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 MB
  • 2021-05-13 发布

2015陕西生物高考阶段测试卷必修I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陕西生物高考阶段测试卷(必修I)‎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2014陕西卷)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解析】:细胞膜主要有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A正确,当细胞衰老时,新城代谢强度降低,细胞膜通透性降低,B.正确,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C.错误,激素是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可进行信息传递,D.正确 ‎【答案】:C ‎(2014陕西卷)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 C.ATP、ADP的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解析】:当罩上黑布后,植物光反应停止,O2不再产生,A.正确,由于此时ATP.[H]不在产生,但仍有消耗,所以ATP.[H]减少,C.D正确 【答案】:B ‎(北京卷)3、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A项酵母菌属真核生物无拟核应该是细胞核,C项蓝藻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项酵母菌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4.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叶绿体 D.溶酶体 ‎【解析】颤藻属于蓝藻类的一种,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故A错误;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水绵是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叶绿体等复杂细胞器,故B正确;颤藻没有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故C、D错误。 【答案】B ‎5.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 ‎ A.丙酮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 D.脂肪酸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子组成。丙酮酸中只含有C、H、O,氨基酸有C、H、O、N,脂肪酸中只含有C、H、O,核苷酸中有C、H、O、N、P,所以选B。 【答案】B ‎(上海卷)6.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一CH2一CH2一COOH),则该多肽 ‎ A.有38个肽键 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 C.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 D.至多有36种氨基酸 ‎【解析】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应用39个肽键,A错误;因为谷氨酸的R基上没有游离氨基,又不知其他的R基的情况,则可能没有游离氨基,B正确;由于谷氨酸的R基上有4个游离羟基,则至少有4个游离羧基,C错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一般为20种,所以D错误。 【答案】B ‎(课标Ⅱ卷)7.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DNA,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DNA分子中所含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甲基绿吡罗红混合使用对细胞染色,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 【答案】C ‎(海南卷)8.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解析】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正确;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B错;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C错;蛋白质在核糖体、内质网的高尔基体上合成,D错。 【答案】A ‎(四川卷)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解析】A.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故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生成的水中氢的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OH,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H,故B正确。C.‎ 有氧呼吸时,生成的水中的氢既来自丙酮酸的分解,也来自糖等呼吸底物的分解,故C错。D.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生成的[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D正确。 【答案】C ‎(江苏卷)10.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解析】tRNA分子为“三叶草”型,单链RNA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通过氢键相连,A正确。ADP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蛋白质分子不同肽链之间以二硫键相连,C错误。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以氢键相连,D错误。‎ ‎【答案】A ‎(广东卷)11、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解析】据图可知,第10天时,有可溶性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能出现砖红色沉淀,故A错;第20天,细胞正常代谢需各种酶存在,而大多数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能出现紫色反应,故B错;第30天时,脂肪的含量较高,加入苏丹III试剂后,出现橘黄色颗粒,故C正确;第40天时,淀粉的含量降至0,因此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故D错。【答案】C ‎(课标Ⅰ卷)12.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极性分子甘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答案】C ‎(课标Ⅱ卷)13.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解析】蔗糖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动物细胞不能合成。【答案】D ‎(福建卷)14.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在细胞膜上,A错误;抗原对T淋巴细胞来说是信号分子,通过T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接受,而不是抗体,B错误;受体具有特异性,胰高血糖素应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胰高血糖受体,而不是胰岛素的受体,C错误;骨骼肌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骨骼肌细胞上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同时葡萄糖进入细胞也需要载体协助,D正确。【答案】D ‎(2014重庆卷)15.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解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神经元中的能量也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对于一个个体,各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 B错误;由题目可知,囊泡运输相关的特定蛋白质能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故能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C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D正确。【答案】B ‎(2014山东卷)16.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解析】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具膜细胞器之间才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需消耗能量。【答案】B ‎(安徽卷)17.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解析】线粒体内膜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A项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人体心肌细胞不停地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需要消耗的能量多于腹肌细胞,因此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含量相对更多,C项正确;精子变形过程中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D项错误。【答案】C ‎(江苏卷)1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解析】性激素的本质为脂质,脂质的合成与滑面内质网有关,故A错。在细胞分泌物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可参与物质的合成,及形成囊泡运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膜蛋白的形成过程类似分泌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故B、C、D正确【答案】A ‎(广东卷)19、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解析】核糖体的组成是rRNA和蛋白质,故B正确;液泡、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不含有RNA故ACD均错【答案】B ‎(大纲卷)20.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 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答案】C ‎(课标Ⅰ卷)2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答案】B ‎(北京卷)22、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析】A项由于H2O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要大于在人工膜上的速度,而CO2、O2和甘油的速度相同(自由扩散)可断定在生物膜上有协助其运输的物质;B项K+、Na+、Cl-的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可得知,生物膜对这些离子具有选择性;D项不同分子量大小的物质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不同可推知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的速率;C项由于人工膜无载体蛋白质故无法推出离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答案】C ‎(上海卷)23.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 ‎ 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 ‎ 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 ‎ 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 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 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解析】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表示失水越多,质壁分离越明显,紫色越深,,X/Y值越大,失水越少,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小,故A、B错误;X/Y同一细胞,所以A、B、C都不正确。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表示失水越多,越不易复原;故C错误,而X/Y值越大,表示该细胞失水越小,则该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故D正确。【答案】D ‎(江苏卷)2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解析】第一次观察时由于未滴入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只能看到紫色大液泡,故A错误;第二次观察时滴入少量的蔗糖溶液,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故B正确;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蔗糖溶液从盖玻片的一侧流到另一侧,使全部洋葱鳞片叶浸润在蔗糖溶液中,C错误;第一次显微镜观察是为了获得实验前的形象,以便于和实验中的现象变化作对比,因此不可省略,故D错误。【答案】B ‎(课标Ⅱ卷)25.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解析】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 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f组比值大于b组,因此失水量大于b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由c组吸水,d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答案】D ‎(海南卷)26.下列过程中,不依赖膜蛋白的是 ( )‎ A.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 B.静息电位行程中K+从细胞内到细胞外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 D.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自由扩散不需要,A选项属于自由扩散,B选项属于主动运输,CD选项属于在载体蛋白、水分子通道蛋白参与的协助扩散,故A项正确【答案】A ‎(海南卷)27.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速率相同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速率不一定相同,A错;土壤温度影响植物根细胞的酶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进一步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吸收的主动运输过程,B错;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主要依靠主动运输,C错;植物根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D正确。【答案】D ‎(浙江卷)28.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解析】胞吞作用包括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吞噬作用是以大的囊泡形式,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而胞饮作用则是将滴状液体吞入细胞内的过程,故A错。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胞吐作用,B项错误。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C项错误。胞吐的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细胞膜)融合,故D项正确。【答案】D ‎(安徽卷)29.右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Na+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管腔中的钠离子进入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被动运输,综合分析,D选项正确。【答案】D ‎(四川卷)30.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解析】A.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两侧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故A错。B.‎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单方向运输,故B正确。C.肝细胞中,糖原和葡萄糖可双向转化,故C错。D.活细胞内ATP与ADP双向转化,故D错。【答案】B ‎(福建卷)31.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 ‎【解析】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当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余下的物质主要是RNA,且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在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大多数是蛋白质,其次是RNA。【答案】C ‎(江苏卷)3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解析】主动运输、胞吞、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答案】C ‎(大纲卷)33.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解析】‎ 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答案】B ‎(海南卷)34.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 A.脂肪 B.钙离子 C.糖 D.ATP ‎【解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D正确【答案】C ‎(江苏卷)35.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在水温45~60℃时,能充分发挥洗涤作用,水温高于‎60℃‎时,碱性蛋白酶要失去活力,水温低于‎15℃‎时,酶的活性迅速下降,影响洗涤效果。低于‎40℃‎时,则酶作用缓慢,但不易被破坏而失活,A错;表面活性剂能影响碱性蛋白酶活性, 还会使酶失活,B项错误;碱性蛋白酶适合的PH值为6.0~8.5,故C项正确;蛋白质是衣物上最普遍存在的污垢,而且是最难被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洗剂所去除的。蛋白酶能把衣物上蛋白质先分解成可溶性的肽,然后再分解成氨基酸,从而很容易被洗去,D错。【答案】C .‎ ‎(天津卷)36.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 D正确。【答案】D ‎(上海卷)37.依据图5所示的三羧酸循环运行原理判断: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三羧酸循环运行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六次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产生2分子丙酮酸,而2分子丙酮酸要经过2次三羧酸循环,因此每分子葡萄糖能使三羧酸循环运行2次。故B正确【答案】B ‎(上海卷)38.人体肌肉细胞分解氨基酸产生氨,这些氨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在肝脏细胞中形成尿素,最后排出体外,大致过程如图10,下列关于①~④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水解过程 B.②是脱氨基过程 C.③是转氨基过程 D.④是糖酵解过程 ‎【解析】①是葡萄糖的糖酵解过程,而不是水解,故A错误;②③都是转氨基过程,所以B错C正确;糖酵解是把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而④过程中为丙酮酸转变成葡萄糖,不属于糖酵解,D错误。【答案】C ‎(2014重庆卷)39. 题5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解析】‎ 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应速率不再随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错误。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D错误。【答案】C ‎(新课标Ⅰ卷)40.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 ‎【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项不会发生;光反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项会发生。【答案】B 二、非选择题(40分)‎ ‎(江苏卷)41.(9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 。‎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 ‎ ;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 。‎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 (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 (写出3项)。‎ ‎【答案】(9分)‎ ‎(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为生命活动供能 (2)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垂体 (3)暗反应 (4)1、2 (5)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跨膜运输、信息交流、能量转换等 ‎【解析】(1)通过图1,2H++1/2O2→H2O,并且图1过程中产生了ATP,可知为发生在线粒体内膜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的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2)一处受体只能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相结合,说明了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图3通过光能合成ATP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用于暗反应中固定的CO2的还原。‎ ‎(4)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特有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生物膜的信息传递是叶肉细胞和人体肝脏细胞共有的,所以叶肉细胞与肝细胞都有的膜结构是图1、2 。‎ ‎(5)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而生物膜主要的功能活动由蛋白质来参与完成,所以生物膜功能不同是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通过图1、图3可看出生物膜具有跨膜运输功能和能量转换功能,图2可以看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 ‎(海南卷)42(10分)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 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 ,其产物是 。‎ ‎⑵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 ,主要原因是 。‎ ‎⑶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 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答案】(1)无氧 细胞质基质 酒精和二氧化碳 ‎ (2)减少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 (3)有氧 ‎【解析】(1)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2)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在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 ‎(上海卷)43、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与分化的问题。(10分)‎ ‎ ‎ ‎ 图12表示人体内部分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过程未经人 为调控。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 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内调控因子。‎ ‎1).在图12所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②中,中心体和染色体数的倍增分别发生在有丝 ‎ 分裂的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答案】间/G2 后 ‎【解析】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中心体在间期加倍,为前期发出星射线做准备,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2).表1比较了过程①和②的特点,用“√”表示“发生”,用“×”表示“不发生”,完成下表。‎ 事件 过程①‎ 过程②‎ DNA序列改变 ‎×‎ ‎×‎ 细胞功能改变 ‎√‎ ‎×‎ 伴随蛋白质合成 ‎√‎ ‎√‎ 细胞数量增加 ‎×‎ ‎√‎ ‎【答案】‎ ‎【解析】①和②分别表示细胞的分化与分裂,在细胞分化中过程中遗传物质和细胞数量不变,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出现不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和细胞功能结构不变,细胞数量增加,同时伴随有蛋白质的合成 ‎3).图12中A、B、C、D四类细胞,分化能力最接近胚胎干细胞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A ‎【解析】A细胞的分化程度最小,与胚胎干细胞最接近。‎ ‎4).PU和GATA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继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PU和 ‎ GATA的结构更接近下列蛋白质中的______________。‎ ‎ A.限制酶 B.蛋白酶 ‎ C.淀粉酶 D.DNA连接酶 ‎【答案】A ‎【解析】PU和GATA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这一点与限制酶的功能一至。‎ ‎5).若要使血红细胞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可行的人为调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降低GATA 的浓度/增加PU的浓度 ‎【解析】图中看出,当GATA的浓度升高后,可使单核细胞转变为血红细胞,同理,当GATA的浓度降低后,可使血红细胞前体转变为单核细胞。‎ ‎(课标Ⅰ卷)44.(11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 ;龙胆紫溶液属于 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 着色。‎ ‎(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可以分为------和------两个时期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 。‎ ‎【答案】(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2)分裂间期 分裂期(3)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解析】(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用于解离过程,解离的作用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过程,为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2)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两个阶段。‎ ‎(3)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课标Ⅱ卷)29.(10分)‎ 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①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②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③ 。‎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④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⑤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 ‎(1)①0 ②A、B、C ‎(2)③光强 ‎(3)④大于 ‎(4)⑤光强 ‎【解析】‎ ‎(1)据图可知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曲线A)下的纵坐标为0,即净光合速率为0;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A、B、C均表现为上升,即净光合速率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高光强条件下(曲线A)的净光合速率仍然能够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知限制B、C净光合速率增加的环境因素是光强。‎ ‎(3)CO2浓度小于a时,3种光强下,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即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也就是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知CO2浓度和光强会影响净光合速率从而影响植物的产量,故为提高植物的产量,应综合考虑CO2浓度和光强对植物的影响。‎ ‎(福建卷)26.(12分)‎ 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 ‎(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 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 作用。‎ 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 和 。‎ ‎(3‎ ‎)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 。‎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 ,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因衣藻的产氢量。‎ ‎【答案】(12分)‎ ‎(1)类囊体薄膜 ‎(2)促进 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 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化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的生成量减少 ‎(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解析】(1)光合作用分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吸收光能,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本题是考查考生对实验设计的相关实验知识。完全培养液的A组即标准对照组与B组缺硫的实验组相比,产氢总量结果是B组>A组,说明B组缺硫组产氢多,说明缺硫促进产氢。‎ 实验设计中应遵循单因子变量和等量原则。在探究CCCP有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时,可设置完全培养液和加CCCP培养液二个培养实验,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可在此基础上再: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的培养实验。‎ ‎(3)结合题意,根据光合作用的全过程,若反应产氢的话,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减少,那么暗反应中即C3→(CH2O)减弱,导致还原产物减少,从而莱茵衣藻生长不良。‎ ‎(4‎ ‎)莱茵衣藻的氢化酶对氧气极为敏感,当有氧存在时抑制了氢化酶的活性,使氢产生减少。‎ ‎(浙江卷)30.(14分)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细胞分裂素浓度 ‎(g·L-1)‎ 叶绿素含量 ‎(mg chl·g FW-1)‎ 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 希尔反应活力(μmol DCIP Red·mg chl-1·h-1)‎ 叶片含氮量(%)‎ 生物量 ‎(g·plant-1)‎ ‎0‎ ‎1.58‎ ‎6.52‎ ‎13.55‎ ‎1.83‎ ‎17.65‎ ‎0.5‎ ‎1.82‎ ‎7.82‎ ‎25.66‎ ‎1.94‎ ‎22.95‎ ‎1.0‎ ‎2.34‎ ‎8.64‎ ‎32.26‎ ‎1.98‎ ‎27.44‎ ‎2.0‎ ‎2.15‎ ‎8.15‎ ‎27.54‎ ‎1.96‎ ‎23.56‎ 注:①chl—叶绿素;FW—鲜重;DCIP Red—还原型DCIP;plant—植株。‎ ‎②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 请回答:‎ ‎(1)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阶段的部分变化。氧化剂DCIP既可利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__________。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 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得到。‎ ‎(2)从表中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__________含量提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量增加。‎ ‎(3)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有__________产生。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__________,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__________,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 ‎【答案】(1)光反应 氧化剂 氧气的释放量 ‎(2)叶片含氮量 ‎(3)根尖 衰老 呼吸量 ‎【解析】(1)光合作用由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阶段构成,根据题中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可知,该过程模拟的是水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等,故希尔反应模拟的是光反应;DCIP被还原颜色会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作为氧化剂去氧化水,使水分解产生氧气。‎ ‎(2)碳反应中的酶均为蛋白质,施用细胞分裂素后,叶片含氮量增加,进而可使碳反应相关酶的数量增加。‎ ‎(3)幼苗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产生,而后运输到幼苗叶片中,发挥相应生理作用;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植物的衰老,提高光合速率,导致总初级生产量大于呼吸量,从而增加生物量。‎ ‎(安徽卷)29.(24分)‎ Ⅰ.(10分)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和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 。与对照组相比, 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 ‎(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 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CO2固定的部位。‎ ‎(3)某同学测定30d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mg·g-1、3.9 mg·g-1、4.1 mg·g-1。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答案】I.(1)高 蓝 蓝光促进了气孔开放,CO2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 ‎(2)3‎ ‎(3)随机取样进行重复测定 ‎【解析】I.(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CO2吸收量更大,说明30d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更大。三种光照射,蓝光处理的组吸收的CO2更多,胞间CO2浓度更低,说明对CO2的利用率更高,而蓝光处理的组气孔导度也最大,说明蓝光通过促进了气孔开放,使CO2供应充分,加快暗反应,最终提高光合速率。‎ ‎(2)CO2固定部位在叶绿体基质,因此叶肉细胞间隙的CO2至少需要穿过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内膜共3层膜(即3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作用部位。‎ ‎(3)为了实验数据的可信度,可做到随机取样,并进行重复测定,避免偶然性。‎ ‎(2014重庆卷)9.(14分)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 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题9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题9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 ‎(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 。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 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 。‎ ‎(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 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 。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 。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 ‎(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 。‎ ‎【答案】(1)碳 NADPH([H]) 降低 (2)C 输出减少 C>A>B>D (3)赤霉素 ‎【解析】(1)题中研究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光合产物用碳元素标记。首先标记CO2,CO2被固定为C3,C3被光反应提供的[H]还原为糖类和C5‎ ‎。原光饱和点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若提高温度,酶活性减低,能固定的CO2量和利用的光能减少,光饱和点降低。‎ ‎(2)由题干可知,幼铃脱落是光合产物不足导致,对比A、B、C三组,发现C组幼铃中有机物占比最高,因而幼铃脱落显著减少。B组中叶片的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较高,说明有机物占比较多,输出较少。由题中数据可知,激素可抑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有机物的输入,因而用激素处理叶片,导致叶片有机物输出明显较少,且小于B组,因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A>B>D。‎ ‎(3)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但不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激素为赤霉素。‎ ‎(2014山东卷)26.(11分)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 ‎ ‎(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上。需先用___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2)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18:00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____________。‎ ‎【答案】(1)类囊体膜(或类囊体,基粒); 无水乙醇(或丙酮); 叶绿素a;增加叶绿素含量 ‎(2)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 线粒体、叶绿体 ‎(3)减少 ‎【解析】(1)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一个个圆饼状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层析后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更远说明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由图甲可知,叶绿素含量随着遮光面积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植物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来增加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2)8:00到12:00气温升高呼吸速度增强,光照强度增加,但气孔导度相对稳定,由于受到CO2供应的限制,光合速率升高远不如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大,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18:00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3)突然去除遮光物,光反应加强,为暗反应提向更多的ATP和[H],导致较多的C3被还原,C3含量减少。‎ ‎(江苏卷)31.(8分)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 ‎。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不同NaHCO3浓度(Ph8.5,‎25℃‎)条件下测得的Pn 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变换图1中光源,可研究 、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Pn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Pn的关系 (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 ‎(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HCO3-获得CO2。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 ;在更高NaHCO3浓度下,Pn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 ‎(4)培养基中的HCO3-与CO32-之间的离子平衡与pH有关,碱性条件下pH越高,HCO3-越少,CO32-越多,而CO32-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在测定不同pH(7.0~10.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Pn发生变化的因素有 、 。 ‎ ‎【答案】‎ ‎(1)光强 光质 ‎(2)难以确定 ‎(3)120mg·L-1 达到了CO2饱和点 CA量有限 ‎(4)CO2(或HCO3-)供应量不同 CA(细胞)活性变化 ‎【解析】‎ ‎(1)可调光源可改变光照强度、光的波长(光质),从而可以研究光强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温度是无关变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使得难以确定光照对Pn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使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以便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3)由图可以看出,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120mg·L-1;在更高NaHCO3浓度下,外界因素是CO2浓度达到了CO2饱和点,不能吸收更多的CO2;内部因素是CA量不足,不能催化分解更多的HCO3-。‎ ‎(4)由题意可知,pH一方面会影响HCO3-的含量,从而影响Pn;另一方面pH也会影响CA酶的活性,从而影响Pn。‎ ‎(大纲卷)31.(9分)‎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表示了________对某种C3植物和某种C4植物____________的影响。当光照强度大于p时,C3植物和C4植物中光能利用率高的是________植物。通常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增加________的面积,补充______气体等。‎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4植物吸收的CO2被固定后首先形成______________化合物。‎ ‎(3)C3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两种物质在叶绿体内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NADPH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其在暗反应中作为______剂,用于糖类等有机物的形成。‎ ‎【答案】(1)光照强度(1分) 光合作用强度(1分) C4(1分) ‎ 光合作用(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CO2(1分)‎ ‎(2)四碳(或C4)(1分)‎ ‎(3)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薄膜)(1分) 还原型辅酶Ⅱ(1分) 还原(1分)‎ ‎【解析】(1)根据图示的横、纵坐标可知,该图表示了光照强度对C3和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为P时,C3植物已达光的饱和点,而此时C4植物还没有达到光的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大于P时,C4植物对光的利用率更高;在一定光强强度下,可通过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CO2的浓度来提高光能利用率。‎ ‎(2)与C3植物不同的是,C4植物具有C4途径,其吸收的CO2被PEP(C3)固定后首先形成C4(四碳化合物),能通过对CO2的利用提高光能利用率。‎ ‎(3)因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因此ATP和NADPH也在该部位形成,其中NADPH又称为还原型辅酶Ⅱ,简写为[H],在暗反应中作为还原剂。‎ ‎(广东卷)26(16分)‎ 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叶色 平均叶面积 ‎(cm2)‎ 气孔密度 ‎(个·mm-2)‎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强 浅绿 ‎13.6(100%)‎ ‎826(100%)‎ ‎4.33(100%)‎ 中 绿 ‎20.3(149%)‎ ‎768(93%)‎ ‎4.17(96%)‎ 弱 深绿 ‎28.4(209%)‎ ‎752(91%)‎ ‎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 ‎⑴CO2以 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 ‎ 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 ‎⑵在弱光下,柑橘通过 和 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⑶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 ,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 ,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 ‎【答案】(1)自由扩散(1分); C5(五碳化合物,1分);[H](或NADPH)和ATP(2分) (2)增加叶面积(2分); 提高叶绿素含量(2分); (3)较少(2分); 较少(2分); 净光合速率(2分); 叶面积(2分)‎ ‎【解析】(1)二氧化碳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与细胞中的C5结合生成C3,该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C3在ATP供能下被【H】还原成有机物或C5。(2)据表可知,弱光下柑橘的叶色呈深绿色,平均叶面积也增大了。所以柑橘是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和增大平均叶面积,来吸收更多的光能。(3)平均叶面积×气孔密度=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弱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28.4cm2×‎100mm2/cm2×752个/mm2=2135680个,强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13.6cm2×‎100mm2/cm2×826个/mm2=1123360个,后者远少于前者;要计算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的吸收量,可用净光合作用速率×平均叶面积的值来表示,弱光下为:‎28.4cm2×‎0.01m2‎/cm2×3.87molCO2·m-2·s-1≈1 molCO2·s-1;强光下为 ‎13.6cm‎2×‎0.01m2‎/cm2×4.33molCO2·m-2·s-1≈0.6 molCO2·s-1;后者也是小于前者。结果,强光下,气孔总数少,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少 ‎ ;对强光下生长柑橘适度遮阴,首先因光照强度减弱,净光合速率首先发生改变;其次,为了适应弱光环境,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最后,叶面积扩大。强光比弱光的气孔总数多,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高,据表可知,弱光下,色素吸收的光能少,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首先发生变化,平均叶面积是最后发生变化。‎ ‎(上海卷)(五)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1分)‎ ‎49.植物水光解过程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将下列选项用箭头排序,表示出光反应过 ‎ ‎ ‎ 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活化叶绿素a促使水光解,释放出e和H+‎ ‎ B.光能传递到叶绿素a ‎ C.e经一系列传递后将NADP+还原为NADPH ‎ D.类囊体膜上各种色素吸收光能 ‎ E.H+将能量传给ADP,在酶的作用下合成ATP ‎ 【答案】氧气 ‎ ‎【解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会吸收光,把水光解成氧气和还原氢,同时合成ATP.‎ ‎ ‎ 水不仅直接参与光反应,还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以含水80%土壤为 对照(CK),测耐旱能力较强的大丽花中度缺水(MD)时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 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图16),探讨环境水对植物的调控机理。‎ ‎50.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气孔的气体量表示气孔导度(Gs)。据图16的Gs曲线 ‎ 和Pn曲线推测,3~1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会持续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__‎ ‎ (多选)。‎ A.蒸腾速率下降 B.蒸腾速率升高 C.光合放出O2速率下降 D.光合放出O2速率上升 ‎ E.干旱导致叶片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停止 ‎【答案】AC ‎【解析】在3~1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叶片,气孔关闭,蒸腾速率下降。同时CO2吸收减少,使得光合作用减慢,O2的产生速率就会下降。‎ ‎51.胞间CO2进入叶绿体内参与卡尔文循环时,在______________(酶/光/酶和光)条件下,‎ ‎ 被__________化合物固定后,还原生成糖。‎ ‎【答案】酶 C5‎ ‎【解析】CO2的固定等过程中,在多种酶的参与下,CO2与C5化合物结合形成C3‎ ‎,最终还原成糖。‎ ‎52.据图16,非气孔因素主要影响Pn-MD的时间段是________,以下属于非气孔因素的是 ‎ ________________(多选)。‎ A.CO2供应不足 ‎ B.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类囊体膜受损 C.还原三碳化合物的酶空间结构改变 ‎ D.固定CO2的酶活力不足 ‎【答案】第12—15天 B 、C、D ‎【解析】在第12-15天内气孔开放度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此时限制光合的因素不是二氧化碳,其主要限制因素为非气孔因素,可能是BCD.‎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1.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 ‎(上海卷)8.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 ‎ 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 ‎ 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参照图l所 ‎ 示的细胞周期,“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点 ‎ 是 ‎ A.1 B.2‎ ‎ C.3 D.4‎ ‎【答案】A ‎【解析】图中G1期为DNA复制前期,S期为DNA复制期,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据题意,就是在G1期与S期之间发挥作用,故选A。‎ ‎(海南卷)1.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 A.蚕豆叶肉细胞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答案】C ‎【解析】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C选项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其它细胞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天津卷)1.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答案】C ‎【解析】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 ‎(浙江卷)5.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答案】C ‎【解析】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的是S期(DNA复制期),A项错误;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S期变短,并且S期进行DNA的复制无核糖体的增生,B项错误;M期的前期核膜解体,末期核膜重新出现,故D项错误。组蛋白是指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的总称。组蛋白与DNA结合后形成染色质,有利于染色体的形成,故C项正确。‎ ‎(江苏卷) 12.右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答案】B ‎【解析】图示为动物细胞分裂的中期,甲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前期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乙为染色体,组成成分为DNA和蛋白质,丙为纺锤丝,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二者差异很大,故B项正确;由于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并且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可以判断该图像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 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C项错误;该时期核膜已解体,故D项错误。‎ ‎(2014山东卷)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答案】D ‎【解析】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液增多。‎ ‎(广东卷)2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 ‎【答案】BD ‎【解析】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但染色体的数目不变,即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的比值从1逐渐变成2,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此时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的比值等于1,故A错;植物细胞吸水膨胀,使细胞液的浓度降低,即胞内渗透压降低,反之升高,故B正确;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其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参与,故C错;胚胎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故D正确。‎ ‎(课标Ⅰ卷)29.(9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 ;龙胆紫溶液属于 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 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 。‎ ‎【答案】(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解析】(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用于解离过程,解离的作用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过程,为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2)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上海卷)(二)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与分化的问题。(10分)‎ ‎ 图12表示人体内部分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过程未经人 为调控。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 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内调控因子。‎ ‎35.在图12所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②中,中心体和染色体数的倍增分别发生在有丝 ‎ 分裂的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答案】间/G2 后 ‎【解析】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中心体在间期加倍,为前期发出星射线做准备,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36.表1比较了过程①和②的特点,用“√”表示“发生”,用“×”表示“不发生”,完成下表。‎ 事件 过程 过程②‎ ‎①‎ DNA序列改变 ‎×‎ ‎×‎ 细胞功能改变 ‎√‎ ‎×‎ 伴随蛋白质合成 ‎√‎ ‎√‎ 细胞数量增加 ‎×‎ ‎√‎ ‎【答案】‎ ‎【解析】①和②分别表示细胞的分化与分裂,在细胞分化中过程中遗传物质和细胞数量不变,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出现不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和细胞功能结构不变,细胞数量增加,同时伴随有蛋白质的合成 ‎37.图12中A、B、C、D四类细胞,分化能力最接近胚胎干细胞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A ‎【解析】A细胞的分化程度最小,与胚胎干细胞最接近。‎ ‎38.PU和GATA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继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PU和 ‎ GATA的结构更接近下列蛋白质中的______________。‎ ‎ A.限制酶 B.蛋白酶 ‎ C.淀粉酶 D.DNA连接酶 ‎【答案】A ‎【解析】PU和GATA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这一点与限制酶的功能一至。‎ ‎39.若要使血红细胞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可行的人为调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降低GATA 的浓度/增加PU的浓度 ‎【解析】图中看出,当GATA的浓度升高后,可使单核细胞转变为血红细胞,同理,当GATA的浓度降低后,可使血红细胞前体转变为单核细胞。‎ ‎2. 细胞的分化 ‎(课标Ⅱ卷)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高度分化,通常不再分裂,无细胞周期,也无DNA复制;不同种类细胞的产生是由于遗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同一个体的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基因组相同。‎ ‎(安徽卷)3.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探针 卵清蛋白基因 细胞总RNA β-珠蛋白基因 丙酮酸激酶基因 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 ‎-‎ ‎-‎ ‎+‎ A.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B.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 C.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B ‎【解析】依题意,探针可用于检测细胞中是否存在互补的RNA分子,若存在说明该基因得到了表达。根据表格可知,在成红细胞中存在β-珠蛋白基因对应的RNA,而不存在卵清蛋白基因对应的RNA,说明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即发生了表达),而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A项正确;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中含有个体的全部基因,也就包括了卵清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B项错误;丙酮酸激酶的基因在鸡的各个细胞中都得到了表达,说明该基因是必需表达的基因,可知该基因对于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C项正确;不同类型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产生的,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正确。‎ ‎(上海卷)5.植物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植株潜能的决定因素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叶绿体 ‎【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物种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所以选B。‎ ‎3.细胞的衰老、凋亡与癌变 ‎(2014山东卷)3.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未得到足够生存因子的神经细胞发生的程序性死亡是基因表达引起的,而生存因子可以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应的神经细胞不发生凋亡;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生存因子这种化学信号来传递信息的;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细胞免疫。‎ ‎(四川卷)7.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答案】D ‎【解析】A.恶性肿瘤细胞即癌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无限增殖、细胞形态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等特征,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扩散。故A正确。B.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中存在的一类调控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基因,能够抑制细胞的过度生长和增殖,抑制肿瘤发生,由题干信息可知,复合物可诱导靶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故该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复合物的转移到细胞核内,这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一个过程,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故C正确。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能表达,则靶细胞抑癌信号途径受阻,靶细胞易癌变而获得不死性。故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