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反讽”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反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意义。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特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 poetics)。关于“反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讽’原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既然“反讽”
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布鲁克斯认为,反讽会对一个陈述语进行明显的歪曲。
B.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可以不同,但不能完全冲突。
C.“反讽”实际上违背了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约定俗成的关系。
D.新批评认为,反讽并不只是语言技艺,而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符号所指的与其能指的不一致的情况,使语义变得丰富和复杂。
B.科学文本的语言必须遵循能指与所指的统一,因为科学文本的意义必须是明确和单一的。
C.新批评认为反讽是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它的地位高于语言的表达技巧。
D.文本的语义层次和语言的可感性,都来源于反讽呈现出语义结构上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的反讽类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四个例子中不属于典型反讽现象的一项是(3分)( )
A.《范进中举》中,中举本为是一件令范进无比荣耀的事,但他发疯了。
B.电影《举起手来》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手法来表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C.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中“我”在参加一次竞选活动中所遭受到的种种骇人听闻的诬蔑和打击。
D.面对别人的挑衅:“我从不给傻子让路。”萧伯纳很绅士地说:“我正好相反。”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严传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衍枢密使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国事。严对曰:“前年天子建大号于邺宫,自郓趋汴,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若凤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
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蜀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
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初,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出者,名曰“入草物”,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毛布之类。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
冬,魏王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讨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降。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
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将行,其母曰:“汝前启破蜀之谋,今行,其以死报蜀人矣!”严不听。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庄宗怒稍解,命知祥监笞严二十而释之。知祥虽与严有旧恩,而恶其来。蜀人闻严来,亦皆恶之。严至,知祥置酒从容问严曰:“朝廷以公来邪?公意自欲来邪?”严曰:“君命也。”知祥发怒曰:“天下籓镇皆无监军,安得尔独来此?此乃孺子荧惑朝廷尔!”即擒斩之,明宗不能诘也,知祥由此遂反。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B.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C.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D.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同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
,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
C.夷,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说法,后来用“夷”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D.籓镇,即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严出使蜀国,对王衍讲述唐兴复的盛况,慷慨陈词,言辞清楚响亮,让蜀国大臣肃然起敬。
B.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然而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庄宗对李严很是生气,同时决定伐蜀。
C.魏王伐蜀,康延孝率兵到达汉州,王衍说李严到来就投降,李严不听劝阻,欣然前往,王衍果然投降。
D.孟知祥在蜀地称霸,安重诲想派个能控制孟知祥的人,李严自请当西川兵马都监,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5分)
(2)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朝中措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注】张炎:南宋词人。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8.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6分)
9.请赏析“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一句的表达特色。(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是:“ , 。”
(3)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十三推磨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吔,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
——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咥!”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选自《李十三推磨》,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小说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暗示了田舍娃与李十三不同寻常的关系。
B.“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既表现了李十三的热情好客,也表明他知道田舍娃送了粮食过来,心里有了底气。
C.“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一句运用形象而通俗的比喻,使戏没编好不能唱给旁人听的道理更浅显,使语言更典雅。
D.“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表现了皮影戏《火焰驹》受到人们由衷的热爱,也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和田舍娃表演的精彩。
E.田舍娃身为渭北几家皮影社总班主,但他没有总班主架子,而是善良厚道,心思细腻,重情重义,是李十三难得的知心的合作伙伴。
(2)是什么将李十三与田舍娃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成为了一对好兄弟?(6分)
(3)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李十三,有人说是田舍娃,你认为呢?(6分)
(4)试探究作者写作本小说的创作意图,并谈一谈其现实意义。(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德鸿:“学者”的意义
吴春燕 季轩
学者报国
“成为一名学者”是黄德鸿青葱岁月时种下的一颗种子,后来成为其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在广雅中学就读高中时,黄德鸿受国文老师梁同寅的影响颇深。梁同寅在讲解曹丕《典论·论文》时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一个人的生命有限,荣华富贵及身而止,但学术之成就,可以垂及久远,嘉惠后人——梁同寅强调做学问的好处。此番声情并茂的讲解深深感动了黄德鸿,他内心开始憧憬学术之光。
大学时代,黄德鸿便在求学志愿表上填上了“学者”二字,入读中山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以为社会学就是一门改造社会的科学,于是就报了社会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社会部”,从事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黄德鸿回到学校任教,先后于中山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担任副教授、教授,后任教于暨南大学。黄德鸿曾以黄远之、黄乙平等笔名,撰写了许多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后来结成论文集出版,书名为《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
从社会学转到经济学研究,黄德鸿的说法是,“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对经济学的研究比社会保险更有意义”。
1948年,黄德鸿还曾获得去联合国工作的机会,“无论是从事业上,还是生活上,那都是我人生转折的好机会。但当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我们还要建设国家,我希望我学到的东西能够用在这上面”。于是,黄德鸿放弃了高工资和优越的研究条件留在中国。
把脉工业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着如梦似幻的经济风云,黄德鸿挥手拨开迷雾,探索广东经济发展方向。他目光如炬,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论文一篇篇分量十足,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对我国和广东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德鸿就开始研究工业投资效果问题,提出了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四大因素。80年代初期,他又具体地提出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径,在充分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成就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广东工业发展“大而不强”的整体判断,从技术、资源、体制、文化和发展模式上提出了促进广东工业发展由大到强战略构想和对策措施,首次明确提出要倡导“工业精神”。
黄德鸿十分重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及企业活力的研究,他在《论增强企业的活力》一文中提出了五项战略措施,同时注重对珠江三角洲现实经济问题和南中国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黄德鸿主要从事社会保险的研究与教学;而从50年代起,他主要从事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的教学与研究。1976年,他参加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的汉语主题词表》工业经济部分的编写。
1985年,黄德鸿担任《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编委兼分编《计划管理与经营决策》主委及条目撰写人,这是我国首部企业管理百科全书。1988年,他参加《中国工业经济管理》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该书1991年获光明杯社科著作荣誉奖。
黄德鸿潜心研究华南经济区域,他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建议把这个特殊的区域称为“沿海地区经济长龙”。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经济长龙”的提法,不但有利于区域各成员扩大市场、增进贸易,也有利于加强区内分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对推行联合开发计划,实行联合研究发展,促进科技交流也有帮助。
教学育人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黄德鸿一生的信条,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在暨南大学,黄德鸿一手建立了产业经济学博士点。他说:“没有这个点,广东的经济发展就会少很多精兵强将。”从事高教工作70余年,他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产业经济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1992年起,黄德鸿开始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其弟子有的已是党政部门重要领导,有的成为商界巨子,有的则是高校学术带头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坚持在教研第一线,经常带着研究生们挤公共汽车,顶着烈日暴雨跑工厂。
学术生涯七十余载,黄德鸿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人才的系统思想与方法。他主张要先学做人,后学做学问。黄德鸿经常告诫学生,为人处事要谦虚,治学更要谦虚,骄傲自满在学问这部字典中是永远查不到的。他以身作则,甘当人梯。他常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要树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
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一生倾注学术研究的黄德鸿教授,为广东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他的思想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宛如清澈见底的泉水,观之映照自我。
相关链接:
①记:有什么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吗?
黄:如果硬要说秘诀,那么应该是心态吧。看轻名利,不要什么事情都那么执着。送你两句陆游的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阔天开指熙中。”
②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我愿安安静静地上路,俗例全免,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敬请亲友和学生们体谅。
——暨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黄德鸿遗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黄德鸿自幼便有报国之志,在广雅中学读书时,受国文老师梁同寅的影响很深,从某种程度上说,梁同寅是黄德鸿的学术启蒙老师。
B.20世纪40年代,黄德鸿主要从事社会保险的研究与教学,这一时期,他出版了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集《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
C.新中国成立前,黄德鸿主要从事保险和社会福利的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学校,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主要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
D.中学毕业后,黄德鸿带着对学术的憧憬,对“社会学”的清醒认识,怀着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报考了中山大学社会学。
E.改革开放初期,黄德鸿就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四大因素,又具体提出了提高工业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径,解决了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黄德鸿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请分条概括。(6分)
(3)黄德鸿作为一个成功的“学者”,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6分)
(4)黄德鸿在教学育人方面有哪些理念?请你就其中的一点,谈谈其现实意义。(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这样一来,大批贷款者“委托”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以家庭的名义到银行拿到更多的贷款,继续在房地产市场中 。
②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 ,变化不止。
③但更多的城市对品牌的认识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在品牌定位上左右摇摆、 ,迷失了方向,错失了机遇。
A.朝三暮四 翻云覆雨 朝秦暮楚 B.翻云覆雨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C.翻云覆雨 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D.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翻云覆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截至3日18时止,4日当天湖南地区往广州、深圳、西安的高铁票已经售罄;往北京、上海、杭州方向的高铁票基本售完。
B.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要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厘清权力清单。
C.中日关系恢复正常,特别需要日方认清历史问题,承认历史事实,改变目前的情况做出努力。
D.杏花村汾酒公司成立“杏花村”酒都旅行社,承接负责观光旅游、旅行安排、旅行预订等业务的安排。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 , 。
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
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在民生方面,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 ① ,成了农村突出的新诉求。2009年回到农村,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当地推行农民养老保险。我发现,随着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致贫的主要原因不再是教育支出, ② 。尽管这些年农村的保障水平有不小的进步, ③ ,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17.下图是金英中学文化艺术节的徽标,请指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跪拜礼是中国传统礼仪,如逢年过节,小辈要向老辈行跪拜礼,以表达对其尊重和感恩。但如今这种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存在了,只是在一些电视真人秀节目或者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中出现。
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文体得当,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3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D(3分)
【解析】
试题分析:D项“都来源于反讽呈现出语义结构上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的反讽类型”错,原文为“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原文意为“增加了语义层次”“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可见,只是“加强了”“强化了”而并非“来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D(3分)
【解析】
试题分析:“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所言与所指是矛盾的。A项是喜与悲的矛盾;B项是轻松与严肃的矛盾;C项是正常用与非正常的矛盾;D项不构成矛盾。萧伯纳的意思是“你是一个傻子,所以我给你让路。”所以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4【答案】C(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前提是要能正确翻译句子。本句的译文为:淮南杨氏累世强盛,凤翔李公恃先朝旧好,都派儿子入侍,伏首称臣。至于荆、湖、吴越,上贡赋,进珍奇,愿意和各郡一样者,每月都有。另外要结合句式结构,如“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修贡赋/效珍奇”。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C(3分)
【解析】
试题分析:C项,“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说法”错,“夷”是对东方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夷、南蛮、西羌、北狄”的说法。本题错误比较明显,古诗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羌”为西部少数民族。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6【答案】B(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B项,“庄宗对李严很是生气”错,原文: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由此可见,庄宗并没有对李严生气,而是对蜀国的做法很生气,于是决定伐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答案】(1)(5分)天子施之以德政,威震四方,天下形势,必然统一啊。(“怀”“怀之以德”“势”“一”,语意各计1分)
(2)(5分)众人都认为伐蜀的计谋是李严先提出的,而王衍怨李严极深,不应该去。(“以”“自”“始”“宜”,语意各计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李严,幽州人,初名让坤。李严为人聪明敏锐多才多艺,喜欢骑射,知书善辩。 同光三年(925),出使蜀,对王衍讲唐兴复的盛况,音辞清楚响亮,蜀大臣们听了都做出肃然起敬的举动。王衍枢密使宋光嗣设宴招待李严,从容谈论中原的事情。李严回答说:“前年天子在邺宫称帝,从郓州到汴州,不到十天就安定天下,梁的降兵达三十万人,东到海,西到甘、凉,北边威震幽陵,南跨闽、岭,四方万里,没有不称臣的。淮南杨氏累世强盛,凤翔李公恃先朝旧好,都派儿子入侍,伏首称臣。至于荆、湖、吴越,上贡赋,进珍奇,愿意和各郡一样者,每月都有。天子施之以德政,威震四方,天下形势,必然统一啊。”光嗣说:“荆、湖、吴越我不清楚,如凤翔是蜀的姻亲,这人反复无常,能相信吗?又听说契丹日益强盛,大国能无后顾之忧吗?”李严说:“契丹的强盛,能超过伪梁吗?”光嗣说:“比梁差劣啊!”李严说:“唐灭梁如摧枯拉朽,况且比它还差劣呢!唐兵布满天下,发一镇之兵,可灭契丹。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古代王者都存而不论,是不想穷兵黩武啊!”蜀人听李严对答如流更加惊奇佩服。
那时,蜀国君臣昏庸政治黑暗,然而依靠天险自寻安乐,穷奢极侈。李严从蜀国回来,报告可以攻取的情报。起初,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充实后宫,然而,蜀的法律严禁奇货运出剑门关,不是奇货而运出的叫“入草物”,因此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只得金二百两、地毯、毛布一类的东西。庄宗听了,大怒说: “物归中国,叫‘入草’,王衍能避免当‘入草人’吗?”于是决定伐蜀。
冬天,魏王继岌伐蜀,派李严当三川招抚使,与康延寿率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都迎降。延孝到达汉州,王衍告知说:“等李严来了就投降。”众人都以为伐蜀的计谋是李严先提出的,而王衍怨李严极深,不应该去。李严听了很高兴,立即骑马入益州。王衍见李严以妻子母亲相委托,当天就以蜀国投降。李严回来后,明宗任命他当泗州防御使,仍然兼做客省使。
后来孟知祥在蜀称霸,安重诲稍加限制,想派个能控制孟知祥的人,李严要求当西川兵马都监。将要去上任,他母亲说:“你以前首先提出灭蜀的计谋,这次去要以死报答蜀人啊!”李严不听母劝。以前,李严与孟知祥同在庄宗部下,孟知祥为中门使,李严曾经有过错,庄宗很恼怒下令斩首,孟知祥叫行刑的人稍缓,进去对庄宗说:“李严是小过错,不能因喜怒杀人,恐失掉士大夫的心。”
庄宗怒气稍消,命令孟知祥监督打二十杖放了。孟知祥对李严虽有旧恩,但讨厌他这次来监军。蜀人听说李严来,也都恨他。李严到后,孟知祥设酒宴招待从容问他:“朝廷要你来的?还是你自愿来的?”李严说: “君命呀!”孟知祥发怒说: “天下藩镇都没有监军,为什么只安排你到我这里?这是你欺骗朝廷吧?”立即斩了,明宗无法责问,孟知祥因此公开反了。
8【答案】(6分)本词借个人的羁旅之愁,(1分)抒家国之恨,抒发了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2分)词人冒雨出游,想通过观潮赏花来消忧,却被“梨花冷看”,(1分)只得转向莺啼燕舞的琐窗朱阁,在欢歌曼舞中一醉消愁,(1分)哪知酒醒之后,才知无家可归。(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词的内容。本词上片“清明时节”二句,描写的清明时的雨,不是毛毛细雨,而成了哗哗大雨。恰在此时作者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翻被梨花冷看”。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折得一枝杨柳”二句,杨柳,古时清明节中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归去的途中,作者也随手折了一枝杨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流浪之人羁驻之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作者不禁感叹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一种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哀,猛然袭向心头。一枝无处可插的杨柳,满腹悲怨溢于词中,幽默中见无奈。词人用笔举重若轻,不见着力,是那么自然,用笔之巧,用意之妙,叫人拍案叫绝。其次要关注注释,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本词很明显是作于宋亡之后,所以应有家国之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学优高考网
9【答案】(5分)梨花冷眼看人,责怪诗人为何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苦恋呢?(1分)诗人不写自己对故国家乡的思念,(1分)反说自己被梨花责备,(1分)这种拟人和反写的手法,(1分)使抒情更加委婉含蓄,也更能催人泪下。(1分)
【解析】
试题分析:雨洒梨花,本也是极美妙而又难得的一景,可是张炎并没有照实写来,而是反过来写梨花看人,而且是“冷看”,并且从她那冷淡的眼神中,词人感受到一种责怪之意——人生于世能像你这样不思故土,而对他乡的山水如此痴情苦恋吗?这“遭遇”,这“责怪”,与词人冒雨出游之意,真是适得其反,而又有口难辩,上片至此也就戛然而止,可是无限辛酸,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这种赋予客观景物以情感而后反写过来的方法,更能收到曲笔深情、宛转有致的效果,因而在词中也就成了一种常用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答案】(6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3)管弦呕呀 多于市人之言语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案】(5分)答A得3分,答D得2分,答C得1分。答BE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也表明他知道田舍娃送了粮食过来,心里有了底气”错,文中并无此信息,只是她妻子心里踏实些了。C项“使语言更典雅”错,这里俚语,应该使语言更加活泼。E项“身为渭北几家皮影社总班主”错,他不是总班主,是“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6分)①对戏剧的共同爱好。他们都爱好戏剧艺术,一个爱写,一个爱演。②为对方着想的美好品性。田舍娃送麦,可谓雪中送炭。李十三吩咐妻子擀面,可谓体贴入微。③相互欣赏的胸怀。田舍娃会演戏,李十三会写戏,二人相互欣赏。④相互支持的情义。田舍娃送麦,让写戏的李十三无衣食之忧;李十三写戏,让演戏的田舍娃大有作为。(每点计2分,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紧扣文本、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能将他们二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共同点。解答时要从小说的情节和细节描写入手分析二人的共同点。情节如:二人对戏剧的共同爱好;田舍娃给李十三送粮食;李十三为田舍娃写戏;李十三妻子为田舍娃擀面。细节描写如: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将这些情节与细节进行归类分析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答案】(6分)示例一:主人公是李十三。①从标题看,标题是“李十三推磨”,小说往往以主人公为标题。②从人物形象看,李十三贯穿了小说的全过程,他是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③从情节看,田舍娃送粮食,李十三妻子擀面等情节都围绕着李十三展开。④从主旨看,通过描写李十三即使家无粒米都坚持写戏,反映了他对传统曲艺的坚守。(每一点计2分,答对三点即可。)
示例二:主人公是田舍娃。①人物形象看,田舍娃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而李十三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②从情节看,故事的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都与田舍娃相关。③
从主旨看,小说通过描写田舍娃为李十三送粮食,歌颂了困难之中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每一点计2分,答对三点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答案】(8分)创作意图:通过描写李十三生活艰苦,但仍然坚持写戏,田舍娃认真演戏,呼吁人们接受、传承传统曲艺、传统文化,尊重传统艺人。
现实意义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曲艺失去了市场,濒临失传。一些传统曲艺家生活举步维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产业的发展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传统文化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等,小说呼吁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小说的创作意图要从小说的主旨来分析。本文的主旨是赞美了李十三、田舍娃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由于他们二人是在很艰难的情况下的坚守与传承,所以创作意图就很明显了:呼吁人们接受与传承传统文化,尊重传统艺人。对于这一现象,谈自己的理解可以从现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解决的方法等谈自己的看法。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案】(5分)答A得3分,答C得2分,答B得1分。答D E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B项“这一时期,他出版了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集《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错,原文为“这些文章后来结成论文集出版,书名为《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D项“黄德鸿带着对学术的憧憬”并不是他报考“社会学”的原因,“对‘社会学’的清醒认识”错误,原文为“以为社会学就是一门改造社会的科学,于是就报了社会学”,可见他对“社会学”的认识也不清楚。E项“提出了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四大因素”是在60年代,“解决了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说法,文中无体现。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6分)①注重工业投资效果研究,从影响因素、解决途径、对应措施进行分析,首次提出“要倡导工业精神”的理念。②
重视对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活力的研究,并提出战略措施。③注重对珠江三角洲和南中国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学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沿海地区经济长龙”的主张,为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指明思路。(答对一点计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概括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本题的相关信息有:①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德鸿就开始研究工业投资效果问题,提出了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四大因素。80年代初期,他又具体地提出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径,充分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成就。②黄德鸿十分重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及企业活力的研究,他在《论增强企业的活力》一文中提出了五项战略措施,同时注重对珠江三角洲现实经济问题和南中国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研究。③黄德鸿潜心研究华南经济区域,他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建议把这个特殊的区域称为“沿海地区经济长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6分)①矢志不渝的人生理想和满怀热忱的报国情怀。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社会发展和建设解决实际问题并作出长远规划的执着精神。③以身作则,甘当人梯;为人谦虚,严谨治学的态度。④淡泊名利,执着于事业的人生态度。(每答对一点计2分,答对三点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8分)黄德鸿教学育人的理念有:①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张先学做人,后学做学问。(2分)②树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默默奉献,甘为人梯。(2分)
现实意义:黄德鸿主张先学做人,后学做学问的理念,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当前“应试教育”把学生束缚在考试的战车上,整天埋头于作业,脑子里只想着分数,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不关心国家,缺乏应有的道德修养。他们成长以后怎么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怎么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需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使学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能提升学生的品质,熏陶学生的情操。(4分)学优高考网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第一问是一道归纳概括题,解答时要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人才的系统思想与方法。他主张要先学做人,后学做学问”,“
他以身作则,甘当人梯。他常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要树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由这些信息可以得出第一问答案。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解答本题,首先应肯定其现实意义,然后可以从其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等谈自己的看法。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答案】C(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朝三暮四:多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强调不稳定,没有延续性。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强调立场不坚定。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答案】B(3分)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答案】A(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然后根据内在联系确定句子的顺序。还要充分利用排除法来解题。本题首先可排除D,因为D项中“不仅”的位置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人们”,所以“不仅”应放在“人们”后面。其次,排除C,“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是“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的前提。最后排除B,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先享受,再将它化为习俗。所以选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答案】(5分)①建立一个完整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 ②而是医疗费用 ③但如何减轻重大疾病的冲击(第一、三空各2分,第二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补写题一定要在遵循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思考。从整个文段来分析,本段的中心意思是谈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第一空是本段的中心句,根据全段的中心意思可以确定其答案。第二空首先要注意句子结构“不是……而是……”其次,结合前文的“不再是教育支出”及整个语段的中心意思,可得出答案。第三空句式是“尽管……但……”从这个转折关系可以确定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答案】(6分)构图要素:外环有汉字“金英中学文化艺术节”,(1分)环内圆中有变形的字母“J”“Y”“S”。(1分)图形寓意:变形的字母由舞动的彩带构成,寓指艺术节。(1分)三个字母又是“金英艺术节”的拼音缩写“JYYSJ”。(1分)变形的字母组成一只飞翔的鹰,寓指金英中学学子像鹰一样振翅高飞。(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解答图文转换题中徽标题,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把握徽标的特点——“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因此,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其次要注意徽标的每一个构图要素,要挖掘每个构图要素与徽标的内在联系。解答本题一定要扣住“金英中学文化艺术节”这个主题来思考。本徽标的构图要素比较简单,只要将它与主题联系起来,难度还是不大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写作(60分)
18【参考例文】
跪与感恩
在传统跪拜礼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绝迹的今天,人们不禁生疑:跪真的合适吗?在现代思想越来越开放的现在,跪这种行礼方式似乎早就应当绝迹,而不应该保留到现在。但我要说,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跪,只要是带着一颗纯粹的感恩之心,跪未尝不可。
确实,在很多时候,跪拜被蒙上了一重灰暗的色彩,不论古今。
臣子对君王的跪拜,平民对官员的跪拜,这在古代司空见惯的事,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奴役。不管是臣跪君,还是民跪官,下跪者总是带着一种卑微的心态和对对方的畏惧之情,而被跪者大都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这种奴役无声无息,却比身体的奴役更叫人毛骨悚然,因为它让一个人、一个民族沦为精神上的奴才,滋养了人心中的奴性。
某中学十余位学生为向老师替一位同学求情,在操场上齐刷刷一跪;某校校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升旗仪式上下跪。这些跪,以求情、勉励之名,行的却是要挟之实。遇上什么无能力解决的事,只想着一跪了之,这是懦夫之举,是用尊严换取效果的行径,更是对自己灵魂的背叛!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可以站着迎接挑战,而不是跪。
因为拒绝奴役、拒绝要挟,所以我们拒绝跪。但是,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跪拜父母,又要另当别论了。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来自于父母,在父母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学会了知识,找到了朋友,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是对父母的话,即便是跪下又如何?试想,一个人对其父母跪下,他的心里可会有半点不自然,有半分屈辱?不,不会。对父母的跪拜是感恩,是情到深处的体现。或许对父母跪下并不能称之为孝举,但这至少可以表达孩子的感恩之心,这就足够了。
当然,感恩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向父母跪下,我们可以做的还有更多,我无法忘记第一次替父亲洗脚时父亲微红的眼眶,那一刻,我明白了对父母而言,什么是感恩。
同样是跪拜佛,有人因为无知,有人因为信仰;同样是跪拜天,有人因为恐惧,有人因为感恩。我们无须在意跪的形式,真正重要的是那一颗感恩之心。
【解析】
试题分析:全国卷作文的命题原则是不设置审题障碍。本题遵循了这一原则,没有为学生设置审题障碍。另外全国卷偏好让学生就某一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更能贴近生活。本材料中的跪与不跪实际是对传统礼仪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可以借鉴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也可以表达传统礼仪要与时俱进的观点等。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或评论性的文章。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