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4.93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膜)
(10全国1)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 .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答案】B
(10浙江卷)29Ⅱ.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
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
(1)①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解析:实验目的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需要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实验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溶液浓度为0.9%,在浓度低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在浓度高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但是一段时间后,形态又会恢复到原来形态,因为离子可以透过细胞膜。且浓度差越大,现象,越明显。在清水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过多而破裂,
答案:(1)实验思路: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出NaCl质量分数0.3%、0.6%、0.9%、1.2%、1.5%的溶液②取6片载玻片,标记为1-6,滴加适量且等量的红细胞稀释液滴在1-6号玻片上,再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0.3%、0.6%、0.9%、1.2%、1.5%的NaCl溶液。③制成临时装片持续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做好记录。
(1) 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兔红细胞的形态变化表
组别/指标
细胞形态
原因
1
胀破
在蒸馏水中吸水过多胀破
2
膨胀后恢复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3
膨胀后恢复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4
正常
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浓度,细胞水分平衡
5
皱缩后恢复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6
皱缩后不恢复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细胞失水过多死亡,不再恢复
(10福建卷)2.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膜
C.转录的mRNA: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有机化合物在细胞内合成和运输的过程。A项吸收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H]和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项膜蛋白与分泌蛋白一样,都是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然后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装,通过具膜小泡运输到细胞表面。C项在细胞核内经过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准备开始翻译。D项DNA聚合酶是由于游离核糖体合成后,到细胞质基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
(2010山东高考理综)3.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分析与坐标曲线的综合。
【解题思路】分析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运输,因此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因此B错误;方式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C正确。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无关,因此D错误。
(2010山东高考理综)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命题思路】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与膜蛋白有关,因此A正确;结构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因此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会产生ATP,第二阶段发生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的光反作用阶段发生和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进行,因此C错误;只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因此D错误。
(10广东卷)31.(8分)
1. 图1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
方式为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被动运输
【答案】C
【命题立意】跨膜运输的方式。
【命题思路】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观察能力,从图片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矿质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个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二是消耗ATP,故应为主动运输。
(10安徽卷)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相关的知识,生物膜的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与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如一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葡萄糖进入人呢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但都必须有载体的协助,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有的信息交流的受体是在细胞内部,C选项中的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合成ATP的酶,也有合成H2O的酶等;D选项是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进出,但不是自由进出,而是主动选择。
(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 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答案B
思路分析: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进行着K+外流和其他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给,进行着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葡萄糖的分解。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溶质相对增多,渗透压升高。抗体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到达细胞膜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酶与ATP
(10全国卷)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 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 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 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10全国卷Ⅱ)34.(12分)
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底物
中间产物1
中间产物2
X
酶a
酶b
酶c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 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 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
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 的功能丧失;乙中酶 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 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 (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 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 (野生型、甲、乙)。
(2)
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 。
答案(12分)(1)b a c 不同 基因 甲 (2)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供给乙,使乙能够合成X,保证自身生长产生菌落(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10江苏卷)3.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有l29个氨基和l29个羧基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蛋白酶的化学本质、组成、结构及鉴定等。该蛋白酶只有一条链时,所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目最好,都至少含有一个,A项错误。因其本质为蛋白质,故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用透析法纯化蛋白酶时,应用缓冲液做透析液以保持蛋白酶的活性,C项错误。因酶具有专一性,油渍为脂肪,故利用蛋白酶去污比用含脂肪酶的效果差,D项错误。
光合作用
(10浙江卷)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不加蔗糖
加蔗糖
光照强度
光合速率
11:00
15:00
19:00
23:00
3:00
7:00
11:00
时间
光照
光照
黑暗
图乙
图甲
CO2
浓
度
CO2浓度
b
a
c
d
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___和_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
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和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考查学生对曲线的解读能力, (1)从甲图来看,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要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且光饱和点也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 (2)图乙表示一昼夜中CO2浓度变化曲线, b-c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凌晨温度较低,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较慢导致CO2释放减少所致;c-d段急剧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所致,d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CO2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而大气CO2比瓶内高,所以更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3)从甲乙两图中可以得出不加蔗糖的培养基,适当增加CO2浓度,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 (1)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2)温度较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较弱,产生的CO2较少 c-d段光照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消耗大量的CO2,所以CO2浓度急剧下降 升高 (3)延长光照时间 增加光照强度 加CO2浓度(任选两个)
(10福建卷)26.(25分)回答下列I、II题
I.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藻液pH分别设定为6.0、7.0、8.0、9.O、10.0,在黑暗中放置12 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 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 (能、不能)
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 。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 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答案:(1)CO2 (2)原设定的PH值(起始PH值) 自
(3)不能 因为长时间处于PH10.0的条件下,甲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甲藻不能生长繁殖。
(4)富营养化(N、P含量 或 矿质元素含量)
(二)
解析:本题关注生态环境方面,以引发东海赤潮的东海原甲藻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温度与pH
等环境因素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东海赤潮发生的机理。
(一)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有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淀粉的产生量。由题意可知本题是为了探究pH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所以PH值是自变量,且开始时pH分别设定为6.0、7.0、8.0、9.O、10.0,但是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作为实验的自变量要保持稳定,才能说明不同实验组所出现的实验结果不同是由自变量不同引起的。所以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原设定PH值或起始PH值或者分别调到6.0、7.0、8.0、9.O、10.0,都可以。从图中可以看出在pH=10.0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所以甲藻不能正常生长。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与N、P元素增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被大量消耗致使水体缺氧,是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加剧氧气的消耗引起的现象成为赤潮。
(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在这个温度范围来净光合速率必须大于零;最适温度为25℃左右,所以在25℃曲线达到最高点;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在9℃和33℃时,净光合速率必须小于或等于零。
(10北京卷)2.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 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答案D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此考点一直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要点透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在拟核区进行DNA转录,合成信使RNA。乳酸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衣藻属于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
▲
▲
▲
●
●
●
●
A
B
C
D
20
40
60
0
5
10
15
20
CO2
吸
收
量
/
μmol
·m—2
·s—1
土壤含水量/%
▲光强(800μmol·m—2·s—1)
●光强(200μmol·m—2·s—1)
施肥
未施肥
(10安徽卷)29、Ⅰ(8分)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⑴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 ,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 。
⑵实验结果表明,在 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 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答案】Ⅰ⑴光照强度 水分 ⑵土壤含水量在40%~60% 合理密植
【解析】Ⅰ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因素影响,B点与D点比较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比较是含水量影响,通过图解可看出施肥影响明显是在含水量大于40%,增加光能利用率一般是合理密植。
(10天津卷)1.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思路分析: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C3(一种三碳化合物),这个过程称为CO2的固定,CO2的固定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所以在叶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10四川卷)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光强(mmol光子/)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龙眼
光能得用率(%)
-
2.30
2.20
2.00
1.80
1.60
1.50
1.40
1.30
1.20
净光合速率(umol /)
-0.60
2.50
5.10
6.55
7.45
7.90
8.20
8.50
8.50
8.50
芒果
光能利用率(%)
-
1.20
1.0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净光合速率(umol /)
-2.10
1.10
3.70
5.40
6.50
7.25
7.60
7.60
7.60
7.60
A.光强大于0.1mmol光子 /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
B.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
C.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CO2浓度
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光强大于0.1mmol光子 /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A正确。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增强,因此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因此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主要是浓度,C正确。
(10江苏卷)33.(8分)不同生态环境对植物光合速率会产生影响。某课题组测定生长于A地(平原)和B地(山区)银杏叶片不同时时间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
(1)植物中叶绿素通常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型叶绿素。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影响下,部分结合型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成为游离型叶绿素。A、B两地银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①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完成总叶绿素含量与采样日期关系的二维曲线图。 ▲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导致银杏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2)为提取银杏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 ▲ 。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 ▲ 。
(3)a、b是7月1日和10月1日B地银杏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典型照片,推测 ▲ (填字母)是
10月1日的叶绿体照片,理由是 ▲ 。
【答案】
(1)①略。②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 (2)酒精(丙酮)、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 基本不变
(3)a 10月1日的光合建率低 a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破坏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同学们的识图、绘图能量以及分析判断能力。
(1)叶绿素只有和蛋白质(包括一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不能单独发挥作用。
(2)研磨时,二氧化硅(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迅速;碳酸钙的作用是调节液体的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保护叶绿素不分解;丙酮(酒精)用来溶解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只有在和类囊体相似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提取出来的色素在试管中不能产生氧气。
(3)10月1日时光合作用速率大大降低,因此可以推测其场所——类囊体的结构很多被破坏。
【技巧点拨】第(1
)画曲线图时要注意标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名称以及相关的图例,这些往往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要加强注意。
(10海南卷)2.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B.叶绿体被膜由双层膜组成
C.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D.类囊体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
【答案】C
【解析】许多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做基粒类囊体,构成内膜系统的基粒片层。叶绿体被摸为双层膜组成,A、B对。在暗反应中,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两个高能化合物分别作为能源和还原的动力将CO2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 由于这一过程不需要光所以称为暗反应。碳固定反应开始于叶绿体基质, 结束于细胞质基质。所以C错。
(10海南卷)4.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H]和H2O B.[H]和ATP
C.ATP和CO2 D.H2O和CO2
【答案】B
【解析】本试题考查光反应的相关知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条件:光照、光合色素、光反应酶。
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色素)
过程:①水的光解:2H₂O→4[H]+O₂↑(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
②ATP的合成:ADP+Pi→ATP(在光、酶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CO₂浓度、水分供给、温度、酸碱度等。
意义:①光解水,产生氧气。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简称[H]。所以B对。
细胞呼吸
(10新课标)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D
【解析】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应该是乳酸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不需要O2参与,但是并没有【H】的积累,【H】只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反应,产生了无氧呼吸的产物。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脂肪所储存的能量更多,因此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评析】代谢的内容是高考的必考部分,需要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掌握扎实。
(10新课标)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由于水中的含氧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而该动物要获得足够的氧气,那么含氧量下降会使得该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因此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评析】;联系西藏问题,青海玉树地震战士遇到的问题,出现高原反应。与这个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