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3.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章汇编含解析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汇编 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 专题1 基因工程 ‎(2013江苏卷)22.小鼠杂交瘤细胞表达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人体试验时易引起过敏反应,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可选择性扩增抗体的可变区基因(目的基因)后再重组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时不必考虑表达载体的序列 B.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 C.PCR体系中一定要添加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 D.一定要根据目的基因编码产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受体细胞 ‎【答案】BD ‎【解析】设计引物时应当与表达载体两端的序列进行互补配对A错误;PCR法扩增目的基因只需要知道基因两端的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即可,而不必知道其全部序列,B正确;PCR中应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错误;根据目的基因的编码产物选择合适的受体细胞,以有利于基因的表达,D正确,因此答案为BD。‎ ‎【试题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中PCR技术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 (2013安徽卷)6. 下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可以准确计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 B. 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C. 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D. 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 ‎【答案】D ‎【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测定活菌数量,但如果菌种之间的距离较小时会有多个活菌种共同形成一个菌落的现象,菌落数只能大约推测出活菌数,不能准确计算活菌数,A错误;外源DNA作为一个完整的基因,自身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B错误;‎ 20‎ 所有DNA分子都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是共性,不同的碱基序列才是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杂交原理是相应碱基序列的互补配对,C错误;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因为放射性标记的DNA探针能与相应的DNA杂交,而产生放射自显影,而只有特定的DNA才与探针相结合,所以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培养和基因工程等有关知识,选修内容回归选择题,难度适中。‎ ‎(2013新课标卷Ⅰ)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阅读如下材料:‎ 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在,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为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材料丙:兔甲和兔乙是同一物种的两个雌性个体,科学家将兔甲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兔乙的体内,成功产出兔甲的后代,证实了同一物种的胚胎可在不同个体的体内发育。‎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 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有 和 。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是,常用农杆菌转化发,农杆菌的作用是 。‎ ‎(2)材料乙属于 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 进行改造,或制造制造一种 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 序列发生了改变。‎ ‎(4)材料丙属于胚胎工程的范畴。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 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在资料丙的实例中,兔甲称为 体,兔乙称为 体。‎ ‎【答案】‎ ‎(1)显微注射法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 ‎(2)蛋白质 现有蛋白质 新蛋白质 氨基酸 (3)同 供体 受体 ‎ ‎【解析】‎ ‎(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农杆菌的作用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受体)细胞内。‎ ‎ (2)资料乙中的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 ‎(3)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在资料丙实例中,兔甲称为供体,兔乙称为受体。‎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知识结合,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2013北京卷)30.(18分)‎ 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 20‎ 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 和 。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 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 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①亲代M的基因型是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②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c. DdGG d. DdGg ‎(3)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 (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 。‎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受精卵 表达 ‎(2)①b ②b、d ‎(3)N 非姐妹染色单体 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 ‎【解析】(1)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需要两类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动物细胞工程的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 ‎(2)由于出现了绿色荧光(D_G_)和红色荧光(ddgg)的子代胚胎,则亲代M中必定均含有d基因,同时可推出M和N的基因型是:Ddgg、DdGg,由此可知第一问选b,第二问选b、d。‎ ‎(3)由题可知,D与G是连锁遗传的,再由第(2)题的分析可知,其基因分析如下图(左)所示,因此正常情况不会产生红·绿荧光胚胎,除非亲代N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如下图(右)所示的情况。‎ ‎ 交叉互换后 ‎ 若亲代N产生的配子中重组的配子(dG和Dg)占的比例为x,则dG占的比例为x/2,又因亲代M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g、dg,则可知子代胚胎中红·绿荧光胚胎的概率为x/4,即:x/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可推出重组的配子比例为: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 ‎【试题评价】本题考察知识点主要为基因工程和遗传规律,第(3)题中涉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是学生答题的难点。‎ ‎(2013广东卷)3.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 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 ‎ 20‎ B.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C.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 D.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 ‎【答案】C ‎【解析】该题目属于蛋白质工程,已经获得该目的基因片段,不需要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故A错误,是需要构建含目的肽 DNA片段的表达载体,但这不是第一步,故B错误;蛋白质工程的第一步是根据蛋白质的功能,设计P1氨基酸序列,从而推出其基因序列,故C正确;该基因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而目的多肽是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所以必需对其改造,保持其抗菌性强,抑制其溶血性,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属于中等偏上难度题.‎ ‎(2013广东卷)28.(16分)‎ 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夫妇生有一位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β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突变(C→T)。用PCR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DNA片段l,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m和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如图11(a)。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家庭成员及胎儿的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见图11(b)。(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 ‎(1)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PCR扩增与体内DNA复制不同,前者通过__________解开双链,后者通过________解开双链。‎ ‎(2)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基因用A、a表示)。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患病是由于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β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β链第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果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答案】(1)高温 解旋酶 ‎ (2) Aa 母亲 减数分裂 突变后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形成异常蛋白 (3) 该病可遗传给后代 患者的β链不能被限制性酶切割 ‎【解析】(1)PCR是体外扩增DNA的方式,通过高温的使双链解开,体内DNA的复制则是通过解旋酶使DNA双链解开。‎ ‎(2)由题意可知重度β 20‎ 地中海贫血是隐性遗传病,突变后的序列可以被剪切成m和s的两个片段,而正常序列无法被剪切,因此母亲、父亲、患儿和胎儿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和Aa,母亲和父亲的基因型为AA和Aa,生下患儿可能是因此母亲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图可知,其突变为由模板链的CTC突变成ATC,mRNA上由GAG变成UAG,因此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使翻译提前终止。‎ ‎(3)如果这种贫血病可以遗传给后代,,而又能证实不是重型地中海贫血,即β链不能被限制性酶切割,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病的致病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考点定位】本题以信息题的形式综合考查了pcr, DNA复制,基因突变,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和应用,而且第三问则考察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题目个别问题难道较大。‎ ‎(2013上海卷)(六)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9分) ‎ 图17表示利用致病病毒M的表面蛋白基因和无害病毒N,通过基因工程制作重组M病毒疫苗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⑤表示操作流程,a~h表示分子或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56.基因工程除了微生物基因工程外,还有_____。在图17所示过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步骤是流程 (用图中编号回答);在流程③中必需实施的步骤有_____。‎ ‎57.在图17所示的整个过程中,用作运载体的DNA来自分子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58.下列关于质粒运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使用质粒运载体是为了避免目的基因被分解 B.质粒运载体只能在与目的基因重组后进入细胞 C.质粒运载体可能是从细菌或者病毒的DNA改造的 D.质粒运载体的复制和表达也遵循中心法则 E.质粒运载体只有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中才能表达 F.没有限制酶就无法使用质粒运载体 ‎59.据图比较结构g和结构h的异同,并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 ‎ ‎56.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 ①、② 切割质粒、将质粒与目的基因重组 ‎ ‎57.c、d ‎ ‎58.A、D、F ‎ ‎59.相同点:遗传物质相同;不同点:表面蛋白质不同。差异的原因:因为g导入受体细胞后,目的基因得以表达,合成了致病病毒M的表面蛋白 专题2细胞工程 ‎(2013全国卷大纲版) 2.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Ks5u 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 20‎ C.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 ‎ 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 ‎ ‎ 【答案】B ‎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用胰蛋白酶,B错误。 ‎ ‎【试题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细胞工程技术的了解,难度较低。‎ ‎(2013重庆卷)5.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答案】B ‎【解析】消毒剂的使用既要杀死表面微生物,有防止伤害组织细胞,影响组织培养,A项正确;植物细胞融合是指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得到的原生质体的诱导融合,带有细胞壁的愈伤组织细胞不能诱导融合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项错误;出芽和生根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项正确;α—萘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可诱导愈伤组织生根,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和考生的理解能力,涉及外植体的消毒、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分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织培养的影响等内容,较易得分。‎ ‎(2013浙江卷)6.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非克隆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过程需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 ‎ B.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消化  C.丙过程得到的细胞大多具有异倍体核型 ‎ D.丁过程得到的细胞具有异质性 ‎ 案:C 解析:A进行细胞培养前需要对细胞进行消毒,A正确;B进行培养的组织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B正确;C丙过程属于原代培养,细胞的核型稳定,C错误;D丁过程属于传代培养,期间部分细胞会出现异质性,D正确;‎ ‎(2013重庆卷)2.题2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0‎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答案】D ‎【解析】①是获得已经免疫的B细胞,A项错误;胰蛋白酶使得组织块分散为单个细胞,B项错误;③同时具有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C项错误;④经筛选后获得能够获得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相关只是和考生的识图能力,属理解层次,较易得分。‎ ‎(2013江苏卷)11. 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 A. 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 B. 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 C. 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 D. 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答案】B ‎【解析】茎段扦插、幼芽嫁接、植物组织培养都是无性繁殖,可以大量快速得到与原有性状相同的个体,A、C、D均可选用;采用花粉粒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幼苗,但由于花粉粒为雄配子,发育来的单倍体植株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B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无性繁殖及单倍体植株的特点,难度适中。‎ ‎(2013上海卷)9.在工业化大量培养植物试管苗的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操作,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①诱导形成芽 ②取合适外植体 ③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④诱导形成未分化状态的细胞 ⑤诱导形成根 A.②①③④⑤ B.②④③①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⑤①④③‎ ‎(2013新课标卷II)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 ‎ 20‎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酶和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________。‎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______。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答案】:‎ ‎(1)纤维素酶 果胶酶 原生质体 愈伤 再分化(或分化) 植物体细胞杂交 ‎ ‎(2)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 ‎ ‎(3)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1)为了培养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A、B,再用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根、芽,长成完整植株,以上获得杂种植株的方法叫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植物A、B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是四倍体,且该杂种植株减数分裂能形成正常配子,理论上是可育的;但如果将甲和乙有性杂交形成的二倍体,减数分裂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无法形成正常配子,不可育。(3)在植物组织培养至胚状体阶段,可包裹上人工种皮制备人工种子。‎ ‎(2013天津卷)9.(15 分)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 。‎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 。原生质体经过 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 植株的根尖,通过 、 、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 进行PCR 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 进行PCR 20‎ ‎ 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 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 ‎(6)对杂种植株进行 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叶绿体 ‎(3)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细胞壁 ‎(4)双亲(或花椰菜和黑芥) 解离漂洗 ‎(5)1、2、4 (6)黑腐病菌 ‎【解析】‎ ‎(1)过程①表示原生质体的制备,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2)用于融合的两个细胞,一个是黑芥苗的叶肉细胞,一个是花椰菜的根部细胞,其中供体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叶绿体,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有无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保护,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证渗透压的稳定,以避免原生质体吸水或失水破坏原生质体的完整性;原生质体通过细胞壁杂声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形成愈伤组织。‎ ‎(4)分析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类型,需要将再生植株细胞染色体和黑芥苗与花椰菜细胞中的染色体制片观察进行比较,制片的基本程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根据图谱,花椰菜含有碱基对为300 和600 的DNA 片段,黑芥还有碱基对为1000、1300 和1500 的片段,再生植株3,只含有长度为300 和600 的片段,与花椰菜一致,1、2、4 既含有花椰菜DNA 片段,又含有黑芥DNA 片段,为杂种植株。‎ ‎(6)对杂种植株接种黑腐病菌,能正常生长的即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试题评价】本题以抗黑腐病花椰菜的培育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分裂装片的制作观察、PCR 图谱的识别等相关内容,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 ‎(2013山东卷)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下:‎ 20‎ ‎(1)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 ,培养的细胞在贴壁成长至充链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 ‎ ‎(2)图中2—细胞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该过程称为 ,也可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 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 ‎(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 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 方法保存。‎ ‎(4)小鼠胚胎干细胞(ES)可由囊胚的 分离培养获得,iPS与ES细胞同样具有发育全能性,有望在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 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 ‎【答案】(1)原代培养 接触抑制 ‎ ‎(2)冲卵 体外受精 (3)胚胎移植 冷冻(或低温)‎ ‎(4)内细胞团细胞 诱导分化 ‎【解析】(1)原代培养指将动物组织用酶处理成单个细胞后进行的初次培养。接触抑制指贴壁的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裂增殖的现象。‎ ‎(2)将早期胚胎从母牛子宫中冲洗出来的方法叫冲卵。‎ ‎  (3)暂不进行胚胎移植的胚胎可放入—196℃的液氮中冷冻保存。‎ ‎  (4)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iPS与ES细胞一样,可通过诱导定向分化修补某些功能异常的细胞来治疗疾病。‎ ‎(2013海南卷)31.【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可引起水疱性口唇炎。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HSV-Ⅰ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Ⅰ。‎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HSV-Ⅰ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Ⅰ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 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 反应,再从小鼠的 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 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 ‎(2)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 中使其增殖,再从 中提取、纯化获得。‎ ‎(3)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HSV-Ⅰ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 和 等特性。‎ 20‎ ‎【解析】(1)由题意可知,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可引起水泡性口炎,病毒蛋白HSV-Ⅰ可以作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通过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首先应注射纯化的HSV-Ⅰ蛋白作为抗原,一段时间后对小鼠血清进行检测,如果抗HSV-Ⅰ蛋白的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小鼠体内通过体液免疫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此时可以从小鼠的免疫器官中,如脾脏、骨髓、淋巴结等部位获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筛选检测获得能稳定的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点,而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因此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抗HSV-Ⅰ蛋白的抗体)的特点。‎ ‎(2)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途径有两种: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体外培养即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的杂交瘤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体内培养即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增殖,最后从小鼠的腹水中提取、纯化单克隆抗体。‎ ‎(3)单克隆抗体是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单一的B淋巴细胞核杂交瘤细胞融合而获得的,因此融合后的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试题点评】本题以疱疹病毒为素材切入,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过程及其特点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专题3 胚胎工程 ‎(2013天津卷)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 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B.细胞III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C.II、III 和IV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IV 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需要促性腺激素的调节,A项正确;细胞III 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伴随着受精作用完成的,B 项正确;II、III 和IV 分别为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受精卵,它们在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2N、2N、4N,染色体数不同,C 项错误;动物细胞的受精卵全能性高,因此培育转基因动物常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D 项正确。‎ 20‎ ‎【试题评价】本题综合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考生理解识图能力,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等相关内容,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2013江苏卷)13. 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HH 的个体早期死亡。一对夫妻均为该病患者,希望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首先经超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 B. 从囊胚中分离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 C. 根据检测结果筛选基因型为hh 的胚胎 D. 将胚胎培养至原肠胚期后移植到子宫 ‎【答案】D ‎【解析】超数排卵可以得到多个次级卵母细胞,以便于体外受精得到更多的胚胎,A正确;检测基因型,是从囊胚中分离细胞,以便于选择正常胚胎,B正确;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健康个体基因型应为hh,C正确;人类进行胚胎移植的时间一般8-16个细胞时期,D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胚胎工程的原理及关键技术,难度不大。‎ ‎(2013福建卷)33.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必答题(10 分)‎ 克隆猪成功率较低,与早期胚胎细胞的异常凋亡有关。Bcl-2 基因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用PCR 技术可以检测该基因转录水平,进而了解该基因与不同胚胎时期细胞凋亡的关系。克隆猪的培育及该基因转录水平检测流程如图。‎ 请回答:‎ ‎(1)图中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 细胞,早期胚胎移入受体子宫后继续发育,经桑椹胚、囊胚和 胚最终发育为克隆猪。‎ ‎(2)在PCR 过程中可检测出cDNA 中Bcl-2 cDNA 的分子数,进而计算总mRNA 中Bcl-2 mRNA 的分子数,从而反映出Bcl-2 基因的转录水平。‎ ‎①图中X 表示 过程。‎ ‎②从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Bcl-2 mRNA 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合成 用于PCR 扩增,PCR 扩增过程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 。‎ ‎【答案】(1)体原肠 ‎(2)①反转录②引物Bcl-2 cDNA ‎【解析】(1)图中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良种猪的体细胞,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继续发育形成原肠胚。‎ ‎(2)以mRNA 为模板形成DNA 的过程为反转录(或逆转录)。PCR 20‎ ‎ 扩增的前提是需要有一段已知的核苷酸片段,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图示可知,PCR 扩增过程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以mRNA 为模板反转录形成的cDNA,因引物是依据Bcl-2 mRNA 的核苷酸序列合成,故模板实际是其中的Bcl-2 cDNA。‎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综合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用能力。‎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2013江苏卷)15.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答案】B ‎【解析】转基因生物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尚在争论之中,国家为了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一般会加贴标注,但不会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B错误。‎ 专题五 生态工程 ‎(2013广东卷)26(16分)‎ ‎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 加强, ‎ ‎ 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有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污泥 ,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 ,但生物质炭的输入 ,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 原理。‎ ‎【答案】(1)呼吸作用 ATP (2)黑麦草叶绿素含量较多 升高 ‎ 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 物质循环再生 20‎ ‎【解析】(1)生物质碳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使得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合成ATP,为根系主动吸收养分提高能量。‎ (2) 由图可知,施用含有生物质的污泥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从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污泥施用后土壤后黑麦草的PAHs含量增加,生物碳的输入则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 (3)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 ‎【考点定位】本题以信息题的形式综合考查了细胞呼吸作用与ATP,及生态系统的原理等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题目综合属于中等难度。‎ 常规实验 ‎(2013北京卷)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答案】C ‎【解析】噬菌体必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没有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没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萃取,B正确;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存在浓度差、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全透且伸缩性差,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PCR呈指数扩增是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上一轮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的模板,D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实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实验原理的理解,难度适中。‎ ‎(2013江苏卷)21.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答案】AD 20‎ ‎【解析】小麦匀浆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而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发生反应的试管中则呈现出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原本的颜色,即蓝色,因此试管1、2、3、5为蓝色、4号为砖红色、6号为紫色,因此答案为AD。‎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2013重庆卷)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马铃薯中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A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B项正确;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式,C项错误;无水Na2CO3可以与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识记情况,涉及蛋白质鉴定原料选择、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及色素的提取等相关实验,跨度较大,并与化学学科有一定交叉,具有一定难度。‎ ‎(2013山东卷)4、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对线粒体染色 ‎【答案】C ‎【解析】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龙胆紫是碱性染料,染色前必需进行漂洗去掉盐酸,A选项错;DNA染色是用甲基绿而不是派洛宁(吡罗红),B 选项错;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浓盐酸的作用下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C选项正确;线粒体的染色必需在活细胞中进行,盐酸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失活,导致不能染色,D选项错。‎ ‎(2013海南卷)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呗破坏 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答案】C ‎【解析】菠菜绿叶富含叶绿素,可用作提取叶绿素的材料,A项正确;加入碳酸钙可避免研磨过程中液泡中的有机酸等物质对叶绿素的破坏,B项正确;用乙醇提取到的叶绿体色素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项错误;研磨加石英砂的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D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相关操作和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2013福建卷)4.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索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20‎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答案】B ‎【解析】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而且次数越多越接近真实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 正确;探索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是找到浓度范围后,再细分浓度梯度,反复实验,找到最适合浓度,B 错误;调查人群中某病的发生率,确实应该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C 正确;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确应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而且样本数量越大越准确,D正确。‎ ‎【试题点评】通过采取措施,减少实验误差的实验,考察了学生对减少实验误差的不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13江苏卷)4. 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B. 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 DNA C. 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D. 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加入洗涤剂后研磨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A错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起到纯化的作用,B正确;加入酒精溶液,静置溶液中出现的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防止断裂,C正确;用二苯胺鉴定DNA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需要掌握实验的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考查基础全面,难度不大。‎ ‎(2013江苏卷)5.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 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解析】过滤主要是将滤渣和滤液分开,要用吸水性差的纱布而不能用吸水性强的滤纸过滤研磨液,A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的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离,B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错误;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的,要用无水乙醇溶解,D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着重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求注重细节,难度不大。‎ 20‎ ‎(2013江苏卷)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答案】B ‎【解析】图中管口1为进气口,管口2为排气孔,管口3可以检查液体中的成分,因此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应打开阀门a通入氧气,A正确;管口3可以检测酒精,管口2可以与澄清石灰水相连以检查CO2,因此B错误。‎ ‎ (2013广东卷)6.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中层析后色素在滤纸的排列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因此Ⅳ表示叶绿素b,A错误;细菌分解纤维素后,会形成一个透明圈,透明圈越大,细菌分解能力越强,因此细菌Ⅲ的分解能力最强,B正确;C图中染色体清晰可见,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D设置不同的条件比较过氧化氢酶和铁离子催化能力的强弱,其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D错误;因此答案为B。‎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教材的相关实验内容,属于容易题。‎ ‎(2013上海卷)13.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C 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 ‎(2013上海卷)2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D 20‎ ‎(2013重庆卷)9.(14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 + L-天冬酰胺酶 + 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 ‎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①‎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特性;表中①应为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答案】(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专一性;抑制;能合成L-天冬酰胺酶(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酶被分解作用,‎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实验设计原则的应用和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0‎ ‎(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实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正常细胞,即:培养基+ 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肿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体内已有的天冬酰胺会被L-天冬酰胺酶分解,而正常细胞中的天冬酰胺尽管会被酶分解,但自身能够继续产生天冬酰胺,故含量正常。‎ ‎(2)外源性L-天冬酰胺酶会被免疫系统当抗原进行处理,多次注射后发生免疫反应,L-天冬酰胺酶被免疫系统处理失活,疗效降低;L-天冬酰胺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口服的话会被消化系统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功能。‎ ‎(3)作为人体肿瘤康复治疗的药物是即不损伤机体又达到疗效宗旨就是只专一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负面影响。‎ ‎【试题评价】本题以验证性实验为载体,通过实验方案的完善,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环节,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对高中生物实验原则的理解运用能力,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2013上海卷)(九)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 ‎ ‎【实验一】‎ 研究背景:某植物的种子自植株开花后60天开始逐渐成熟,至开花后8l天完全成熟。‎ 研究目的:研究该植物不同成熟度种子自然干燥不同天数后的发芽率差异。‎ 材料准备:‎ ‎69.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为测种子发芽率而准备实验材料的合理方案是____。‎ 实验过程:‎ ‎70.按照方案准备好种子后,将种子合理分组并发芽。下列不属于实验时需控制的因素是____。‎ A.每组种子的数量 B.发芽的温度和湿度 C.发芽时的光照 D.芽的长度 数据采集及处理:‎ ‎71.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23,则该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名称是____,纵坐标名称是_____。‎ ‎【实验二】‎ 研究背景:该植物种子春播萌发后,对缺水环境很敏感,遇干旱后表现为胚根萎缩甚至脱 落,发芽停止。‎ 研究目的:对发芽不同天数的种子,干旱处理后再补水,通过比较干旱前后胚根的生长能 力,研究发芽不同天数种子的耐旱能力,以便于指导农业灌溉。‎ 实验材料:根据实验一的结果,选取最佳发芽率的种子。‎ 实验过程:‎ ‎72.此实验宜将种子固定在直立玻璃板上发芽,而不是用培养皿发芽的主要原因是 。‎ ‎73.下列①~④为实验步骤:‎ ‎①将种子固定在直立玻璃板上 ②干燥脱水4天(模拟春播干旱)‎ 20‎ ‎③种子发芽不同天数 ④测量发芽不同天数的胚根长度等 使用实验步骤①~④(步骤可重复使用),针对研究目的,用实验步骤的编号写出合理的实验流程。 ‎ ‎69.自植物开花后60天开始,每隔一定天数采摘一批种子,至开花后81天为止,并将每批种子自然干燥不同天数后备测 ‎ ‎70.D ‎ ‎71.自然干燥天数 发芽率 ‎ ‎72.便于观察胚根形态和数量、便于测量胚根长度 ‎ ‎73.①→③→④→②→③→④‎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