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1.27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年广东,文1,5分】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比较基础.
(2)【2014年广东,文2,5分】已知复数满足,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法,虚数单位的幂运算性质,属于基础题.
(3)【2014年广东,文3,5分】已知向量,,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基本知识的考查.
(4)【2014年广东,文4,5分】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等于( )
(A)7 (B) (C)10 (D)11
【答案】C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由,得,平移直线,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时,直线的截距最大,此时最
大,此时,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2014年广东,文5,5分】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对于函数,,故此函数为奇函数;对于函数,,故此函数为偶函数;对于函数,,故此函数为偶函数;对于函数,,同时故此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属于基础题.
(6)【2014年广东,文6,5分】为了解10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分段的间隔为( )
(A)50 (B)40 (C)25 (D)20
【答案】C
【解析】∵从1000名学生中抽取40个样本,∴样本数据间隔为1000÷40=25,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系统抽样的定义和应用,比较基础.
(7)【2014年广东,文7,5分】在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则“”是“”的( )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非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都是正数,.∴“”是“”的充分必要条件,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角与边的关系正弦定理以及充要条件的应用,基本知识的考查.
(8)【2014年广东,文8,5分】若实数满足,则曲线与曲线的( )
(A)实半轴长相等 (B)虚半轴长相等 (C)离心率相等 (D)焦距相等
【答案】D
【解析】当,则,,即曲线表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其中,,,曲线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其中,,,即两个双曲线的焦距相等,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根据不等式的范围判断a,b,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2014年广东,文9,5分】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满足,则下列结论
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与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D)与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答案】D
【解析】在正方体中,若所在的直线为,所在的直线为,所在的直线为,
若所在的直线为,此时,若所在的直线为,此时,故与的位
置关系不确定,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比较基础.
(10)【2014年广东,文10,5分】对任意复数,定义,其中是的共轭
复数,对任意复数,有如下四个命题:
① ②;
③ ④;
则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①,正确;
②,正确;
③,等式不成立,故错误;
④,等式不成立,故错误;
综上所述,真命题的个数是2个,故选B.
【点评】本题以命题的真假判断为载体,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性质,细心运算即可,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一)必做题(11~13)
(11)【2014年广东,文11,5分】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答案】
【解析】,,因此所求的切线方程为:,即.
【点评】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方程,属于基础题.
(12)【2014年广东,文12,5分】从字母中任取两个不同字母,则取到字母的概率为 .
【答案】
【解析】.
【点评】本题考查古典概型,是一个古典概型与排列组合结合的问题,解题时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13)【2014年广东,文13,5分】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则 .
【答案】5
【解析】设,则,
,.
【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灵活运用性质变形求值是关键,本题是数列的基本题,较易.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2014年广东,文14,5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曲线与的方程分别为与,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曲线与交点的直角坐标为 .
【答案】
【解析】由得,故的直角坐标系方程为:,的直角坐标系方程为:,交点的直角坐标为.
【点评】本题考查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考查了方程组的解法,是基础题.
(15)【2014年广东,文15,5分】(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在上,且,与交于点,则 .
【答案】3
【解析】由于,.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相似的判断,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2014年广东,文16,12分】已知函数,且.
(1)求的值;
(2)若,求.
解:(1),.
(2)由(1)得:,
,
,,
.
【点评】本题考查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基本知识的考查.
(17)【2014年广东,文17,12分】某车间20名工人年龄数据如下表:
(1)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众数与极差;
(2)以十位数为茎,个位数为叶,作出这20名工人年龄的茎叶图;
(3)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
解:(1)这这20名工人年龄的众数为30,极差为40﹣19=21.
年龄(岁)
工人数(人)
19
1
28
3
29
3
30
5
31
4
32
3
40
1
合计
20
(2)茎叶图如下:
1
9
2
8 8 8 9 9 9
3
0 0 0 0 0 1 1 1 1 2 2 2
4
0
(3)年龄的平均数为:,
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极差,茎叶图,方差的基本定义,属于基础题.
(18)【2014年广东,文18,14分】如图1,四边形为矩形,,,做如图2折叠:折痕,其中点分别在线段上,沿折叠后,点叠在线段上的点记为,并且.
(1)证明:;
(2)求三棱锥的体积.
解:(1)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又
,,平面,,平面.
(2)平面,,又易知,,从而,
,,即,,,,
,.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结合图形,明确线线垂直、线面垂直以及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什么,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中档题.
(19)【2014年广东,文19,14分】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
(1)求的值;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
解:(1)令得:,即,,,,即.
(2)由,得:,
,,从而,,
当时,,又,.
(3)当时,,
.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裂项求和法,还用到了放缩法,计算量较大,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属于难题.
(20)【2014年广东,文20,14分】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离心率为.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动点为椭圆外一点,且点到椭圆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的轨迹方程.
解:(1),,,,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若一切线垂直轴,则另一切线垂直于轴,则这样的点共4个,它们坐标分别为,.
若两切线不垂直与坐标轴,设切线方程为,即,将之代入椭圆方程
中并整理得:,依题意,,
即,即,
,两切线相互垂直,,即,,
显然,这四点也满足以上方程,点的轨迹方程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轨迹方程的相关问题.对于求轨迹方程,最重要的是建立模型求得和关系.
(21)【2014年广东,文21,14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当时,试讨论是否存在,使得.
解:(1),方程的判别式:,当时,,,此时
在上为增函数.当时,方程的两根为,当
时,,此时为增函数,当,,
此时为减函数,当时,,此时为增函数,综上,时,
在上为增函数,当时,的单调增函数区间为,,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2)
若存在,使得,
必须在上有解.,,
方程的两根为:,,只能是,依题意,
,即,,即,
又由,得,故欲使满足题意的存在,则,
当时,存在唯一的满足.
当时,不存在使.
【点评】(1)求含参数的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导函数的符号往往难以确定,如果受到参数的影响,应对参数进行讨论,讨论的标准要根据导函数解析式的特征而定.如本题中导函数为一元二次函数,就有必要考虑对应方程中的判别式△.
(2)对于存在性问题,一般先假设所判断的问题成立,再由假设去推导,若求得符合题意的结果,则存在;若得出矛盾,则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