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解析
读图l.完成1~2题
图1
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A.0.05 km2 B 0.5km2 C.5 kim2 D.50km2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考查,直接运用的知识是分析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缩小范围B、D中选择,但此题中问到了平均坡度最大的地区,需要考虑起止点的高差,运用原理,水平距离相同,相对高度越大,坡度越大。故1题选D选项。在图中找到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结合比例尺,估算出边长为2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最接近A选项
[点评]此组题考查了等值线类型中最典型的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分析、判断、计算能力,在基础知识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能力又有所升华,起到了高考试题选拔人才的目的。难度适中。
[参考答案]1.D 2.A
图2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目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解析]第3题中的a与图中各个产业都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肯定是电厂,再在A与C中衡量,考虑到太阳能的加入是晒盐的主要因素,答案即得。结合第4题中的选项,去关注产业链中各个箭头的示意。图示中反映该地临海、化工发达,盐业也很突出,这一点尤其重要,还要注意到闽西并不临海。
[点评]此组题考查了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的相关知识点,更要注意的是,考生要在图示中找到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必然与因果关系),试题较为简单。
[参考答案]3.C 4.B 5.C
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6~8题。
6.若该圈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 5°N、66°N、40°N、40°S
B.66 5°S、66°S、40°S、40°N
C.66 5°N、66°N、0°、40°S
D.66 5°S、66°S、0°、40°N
7.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8. 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Ol
[解析]第6题关键点放到上半年(1—6月)a早于b, 分析图注意到①、②、③昼长变化趋势一致,逐渐变长,肯定在北半球,故得到A答案。④在南半球,在一定时间中分析四条曲线变化趋势,还要考虑到赤道终年昼夜等长。①地在b月明显比在a月昼长变化大,而且两个月的时间段是相同的,所以得出A选项
[点评]此组题是属于地球和地图典型考查题型,考查了考生对地图的识别能力,具体到任意时间段不同纬度昼长变化情况;又兼有数学中线的变率分析,得出关系式,该题更全面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属于比较有难度的试题。
[参考答案]6.A 7.D 8.A
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9~ll题。
9.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10.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11.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解析]通过樱花初放等值线来分析,生物生长影响因素包括太阳辐射、气候地形、土壤等,根据设问选择主要的;日本多山的地形区特点及其沿海环境,都在试题中有所反映。
[点评]此组题主要考查日本本州岛的地理环境,包括主要地形区及沿岸强大的日本暖流;问到了生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内素,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试题较为简单。
[参考答案] 9.B 10.B 11.A
第II卷
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
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l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8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12分)
【解析】通过经纬线网可以判断该地在南美洲西海岸,分析D湖气温和降水特征(借用降水资料图),要从总体情况和时间或季节变化,两个主要方面分析,而原因既要考虑该地3800米的海拔,又要考虑南纬16度的低纬影响;威胁耕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寒潮、台风等)圈定了范围,四分之三的分值要从图 b中获得,该地降水反映的特征,在季节上的不均匀。另一得分点还是在于考虑低纬高海拔的特点;最后把农业系统与灾害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水(水渠、运河、水塘)以及高台的作用
【点评】整组试题思路连贯,环环相扣,较综合的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以南美D湖为载体,重点考查与气候相关的主要内容。其实,与其相类似的知识,如:青藏高原气候环境、我国南方地区影响农业的气象灾害,在平时学习中都遇到过,这说明还要反衬考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参考答案】(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4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
,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
(3)低温,冻害(2分).夜间(2分);洪涝灾害,夏季(雨季、I一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一ll月,簪春、秋季即可得分) (2分)。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4分);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井使水面与高台(台理)交错分布(3分)。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3分),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