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理综全国卷2和1 47页

  • 2.73 MB
  • 2021-05-13 发布

2010高考理综全国卷2和1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Ⅱ)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先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 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 C. 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D. 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2.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效应 T 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T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 一个效应 B 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4.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 AA 和 Aa 个体全部存活,aa 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 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 AA、Aa 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 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 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 和 Aa 的比例是 A.1:1 B. 1:2 C. 2:1 D. 3:1 5.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 B 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 DNA 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 DNA 整合到细菌 DNA 上 6.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 + = 表示的是 A. + B. C. D. 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② ③ ④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 B. C. D. 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 的利用率 H + OH − 2H O 4NH Cl NaOH  3 2Nacl NH H O+ ↑ + ( ) 2 22 2 2 0Mg OH Hcl Mgcl H+ = + 3 2 3 2NaOH NaHCO Na CO H O+ = + 3 3 2NaOH HNO NaNO H O+ = + 4 10 2 2 2 13( ) ( ) 4 ( ) 5 ( )2C H g O g CO g H O l+ = + 2878 /H KJ mol∆ = − 4 10 2 2 2 13( ) ( ) 4 ( ) 5 ( )2C H g O g CO g H O g+ = + 2658 /H KJ mol∆ = − 4 10 2 2 2 9( ) ( ) 4 ( ) 5 ( )2C H g O g CO g H O l+ = + 1746 /H KJ mol∆ = − 4 10 2 2 9( ) ( ) 4 ( ) 5 ( )2C H g O g CO g H O g+ = + 1526 /H KJ mol∆ = − 2878 /KJ mol− 2658 /KJ mol− 1746 /KJ mol− 1526 /KJ mol− 2SO 9. 相同体积、相同 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 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0. 若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 、 、 和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 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 N 原子数之比为 A.1:4 B. 1:2 C. 2:1 D. 4:1 11.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 100mL 和 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 400mL ,点燃使其完 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 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 和 Ar 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 A.1:4 B. 1:3 C. 1:2 D. 1:1 12. 短周期元素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 W 、X、 Y、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 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 2 、3、 4、 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 误的是 A.X 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 2 种二元化合物 B.W 和 X、Z 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 C.W 、X 和 Y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D.Z 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13. 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 2005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 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下: 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 的是 4 2 4( )NH SO 2SO 2N 3NH 2H O 4CH 2O 4CH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 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 原子核 与氘核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A=2,Z=1 B. A=2,Z=2 C. A=3,Z=3 D. A=3,Z=2 15. 一简谐横波以 4m/s 的波速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 t=0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A.波的周期为 1s B.x=0 处的质点在 t=0 时向 y 轴负向运动 C.x=0 处的质点在 t= s 时速度为 0 D.x=0 处的质点在 t= s 时速度值最大 16. 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 K 隔开 a 、b 两部分。已知 a 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 内为 真空。抽开隔板 K 后,a 内气体进入 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 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 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 17. 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 V/m,已知一半径为 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 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10m/ ,水的密度为 kg/ 。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 小值约为 A.2 C B. 4 C C. 6 C D. 8 C 18. 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 边界 b 和下边界 d 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统一加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 下边水平。线圈从水平面 a 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 a、b 之 间的距离。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 b、c(位于磁场中)和 d 时,线圈所受 A Z X 2 1 H 1 4 1 4 410 2s 310 3m × 910− × 910− × 910− × 910− 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 、 和 ,则 A. > > B. < < C. > > D. < < 19. 图中为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与一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相连: P 为滑动头。现令 P 从均匀密绕的副线圈最底端开始,沿副线圈匀速上滑, 直至白炽灯 L 两端的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为止。用 表示流过原线圈的电流, 表示流过 灯泡的电流, 表示灯泡两端的电压, 表示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这里的电流、电压 均指有效值:电功率指平均值)。下列 4 个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趋势的 是 20. 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 1 和 2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右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色光 1 的波长小于单色光 2 的波长 B. 在玻璃中单色光 1 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 2 的传播速度 C. 单色光 1 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 2 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 单色光 1 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 2 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21. 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 6 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 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 2.5 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bF cF dF dF cF bF cF dF bF cF bF dF cF bF dF 1I 2I 2U 2N A.6 小时 B. 12 小时 C. 24 小时 D. 36 小时 第Ⅱ卷 22.(5 分) 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 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 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 ___。(填入正确选 项前的字母)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 理 均 无 错 误 , 写 出 一 个 你 认 为 可 能 引 起 此 误 差 的 原 因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3 分) 如图,一热敏电阻 RT 放在控温容器 M 内; 为毫安表,量程 6mA,内阻为数十欧姆; E 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 3V,内阻很小;R 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 999.9 ;S 为开关。已 知 RT 在 95℃时的阻值为 150 ,在 20℃时的阻值约为 550 。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 95℃~20℃之间的多个温度下 RT 的阻值。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 (2)完成下列步骤中的填空: 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 ②调节控温容器 M 内的温度,使得 RT 温度为 95℃。 ③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 ④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I0 ,并记录 。 ⑤将 RT 的温度降为 T1 (20℃<T1<95℃);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流表的读数 , 记录 。 ⑥温度为 T1 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 = 。 ⑦逐步降低 T1 的数值,直至 20℃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 24.(15 分) Ω Ω Ω 1TR 如图,MNP 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 MN 与水平段 NP 相切于 N、P 端固定一竖 直挡板。M 相对于 N 的高度为 h,NP 长度为 s。一木块自 M 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 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 MN 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 NP 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 ,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 N 点距离的可能值。 25.(18 分) 小球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且 mA>mB。在某高度处将 A 和 B 先后从静止释放。 小球 A 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 H 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 落的小球 B 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 A、B 碰撞后 B 上升的 最大高度。 26.(21 分) 图中左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 d,电压为 V;两板之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 度大小为 ,方向平行于板面并垂直于纸面朝里。图中右边有 一边长为 a 的正三角形区域 EFG(EF 边与金属板垂直),在此 区域内及其边界上也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 垂直于纸面朝里。假设一系列电荷量为 q 的正离子沿平行于 金属板面、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金属板之间,沿同一方向射 出金属板之间的区域,并经 EF 边中点 H 射入磁场区域。不计 重力。 (1)已知这些离子中的离子甲到达磁场边界 EG 后,从边界 EF 穿出磁场,求离子甲的质 量。 (2)已知这些离子中的离子乙从 EG 边上的 I 点(图中未画出)穿出磁场,且 GI 长为 。求离子乙的质量。 (3)若这些离子中的最轻离子的质量等于离子甲质量的一半,而离子乙的质量是最大的, 问磁场边界上什么区域内可能有离子到达。 27.(5 分) µ 0B 3 4 a 向 2L 密闭容器中通入 amol 气体 A 和 bmol 气体 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 ;反应 2min 时,A 的浓度减少了 ,B 的物质的量减少了 mol,有 a mol D 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2min 内, = , ; (2)化学方程式中, 、 、 、 ; (3)反应平衡时,D 为 2a mol,则 B 的转化率为 ;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 D 为 1.5a mol,则该反应的 0;(填“>”、“<”或“=”)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 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28.(15 分) A、B、C、D、E、F、G、H、和 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 如下性质: ①A、B、E、F、G 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 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 和 I 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③B 和 E 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 B 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 F 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⑥C 和 D 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 在 D 中燃烧可以产生 E 和 H2O; ⑧将 B 和 H 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 A。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是 ,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 ;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 ) ( ) ( )A g B g C g D gx y p q→+ +← C A 1 2v v= 1 3 2 a Av Bv = x = y = p = q = H∆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 的化学式是 ,D 的化学式是 ;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H 的化学式是 。 29.(15 分) 右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 MgSO4 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 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 pH 变色范围:6.8~8.0, 酸色—红色,减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编号); ①A 管溶液由红变黄; ② B 管溶液由红变黄; ③ A 管溶液不变色; ④B 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 A 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 (3)写出 B 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 (4)检验 a 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5)检验 b 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30.(15 分) 上图中 A~J 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环状化合物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2,其中含碳 87.80%,含氢 12.20%。B 的一氯代物 仅有一种,B 的结构简式为 ; (2)M 是 B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 平面,则 M 的结构简式为 ; (3)由 A 生成 D 的反应类型是 ,由 D 生成 E 的反应类型是 ; (4)G 的分子式为 C6H10O4,0.146gG 需用 20mL0.100mol/L NaOH 溶液完全中和,J 是一种 高分子化合物。则由 G 转化为 J 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碳碳单键的烯烃与单烯烃可发生 如下反应 则由 E 和 A 反应生成 F 的化学方程式为 ; (6)H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I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 31.(10 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磷、镁 3 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 , 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 。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 碳酸钙的作用是 ; 丙酮的作用是 。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 32.(9 分) 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 蛋白的协助并消耗 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 的过 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 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 (葡萄糖浓度差、 的分解)。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 80~120 ,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 胰岛细胞分泌的 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 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 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 180 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 ATP mg/dL mg/dL 的重吸收从而导致 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 。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 50 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 。 33.(11 分)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 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 A 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 a 则显示为位置 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 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 1 代表 基因。个体 2~5 的基因 型分别为 、 、 、 和 。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 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 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 、 、和 ,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 9 与一个家系外的白 化 病 患 者 结 婚 , 生 出 一 个 白 化 病 子 女 的 概 率 为  , 其 原 因 是  。 34.(12 分) 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 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 若添加中间产物 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 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 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 ,甲能积累中间产物 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 的功能丧失;乙中酶 的功能丧失,甲和乙 中酶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 (同一、不同) 菌体中的不同 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 量的 X 来生产中间产物 1,则应选用 (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 种 在 基 本 培 养 基 上 都 不 能 生 长 。 上 述 混 合 培 养 时 乙 首 先 形 成 菌 落 , 其 原 因 是   mg/dL X   。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 X 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 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 ,使 X 排出菌体外。 2010 全国卷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第 1 题:选 B 解析: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所需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第 2 题:选 B 解析:抗体是由效应 B 细胞产生的,而效应 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 第 3 题:选 C 解析: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这与南方热带 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第 4 题:选择 A 解析: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即:(p+q)2=p2+2pq+q2=1 来计算:由题意可知:AA 和 Aa 的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 1/3 和 Aa:2/3 所以:A(p)的基因频率为 1/3+1/2×2/3=2/3 a(q)的基因频率为 1/2×2/3=1/3 故:子一代中 AA 的个体为(p2)=2/3×2/3=4/9 Aa 的个体为(2pq)=2×2/3×1/3=4/9 即 AA:Aa =4/9: 4/9=1:1 第 5 题:选 B 物理部分全解全析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 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 【答案】D 【解析】 ,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 ,解 得 ,答案 D。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聚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 分析解决。 HHeHXA Z 1 1 4 2 2 1 +→+ 121,142 +=++=+ ZA 2,3 == ZA 21. 【答案】B 【解析】地球的同步卫星的周期为 T1=24 小时,轨道半径为 r1=7R1,密度 ρ1。某行星的同步卫 星周期为 T2,轨道半径为 r2=3.5R2,密度 ρ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分别有 两式化简得 小时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天体运动。 1 2 1 12 1 3 111 )2(3 4 rTmr RGm ππρ = × 2 2 2 22 2 3 222 )2(3 4 rTmr RGm ππρ = × 122 1 2 == TT 第二卷 24.(15 分) 【答案】物块停止的位置距 N 的距离可能为 或 【解析】根据功能原理,在物块从开始下滑到停止在水平轨道上的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 的减少 与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数值相等。 ① 设物块的质量为 m,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总路程为 s′,则 ② ③ 连立①②③化简得 µ hs −2 sh 2−µ PE∆ WEP =∆ mghEP =∆ smgW ′= µ ④ 第一种可能是:物块与弹性挡板碰撞后,在 N 前停止,则物块停止的位置距 N 的距离为 ⑤ 第一种可能是:物块与弹性挡板碰撞后,可再一次滑上光滑圆弧轨道,滑下后在水平轨道 上停止,则物块停止的位置距 N 的距离为 ⑥ 所以物块停止的位置距 N 的距离可能为 或 。 连立①④⑤化简得 µ hs =′ µ hsssd −=′−= 22 shssd 22 −=−′= µ µ hs −2 sh 2−µ ⑥ 26.(21 分) 【答案】⑴ ⑵速度与 y 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范围是 60°到 120° ⑴ 粒子发射到全部离开所用 时间 为 Hmm mmh BA BA 2)3( + −= aR 3 32= 03 2 Btm q π= 02t 绝密★启用前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 14 页,全卷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B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来源:学科网] 选择题 共 21 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 12 16 31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2.光照条件下,给 C3 植物和 C4 植物叶片提供 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 14C。下列有关检测 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 C3 植物的淀粉和 C4 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 14C B.在 C3 植物和 C4 植物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 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 C4 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 14C 的 C4 大量积累 D.在 C3 植物叶肉组织和 C4 植物叶维管束鞘的 C3 中可检测到 14C 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 下光合作用强度随 CO2 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H C O P Cl 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 A、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 B.熔点: C.酸性: C.碱性: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 B.将 SO2 通入 溶液可生成 沉淀 C.将 CO2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 NH3 通入热的 CuSO4 溶液中能使 Cu2+还原成 Cu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铜屑加入 溶液中: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醋酸溶液的 ,将此溶液稀释 1 倍后,溶液的 ,则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 C. 盐酸的 , 盐酸的 D.若 1mL 的盐酸与 100mL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则 溶液的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 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3 3 3NH PH AsH> > 3 4 4Si N NaCl SiI> > 4 2 4 3 4HClO H SO H PO> > ( ) ( )3NaOH Mg OH Al OH2> > 2 2Li O 2BaCl 3BaSO 3+Fe 3+ 2+ 2+2Fe +Cu=2Fe +Cu + 3+ 3 4 2Fe O +8H =3Fe +4H O 2+ + 3 3 2Fe +4H +NO =Fe +2H O+NO− + ↑ + 3 22Fe+6H =2Fe 3H+ + ↑ pH a= pH b= a b> 4NH Cl pH 7< 31.0 10 mol/L−× pH 3.0= 81.0 10 mol/L−× pH 8.0= pH 1= NaOH pH 7= NaOH pH 11= 2TiO (激发态)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 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 和 的浓度不会减少 11.下图表示 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 4 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 0.25g 磷消耗掉 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 PCl3 与 PCl5 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 B.2:3 C.3:1 D.5:3 13.下面关于 SiO2 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 处于中心,Si 处于 4 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 3 个 Si 原子和 3 个 O 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 和 O 原子数之比为 1:2 D.最小的环上,有 6 个 Si 原子和 6 个 O 原子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 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原子核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 ,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 。放射性衰变 ①、②和③依次为 A.α 衰变、β 衰变和 β 衰变 B.β 衰变、β 衰变和 α 衰变 C.β 衰变、α 衰变和 β 衰变 D.α 衰变、β 衰变和 α 衰变 2 2TiO /S TiO /Shν ∗→ + - 2 2TiO /S TiO /S +e∗ → 3I +2e 3I− − −→ 2 2 32TiO /S 3I 2TiO /S+I+ − −+ → I− I− 3I− 238 92 U 234 90Th 234 91Pa 234 92 U 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 m 的木块 1 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 为 M 的木块 2 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 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 1、2 的 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有 A. , B. , C. , D. , 16.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C. 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17.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 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 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 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设落潮时, 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 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北岸的电势较高 B.河南岸的电势较高[来源:Z.xx.k.Com] C.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 9mV D.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 5mV 18.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 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 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 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A. B. C. D. 19.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 Ep 与两分子间距离 r 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 r 大于 r1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 r 小于 r1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 r 等于 r2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在 r 由 r1 变到 r2 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20.某人手持边长为 6cm 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 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 0.4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 前走了 6.0 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 5/6 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A.5.5m B.5.0m C.4.5m D.4.0m 21.一简谐振子沿 x 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 时刻振子的位移 ; 时刻 ; 时刻 。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A.0.2 m, B.0.2 m, 8s C.0.1 m, D.0.1 m,8s 1a 2a 1a g= 2a g= 1 0a = 2a g= 1 0a = 2 m Ma gM += 1a g= 2 m Ma gM += 54.5 10−× θ 1 tanθ 1 2tanθ tanθ 2tanθ 0t = 0.1mx = − 4 s3t = 0.1mx = 4st = 0.1mx = 8 s3 8 s3 非选择题 共 13 题,共 174 分 22.(6 分) 图 1 是利用激光测转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 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 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 2 所示)。 (1)若图 2 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 小格)对应的时间为 5.00×10-2 s ,则圆盘的转 速为__________________转/s。(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 10.20 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 ________ cm。(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23.(12 分)一电流表的量程标定不准确,某同学利用图 1 所示电路测量该电流表的实际量程 。 所用器材有:量程不准的电流表 ,内阻 =10.0 ,量程标称为 5.0mA;标准电流表 , 内 阻 =45.0 , 量 程 1.0mA ; 标 准 电 阻 , 阻 值 10.0 ; 滑 动 变 阻 器 R , 总 电 阻 为 300.0 ;电源 E,电动势 3.0V,内阻不计;保护电阻 ;开关 S;导线。 mI 1A 1r Ω 2A 2r Ω 1R Ω Ω 2R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答题卡上(图 2 所示)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2)开关 S 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 c 应滑动至 端。 (3)开关 S 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使电流表 满偏;若此时电流表 的读数 为 ,则 的量程 = 。 (4)若测量时, 未调到满偏,两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3 所示,从图中读出 的示数 = , 的示数 = ;由读出的数据计算得 =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5)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建议: 。 24.(15 分)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 ~60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 (1) 画出汽车在 0~60s 内的 v-t 图线; (2) 求在这 6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1A 2A 2I 1A mI 1A 1A 1I 2A 2I mI 25.(18 分) 如右图,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的两个星球 A 和 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 O 点做匀速周运动,星球 A 和 B 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 L。已知 A、B 的中心和 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 B 分别在 O 的两侧。引力常数为 G。 (1) 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 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 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 A 和 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 记为 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 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 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 5.98×1024kg 和 7.35 ×1022kg 。 求 T2 与 T1 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 3 位小数) 26.(21 分) 如下图,在 区域内存在与 xy 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在 t=0 时刻,一位于坐标原点的粒子源在 xy 平面内发射出大量同种带电粒子,所有粒子的 初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与 y 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 0~180°范围内。已知沿 y 轴正方向发射的 粒子在 时刻刚好从磁场边界上 点离开磁场。求: (1)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R 及粒子的比荷 q/m; (2) 此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 y 轴正方向夹角的取值范围; (3) 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粒子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 27.(15 分) 在溶液中,反映 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 、 及 。反映物 A 的浓度随时间的 变化如下图所示。 0 3x a≤ ≤ 0t t= ( 3 , )P a a 2A B C+  ( ) 0.100 /c A mol L= ( ) 0.200 /c B mol L= ( ) 0 /c C mol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 B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 C 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 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 4.0min 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来源:学#科#网] 实验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 ZXXK] 28.(15 分) 有 A、B、C、D、E 和 F 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 E 为 无色油状液体;B、C、D 和 F 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 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 A 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 A 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 D、F 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 A 时,D 中沉 淀无变化,F 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 B 分别加入 C、D、E、F 中,C、D、F 中产生沉淀,E 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 C 分别加入 D、E、F 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 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 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29.(15 分) 请设计 CO2 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 CO 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 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 A 后完成 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 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 H∆ Bv Cv 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 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 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 改进后的优点是 ; (4)验证 CO 的方法是 。 30.(15 分) 有机化合物 A~H 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烃 A 有南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 65~75 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 消耗 7 mol 氧气,则 A 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 与等物质的量的 H2 反应生成 E。由 E 转化为 F 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G 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 G 转化为 H 的化学方程式是 ; 仪器符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生成 CO2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5)链烃 B 是 A 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为烷, 写出 B 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6)C 也是 A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 C 的结构简 式为 。 31.(8 分)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 向下对称纵切至约 3/4 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 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时 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 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 可能原因。 原因 1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2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0 分) 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左后肢趾部的_____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中。 (2 )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 是由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 A 端__________(能、 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 B 端_________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 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_______(能、不能) 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3. (12 分) 现有 4 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 2 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 个表现为扁 盘形 (扁盘),1 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 4 个南瓜品种做了 3 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圆甲×圆乙,F1 为扁盘,F2 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 2:扁盘×长,F1 为扁盘,F2 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 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 F1 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 长均等于 1:2: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和 B、b 表示, 以 此 类 推 , 则 圆 形 的 基 因 型 应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扁 盘 的 基 因 型 应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 1 得到的 F2 植株授粉,单株 收获 F2 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 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 1/9 的株系 F3 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______的株系 F3 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_____的株系 F3 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12 分) 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1)某细菌固体培养基德组成成分是 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 馏水,其中凝固剂是________,碳源是_________ _____,氮源是____________。已知只有能合 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 分类,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 于________________。 (2)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得到细菌的_____曲线。该曲线中以菌体 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 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____________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_________期 的细菌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 [来源:Zxxk.Com] 答案及详解 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 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 直接的关系;而 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B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C3 植物和 C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 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 C3 植物和 C4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 [ C3 植 物 : C5+14CO2→2C3( 只 有 两 个 14C)→C5+(14CH2O); 和 C4 植 C4 植 物 的 光 合 作 用 : C3+14CO2→C4(只有一个 14C)→C3+14CO2,C5+14CO2→2C3(只有两个 14C)→C5+(14CH2O) ] 和 呼 吸 作 用 的 过 程 [C6H12O6+6O2+6H2O→6H2O+12CO2]可知,A、B 和 D 三项均正确;C4 途 径中的 C4 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 【答案】C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 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 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 A 选项;B 项对应的 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 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 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 0;D 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某一性状 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其基因频率也往往比较大。如果显性性状不能适应 环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的话,那么 A 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就 会逐渐降低至 0,自然就有可能出现 iA>ia、iA=ia 和 iA<ia 的情形。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与突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答案】D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在 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 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 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 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 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 C 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C 6.【解析】B 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 年高考全国卷 I 第 8 题已经考过, 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 B 正确; C 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 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 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 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A 项错 误,2009 年高考全国卷 I 第 29 题已经考过,NH3 分子 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3、PH3 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 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 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3 >AsH3>PH3; 【答案】A 【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 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 属原题,属于送分题! 【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 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 2010 年高考题与 08 和 09 没有太大区 别 7.【解析】A 错误,因为 Li 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 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 三 节 ; B 错 误 , 酸 性 : HCl > H2SO3 > H2CO3 所 以 通 入 后 无 BaSO3 沉 淀 , 因 为 BaSO3+2HCl=BaCl2+H2O+SO2↑ ; D 错 误 , 溶 液 中 该 反 应 难 以 发 生 , 先 是 : 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 Cu(OH) 2 CuO+H20,溶液中 NH 3 不能还原 CuO 为 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 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 2CO3 >HClO,反应为: 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答案】C 【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 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 A、B、C 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 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点评】再次印证了以本为本的复习策略,本题四个选项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 题,不重视基础,就有可能出错! 8.【解析】A 正确,符合 3 个守恒;B 错误,电荷不守恒,Fe3O4 中 Fe 有两种价态,正确 应该为:Fe3O4+8H+=2Fe3++Fe2++4H2O;C 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 为:3Fe2++NO3-+4H+=3Fe3++NO↑+2H2O;D 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产生 Fe2 +和 H2; 【答案】A 【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 【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本题出得太没有创意了,如 D 这 是个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错误,考生绝对做过原题!B 项也见得多,一般考查不是用盐酸而是 用氢碘酸,有些专家多次指出,磁性氧化铁不溶于任何酸,这样的典型错误在高考题中再次 出现,这道题就没什么意思了!A 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二册,C 选项,考生也绝对做过,都是太 常见不过了! 9.【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 C(H+)减小,pH 增大,b>a,故 A 错误;B 酚酞的变 色范围是 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 7,可能在 7~8 之 间,故 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 pH 不可能大于 7,只能无限的接近 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 △ 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 pH=a,体积为 V1;强碱的 pH=b,体积为 V2,则有 10-aV1=10-(14-b)V2 ,现在 V1/V2=10-2,又知 a=1,所以 b=11 【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 的混合 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 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 10.【解析】B 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 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I3-+2e-=3I-;A 选项正确, 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 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 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有减少;C 正确,见 B 选项的解析;D 正确,此太阳能电池 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就是:I3- 3I-的转 化(还有 I2+I- I3-),另一部分就是光敏有机 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 【答案】B 【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 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否适应陌生的 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等 【点评】本题立意很好,但是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 3 月份江苏省盐 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第 17 题(3)问,与此题极为相似的模型,这对一些考生 显得不公平! 11.【解析】易知发生四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下图所示,显然 Y、Z 中只含一种官能团, 即 可 ! 10 14 2 1 −+=⇒ ba V V 氧化 还原 【答案】B 【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与 HX 加成,与 H2O 加成,双键被氧化剂氧化, 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的条件及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 【点评】本题很有新意,不过貌似一些反应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了:如烯烃的氧化,烯 烃与水加成!但总体还可以,有些创意,赞一个!有机结构—性质—官能团这条主线能够推 陈出新难能可贵的! 12 .【 解 析 】 设 n(PCl3)=X mol, n(PCl5)=Y mol , 由 P 元 素 守 恒 有 : X+Y=0.25/31≈0.008……①;由 Cl 元素守恒有 3X+5Y=(0.314×2)/22.4≈0.028……②,联 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 故选 C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 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 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 好! 13.【解析】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结构为空间网状,存在硅氧四面体结构,硅处于中心, 氧处于 4 个顶角所以 A 项错误;在 SiO2 晶体中,每 6 个 Si 和 6 个 O 形成一个 12 元环(最小 环),所以 D 对,B、C 都错误! 【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实际上第三册课本第一单元 里面有结构图! 【点评】怎样理解 SiO2 的结构,可从晶体硅进行转化,晶体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只需 将 C 原子换成 Si 原子即可,课本上有我直接拿来用,再将 Si-Si 键断开,加入氧即可,见: BrHO »ò Br HO X Y Br »ò Br Br Br Z Br HOOC HOOC W (ÓëË®¼Ó³É£© £¨ÏûÈ¥HBr) (¼ÓHBr) (Ë«¼ü±»Ñõ»¯ Ϊ ôÈ»ù£© 但是若将题目中 B、B、D 三个选项前面分别加上“平均每个”,则本题的答案就又变了, 这时就要应用均摊法了,由于每个 Si 原子被 12 个环所共用,每个 O 原子被 6 个环所共用, 每个 Si-O 键被 6 个环所共用,则均摊之后在每个环上含有 0.5 个 Si,1 个 O,2 个 Si-O 键, 此时则 B、D 错误,C 正确了,也即在 1molSiO2 中含有 4 mol Si-O 键(这是我们经常考的) 14.【答案】A 【 解 析 】 , 质 量 数 少 4, 电 荷 数 少 2, 说 明 ① 为 α 衰 变 . ,质子数加 1,说明②为 β 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质子 数加 1,说明③为 β 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 守恒分析解决。 15.【答案】C 【解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 1 的支持力和对 2 的压力 并未改变。对 1 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mg=F,a1=0. 对 2 物体受重力 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本题属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瞬时加速度问题,关键是区分瞬 时力与延时力。 16.【答案】C 【解析】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高,离正电荷远,电场强 度小,电势低;而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低,离负电荷远,电 场强度小,电势高,A 错误。电势差的大小决定于两点间距和电场强度,B 错误;沿电场方向 电势降低,而且速度最快,C 正确;场强为零,电势不一定为零,如从带正电荷的导体球上将 正电荷移动到另一带负电荷的导体球上,电场力做正功。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考查静电场中电场强度和电势的特点,应该根据所学知识举例 逐个排除。 ⇒ ThU 234 90 238 92 →① PaTh 234 91 234 90 →② UPa 234 92 234 91 →③ gM mM M MgFa +=+= 17.【答案】BD 【解析】海水在落潮时自西向东流,该过程可以理解为:自西向东运动的导体棒在切割 竖直向下的磁场。根据右手定则,右岸即北岸是正极电势高,南岸电势低,D 对 C 错。根据法 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V, B 对 A 错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导体棒切割磁场的实际应用题。[来源:Ks5u.com] 18.【答案】D 【解析】如图平抛的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斜面 倾角 θ,根据有: 。则下落高度与水平射程之比 为 ,D 正确。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平抛速度和位移的分解 19.【答案】BC 【解析】分子间距等于 r0 时分子势能最小,即 r0=r2。当 r 小于 r1 时分子力 表现为斥力;当 r 大于 r1 小于 r2 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 r 大于 r2 时分子力表 现为引力,A 错 BC 对。在 r 由 r1 变到 r2 的过程中,分子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 减小,D 错误。[来源:KS5U.COM]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分子间距于分子力、分子势能的关系 20.【答案】B 【解析】如图是恰好看到树时的反射光路,由图中的三角形 可得 ,即 。人离树越远,视野越大,看到树所需镜面 越小,同理有 ,以上两式解得 L=29.6m,H=4.5m。[来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平面镜的反射成像,能够正确转化为三角形求解 21.【答案】AD 【解析】在 t= s 和 t=4s 两时刻振子的位移相同,第一种情况是此时间差是周期的整 35 1092100105.4 −− ×=×××== BLvE gt v0tan =θ θtan2 1 22 00 2 === v gt tv gt x y 0.4m 0.4m 6cm 眼睛距镜的距离 眼睛距镜的距离树到镜的距离 镜高 树高 += 0.4m 0.4m .06m0 += LH 0.4m 6m0.4m .05m0 ++= LH 3 4 眼睛 树 的 像 树 △t1 △t2 数倍 ,当 n=1 时 s。在 s 的半个周期内振子的位移由负的最大变为正的最 大,所以振幅是 0.1m。A 正确。 第二种情况是此时间差不是周期的整数倍则 ,当 n=0 时 s,且由于 是 的二倍说明振幅是该位移的二倍为 0.2m。如图答案 D。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振动的周期性引起的位移周期性变化。[来源:KS5U.COM] 22.(18 分)[来源:Ks5u.com] 【答案】⑴4.55 转 /s ⑵2.91cm 【解析】⑴从图 2 可知圆盘转一圈的时间在横坐标上显示 22 格,由题意知图 2 中横坐标 上每格表示 1.00×10-2s,所以圆盘转动的周期是 0.22s,则转速为 4.55 转 /s ⑵反光引起的电流图像在图 2 中横坐标上每次一格,说明反光涂层的长度占圆盘周长的 22 分之一为 cm。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与转速的关系,以及对传感器所得图像的识 图。 23.(16 分) 【答案】⑴连线如图 ⑵阻值最大 ⑶ (5)多次测量取平均 【解析】⑴连线如图 ⑵在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中在接通开关前需要将滑动触头滑动到阻值最大端[来 源:Ks5u.com] ⑶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待测表满偏,流过的电流为 Im。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有 得 [来源:KS5U.COM] ⑷待测表未满偏有 ,将 A2 的示数 0.66mA 和其他已知条件代入有 nT=− 3 44 3 8=T 3 4 2)3 44()03 4( TnT +=−+− 8=T 2t∆ 1t∆ 91.222 20.1014.32 22 2 =××=rπ 1 212 )( r rRII m += )( 1221 RrIrI m += 1 212 )( r rRII m += )( 12211 RrIrI += Ma 但图中 A1 的示数 3.0mA 量程为 5.0mA,根据电流表的刻度是均匀的,则准确量程为 6.05mA ⑸多次测量取平均 24.(15 分) 【答案】⑴速度图像为右图。 ⑵900m 【解析】由加速度图像可知前 10s 汽车匀加速,后 20s 汽车匀 减速恰好停止,因为图像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此两段的面积相等。 最大速度为 20m/s。所以速度图像为右图。然后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 求出位移。 ⑵汽车运动的面积为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段的位移之和。 m 25.(18 分) 【答案】⑴ ⑵1.01 【解析】 ⑴A 和 B 绕 O 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A 和 B 的 向心力相等。且 A 和 B 和 O 始终共线,说明 A 和 B 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 , ,连立解得 , 对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 [来源:KS5U.COM] 化简得 ⑵将地月看成双星,由⑴得 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 化简得 63.310 )4510(66.0)( 1 212 1 =+×=+= r rRII 900201020301010321 =×+×+×=++= ssss )(2 3 mMG LT += π RMrm 22 ωω = LRr =+ LMm mR += LMm Mr += LmM M TmL GMm += 2 2 )2( π )(2 3 mMG LT += π )(2 3 1 mMG LT += π LTmL GMm 2 2 )2( π= GM LT 3 2 2π= 30 60 2 -1 1 0 30 60 20 10 0 v/m·s-2 t/s 所以两种周期的平方比值为 26.(21 分) 【答案】⑴ ⑵速度与 y 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范围是 60° 到 120°[来源:] ⑶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离开所用 时间 为 【解析】⑴粒子沿 y 轴的正方向进入磁场,从 P 点经过做 OP 的垂直平分线与 x 轴的交点 为圆心,根据直角三角形有 解得 , 则 粒 子 做 圆 周 运 动 的 的 圆 心 角 为 120° ,周期为 [ 来源:KS5U.COM]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仑兹力提供,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得 , ,化简得 ⑵仍在磁场中的粒子其圆心角一定大于 120°,这样粒子角度最小时从磁场右边界穿出; 角度最大时从磁场左边界穿出。 角度最小时从磁场右边界穿出圆心角 120°,所经过圆弧的弦与⑴中相等穿出点如图,根 据弦与半径、x 轴的夹角都是 30°,所以此时速度与 y 轴的正方向的夹角是 60°。 角度最大时从磁场左边界穿出,半径与 y 轴的的夹角是 60°,则此时速度与 y 轴的正方 向的夹角是 120°。 所以速度与 y 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范围是 60°到 120° ⑶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的轨迹应该与磁场的右边界 01.11098.5 1035.71098.5)( 24 2224 2 1 2 =× ×+×=+= M Mm T T aR 3 32= 03 2 Btm q π= 02t 222 )3( RaaR −+= aR 3 32= 2 3sin == R aθ 03tT = RTmBqv 2)2( π= T Rv π2= 03 2 Btm q π= 相切,在三角形中两个相等的腰为 ,而它的高是 ,半径与 y 轴的的夹角是 30°,这种 粒子的圆心角是 240°。所用 时间 为 。 所以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离开所用 时间 为 。 27. 【解析】(1)②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 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②比①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 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③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 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 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③和①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 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 (2)不妨令溶液为 1L,则②中达平衡时 A 转化了 0.04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 B 转化了 0.08mol,所以 B 转化率为 ;同样在③中 A 转化了 0.06mol,则生成 C 为 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 C(c)=0.06mol/L (3) ﹥0;理由:由③和①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 A 的平衡浓度减小,即 A 的转化 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0 ( 4 ) 从 图 上 读 数 , 进 行 到 4.0min 时 , 实 验 ② 的 A 的 浓 度 为 : 0.072mol/L, 则 △C(A)=0.10-0.072=0.028mol/L , ,∴ =2 =0.014mol(L·min)-1 ; 进 行 到 4.0mi 实 验 ③ 的 A 的 浓 度 为 : 0.064mol/L : △C(A,) =0.10-0.064=0.036mol/L , ,∴ = =0.0089mol(L·min)-1 【答案】(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 A 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 A 的浓度减小 (2)40%(或 0.4);0.06mol/L;(3)﹥;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 应 (4)0.014mol(L·min)-1;0.008mol(L·min)-1 aR 3 32= aaah 3 3 3 323 =−= 02t 02t %0.40%100200.0 08.0 =× H∆ H∆ 1min)(007.0min0.4 /028.0/)()( −•==∆∆= LmolLmoltACAυ Bv Aυ 1min)(009.0min0.4 /036.0/)'()'( −•==∆∆= LmolLmoltACAυ Cv Aυ R R R 【命题意图】考查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部分,一些具体考点是:易通过 图像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具体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 剂等)、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 的判断;以及计算能力, 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查。 【点评】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能力要求非常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 就不能准确的表述和计算,要想此题得满分必须非常优秀才行!此题与 2009 年全国卷 II 理 综第 27 题,及安微卷理综第 28 题都极为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对考生不陌生! 28.【解析】(I)由题干表述可知 A 和 E 不是盐,又由纯 E 为无色油状液体,推知 E 为硫 酸(③步操作进一步确定);(II)由题干和①步操作可知 A 为氨水; (III)再由②步操作可 知 F 中 阳 离 子 为 Ag+ 发 生 的 反 应 为 : Ag + + NH3·H2O=AgOH↓ + NH4 + ; AgOH + 2NH3·H2O=[Ag(NH3)2]++OH -+2H2O;而常见的盐中只有 AgNO3 可溶于水,故 F 为 AgNO3; (IV)由③步操作可知 B 中阴离子应为 CO32-,由于此无色无味的气体只能是 CO2,B、C、D 中能 生成沉淀说明不能是 HCO3-,而阳离子可是常见的 K+、Na+、NH4+等待定(V)同样由②步操作 D 中能与氨水生成沉淀的无色溶液中常见的为阳离子为 Mg2+或 Al3+,而阴离子需待下步反应再确 定;(VI)由④步操作生成的沉淀为可能为 AgCl、AgBr、AgI、BaSO4、H2SiO3(不合理)等,但 限于题干所述中学常用试剂,则沉淀应为 AgCl 和 BaSO4,才不溶于 HNO3,一个是与 AgNO3 结合 生成的沉淀,一个是与硫酸结合形成的沉淀,故 C 应该同时含有 Ba2+和 Cl-即,C 为 BaCl2,进 而推出 D 中阴离子应该为 SO42-,因为题干所述盐溶液中阴离子均不同,故 D 为 Al2(SO4)3 或 MgSO4 其他解析见答案 【答案】(1)A NH3·H2O 或 NH3 ;E H2SO4 F AgNO3 C BaCl2 若 C 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 (2)B Na2CO3 或 K2CO3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 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 黄色则 B 为 Na2CO3 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 B 为 K2CO3 溶液 D Al2(SO4)3 或 MgSO4 取少量 D,向其中滴加 NaOH 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 NaOH 溶液,若沉淀溶解,则 D 为 Al2(SO4)3 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 D 为 MgSO4 溶液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涉及到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反 应,未知物的推断,物质的检验,常见物质量多与量少的反应不同,现象不同等,此题综合 性强,难度大,区分度很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经典好题! 【点评】此题一改过去每年元素推断的通病,思维容量显著增大能力要求高,与 2008 年 全国卷 I 理综 28 题有得一拼,比 2009 年的第 29 题出得高超一些,相比以前的无机推断显然 H∆ 有质的飞跃,看到命题人在进步!但是此题是不是一点瑕疵没有呢?x 显然不是,例如本题条 件很宽广,没太明显的限制条件,因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不会给阅卷者带来喜出望外, 只会增加难度,不好统一评分标准,也就缺乏公平性!特别是 B 和 C 上就有争议,如 B 还可 能是(NH4)2CO3,C 还可能是 BaBr2、BaI2 等,当然限制一下沉淀颜色就排除了 C 的歧义! 29.【解析】(1)这里与一般的物质制备思路是一致的,思路是先制备 CO2,再净化除杂, 干燥,接着再与 C 在高温下反应制 CO,再除去未反应完的 CO2,我们这里只需要画装置简图即 可,这是自 1998 年高考科研测试首次出现,至今高考终于再现了!(见答案) (2)与 2009 年 27 题相似这在今年的训练题中比较流行,如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 黄冈中学模拟题等均再现了,不难学生能够作答和得分(见答案) (3)这在以前题目中出现了多次,一般学生能答对 (4)此问答案很多可以点燃,看火焰看产物;也可以 E 后面再接个灼热 CuO 的玻璃管后 面再接个放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看玻璃管和石灰水的现象;也可应直接用 PdCl2 溶液等 【答案】 (3) 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 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 (4) 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命题意图】实验综合能力考查,主要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组装,装置图的绘 制,试剂的合理选择,装置的改进及评价,物质的的检验等 【点评】前面已经说过本题与 2009 年的 27 题思路一致,不过能力要求更高,学生最不 会就是这种设计型的实验,去年的是个雏形,改革不彻底,实验原理早在前些年高考里面考 过两次,并且学生都能动笔!今年提供的题目原理并不复杂,思路显然不唯一,因而提供的 参考答案并不完美,例如(1)E 后面再连接其他算不算错?(2)E 中吸收 CO2 用澄清石灰石 似乎不合理(考过多遍,浓度低,效果差,应用 NaOH 之类强碱),考生用用其他得不得分? (4)检验 CO 超纲,且答案不唯一,学生用其他合理答案能否得分?这些都是大家所关注的, 希望能够引起命题人的注意,不要人为的制造不公平,一些优秀考生反而不能得分! 30.【解析】(1)由 H 判断 G 中有 5 个碳,进而 A 中 5 个 C,再看 A 能与 H2 加成,能与 Br2 加成,说明 A 中不饱和度至少为 2,又据 A1mol 燃烧,消耗 7molO2,故 A 分子式为:C5H8,再据 题意 A 中只有一个官能团,且含有支链,可以确定 A 的结构简式如下:(CH3)2CHC CH,命 名:3-甲基-1-丁炔(炔烃的命名超纲); (2)(CH3)2CHC CH 与等物质的量的 H2 完全加成后得到 E:(CH3)2CHCH=CH2,E 再与 Br2 加成的反应就很好写了,见答案(2); (3)二元醇和二元酸发生酯化反应,注意生成的水不能掉了!反应条件用 应 该也可以,或者用 应该也可以,见答案 (4)反应类型略 ( 5 ) 难 度 增 大 , 考 查 了 共 轭 二 烯 烃 的 共 面 问 题 , 超 纲 ! 注 意 有 的 同 学 写 CH2=CH-CH2-CH=CH2 是 不 符 合 一 定 共 面 这 个 条 件 的 , 球 棍 模 型 为 : ; CH3CH=CH-CH=CH2(存在顺反异构)是共轭二烯烃,中间单键不能旋转可以满足;CH3CH2C CCH3 可以满足,三键周围的四个碳原子是在同一条直线的,那另外那个碳原子无论在哪个位置都 是和这 4 个碳共面的,因为(因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6)难度更大,超出一般考生的想象范围,其实在早几年的全国化学竞赛试题里已经考 过,要抓住不饱和度为 2,,一个三键不能满足 1 氯代物只有一种,同样两个双键也不能满足, 一个环,一个双键也不能满足,逼得你想到两个环,5 个碳只能是两个环共一个碳了! 【答案】 浓硫酸 △ ≡ ≡ ≡ H2SO4(浓) △ 【命题意图】考查有机物的转化关系,结构—官能团—性质,这条主线一直是高考的主 干题型,今年的题目试图烃和烃的衍生物连续起来考查官能团的转化关系,涉及到具体的知 识点有:通过计算确定分子式和结构简式,并对其命名;三键的加成,双键的加成,卤代烃 的水解,二元醇与二元酸的酯化;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 写。 【点评】继续延续 2009 年的题型,将烃和烃的衍生物联系起来考查,考了多年未考的炔 烃结构简式及其命题(命名是超纲的,与 2009 年卤代烃的命名一样),(1)~(4)一般考生 能顺利完成,(5)难度增大,其中二烯烃的书写,并且要写共面的共轭二烯烃,这实在是能 力要求太高,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说明命题人不熟悉高中化学课本,这给以后的教学带 来误导,给学生增加负担!(6)书写同分异构体要求更是离谱,明显这是竞赛题的要求,而 且是前些年竞赛的原题,根本不是高考要求!这里的区分度“很好”,对于参加过化学竞赛辅 导的学生很容易做出,而对于其他未参加辅导的同学就显得很不公平了!难道命题人到了江 郎才尽,非得借助于竞赛题来命制高考题吗?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该加强,但是不能太离谱! 不能将高考与竞赛混为一谈,两者虽相通,但是能力要求差别很大,大纲各不相同! 3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 合运用能力,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 从题干上来看,(1)幼茎段无叶无侧芽,暗示我们不会再有新 的生长素产生;(2)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 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暗示我们只考虑低浓度的促进效应,不考虑高浓度的抑 制效应;(3)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暗示我们不能把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单纯归结为内外两侧的细胞吸水膨胀不同引起的。 从图示的情形可以推测出来,应该是半边茎内侧细胞生长比外侧快形成的;而造成这一 结果的原因则可能是:(1)内侧生长素比外侧高,这可能与内侧细胞和外侧细胞的吸水能力 不同有关;(2)内外两侧细胞内生长素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 度不一致;(3)其他合理的原因。 【答案】 原因 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 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 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 3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第(1)小题中,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粘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结合题意, 本小题的答案为:皮肤,脊髓。 第(2)小题中,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 性是由突触的结构所决定的。 第(3)小题中,刺激 A 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 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符合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生物体对 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不能称为反射;刺激 B 端,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 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 【答案】 (1)皮肤 脊髓 (2)突触的结构 (3)能 不能 不能 该活动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 3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小题,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中 F2 的分离比 9 :6 :1 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 传受 2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小题,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的 F2 的分离比 9 :6 :1 可以推测出,扁盘形应为 A_B_,长形应为 aabb,两种圆形为 A_bb 和 aaB_。 第(3)小题中,F2 扁盘植株共有 4 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9AABB、2/9AABb、4/9AaBb 和 2/9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1/9A_B_;2/9(1/2A_B_:1/2A_bb);4/9(1/4A_B _:1/4Aabb:1/4aaBb:1/4aabb);2/9(1/2A_B_:1/2aaB_)。 【答案】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来源:]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 (3)4/9 4/9 扁盘:圆:长 = 1 :2 :1 3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微生物的营养。[来源:Ks5u.com.Com][来 源: 第(1)小题,该培养基中,琼脂为凝固剂,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由于只有能合 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可以用来选择出能够合成脲酶的细菌,在功能上称为 选择培养基;由于其化学成分明确,故又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该培养基中存在着有机碳源 葡萄糖,故可推测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异养型。 第(2)小题,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定期取样,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称为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曲线,之所以以菌体数目的 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菌体数目往往非常大,且变化率也很高,直接以菌体数目为纵坐标 不利于作图。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对数期取材;在生 产中,常搜集培养至稳定期的细菌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答案】 (1)琼脂 葡萄糖 尿素 选择 合成 异养型 (2)群体生长 菌体数目往往非常大,且变化率也很高,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 标有利于作图 对数 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