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 MB
  • 2021-05-13 发布

上海地理高二等级考人口城市化默写高考真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0讲人口和城市化 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 增长 1、 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 率 2、 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 ‎ 生产力水平 工业化之前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发展阶段 低增长阶段 高增长阶段 增长率下降阶段 低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特点 出生率 高 高 死亡率 高 缓慢下降 自然增长率 快速上升 人口规模 趋于稳定或者缩小 代表地区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欧美许多国家 ‎ ‎ 等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瑞士、德国等 3、 各国人口问题:‎ 主要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 人口措施 人口数据图表(人口金字塔)‎ ‎ ‎ 人口老龄化 人口负增长 1、 ‎ 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2、 青壮年负担过重, ‎ ‎ 增加 3、 人口 增长 4、 人口规模 ‎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推迟退休年龄 ‎ 型金字塔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少年儿童比重大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1、 造成巨大人口增长惯性 2、 3、 4、 生态环境受破坏 实行或赞同 生育 ‎ 型金字塔 5、 老龄化的标准:‎ ‎ 严重老龄化的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10%‎ ‎6、中国的人口国情:当前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 ②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 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④人口流动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 ‎ 中国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7、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人口密度 ‎8、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 、 、 ‎ ‎9、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条件 ‎ 气候: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适合人类生存。如: 气候、‎ ‎ 气候、 气候、 气候等 ‎ 地形:平原和沿海地区 、 ,有利于生产生活、发展经济 ‎ 水资源: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 社会经济条件: 、 、 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10、中国人口分布界线:“ ”一线(胡焕庸线),其 人口稠密,其 人口稀疏。‎ ‎11、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迁移、 迁移、 迁移(人才迁移或头脑外流)‎ ‎12、我国民工潮的成因:①人口多耕地少, ;‎ ‎ 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 。‎ ‎13、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移类型 劳务迁移 智力迁移 迁移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 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生活水平 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 出现“ 农业”和“ 子女”‎ 人才流失,拉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 ;也可能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 ,对本地 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迁入地 加大 等工作的难度;加大对城市 ‎ 的压力;提供充足的 ;拉动 。‎ 人才流入,增强本国或本地的 实力,节约了 经费。‎ ‎14、世界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趋势:向 集中、向 集中、向 集中 ‎15、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首要影响因素)、 水平、地区 、人均 (与人口容量负相关)‎ 第六篇 城市 ‎1、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 ;‎ ‎ 产业结构以第 、 产业为主;‎ ‎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2、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由里至外为 用地、 用地、 用地、 用地 ‎3、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① ② ‎ ‎4、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主要因素:‎ ‎ ① ‎ ‎ ②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产生的 和地租 能力 ‎5、城市功能区:(综合应用“评价……的合理性”)‎ 布局原则(或分布规律)‎ 商业区 位于城市或各个区域的 ‎ 居住区 ‎ 方便、 适宜、 程度轻 工业区 城市外围远离 、交通 、土地资源 ‎ 文教区 环境 、有良好的 和 条件 风景区 有优美的 风光和独特的 旅游资源的郊区或沿海沿江地区 6、 导致各个城市存在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 城市规模(小、中、大、特大、超大)、‎ 城市职能(综合性城市、专业性城市)、‎ 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海陆位置)‎ 7、 形成城市群的条件:①优越的 和适宜的 ‎ ‎ ②社会经济 (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 ‎ ‎ ③(水、陆、空) 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8、 世界六大城市群:‎ ‎ 城市群(中心城市纽约)‎ ‎ 城市群(中心城市芝加哥)‎ ‎ 城市群(中心城市巴黎) ‎ ‎ 城市群(中心城市伦敦)‎ ‎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东京) ‎ ‎ 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 9、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 的比重 10、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③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 ③出现城市群;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1、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 郊区化 逆城市化 人口迁移方向 ‎ 向 迁移 ‎ 向 迁移 首先发生地区 欧洲南部、英国 英国 结果 ‎ 减少, 增加;‎ 城市用地面积扩大。‎ ‎(发达国家“烂心树”,发展中国家“烂皮树”)‎ ‎ 减少, 增加,‎ 大城市面积不再扩大,中小城市和乡村非农业用地扩大 1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和水平的差异 国家类型 城市化起步 现阶段城市化水平 现阶段城市化速度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6、 城市问题分析:(简单应用)‎ 表现 成因 对策 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 工业化和城市化 ① ‎ ;‎ ② ‎ ;‎ ③ ‎ ;‎ ‎④积极发展卫星城将人口疏散 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 道路增长的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 ‎①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②积极发展“ 交通”;‎ ‎③积极发展 ;‎ 居住问题 低收入者和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 城市生活成本上升 ① 实行 改革;‎ ② 建设 ‎ 社会问题 治安问题、失业、贫富分化、种族隔离 就业竞争激烈、收入差距加大 ② 提高就业率;‎ ③ 完善 ;‎ ④ 通过经济手段缩小 ‎ ‎2015(十)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1. 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2. 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3.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4(三)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从人口迁移的类型看,下列情形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 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改变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9.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五)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2.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13.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十一)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问题。‎ 面积 ‎(Km2)‎ 人口密度(人/Km2)‎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内圈(0-6Km)‎ ‎113‎ ‎21764‎ ‎21206‎ ‎19554‎ ‎20416‎ 第二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三圈(15-24Km)‎ ‎1102‎ ‎1338‎ ‎1826‎ ‎2804‎ ‎4305‎ 第四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3‎ ‎1765‎ 郊区(33Km-)‎ ‎25.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A.内圈 B.第二圈 C.第三圈 D.第四圈 ‎26.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27.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发展 B.服务业发展 C.工业发展 D.旅游业发展 ‎2013年(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13.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十)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2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2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 ‎(十一)‎ ‎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 ‎1978年 ‎■‎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 ‎▲‎ ‎▲‎ ‎▲‎ ‎2004年 ‎2009年 城区 郊区 制造业产值比重(%)‎ ‎24. 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来源:学科网ZXXK]‎ ‎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25. 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 ‎ A. 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 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 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 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2011年(三)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6、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件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移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2013年(十七)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9分)‎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40.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3分)‎ ‎41.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4分)‎ ‎4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4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6分)‎ ‎2011年(十三)读我国四次入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10分)‎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33、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_%。‎ ‎34、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________年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35、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 ‎________年到__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36、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O-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 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十五)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9分)‎ ‎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者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43.概述图l、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讲 人口和城市化答案 ‎2013年(十七)(本题19分)‎ ‎40.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41.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42.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任答一点即可)。‎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43.机械增长 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 ‎2011年(十三)(本题10分)‎ ‎33、1 34、2010 35、1986:1990‎ ‎36、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 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