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山西专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质量检测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质量检测(一)‎ ‎(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2年苏北四市二调)现有①浓硫酸、②硝酸铵、③氰化钾、④苯、⑤浓硝酸、⑥双氧水、⑦氨水、⑧汞8种化学品,下列有关在瓶上应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正确的是 (  )‎ A.贴标签a的可以是②④⑥‎ B.贴标签b的可以是②⑥⑦‎ C.贴标签c的可以是③⑧‎ D.贴标签d的只有①⑤‎ 解析:从几种物质的性质考虑:①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和氧化性,②硝酸铵受热或撞击易爆炸;③氰化钾是有剧毒的固体;④苯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液体;⑤浓硝酸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⑥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和不稳定性;⑦氨水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⑧汞是易挥发的有毒液体。‎ 答案:C ‎2.(2012年温州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纤维素制火棉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B.红宝石、水晶、玻璃、陶瓷等都是硅酸盐制品 C.光导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玻璃纤维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糖类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纳米的颗粒物 解析:红宝石和水晶的主要成分分别为Al2O3和SiO2,它们并不是硅酸盐制品,B项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玻璃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D项错误。‎ 答案:A ‎3.(2013年沈阳六校联考)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A B C D 甲 物质的粒子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固体的体积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乙 阿伏加德罗常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固体的密度 溶液的体积 解析:根据n=、n=、n=cV可知,A、B、D中都能求出物质的量。‎ 答案:C ‎4.(2013年衡阳六校联考)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是 (  )‎ A.有丁达尔效应 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C.可以通过滤纸 D.分散质粒子因吸附而带电荷 解析: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为胶体。‎ 答案:B ‎5.(2012年盐城二模)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5.4 g H2O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为0.3NA B.‎25℃‎,‎1 L pH=12的氨水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32 g硫(结构如图所示)含S—S键的数目为NA D.在反应KIO3+6HI===3I2+KI+3H2O中,每生成1 mol I2转移电子数为2NA 解析:0.3 mol H2O中的氢原子数为0.6NA,A错误。B项中c(OH-)=10-2 mol/L,OH-数目为0.01NA,错误。C项中‎32 g硫含1 mol硫原子,每个硫原子形成的S—S键数为2×=1,C正确。D项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5e-,生成1 mol I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C ‎6.(2012年南京二模)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的水解:CO+2H2OH2CO3+2OH-‎ B.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g++NH3·H2O===AgOH↓+NH C.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2H+H2↑+Cl2↑‎ D.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2H+===I2+2H2O 解析:A项,CO应分步水解,不正确;B项,滴加过量氨水后得不到沉淀,得到的是银氨溶液,故不正确;C项,电解氯化镁溶液时有OH-生成,则同时应生成Mg(OH)2沉淀,故不正确。‎ 答案:D ‎7.(2012年安庆模考)下列涉及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评价合理的是 (  )‎ 选项 化学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足量SO2:Ca2++ClO-+SO2+H2O===CaSO4↓+Cl-+2H+‎ 正确 B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4H++2Cl-Cl2↑+Mn2++2H2O 错误,H+、Cl-的化学计量数应相等 C 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3NH3·H2O===Fe(OH)3(胶体)+3NH 错误,Fe(OH)3应该是沉淀 D 铝溶于碳酸中:2Al+3H2CO3===2Al3++3H2↑+3CO 正确 解析:A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a2++2ClO-+2SO2+2H2O===CaSO4↓+2Cl-+4H++SO;B中的化学方程式正确;C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C中评价正确;铝不能直接溶解在碳酸中,D评价错误。‎ 答案:C ‎8.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 选项 离子或分子 要求 A K+、NO、Cl-、HS-‎ c(K+)沉淀的物质的量>0‎ C.沉淀的物质的量= mol D.原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 mol 解析: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CuSO4和H2SO4,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后显中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Cu2+完全沉淀,A项正确;n(CuSO4)< mol,故B项正确,C项错;由于有一部分浓硫酸被还原为SO2,故n(H2SO4)> mol,D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8分)‎ ‎15.(8分)(2012年北京西城期末)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单质的组成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________。‎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中有一种是金属,则三种单质中可能是金属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写出E作为还原剂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E溶液+A―→D溶液+C”,A为固体,C为气体,再结合框图中转化关系可以确定E溶液是一种酸,A是金属,C是H2。继而判断出B是Cl2或F2,A是Al、Mg或Na等金属。‎ ‎(1)A、B、C三种单质的组成元素中没有氧元素,故不可能形成碱和氧化物。‎ ‎(2)金属单质(除汞外)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3)如果E是强酸,则为HCl。HCl作为还原剂,最常见的是其与MnO2的反应。也可写HCl与KMnO4、NaClO、NaClO3等的反应。‎ 答案:(1)③⑤ 氢化物、无氧酸、无氧酸盐均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溶于水可以不发生变化,符合题意。碱必须由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氧化物虽由两种元素组成,但氧化物要么不溶于水,要么与水发生反应,也不符合题意 ‎(2)A 金属单质(除汞外)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 ‎(3)MnO2+4H++2Cl-Mn2++2H2O+Cl2↑‎ ‎16.(8分)(2012年石家庄质检)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 ‎+2NaI+2H2O。‎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 ‎(3)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________。‎ A.NaCl  B.NH4Cl  C.HNO3  D.浓H2SO4‎ ‎(4)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Al+□NaNO3+□NaOH===□NaAlO2+□N2↑+□H2O。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 mol e-,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________L。‎ 解析:(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2)根据上述反应,NaNO2在酸性溶液中,能将I-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必须选用的物质有①②⑤。(3)根据氧化还原知识,所选试剂充当还原剂,题给选项中只有NH4Cl能与NaNO2反应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故选B。(4)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根据关系式N2~10e-,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 mol e-,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11.2 L。‎ 答案:(1)NaNO2‎ ‎(2)①②⑤‎ ‎(3)B ‎(4)10 6 4 10 3 2 11.2‎ ‎17.(12分)(2013年陕西三模)某兴趣小组在网上查阅一种由五种常见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X,信息如表所示;为了探究抗酸药X的成分,兴趣小组设计下列实验。‎ 抗酸药X ‎【药品名称】 X ‎【规格】 ‎2 g:‎0.5 g,‎2 g/袋×20袋/盒 ‎【用法用量】 直接口服或温水冲服,1~2袋/次,3~4次/天。除非另有医嘱,一般成人在餐后1~2小时、睡前或胃不适时服用。病情严重者遵医嘱增加剂量。儿童遵医嘱服用。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时,在症状缓解后,至少维持4周。‎ ‎【适应症】 1.急、慢性胃炎。2.胃、十二脂肠溃疡。3.反流性食管炎。4.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烧、酸性暖气、饱胀等。5.预防非甾体类药物引起的胃粘膜损伤。‎ 取30粒X磨成粉,取一部分粉末加入蒸馏水,粉末不溶解;另取一部分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强热,经检测除产生无色无味气体A外,还生成液态氧化物B和白色固体(C和D混合物),白色固体能部分溶于NaOH溶液。已知B、C、A、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6∶1∶1,且式量依次增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 ‎(2)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 ‎(3)写出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X能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白色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Y,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Y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信息推测X是一种抗酸性胃药,则可能是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类物质。经检测除产生无色无味气体A外,还生成液态氧化物B和白色固体(C和D混合物),白色固体能部分溶于NaOH溶液。说明药物含有H、O、Al、Mg、C五种元素,B、C、A、D式量依次增大,说明B是水,C是MgO、A是CO2、D是Al2O3。根据X→12H2O+6MgO+CO2+Al2O3可推测出X的化学式为Al2Mg6CH24O23。‎ 答案:(1)∶∶∶C∶∶∶‎ ‎(2)Al2Mg6CH24O23‎ ‎(3)Al2O3+2OH-===2AlO+H2O ‎(4)2Al(OH)3·5Mg(OH)2·MgCO3·4H2O+18HCl===2AlCl3+6MgCl2+CO2↑+21H2O ‎(5)取少量沉淀Y于试管中,再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为氢氧化镁;若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为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 ‎18.(8分)(2012年黑龙江质检)在Na+浓度为0.5 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K+ Ag+ Mg2+ Ba2+‎ 阴离子 NO CO SiO SO 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Ⅰ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 Ⅱ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固体质量为‎2.4 g Ⅲ 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阴离子 NO CO SiO SO c/mol·L-1‎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知溶液为透明澄清溶液,因此溶液中的离子必能大量共存。由实验Ⅰ可知,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必有CO,其浓度为‎0.56 L÷‎22.4 L/mol÷‎‎0.1 L ‎=0.25 mol·L-1,则溶液中一定无Ag+、Mg2+、Ba2+;且能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有SiO,发生的反应为SiO+2H+===H2SiO3↓,且SiO的浓度为‎2.4 g÷‎60 g·mol-1÷‎0.1 L=0.4 mol·L-1;由实验Ⅲ可知溶液中不含SO;根据电荷守恒知‎2c(CO)+‎2c(SiO)=2×0.25 mol·L-1+2×0.4 mol·L-1=1.3 mol·L-1>0.5 mol·L-1,因此必有K+,至少为0.8 mol·L-1,不能确定有无NO。‎ 答案:(1)Ag+、Mg2+、Ba2+‎ ‎(2)SiO+2H+===H2SiO3↓‎ ‎(3)如表 阴离子 NO CO SiO SO c/ mol·L-1‎ ‎?‎ ‎0.25‎ ‎0.4‎ ‎0‎ ‎(4)存在,最小浓度为0.8 mol·L-1‎ ‎19.(12分)(2012年保定调研)某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NH、Fe2+、Al3+、CO、SO、Cl-、NO中的若干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溶液X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其中Y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气体D的电子式________。溶液X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 ‎(2)写出生成气体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向溶液E中通入少量Y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沉淀F在KOH溶液中与KClO反应可制得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已知该水处理剂是一种含氧酸盐,取‎3.96 g该盐溶于水,滴加适量稀硫酸后,再加入0.04 mol铁粉,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2+。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KOH溶液至刚好将Fe2+沉淀完全,过滤,将沉淀充分加热后得到0.03 mol Fe2O3。将滤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含氧酸的正盐(不是复盐)Z,测得其物质的量为0.08 mol。‎ ‎①Z的化学式为________,水处理剂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②完成并配平下列方程式:‎ ‎  ‎ 解析:由题意知,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的气体A为NO,沉淀C为BaSO4,推出原溶液中含有SO;再加过量NaOH溶液,产生的气体D为NH3,沉淀F为氢氧化铁,推知原溶液中含有NH、Fe2+,排除CO;通入的气体无色无味,Y应为CO2气体,产生的沉淀G为BaCO3,也可能混有Al(OH)3。(1)气体D为NH3,电子式为H∶N,∶H,溶液X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NH、Fe2+、SO。(2)Fe2+被NO(H+)氧化成Fe3+,生成了NO气体,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Fe3++NO↑+2H2O。(3)向溶液E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O2===BaCO3↓+H2O。(5)沉淀F为氢氧化铁,而KClO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反应生成的水处理剂可能为K2FeO4,结合题中所给数据进行验证,结论正确。故Z的化学式为K2SO4,K2FeO4的摩尔质量为‎198 g/mol,反应物为Fe(OH)3、KClO和KOH,而产物为K2FeO4、KCl和H2O,配平后得化学方程式: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 答案:(1)H∶N,∶H NH、Fe2+、SO ‎(2)3Fe2++4H++NO===3Fe3++NO↑+2H2O ‎(3)Ba2++2OH-+CO2===BaCO3↓+H2O ‎(4)取少量溶液B,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Cl-,反之则没有;取少量溶液E,通入足量的CO2气体,若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含有Al3+,反之则没有 ‎(5)①K2SO4 ‎198 g/mol ‎②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 ‎20.(10分)(2012年江西九校联考)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质量关系为ma________m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 g·cm-3‎ HCl的质量分数:36.5%‎ ‎ ‎ ‎①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②标准状况下,‎1.00 L水(密度为‎1.00 g·cm-3)吸收________L的HCl可制得上述浓盐酸。‎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m(C)=‎24 g+‎40 g-‎32 g=‎32 g,故M(C)=‎32 g/0.4 mol=‎80 g/mol。‎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均引起溶液增重‎22 g,故反应后两溶液质量仍相等。‎ ‎(3)①假设取该盐酸‎1 L,则溶液中含有n(HCl)=[(1000 mL×‎1.19 g·mL-1)×36.5%]/‎36.5 g·mol-1=11.9 mol,故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1.9 mol/L。②设需吸收x L HCl,则÷[(‎36.5 g·mol-1×+‎1000 g)÷‎1.19 g·mL-1]×1000 mL/L=11.9 mol/L,解得x=352。‎ 答案:(1)‎80 g/mol (2)= (3)①11.9 ②3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