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
★世界近代史与近代化
1、世界近代史是指:公元14世纪~1917年,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近代化:即现代化。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经济上: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思想上: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自由化、科学化)
政治上: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民主化、法制化)
★世界近代史教材内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世界近代文学艺术
★世界近代史阶段划分
(1)14世纪~18世纪:手工工场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3)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手工工场时代
(一)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阶段特征】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人的解放;人类社会从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
【大事件】
⑴经济: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
⑵文化:文艺复兴(14~17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
近代自然科学(哥白尼、伽利略)
(二)、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阶段特征】17、18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大事件】
⑴经济: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17~18世纪)
⑵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
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4年)
⑶文化:牛顿经典力学体系(1687年) 启蒙运动(17~18世纪)
★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阶段特征】18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弊端的逐渐暴露,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的方案。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大事件】
⑴经济:工业革命和万能蒸汽机(1765年);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⑵政治:①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1875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
维新(1868年)、德意志统一(1871年)与《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巴黎公社(1871年)
⑶科技与文化:生物进化论(1859年)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流派
★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阶段特征】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以科技为依据、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组织形式的现代经济模式基本成熟,同时,以欧美工业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大事件】
⑴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力广泛应用 (19世纪70年代后)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⑵科技与文化: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 (20世纪初)
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影视艺术
★重点突破
★【经济】
手工工场时代: 14世纪~18世纪
(一)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一、 新航路开辟
1、背景:
必要性: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欧洲的“寻金热”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人文主义鼓励冒险进取精神。
可能性(条件):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
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欧洲—非洲好望角;
②1492年,哥伦布,欧洲—美洲大陆;
③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欧洲—印度;
④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3、影响:
(1)对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对世界: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3)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
(4)对亚、非、拉美:带来深重的灾难; 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一、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英国
1、荷兰的殖民扩张
背 景: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②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③造船业和运输业发达;④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特 点:商业资本发达
扩张方式: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性公司)
结 果:17世纪上半叶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
2、英国的殖民扩张
条 件:①政治:17世纪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英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地理: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③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为海外殖民提供物质基础。
④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英国争霸提供军事保障。
扩 张:16世纪后期,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形成海上霸权.
17世纪中期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日不落”帝国。
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世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对殖民国家: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也准备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丰富的原料产地。
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亚、 非、拉地区的贫穷与落后;客观上加强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同世界各地的联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英国最早开始、最先完成
工业革命
原因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条件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资金)手工工场、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的劳动力。
(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市场)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开始
18世纪60年代即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成就
纺织、冶金、采煤等行业使用机器。瓦特改良蒸器机(突出成就),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机器推广,工厂日益成为生产的组织形式。交通运输业革命: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北美的扩展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法国和美国。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继英国之后,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和意大利开始工业革命;稍晚,日本和俄国相继开始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② 工厂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③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④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⑤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步伐,使亚、非、拉美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但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⑥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⑦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确立世界霸权;⑧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出现,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普遍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积累了雄厚了资金;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提供了更丰富的劳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最显著的成就是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等;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煤气或汽油内燃机、柴油内燃机、汽车、飞机;
化学工业的发展——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①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③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分;④促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⑤推动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⑥新型交通工具和新型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信息的传播,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确立:标志——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
(2)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1721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3)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4)特点: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政府权;内阁行使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的地位非常重要,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事实上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5)作用:
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使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他国提供了一种可参照的政治体制模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与发展
(1)背景:美国独立后,结成了松散的邦联。邦联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威胁到国家的主权和统一。美国面临着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确保实行民主政治的问题。
(2)确立: 1787年宪法
(3)宪法的主要内容:①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②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
(4)特点: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民主的原则。
(5)发展: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开始成为美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6)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带来了美国的长期稳定。
3、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议会拥有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掌握行政权,还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2)内容:
①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内阁,由皇帝任命,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由各州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组成(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②联邦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但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三、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理论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提出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但脱离社会现实,根本无法实现)。
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导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它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从而推动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
1、背景:民族矛盾—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人民的反动政策。
2、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了起义,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性质:它是第一个工人政权
4、措施: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5、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失败
6、失败原因:巴黎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没有乘胜追击,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缺乏革命政党的领导。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当时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7、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三)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经济基础: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基础: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仍处于沙皇专制统治,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现实条件: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过程:
(1)打倒沙皇: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统治。革命后俄国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
(2)指明方向: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俄国革命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3)抛弃幻想:1917年7月,临时政府用武力镇压革命,出现“七月流血事件”,而后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4)再现曙光:1917年11月,彼得格勒发生起义,攻占了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史称“十月革命”。
3、建立政权: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1)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2)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3)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4)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1922年苏联成立)
4、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它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它将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