCO3·Cu(OH)2·H2O ‎(2)可行。用氮气代替氢气,氮气可排除空气中CO2、H2O对该实验的影响,xCuCO3·yCu(OH)2·zH2O受热分解为CuO、CO2、H2O,可通过测定CuO、CO2及H2O的质量,进而确定碱式碳酸铜的组成。‎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算及实验设计能力。(1)①用H2作还原剂,可使CuCO3、Cu(OH)2被还原为Cu,据电子守恒或原子守恒即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装置连接中,要先对H2进行除杂和干燥,用H2O吸收HCl,再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纯净的H2与碱式碳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的H2O和CO2分别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吸收,以便确定H2O和CO2的质量。③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Cu的质量为12.7 g,m(CO2)=4.4 g,则 ‎;由CuCO3被还原生成的Cu的质量为0.1 mol×63.5 g·mol-1=6.35 g,则由Cu(OH)2被还原生成的Cu的质量为12.7 g-6.35 g=6.35 g,Cu(OH)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所以样品中结晶水质量为:23.9 g-0.1 mol×123.5 g·mol-1-0.1 mol×97.5 g·mol-1=1.8 g,CuCO3、Cu(OH)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 mol∶0.1 mol∶0.1 mol=1∶1∶1,‎ 所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CO3·Cu(OH)2·H2O。‎ ‎(2)用N2代替H2,N2可排除空气中CO2和H2O对该实验的影响,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CuO、CO2、H2O,通过测定它们的质量,同样可确定其组成。‎ ‎(2009·全国Ⅰ卷)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CO2↑+2H2O+2SO2↑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 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选用的仪器(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 ‎ ‎ ‎ ‎ ‎ ‎ ‎【答案】‎ 选用的仪器(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 C 浓H2SO4和木炭 反应器(或发生气体)‎ B 无水CuSO4‎ 检出H2O A 品红溶液 检出SO2‎ A 酸性KMnO4溶液 吸收余下的SO2‎ A 澄清石灰水 检出CO2‎ ‎【解析】本题以“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为载体,考查中学化学中常见仪器的使用,进行简单实验的能力及SO2‎ 性质。考虑问题要全面,思维要严密。尤其注意检验产物的先后顺序。观察A、B、C,可作反应发生装置的只有C。木炭与浓硫酸反应产物有H2O、CO2及SO2。为避免相互干扰,尤其是SO2对CO2的干扰,确定三种气体检验顺序为:H2O——SO2——CO2。其中,H2O用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用B装置。检验SO2用品红溶液,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由于SO2也能使之变混浊,故对CO2有干扰,因此需要将SO2除净,故用酸性KMnO4溶液将其彻底除去,再检验CO2,以上均用到洗气瓶,“长进短出”。 ‎ ‎(2009·天津卷)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 ‎(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NaCl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H2、_________、_________或H2、_________。‎ ‎(3)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Ⅱ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2的沸点为59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___________。‎ ‎④C中液体产物颜色为________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其他合理答案中的任意两种 ‎ ‎(2)Cl2 NaOH NaClO ‎ ‎(3)富集溴元素 ‎ ‎(4)Br2+SO2+2H2O====4H+++2Br- 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5)①冷凝管 ②Br2腐蚀橡胶 ③控制温度计b的温度,并收集59 ℃时的馏分 ④深红棕色 分液(或蒸馏)‎ ‎【解析】(2)电解NaCl溶液的产物有H2、Cl2、NaOH,若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则产物为H2和NaClO。(5)提纯溴的实验中,要注意Br2的沸点高低,溴的沸点低于100 ℃,应采用水浴加热,并通过温度计控制温度。除去Br2(液)中少量Cl2,加NaBr溶液后,Br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出现分层现象,可分液得到纯溴,亦可采用再次蒸馏的方法。‎ ‎(2009·福建卷)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滤液B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 ‎(5)已知298 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 ‎。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Mg2+)=__________。‎ ‎【答案】‎ ‎(1)Al2O3+6H+====2Al3++3H2O ‎ ‎(2)SiO2+2OH-====+H2O ‎(3)硫氰化钾(或硫氰酸钾、苯酚溶液等合理答案)‎ ‎(4)NaHCO3 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合理答案 ‎(5)5.6×10-10 mol·L-1‎ ‎【解析】Al2O3、SiO2、Fe2O3、MgO中,Al2O3、SiO2与NaOH溶液反应,MgO、Fe2O3不与NaOH溶液反应;除SiO2不与盐酸反应外,Al2O3、Fe2O3、MgO均与盐酸反应;还有反应[Al(OH)4]-+CO2=====Al(OH)3↓+,结合以上知识点不难对(1)(2)(3)(4)作答。‎ ‎(5)pH=13.00时,c(OH-)=0.1 mol·L-1,Ksp=c(Mg2+)·c2(OH-)=5.6×10-12,可得c(Mg2+)=5.6×10-10 mol·L-1。‎ ‎(2008·广东卷)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验证乙烯的还原性 B.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 C.用二氧化锰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C ‎ ‎【解析】酸性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乙烯而自身褪色,能达到目的;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并加热后能迅速产生氨气;二氧化锰能氧化浓盐酸,但不能氧化稀盐酸,C项不能达到目的;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易溶于水,所以D项能达到目的。‎ ‎(2008·广东卷)用石灰水、小苏打、淀粉和食醋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 A.碘盐中碘的检验                          B.暖瓶中水垢的除去 C.食盐和纯碱的鉴别                       D.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检验 ‎【答案】A ‎ ‎【解析】水垢中含有CaCO3、Mg(OH)2等物质可以用醋酸除去;食盐和纯碱可以用石灰水鉴别;蛋壳中含有CaCO3,可以用醋酸检验。‎ ‎(2009·福建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 ‎[实验一] 收集NO气体。‎ ‎(1)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实验二]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锌的质量分数w(Zn)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强碱:Zn+2NaOH====Na2ZnO2+H2↑。据此,截取面积为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剪碎、称得质量为m1 g。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目标。‎ ‎(2)选用B和_____________(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 L(标准状况),w(Zn)=___________。‎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___。‎ ‎(5)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m2 g。‎ ‎(6)w(Zn)=___________。‎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其差值即为H2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实验同样使用仪器C。‎ ‎(7)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方案丙___________方案乙(填“优于”“劣于”或“等同于”)。‎ ‎【答案】‎ ‎(1)c ‎ ‎(2)D ‎(3)(或等其他合理答案)‎ ‎(4)镀层的密度(或其他合理答案)‎ ‎(5)偏大 ‎(6)(或其他合理答案)‎ ‎(7)劣于 ‎【解析】(1)NO难溶于水且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所以NO的收集只能用排水法。(2)D装置可用于测量生成H2的体积。(3)由方程式Zn+2HCl====ZnCl2+H2↑,结合已知数据可计算Zn的质量分数。(4)计算镀层厚度,即镀层体积,可结合密度计算。(5)恒压式分液漏斗产生的气体有部分残留在分液漏斗上方,故排气时收集少了,所以用普通漏斗时收集的H2多一些,则计算出的Zn的量偏多。(6)方案乙中,m2 g为Fe的质量,所以Zn的质量分数为。(7)相对于整套装置的质量,产生H2的质量小,使称量中产生的误差较大。‎ ‎(2008·广东卷)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答案】B ‎ ‎【解析】A项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B项加入CuSO4少许,发生反应:Zn+CuSO4ZnSO4+Cu,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项不能在漏斗中搅拌液体;D项除杂质过程中会引入新的杂质Cl-。‎ ‎(2008·广东卷)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 ‎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答案】A ‎ ‎【解析】A中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NO、NO2等,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错误。‎ ‎(2008·天津卷)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 ‎ A.可用水鉴别己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答案】A ‎ ‎【解析】根据己烷、四氯化碳、乙醇的水溶性及密度可用水将其鉴别,A项正确。B中油脂皂化后应用盐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B项错误。C中澄清石灰水与Na2CO3、NaHCO3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鉴别。D中测定中和热时,所用酸或碱应使其中一种过量,以充分反应。‎ ‎(2008·天津卷)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 ‎ ‎ ‎ ‎ ‎ Ⅱ.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 ‎(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溶液过稀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 ‎ ‎(1)‎ Ⅱ.‎ ‎(1)Fe+H2SO4(稀)FeSO4+H2↑‎ ‎(2)反应速率慢,不利于晶体析出 ‎(3)容易控制温度 ‎(4)Fe+2Fe3+3Fe2+‎ ‎(5)减少FeSO4的损失  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2+氧化为Fe3+‎ ‎(6)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解析】Ⅰ.实验室用浓H2SO4滴入浓盐酸中制取氯化氢,结合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产物的性质和题目要求设计实验装置图。‎ Ⅱ.根据题干信息“洁净的铁屑中加入20%—30%的稀H2SO4”写出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稀)FeSO4+H2↑。若硫酸溶液过稀,会导致反应速率变慢,而不利于晶体的析出。反应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反应过程中加入过量铁屑的目的是防止生成Fe3+,即发生反应:2Fe3++Fe3Fe2+。反应后的溶液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冷却时FeSO4晶体析出而导致FeSO4损失;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中将Fe2+氧化为Fe3+‎ 而导致其变质。当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2008·上海卷)设计学生实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下图)。若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散)。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 ‎ 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 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 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           ‎ 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答案】B ‎ ‎【解析】因MnO2为粉末状固体,易散落到烧杯中,使反应失去控制,不能停止,A错;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若装置从烧杯中取出会导致H2逸散在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B正确;若装置从烧杯中取出会导致硫化氢气体逸散在空气中造成污染,C错;制取CO2气体不能用稀硫酸,D错。‎ ‎(2008·上海卷)考生注意:此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 ‎(A)如下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实验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甲针筒的现象 ‎1‎ ‎10 mL FeSO4溶液 ‎10 mL NH3‎ 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 ‎2‎ ‎20 mL H2S ‎10 mL SO2‎ ‎ ‎ ‎3‎ ‎30 mL NO2(主要)‎ ‎10 mL H2O(l)‎ 剩有无色气体,活塞自动向内压缩 ‎4‎ ‎15 mL Cl2‎ ‎40 mL NH3‎ ‎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___________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有________生成,活塞___________移动(填“向外”“向内”或“不”)。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__________溶液中。‎ ‎(3)实验3中,甲中的30 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最后针筒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___mL。‎ ‎(B)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答案】‎ ‎(A) ‎ ‎(1)红褐  4Fe(OH)2+O2+2H2O4Fe(OH)3‎ ‎(2)黄色固体  向内  NaOH ‎(3)NO    3NO2+H2O2HNO3+NO ‎(4)黄绿色变为无色  5‎ ‎(B)‎ ‎(1)2Cu+O22CuO  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  乙醇  水  氮气 ‎(4)乙酸  c  蒸馏 ‎【解析】(A)(1)由于空气能溶解在溶液中,所以白色的Fe(OH)2最终会变为红褐色的Fe(OH)3。‎ ‎(2)反应为:2H2S+SO23S↓+2H2O,因为是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应,所以,气体体积应当减小,活塞向内运动。‎ ‎(3)由于存在化学平衡:N2O42NO2,随着反应的进行,N2O4会全部转化为2NO2,NO2与H2O反应最后无色气体是NO。‎ ‎(4)据所给的数据和方程式可判断,氨气过量,所以最后的气体为无色。白烟为NH4Cl,总反应为:‎ ‎3Cl2+8NH3N2+6NH4Cl。所以,15 mL氯气消耗40 mL氨气,产生5 mL氮气,最后剩余气体:5 mL氮气。‎ ‎(B)(1)鼓入空气是加入O2,气体是间歇性的进入,而空气开始进入并且量比较少时,乙醇蒸气是主要成分,氧化铜被还原。当空气量大时,氧气过量,导致铜被氧化。‎ ‎(2)甲杯的作用是加快乙醇的挥发,所以是加热;而乙杯的作用是收集产物,所以是冷却。‎ ‎(3)由于乙醇的氧化反应有一定的转化率,且空气量不易控制等因素,试管a中收集到的应是产物乙醛和水,以及没有反应的乙醇。集气瓶中收集的主要是氮气,还有少量的氧气,由于氧气量少,所以答出氮气就行了。‎ ‎(4)C2H5OHCH3CHOCH3COOH是连续的氧化反应,并且CH3CHOCH3COOH比C2H5OHCH3‎ CHO来的更容易,所以产物中一定会有少量的乙酸。要除去乙酸,加入的物质应既能与乙酸反应,又便于与乙醇和乙醛分离。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碳酸氢钠溶液能与乙酸反应,再通过蒸馏的方式把乙醇和乙醛分离出来。‎ ‎(2008·上海卷)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 根据上述图示,完成下列填空:‎ ‎(1)明矾石焙烧后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 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 g氨)需要取浓氨水(每升含有251.28 g氨)______________mL,用规格为___________mL量筒量取。‎ ‎(2)氨水浸出后得到固液混合体系,过滤,滤液中除K+、外,还有大量的。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Ⅰ的成分是水和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混合肥料K2SO4、(NH4)2SO4中钾的含量,请完善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③冷却,称重。‎ ‎(6)若试样为m 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试样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78  100‎ ‎(2)取滤液少许,加入NaOH,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合理即可)‎ ‎(3)Al(OH)3  Al2O3  Fe2O3‎ ‎(4)K2SO4  (NH4)2SO4‎ ‎(5)BaCl2  过滤  洗涤  干燥 ‎(6)(m-132n)/42 mol ‎【解析】本题是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题。(1)考查溶液稀释问题:500 mL×39.20 g=V×251.28 g 可得V=78.00‎ ‎ mL,注意在氨水的计算题中,溶质强调的是NH3分子;量筒应选择规格略大于(尽量接近)所需液体体积的,此处选择100 mL量筒。‎ ‎(2)的检验要注意两点:一是加入的碱液浓度要大或直接加入固体并要加热,二是NH3检验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3)沉淀主要成分有明矾石焙烧后用氨水浸出生成的Al(OH)3,还有不溶于水的Al2O3和Fe2O3固体 ‎(4)因为从滤液Ⅰ中获得了钾氮混合肥料,则滤液Ⅰ的成分应该有K2SO4和(NH4)2SO4两种物质。‎ ‎(5)加入的溶液选择BaCl2溶液,生成BaSO4沉淀,注意不能选择CaCl2溶液,因为CaSO4是微溶物,实验误差较大。第②步是获得固体沉淀,操作应是:过滤——洗涤——干燥。‎ ‎(6)此问涉及混合物的计算,一般采用“设未知数,列方程式”的方法。设K2SO4物质的量为x,(NH4)2SO4物质的量为y,则有 ‎174 g·mol-1·x+132 g·mol-1·y=m g               ①‎ x+y=n mol                                       ②‎ 解此方程组,得:x=(m-132n)/42 mol ‎(2008·上海卷)下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答案】A ‎ ‎【解析】CO2不易溶于NaHCO3溶液中,也不与NaHCO3反应,不会形成喷泉,A错误;NH3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可以形成红色喷泉,B正确;H2S与CuSO4反应生成黑色CuS,可形成黑色喷泉,C正确;HCl可与AgNO3反应生成AgCl,可形成白色喷泉,D正确。‎ ‎(2008‎ ‎·广东卷)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纯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ΔH1=+532.36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ΔH2=+473.63 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g(OH)2、Fe(OH)3、CaCO3‎ ‎(2)使析出的晶体为Na2CO3·H2O,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Na2CO3·10H2O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 ‎(3)用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 ‎(4)问题:溶解时有大量沉淀生成,使Na2CO3损耗且产物Na2CO3混有杂质;原因:“母液”中,含有的离子有Ca2+、Na+、Cl-、、OH-,,当多次循环后,使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解时会生成CaSO4、Ca(OH)2、CaCO3等沉淀 ‎(5)Na2CO3·H2O(s)Na2CO3(s)+H2O(g);ΔH=+58.73 kJ·mol-1‎ ‎【解析】(1)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Mg2+、Fe3+、Ca2+‎ ‎,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Mg(OH)2、Fe(OH)3、CaCO3沉淀。‎ ‎(2)观察坐标图,温度减少至308 K时发生突变,溶解度迅速减少,若不趁热过滤将析出晶体Na2CO3·7H2O。‎ ‎(3)思路方向:①减少过滤的时间;②保持过滤时的温度。‎ ‎(4)思路:分析“母液”中存在的离子,若参与循环,将使离子浓度增大,对工业生产中所得产品的质量有所影响。‎ ‎(5)通过观察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将两式相减,从而得到Na2CO3·H2O(s)Na2CO3(s)+H2O(g)。‎ ‎(2008·广东卷)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 H2SO4、3% H2O2、6 mol·L-1 HNO3、0.01 mol·L-1 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 KI、20% 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 ‎ 步骤2:‎ ‎ ‎ 步骤3:‎ ‎ ‎ ‎……‎ ‎ ‎ ‎【答案】‎ ‎(1)该结论不正确。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 ‎ ‎(2)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 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 ‎②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将适量稀硫酸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2+或Fe3+‎ 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 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2价;若不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2价 步骤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 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3价 ‎(2008·广东卷)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称取19.0 g 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 SnCl2溶液 D.用氢氧化铜粉末检测尿糖 ‎【答案】B ‎ ‎【解析】配制Fe(OH)3胶体无需用NaOH溶液,否则会生成Fe(OH)3沉淀,A错。SnCl2易发生水解,应该先将固体SnCl2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配制,C错。检验葡萄糖,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检验,而不是用氢氧化铜粉末,D错。‎ ‎(2008·海南卷)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 ‎①2Mg+O22MgO;②3Mg+N2Mg3N2;③2Mg+CO22MgO+C ‎④Mg+H2OMgO+H2↑ ⑤Mg3N2+6H2O3Mg(OH)2+2NH3↑‎ 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是                                                           ,‎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 ‎(3)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 原因是                                 ;‎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                                                                  ‎ ‎【答案】‎ ‎(1)B   目的是除气流中的水蒸汽,避免反应④发生;‎ D   目的是除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 F   目的是除空气中的氧气,避免反应①发生 ‎(2)j→h→g→d→c→k→l(或l→k)→a→b(或b→a)‎ ‎(3)使氮化镁不纯 如果装置F中的还原铁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 ‎(4)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以证明有氮化镁生成 ‎【解析】本题的目的是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阅读信息可知空气中的O2、H2O、CO2都会对氮化镁的生成造成干扰,并且产物还容易和水反应,所以在反应之前将空气中的O2、H2O、CO2除干净,反应完成后要避免产物与水接触。根据题目所给的装置图,A装置是反应装置,B装置是干燥除水的浓硫酸,D装置中的NaOH溶液用来除CO2‎ ‎,除氧气的装置只能是F。所以除了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还有B、D、F。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E→D→B→F→A,所以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j→h→g→d→c→k→l→a→b(k与l、a与b的位置可互换)。实验开始时,要先点燃F处的酒精灯,将气流中的氧气除掉后才能点燃A处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的话,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因为未除尽的氧气会与镁反应生成MgO。验证产物时要充分考虑到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Mg(OH)2是沉淀,生成的氨气是碱性气体,可选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2008·宁夏卷)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 方案一:将a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mol·L-1‎ 的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mL 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KMnO4+□FeSO4+□H2SO4=□Fe2(SO4)3+□MnSO4+□K2SO4+□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式滴定管,理由是;‎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和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②方案二(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答案】‎ ‎(1)2    10      8       5       2       1         8‎ ‎(2)碱      KMnO4是强氧化剂,它会腐蚀乳胶管 ‎(3)         ‎ ‎(4)①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 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注: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若回答“准确”或“不准确”且理由合理,可酌情给分。例如:考生回答 方案一准确,因为铁片中不存在能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也不存在铁的氧化物 方案一不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 方案二准确,铁片溶于稀硫酸后,除Fe2+外,其他可能存在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均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也不存在氧化铁 方案二不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 ‎【解析】本题结合铁元素含量测定实验对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化学计算及实验结果的评价等综合进行考查。‎ ‎(1)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如下化学方程式:‎ 故其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0、8、5、2、1、8。‎ ‎(2)方案二中滴定实验时,KMnO4溶液盛装在滴定管中,应选择酸式滴定管而不能用碱式滴定管,原因是KMnO4溶液是强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它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 ‎(3)根据题干条件,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方案一中:×55.9 g·mol-1/a g=‎ 方案二中:0.02 mol·L-1×0.025 L××55.9 g·mol-1/ g=1.40/a ‎(4)本小题是对实验中测定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方案评价的问题,是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回答“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均可,但要相应说明结论的理由,详见参考答案。‎ ‎(2008·四川卷)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B          、C          、D          ;‎ ‎   (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                 ,其方法是                          ‎ ‎                                                                   ;‎ ‎   (3)“加热反应管E”和“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         。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   (4)反应过程中G管逸出的气体是                              ,其处理方法是                                                                   ;‎ ‎   (5)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 ‎①空E管的质量a ‎②E管和WO3的总质量b ‎③反应后E管和W粉的总质量c(冷却到室温称量)‎ ‎④反应前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d ‎⑤反应后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e ‎   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W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 ‎   计算式1:Ar(W)=                   ;计算式2:Ar(W)=                   。‎ ‎【答案】‎ ‎(1)锌粒    水   浓硫酸 ‎(2)检查气密性 将G弯管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温热烧瓶B,观察G管口,若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先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    检验H2的纯度 ‎(4)氢气     在G管出口处点燃 ‎(5)           ‎ ‎【解析】常用HCl与Zn反应制取H2,但制取的H2中常混有杂质氯化氢和水蒸气,在H2与WO3反应前必须依次除去氯化氢、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水除去,H2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气密性的检验关键是形成封闭的气体体系,然后调节气体体系的温度,引起压强的变化,进而观察到现象,所以要将G弯管浸没在水中。H2是可燃性气体,加热或点燃可燃性气体以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则加热反应管E前,必须用H2排净装置中的空气。H2是尾气,可以用点燃的方法处理。根据H2与W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W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用固体的质量变化,也可以利用生成的H2O的质量求解。‎ 设W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W)‎ ‎3H2+WO3W  +  3H2O  Δm ‎                       Ar(W)    54     48‎ ‎                        c-a      e-d     b-c 则Ar(W)=或者Ar(W)=‎ ‎(2008·山东卷)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NO3)2溶液  75%乙醇 四氯化碳 ‎①欲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Fe3+、NO3-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________(只填化学式)。‎ ‎②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 ‎(2)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 mL 4.00 mol·L-1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若收集的H2为2 L,则同样条件下收集的Cl2______(填“>”、“=”或“<”)2‎ ‎ L,原因是__________。装置改进后,可用于制备NaOH溶液,若测定溶液中NaOH的浓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 ‎        Zn+H2SO4ZnSO4+H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据此,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_______(填代号)和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Cl2的装置_________(填代号)。‎ 可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 ‎【答案】‎ ‎(1)①BaCl2、NaOH、Na2CO3(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及是否答NaOH不影响得分) ‎ ‎②75%乙醇 ‎(2)天平、烧杯、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    电解生成的氯气与电解生成的NaOH发生了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 ‎(4)e    d ‎【解析】(1)①选择试剂时一定要注意先除去SO42-,则过量的Ba2+可在下一步除Ca2+时用CO32-一并除去,但钡盐应使用BaCl2,防止Ba(NO3)2引入NO3-。除Mg2+、Fe2+所用的NaOH在顺序上不受影响,所以滴加顺序为BaCl2、NaOH、Na2CO3(NaOH的位置可以变动)。‎ ‎②少量的KCl一般可用少量蒸馏水洗去,但提供的试剂中只有75%乙醇最接近于水,不留杂质。‎ ‎(3)Cl2溶解度大,并且有一部分与电解产生的NaOH发生反应,所以收集到的Cl2较少。‎ ‎(4)选择装置要从制备、除杂、收集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2008·四川卷)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MgCO3、Al2(SO4)3、Na2SO4、Ba(NO3)2、AgNO3和CuSO4。将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对于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写化学式,暂不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无”): ‎ ‎(1)将少许混合物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 ‎ ‎ ‎ ‎ ‎ ‎ ‎(2)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 ‎ ‎ ‎ ‎ ‎ ‎ ‎(3)取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开放出气体。‎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 ‎ ‎ ‎ ‎ ‎ ‎ ‎(4)通过上述实验仍无法确定的物质是                                        。‎ ‎【答案】‎ ‎(1)‎ 无 CuSO4‎ 溶液无色,而CuSO4溶液为蓝色 ‎(2)‎ Na2SO4‎ 无 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3)‎ MgCO3‎ Ba(NO3)2   AgNO3‎ MgCO3沉淀溶于盐酸,有气体放出:如有Ba(NO3)2,生成的BaSO4沉淀不溶于盐酸:如有AgNO3,生成的沉淀在盐酸中不消失。‎ ‎(4)Al2(SO4)3‎ ‎【解析】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没有CuSO4;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含有Na2SO4;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无不溶于HCl的白色沉淀BaSO4和AgCl,则白色沉淀是MgCO3,原溶液中没有Ba(NO3)2和AgNO3。‎ ‎(2008·北京卷)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①KOH   Na2SO4   AlCl3              ②NaHCO3   Ba(OH)2  H2SO4‎ ‎③HCl    NaAlO2       NaHSO4        ④Ca(OH)2   Na2CO3   BaCl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将各组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后,若现象各不相同,即可鉴别,否则不能鉴别。①中KOH和AlCl3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②中Ba(OH)2与NaHCO3和H2SO4均生成沉淀,再向两沉淀中交叉滴加H2SO4和NaHCO3,一种沉淀中产生气体,但仍有白色沉淀存在,另一种沉淀不溶解,无新现象产生。③中HCl,NaHSO4分别与NaAlO2混合时,现象相同。④中Ca(OH)2,BaCl2分别与Na2CO3混合时现象相同,因此答案为A。‎ ‎(2008·全国Ⅰ)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 ‎ 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元素Z是:‎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 ‎(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 ‎【答案】‎ ‎(1)氧 ‎(2)不需要,因为N2不断通入,b瓶溶液不会倒吸到a管 ‎(3)MO+CM+CO↑  MO+COM+CO2‎ CO2+C2CO  2MO+C2M+CO2↑‎ ‎(4)需处理,因含有CO,可连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粉末的反应管 ‎ ‎【解析】(1)化学式为MZ的化合物与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加热后反应,产物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得白色沉淀,可知产物中有CO2,可推知MZ中有氧元素,则Z为氧元素。‎ ‎(2)在停止加热前不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因为在不断通入N2的情况下,不会引起倒吸。‎ ‎(3)可发生的反应有MO+CM+CO↑  CO+MOM+CO2  CO2+C2CO  2MO+C2M+CO2↑‎ ‎(4)本实验尾气中含有CO,需要尾气处理,可连接一个加热的盛有CuO粉末的反应管(或右侧导管口加一点燃的酒精灯)。‎ ‎(2008·江苏卷)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HCN、CN -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 ‎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 ‎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 Ag++2CN - = [Ag(CN)2] -‎ 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 ‎⑵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下图,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                                  。‎ ‎⑶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 ‎⑷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           (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 ‎⑸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00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mL。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              mg·L-1的(以CN-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⑴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 -          ⑵完全吸收HCN,防止气体放空 ‎⑶防止倒吸        ⑷偏高       ⑸109.2‎ ‎【解析】(1)预处理可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再蒸馏时得到HCN。‎ ‎(2)因HCN剧毒,导管插入液面以下,可防止HCN排放到空气中,保证HCN被完全吸收。‎ ‎(3)蒸馏瓶液面比吸收液面高很多,可防止吸收液倒吸进入蒸馏瓶。‎ ‎(4)若用盐酸代替磷酸,蒸馏时HCl挥发进入吸收液中,生成AgCl,使结果偏高。‎ ‎(5)n(AgNO3)=0.021 00 L×0.010 00 mol·L-1==2.1×10-4 mol ‎1 L 原溶液中n(CN-)=2n(AgNO3)×10=4.2×10-3mol m(CN-)=4.2×10-3 mol×26 g·mol-1=0.109 2 g=109.2 mg 即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109.2 mg·L-1。‎ ‎(2008·江苏卷)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B.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000 mol·L-1的溶液 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答案】BC ‎【解析】溴水分别加入到苯、乙醇、四氯化碳中的现象是:①分层,上层橙红色;②混溶;③分层,下层橙红色,可以鉴别,A正确;准确称取0.400 0 g NaOH无法实现,B错;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可溶于苯中,杂质无法除去,C错;淀粉溶液用激光照射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D正确。‎ ‎(2007·广东卷)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答案】A ‎ ‎【解析】B项混入NaCl,C项中Fe2+与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D项中CuCl2、NaCl都易溶于水,不能过滤分开。‎ ‎(2007·上海卷)50.钟乳石和石笋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潮湿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受到二氧化碳侵蚀,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某学生提出一个修复溶洞底部受损石笋的研究方案,由以下五步组成,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是_______。‎ ‎①将盛有碱溶液的容器置于石笋的上部 ‎②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溶液 ‎ ‎③选择合适的碱 ‎④调节碱溶液下滴的速度 ‎⑤观察石笋表面复原情况 ‎【答案】‎ ‎50.CaCO3+CO2+H2O→Ca(HCO3)2‎ ‎51.③②①④⑤‎ ‎(2007·广东卷)1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BC ‎【解析】本题是一道实验题。A项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具有还原性,KMnO4作为氧化剂。B选项Cl2+2NaBr===2NaCl+Br2,说明Cl2氧化性大于Br2。C项中: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NO2(g)N2O4(g);ΔH<0,升温气体颜色变深,降温气体颜色变浅。D项因H2O2溶液浓度不同,故不能单纯判断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2007·‎ 广东卷)21.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答案】(1)11.7 (2)蒸发皿 ‎(3)35℃(33~40℃均可)‎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重结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对实验室常用仪器用途的了解。由Cl-守恒,NaCl中Cl-来自NH4Cl,10.7 g NH4Cl物质的量为=0.2 mol;NaCl的质量为0.2 mol×58.5 g·mol-1=11.7 g。蒸发主要用到蒸发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在一定水中析出NH4Cl最多,而溶解Na2SO4最多应选择35~40 ℃之间。检验NH4Cl中无Na2SO4的方法是加热,若试管中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若氯化铵中含有硫酸钠杂质必须进行重结晶。‎ ‎(2007·广东卷)23.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 ‎(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 ‎ ‎ ‎ ‎ ‎ ‎ ‎ ‎ ‎【答案】‎ ‎(1)Cu;Fe(顺序可交换) ‎ ‎(3)①  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剩余固体备用  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②  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剩余固体备用  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可能含铁 ‎③  往试管B中加入少许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 ‎ ‎ 溶液先变黄色,加KSCN后显血红色,结合②可知,一定含铁 ‎④  往②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  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一定含铜。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掌握及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了解。要证明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有Fe、Cu。先加入过量NaOH除去铝,2Al+2NaOH+2H2O===2NaAlO2+3H2↑,然后加入过量稀H2SO4除去NaOH溶液,溶液呈浅绿色,Fe+H2SO4===FeSO4+H2↑,然后再滴加少量稀HNO3及KSCN溶液,若变红色说明一定含Fe。剩余固体中加入过量稀HNO3,有无色气体生成,在试管口又变成红棕色,在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铜。‎ ‎(2007·广东卷)26.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         +         ‎ ‎②5Ca(OH)2+3H3PO4=                                                 ‎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                                                                             。‎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               (填化学式)。‎ ‎(5)糖沾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 ‎【答案】‎ ‎(1)①10NH4NO3  3H2O  ②Ca5(PO4)3OH↓+9H2O ‎ ‎(2)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 ‎(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 ‎(4)Ca5(PO4)3OH ‎(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aq)+3(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 ‎【解析】本题是一道化学平衡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综合题。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配平未知量。‎ ‎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10NH4NO3+3H2O;‎ Ca(OH)2+3H3PO4===Ca5(PO4)3OH↓+9H2O;方法A与方法B比较,方法B的优点是工艺简单,只有一种副产物H2O。若反应滴加H3PO4过快,Ca5(PO4)3OH与H3PO4反应生成CaHPO4。Ca5(PO4)3OH在溶液中存在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Ca5(PO4)3OH(s)5Ca2+(aq)+3PO(aq)+OH-(aq),酸性溶液中平衡向右移动,使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2007·广东卷)8.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知识。据“绿色化学”知识必须控制污染物产生,因为单质碘比单质溴更易溶于CCl4,铜与浓H2SO4反应中,通过调节铜丝的高度,可发生下列反应: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酸与碱中和生成中性的盐和水,故①②③均正确。‎ ‎(2007·上海卷)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下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泥三角    d  表面皿    e  坩埚钳   ‎ ‎ f  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答案】‎ ‎(A)(1)a、b ‎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 ‎(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4NH3+5O24NO+6H2O ‎(6)  ‎ ‎(B)(1)c  e  b ‎ ‎(2)a  b ‎(3)蒸发  过滤 ‎(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5)4‎ ‎(6)a ‎【解析】(A)本题考查氨的合成和氨催化氧化的实验题。制取氮气用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NaNO2)溶液加热反应生成,故选a装置,制取氢气用锌与稀H2SO4反应不用加热,选b装置。甲装置的作用混合氮气、氢气,干燥气体,控制氮气和氢气的流速。从氨合成器中出来的气体主要是N2、H2,通入水中吸收氨气,因为N2、H2难溶于水,不会倒吸。氨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铂丝保持红热,锥形瓶中发生下列反应:4NH3+5O2‎ ‎4NO+6H2O,2NO+O2===2NO2有红棕色气体产生,3NO2+H2O===2HNO3+NO,HNO3+NH3===NH4NO3。‎ ‎【解析】(B)本题是一道由Cu制取CuSO4·H2O的实验题。灼烧除去铜中的大量有机物,瓷坩埚具体操作把坩埚放在泥三角上加热,用坩埚钳把坩埚转移到石棉网上冷却。灼烧后,含有少量铜,原因是灼烧不充分或灼烧过程中有部分CuO被还原成Cu,CuO不会分解生成Cu,故a、b正确。途径Ⅰ必须用浓H2SO4产生污染环境的SO2气体,并且消耗H2SO4的量多。测定结晶水中x值至少称量4次,分别是称量坩埚、称量坩埚与晶体、两次称量坩埚与粉末。加热温度过高CuSO4分解,减少的质量增加,测定晶体中水的量增加,x值偏高,b、c、d三个选项中测定晶体中水的量减小,x值偏低。‎ ‎(2007·上海卷)27.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               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的方法是:‎ ‎                                                                    。‎ ‎(5)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  0‎ ‎  20‎ ‎  60‎ K2SO4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          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 a  熔点较低(29℃熔化)     b  能导电       c  能制冷      d  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答案】‎ ‎(1)CaCO3  NH3  H2O ‎ ‎(2)CaSO4+ CO32-→CaCO3↓+ SO42-‎ ‎(3)CaSO4‎ ‎(4)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 ‎(5)54g ‎(6)a  d ‎(7)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 ‎【解析】本题是考查资源综合利用的试题,把化学反应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由题意可知所用的原料CaSO4·2H2O、KCl、NH3、H2O、CaCO3,石膏悬浊液与碳酸铵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 CO32-===CaCO3↓+ SO42-,过滤Ⅰ操作中所得固体为难溶CaCO3,还有微溶CaSO4。检验(NH4)2SO4溶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加入盐酸,根据是否有气体产生来确定有无CO32-。60 ℃ K2SO4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91 g×=91 g,溶剂水质量为500 g,500 g水在0 ℃溶解K2SO4的质量为:=37 g,析出K2SO4晶体的质量为91 g-37 g=54 g。用氯化钙结晶水合物作为无机储热材料是因为熔点低,无毒。本工艺流程体现绿色化学理论是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的物质排入到环境中。‎ ‎(2007·上海卷)7.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已知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的条件;A项中NH4+加碱生成氨气,B项中I-与Ag+生成AgI;C项Fe3+与SCN-生成Fe(SCN)3溶液显红色;D项中Ca2+与CO32-生成CaCO3沉淀,应是沉淀法,故D项错误。‎ ‎(2007·上海卷)17.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答案】D ‎【解析】本题是一道气体的净化和收集的实验题。A选项错误,一氧化氮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因为2NO+O2===2NO2。B选项正确,用本实验装置制取气体需要加热,且所得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用排气法收集,并且能用浓H2SO4干燥。C项氢气密度比空气小,D项硫化氢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C、D都不正确。‎ ‎(2007·江苏卷)18.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若用上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           、‎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 同一反应时间 同一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 转化率(%)‎ 选择性(%)*‎ 反应时间/h 转化率(%)‎ 选择性(%)*‎ ‎40‎ ‎77.8‎ ‎100‎ ‎2‎ ‎80.2‎ ‎100‎ ‎60‎ ‎92.3‎ ‎100‎ ‎3‎ ‎87.8‎ ‎100‎ ‎80‎ ‎92.6‎ ‎100‎ ‎4‎ ‎92.3‎ ‎100‎ ‎120‎ ‎94.5‎ ‎98.7‎ ‎6‎ ‎93.0‎ ‎100‎ ‎*选择性100%表示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_____。‎ ‎【答案】‎ ‎(1)增大乙醇的浓度     移去生成物 ‎(2)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   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  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物挥发了(任填两种)‎ ‎(3)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   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    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 ‎(4)①C    ②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 ‎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掌握程度。(1)由于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应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可采用增大乙醇的浓度或降低乙酸乙酯的浓度(如移去),或移去H2O等措施。(2)乙酸乙酯产率低可从试剂和装置两个方面来考虑,试剂方面可能是反应物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或反应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从装置来看则可能是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品挥发了等。(3)由于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故可造成一方面产生酸性废气,同时使部分原料炭化,甚至会产生SO2等大气污染物,当然催化剂的重复使用也较困难,催化效率也不高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4)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升高转化率越高,但在120 ℃有副反应发生,反应时间越长,转化率越高;但温度高能耗高,时间长单位时间内产量低,综合考虑本题答案为C。‎ ‎(2007·广东卷)35.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简单实验的设计能力。CO2、HCl皆与NaOH反应,B不可行;可使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的是浓HNO3而不是浓H2SO4,C不可行;选取的萃取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与原溶剂不相互溶,②I2在该物质中的溶解度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显然D不可行;由Cu+2Ag+===Cu2++2Ag,A选项正确。‎ ‎(2007·江苏卷)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设计。集气瓶作洗气瓶时应长导管通入气体,短导管排出气体,A不正确;由于HCl的溶解度很大,易发生倒吸,故常见导气管末端连接一个倒扣的小漏斗,B不正确;在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不正确;NH3虽然易与H2SO4反应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但导出的NH3并不与水溶液直接接触;而NH3不溶于CCl4,故D装置可防止倒吸,D选项正确。‎ ‎(2007·重庆卷)27.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 ‎(固定装置略去)‎ ‎(1)实验前,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题27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 ‎【解析】本题以绿色化学为载体,考查了思维的全面性和优选能力。 ‎ 三种方案如下:甲: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乙: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丙:2Cu+O22CuO,‎ CuO+2HNO3===Cu(NO3)2+H2O。‎ 三种方案相比:丙方案消耗酸最少,没有污染性气体产生,体现了环保节能的原则。‎ ‎(4)中的设计原理为: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①;Cl2+2Br-===Br2+2Cl-②。‎ 利用①中产生的Cl2,继续反应②,具体操作:‎ 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HCl,c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进入d,产生单质Br2溶液变黄棕色,但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007·四川卷)26.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        实验现象 ‎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B ‎ ‎(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 Cl2 + 2OH-=ClO- + Cl一+H2O  ‎ ‎(4) ‎ 红 ‎ ‎ ‎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Cl2的制备,Cl2、Cl2-H2O及NaClO等物质的性质,并以此为依托考查考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1)烧瓶中的MnO2与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的浓盐酸发生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产生的Cl2中常因浓HCl易挥发而含有HCl,可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浓H2SO4只能干燥Cl2,并不与HCl反应),碱石灰可同时吸收Cl2和HCl,而NaHCO3溶液则会引入新的杂质CO2)。‎ ‎(2)比较装置②③中所给物质的特点及反应条件可知,制备KClO3和NaClO二者的条件差异在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完毕后冷却②的试管有大量晶体析出,则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符合曲线M的特征,分离②中的固体与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 ‎(4)Cl2+H2O H++Cl-+HClO,生成的H+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又由于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把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故石蕊试液又变为无色,当然通入的Cl2过量时,水溶液中含较多Cl2而呈黄绿色。‎ ‎(2007·天津卷)28.二氯化二硫(S2Cl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l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 ‎①将干燥的氯气在110℃~140℃与硫反应,即要得S2Cl2粗品。‎ ‎②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略 S2Cl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l2+Cl2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1)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D中的试剂分别是             、                。‎ ‎(4)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              ,F的作用是        。‎ ‎(5)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6)S2Cl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                、           ,为了提高S2Cl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                          。‎ ‎【答案】‎ ‎(1)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 ‎ 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MnO2+4H++2Cl-Mn2++Cl2↑+2H2O ‎2S+Cl2S2Cl2‎ ‎(3)饱和食盐水(或水)         浓硫酸 ‎(4)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导气、冷凝 ‎(5)产率降低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6)SCl2、Cl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 ‎ ‎【解析】本题以探究一个简单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综合考查物质的制备、性质、检验等内容以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备Cl2时,若分液漏斗口部不与烧瓶相连,则因产生气体压强增大而使液体不易下滴;由题给信息可知S2Cl2易与H2O反应,故应在G与H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B中发生反应MnO2+4H++2Cl-Mn2++Cl2↑+2H2O。产生的Cl2中混有HCl及水蒸气,故需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H2SO4而除去;由题意知E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S+Cl2S2Cl2,产生的S2Cl2经导气管F冷凝在G中得到产品。若加热温度过高,则S2Cl2会分解,硫也会变为蒸气使产率降低,在F中可能出现硫的固体;另由题给信息知产品中可能含有SCl2、Cl2、S等杂质,为避免S2Cl2与过量Cl2反应,应控制HCl的滴速不要太快。‎ ‎(2007·山东卷)30.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___________,活塞b应___________,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____________(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C→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_性。‎ ‎【答案】‎ ‎(1)ACBECF ‎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     打开       k m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还原 ‎【解析】本题为实验题,主要考查物质除杂、性质及实验步骤。‎ ‎(1)分离提纯CO、CO2混合气体,先除去CO2,再检验CO2是否除净,干燥CO,CO与CuO反应氧化为CO2,最后检验生成的CO2,未反应的CO一定要处理,一般是点燃或收集。‎ ‎(2007·宁夏卷)25.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 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① 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 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过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 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 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 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 ‎(4)步骤⑤的目的是                                   ;‎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 ‎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     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答案】‎ ‎(1)坩埚钳、酒精灯(可以不答“火柴”) ‎ ‎(2)步骤②有错误  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空气中的水分 ‎(4)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B、D、F ‎ ‎【解析】本题考查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 ‎(1)称量坩埚及晶体需用托盘天平,加热坩埚晶体失水需用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冷却必须在干燥器中冷却,用坩埚钳转移坩埚,故缺少坩埚钳、酒精灯。‎ ‎(2)第②步有错误,应先在研钵中研细再放入坩埚中称量。‎ ‎(3)冷却热的Na2SO4必须放在干燥器中,否则热的Na2SO4又吸收空气中的水。‎ ‎(4)步骤⑤重复操作减少误差使晶体全部失水。‎ ‎(5)A.试样中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相当于晶体中H2O含量降低,结果偏低。‎ B.试样中有加热挥发的杂质,加热后减少的质量增加,结果偏高。C.部分脱水,水没有完全失去,加热后减少的质量少,结果偏低。D.坩埚未干燥,有水,加热后水的质量增大,结果偏高。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加热后晶体没有完全失水,结果偏低。F.加热时晶体溅出,加热后晶体质量减少大,结果偏高。‎ ‎(2007·全国Ⅱ)28.在室温和大气压强下,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ag含CaC290%的样品与水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bL。现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某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 ‎(1)CaC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电石试样质量为cg,测得气体体积为dL,则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计算式w(CaC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质所生成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答案】‎ ‎(1)CaC2+2H2O=Ca(OH)2+C2H2↑ (2)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还不等于大气压强。 (3)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4)9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实验操作与简单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由于CaC2与H2O的反应CaC2+2H2O Ca(OH)2+C2H2↑为剧烈的放热反应,故在没有恢复到室温时,内部气体压强不等于大气压,故不能取出导气管,即使在恢复到室温后,也应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时才能读数。由于产生C2H2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与纯CaC2的质量成正比,所以有:ag·90%∶c g·w(CaC2)=bL∶d L,即w(CaC2)=·90%。‎ ‎(2007·宁夏卷)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 C.③ ④                    D.② 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①光照的条件下,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不能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乙酸反应,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故②可以。‎ ‎③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但与SO2反应,还与CO2反应,Na2CO3+SO2===Na2SO3+CO2↑或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Na2CO3+CO2+H2O===2NaHCO3,故③不正确。‎ ‎④乙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乙酸钙,并且生石灰又吸水,蒸馏得到乙醇,④可以。‎ ‎(2007·全国Ⅰ)28.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其目的是                                    。‎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                   。‎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 ‎【答案】‎ ‎(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Cu+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H2O ‎(4)(g—ab)—kj—hi—cd(或dc)—fe—lm ‎(5)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 ‎【解析】本题为一综合考查物质的制备、除杂、检验,仪器的连接等内容的综合实验题。加热水产生的水蒸气通过A中焦炭产生CO、H2、CO2、H2O(g)等气体,首先经过NaOH溶液除去CO2(避免干扰CO的检验),再通过浓H2SO4除去水蒸气,排除了对H2检验的干扰,再通过盛有足量CuO的B管发生反应H2+CuOCu+H2O,CO+CuOCu+CO2,再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CuSO4的干燥管C,可由白色粉末变蓝确定含H2,最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CO;由洗气装置长进短出,干燥管装置大进小出不难确定其接口顺序。‎ ‎(2007·北京卷)28. 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日期 ‎ ‎ 分装企业 ‎ ‎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___KIO3+_____KI+_____H2SO4====_____K2SO4+_____I2+______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I2+2SO32-====2I-+ SO42-。‎ 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 mol/L的Na2S2O3溶液10.0 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_____mg/kg。‎ ‎【答案】‎ ‎(1)1、5、3、3、3、3 ‎ ‎(2)①I2+ SO32-+H2O====2I-+ SO42-+2H+‎ ‎②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1.0×10-5‎ ‎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测定食盐中碘的含量的实验题。用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化学方程式。‎ Na2SO3与I2反应:SO32-+I2+H2O=== SO42-+2I-+2H+‎ 因为NaI、Na2SO4易溶于水,CCl4不溶于水,用分液法分开,上述操作步骤遗漏的操作是在b步骤之后增加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因为I2+2S2O===2I-+S4O恰好完全反应,I2刚消耗完,溶液蓝色恰好变成无色。‎ I2+2S2O===2I-+S4O n(I2)=2.0×10-3 mol·L-1××=1.0×10-5 mol ‎5KI+1KIO3+3H2SO4===3K2SO4+3I2+3H2O n(KIO3)=×1.0×10-5 mol 精制食盐中碘含量 ‎= mg/kg ‎(2006·上海卷)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图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      ‎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_______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 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_______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B)‎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           ‎ 已知:‎ ‎    ‎ ‎ ‎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已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环已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1)制备粗品 ‎    将12.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 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下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b.用金属钠 ‎ c.测定沸点 ‎【答案】‎ ‎(A) ‎ ‎(1) ①FeS、Fe    B装置增重、量气管有气体 ‎②V/400(56·V mL/22400mol·mL-1)‎ ‎(2) 洗气瓶  2OH-+H2S→2H2O+S2-‎ ‎(3)证明H2S已被完全吸收    黑色沉淀 ‎(4)硫    漏斗、玻璃棒    ‎ ‎(5)b、C ‎(B)‎ ‎(1) ①防暴沸    冷凝 ‎    ②防止环己烯挥发 ‎(2) ①上层    C ‎    ②g    冷却水与气体形成逆流 ‎    ③83℃   b ‎(3)C ‎(2006·上海卷)27、蛇纹石矿可以看作由MgO、Fe2O3、Al2O3、SiO2‎ 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 ‎ ‎(1)蛇纹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2)进行Ⅰ操作时,控制溶液pH=7~8(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表)‎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Mg(OH)2‎ 开始沉淀pH ‎1.5‎ ‎3.3‎ ‎9.4‎ Ca(OH)2不能过量,若Ca(OH)2过量可能会导致_________溶解、_________沉淀。‎ ‎(3)从沉淀混合物A中提取红色氧化物作颜料,先向沉淀物A中加入_________ (填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4)物质循环使用,能节约资源。上述实验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 ‎(5)现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aMgCO3·bMg(OH)2·cH2O中a、b、c的值,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可用试剂:浓硫酸、碱石灰):‎ ‎①样品称量  ②高温分解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⑤MgO称量 ‎(6)18.2 g产品完全分解后,产生6.6 g CO2和8.0 g MgO,由此可知,产品的化学式中:‎ ‎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答案】‎ ‎(1)Fe3+    Al3+  ‎ ‎(2)Al(OH)3、Mg(OH)2    ‎ ‎(3)NaOH    过滤、洗涤、灼烧  ‎ ‎(4)CO2  ‎ ‎(5)③用浓硫酸吸收水,测出水蒸汽的质量    ④用,碱石灰吸收CO2,测出CO2的质量 ‎(6)3、1、3‎ ‎(2006·广东卷)18.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 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SO3溶液中 D.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 ‎【答案】B ‎(2006·广东卷)20.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    ⑴制备氧化铜 ‎      工业CuSO4CuSO4溶液CuSO4·5H2O→……→CuO ‎    ①步骤I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操作是                                。‎ ‎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操作是: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控制溶液pH=3.5的原因是                           。‎ ‎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是                      ,过滤,水浴加热烘干。水浴加热的特点是                                      。‎ ‎    ⑵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    ①取A、B两支试管,往A中先加入适量CuO粉末,再分别向A和B中加入等体积的3% 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结论是                                       。‎ ‎    ②为探究试管A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 ‎                                                                          。‎ ‎【答案】‎ ‎⑴①加适量水溶解,搅拌,过滤 ‎ ‎②使Fe3+可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而Cu2+不会转化为Cu (OH)2沉淀。‎ ‎③将CuSO4·5H2O溶液加热蒸发至有晶膜出现时,停止加热。‎ ‎  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在100℃以下。‎ ‎⑵①CuO可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②秒表、橡皮塞、导管、集气瓶、量筒。‎ ‎(2006·广东卷)21.某研究小组进行与NH3有关的系列实验。‎ ‎    ⑴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画出制取干燥NH3的装置简图(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不用画),并标明所用试剂。‎ ‎    ⑵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⑶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B管的容积是A管的2倍,活塞K1、K2、K3、K4、K5均(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HCl和NH3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装置气密性好)。‎ ‎    ①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操作是                         。‎ ‎    控制活塞K4、K5,调节C,使B管充满与A管同压的干燥NH3。‎ ‎    ②缓缓开启K3,A管中的现象是                   。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时,B管中预期的现象是                  ;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主要原因是                                    。‎ ‎【答案】‎ ‎⑴‎ ‎⑵2NH3+3Br2==6HBr+N2‎ ‎⑶①打开K1、K2,从K2处通入干燥的HCl气体,直到K1处有白雾出现,K1、K2。‎ ‎  ②生成大量的白烟。‎ ‎    B管中充满石蜡油。  ‎ ‎    实验时A管中未全部充满干燥HCl气体 ‎(2006·广东卷)7.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C ‎(2006·江苏卷)17.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下列方案进行“由含铁废铝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 ‎ 步骤1:取一定量含铁废铝,加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 步骤2: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的pH=8~9,静置、过滤、洗涤。‎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 步骤4: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实验中的过滤操作需要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玻璃仪器。‎ ‎⑵步骤1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当步骤2中的溶液pH=8~9时,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⑷步骤2中溶液的pH较难控制,可改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烧杯    漏斗 ‎ ‎    (2)除去铁等不溶于碱的杂质 ‎    (3)取上层清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若变浑浊则说明沉淀不完全,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沉淀完全 ‎    (4)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 ‎【解析】由铁、铝的性质可知:第1步骤中加NaOH是为了溶解Al,而过滤则是为了除去铁等不溶于碱的杂质,过滤操作所需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等玻璃仪器。在第2个步骤中加入H2SO4的目的是使转化为沉淀:,检验是否完全沉淀的方法应为继续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几滴H2SO4,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不完全。由于过量的H2SO4可溶解Al(OH)3,故可改用不能使Al(OH)3溶解的CO2来代替。 ‎ ‎(2006·全国卷I)28. ‎ ‎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 ‎ C ‎ ‎ ‎ ‎ D ‎ ‎ ‎ ‎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 ‎(2)‎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C 过氧化钠 与CO2和水气反应,产生O2‎ D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注:C中实际加入过过氧化钠和石棉绒得混合物,这里只要求填写化学试剂)‎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分液漏斗活塞,用姆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 ‎【解析】由装置图可以看到A为CO2发生装置,B、D为洗气装置,C中产生O2,E为收集O2的装置。实验室中使用大理石(CaCO3)和HCl反应制取CO2,会混有少量HCl杂质,可以用NaHCO3饱和溶液除去,反应方程式:NaHCO3+HCl = NaCl+H2O+CO2↑。生成的O2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006·全国卷Ⅱ)26.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                      。‎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                                             ;‎ ‎②                                             。‎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不可在试管a中最先加入浓硫酸) ‎ ‎(2)在试管b中加入几粒碎石(或碎瓷片)‎ ‎(3)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 ‎(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 ‎ ‎(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 ‎【解析】因浓硫酸与其它液体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热、冰醋酸很容易挥发,所以先加入乙醇,再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注意摇动试管,最后加入冰醋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并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可采用加热的方法。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2006·四川卷)26.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燃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从下列仪器中选取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 ‎【答案】‎ ‎(1)BDE ‎ ‎(2)过滤    蒸馏 ‎(3)2I-+MnO2+4H+==Mn2++I2+2H2O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5)取小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 ‎ ‎【解析】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从海水中提取含I-的碘化物(通过灼烧、浸泡等方法),再用氧化剂(MnO2)氧化I-得到I2,最后用萃取剂(苯)从水溶液中萃取I2。‎ 萃取剂选择有两个条件:①与原来的溶剂(水)互不相溶;②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较大。‎ ‎(2006·重庆卷)13.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Ba(OH)2      KSCN       NaCl        Mg(NO3)2   (FeCl3溶液)‎ B.NaNO3        NaHCO3   (NH4)2SO3   Na2SiO3    (H2SO4溶液)‎ C.NH4Br        K2CO3      NaI         CaCl2      (AgNO3溶液)‎ D.(NH4)3PO4   NaBr       CuSO4       AlCl3       (KOH溶液)‎ ‎【答案】C ‎【解析】多种物质的相互鉴别通常采取列表的方式: ‎ 选项 括号内试剂 选项物质依次加入试剂的现象 A FeCl3溶液 红褐色↓‎ 血红色溶液 ‎—‎ ‎—‎ B H2SO4溶液 ‎—‎ 无色无味↑‎ 刺激性↑‎ 白色↓‎ C AgNO3溶液 淡黄色↓‎ 白色↓‎ 黄色↓‎ 白色↓‎ D KOH溶液 刺激性↑‎ ‎—‎ 蓝色↓‎ 白色↓‎ A项中,鉴别出Ba(OH)2后遇Mg(NO3) 2出现白色沉淀,所以选C。‎ ‎(2006·重庆卷)26.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先用盐酸调pH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 mL 0.2 mol/L NaCl(精盐)溶液,下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1)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清液1~2滴于点滴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 ‎(2)Ca2++CO32-=CaCO3↓‎ ‎        Ba2++CO32-=BaCO3↓‎ ‎(3)在此酸度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4)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150 mL容量瓶 ‎【解析】加入BaCl2、NaOH、Na2CO3等沉淀剂后,产生BaSO4、Mg(OH)2、BaCO3、CaCO3沉淀,还有过量Na2CO3,需加入HCl使Na2CO3转变成NaCl。但如先加HCl再过滤,Mg(OH)2、BaCO3、CaCO3都可能溶解,造成产品纯度不高。‎ ‎(2006·天津卷)28.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SiHCl3+H2‎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 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填写字母代号)是_________________。‎ a.碘水    b.氯水    c.NaOH溶液    d.KSCN溶液    e.Na2SO3溶液 ‎【答案】‎ ‎(1)SiO2+2CSi+2CO↑ ‎ ‎(2)分馏(或蒸馏)‎ ‎(3)①浓硫酸 ‎       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 ‎     ②有固体物质生成 ‎       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会软化 ‎       SiHCl3+H2Si+3HCl ‎     ③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     ④b d ‎ ‎【解析】(1)高温用C还原SiO2生成CO而不是CO2。‎ ‎(2)分离、提纯不同沸点的液体可以采用分馏或蒸馏的方法。‎ ‎(3)用Zn、稀H2SO4制得的H2会混有少量H2O,而SiHCl3能与H2O剧烈反应,所以要进行干燥,根据装置选择液态干燥剂浓硫酸。C装置用水浴加热SiHCl3使其挥发成气体,和H2进入D装置反应。因为SiHCl3+H2 Si+2HCl的温度很高,不能使用普通玻璃管。因为SiHCl3容易在空气中自燃,实验中还要注意先通一段时间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2005·江苏卷)1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 NaCl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B.制备乙酸乙酯: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C.鉴定SO42—: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鉴别环己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环己烯和苯中 ‎【答案】D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制备、有关物质的鉴定与鉴别等。50 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含NaCl的质量为:50 g×5%=2.5 g,A选项不合理;导气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易发生倒吸现象,B不合理;若溶液中含有Ag+时也会产生同样现象,故C不合理;环己烯分子中含C=C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而苯不能,故选项D的设计合理。‎ ‎(2005·江苏卷)19.请按要求填空: ‎ ‎⑴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② 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0.1000mol/L 的KMnO4溶液;‎ ‎④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NaCl固体;‎ ‎⑤ 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⑥ 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 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 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⑵ 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氢气体积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 请指出能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 ①②⑤⑧⑵ ①广口瓶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②偏大 ‎③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从漏斗中缓慢滴加无水乙醇。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关实验的安全性操作。仪器的精度及误差分析等内容。(1)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橡胶管,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托盘天平的最小分度值为0.1 g,不能称量准确至0.01 g的样品;瓷坩埚成份中含有SiO2可与Na2CO3等碱性物质在高温下反应;由胶体的制备原理可知,应向沸水中加入FeCl3饱和溶液制备胶体,而向碱液中加入FeCl3时只会生成Fe(OH)3沉淀,本题答案应为①②⑤⑧;(2)要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确定产生H2的体积,广口瓶中的进气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而排出水导管应伸入到广口瓶底部。由于等质量的水和乙醇,水的物质的量大于乙醇,与金属钠作用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用含水乙醇代替无水乙醇时,所得H2‎ 体积偏大。要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首先要保证该装置不能漏气,为使排出水的体积等于产生氢气的体积,则乙醇的加入速度不能太快,为确保定量乙醇完全反应,金属钠应稍过量。‎ ‎(2005·江苏卷)20.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① 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至3遍;‎ ‎② 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 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 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 ‎⑤ 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 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 温度/℃ ‎ ‎0‎ ‎10‎ ‎30‎ ‎50‎ ‎56.7‎ ‎60‎ ‎64‎ ‎70‎ ‎80‎ ‎90‎ 溶解 度/g ‎14.0‎ ‎17.0‎ ‎25.0‎ ‎33.0‎ ‎35.2‎ ‎35.3‎ ‎35.6‎ ‎33.0‎ ‎30.5‎ ‎27‎ 析出晶体 FeSO4·7H2O FeSO4·4H2O FeSO4·H2O 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 ‎⑸ 若需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⑴ 除油污   升高温度,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 ‎⑵ 应该铁屑过量(或反应后溶液中必须有铁剩余),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 ‎⑶ 洗涤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 ‎   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⑷ 如图   ‎ ‎⑸ 56.7℃<t<6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制备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1)废铁屑常沾有油污,可利用水解呈碱性的Na2CO3溶液除去,温度升高,溶液碱性增强,去污效果好,故一般需要加热。(2)废铁屑的表面一般带有铁锈(Fe2O3),若铁屑不足,(反应后的溶液中铁没有剩余),则所得溶液中会含有Fe3+,而使制得的FeSO4·7H2‎ O不纯,故②不合理。(3)在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中一般要吸附杂质离子,故需用水洗涤,而Fe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用冷水洗涤可减少FeSO4晶体的损失。(4)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画出所求图线。(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析出FeSO4·4H2O的温度范围为高于56.7 ℃而低于64 ℃。‎ ‎(2005·上海卷)A题适用于二期课改新教材,B题适用于一期课改教材。 ‎ ‎(A)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右下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 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                      ,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 ‎(2)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 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       ‎ ‎(4)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                         。‎ ‎(6) 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 ‎(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B)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 ,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                 ,现象是                                       。‎ ‎【答案】‎ ‎(A) ‎ ‎(1)联合制碱法或侯德榜制碱法        化肥或电解液或焊药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NH3 + CO2 + H2O + NaCl → NH4Cl + NaHCO3↓‎ 或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3)CO2‎ ‎(4)I             过滤 ‎(5)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6)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侯德榜制碱法的生产原理及生产工艺、Cl-的检验等,根据联合制碱法的生产原理,可知向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是为了得到碱性溶液,以吸收更多的CO2,当CO2过量时发生反应: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当NaHCO3在煅烧炉中受热时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故X为CO2。要提高NaCl的利用率必须将过滤出NaHCO3‎ 的母液循环利用。要检验Na2CO3中是否混有NaCl,只需向其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即可。在向母液中通入NH3时发生反应HCO4-+NH3==NH4++CO32-,c(NH4+)增大;NaHCO3转化为Na2CO3。‎ ‎(B)‎ ‎(1)C6H6 + Br2C6H5Br + HBr↑‎ ‎(2)反应液微沸    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3)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 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O 或    3Br2 + 6NaOH → 5NaBr + NaBrO3 + 3H2O ‎(4)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5)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溴苯制备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由于苯、液溴的沸点较低,且反应+Br2+HBr↑为放热反应,故A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HBr中混有的Br2在经过CCl4 时被吸收;在制备的溴苯中常混有Br2,一般加入NaOH溶液中,因发生反应Br2+2NaOH====NaBr+NaBrO+H2O而除去。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则必有HBr生成,若为加成反应则没有HBr生成,故只需检查D中是含有大量H+或Br-即可。‎ ‎(2005·上海卷)27、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2+。实验步骤如下: ‎ ‎(1)用98%的硫酸配制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烧瓶 ‎(2)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Fe3+的含量,目的是                 。‎ ‎(a) 控制溶液中Fe2+与Fe3+含量比                   ‎ ‎(b)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 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 ‎(d)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用NaClO3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6FeSO4 + NaClO3 + 3H2SO4 → 3Fe2(SO4)3 + NaCl + 3H2O 若改用HNO3氧化,则反应方程式如下6FeSO4 + 2HNO3 + 3H2SO4 → 3Fe2(SO4)3 + 2NO↑ + 4H2O 已知1mol HNO3价格0.16元、1mol NaClO3价格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氧化剂的得弊,利是                        ,弊是                                           。‎ 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ˉ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2。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ˉ与Fe3+物质的量之比。‎ ‎(4)测定时所需的试剂                   。‎ ‎(a) NaOH              (b) FeSO4              (c) BaCl2               (d) NaClO3‎ ‎(5)需要测定                   和           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6)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                   (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 ‎(a) 萃取、分液          (b) 过滤、洗涤           (c) 蒸发、结晶 ‎(d) 冷却、称量            (e)烘干或灼烧 ‎【答案】‎ ‎(1)b ‎(2)b、c ‎(3)利:原料成本较低     弊:产生气体对大气有污染 ‎(4)a、c ‎(5)Fe2O3、BaSO4‎ ‎(6)b、e、d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内容。(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可知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需要烧杯。(2)铁的氧化物溶于H2SO4时可得含Fe2+、Fe3+的溶液,而为抑制Fe3+水解,原料中Fe3+必须还原为Fe2+,为确定下一步铁的用量必须测定Fe3+含量,而再用NaClO3将Fe2+氧化为Fe3+时,NaClO3的用量取决于Fe2+的总量,故选b、c。(3)由所给反应知氧化6 mol FeSO4需HNO3 2 mol价格为0.32 元,需NaClO3 1 mol价格为0.45 元,故用HNO3代替NaClO3的利在于原料成本降低,而弊则是产生的NO会污染环境。(4)~(6)要测定SO4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只需分别测定一定量的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和Fe3+的物质的量即可,故所选用的试剂为BaCl2‎ 和NaOH,通过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冷却称量可得m(BaSO4)和m(Fe2O3),进而计算得出答案。‎ ‎(2005·江苏卷)6.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网后再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 D.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 ‎【答案】D   ‎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对除杂方法的正误判断,考查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CO、O2混合气通灼热Cu网发生反应:O2+2Cu2CuO,CO+CuOCu+CO2,使CO中混有CO2,A不正确;由于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使得K2CO3中混有Na2CO3,B不正确;苯酚虽与浓溴水作用生成三溴苯酚,但三溴苯酚与溴皆易溶于苯,故C不正确;H2O2与FeCl2发生反应:2H++2Fe2++H2O2====2Fe3++2H2O可除去Fe2+,而过量的H2O2易分解:2H2O2====2H2O+O2↑,不引入新的杂质,D正确。‎ ‎(2005·上海卷)15、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离子的检验方法。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为SO2,而产生CO2物质中可能含有CO,也可能含有HCO,故A不一定正确;满足B选项中所给现象的物质中可能含SO,也可能含有Cl-,B也不一定正确;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为NH3,而与OH-作用产生NH3的溶液一定含NH,C正确;含Ca2+也会有D选项中所给现象,D也不一定正确。本题答案为C。‎ ‎(2005·广东卷)11.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 A.苯、酒精、硝基苯                     B.食盐、烧碱、硝酸铵 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来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苯与硝基苯皆不溶于水,但C6H6‎ 比水轻,硝基苯比水重,而酒精易溶于水,不分层,故A可鉴别。B组物质中虽都易溶于水,但其热效应不同,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而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C组中蔗糖易溶于水但与水不反应,CuSO4粉末遇水呈蓝色,而CuCO3不溶于水,故可用水将它们区别开来;D选项中三种物质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用水无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2005·广东卷)20.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 ‎⑴ 根据反应Na2SO3(固) + H2SO4(浓) == Na2SO4 + SO2↑+H2O,制备SO2气体。‎ 用下列简图,在答题卡的方框中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 ‎② 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① 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氧化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可以不填满)‎ ‎①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 ‎(如图配置)‎ ‎②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①溶液褪色 ‎②溶液褪色 ‎③有浅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3)①Na2SO3变质 取待测试样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先滴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Na2SO3固体变质 ‎②不是浓硫酸 用洁净玻棒蘸取待测试样,涂白纸不变黑,则证明该溶液不是浓硫酸。 ‎ ‎【解析】本题以二氧化硫为载体,将其实验室制取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典型仪器的使用操作、性质检验及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对气体制备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的分析处理能力。‎ ‎(1)分析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原理,由制备二氧化硫所用试剂的状态、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由二氧化硫的性质(密度、水溶性、毒性等)确定其收集装置和吸收装置,在此基础上画出收集二氧化硫的实验装置图。‎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被溴水氧化,而使溴水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与还原剂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而使溶液变浑浊。‎ ‎(3)由题意可知制取二氧化硫过程中,气体产生缓慢,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不是气密性问题,所以只能与所用试剂有关,如Na2SO3变质,被氧化为Na2SO4,或所用液体不是浓硫酸等。‎ ‎(2005·广东卷)21.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 ‎⑴ 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限填3项)‎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角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G.烧杯           H.量筒 ‎⑵ 第2步:I— 溶液的获取。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第3步:氧化。 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_(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 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答案】‎ ‎(1)B    E     F ‎(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棒充分搅抖,煮沸,过滤 ‎(3)D ‎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不会进一步氧化单质碘)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验证某一成分的实验设计方案的理解,涉及实验仪器的材料性能、药品试剂的选择、实验操作步骤的要领等内容。题目设计新颖、考查角度独特,体现出了活用教材、注重能力、利于创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各步实验操作要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先分析灼烧固体物质所用的仪器有哪些,然后从中选出硅酸盐质的实验仪器:瓷坩埚、泥三角、酒精灯(极易漏选酒精灯)。‎ ‎(2)海带灼烧后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I-和难溶固体物质。要得到含有I-的溶液,须将灰烬充分溶解,并进行过滤除去残渣。‎ ‎(3)浓硫酸、新制氯水、KMnO4溶液、H2O2均能将I-氧化为I2。前三者可在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而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无其他物质生成,所以氧化剂最好选用H2O2。‎ ‎ ‎ ‎(2005·北京卷)28.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 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己略去)‎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 滤液FeCl3溶液FeCl3·6H2O晶体 ‎①步骤Ⅰ中通入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Ⅱ从FeCl3稀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流程中需保持盐酸过量,主要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Fe+4H2O(g)Fe3O4+4H2‎ ‎(2)黑色固体变红,右端管壁有水珠 ‎(3)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4)①将Fe2+氧化成Fe3+‎ ‎     ②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     ③Fe3++3H2OFe(OH)3+3H+,过量盐酸抑制FeCl3水解 ‎ ‎【解析】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及可能发生的反应:‎ A.产生水蒸气,碎瓷片起防止暴沸的作用 B.水蒸气在高温下与Fe反应,3Fe+4H2OFe3O4+4H2‎ C.缓冲、冷却气流,使气体中的H2O部分冷凝 D.干燥生成的H2‎ E.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CuO,H2+CuOCu+H2O Fe3O4溶于盐酸:Fe3O4+8HCl==2FeCl3+FeCl2+4H2O,其中Fe3+能和SCN-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Fe3++3SCN-==Fe(SCN)3。‎ 在溶液中通入Cl2能将Fe2+转变成Fe3+:2Fe2++Cl2==2Fe3++2Cl-。‎ ‎(2005·天津卷)10.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B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少量O2‎ C  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  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答案】A ‎【解析】在Al3+、Fe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Al(OH)3、Fe(OH)3沉淀,不能将Al3+、Fe3+分离;N2、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发生反应2Cu+O2====2CuO,O2‎ 被除去;乙醇中含有的少量水不能直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应先加入CaO再蒸馏;在AgCl、Ag2CO3混合物中加入HCl,发生反应Ag2CO3+2HCl====2AgCl+H2O+CO2↑,经过滤可得纯净的AgCl。‎ ‎(2005·全国卷Ⅲ)7.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如图装置的是 ‎ 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 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答案】B    ‎ ‎【解析】图示装置可用于液-液、液-固反应物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得到的气体。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制乙烯时需用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HCl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005·全国卷Ⅲ)27.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6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1)6种固体全部溶解,5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CuSO4‎ ‎(2)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SO==BaSO4↓‎ ‎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Cu2++2OH-==Cu(OH)2↓      Cu2++CO==CuCO3↓BaCl2‎ ‎(3)(ⅰ)分别取(2)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 ‎  (ⅱ)分别取少量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2SO4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4)2SO4溶液 ‎【解析】6种固体溶于水均形成溶液,其中只有1种为蓝色,可确定为CuSO4溶液。‎ 在其余5种溶液里加CuSO4溶液、BaCl2溶液出现BaSO4白色沉淀;‎ NaOH、Na2CO3溶液分别出现Cu(OH)2、Cu2(OH)2CO3蓝色沉淀。‎ 接着可利用已检出的B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NaOH、Na2CO3溶液中,能生成BaCO3沉淀的是Na2CO3溶液。最后利用NaOH溶液可区分Na2SO4、(NH4)2SO4溶液。‎ 解题时要注意题目限定只能使用蒸馏水,不能使用其他试剂。‎ ‎(2005·全国卷Ⅰ)28.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 ‎(5)步骤⑦的目的是                                            ‎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答案】‎ ‎(1)样品重,砝码轻 ‎(2)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 ‎(3)偏高 ‎(4)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型管中 ‎(5)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6)×100%‎ ‎(7)答案略。‎ ‎【解析】(1)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若指针左偏,说明左盘较重,也就是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2)通过称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U形管的质量,可以确定产生CO2的质量,在U形管后接一个干燥管,可以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等进入U形管,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3)因盐酸是挥发性酸,生成的CO2中会混有HCl,它不能被浓H2SO4除去,但可以被碱石灰吸收,也就是实验结束后碱石灰的质量会偏大,测量的结果会偏高。(4)CO2的密度较大,生成的CO2可能会残留在锥形瓶中,鼓入空气可让生成的CO2全部导入U形管中。(5)如果两次称量U形管的结果基本不变,说明锥形瓶中所有的CO2的都被碱石灰吸收了。‎ ‎(6)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106 g                4 g ‎      m(Na2CO3)              d-b) g 所以,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7)该实验的方法较多,比如可以称量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稀HNO3使CO2全部放出后滴加足量AgNO3,过滤洗净沉淀,称量后通过计算也能确定样品的纯度。其他方法只要原理正确,操作可行都是可以的。‎ ‎(2005·北京卷)29.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 ‎ 试剂用量 实验现象 ‎(气球体积变化)‎ 分析原因 第 ‎①‎ 组 ‎0.42 g NaHCO3‎ ‎0.53 g Na2CO3‎ ‎3 mL 4 mol/L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气球的体积相等 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3)=n(Na2CO3)‎ V甲(CO2)=V乙(CO2)‎ 第 ‎②‎ 组 ‎0.3 g NaHCO3‎ ‎0.3 g Na2CO3‎ ‎3 mL 4 mol/L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 ‎ 第 ‎③‎ 组 ‎0.6 g NaHCO3‎ ‎0.6 g Na2CO3‎ ‎3 mL 2 mol/L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 ‎ 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基本不变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甲 HCO+H+=CO2↑+H2O ‎(2)‎ ‎ ‎ 试剂用量 实验现象 分析原因 ‎(气球体积变化)‎ ‎②‎ ‎ ‎ ‎ ‎ 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3)>n(Na2CO3)‎ V甲(CO2)>V乙(CO2)‎ ‎③‎ ‎ ‎ ‎ ‎ 乙盐酸均不足量 消耗的n(NaHCO3)>n(Na2CO3)‎ V甲(CO2)>V乙(CO2)‎ ‎ ‎ CO2+H2O+CO=2HCO ‎(2004·上海卷)26.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 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 g),利用下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 ‎ ‎ ‎ 读数次数 质量(g)‎ 锥形瓶+水+试样 第1次 ‎192.214‎ 第2次 ‎192.164‎ 第3次 ‎192.028‎ 第4次 ‎192.010‎ 第5次 ‎192.010‎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 ‎(3)测定上述样品(1.560 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            、              (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2Na2O2+2H2O===4NaOH+O2↑‎ ‎(2)试样质量、锥形瓶和水的质量、第4(或5)次读数(或用具体数值表示)  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 ‎(3)①蒸发  ②NaCl的质量  ③烧杯  玻璃棒  ④偏大 ‎(2004·上海卷)27.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 ‎ ‎(1)Ⅱ是CO2和H2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装置Ⅰ、Ⅱ、Ⅲ可看出,O2的来源是CO2和H2O,宇航员每天消耗28 mol O2,呼出23 mol CO2,则宇航员每天呼出的气体中含H2O                    mol。‎ ‎(3)以下是另一种将CO2转化为O2的实验设想:‎ 其中,由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的部分装置(铁架台、酒精灯已略)如下:‎ ‎①上图中,装置a由                  、                    、双孔塞和导管组成。‎ ‎②循环物质甲的名称是                          。‎ ‎③制取无水氯化镁必须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                                                 。‎ ‎④装置b中填充的物质可能是        (填入编号)。‎ e.硅胶                   f.碱石灰               g.无水氯化钙        h.浓硫酸 ‎⑤设计d装置要注意防止倒吸,请在方框中画出d装置的简图,并要求与装置c的出口处相连(铁架台不必画出)。‎ ‎【答案】‎ ‎(1) 2H2+CO2===2H2O+C ‎(2) 10‎ ‎(3) ①分液漏斗  烧瓶  ②盐酸  ③防止水解  ④e  g        ⑤ ‎ ‎(2004·上海卷)15.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 ‎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答案】C            ‎ ‎(2004·上海卷)18.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试液)‎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酒精、醋酸、醋酸钠(石蕊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答案】A            ‎ ‎(2004·广东卷)19.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①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 ‎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答案】‎ 在A中加满水,盖紧瓶塞,用胶管连接b和c接口,由a导入NO气体,水通过b和c排入B中。‎ ‎(2004·全国卷Ⅲ)13.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的是(    ) ‎ A.MnO2               CuO          FeO B.(NH4)2SO4    K2SO4          NH4Cl C.AgNO3              KNO3          Na2CO3‎ D.Na2CO3            NaHCO3       K2CO3‎ ‎【答案】D            ‎ ‎(2004·广东卷)29.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 ‎                                 图2‎ A.只有①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只有②③④处 ‎【答案】D            ‎ ‎(2004·全国卷Ⅳ)28.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 O)里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为:①研磨 ②称量空坩埚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  ③加热  ④冷却  ⑤称量  ⑥重复③至⑤的操作,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 g为止  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药匙、硫酸铜晶体样品等实验用品,进行该实验时,缺少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哪一步骤需要使用干燥器?使用干燥器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步骤⑥的目的是                                  。‎ ‎(4)若操作正确而实验测得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偏低,其原因可能有(填入选项的编号):_____________。‎ A.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实验前被测样品已有部分失水 D.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 ‎【答案】‎ ‎(1)研钵、托盘天平、酒精灯 ‎(2)冷却  防止吸水 ‎(3)检验样品中结晶水是否已经全部除去 ‎(4)A、C ‎(2004·全国卷Ⅰ)28.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 ‎(1)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 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______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                                      。‎ ‎(2)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 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__________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                                                。‎ ‎【答案】‎ ‎(1)不漏气 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 ‎(2)无法确定 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2004·北京卷)28.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其理由是                                 。‎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NH4)2CO3[或NH4HCO3]②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2)①  2NO+O2===2NO2‎ ‎②2NO2(气)N2O4(气)+热量,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部分红棕色NO2转化为无色N2O4。‎ ‎(3)①先通入O2,后通入NH3。 若先通NH3,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②4NH3+3O22N2+6H2O ‎(2004·天津卷)28.Ⅰ.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 ‎ Ⅱ.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 ‎①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②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③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④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Ⅲ.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实验操作]‎ ‎①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                    ‎ ‎,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                              ,C瓶内气体的成分是            。‎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                            。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Ⅰ.制化肥、制硝酸 Ⅱ.②④‎ Ⅲ.(1)排除空气,保证安全 ‎(2)锌粒与酸脱离 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N2  H2‎ ‎(3)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 N2+3H22NH3‎ ‎(2004·北京卷)10.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Na2SO3溶液(BaCl2)‎ B.FeCl2溶液(KSCN)‎ C.KI(淀粉溶液)‎ D.HCHO溶液(石蕊试液)‎ ‎【答案】A            ‎ ‎(2004·江苏卷)20.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①                                                              ;‎ ‎②                                                                   。‎ ‎【答案】‎ ‎(1)2Na2O2+2SO2===2Na2SO3+O2‎ ‎(2)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不合理    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2004·天津卷)9.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4、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 ‎ A.溴水                B.FeCl3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AgNO3溶液 ‎【答案】D            ‎ ‎(2004·北京卷)32.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A、B、C、D4组实验。在a、b、c中加入的试剂如表中所示。 ‎ 填写表中空格。‎ ‎ ‎ a b c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A 饱和食盐水 碳化钙 酸性KMnO4溶液 b中 ‎ ‎ ‎ ‎ ‎—————‎ ‎ ‎ c中 ‎ ‎ ‎ ‎ ‎ ‎ B 浓盐酸 KMnO4‎ 固体 NaBr 溶液 b中 ‎ ‎ ‎ ‎ ‎ ‎ c中 ‎ ‎ ‎ ‎ ‎ ‎ C 稀盐酸 大理石 Na2SiO3‎ 溶液 b中 ‎ ‎ ‎ ‎ ‎—————‎ ‎ ‎ c中 ‎ ‎ ‎ ‎ ‎ ‎ D 浓硫酸 浓盐酸 紫色石 蕊试液 b中 ‎ ‎ ‎ ‎ ‎ ‎ c中 ‎ ‎ ‎ ‎ ‎—————‎ ‎ ‎ ‎【答案】‎ ‎ ‎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A b中 有气泡生成 ‎ —————‎ c中 溶液由紫色褪成无色 乙炔易被氧化剂氧化 B b中 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KMnO4氧化性比氯气强 c中 溶液由无色变橙色 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C b中 有气泡生成 ‎ —————‎ c中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D b中 有白雾生成,放大量热 浓硫酸稀释时放大量热;‎ 盐酸是挥发性酸,与水气结合呈雾状 c中 紫色试液变红色 ‎ —————‎ ‎(2004·上海卷)19.能直接鉴别氯化钠和葡萄糖两种未知浓度溶液的方法是(  ) ‎ A.观察颜色B.增加甜味 C.加热灼烧D.分别闻味 ‎【答案】C ‎(2003·江苏、广东卷)20.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①气体               ,理由是                         。‎ ‎②气体               ,理由是                         。‎ ‎③气体               ,理由是                         。‎ ‎④气体               ,理由是                         。‎ ‎【答案】‎ ‎(1)NO ‎(2)①C2H4  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 ‎②Cl2  反应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③NH3   反应生成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 ‎(2003·上海卷)27.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________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________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a mL,浓度为C 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b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C、Va、V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________。‎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________(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答案】‎ ‎(1)N2、O2的体积 ‎(2)偏低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4)V%=×100%(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5)b c e g或b e g或c e g              ‎ ‎(2003·江苏、广东卷)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 A.NaOHB.NH3·H2OC.AgNO3D.BaCl2‎ ‎【答案】A ‎(2003·江苏、广东卷)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少的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答案】C ‎(2003·上海卷)26.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 实验 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 ‎1‎ ‎ ‎ ‎ ‎ ‎ ‎ ‎2‎ ‎ ‎ ‎ ‎ ‎ ‎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 ‎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③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答案】‎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 ‎1‎ H2SO4+Zn→ZnSO4+H2↑‎ H2+CuOCu+H2O ‎①②③⑦‎ 实验前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或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实验后Cu及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2‎ H2SO4+CuO→CuSO4+H2O ‎①⑤⑧⑨‎ 过滤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3‎ ‎2Cu+O22CuO ‎①④⑥⑦⑧‎ 实验前坩埚与样品总质量(或坩埚质量)实验后坩埚与CuO总质量 ‎(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两种,其他合理的方法也给分)‎ ‎(2003·上海卷)12.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 A.氯化铁溶液、溴水 B.碳酸钠溶液、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答案】C ‎(2003·上海卷)13.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2003·辽宁卷)27.图3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 ‎                          图3‎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答案】A            ‎ ‎(2003·全国卷)33.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法一(1)稀H2SO4 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1)稀H2SO4 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2003·广东、广西、河南卷)27.图3中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 ‎                图3‎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答案】A     ‎ ‎(2003·全国卷)33.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 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在如下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法一(1)稀H2SO4、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1)稀H2SO4、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2003·北京卷)26.为了检验Pb(NO3)2热分解的产物,有人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略去)实验时在试管中放入研细的Pb(NO3)2晶体;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得到黄色粉末(PbO),U形管下部有少量液体X,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Y。(如图) ‎ 回答下面问题:‎ ‎(1)在装置中试管和U形管上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原因是 ‎                                                                       。‎ ‎(2)液体X可能是________;气体Y可能是________。‎ ‎(3)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理由是                                                          。‎ ‎(4)用简单的实验证实(2)中的判断 ‎①对X的判断 ‎②对Y的判断(要求: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答案】‎ ‎(1)NO2气体会损坏橡胶 (2)N2O4(答液态的NO2同样给分);O2 (3)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火焰;防止水槽中的水反吸到U形管中。 (4)略。‎ ‎(2003·上海卷)19.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③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白酒中是否含甲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003·上海卷)47.阅读下列材料: ‎ ‎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g/L。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  )‎ A.O2、N2、H2O、CO2                       B.CO2、H2O、O2、N2‎ C.H2O、CO2、N2、O2                       D.N2、O2、CO2、H2O 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答案】B    次要因素 ‎ 次要因素和主要因素会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而变化(或“科学研究应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001·全国卷)19.回答下面问题: ‎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答案】‎ ‎(1)蒸馏方法                   ‎ ‎(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2002·上海卷)26.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多选扣分)。‎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请你选用下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答案】‎ ‎(1)CaC2+H2OC2H2↑+Ca(OH)2‎ ‎(2)不能 a、c ‎(3)H2S Br2+H2SS↓+2HBr ‎(4) c         b ‎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5)如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验证。‎ ‎(2002·上海卷)27.Ag/α-Al2O3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一种重要催化剂,其中Ag起催化作用,α-Al2O3是载体且不溶于硝酸,该催化剂的回收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的转化反应为:6AgCl+Fe2O33Ag2O+2FeCl3‎ 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Ag/α-Al2O3加酸溶解应该选用装置(选填a、b、c)。‎ ‎(2)在实验操作(Ⅱ),如果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进行洗涤,将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实验操作(Ⅳ)所需玻璃仪器为(填写三种)。‎ ‎(4)实验操作(Ⅶ)从AgNO3溶液获得AgNO3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多选扣分)。‎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5)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x。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为 ‎。‎ ‎(a)x≤1.5               (b)x=1.2                (c)x≥1.5‎ ‎(6)已知Ag/α—Al2O3中Ag的质量分数,若计算Ag的回收率,还必须知道的实验数据为和 ‎。‎ ‎【答案】‎ ‎(1)a ‎(2)Ag++Cl-AgCl↓‎ ‎(3)漏斗、烧杯、玻棒 ‎(4)b、e、d ‎(5)c ‎(6)催化剂的质量,AgNO3的质量 ‎(2002·广东广西卷)1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除尽    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1)反应前先用小火加热烧瓶,B、C、D瓶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水会上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2H2SO4(浓)+C2H2O+2SO2↑+CO2↑‎ ‎(3)无水硫酸铜  检验H2O  品红溶液  检验SO2  酸性KMnO4溶液 SO2  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  ‎ ‎(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不褪尽。(或不褪色,或不褪成无色。)‎ ‎(2002·广东广西卷)16.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简述)‎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H2SO4,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 ‎ ‎ ‎ ‎ ‎③‎ ‎ ‎ ‎ ‎ ‎④‎ ‎ ‎ ‎ ‎ ‎⑤‎ 洗涤沉淀 ‎ ‎ ‎⑥‎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 ‎ ‎【答案】‎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简述)‎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H2SO4,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 过滤 安装好过滤装置,将①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 ‎③‎ 稀释(或沉淀)‎ 在另一烧杯中,放入适量的蒸馏水,将②的滤液沿玻璃棒慢慢加入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④‎ 过滤 重新安装过滤装置,将③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 ‎⑤‎ 洗涤沉淀 向④的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洗几次。‎ ‎⑥‎ 检验沉淀是否净洗 用小试管从⑤的漏斗下口取少量洗出液,滴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 ‎(2002·上海卷)21.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4-‎ 离子的颜色,而不是K+离子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 ‎ A.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 B.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无色 C.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无反应 D.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4-离子为紫红色 ‎【答案】A ‎(2002·京皖蒙卷)26.从固体物质A开始,可以发生如下框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 ‎(2)操作①的名称是。在操作①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3)写出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反应③:。‎ ‎(4)A的化学式是。‎ ‎(5)在实验室中,如果获得干燥纯净的气体D,可以将它通过如下示意图中的装置,其中 瓶Ⅰ中盛放的试剂是。‎ 瓶Ⅱ中盛放的试剂是。‎ 收集干燥气体D的方法是。‎ ‎【答案】‎ ‎(1)排水集气 ‎(2)过滤    漏斗、玻璃棒、烧杯 ‎(3)Ca(OH)2+CO2===CaCO3+H2O Ca(OH)2+Ca(HCO3)2===2CaCO3↓+2H2O ‎(4)CaC2‎ ‎(5)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答水也给分)    浓硫酸 向上排空气法(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002·上海卷)17.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 ‎ 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答案】D ‎(2001·上海卷)26.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 mol/L的溶液100 mL;‎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______7(选填>、<、=)‎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______。(多选扣分)‎ 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答案】‎ ‎(1)100mL容量瓶 ‎(2)>      b ‎(3)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 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 ‎(4)配制NaA溶液,测其pH值>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 ‎(2002·京皖蒙卷)13.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答案】A ‎ ‎(2000·广东卷)12.下图装置可用于(  ) ‎ A.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物,制取甲烷 B.加热硝酸铅制取二氧化氮 C.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D.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制取氨气 ‎【答案】AC ‎(2000·天津、江西卷)19.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答案】D     ‎ ‎(2000·全国卷)19.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答案】D     ‎ ‎(2000·全国卷)24.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试回答: ‎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HCl+MnO2MnCl2+2H2O+Cl2↑                     ‎ 或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3)2Fe+3Cl22FeCl3                          ‎ ‎(4)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5)产品易受潮解                                        ‎ 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 ‎(其他既能防止产品潮解又能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2000·上海卷)28.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下图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 ‎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用品: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质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 ‎   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镁、碱石灰、浓硫酸等。‎ ‎(三)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在C中加入样品粉末W克,D中装入药品后并称量为m1克、连接好仪器后,检查气密性 ‎ ‎ ‎ ‎ 打开A的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 ‎ ‎ ‎ 对C进行加热 当C中药品充分反应后,A的活塞,停止加热 ‎ ‎ ‎ ‎ 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克 ‎ ‎ ‎ ‎ ‎(四)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五)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C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C之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在B与C之间加入的装置可以是,其中盛放的药品是。‎ ‎【答案】‎ ‎(一)测定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 ‎(三)‎ B、E中有气泡产生 ‎2H2O22H2O+O2↑‎ G中红褐色粉末变成黑色 ‎2Cu+O22CuO ‎ C+O2CO2 ‎ ‎(四)‎ ‎(五)偏小:水蒸汽通过G被D中碱石灰吸收 ‎   洗气瓶  浓硫酸(或干燥管 碱石灰)‎ ‎(2001·广东、河南卷)19.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 ‎①称量a 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 g固体。‎ 回答下面问题:‎ ‎(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其理由是:‎ ‎。‎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 ‎。‎ ‎(3)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答案】‎ ‎(1)不能     在酸性溶液中,NO能将SO氧化成SO,造成结果错误 ‎(2)保证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没有BaSO3                ‎ ‎(3)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 ‎(4)(a g-142 g·mol-1×)××100% ‎ ‎(2001·京皖蒙卷)20.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的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 ‎(1)如果装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2001·广东、河南卷)10.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应依次装入(  ) ‎ A.水;无水CaCl2固体              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稀H2SO4‎ ‎【答案】AB   ‎ ‎(2001·浙江、江苏卷)28.用图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发生。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 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 ‎(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从下面三个反应中选择一个可以用这种随制随停的制气装置制取的气体,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黄铁矿与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 ‎③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气体名称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 ‎ ‎ ‎ ‎ ‎ ‎(4)食盐跟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不能用这种装置随制随停。试说明理由。‎ ‎【答案】‎ ‎(1)弹簧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液面上的压力增加,所以液面下降。     ‎ ‎(2)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3)‎ 二氧化碳 向上排空气法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石灰水变浑浊 硫化氢 向上排空气法 有臭鸡蛋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因为:此反应需要加热食盐是粉末状 ‎(2000·吉林、江苏、浙江卷)8.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2000·吉林、江苏、浙江卷)14.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 ②水洗 ③用干燥剂干燥 ④10% NaOH溶液洗 ⑤水洗  ‎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 ‎【答案】B ‎(1999·上海卷)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下: ‎ ‎(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                进行(填写仪器名称)。‎ ‎(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         。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         。‎ ‎(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          。通过 ‎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               、             。‎ ‎【答案】‎ ‎ (1)萃取(或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2)C6H5ONa 、 NaHCO3‎ ‎(3)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CaCO3     过滤 ‎(5)NaOH水溶液、CO2‎ ‎(1999·全国卷)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某学生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CO2,准确测量瓶Ⅰ中溶液吸收CO2后的增重及剩余气体的体积(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填空。 ‎ ‎(1)图中瓶Ⅱ的作用是_________。‎ ‎(2)对实验装置尚有如下A、B、C、D四种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 A.在E处增加CaCl2干燥管                      B.在F处增加CaCl2干燥管 C.在E和F两处增加CaCl2干燥管              D.不必增加干燥管 ‎(3)将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图中的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再缓缓呼气,反复若干次,得如下数据:瓶Ⅰ溶液增重a g,‎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b L,该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列出算式):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时会_________,猛呼时会___________。‎ ‎【答案】‎ ‎(1)除去吸入空气中的CO2‎ ‎(2)D ‎(3)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CO2被充分吸收 ‎(4)‎ ‎(5)把瓶Ⅰ中的NaOH吸入口中  把瓶Ⅱ中的NaOH溶液吹出瓶外 ‎(1999·全国卷)如图装置可用于(    ) ‎ A.加热NaHCO3制CO2‎ B.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 ‎【答案】B ‎(1998·全国卷)测量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求得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下列实验用品: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800 mL烧杯、100 mL量筒、短颈玻璃漏斗、铜网、铝锌合金样品、浓盐酸(密度1.19 g· cm-3)、水。按图8-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合金样品全部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超过100 mL) ‎ ‎(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反应开始进行(铁架台和铁夹安装可省略):‎ ‎①将称量后的合金样品用铜网小心包裹好,放在800 mL烧杯底部,把短颈漏斗倒扣在样品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往烧杯中注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漏斗颈。‎ ‎③在100 mL ‎ 量筒中装满水,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量筒中不应留有气泡),使漏斗颈伸入量筒中。烧杯中水面到杯口至少保留约100 mL空间。‎ ‎④将长颈漏斗(或玻璃棒)插入烧杯并接近烧杯底部,通过它慢慢加入浓盐酸,至有气体产生。‎ ‎(2)使样品在反应时能保持在烧杯底适当的位置。(或避免反应时样品漂浮)‎ ‎(1998·全国卷)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 ‎ A.锌粒与稀HNO3反应制备H2‎ B.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H2SO4制备HCl C.亚硫酸钠与浓H2SO4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浓H2SO4反应制备CO2‎ ‎【答案】C ‎(1997·全国卷)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 g·cm-3,沸点131.4 ℃,熔点9.79 ℃,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图10-5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                                                                  。‎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 ‎         图10-5‎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 ‎【答案】‎ ‎(1)CH3CH2OH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b中水面下降,玻璃管中水柱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除去CO2、SO2气体)‎ ‎(4)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过快。②实验中,乙醇和浓H2SO4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 ℃(或温度控制不当)。‎ ‎(1997·全国卷)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