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第1讲 走近细胞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2.多种多样的细胞(Ⅱ)(中频)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下图表示的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大小关系
(1)写出图中各数字表示的结构层次名称:
①细胞,②组织,③系统,④种群,⑤群落,⑥生物圈。
(2)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①]细胞。
(3)最大的生命系统:[⑥]生物圈。
(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细菌细胞 蓝藻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
图1 图2
(1)图1的细胞与图2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写出图1中下列结构的名称:①拟核;⑤核糖体。
(3)图1蓝藻细胞中无图2细胞中③叶绿体,但它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4)图1和图2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核糖体和DNA分子。
2.常见原、真核生物举例(将序号填入所属集合中)
①蓝藻 ②绿藻 ③发菜 ④紫菜 ⑤硝化细菌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链球菌 ⑨变形虫 ⑩毛霉
【提示】 原核生物:①③⑤⑦⑧;真核生物:②④⑥⑨⑩
【判断】
(1)病毒是一种原核生物。(×)
【提示】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2)蓝细菌(蓝藻)、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
(3)乳酸菌与酵母菌相比,细胞内没有核糖体。(×)
【提示】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
(4)硝化细菌的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提示】 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
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连线)
【提示】 ①-c ②-a ③-b
2.基本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判断】
(1)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提示】 病毒无细胞结构。
(2)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提示】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模式图解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DNA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质粒:小型环状
细胞核: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转录和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是否遵循遗传规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细胞分裂
二分裂、出芽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遗传物质
DNA
(1)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例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2)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低等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014·青岛二中月考)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从以下几点分析
①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区别。
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③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和代谢。
【解析】 此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分析判断
A
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类型的细胞器,无线粒体,但需氧型的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
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B错误
C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
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故D正确
【答案】 D
注意原、真核细胞的6个“不一定”
(1)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2)带“菌”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乳酸菌、大肠杆菌、硝化细菌等细菌和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但酵母菌和霉菌属于真核生物。
(3)带“藻”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除蓝藻这一类(颤藻、蓝球藻、念珠藻等)外,其余的带“藻”的如绿藻、红藻、褐藻、团藻、衣藻等都是真核生物。
(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6)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需氧型的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考向1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病毒结构的综合考查
1.酵母菌、蓝藻、噬菌体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壁、线粒体 B.蛋白质、核酸
C.细胞膜、蛋白质、核酸 D.细胞膜、核糖体
【解析】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二者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噬菌体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组成,所以它们三者在结构上没有共同点。而在物质组成上,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故蛋白质和核酸是三者所共有的物质。
【答案】 B
考向2 从细胞呼吸角度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
2.好氧细菌的有氧呼吸和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分别形成于( )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线粒体
A.①④ B.②③
C.④① D.①①
【解析】 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故好氧细菌的有氧呼吸和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答案】 D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
(1)表现: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同一个体的不同类型的细胞。
(2)原因:是遗传变异、生物进化及细胞结构和功能分化的结果。
①不同生物细胞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与基因(或DNA分子)特异性有关。
②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2.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基本一致,化合物种类也非常相似(水、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等)。
(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通用。
(4)能源物质: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5)增殖方式: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
3.细胞形态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实例
(1)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也没有一般的细胞器如核糖体、线粒体等,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且寿命较短。
(3)神经细胞具有突起,有利于提高兴奋传导的效率;且已高度分化,不具有分裂能力。
(4)卵细胞大,有利于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小,含细胞质很少,尾部含丰富线粒体,有利于精子的运动。
(5)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
(6)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和转移。
(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下图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细胞壁
B.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C.三种细胞中只有a、b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DNA
D.a、b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c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从以下几点分析
①判断a、b、c三种细胞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细菌。
②确定动、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细菌为原核细胞。
③比较原、真核细胞结构和代谢。
【解析】 a细胞有细胞壁,c细胞也有细胞壁;三种细胞中的细胞质中都含有DNA,c细胞质中的质粒是DNA;c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B
细胞图像类型的判断方法
(1)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图像的判断
①有核膜(或有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真核细胞。
②无核膜(或无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原核细胞。
(2)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
①
②在真核细胞中,无叶绿体和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考向1 细胞多样性的综合考查
3.(2013·珠海调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
B.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
D.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
【解析】 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氨等物质氧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利用该过程释放的能量合成自身的有机物,为自养生物,A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有氧呼吸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C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同时在细胞质中进行,D不正确。
【答案】 D
考向2 细胞统一性的综合考查
4.(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均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机器”的核糖体
④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⑤共用一套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
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基础进行的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答案】 A
高考必备实验①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焦⇒观察
(2)高倍镜使用的“四字诀”
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
②移:“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
③转:“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
④调:“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4.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有关显微镜使用的6个易错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3)换用高倍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4)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的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呈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在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6)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即时巩固】
1.如图所示甲和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把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时下面描述正
甲 乙
确的是( )
A.正确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B.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亮
C.移动装片可确定视野中的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D.移动装片时需向右方移动
【解析】 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低倍镜转高倍镜时应先移动装片,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最后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低倍镜转高倍镜后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移动装片可确定视野中的污物是否在装片上;移动装片时因甲图中气孔在视野的右方,因此需向右方移动装片。
【答案】 D
2.(2014·哈尔滨九中模拟)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必修一观察细胞结构中显微镜的使用,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不需要先升镜筒,直接转换就行,因为显微镜的设计已经考虑了这一点。
【答案】 C
(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
利用数学集合法解生物题
运用集合图形式对生物类群进行归类,可将不同生物之间的包含关系、共同特点及区别等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更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要求之一,图文转化能力在复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1.图示模型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病毒
图1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类群
图2 依据不同结构和功能对不同生物类群的分类
2.图示解读
(1)图1是利用集合图对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进行分类,通过集合图示把各种生物的归属表现的清清楚楚。酵母菌和霉菌属于真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衣藻属于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HIV病毒、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噬菌体为DNA病毒。同时按照宿主细胞的不同病毒又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2)图2中的d、e分别包含于a和c、b和c中,a、b中有部分属于c,图示若表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物类群,则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原核生物,d是蓝藻或硝化细菌,e是腐生细菌。
(3)集合图示还可以表示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如酶、蛋白质、激素;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及血浆之间的关系等。
3.技法点拨
(1)解决此类问题时,要运用数学的集合思想,首先明确图示中的隶属关系。
(2)根据题目涉及的内容,准确理解分析各知识内容之间、不同概念之间的内涵、外延的关系。
(3)将上述知识的内容或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准确转化为集合图示。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增殖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硝化细菌可利用土壤中的氨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
机物,即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衣藻和金鱼藻属于植物,有细胞壁;酵母菌为真菌,硝化细菌为细菌,都具有细胞壁。
【答案】 C
【即时巩固】
(2013·滨州一模)右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蛋白质、酶、激素
B.细胞质、细胞液、组织液
C.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D.真核细胞、酵母菌细胞、变形虫细胞
【解析】 酶和激素不都是蛋白质;组织液是细胞之间的液体,不属于细胞质;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并列关系;酵母菌和变形虫都属于真核细胞。
【答案】 D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1)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3)来源: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
(4)存在: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
(2)含量
【判断】
(1)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提示】 细胞中每种元素的作用各不相同。
(2)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提示】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虽含量极少,但作用和大量元素同等重要。
(3)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提示】 Ca和Mg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4)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
质(连线)
鉴定物质 鉴定试剂 颜色变化
①还原糖 a.苏丹Ⅲ(Ⅳ)染液 Ⅰ.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 b.斐林试剂 Ⅱ.橘黄色(红色)
③脂肪 c.双缩脲试剂 Ⅲ.蓝色
④蛋白质 d.碘液 Ⅳ.紫色
【提示】 ①-b-Ⅰ ②-d-Ⅲ ③-a-Ⅱ
④-c-Ⅳ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水
(1)写出A、B、C、D反映出的以上两种水的作用:
A.组成细胞结构;
B.提供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参与许多生化反应;
D.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转换:一定限度内,温度升高后,结合水可转换为自由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会升高,新陈代谢会加快。
2.无机盐
(1)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形式。
(2)生理作用
【判断】
(1)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3)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牙齿、骨骼。(×)
【提示】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4)植物越冬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降低。(√)
(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细胞中元素的种类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元素种类上的统一性
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②生物界元素都是从无机环境中获取的,如下图:
③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2)元素含量上的差异性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界中的含量差异很大。
②生物体从自然界获取组成自身的元素是有选择的。
③各种化学元素在生命体系中不是简单的堆积、组合,而是以特殊的有序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才出现生命现象,这也是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根本区别。
3.元素的生理作用
(1)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K+可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微量元素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等。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013·海南高考)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思路分析】 弄清选项中的四种有机化合物所含有的元素,特别是特征元素。
【解析】 脱氧核糖属于单糖,组成元素为C、H、O,无P元素;叶绿素由C、H、O、N、Mg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由C、H、O、N、Fe元素组成;胰岛素是由C、H、O、N组成。
【答案】 C
判断元素和化合物的四点“明确”
(1)判断元素的含量时要明确是鲜重还是干重。
(2)判断元素的差异时要明确是种类还是含量。
(3)判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要明确每种化合物的化学本质。
(4)判断微量元素时,要明确含量和是不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考向 从元素作用的角度进行考查
1.(2014·昆明一中测试)下列关于生物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缺N可通过影响[H]及有关酶的合成而影响细胞呼吸
B.K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C.当植物缺少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D.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现象
【解析】 [H]和酶的组成中含有氮元素,所以缺少N元素会影响细胞呼吸;K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对植物花粉、花药和花丝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现象。
【答案】 D
水和无机盐
1.细胞中的水
(1)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较:
含量
存在形式
生理作用
结合水
大约4.5%
与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大约95.5%
细胞中自由流动、游离状态存在
良好溶剂、运输作用、液体环境、原料
(2)水与代谢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
2.细胞中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1)组成某些复杂的化合物:
无机盐
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N(NO)
蛋白质、ATP(ADP)、叶绿素、核酸(DNA或RNA)
P(PO)
ATP(ADP)、磷脂、核酸(DNA或RNA)
Mg2+
叶绿素组成成分
S(SO)
某些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Fe2+
动物血红蛋白
I-
甲状腺激素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例如,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
(3)维持生物体的平衡,如维持血浆pH稳定的HCO、HPO;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的Na+、Cl-。
(1)Na+、K+与渗透压的关系:
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无机盐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N、Mg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P是组成类囊体膜及ATP的成分。缺乏N、Mg和P元素,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会受到影响。
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原料
B.植物缺Mg引起光反应和暗反应强度均减弱
C.K+和Na+对神经细胞功能有重要作用
D.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增加,抗逆性减弱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注意从以下方面思考:
①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
②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③神经细胞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机制。
④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抗逆性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都需要水。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植物缺Mg引起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和暗反应强度均减弱。在神经细胞的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细胞内外的K+和Na+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增加,抗逆性会增强。
【答案】 D
(1)根据特征元素推测化合物种类
Fe(S)→蛋白质;Mg→叶绿素;Ⅰ→甲状腺激素;P→核酸(ATP、磷脂)。
(2)从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析代谢产物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都含有C、H、O,故其代谢产物都有CO2和H2O;蛋白质中还有N,其代谢产物中还含有尿素。
考向1 从不同角度考查生物体内水的有关知识
2.(2013·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解析】 本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生物体内水的有关知识。贮藏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低,以保持休眠状态;水沿着由死亡细胞的细胞壁组成的导管从植物的根系向地上部分运输;缺水时,动物体的负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体液渗透压相对较高,但仍要排出体内多余的盐,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 C
考向2 从不同角度考查无机盐的有关知识
3.(2013·潍坊一模)由细胞合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有许多含一个或多个磷酸基。这样的化合物不可能( )
A.直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组成各种生物膜的支架
C.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
D.使血糖浓度降低
【解析】 考查ATP、生物膜的结构、tRNA组成成分及作用。ATP直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ATP、生物膜的结构、tRNA中都含有磷酸基。胰岛素能够使血糖的浓度降低,但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成分中不含有磷酸基。
【答案】 D
高考必备实验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检测物质
鉴定试剂
颜色反应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脂肪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2.实验流程
物质鉴定实验中的7个易错问题
(1)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要求
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
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富含淀粉)、甘蔗、甜菜(富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记准: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
(6)若用大豆做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做对比。
(7)易写错别字提示:“斐林试剂”中的“斐”不可错写成“非”,双缩脲试剂中“脲”不可错写成“尿”。
【即时巩固】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如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 ℃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用50~65 ℃的温水浴加热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 萌发的小麦种子可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酶的量是不同的,30 ℃时酶产生量远大于20 ℃时,因此在提取液Ⅱ中产生酶的量远大于提取液Ⅰ,由此产生的还原糖的量:乙>甲>丙,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u(OH)2的颜色]。
【答案】 D
(对应学生用书第10页)
1.植物必需元素的判断方法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都是从无机自然界有选择地吸收而来,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同,有些化学元素是生物必需的,有些化学元素不是生物所必需的,可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来确定。
2.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方法
(1)对照组: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生长正常
(2)实验组:正常植物+只缺X完全培养液
↓
a.若生长正常⇒则X不是必需元素
b.若出现病症⇒则X是必需元素
(3)在实验组中还可设置二次对照,即在出现病症后,再加入含X的培养液,植物恢复正常生长,以形成前后对照。
探究钾是否属于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1)实验思路:利用缺素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的培养作对照并得出结论。
(2)实验步骤:
①培养液的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材:选取____________两组植物。
③培养:将两组植物分别培养在盛有上述两种培养液的容器中,培养条件要________。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可能的结果及结论。如下表:
缺素培养液
完全培养液
结论
生长状况
正常
正常
①
异常
正常
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重点考查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运用完全培养液和缺钾培养液分别培养植物,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取长势相同的植株,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若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是必需的,缺乏时,植物就会出现特殊的缺乏症状,只有满足植物对这种元素需求,症状才会消除。
【答案】 (2)①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缺钾培养液 ②长势相同的 ③相同且适宜 ④两组植物的生长状况
(3)①钾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②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即时巩固】
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两次对照中属于实验组的依次是( )
A.甲组、乙组实验前 B.甲组、乙组实验后
C.乙组、乙组实验前 D.乙组、乙组实验后
【解析】 在实验的对照中,改变实验条件的为实验组。与甲组相比乙组中不含X,与乙组实验前相比,乙组实验后添加了X。
【答案】 D
第3讲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Ⅱ)(中频)
(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
氨基酸及其种类
缬氨酸 丙氨酸
(1)写出图中结构名称:
a.氨基;c.羧基。
(2)通过比较图中两种氨基酸,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根据写出的氨基酸结构通式归纳其结构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不同的氨基酸取决于R基的不同,图中两种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b、d(填字母)。
【判断】
(1)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提示】 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
(3)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共8种。(×)
【提示】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氨基酸,成人有8种。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
(1)过程①名称:脱水缩合;场所:核糖体。
(2)物质②:二肽。
(3)结构③:肽键,其结构简式为:—CO—NH—。
(4)H2O中H的来源:—COOH和—NH2。
(5)多个氨基酸发生该反应,产物名称为多肽。
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3.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
(2)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判断】
(1)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并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
(2)R基中的—NH2或—COOH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3)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提示】 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等方面。
(4)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提示】 肽链的盘曲和折叠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连线)
实例 蛋白质功能
①肌肉、毛发等 a.免疫功能
②绝大多数酶 b.信息传递和调节
③血红蛋白 c.催化作用
④胰岛素 d.运输功能
⑤抗体 e.构成细胞和生物体
【提示】 ①-e ②-c ③-d ④-b ⑤-a
(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及其多样性
2.三个角度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角度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蛋白质本身
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
遗传物质
千变万化的碱基对排列顺序→遗传信息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
千变万化的环境条件→通过自然选择保留适应环境的个体及个体内的蛋白质→个体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和种类的3个误区
(1)氨基、羧基和肽键的书写误区
不要将氨基错写为NH2或—NH3;不要将羧基误写为COOH或COOH;也不要将肽键误写为CO—NH或CONH。
(2)蛋白质变性的误区分析
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不是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而是破坏了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3)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出现差异。
(2013·江苏高考)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思路分析】
【解析】 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可能不同,A正确;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功能可能相似,比如酶,B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的顺序可能不同,方式相同,因此C正确,D错误。
【答案】 D
怎样区别多肽和蛋白质
多肽
蛋白质
有无空间结构
无
有
联系
蛋白质可由一条或几条肽链形成
提醒
翻译的直接产物——多肽,不叫蛋白质,必须经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叫蛋白质
考向1 从氨基酸的角度考查
1.(2012·海南高考)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
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D.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
【解析】 甘氨酸是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A错误;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人体内不能合成,B正确;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正确;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之间的差异,D正确。
【答案】 A
考向2 从蛋白质的结构和鉴定的角度考查
2.
(2013·潍坊一模)下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
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
D.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部分即为缩合时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形成二硫键(—S—S—)时脱去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271-3)×18+2×4=4832。
【答案】 B
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1.蛋白质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1)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注: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为a。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1)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3.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
(1)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
(2)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4.氨基酸数目与相应DNA、RNA片段中碱基数目的关系
DNA(基因)转录,mRNA翻译,蛋白质
碱基数 ∶ 碱基数 ∶ 氨基酸数
6 ∶ 3 ∶ 1
(1)若形成的多肽是环状: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
(2)在计算多肽相对分子质量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故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
(2013·江南十校联考)有关下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有两条肽链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思路分析】 ①坐标图中“羧基的总数”和“R基上的羧基数目”是关键信息。羧基的总数减去R基上的羧基数目就是肽链一端的羧基数目。
②每条肽链一端是羧基,另一端是氨基,因此肽链一端的羧基数目就是肽链数目。
【解析】 蛋白质中的羧基总数=R基上羧基数+肽链一端游离的羧基数,所以可知有17-15=2条肽链;该蛋白质合成脱下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6-2=124;R基上的氨基数=氨基总数-肽键数=17-2=15。
【答案】 A
(1)蛋白质中的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
(2)蛋白质中的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
考向 多肽形成过程中肽键、氨基和羧基数目的相关计算
3.(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检测)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3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
A.800、3、3 B.799、13、13
C.798、807、805 D.797、13、11
【解析】 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这800个氨基酸分子的R基中的氨基有10个,羧基有8个。由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可知,3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797个。每条肽链的两端各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三条肽链的氨基数和羧基数为肽链两端的氨基和羧基加上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即氨基总数为3+10=13个,羧基总数为3+8=11。
【答案】 D
(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实例及原因分析
1.蛋白质功能多样性实例
2.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原因及结果
DNA(基因)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性状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
A.氨基酸被运输进入细胞内
B.细胞质中的氨基酸被运输到核糖体上
C.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
D.激素被靶细胞识别
【解析】
氨基酸被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细胞质中的氨基酸被运输到核糖体上是tRNA完成的;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需要酶的催化;激素被靶细胞识别需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完成。
【答案】 B
【即时巩固】
(201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呼吸酶和抗体,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B细胞中合成
B.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
C.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
D.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而呼吸酶是所有活细胞均可合成的,A错误;呼吸酶属于胞内酶,不释放到细胞外,B错误;呼吸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不能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D错误;胰岛素、呼吸酶和抗体均能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C正确。
【答案】 C
(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
A组 双基题组
1.蛋白质含量检测通常不是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测定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一般来说,每100克蛋白质平均含氮16克,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 )
A.—CO—NH— B.游离的氨基
C.游离的羧基 D.R基
【解析】 蛋白质中的氮存在于肽键和游离的氨基中,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答案】 A
2.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连接键都是肽键
B.各种蛋白质的结构单位都是氨基酸
C.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功能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参与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析】 蛋白质的功能决定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决定于氨基酸的结构。
【答案】 C
3.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n-m B.n+m
C.n-2m D.n+2m
【解析】 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肽链一端的羧基中含有2个氧原子,每条肽链的氧原子数是氨基酸数+1,因此n个氨基酸组成的m条肽链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n+m。
【答案】 B
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大多是由20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B.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后已具有正常的功能
C.细胞内以及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D.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解析】 蛋白质具有空间结构。mRNA可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脂质类激素也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答案】 D
B组 高考题组
1.(2012·上海高考)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
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
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解析】 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种肽酶使末端的肽键水解,这样会得到一个氨基酸和一条肽链,这时多肽又出现新的末端肽键,再被水解,直到把多肽全水解为氨基酸。
【答案】 C
2.(2011·北京高考)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解析】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中只有一条链为模板链,用来作为转录的模板,A错误。高温只能使胰岛素中的氢键断裂,断开肽键需要蛋白酶和肽酶,B错误。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空间结构,C错误。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为胰岛素前体,需要蛋白酶的作用除去一些肽段后,才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D正确。
【答案】 D课后限时自测(三) (对应学生用书第245页)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2014·黑河模拟)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是蛋白质分子的单体,由氨基和羧基组成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的结构是CHH2NCOOH
C.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D.组成人体的氨基酸都能在人体内合成
【解析】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CHRH2NCOOH,不同的氨基酸R基不同,因此共有的结构为CHH2
NCOOH;甲硫氨酸中含有C、H、O、N、S五种元素;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
【答案】 B
2.如图是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位置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
【解析】 蛋白质水解时,断裂的键是肽键,表示肽键的是B。
【答案】 B
3.(2014·德州模拟)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的发挥并非依靠单个蛋白质独立起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才是执行功能的主要途径。这种互作现象说明( )
A.蛋白质性质稳定
B.蛋白质空间结构复杂
C.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D.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解析】 多种蛋白质通过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蛋白质分子之间有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 D
4.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中肯定含有P元素
B. ①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都是RNA
C. 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P、S。①过程是翻译,所需模板是信使RNA,运输B(氨基酸)的工具是转运RNA。多肽中一条肽链中B(氨基酸)的数目等于C(肽键)的数目加1。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
【答案】 B
5.如图表示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的过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需要蛋白酶
B.该过程发生在胰岛B细胞中
C.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D.该过程中还会产生另外一条多肽
【解析】 考查蛋白质的结构,胰岛素的分泌,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蛋白酶的作用;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原加工成为胰岛素在高尔基体中进行。胰岛素原加工成为胰岛素的过程中,切掉C肽段,断开肽键需要蛋白酶。
【答案】 C
6.(2013·石景山区期末)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打开时,其特定功能会发生改变
C.若两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D.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肽键的多样性
【解析】 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数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 B
7.(2013·滨州一模)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识别位点并对保持细胞间粘连及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该蛋白共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指导该蛋白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核苷酸对数为3 m
B.皮肤癌细胞中层粘连蛋白基因表达活跃
C.该蛋白可能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D.该蛋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等结构参与
【解析】 皮肤癌细胞膜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因此皮肤癌细胞中层粘连蛋白基因表达弱。
【答案】 B
8.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一种是PrPSC。PrPSC是由PrPC转变形成的,其中PrPC具有溶解度高,结构以螺旋为主,不致病等特点;而PrPSC具有溶解度低,结构以折叠为主,致病等特点。上述两种蛋白质表现出不同性质的直接原因是( )
A.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B.溶解度不同
C.空间结构不同
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解析】 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构成其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空间结构不同。由题意可知,PrPSC是由PrPC转变形成,可推断二者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相同,故排除A、D项,而两种蛋白质的溶解度,结构及致病情况等性质不同,其直接原因应是两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 C
9.亲核蛋白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有关亲核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核蛋白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B.亲核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没有选择性
D.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属于亲核蛋白
【解析】 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都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只有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的亲核蛋白才能进入细胞核,非亲核蛋白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有选择性;DNA聚合酶是在DNA复制时发挥作用的,RNA聚合酶是在RNA合成时发挥作用的,因此都属于亲核蛋白。
【答案】 C
10.(2013·青岛期中)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4个
B.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解析】 破坏丙氨酸两侧的肽键,才能使一个丙氨酸脱落。脱掉2个丙氨酸肽键数目减少4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0分)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
据此回答:
(1)脑啡肽的化学本质是一种________,它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脑啡肽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3)脑啡肽只有皮下注射才有效,而不能口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脑啡肽完全水解,需要水分子 ________个,水解后的产物有________种。
(5)脑啡肽可用____________试剂鉴定,呈现______色,其原因是该化合物中所含有的______与该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解析】 (1)从图中分析,脑啡肽由5个氨基酸组成,故其化学本质为五肽。构成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2)多肽的结构与构成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3)消化道中的肽酶能将多肽分解为氨基酸。(4)由图可知,脑啡肽分子结构中包含4个肽键(—CO—NH—),故水解时需要4分子水。水解得到的5个氨基酸,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H2N—CH2—COOH),故水解后的产物有4种。(5)多肽中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
【答案】 (1)五肽 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3)如口服此药物,在消化道内药物被消化液分解,失去药效
(4)4 4
(5)双缩脲 紫 肽键
12.(16分)下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及细胞内外的多种蛋白质,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真核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蛋白能与细菌、病毒结合,使细菌、病毒失去毒性,甲蛋白是________,是________细胞产生的。
(3)乙蛋白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其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其积累碘时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能源物质供能时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若该细胞为癌细胞,丙变化是________。
(5)丁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丁四种蛋白质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通过细胞结构考查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的功能,真核细胞的特点,ATP产生的场所及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等知识和识图能力。
(1)图中的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为真核细胞。
(2)甲蛋白能与细菌、病毒结合,使细菌、病毒失去毒性,说明甲蛋白是抗体,抗体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
(3)乙蛋白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说明乙蛋白是载体,载体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甲状腺细胞积累碘通过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的能源物质是ATP,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TP功能的反应式是ATP水解的反应式。
(4)丙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保护、识别、润滑等功能。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5)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酶,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更显著。
(6)蛋白质是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 (1)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抗体 浆(效应B)
(3)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ATPADP+Pi+能量
(4)细胞识别、保护、润滑等 减少
(5)降低活化能更加显著
(6)控制这四种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13.(14分)(2013·佛山二模)动物肠道内存在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有害菌大量繁殖会影响动物生长。在肠道黏膜中有一类小分子多肽,叫抗菌肽,能杀灭多种细菌。
(1)抗菌肽是动物________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________试剂鉴定其化学本质。
(2)抗菌肽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能否替代抗生素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呢?研究人员用罗非鱼幼鱼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据表回答:
①该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
②实验时选择________相近的健康幼鱼若干,分组饲养56天后,测定每条幼鱼的________。
③抗菌肽的最佳使用浓度为________。当抗菌肽浓度过高时,罗非鱼增重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解析】 (1)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多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因其能杀灭多种细菌,无特异性,所以属于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析表格,可把实验组别分为不添加物质组(F组)、添加抗生素组(A组)及添加抗菌肽组(B、C、D、E组),所以实验的对照组应为A、F组。在添加抗菌肽的实验组中,自变量为添加抗菌肽的量,因变量为罗非鱼的增重率,增重率最大的添加量为抗菌肽的最佳使用浓度。由于抗菌肽能杀死肠道内多种细菌,使用量过大,也能杀死肠道内有益菌,从而影响动物生长。
【答案】 (1)非特异性 双缩脲 (2)①A组和F组 ②(初始)体重 (终末)体重 ③5 mg·kg-1 抗菌肽杀灭了肠道内的有益细菌第4讲 核酸、糖类和脂质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中频)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中频)
3.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核酸的结构
(1)化学元素:C、H、O、N、P。
(2)单体——核苷酸。
①据图填写单体的组成成分:
a.磷酸,b.五碳糖,c.含氮碱基。
②据图填写有关组成成分的种类:
b.2种,c.5种。
③单体的种类
(3)比较DNA和RNA在组成上的区别:
①DNA特有的物质:脱氧核糖、胸腺嘧啶(T)。
②RNA特有的物质:核糖、尿嘧啶(U)。
2.核酸的功能
(1)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判断】
(1)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共有5种。(×)
【提示】 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是4种,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也是4种,共8种核苷酸。
(2)DNA只分布于细胞核,RNA只分布于细胞质。(×)
【提示】 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
(3)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提示】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或DNA。
细胞中的糖类
1.元素组成:C、H、O。
2.种类、存在及作用
【判断】
(1)糖类都属于能源物质。(×)
【提示】 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RNA和DNA;纤维素构成细胞壁,属于结构物质。
(2)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提示】 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而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
(3)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是C、H、O三种元素,有些还含有N、P等元素。
2.种类及功能(连线)
种类 功能
①脂肪 a.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②性激素 b.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③胆固醇 c.构成细胞膜、参与脂质运输
④磷脂 d.主要储能物质、保温和减压
⑤维生素D
e.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
生殖细胞的形成
【提示】 ①-d ②-e ③-c ④-a ⑤-b
(对应学生用书第17页)
核酸的组成、功能及与蛋白质的关系
1.核酸的组成分析
2.核酸的分类和功能
3.蛋白质与核酸的比较
核酸和蛋白质种类的2个易错点
(1)同种生物不同细胞中DNA一般相同,而mRNA则一般不同,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同,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核酸与蛋白质在不同生物体中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因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通过分析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似程度来推断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思路分析】
思路考查DNA和RNA的结构、分布和生物的遗传物质tRNA结构特点细胞的遗传物质和病毒的遗传物质核糖体的组成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DNA和RNA的有关知识。依据DNA和RNA的有关内容,逐项进行分析解答。DNA分子结构中,配对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与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与DNA不同,RNA一般为单链分子,不形成双螺旋结构,但是很多RNA也需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一定的结构来行使特殊的生物学功能,RNA的碱基配对规律和DNA基本相同,即A与U配对、G与C配对,故A项错误。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遗传物质,没有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病毒,故B项错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但同时存在RNA,如细菌这类原核生物细胞中的质粒是环状DNA,核糖体上存在RNA,故C项正确。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DNA和RNA,在核糖体中只有RNA,故D项错误。
【答案】 C
(1)DNA一般为双链结构;RNA为单链结构,但tRNA的单链结构中形成部分双链区。
(2)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中的一种;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DNA是遗传物质。
(3)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核糖体中含有RNA。
考向 从核酸和蛋白质综合的角度进行考查
1.(2013·北京朝阳区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B.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基本成分单位
C.细胞核中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D.细胞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可能相同
【解析】 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部分是蛋白质;腺苷即腺嘌呤核苷是构成ATP和RNA的成分,不是构成DNA的成分;细胞核中既有DNA也有RNA,细胞质中既有RNA也有DN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次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答案】 D
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不同分类标准
(1)按化学性质分
(2)按功能分
①细胞的重
要组成成分
②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③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糖原
2.糖类、脂质的分类
3.糖类与脂质的比较
糖类和脂质的7个易错点
(1)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不提供能量。
(2)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如蔗糖、淀粉均为非还原糖。
(3)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4)糖类是细胞通讯、识别作用的基础,也是细胞膜的成分,如在细胞膜上糖类常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糖蛋白。
(5)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而细胞膜主要由磷脂构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性激素能够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受体结合,从而调节代谢过程。
(6)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太阳光能是最终的能量来源。
(7)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氧元素含量低,碳和氢元素比例较高,而糖类则相反,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同质量的脂肪比淀粉在氧化时耗氧多,因此播种含脂肪较多的油料作物的种子时应比播种含淀粉多的谷类作物的种子时要浅一些。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思路考查脂肪的鉴定、脂肪与糖类的转化和植物生
长的条件脂肪鉴定的试剂和显色反应糖类和脂肪的分子特点幼苗生长的条件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题图中种子干重的变化情况,联系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可知,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可以将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或红色)。
(2)由题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增加,这是由于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为糖类,二者相比较,O元素的含量增加。
(3)第11 d时,种子已萌发成幼苗。如果要使萌发的种子干重增加,需要萌发的种子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水、CO2浓度、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等,依据题意,必须要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 (1)苏丹Ⅲ(或苏丹Ⅳ) 橘黄(或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考向1 从糖类的角度考查
2.(2013·广东高考)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
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
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
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
【解析】 结合光合作用、还原糖的鉴定、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及胰岛素的作用等知识,逐项进行判断。葡萄糖是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项错误;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而葡萄糖为还原糖,应用斐林试剂检测,B项错误;纤维素为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葡萄糖,C项正确;胰岛素能通过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脂肪等途径降低血糖浓度,D项错误。
【答案】 C
考向2 糖类、脂质与蛋白质和核酸的综合考查
3.(2013·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解析】 解答本题要从生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生理功能入手进行分析。性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属于脂质,A项错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B项错误;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项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以及免疫调节中一些免疫细胞识别抗原有关,D项错误。
【答案】 C
高考必备实验③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显示DNA和
RNA在细胞
中的分布
(2)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流程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中的4个注意问题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以防止颜色的干扰。
(2)用缓水流的目的:防止载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的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③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④吡罗红甲基绿染液: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4)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的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即时巩固】
(2014·长沙市模拟)下图表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实验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②表示解离,需要用质量分数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
C.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
D.④表示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
【解析】 染色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标本进行染色,不是对标本先后染色。
【答案】 D
(对应学生用书第20页)
一、不同有机物的分子构成比较与功能辨析
1.细胞内有机分子的元素组成、单体构成与合成场所
2.根据“元素组成+功能”→推断有机物种类
有关有机物分解的2个方面的易错问题
(1)不同有机物的完全水解产物与初步水解产物不同
物质
完全水解产物
初步水解产物
DNA
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脱氧核苷酸
RNA
磷酸、核糖、碱基
核糖核苷酸
核酸
磷酸、五碳糖、碱基
核苷酸
(2)不同有机物的消化产物、水解产物、氧化分解产物(代谢终产物)不同
物质
消化产物
水解产物
氧化分解产物
淀粉
葡萄糖
葡萄糖
CO2+H2O
脂肪
甘油+脂肪酸
甘油+脂肪酸
CO2+H2O
蛋白质
氨基酸
氨基酸
CO2+H2O+尿素
(2014·华南师大附中月考)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解析】 此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分析判断
A
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
B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连接而成,B正确
C
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它们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才是CO2和H2O,C错误
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分子被彻底分解时,脂肪分子中C、H元素所占比例高,耗氧多,释放能量多,D正确
【答案】 C
【即时巩固】
1.(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测试)下列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后的产物不只有CO2和H2O的是( )
A.糖原 B.脂肪 C.淀粉 D.蛋白质
【解析】 糖原、脂肪、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还有P、S。
【答案】 D
二、鉴定类实验总结
1.某些特定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2.实验拓展延伸
(1)物质鉴定
(2)定量检测指标
(2011·新课标全国卷)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项目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
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解析】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所以被称为染色体,一般所用的染料为醋酸洋红或者龙胆紫,所以A正确。脂肪用苏丹Ⅲ鉴定显橘黄色,与苏丹Ⅳ反应显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所以B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沉淀,C错误。DNA与二苯胺发生显色反应显蓝色,与甲基绿发生显色反应显绿色。RNA与吡罗红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D错误。
【答案】 A
【即时巩固】
2.(2014·青岛二中月考)用机械方法分离某细胞器的各种成分,对分离的成分用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吡罗红试剂检测。发现能够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使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呈现红色反应。则该细胞器最可能是(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解析】 线粒体用健那绿,呈蓝绿色。DNA用甲基绿,显绿色。RNA用吡罗红显红色。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