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中国特色建设道路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中国特色建设道路 ‎【选择题】(单选题,20题,共计40分)‎ ‎01.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了以下几幅图,想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标题,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大好形势下的农业 B.崛起中的大农业 ‎ C.“大跃进”中的农业 D.工业反哺下的大农业 ‎0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03.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04.漫画《跟不上》反映了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贫困制约了工业、城市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空间。农村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始于 ‎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B.“一五”计划推行 C.“大跃进”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05.漫画“狙击中国鞋”形象地反映了欧盟各国联合对来自中国的鞋产品进行狙击抵制,在客观上体现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与“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相关的时间分别是 ‎ A.1978、1992 B.1978、1984 C.1984、1997 ‎ ‎08.“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这一段材料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 ‎09.‎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 A.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 ‎10.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②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14.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 A.阐明了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C.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 ‎15.右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的上海求兴机器厂的公章红印。依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 ‎ A.中华民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国有企业改制时期 ‎16.图一至图三是按时间顺序反映某一时期中国工业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判断其反映的时段是 ‎ A.1927~1949年 B.1950~1956年 C.1956~1978年 D.1979~1999年 ‎17.“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年份 农业(%)‎ 工 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19.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 ‎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 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特”在 ‎ 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不同 C.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D.与中央关系不同 ‎【非选择题】(3题,共计6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民强国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请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分)“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4分)‎ 材料二 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 ‎ ‎ 材料三 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 数据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08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3%。‎ 数据二: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2分)《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2分)这一“诗篇”有何影响?(2分)‎ ‎(2)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巨大成就,从体制层面,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 ‎23.(20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 量(万吨)‎ 棉花总产 量(万吨)‎ 比上一年 增长(%)‎ 上缴农业税(亿元)‎ 粮食 棉花 ‎1950‎ ‎13 213‎ ‎69.2‎ ‎15.7‎ ‎55.9‎ ‎19.1‎ ‎1951‎ ‎14.369‎ ‎103.1‎ ‎8.7‎ ‎49‎ ‎21.69‎ ‎1952‎ ‎16 390‎ ‎130.4‎ ‎14.1‎ ‎26.5‎ ‎27.03‎ 材料二 ‎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2分)及原因(4分)。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参考答案】‎ ‎06.A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错误。‎ ‎07.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口号可以判断它出现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这不能说明②④,故可排除。‎ ‎08.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从材料中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集体生活”等可判断这一段材料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09.C 从时间来看,此时,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改造初期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并不是对农业合作化的否定,因此C项是正确的。‎ ‎10.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②③④分别指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配方式、实质和作用,都是正确的。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但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由此可以判断①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11.C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作用。一方面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另一方面,特区外 ‎15.B 从图片中的“公私合营”等信息可知这个时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6.B 本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图片中体现的信息,从三幅图中看出社会主义工业成分不断增加,而资本主义工业已经消失,说明我国已完成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判断出此阶段应该是建国后我国进行的三大改造时期。‎ ‎17.C 农业合作化,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排除①,C项符合题意。‎ ‎18.D 图表反映出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因为那时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重工业根本无从发展;也不可能出现在B和C项两个时间段,因为在B段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比重一直较高;C段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运动,“以钢为纲”的全面跃进,重工业更是畸形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获得发展,轻工业也得到发展,才可能出现上述局面。‎ ‎19.D 从这一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了长足发展。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可见,是因为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才大大加快。‎ ‎(1)结合“一五”和“二五”时间段的时代背景,即可答题。‎ ‎(2)“六五”期间,即1981—1985年期间,归纳中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最主要政策,指出这段时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状况。‎ ‎(3)“九五”期间,即20世纪的最后五年,注意结合党的十五大在经济体制上的重大决策答题。‎ ‎22.‎ 答案:‎ ‎(1)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分)指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2分)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2分)‎ ‎(2)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由温饱到逐步实现小康;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供应得到保障。(6分)‎ ‎(3)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任答两点即可,4分)‎ ‎(4)结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才能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增长”的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4分)‎ ‎(3)农促工: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改革。③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业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为促进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从“农促工”角度言之有理,任答两点即可,4分)‎ 解析:‎ 本题以农业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可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数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2)关键是分清时间段,可结合材料分为1958~1960年、1960~1965年两个阶段,分别归纳其趋势,简析其原因。‎ ‎(3)应从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入手考虑。‎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高+考≈试≧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