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1-05-13 发布

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基础知识高考真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模块一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定 义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随着海拔的变化,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 水分(海陆位置) ‎ 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 从山麓到山顶 典型地区 ‎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 典型案例 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简单图式 空间规模和尺度 尺度最大(全球性)的分异规律 尺度次于纬度地带性 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 ‎1、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 ‎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 形成原因 ‎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雨林带 ‎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 热带稀树草原带 ‎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 热带稀树草原带 ‎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 温带荒漠带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 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 判定南北半球 ‎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 判定热量带 ‎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 判断纬度高低 ‎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 判断阴阳坡 ‎ 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 ‎ ‎4.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 温度(热量或纬度) ‎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 降水因素 ‎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 地貌因素 ‎ 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 季节因素 ‎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 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2014(十九)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在地里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47.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48.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 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49.以C地所在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 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2013(二十二)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5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5分)‎ ‎5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分)‎ ‎54.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分)‎ ‎(十九)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甲地 丙地 图1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 ‎47.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48. 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49. 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 ‎2011年(二十)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 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58、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 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十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吩)‎ ‎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 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 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56.‘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 ‎ 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 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 ‎57.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 地。‎ ‎58.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 ‎59.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2016嘉定(一)读“内蒙古高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5分)‎ ‎2012年,有一支考察团由西向东完成“穿越内蒙古高原”的考察,领略了内蒙古高原自然风光,目睹了其经济发展成就。‎ ‎1.考察团从甲地出发,这里满目沙漠、戈壁。‎ 判断甲地处于哪一自然带?(1分)‎ ‎2.考察团一路向东,当到达乙地时,周围景观发生了变化。据图判断考察团在乙地所看到的典型植被属于哪一自然带?(1分)‎ ‎3.考察团由甲地到乙地沿途所见自然景观变化,表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说明其原因。‎ ‎(4分)‎ ‎4.考察团继续向东,到达丙地时,发现一片茫茫沙地。该沙地的出现符合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4分)‎ ‎5.指出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5分)‎ ‎2016年松江(二)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迥异,读图回答。(12分)‎ 内蒙古年降水量分布图 ‎1.归纳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2分)‎ ‎2.结合植被景观差异,说明内蒙古自治区所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 ‎3.说明内蒙古自治区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哪里?并分析原因。(6分)‎ ‎ 模块一 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2014年47.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48.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49.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2013年52.差异:(1)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2)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3)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 ‎5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54.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012年(十九)‎ ‎47.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48. 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49. 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2011年(二十)(本题10 分) 58、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 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准确。‎ ‎2009年 ‎56.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7.乙,丙.‎ ‎58.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 ‎59.地形;海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