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4.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文综模拟试卷答案和解析详尽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普通高考模拟试卷 文 科 综 合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涂黑。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3分 ‎(一)单项选择题:W#W$W%.K**S*&5^U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1小题,每题3分,共33分)。‎ 读“遮阳设施设计示意图”,完成1~2题。‎ ‎1.假如图示装置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则低热期时( )‎ A.黄河宁夏段出现凌汛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银川的昼长大于北京的昼长 ‎2.假如图示位置是位于悉尼,则过热期应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1.D 2.D ‎【解析】该题组是以不同季节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变化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第1题,图示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则低热期(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较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为北半球冬季,则答案知。选B。第2题,图示位置位于悉尼(南半球),过热期为当地夏季(北半球冬季),则答案可知。选D。‎ 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中M所在的圈层是( )‎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4.图中N处的地貌类型是( )‎ A.山岭 B.丘陵 C.海岭 D.火山 ‎5.按照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X-L-K-W-S-N B.E-W-K-L-X C.S-E-W-K-L-X D.X-L-K-W-S-N-E ‎【答案】3.C 4.C 5.A ‎【解析】该题组是以岩层构造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地球圈层和海底地形掌握情况。莫霍面以下为地幔,海岭为生长边界,距海岭越近岩石形成越晚。‎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7.该区域降水的特点是( )‎ A.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大 B.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小 C.年降水量多且季节变化大 D.年降水量多且季节变化小 ‎【答案】6.C 7.A ‎【解析】该题组是以多年降水季节分布图为情境,考查气候相关知识。由图可知降水集中季节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mm)。读图完成8~10题。‎ ‎8.图示降水量的统计时间,应为( )‎ A.一日 B. 1月 C.1季 D.1年 ‎9.该城市,应位于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10.图中海拔最高点,应位于( )‎ A.东北部 B.东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 ‎【答案】8.D 9.C 10.D ‎【解析】该题组是以我国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图为情境,考查考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降水量达到‎2000mm左右肯定为一年的降雨量。图示区域降雨量有西南到东北递减,应位于西南地区,西北降雨最多,因此海拔最高点应位于西北部。‎ ‎11.对贺兰山东麓万亩葡萄园土地资源分布的图像进行分层处理时,需运用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雷达 ‎【答案】11.A ‎【解析】根据遥感的应用领域及其工作原理,可以判断A是正确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4大题,共50分。‎ ‎36.(12分)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既有夏旱又有秋旱的原因。(5分)‎ ‎(2)读图说出我国春、夏、秋三旱皆有的地形区。(2分)‎ ‎(3)为什么我国的西北地区大多位于干旱地区,但却不是旱灾分布区?(5分)‎ ‎【答案】‎ ‎1 夏季雨季比较短或者夏季风比较弱没到达东北地区,夏秋季农作物需要大量的水源。(5分)‎ ‎2 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 ‎3 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农业欠发达,用水量少,而且西北地区的生物应经适应了这种缺水的环境。(5分)‎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干旱的相关知识。第(1)题,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的边缘地带,夏季风影响短暂,带来的降水也少。另一个思维角度是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第(2)题,读图确定三种图例的交汇区即可,但区域名称要把握准确。第(3)题,缺水与旱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旱灾一定缺水,但缺水不一定构成旱灾。其中还要对水资源的需求问题。‎ ‎37.(16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示气流运动的名称及判断依据。(6分)‎ ‎(2)试比较图中气流一与气流二在性质上的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 ‎(3)请写出图中曲线M和曲线N所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并比较其雨区分布的差异。(6分)‎ ‎【答案】‎ ‎(1) 锋面气旋(3分) 依据:呈逆时针向里旋转且形成两个锋面。(3分)‎ ‎(2) 气流一为冷空气(1分),气流二为暖空气(1分)。‎ 原因:气流一从北向南吹(1分),二气流二反之(1分)。‎ ‎(3) M为冷锋(2分),雨区主要在锋后(较窄)(1分),‎ N为暖锋(2分),雨区在锋前(较宽)。(1分)‎ ‎【解析】此题考查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有图可知气体向里聚集且有两个锋面因此为锋面气旋,气流一来自北方为冷空气,气流二来自南方为暖空气,M处为冷空气主动靠近暖空气为冷锋雨区在锋前,N处为暖空气主动靠近冷空气为暖锋,雨区在锋后。‎ ‎41.图16为“欧洲西部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冰岛被称为“极圈火岛”。 2010年4月冰岛火山喷发,随风飘散的火山灰逐渐弥漫于北欧、西欧等地区上空,岩浆融化冰盖引发的洪水以及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等将使人类受到长期影响。‎ ‎(1)表示欧洲西部7月份等压线分布的是 (甲或乙)图。(1分)‎ ‎(2)甲、乙两图中南北气压差大的是 图,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分)‎ ‎(3)受冰岛火山喷发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该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优缺点有 。(3分)‎ ‎(4)B河流经的世界著名工业区名称是 ,简述该工业区发展初期的优势区位条件。 (3分)‎ ‎(5)A城市内的路灯多是风力发电路灯,请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2分)‎ 甲 乙 图16‎ ‎41.共12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1分 乙 ‎(2)‎ ‎3分 甲(1分)  l月份(冬季),南北温差大,所以气压差大(2分)‎ ‎(3)‎ ‎3分 航空运输(1分) 优点:速度快、效率高(1分);‎ 缺点:运量小、运费高(1分)‎ ‎(4)‎ ‎3分 鲁尔区(1分) 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答对四点,2分)‎ ‎(5)‎ ‎2分 A城市位于沿海,常年盛行西风,风能资源丰富(1分)‎ ‎;风能无污染,可再生(1分)‎ ‎【解析】本题依托冰岛轮廓图和等压线组合图,考察了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等压线分布特征、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工业区位影响因素、新型能源等知识点,切入较难,材料新颖,和热点地理结合巧妙。‎ ‎【环境污染】‎ ‎42.读“主要国家人均CO2排放图”和“主要国家单位GDP的CO2排放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主要国家单位GDP的CO2排放 主要国家人均CO2排放 ‎(第42题)‎ ‎(1)根据“主要国家人均CO2排放图”判断,CO2‎ 排放总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大,试分析其主要原因。(至少答两点)‎ ‎(3)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从全球范围看,能有效减少大气中CO2含量的措施有哪些?(至少答四点)‎ ‎42.共10分 ‎(1)美国(1分)  中国(1分)  ‎ ‎ (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比重过大;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能源利用率低,消耗强度大。(4分) ‎ ‎ (3)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技术、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改变生活方式,节约使用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4分,任答四点)‎ ‎【解析】本道题以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能源议题引入,对比中美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各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