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神经调节检测题
1.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w. ( )w.w.k.s.5.u.c.o.m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3.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刺激a点,肌肉发生收缩现象,那么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只能由a点向肌肉方向传播
B.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与肌肉之间距离越近,肌肉收缩就越强
C.刺激b点,肌肉也可能发生收缩现象
D.刺激a点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
4.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5.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含有大量的( )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铁离子 D.镁离子
7.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8.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这表明: ( )
A.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9.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电位差发生变化,称之为动作电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产生
B.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外流产生的
C.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产生的
D.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
10.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11.下列图示中甲为突触结构,乙为反射弧模式图,关于二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甲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示中有二处
D.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
甲 乙
1
2
3
4
5
6
A
B
d c b a
12.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
1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变化为:膜内负→正;膜外正→负
B.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1中物质的释放必然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C.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D.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而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可以说明高级神经中枢能对低级中枢控制
16.右上图是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突触结构,经研究发现A可以通过控制B进而控制C,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 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17.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 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位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18.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的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19.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的行为属于条件反射
B.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
C.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中起协同作用
D. 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是形成冷觉和温觉的部位
21.图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一种信号分子及其信呼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靶细胞
靶细胞
激酶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
图A
图B
A、图中的信号分子①是神经递质,它通过③血液的运输.与②受体结合,作用到靶细胞
B、若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有可能是肝细胞,激酶激活的功能是肝糖原分解
C、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是甲状腺激素
22.人体常采用注射垂体制备物的方法促使鱼类排卵,这是由于垂体内含( )
A.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23.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性激素、促性腺激素浓度互相调节,两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相互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雌性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性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4.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25. .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 A.轴突 B.细胞体 C.突触间隙 D.树突
2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27.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28.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29.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
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
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30.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
A.调节准确、快速 B.必须通过血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选择题答案: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13
15
答案
题序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31.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量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_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_电位。
(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_____性发生变化,______离子大量流向膜_____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段。
(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
32.(10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
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
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 的结合。
Ⅱ.(8分)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 ,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 战,这是机体通过 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 增加散热。
33.下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分析回答:
促进糖肝原分解、
非糖物质的转化成葡萄糖
(1)由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 的调节而正常进行。
(2)寒冷环境下,激素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 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A细胞兴奋,增加激素
(填字母)的分泌量,同时C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 作用。
(4)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 分泌增加,通过体液运输,便会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细胞,细胞膜上识别该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的变化主要是_
(至少答两点)。
34.多细胞生物调节生命活动需依靠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的过程。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请分析回答: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1)A图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物质,作用于肝细胞,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是 。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
(2)B图中,若在e处给以适当刺激,则a、b、c、d、e中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 ,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原因 。
给神经元a处一个适宜刺激,在d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a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进入_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d产生兴奋。
(3)上述两图中细胞间传递信号的物质有 ,上述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有 。
答案: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13
15
答案
D
C
C
B
D
B
D
A
B
D
B
D
A
A
B
题序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A
C
C
A
C
A
C
C
B
A
B
D
31.
(1)A 静息 C 动作
(2)通透 钠 内 B
(3)D
32. 答案:
Ⅰ.(1)静息 0mv 内
(2)轴突末梢
(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Ⅱ.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
骨骼肌收缩 皮肤毛细管舒张
33、(1)神经和体液 (2)B、C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或汗腺分泌汗液量减少等) (3)D 协同 (4)胰岛素 蛋白质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还可以合成糖元
34. (1)加快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蛋白质(糖蛋白)
(2) d、e、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胞体)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3)激素、神经递质 分泌、识别、信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