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6.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14)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月28日以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这一案例表明 ( )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是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C.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走出去”和“强强联合”的内涵;二是尊重材料原意。
【解析】选A。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出国并购属于“走出去”,美国政府禁止收购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入选
B
观点错误,“最有效手段”的评价不符合实际,且材料说明该公司多次诉讼后无效
排除
C
该项夸大了对外直接投资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符合某集团投资受阻这一材料信息
错误
D
跨国并购属于兼并行为,不属于强强联合
错误
2.(2013·天津文综·T3)下图是2004~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指标,图中数据显示
( )
A.产品进口优化了国内的产业结构
B.产品出口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C.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
D.我国“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解题指南】本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数据提炼观点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审图(包括:审标题、审项目——进口与出口、看变化),理解图表要说明的意思。
【解析】选C。看图表,2004~2012年我国的进口、出口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C项符合题意;图表没有涉及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以及“走出去”内容,A、B、D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3.(2013·上海单科·T11)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同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表明我国 ( )
①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②以自己的发展推动世界的进步
③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对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理解和把握。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我国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解析】选B。我国坚持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政策,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体现,这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①③正确;②说明的是我国的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但二者不是同时并举的关系,④排除。故选B。
4.(2013·上海单科·T15)高一学生小峰想写一份研究报告,比较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他应收集的统计数据有 ( )
①人均道路面积 ②人均绿地面积
③食品抽检合格率 ④每万人病床数
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⑥单位GDP能耗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②③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做好本题的关键是确定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
【解析】选C。生态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人均绿地面积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②入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⑤正确;单位GDP能耗能够体现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考查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⑥应选;人均道路面积是衡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①不符合题意;食品抽检合格率和每万人病床数是考查公众健康标准的措施,③④排除。故选C。
5.(2013·上海单科·T20)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公平竞争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反倾销是指 ( )
A.反对政府对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B.反对跨国企业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成员国
C.反对成员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国外出口产品
D.反对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国外出口产品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对反倾销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本题贵在理解反倾销的实质。
【解析】选D。倾销是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或低于成本价格向国外出口产品的行为,故D项正确;政府对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进行补贴,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一定是倾销行为,A项不符合题意;跨国公司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成员国,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合法举措,B项不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是倾销的表现,C项排除。故选D。
6.(2013·广东文综·T24)2012年10月,某跨国公司关闭其苏州工厂,将生产线向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导致该厂与我国300多家代加工企业的合同被解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向
C.企业应从代加工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转变
D.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本题的主旨在于说明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我国代加工企业面临着实际困难,应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解析】选C。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某跨国公司与我国部分企业解除合同,既不能体现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也不属于经济安全问题
排除
B
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且回答启示类题目应侧重措施
排除
C
材料显示,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于越南等较高,导致代加工合作模式遇到困难,所以我们应改变经营方式,从代加工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转变
入选
D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该项错误
排除
7.(2013·广东文综·T25)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大量劣质土地效益低。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 ( )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具体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材料强调的是改造农田,而非改革土地制度;二是明确供给增加未必导致产品降价。
【解析】选A。改造农田,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①符合题意;农产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农田改造未必能降低农产品价格,排除②;农田改造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③符合题意;改造中低产田没有直接涉及土地制度等生产关系问题,④与材料无关。
8.(2013·山东文综·T17)山东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费用由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在保险期间,因暴雨、干旱等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产品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根据受灾程度给予农民补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 ( )
A.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B.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完善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降低生产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解题指南】本题以政府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为背景,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知识。解答本题关键要认清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目的是在农民受到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降低生产风险。
【解析】选D。政府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民遭受自然灾害时可以减少损失,降低生产风险,D项符合题意。这一政策并没有降低生产成本,也不能确保农民稳定增收,A项夸大了这一政策的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资源配置、初次分配没有关系,B、C两项与材料无关。
9.(2013·山东文综·T18)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 )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
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控政策和具体措施。解答本题关键是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析】选B。A项中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属于调结构的政策,不符合控物价的目标。B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符合题意。C项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不能实现调结构的目标。D项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属于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不能实现惠民生的目标。
10.(2013·北京文综·T29)下图反映了当前市场上存在农民卖菜难与市民买菜贵的难题。能够缓解该难题的措施是 ( )
①发布蔬菜供求信息,促进产销对接
②提高蔬菜种植补贴,扩大种植规模
③合理规划蔬菜流通,降低运输成本
④改善菜市场卫生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考查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解答本题应将经济理论知识与经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解析】选B。发布蔬菜供求信息有利于促进产销对接,可以解决卖与买的困难,①符合题意;提高蔬菜种植面积,扩大种植规模解决的是蔬菜的供给问题,题干反映的不是供给不足的问题,②不符合题意;合理规划,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流通环节,可以解决买菜贵的难题,③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因为服务质量问题而导致买卖困难,④与题意无关。故选B。
11. (2013·北京文综·T31)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综合考查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做好本题关键是明确经济结构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析】选A。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①正确;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性措施,②入选;扩大出口有利于外需的增加,但与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必然联系,③不选;减少居民消费,不利于扩大内需,对经济结构调整不利,④排除。应选A。
12.(2013·福建文综·T33)2013年3月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家禽业受到很大冲击,禽类市场疲软。对此,政府采取了种禽生产补贴和定点保护收购等政策。政府制定这些政策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
A.需求迅速增加→互补品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市场活跃
B.需求迅速下降→市场失衡→替代品价格下降→市场均衡
C.价格迅速上涨→需求迅速增加→供给短缺→价高伤民
D.价格迅速下降→行业严重亏损→供给减少→价高伤民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价格变化对供给和消费者的影响。
【解析】选D。受禽流感的影响,家禽市场疲软,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A项说的是需求迅速增加,C项说的是价格迅速上涨,A、C两项与材料不符。受禽流感的影响,家禽价格迅速下降,行业亏损严重,供给减少,会使价格高伤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时,国家采取种禽生产补贴等政策,可以保障家禽供给,防止出现供求失衡,D项符合题意。C项价格迅速上涨会造成需求减少,故错误。
13.(2013·安徽文综·T2)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 )
2004~2012年我国GDP及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年份
GDP
(亿元)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2004
159 878
13.4
46.2
40.4
2006
210 871
11.7
48.9
39.4
2008
314 045
10.7
47.5
41.8
2010
401 513
10.1
46.7
43.2
2012
519 322
10.1
45.3
44.6
A.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B.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
C.第二产业产值有所减少
D.GDP增长必然优化产业结构
【解题指南】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三大产业的地位及经济结构优化的内涵,同时又要读取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准确理解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反映的问题。
【解析】选A。GDP平稳较快增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故A项正确。单纯从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上无法看出第二产业产值是增加还是减少,C项说法错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B项错误。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GDP的增长,才能优化产业结构,D项说法过于绝对。
14.(2013·海南单科·T6)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可采取多种手段。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措施的有( )
①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执照,推广高新技术运用
②加大财政技改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③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发展
④制定《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行业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解答本题,关键要正确区分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解析】选D。
题肢
具体分析
结论
①
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执照,推广高新技术运用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
排除
②
加大财政技改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是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
入选
③
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发展,是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
排除
④
制定《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行业发展,属于运用经济计划调节经济活动
入选
15.(2013·海南单科·T8)201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下列举措中体现这种转变的是 ( )
A.企业增加成套设备出口
B.企业拓展海外并购业务
C.企业扩大海外投资规模
D.企业加大海外上市融资力度
【解题指南】本题以时政材料为背景考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解答该题关键是分析材料的主旨。
【解析】选A。本题考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必须提高出口贸易质量,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属于对外投资,不属于对外贸易,不符合题意。D项属于吸引外资,不符合题意。
16. .(2013·江苏单科·T12)贸易摩擦增多是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贸易大国的伴生现象。2012年共有21个国家针对中国发起77起贸易调查,其中仅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金额就高达204亿美元。为了缓解此类贸易摩擦,我国可以 ( )
A.鼓励企业海外投资设厂
B.扩大进口以平衡贸易双方的利益
C.对外国相关产业采取贸易报复措施
D.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解题指南】本题以贸易摩擦为背景,考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解答本题可以从解决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结果上进行分析。
【解析】选A。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我国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海外投资设厂,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赢得同等的市场地位,符合题意
入选
B
单靠扩大进口,有利于增加外汇,但会导致贸易不平衡,引起贸易摩擦,不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不符合题意
排除
C
对外国相关产业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不符合贸易双方长远利益,不符合题意
排除
D
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会增加政府负担,也不符合世贸规则,不符合题意
排除
17.(2013·江苏单科·T13)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个完整的工业品全生命周期的全球流通路线(①→②→③)如图所示。该图所揭示的经济现象 ( )
A.表明发达国家非法转移环境成本B
.表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水平持续提高
C.是由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引起的
D.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图的能力。解答时要全面分析图中信息,切忌片面性。
【解析】选C。图中体现不出非法性,A排除;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B说法不符合现实;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经济全球化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C符合题意;图中发达国家将废旧产品、消费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说明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危害,D错误,不选。
18.(2013·海南单科·T7)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外贸服装加工企业转行的现象。下列对外贸服装加工企业转行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
B.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需求不振
C.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符合中国国情
D.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贸服装的价格优势逐步丧失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注意选择错误的选项。
【解析】选C。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外贸服装加工企业转行,可能的原因在于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世界经济不景气、人民币升值等,导致产品出口受阻,竞争力下降,利润降低,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我国人口众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这一国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38(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 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 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营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分)
【解题指南】
本题以城镇化这一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必须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分析类题目和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第(1)问属于分析类题目。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中“产值120亿元”“产业工人”“统一经营”“现代农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良好的经济效益”等关键信息组织答案。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产值120亿元”“产业工人”“统一经营”“现代农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人均收入明显增加”不难看出,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产业发展、规模经济、城镇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现代农业发展上。
答案:(1)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答案也可)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39(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 000人次,最多时约7 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 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解题指南】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根据材料和现实情况,学生可放开思维,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解析】第(3)问,根据设问关键词“国际影响力”,可从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3)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
3.(2013·浙江文综·T40(1)(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2006
2 566
3 003
21.6
2008
4 490
4 616
31.4
2010
6 654
7 062
40.2
2012
—
10 242
50.8
材料二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12分)
【解题指南】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图表题,图表题的解答关键是理解图表反映的信息,要把表头、表的内容和表下面的“注”理解透彻,根据具体的知识范围和设问要求准确地选取相关知识。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对表格进行综合分析;解答第(2)问的关键是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于此类试题,要仔细审读表格中,全面获取信息。第(1)问,首先要读标题,明确这是关于环境治理、节能减排方面的表格;其次要对表格做好分析比较,要从纵向(时间)看到我国从2006年到2012年在科研经费投入、环境治理投资以及能耗方面的变化;再次还要审读注释,看到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能耗方面的差距。最后要对表格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上升到理论高度。第(2)问,考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该设问规定明确,要求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本问,要从所学的知识中,选取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知识点,分析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中。
答案:(1)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2)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加强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
4. (2013·上海单科·
T36)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解题指南】本题以论述题的形式,考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回答时要综合考虑我国的分配政策和分配领域的调控原则。
【解析】发挥市场的作用,要通过调整分配原则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增加收入;发挥政府的作用,要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分配原则的调控,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答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发挥好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
首先,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进行配置,要素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它们的相对稀缺性。尊重市场规律,政府就要维护好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市场原则,激发人们提供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这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如为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保护劳动者基于自愿、平等、互利的市场原则实现就业。
其次,要通过政府的再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市场经济以竞争和效率为原则,鼓励强者,其结果是优胜劣汰,导致低收入人群出现。政府应当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如政府多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
5. (2013·四川文综·T13(1)(4))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与中国相关的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4分)
材料四 L公司是中国一著名空调企业,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其多年来坚持追求的目标。该企业每年的研发费用达20亿元,其空调的变频控制器、DSP芯片等核心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企业已开发出400个系列、7 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其品质超越了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售后服务等方面严苛的技术要求;企业“对用户负责,才能对品牌负责”的营销理念,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回报,自主品牌出口占其整体出口30%,覆盖100多个国家;企业连续5年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展示企业形象,宣示与全球顶尖品牌一起,服务全球消费者。
(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L公司的做法对中国自主品牌建设的启示。(10分)
【解题指南】
从设问讲,解答本题第(1)问时仔细阅读材料,分别分析空白竖轴和阴影竖轴所代表的含义。解答第(4)问应进行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说明L公司的做法对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的启示。
【解析】关于第(1)问,从两组竖轴可以看出尽管我国GDP排名第二,但自主品牌匮乏。第(4)问,应从明确品牌建设目标、提高品牌竞争力、突出品牌优势、赢得品牌市场信赖、提升品牌国际影响等方面回答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中国GDP全球排名第二,福布斯全球品牌100强拥有量为0;中国是经济大国,但却是品牌小国。
(4)①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品牌建设目标。②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品牌竞争力。③追求卓越质量,突出品牌优势。④秉承诚信,赢得品牌的市场信赖。⑤主动“走出去”,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
6.(2013·山东文综·T30(1)(2))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格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表格
年份
项目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R&D经费支出(亿元)
4 616
5 802
7 063
8 687
10 240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314 045
340 903
401 513
473 104
519 322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8分)
【解题指南】本题以科技创新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经济生活知识的运用。解答第(1)问,要注意“三看两比”,即:看题头、看表格、看小注;两比即对表格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依据类题目,注意分析材料中的措施,根据措施找依据。
【解析】第(1)问属于表格类题目,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第(2)问,要求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中采用的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措施的依据。首先分析材料中三项具体措施涉及的经济生活的知识点:措施一——财政作用,措施二——分配制度,措施三——企业经营及资源配置,然后围绕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1)2008~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GDP持续增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
7.(2013·北京文综·T38(1)(2))《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
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1)描述上图所反映的我国用水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
(2)实现“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措 施
影响途径
控制红线
实施生活用水阶梯定价
提高超量用水价格,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
①
优先安排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贷款,并给予优惠利率
②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③
增加企业排污成本,促使企业设法减少污水排放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解题指南】本题以水资源有效利用为主旨,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点。第(1)问,解答的关键在于读懂图示;第(2)问,重在理论与措施的对应。
【解析】第(1)问,要根据图示反映的数字信息阐述用水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状况;第(2)问,表格里的①要求回答红线,可根据材料直接寻找答案,①对应的措施是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所以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②是回答措施的影响,优先安排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贷款,并给予优惠,可以鼓励企业购买节水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③属于逆向思维,增收排污税,增加罚款等可以使企业减少污水排放。
答案:(1)用水总量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先缓慢上升,后有所下降。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持续较快增长。
(2)①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②降低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融资成本,以鼓励企业使用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③对企业排污征收排污税或对违反排污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
8.(2013·福建文综·T39(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讨论结果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9%;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万元GDP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12分)
【解题指南】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材料分析题。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全面把握材料的主旨思想和设问的具体要求。解答第(2)问的关键是要对观点的不足之处作出说明。
【解析】第(2)问,考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属于辨析类题目。注意题目的要求是选择任意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并且指出该观点的不足。选择第一个观点,先要分析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意义,然后分析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最后指出该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只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选择第二种观点,先要分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分析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最后指出该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只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经济建设。
答案:(2)观点一: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经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
观点二: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②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经济建设。
9.(2013·安徽文综·T12(2))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助推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解题指南】本题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综合考查了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点。第(2)问,核心在于材料信息的分析提取能力。
【解析】第(2)问,要依据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答案。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出台分配政策—分配,完善财政政策—经济手段,健全法制—法律手段,这是回答本题的关键信息。
答案: (2)政府创造条件,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对创新主体进行引导,推动技术创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打击创新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创新者的利益。
10.(2013·安徽文综·T13(2))“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二组 热议“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力量,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解题指南】本题以学生交流探究的形式,综合考查了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联想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因素。
【解析】主要阐述教育对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答案:
(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自主创业,改善人民生活。通过培养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通过培养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有利的文化环境。
11.( 2013•江苏单科•T37(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中国制造”——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2)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一观点。(6分)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发展的观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论证问题等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读懂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解析】第(2)问要求反驳“高不成,低不就”是中国制造业发展难以摆脱的困境,需要从“高不成”与“低不就”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2)我国当前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在提高,但中西部地区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传统制造业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所以“低不就”的说法具有片面性。中国制造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一定的竞争实力,我国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认为制造业“高不成”的理由不充分。
12.(2013·大纲版全国卷·T38(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材料二 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许多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某村改变过去村民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统筹规划,在高岗旱地种植高杆苗木,其间套栽小苗、花草,周边圈栏,既可护苗,又可在里面养鸡;在洼地修建鱼塘,集中养鱼、养鸭;在中间的旱地修建养猪场。养殖业的废弃物可制成有机肥,有机肥不仅可以育苗、养鱼,剩余部分还可销售。该村由此形成了综合立体开发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每亩土地年收益由改造前亏损或微利变成盈利8 500多元,全村年净收入达300多万元。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该村在土地集约经营上成功的经验。(10分)
【解题指南】从设问讲,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知识范围(经济知识)、材料范围(材料二),注意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材料划分层次。组织答案时,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通过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做到答案与材料的一一对应。
答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综合(循环)利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
13.(2013·大纲版全国卷·T39(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三 金砖国家多为人口大国,资源丰富,且都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21世纪以来,经过各自的努力,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已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2012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
2009年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了5次会晤,各成员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妥善处理各种分歧、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强。
(5)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加强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意义。(10分)
【解题指南】审读设问,明确知识范围(经济知识),还要注意这一问有两个小问题:一是概括共同点,二是分析加强经济合作的意义。答题时不要遗漏。
【解析】第一问概括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共同点,主要是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答案,可从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状况等角度思考;第二问分析加强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意义,可从对各自国家、对共同利益、对世界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共同点: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一定的经济后发优势;对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有共同渴望;经济互补性强。
意义:发挥比较优势,扩大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促进各自经济发展;形成合力,提升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维护共同利益。
14. (2013·上海单科·T32(1))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近几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巴西、俄罗斯、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12年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前3位的商品
巴西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第1位
机电产品
机电产品
机电产品
机电产品
第2位
高科技产品
高科技产品
高科技产品
服装
第3位
纺织产品
服装
肥料
高科技产品
2012年中国从其他金砖国家进口前3位的商品
巴西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第1位
铁矿砂
原油
农产品
铁矿砂
第2位
农产品
成品油
铁矿砂
煤
第3位
粮食
粮食
棉花
钻石
(1)运用经济常识推测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发展趋势,简要说明理由。
【解题指南】本题以我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结构为背景,考查了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第(1)问,重在看到双方的优势,即互利共赢。
【解析】第(1)问,趋势是持续增长的,原因在于贸易双方均有比较优势。
答案: (1)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将持续增长。中国的优势在于工业制成品,其他金砖国家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型产品和农业产品,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