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讲练测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讲练测 ‎【专题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2)手工业的发展 ‎  (3)商业的发展 ‎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基础达标】‎ ‎1.(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2.(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3.(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下列对材料解析不准确的是( )‎ A.北宋已经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 B.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兵器异常锋利 C.北宋的冶铁供风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 D.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 ‎4.(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5.(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 ‎③商品经济发展 ‎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6.(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A. 重农抑商 B. 南稻北粟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答案】C ‎7.(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8.(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商品化趋势明显 ‎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9.(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联合考试)(22分)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8分)‎ ‎ ‎ ‎【能力提升】‎ ‎1.(2013届山东省济宁曲阜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 ‎ ‎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 ‎ 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 ‎ 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 ‎ 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 ‎【答案】D ‎2. (2013届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3.(2013届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4.(2013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汉朝时 ( )‎ A.政策的放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5.(2013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考试)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6.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是 ‎7.(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8.(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 A.年代久远 ‎ B.存世量大 ‎ C.造型别致 ‎ D.工艺高超 ‎9.(201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17分)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它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辐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 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六 美国在1790年第一次人口统计时,城市人口占全国的5%,只有两个大城市达到2万人口的标准:纽约3.3万人,费城2.85万人,第三大城市波士顿只有1.8万人。这比同期的西欧城市逊色许多(此时伦敦人口已经逼近百万)。但是到1860年-1900年,城市人口比例由19.8%上升到39.6%;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由9个增加到38个。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2%。由此可见美国城市化速度的惊人。……. 但是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卫生状况恶化,污染严重,贫民窟大量出现,种族隔离与种族冲突,等等,使城市一时成为“风暴的中心”。1879年,纽约的贫民窟住宅为2.1万个,至1900年增加到4.3万个,容纳居民数量也达到150万,而其时整个纽约人口还不到400万。‎ ‎——王旭《美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5分)并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分)‎ ‎(3)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分析促进美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和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怎样应对城市贫民问题。(6分)‎ ‎【自我测试】‎ ‎1.(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也开始大量进入市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2013届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清代《韵鹤轩杂著》一书描述当时的苏州“士之事贤友仁者必于苏,商贾之籴贱贩贵者必于苏,百工杂技之流其售奇鬻异者必于苏。”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苏州( )‎ 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 ‎ D.经济文化十分繁荣 ‎3.(2013届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4.(2013届河北省五校联盟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中国是纸币的故乡,产生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比欧洲早600多年。然而,当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的时候,英格兰银行的纸币已经通行于世界,而中国却仍然用白银和铜钱作为货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府缺乏纸币流通的监督制约机制  ‎ ‎②政府滥发无信用纸币,造成纸币信用崩溃  ‎ ‎③海外贸易长期顺差,白银大量流入,原料易得   ‎ ‎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⑤海外贸易繁盛,白银相较纸币更具流通优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5.(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据明代《海澄县志》记载:(漳州月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泛指交际应酬)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会”。这反映了当时月港( )‎ A.对外贸易频繁 ‎ B.民营手工业发达 C.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 D.社会习俗西化 ‎6.(2013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史载,西汉政府曾令商人自报资产并按高于手工业者五倍的税率纳税。对违反规定者,没收其全部财产,对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的一半。此举的作用包括( )‎ ‎①增加了财政收入 ‎ ‎②加强了经济调控 ‎ ‎③强化了“工官”制度 ‎ ‎④打击了商人势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⑦③④‎ ‎7. (201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 A.小农经济盛行 ‎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8.(2013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是日益完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下列对这一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 B、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C、逐渐完善水利设施 ‎ D、小农经济阻碍精耕细作的发展 ‎9.(201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范蠡提出 “广天下,尊万乘之主;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者,唯兵。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谷多,则兵强。王而备此二者,然后可以图之也”。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 材料三 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范蠡的经济思想。(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徽商成功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