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人民版

  • 7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波北仑中学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 ‎12.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戎从王国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13.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习班 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15.读《美、德、英、中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图6),其中曲线②代表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英国 D.中国图 ‎16.下表是‎1944年10月9日苏联统帅斯大林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对巴尔干半岛战后控制权的划分方案。‎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苏联 ‎10%‎ ‎50%‎ ‎50%‎ ‎75%‎ ‎90%‎ 英国(美国参与)‎ ‎90%‎ ‎50%‎ ‎50%‎ ‎25%‎ ‎10%‎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苏联拥有对巴尔干半岛的绝对控制权 B.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C.巴尔干半岛成为“冷战”的桥头堡D.两极格局下双方势均力敌 ‎17.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下列文学作品在这种“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是 A.《十日谈》 B.《唐璜》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 ‎18.《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 A.航行 B.灌溉 C.军事 D.排洪 ‎19. 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斯特拉斯堡发表的关于欧洲前途的著名讲话中提出,欧洲的真正统一意味着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复是现在这样的苏联,而成为俄国。……这个提法只是一种历史的预见”。能够证明戴高乐历史预见的事件有 ‎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德国统一③苏联解体 ④欧盟东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21.我国隋唐时就巳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23.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8.(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材料三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3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宪法草案初稿,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了宪法草案。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广泛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居住与迁徙、人身等自由。‎ ‎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清代君臣关系出现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中君臣关系的变化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和废除分别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8分)‎ ‎(3)材料三中宪法制定的过程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些特点?(4分)材料三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分析为什么只有在民主制度下,人民才能普遍享有这些权利?(4分)‎ ‎(4)材料二、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着本质不同,试以文明史观谈谈你的认识。(4分)‎ ‎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初期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片说明:《巨人中国》是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身着清朝服饰的中国巨人手牵欧洲武士,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材料二19世纪末英国人的中国印象 图片说明:这幅英国漫画的中国龙匍匐在地,成为群兽的猎物,周围围攻的群兽中熊为俄国、鹰为德国、狮子为英国、秃鹫为奥地利、公鸡为法国、豹子为日本,在群兽的夹击中,中国龙已经奄奄一息。群兽在共同攻击中国的同时,彼此之间也警惕异常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片说明:Dragon(中国龙)在西方文化中常常与邪恶联系起来。其含义主要是负面的。Dragon身上写着“China Economy”(中国经济),它的尾巴上吊着的公牛身上写着“Wall St.”(华尔街,代表美国经济)。‎ ‎(1)结合清朝前期的史实,分析材料一中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的什么现象?(4分)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针对西方人对中国印象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4分)‎ 自选模块:‎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万神殿 圣彼得大教堂 材料二 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经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伯拉孟特在文艺复兴盛期那种激于外敌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强大,因而缅怀古罗马的伟大光荣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立志建造恒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他设计的方案是希腊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颖,整体显然来自达·芬奇的构思。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极其宏大壮丽,但祭坛在哪里?举行仪式时,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唱诗班又在哪里?‎ 材料三拉斐尔抛弃了伯拉盂特的集中式形制,依照教皇的意图设计了拉丁十字式的新方案。拉丁十字式形制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受难,它最适合天主教的仪式,富有宗教气氛。……像当时所有艺术家一样,拉斐尔在设计中努力向古罗马遗产学习。‎ 材料四1547年,教皇委托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米开朗基罗抛弃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时,已经造到了穹顶鼓座。后来,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他的设计的模型完成了穹顶。‎ 材料五 圣彼得大教堂终于是这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的不朽的纪念碑。 ‎ ‎——材料二、三、四、五均摘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五,比较伯拉孟特和拉斐尔设计理念的异同。并结合材料一,说明他们的相同之处是如何体现的?(5分)‎ ‎(2)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技术难题是什么?米开朗基罗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3分)‎ ‎(3)在教堂的设计过程中,是采用希腊十字还是拉丁十字,实际上是两种势力的较量。据材料二、三、四、五,具体指出这两种势力。(2分)‎ 命题人:宁波市北仑中学 王苏英 ‎ ‎13857465196 nbblwsy@qq.com 参考答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B A C C B B C B C C B B ‎38.(28分)‎ ‎(1)变化: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2分)‎ 评价: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4分)‎ ‎(2)原则:三权分立(权利制约与平衡)。(2分)‎ 影响:它的实施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走出经济危机困境;‎ 社会矛盾有所缓和,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开辟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新模式。(6分,答出三点即可)‎ 它的废除,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竞争机制;‎ 防止出现独裁,维护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民主原则。(2分,答出一点即可)‎ ‎(3)特点:中共领导;人民民主;民主集中。(4分,答出2点即可)‎ 原因: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的主权属于君主,人民只是君主的臣民,臣民不能违背君主的意志,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在民主制度下,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赋予公民各种民主权利。(4分)‎ ‎(4)认识:政治体制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政治体制的选择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国情决定的。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4分,答出2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24分)‎ ‎⑴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加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综合国力强大;‎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人缺乏对中国的了解。(6分)‎ ‎⑵现象:中国遭受列强瓜分;列强之间矛盾加剧(4分)‎ 影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掀起救亡高潮;国际局势紧张(6分)‎ ‎⑶答案一:错误。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这是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偏见。‎ 答案二:正确。伴随改革开放,中国国力迅速增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 答案三:不完全正确。能结合答案一、二的史实全面分析。‎ ‎(4分,观点、理由各2分)‎ ‎⑷①随着中国形势的变化,西方人的中国印象也不断变化。②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和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③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以及文化的差异,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在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全面的。(4分,答出两点即可)‎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举措: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1分)商鞅变法:军功爵制或奖励军功。(1分)‎ 共同目标: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2分)‎ ‎(2)不同措施: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1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1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1)异:伯拉孟特:要把教堂建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纪念碑;拉斐尔:关注教堂的宗教意义。(2分)‎ 同:都向古罗马遗产学习。(1分)体现:希腊柱式;罗马圆顶。(2分)‎ ‎(2)难题:跨度过大又没有立柱支撑。(1分)‎ 解决:设计了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进行加固。(2分)‎ ‎(3)势力:人文主义者;反动教会。(2分)‎教学资源网 www.jb1000.com 宁波慈溪中学历史试题 ‎12.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 ‎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13.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 光绪之季, 吾曾私自传印,以为传播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焚书》 D.《变法通议》‎ ‎14.同中国古代相比,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显著特点是( )‎ ‎①主旋律是救亡图存②爱国与叛君相统一 ‎③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真理④新的阶级逐渐成为救亡运动的领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 )‎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6.俾斯麦认为:“19世纪末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下列关于这两大国的说法正确是:( )‎ A.这两大国矛盾的焦点在于殖民地问题 B.这两大国都有着“世界工厂”之称 C.这两大国是在同一时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D.这两大国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17.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8.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新中国成立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③“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网友对此作高度概括。你认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0年,走出中山装的国度”:个性化、多元化的服饰,成为人性解放的重要一环 B.“60年,婚礼告别革命”:我们正迎来一个婚俗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C.“60年票证生活”:改革开放前30年被称“票证社会”,后30年称为“证照社会”‎ D.“60年民主政治”:改革开放前缺乏民主制度,改革开放后建立民主制度 ‎20.‎2010年11月13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日本横滨举行,胡锦涛主席出席了会议。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APEC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APEC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D.APEC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重要表现 ‎21.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花费上万元去欧洲旅游成为一种新潮。这不,2005年五一长假,王先生决定随团去欧洲旅游。在交了旅游团费后,又拿出一万元人民币在银行兑换了一些外币。王先生在欧洲独自活动中可能会:( )‎ A.在英国伦敦大剧院,花20英镑买票观看了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B.在法国巴黎,花50法郎买票参观了时装博览会 C.在意大利威尼斯,花300里拉租了一条独木舟欣赏水上人家的生活风情 D.在德国柏林,他独自去纽伦堡,花20马克购买门票参观了当年审判纳粹战犯的法院遗址 ‎22.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②《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④‎ 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3.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①1919年巴黎和会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③1943年德黑兰会议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 (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3分)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2分)‎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主要特征。(2分)“他们发展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4分)这些原则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材料三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它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用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3)根据材料,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4分)你对《剑桥中国晚清史》作者阐述的康有为思想主张的特点有何评价?(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的作用。(3分)‎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在获得政权以后,有人曾希望我能成为华盛顿。话是不难说的,而且显然,那样轻易说这种话的人是由于不了解时、地、人和事。如果我在美国,我也会愿意做一个华盛顿,可是不会有多大成就;因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那样做。不过,如果他是在法国,处于内部分裂和敌人入侵的情况下,我不相信他会成为他在美国那样的人,他要是那样,那么他不过是一个蠢人,并且只会使巨大的灾难继续下去而已。就我而言,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1815年11月29—30日拿破仑与拉斯卡斯的谈话,《拿破仑书信集》‎ 材料三 华盛顿异人也,其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潜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徐继畬《瀛环志略》‎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认为他只能当一个加冕的华盛顿的原因。(4分)‎ ‎(3)材料三中“提三尺剑,开疆万里”具体指什么?(4分)请举两例说明华盛顿“不潜位号,不传子孙”。(4分) 材料中“创为推举之法”是指什么?(2分)‎ ‎(4)“在华盛顿担任总统期间为国家的民主制度还作了哪些努力?”(4分)‎ ‎(5)美、法两国所进行的革命同属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法国拿破仑确立的是帝制,而美国确立的是共和政体,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2分)‎ 宁波奉化中学历史试题 ‎1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 道家D.墨家 ‎13.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14.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家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创立了“仁”为核心的儒学 ‎ B.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话皇权 ‎ C.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 D.顾炎武继承了“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 ‎15.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清政府大借外债 ②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④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16.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化运动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待民间团体 ‎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17.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当各自走出家庭谋生后,所有的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现象”。这反映了 ‎①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 ‎③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8.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 A.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 C.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19.以下文字是摘自近代某历史人物自传序言:“余与陆子兴(徵祥)外长,权衡利害,折冲樽俎,虽未全部承认,终屈于日本之最后通牒。……其后巴黎和会失败,亦归咎于我;于是群起而攻,掀起五四风潮,指我为卖国贼,然而事实经过,何尝如此!徒以三人成虎,世不加察,以致恶性宣传,俨如铁案,甚矣,积非成是之可惧也r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A.由于谣言作者被冤枉 B.在对日交涉中作者并未卖国 C.文中“最后通牒”所涉条约为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 D.此书可能是曹汝霖或章宗祥所著 ‎20.阅读右边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21.“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时度势,但莫有本届所 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实很乐观。”以上材料最有可能是哪位美国总统对自己当政时期经济状况的描述:‎ A. 威尔逊 B. 柯立芝 C.胡佛 D. 克林顿 ‎22.在罗斯福新政中致力于调节消费不足的改革措施有 ‎ ‎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限制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减少耕地面积 ④以工代赈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柏林墙于1961年开始建造,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关于柏林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B.柏林墙的修建说明民众更向往资本主义制度 ‎ C.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物 ‎ D.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8. (26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8分)‎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0分)‎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2分)‎ ‎39.(26分)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不可能也不应当区分古代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因为它们是合二为一的。‎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三 民国初期,有人认为:“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不断进调整,如下:‎ ‎1953年 ‎1979年 ‎1995年 ‎2009年 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 ‎8:1‎ ‎8:1‎ ‎4:1‎ ‎1:1‎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13.26%‎ ‎18.96%‎ ‎29.04%‎ ‎46.6%‎ 问答:‎ ‎(1)结合所学,说明“古代世界”和“人的发现”分别是指什么;(4分)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4分)‎ ‎(2)材料二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台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说明“甲午”和“庚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8分)‎ ‎(4)根据材料四中的表格,概括1979年以后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的趋势,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2—23 :ADBDCBDDABDB ‎38.(26分)‎ ‎(1)差别: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 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差别: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2分)‎ 意义: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分)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2分)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分)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台湾学者的立场——中华民国,或者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2分)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评分说明:按以下二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2分。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1分)‎ 第二层次:能对历史分期背后的信息进行分析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2分) 39.26分(1)“古代世界”是指古希腊、罗马。(2分)‎ ‎“人的发现”是指人文主义。(2分)‎ 继承:人文主义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精神;(2分)‎ 发展:人文主义者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提倡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2分)‎ ‎ (2)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4分 ‎ (3)政治:甲午、庚子所引发的民族危机促进了国民觉醒;(1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1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或民主共和政体);(1分)中国近代化进入到追求民主政治的阶段(或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分)‎ ‎ 经济:甲午、庚子之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1分)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1分)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部分障碍;(1分)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1分)‎ ‎ (4)趋势: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趋向平衡。(2分)‎ ‎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2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数量接近。(2分)‎ 选修1B模块 ‎9.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乐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勒35倍多。‎ ‎……据沙皇政府统计,从1816年到1854年共发生了790次农民起义,平均每年20次。‎ 材料二 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的二三倍,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本付息。只有当还清本息后,农民才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 材料三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日本最早的火车站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新式学校日本官办的八幡制铁所 材料四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美国人看到了这么一幕情景: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订购了大量的机器产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俄国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你对此如何评价?(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知识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2分 )‎ ‎(4)从材料四中你能得到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2分)‎ 参考答案:‎ ‎(1)背景:俄国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俄国的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尖锐。‎ ‎(2)农民通过支付赎金获得份地。评价:农民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但这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农民受地主盘剥和奴役的现象没有改变。‎ ‎(3)内容:进行土地改革,确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修铁路,建企业等;倡导“文明开化”,进行教育改革,等等。‎ ‎(4)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的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所以产品丰富;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科技比较重视,所以仍订购大量机器产品。‎ ‎10、(10分)‎ 材料一:1974年之后,“秦俑”出土,这更增加我们思考的机会。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有一件事,我们无法忘记,即秦始皇是历史上“万里长城”的首创者。这是嬴政统一中国之后命蒙恬率兵三十万,收河南,伐匈奴,在团结对外的条件下,全面筑城。此举更表示他的极权政治有实际的需要。‎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目前在秦兵马佣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回答:‎ ‎1)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陵兵马佣的特点。(2分)‎ ‎2)材料二提及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些事迹?作者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极权政治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4分)‎ ‎(2)完成统一,修筑万里长城。极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 ‎(3) 艺术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2分)‎ 史学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2分)‎ 宁波慈溪浒山中学历史试题 ‎1.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2.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 时期 主题词 ‎“一五” (1953-1957)‎ 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二五” (1958-1962)‎ 大跃进、赶英超美 ‎“六五” (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 (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 (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 ①③④‎ ‎3.在右图反映的事件中,即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不 久,美国政府的态度可能是 A.“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B.“一个伟大国家的责任是服务世界,而不是控制世界”‎ C.“我们都居住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上,我们都呼吸着 同样的空气,我们都珍惜自己后代的未来,而且我 们自己都终有一死”‎ D.“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现在这样拥有塑造 一个更加和平,更加安全,更加自由的世界的机遇 和责任”‎ ‎4.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 ‎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 ‎6.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7.2005年11月,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将下面两张清朝时期的“万世师表”拓片以人民币5000元的底价予以拍卖。这两张图片能够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清朝重视利用儒家学说来巩固统治②统治者肯定孔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③孔子的治国主张获得完全认同④清朝基本肯定汉族封建教育形式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超过英国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9.表3是《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表3‎ 新闻标题 时间 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 ‎1959年8月3日 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 ‎1959年11月8日 埃及学生要刷牙,学校免费提供牙刷和牙膏 ‎1960年4月22日 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 ‎1960年7月1日 牧童上了开罗的电视 ‎1962年11月25日 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 ‎1967年8月17日 西贡姑娘的服装用超短裙代替了袄代 ‎1969年3月31日 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 C.文明的同质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0.“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11、成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下列能体现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成语有:‎ A.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 B.禁欲苦行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追求享乐 C.张扬个性 麻木顺从 神权至上 追求享乐 ‎ D.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神权至上 ‎12.“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13.(26分)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年代 历史时代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 公元前4世纪 古典时期 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 中世纪 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现代前期 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20世纪下半叶 后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符号消费时代来临,注重精神消费,追求个性,炫耀品味,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 (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3分)‎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 ‎(4)谈谈你对“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认识。(6分)‎ ‎14.(26分)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日本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1930‎ ‎218‎ ‎266‎ ‎162‎ ‎512‎ ‎498‎ ‎699‎ ‎1933‎ ‎183‎ ‎351‎ ‎452‎ ‎333‎ ‎524‎ ‎570‎ ‎1934‎ ‎292‎ ‎455‎ ‎709‎ ‎540‎ ‎707‎ ‎803‎ ‎1935‎ ‎300‎ ‎966‎ ‎1607‎ ‎646‎ ‎867‎ ‎806‎ ‎1936‎ ‎313‎ ‎1149‎ ‎2332‎ ‎892‎ ‎995‎ ‎932‎ ‎1937‎ ‎940‎ ‎1235‎ ‎3298‎ ‎1245‎ ‎890‎ ‎1032‎ ‎1938‎ ‎1740‎ ‎746‎ ‎7415‎ ‎1863‎ ‎919‎ ‎1131‎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6分)‎ ‎(4)鉴于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的需要,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国际社会又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1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异同?(5分)‎ ‎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建立于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斗兽场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上,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罗马斗兽场气势非凡,就其规模和科学合理的设计,足以与现代的体育场相比。尽管经历了世事沧桑,斗兽场留下的是一个残存的遗址,但我们仍然能从这片遗址上看到当年斗兽场的繁华,感受到两千年以来保护这片遗址的艰辛和良苦用心。‎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罗马》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1)罗马斗兽场与中国昆曲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指出它们分别所属的遗产类别(2分)‎ ‎(2)根据材料一,分析罗马大斗兽场是如何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的?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3)材料二中花雅之争最终的结果如何?为何会造成这种结果?(4分)‎ 参考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B C C C C C A C B A A ‎13.(26分)(1)早期人文主义思想(3 分)‎ ‎(2)变化: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3 分)‎ 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在冲击禁欲主义的同时,宣传了理性主义思想。(8分,每点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享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6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 6 分。‎ 第一层次:能认识到“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特点(2 分)‎ 第二层次: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产生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2 分)‎ 第三层次: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作出恰当的评价(2 分)‎ ‎14.(26分)(1)特点:国防开支明显增长。(2分)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等国家增长相对缓慢。(2分)‎ ‎(2)原因:缓解经济危机、刺激生产、扩大就业的需要;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德日法西斯上台,疯狂扩军备战;美英法等国对外推行孤立或绥靖政策,军备相对放松。(6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3)观点: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所引发。(2分)‎ 表现:爆发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分);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世界贸易剧减;(1分)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混乱。(1分)‎ ‎(4)调整: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2分)‎ 共同努力: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世界经济秩序;(4分)建立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加强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如答具体的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可酌情给分)。(4分)‎ ‎15、(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2分).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3分)‎ ‎ (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3分)‎ 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2分)‎ ‎16.(1)罗马大斗兽场属于文化遗产、中国昆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2分)‎ ‎(2)罗马大斗兽场把希腊的柱式建筑特色和罗马的拱门建筑特色相融合。(2分)‎ 产生了既气势磅礴又错落有致的效果,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既让人觉得建筑的伟大又觉得人自身的伟大)。(2分)(3)在花部的冲击下,昆曲日趋衰落。(2分) 花部戏剧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强烈地吸引观众;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逐渐被观众抛弃。(2分)‎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历史试题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对这段话的正确认识是(1)反映了奴隶主立场(2)揭示了君臣矛盾(3)实质上是反对社会变革(4)强调以法治国的重要性 ( )‎ A(1)(3) B(2)(4) C(1)(4) D(3)(4)‎ ‎2.历史记载:明朝时,浙江的棉纺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B 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C 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D 一些城市成为棉纺业中心 ‎3.有关下列对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1)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2)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3)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4)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 )‎ A(1)(2) B(1)(2)(3)‎ C(2)(3)(4) D(1)(2)(3)(4)‎ ‎4.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关于“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 A 封建王朝的更替 B 外族入侵导致国家危难 C 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D 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 ‎5.有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维持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B 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C 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 D 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6.《请毁新学伪经考片》中说:“(康有为)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圣世不容,请毁《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这是因为此书 ( )‎ A 否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 B 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 C 批判了专制主义的君主制度 D 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7.新中国成立以来,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70、80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 )‎ A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重大变革 B 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平均主义 C 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 D 中共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8.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而减弱的变革。”英国进行的这场“变革”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最大影响是 ( )‎ A 促进了列强在世界范围内强占商品市场 B 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D 导致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直接对立 ‎9.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初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这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 ( )‎ A 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集中全国财力,进行经济建设 C 重视科技革命的作用 D 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 ‎10.尼克松总统1970年2月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 B 在对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 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 D 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 ‎1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主要表现是(1)要求自由平等(2)提出新的政治构想(3)反对天主教神学(4)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 )‎ A(1)(2)(3)(4) B(2)(4) ‎ C(1)(3) D(1)(2)(3)‎ ‎12.19世纪以来,绘画中注重个性特征的描绘和情感表述的浪漫主义美术日益兴起,下列作品属于浪漫主义美术的是 ( )‎ A <自由引导人民>               B<石工>‎ C<拾穗者>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中央在1953年春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其指导思想是重视中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发扬起来的“两种积极性”,一方面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决议指出:在我国经济条件下,农民个体经济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将是大量的,农民对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常认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党从来认为要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增加生产,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并使国家得到更多的粮食和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引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粮食产量 年份 ‎1949年 ‎1957年 ‎1960年 产量 ‎2263.6亿斤 ‎3900.9亿斤 ‎2870亿斤 材料三 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1962年《关于农村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经营管理中的混乱,是造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克服平均主义,必须有严格的生产责任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以后在全国普遍实行,把集体所有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下,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关系,集体统一管理,使用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有一定公共提留,统一安排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的生活,还统一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这种制度受到农民普遍欢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引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回答:‎ (1) 请思考,有关材料1的基本思想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2中粮食产量增加和减少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 根据有关内容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是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它为什么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0年,由伊拉克出面邀请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委内瑞拉四国到巴格达举行石油生产国会议,商谈对一些西方国家一再单方面降低油价,严重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的问题采取对策,成立了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后来又有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厄瓜多尔等八国陆续加入。70年代以来,该组织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引自《辞书》‎ 材料二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此间欧佩克决定立即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后又对美国等五国实行石油禁运,为此立即减少各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并两读大幅度提高油价,第一次提价70%,第二次提价124%,这次石油斗争成为1974年至1975年西方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 ‎——引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现代史》教材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分化瓦解,欧佩克出现裂痕。作为海湾首富的科威特由于和伊拉克等临国的诸多矛盾而率先背弃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价格同盟”,单方面与西方国家进行石油贸易。伊拉克在多方交涉甚至发出各种威胁无效之后,加上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欲望,竟贸然出兵占领科威特,阿拉伯世界因此公开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苏联解体、美国急欲复圆“独霸梦”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纠合“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阿拉伯世界更加四分五裂。‎ ‎——引自《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 请回答:‎ (1) 阅读材料1,结合有关内容分析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在什么样的国际形势下成立的?‎ (2) 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简述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3) 依据材料3,并且结合所学内容,简要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选修1B模块 1. 阅读下列材料(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62年,高杉晋作在中国,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决非隔岸观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 ‎——《日本研究》‎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个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黄晓红《日本明治维新史研究概述》‎ 材料三 《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应予抛弃。《孔子改制考》称儒家尊奉的诗书礼仪乐春秋等六经均为孔子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行所作。‎ ‎——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 材料四 ‎ 维新变法之一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的梦想破灭,湖南有个叫曾廉的举人,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梁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 ‎——焦润明《救亡求存——清末维新潮》‎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1、2,联系有关内容,你如何看待高杉晋作的说法?为此1868年开始,日本明治政府做出了怎样的举措?‎ (2) 对于材料3中所体现的情况,你有什么看法?‎ (3)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有关知识,简要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 阅读下列材料(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这样描述秦始皇陵地宫的盛况:“始皇 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 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1978年5月,一号兵马俑坑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八年间的二次发掘,原来,这是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埋葬陶俑六千余件,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的大型兵马俑坑,揭露了大批秦代的遗迹、遗物,如陶俑、陶马、木质战车、青铜兵器以及门道、隔梁等俑坑的建筑遗迹。‎ ‎——袁仲一著《秦兵马俑坑》‎ 材料三 武士俑头上梳有各式发髻,身披各式铠甲或短袍,手执兵器,个个威风凛凛,神采飞扬。从服饰看,许多陶俑的服饰上绘有彩绘,出土时还依稀可辨,只是出土后,因氧化作用,彩绘才渐失绚丽,甚至模糊失色。从陶俑的面部表情看,反映了十分丰富的内心情感。有的神色严峻,体现了威严的军人气质;有的表情镇静,表现了沉着冷静的临战心理状态;有的注目凝思,似在考虑克敌制胜的良策;有的充满稚气,表现出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多达数千件的兵马俑,其面目表情竟各不相同。‎ ‎——《帝国的辉煌》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1,概括该建筑的规模特征,我们怎样证实该文献的可信度?‎ (2) 阅读材料2、3,并结合有关知识,谈谈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参考答案 ‎1—5:ABDCD 6—10:DDBDB 11—12:CA ‎13、(1)正确。因为在我国经济条件下,农民个体经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大量存在,应重视发扬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为了克服农民分散经营困难,改善农民生活,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又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重视发扬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和党在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3)它没有否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因为它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纠正了原先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的缺点。‎ ‎14、(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已经形成,他们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他们的国际地位;新兴力量崛起,欧洲开始走向联合,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2)原因:为了收复失地和洗刷前几次战争的耻辱,阿拉伯国家积极备战。‎ 影响: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石油输出国组织起到了积极作用;“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3)给科威特和伊拉克两国人民带来灾难;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等上世界军事舞台,对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1B选修模块 ‎1、(1)高杉晋作的说法有道理,但不全面。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没落,因循守旧,游离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外,落后就要挨打。‎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2)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能够巧妙宣传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注定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天生具有软弱性;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力量雄厚,变法极大地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极力反对;变法没有发动人民,缺乏群众基础,而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2、(1)秦始皇陵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寝。‎ 应该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 ‎(2)秦朝灭亡距今已经两千多年,因为时代久远,加上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秦朝的历史资料非常稀缺;通过对兵马俑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直接获得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情况。‎ 宁波鄞州姜山中学试题 ‎1.在第六届中国烟标节拍卖会上,右边的烟标创下了单枚烟标拍卖的最高纪录,这枚烟标告诉我们 ‎ ‎①烟标上的图案、文字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恶化 ②反抗侵略是赢得和平建设环境的有力保障③中国首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④烟标同时具有经济和历史价值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 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 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 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其中的“师”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3.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4.中国古代的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谊”等。例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中有:“你我年谊世好,就如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其中的“年谊”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5.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逐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 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 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6.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7.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 独裁与民主 B.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C. 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8.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说:“雅典民主的特别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排他性之上。”与这一说法不一致的是( )‎ A. 非常严格的公民资格的限定 B. 是一种父权制民主,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C. 雅典民主使所有公民具有同样的权利 D. 雅典政治文化是成年男性文化 ‎9.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①都是教育家 ②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③都提倡中庸之道 ④他们的思想都属唯心主义哲学(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0.“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南非被誉为“黄金之国”。其中,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主要是因为( )‎ A.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B.大量引进外资,是全球最大企业集团的生产基地 C.是世界粮食、棉花、钢铁、稀土等生产的大国 D.2010年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1. 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谈话节目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国家促成这一状况的根本目的是( )‎ A.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稳定B.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换取民众对政府的支持D.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政府从中获利 ‎12.2010年11月延坪岛朝韩双方互相炮击,致使多名平民伤亡,使得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和平解决朝韩矛盾的希望再次受到打击。这表明( )‎ A.恐怖主义给当今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B.国际社会祈盼世界持久和平 C.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已有新的表现 D.和平事业受到巨大威胁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二‎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新社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 请回答:‎ ‎(1)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那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 ‎(2)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综上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什么?‎ ‎14.电影《2012》的全球上映,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面对各种灾难,抗灾救灾的重中之重是关注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三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具体主张?(6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后的前20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12分)‎ 参考答案 ‎1-5: DBDBB 6-10:BACAB 11-12:AD ‎1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2)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4分)目的:维护人民的利益。(2分)‎ ‎(3)通过1787年宪法,实现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6分)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4)政治民主化;民土制度不断完善;民主主体范围不断扩大。(6分)‎ ‎14.(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具体主张: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6分)问题:“左”倾错误的推行,社会生产遭到破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人民生产积极性。(2分)解决方法: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2分)(3)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6分答三点即可)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6分答三点即可)‎ 题号: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于是决定”“先发制人”,萨摩、长州、安艺诸藩的军队开始向京都进发。同时,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到京都与宫廷中的倒幕派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共同出谋划策,让15岁的睦仁天皇向萨摩、长州二藩发出讨幕密敕,萨、长二藩军队遵命开进京都,名正言顺的倒幕战争正式开始。‎ ‎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倒幕战争开始后,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领导者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什么意图?其结果如何?由此说明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题号: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图片反映历史,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一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图二 故宫 ‎(1)图一是哪个地方的著名建筑?它的建筑理念是什么?(3分)‎ ‎(2)从物质、精神两个角度分析图二故宫的文化内涵,并简述其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3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大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选修1B参考答案:‎ 题号: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事件:“大政奉还”。(1分)‎ 原因:①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日本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②是中下级武士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他们最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和国家的命运。③是日本武士从来就是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④是中下级武士大多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6分三点即可)‎ ‎(2)企图侵略朝鲜,以武力逼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结果最终吞并朝鲜。变化:由闭关锁国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3分)‎ 题号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1)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著名大教堂。(1分)‎ ‎ 理念:体现公民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2分)‎ ‎(2)物质:文物宝库;精神:建设设计思想(封建礼制、皇权至尊)(1分)‎ ‎ 实质: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2分)‎ ‎(3)图一,随着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兴起,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该建筑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2分)‎ ‎ 图二,历经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形成的“皇权至上”的思想,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步走向极端,皇权至上的思想越演越烈,该建筑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2分)‎ 宁波中学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各项中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设三公九卿 D.实行三省六部制 ‎2.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公共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和氏是含义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与“氏”的产生最为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3.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事实 B.都与史实不符合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4.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下列有关农业、工业以及商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春秋时期出现的穿有鼻环的牛尊体现了当时牛耕技术的运用 B.宋朝时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主要条件是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5.国民党陆军上将、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在1937年初发表的《国防论》中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中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他在这个时间提出这一论点的目的是 ‎ A.论证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利条件 B.论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可能性 ‎ C.论证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 D.坚定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 ‎6.下文摘自中国某一时期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偷窃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 A.太平军 B.北伐军 C.工农红军 D.新四军 ‎7.‎2009年12月28日湖南人网站发表《浅议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指出,“毛泽东制定政策的着眼点在于照顾和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其实行政策的着力点在于切要害,对症下药,其调整政策的关键点在于不失时机,强力推进。”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作出红军长征的决策实行战略转移 B.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 C.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D.发动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决战 ‎8.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 ‎ 9.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 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10.一部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片断:“电视台记者乘坐火车前往英国采访达尔文(1809—1882年),达尔文详细介绍了他撰写《物种起源》的经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结束后,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制成了电影”。此片断说明 A.达尔文是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B.该小说的描述属历史的真实再现 C.小说反映的是第一手材料 D.小说作者不了解历史 ‎11.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某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浅议20世纪初人类历史出现世界大战的条件》过程中,初拟了下列四个小标题,其中能够说明该论文主题的有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②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的使用 ‎ ‎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④法西斯政党上台执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34分,第14题18分,共52分)‎ ‎13.(3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化之邦”,历史悠久,积储深厚。一直处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沿,和着中国历史的脉搏发展。进入公元10世纪,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是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更有“苏湖熟,天下足”‎ 的美称,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并在明中后期出现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进入近代后,得天独厚的条件,浙江又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一块启蒙之地。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浙江又萌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成为长三角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材料一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显著地位,更在于它的开放性,在于多方位的中外文化交流,在于中华文化在海外广泛而持久的传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中华文化海外的传播共有四次高潮。其中第三次高潮发生在宋元时代。宋代在文化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处处表现出它的纯熟和深厚。形成了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广阔壮观景象。明清之际出现了传播的第四次高潮。这次高潮的显著特点是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充当了文化传播的主要角色。对正在兴起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伏尔泰、狄德罗、莱布尼兹等欧洲的大思想家,都对中华文化表现出热烈的赞许和倾慕之情。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成为一个令他们向往的“乌托邦”;而在钱塘江畔,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派别的浙东学派,以黄宗羲为代表,学术取向是特别强调“经世致用”,对中国的传统思想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 ‎——引自光明日报2008-12-30《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规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上的重大成就(2分);并分析两宋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6分)‎ ‎(2)你如何看待西方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赞许和倾慕”,与黄宗羲浙东学派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理性思考”。(8分)‎ 材料二 材料三浙江是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地方。近代以来,更是涌现了大批思想家、革命家、实业家和教育家,浙江一方面是民主思想的自然和缓慢演进,一方面是西学东渐列强入侵的洗礼,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不少浙江人深深为民族的命运担忧,用手中的笔为民族的复兴呐喊。不少人还纷纷留洋寻找真理,秋瑾、鲁迅、周作人、沈泽民、丰子恺、徐志摩等均有过留洋经历。但特殊的时代,注定形成了浙江“悲情的一代”的群体。‎ ‎——《爱我浙江》(浙江在线)‎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浙江成为中国近代化启蒙地的主要原因。(8分)‎ ‎(4)近代浙江的主流思想是什么?(2分)近代浙江文人被人称为是“悲情的一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分)‎ 材料四 雅戈尔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在谈到企业的成长时提到他们正是抓住了这30年三次重要的机遇。‎ 成长之路 机遇 ‎1979年凭借2万元资金建立乡镇企业。‎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伟大转折,实行改革开放。‎ ‎90年代建立专事创品牌、争市场的有限公司,着力构建营销体系。‎ ‎②‎ ‎21世纪初,大量国际品牌涌入中国市场,雅戈尔加快上市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使强者更强。‎ ‎③‎ ‎(5)后两次机遇分别是什么?(4分)‎ ‎(6)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上述浙江资料所涉及内容进行探究,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 ‎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1分)‎ ‎②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1分)‎ ‎14.(18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3分)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3分)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实践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的?(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4分)‎ ‎(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两者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2分)‎ IB模块试题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识。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 ‎——梭伦 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 级 等级名称 财产资格 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 ‎500斗级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 骑士级 年收入达300麦斗 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双牛级 年收入达200麦斗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 日佣级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材料三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即使是最严重的坏事在它眼前发生,它也既不能阻止,又不能铲除了。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既然氏族制度对于被剥削的人民不能有任何帮助,于是就只有期望正在产生的国家。而国家也确实以梭伦制度的形式给予了这种帮助,同时它又靠牺牲旧制度来增强自己。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2分)‎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5分)‎ ‎(3)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贵族出身的梭伦为什么会在改革中触犯贵族的利益?(3分)‎ ‎2.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 图1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图2 北京故宫 图片反映历史,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是哪个地方的著名建筑?它的建筑理念是什么?(3分)‎ ‎(2)图2的建筑体现了怎样的指导思想?如果要为该图片加上一组定语,你认为比较妥当的是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大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1. 解析:从“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可以看出,,该政治思想主张权力高度集中,B符合题意。封邦建国即实行分封制,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制均处于皇帝的绝对领导之下,都是中央机构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答案:B ‎2.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考查要求。分封制是指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由题中“胙(赏赐封赠)土命氏”可以判断出选C。答案:C ‎3.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集权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实物和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考查要求。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的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设内阁,明成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权力至上,雍正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C ‎4. 解析:牛尊属于酒具,是手工业产品,但是鼻子穿环,体现了当时牛耕技术的运用。明朝时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B错。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主要条件是西方列强侵略下的自然经济解体,但农业商品化程度并不高,C错;大炼钢铁影响了农业生产,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没有促进工业发展,反而破坏了农业生产。答案:A ‎5. 解析:“1937年初”,日本大规模侵华在即。工业国由于经济联系程度高,摧毁几个经济中心就会导致全国经济的瘫痪,失去抵抗的经济基础:而农业国经济分散,相互联系程度低,可以分地域抵抗外来侵略,这是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利条件。此时,全面抗战尚未开始,国民政府还没有开始抗战,D项的表述不正确。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B、C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 ‎6. 解析:注意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赣闽”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区域,“进入湖南”‎ 是红军长征开始后的方向。答案:C ‎7.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整体把握历史牲的能力考查要求。红军长征不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答案:A ‎8.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材料中有两个信息:信息一:“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因作战失利受到群众的惩罚(群众决策存在弊端);信息二:柏拉图的言语:也是在否定群众决策,认为民众治病(决策)存在问题。从这两个信息中可以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具有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样的国家管理权,这有可能到主群体决策中感情用事,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答案:C ‎9. 解析:“独立战争期间”这个时间段美国还没有获得自由。此时与英国和谈不能体现题干中的观点。答案:B ‎10. 解析:材料中“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制成了电影”,在当时是不可能的,最早的电影诞生于1895年,这反映了小说作者对相关历史知识不了解。答案:D ‎11.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后期则主要起消极作用,故①正确;苏俄新经济政策自始至终起积极作用,故②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20世纪30年代起了一定作用,但二战后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故③正确;自由放任政策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起积极作用,但后来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重要因素,故④正确。‎ 答案:D ‎12.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条件。②事实发生在战争过程中,④发生在一战结束后,故选①③。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34分)‎ ‎(1)成就:宋词的繁荣;三大发明的完成和传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的发展);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儒学的新发展)。(2分,写出两点即可得分)‎ 原因:政治相对稳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的空前加强;对外交往的频繁。(6分,写出三点即可得分)‎ ‎(2)西方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赞许和倾慕”是为了用来对照批判当时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为了宣扬其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4分)‎ 以浙东学派等为代表的明清思想家的批判思想是会儒学的自我批判,挣脱宋明理学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4分)‎ ‎(3)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及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为浙江近代化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浙江近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近代浙江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大力宣扬和推动着浙江的近代化浪潮;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区域,率先经受近代文化思潮的洗礼,客观上为浙江近代化提供了条件。(8分)‎ ‎(4)近代浙江主流思想是学习西方,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挽救民族危机。(2分)‎ 原因:时代的局限性,阶级的局限性(2分)‎ ‎(5)第二次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次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下,2001年中国加入WTO ,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4分)‎ ‎(6)题目:《浙江文化研究》、《走在时代前沿的浙江人》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1分)‎ ‎14. (18分)‎ ‎(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国内外资本家在苏俄经营中小企业,承认货币和市场的作用,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3分)‎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3分)‎ ‎(2)“毛病”:各资本主义国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造成供求矛盾激化和股票投机过度。(3分)‎ 践行: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3分)‎ ‎(3)做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社会保障(或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4分)‎ ‎(4)相似之处: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若有其它要点,言之有理亦可)‎ IB模块参考答案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1)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1分)‎ 人身自由。(1分)‎ ‎(2)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分);‎ 特点:财产与政治权利相结合。(1分)‎ 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的途径;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3分)‎ ‎(3)实质:所有制变革(或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1分)‎ 原因:贵族专权(或旧体制)阻碍雅典城邦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威胁奴隶主统治;(2)‎ ‎2.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1)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著名大教堂。‎ 理念:体现公民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3分)‎ ‎(2)指导思想:遵循封建传统礼制,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 定语:庄严、神圣的故宫;规模庞大、井然有序的故宫;疏密错落、高低起伏的故宫;雍容华贵、端庄和谐的故宫。(3分)‎ ‎(3)图1: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渐壮大,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兴起,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该建筑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图2:历经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形成“皇权至上”的思想,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步走向极端,皇权至上的思想越演越烈,该建筑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4分)‎ 宁波龙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12.“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经”主要指儒学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及其它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按此分类,下列著作中属于“子部”的是 ‎ ‎ A.《论语》    B.《梦溪笔谈》  C.《史记》   D.《春秋》‎ ‎ ‎ 图1 图2‎ ‎13.图1所示农业生产工具发明于公元前2世纪,至今仍在农村和山区的一些地方使用(图2)。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 A.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特征 B.我国农业技术领先于世界 C.我国农业技术长期没有进步 D.我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创造力 ‎14.墨子是先秦时期中国的平民思想家。以下言论符合墨子观点的是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5.“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百姓的称呼。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故称之为“布衣将相”,当时 “布”的主要材料是 A.绸 B.麻 ‎ ‎ C.棉 D.绢 ‎16.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建国后哪一历史时期的电台广播节目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4:00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4:15革命文艺 ‎5:30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6:30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体育节目 ‎8:15革命文艺 ‎8:30新闻和报纸摘要 ‎11:00国际时事 ‎11:30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对工人广播 ‎12:30新闻 ‎13:00教唱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15:4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红小兵节目 ‎16:20红小兵节目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18.“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入接触,充分交换意见。”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这段文字应出自 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92年“九二共识”‎ ‎19.“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20.高中生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这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前者人物直接领导了后一事件 C.前者创建的政党领导了后一事件    D.后一事件丰富了前者创建的理论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国际经济萎缩加剧。作为应对,美国着手建立了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2.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带来了重大影响。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只有那些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奋斗的强者才配存在于社会,那些毫无能力奋斗的弱者和低能儿应该被社会所淘汰。尼采的哲学观点运用了 A.经典力学理论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 ‎2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B. 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C.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D. 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 ‎38.(26分)中外妇女地位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如果她们出现在其他诸如法庭等一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墓碑、罗马文学作品以及纪念性铭文都宣扬理想的妇女行为,这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 ‎——《剑桥插图罗马史》‎ 材料二 汉代开始了儒家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过程,但在现实的庶民生活中其实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但对当时社会影响尚小。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 ‎——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材料三 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而后建立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到20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响亮地提出了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的主张,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学禁,男女职业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 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说:“妇女地位是由社会的经济构造决定的,压迫妇女的不是男子,而是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妇女要解放,只有推翻这种社会的经济构造”……李大钊强调妇女解放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摘自罗业心《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对妇女有哪些限制。(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简述近代西方妇女地位改变的原因。(9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妇女地位变化的总趋势,并指出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7分)‎ ‎39.(26分)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怪;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伏尔泰推崇儒学和中国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6 分)。‎ ‎1B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 一一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2分)‎ ‎(2)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改革者在改革前和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8分)‎ ‎2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材料二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1分)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2分)‎ ‎(2)材料二中说明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1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今天我们要保护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2分)‎ ‎(4)谈一谈你觉得振兴昆曲还有哪些方式方法?(1分)‎ 联系电话0574——86378866‎ 历史参考答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B C C B C D C C D C B A ‎38.(26分) (1)立法限制妇女的经济活动。限制妇女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强调妇女的贞洁和从属地位。(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特点:空前强化,深入影响社会生活。(2分)‎ 背景: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4分,每点2分)‎ ‎(3)政治: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思想文化: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9分,每点3分)‎ ‎(4)趋势:妇女地位逐渐提高。(3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4分,每点2分)‎ ‎39.(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都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6分,每点2分)‎ ‎(2)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2分);中国儒家经典(思想)(2分)。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2分)‎ ‎(3)原因:借助儒学来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提倡自由平等;为推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服务(4分)‎ ‎(4)新变化:政府介入、推动;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每点2分,回答其中两点即给4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每点2分)‎ ‎1B选修答案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1)目的:维护皇权(1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1分)‎ ‎(2)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1分)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改革成果。(3分)‎ ‎ ‎ ‎ 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2分)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2分)‎ ‎2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1)生、旦;(1分)条件:能文善唱,扮相精美,做功精细。(2分)‎ ‎(2)长期衰微的处境;(1分)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1分)面临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昆曲改革。(2分)‎ ‎(3)材料一反映了重新编剧,给传统名剧赋予新的活力;材料二反映了名家宣传昆曲,使昆曲为更多人认识和熟知,有利于昆曲的推广发扬。(2分)‎ ‎(4)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1分)‎ 宁波三中历史试题 ‎1、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2、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10~12)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图10赵孟頫《古木竹石图》 图11莫奈《日出·印象》 图12毕加索《格尔尼卡》‎ ‎ A.作者:宋朝 法国 西班牙 ‎ B.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 ‎ C.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 ‎ D.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3、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4、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 ‎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这样评价罗马法:“……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罗马法的“理性”,主要表现为( )‎ A.罗马法追求并且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B.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的思想 C.罗马法完全摒弃习惯法,是成熟的成文法D.罗马法主张维护平民的利益,反对奴隶制 ‎6、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和中国的玉树地震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①两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理应相互帮扶 ‎ ‎②中美欧日俄在海地地震后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③两国都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救灾贷款 ④两国都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救灾贷款( )‎ ‎ A.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B.①④不正确,②③正确 ‎ C.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D.①③不正确,②④正确 ‎7、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判断这句话的史学价值,其中正确的是( )‎ ‎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8、“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三权分立 B. 天赋人权 C. 社会契约 D. 人非工具 ‎9、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以下不可能是“革命力量”所带来的影响( )‎ A.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C. 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 促进了资本主义走向垄断阶段 ‎10、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参加了多次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采取的第一次维和行动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地区( )‎ A、中非地区 B、中东地区 C、巴尔干半岛 D、中美洲地区 ‎11、“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这段话反应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思想?( )‎ A.先秦的法家思想B.先秦的道家思想 C.宋代的理学思想 D.明代李贽的反正统思想 ‎12、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010年7月10日在广州开幕,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让我们再一次了解了广州这个城市,下列关于广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公元前3世纪初期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②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③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④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此创办了黄埔军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6分)‎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7分)‎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1) 你认为材料四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2分) 概括上述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图2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时代》首次给西方人介绍的周恩来,在政治上策划能够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 ‎14、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登上了封面。根据图片及提示,回答问题。(25分)‎ ‎ 材料一 ‎ 图2‎ 图3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和“目露凶光”的青龙。‎ ‎ 材料二 ‎ 图3‎ 图4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标题为“中国人来了”。‎ 封面文章写到:“当意气风发的毛泽东在1949年发表他著名的演讲,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他的助手向地处纽约的年轻的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联合国驱逐由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政府……而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 材料三 ‎ 图4‎ ‎ 材料四 图5发表于1972年3月6日。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时代》封面像一副不太规则的四格画: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尼克松与夫人一起游览长城,观看中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把这几个画面巧妙分割开的正好是一个黑色的“友”字。‎ ‎ 图5‎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的原因。(3分)‎ ‎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 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6分)‎ ‎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4分)‎ ‎ (4)根据材料四分析“尼克松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6分)‎ ‎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研究时应注意什么?(6分)‎ 选修1B模块 ‎1、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5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达拉宫东庭院 布达拉宫白宫门廊 布达拉宫白宫金顶区 材料二 五世达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这样才有了今天看到的布达拉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达拉宫建筑风格的主要特色,并举例说明。4分 ‎(2)你从布达拉宫的这种建筑风格特点中得到什么认识?3分 ‎(3)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布达拉宫呈现这种建筑风格特色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C C B A A B C B C B ‎13、(共27分)(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财产共有共享;家庭关系和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 目的: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2分)‎ ‎(2)是(1分)。理由:政治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对封建专制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或商品经济的发展),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经济基础;思想解放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符合题意即可得6分)‎ ‎(3)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6分,政治、经济、思想各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新变化: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2分)‎ 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答案若只表达为“政治因素、经济、文化因素”,只可给 2 分)‎ ‎14、(共25分)(1)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才代表中国。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损坏了美国的利益。(答出其中1点即可。3分)‎ ‎(2)日内瓦国际会议。(2分)‎ 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程,并最终达成协议,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4分)‎ ‎3)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分)‎ ‎(4)中美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它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6分)‎ ‎(5)从贬低、“妖魔化”到客观、公正。4分)应根据客观事实,对历史资料及其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2分)‎ 选修1B模块 ‎1、(共10分)(1)①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②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认为是沙皇赐予的,感激统治者;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赎买份地。(3分,有说明理由的才给分) (2)措施: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倡导“文明开化。作用: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5分) (3)依靠原有的统治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给2分)‎ ‎2、(共10分)‎ ‎(1)藏汉合壁的建筑风格。2分《布达拉宫东庭院》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布达拉宫白宫金顶区》殿顶的飞檐翘角具有汉族建筑特色;《布达拉宫白宫门廊》殿内木结构多采用中原殿堂的形式。(举一例就2分)‎ ‎(2)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3分 ‎(3)布达拉宫的修建是藏、汉两族人民团结协作进行文化技术交流的成果,因而呈现藏汉合壁的建筑风格。3分 宁波四中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 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A.柳条 粽子 春耕 屈原 B.月亮 月饼 团圆 嫦娥 C.菊花 九层糕 敬老 齐景公 D.艾叶 粽子 龙舟 屈原 ‎2.《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以绘图详实记录农耕和纺织生产的系列图谱。“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尤以所示《雍正耕织图》最为精美。封建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宣讲耕织技术,重视农业发展 ‎ B.传达皇帝旨意,便于形象宣传 C. 标榜农业政绩,展示农业成果 ‎ D.规劝社会各界,体谅农民辛苦 清代耕织图        ‎ ‎3.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①《汉武大帝》中出现水力鼓风冶铁场景 ②《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火炮声雷动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连环画又叫“小人书”,它既是文学历史,又是绘画美术,图文并茂,在文化教育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下四本反映民主革命重大斗争题材的连环画中,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凤凰卫视《我的中国心》节目《既开风气亦为师——陈独秀与胡适》中说:“这是两条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但大部分的时间,它们分流而去。……” 对“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准确的理解是( )‎ A.共同倡导“文学革命” B.共同在北大担任教授 C.共同领导“五四运动”D.共同创办《青年杂志》‎ ‎6.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引诗一首:“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 A. 张之洞 B.郑观应 C. 张謇 D.方举赞 ‎7.下面表格是一位同学在学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的资料,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 ‎9.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被称为学习历史的金钥匙。某班同学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百家争鸣”进行了探究比较,他们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都发生在社会大转型时期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 C.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代表了相同的生产力水平 ‎10.1420-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巨大的圆顶,该圆顶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这一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民主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们行动 D.人们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11.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 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 A.世界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D.中美关系进入结盟新时代 ‎ ‎12.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的是朝鲜战争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 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各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见图9)‎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日)‎ 材料三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象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材料四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造成这一效应的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材料三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5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5)综合上述信息,你怎样认识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分)‎ ‎14.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进步为其先导。通过创立生物进化论,达尔文领导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理性革命。这不仅是一场科学革命,也是一场思想革命、社会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 ‎——《物种起源》序 材料二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他在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人道进化,皆有定位……由君主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盖自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孔子之为春秋,张为三世……盖推进化之理为之。”“盖今日由小康而大同,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孔子所谓升平之世也,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康有为 材料四孙中山提出革命进化的观点。他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力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1)概括材料一中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达尔文学说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宣传进化论的目的。(4分)‎ ‎(4)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了《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并迅速风行全国。分析进化论能够在当时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2分)‎ ‎(5)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6分)与材料三相比,孙中山的观点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6)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进化论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D 2、A 3、D 4、C 5、A 6、C 7、A 8、C 9、D 10、D 11、B 12、D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各26分,共52分)‎ ‎13、(1)效应:滞后效应。(3分)制度和政策: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等。(4分) (2)方式:用国家命令的办法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2分)‎ ‎ 变化:放弃直接过渡的设想和实践,采取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方式。(2分) 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直接过渡的方式不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2分) (3)背景:遭到1929年以来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胡佛政府继续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加剧。(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3分)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4)“濒于崩溃”的主要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文革”动乱的破坏。(2分)‎ ‎“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坚持改革开放。(2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5)认识:国家的制度、政策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关键。国家制定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14、 (1)基本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4分)‎ ‎(2)社会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2分)为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2分)‎ ‎(3)主要观点:从君主专制发展到君主立宪,而后再发展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2分)人类历史的发展当循序渐进,不可跳跃。(1分)目的: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1分)‎ ‎(4)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进化论适应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2分)‎ ‎(5)主要观点;用革命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2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2分)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完成。(2分)不同点:孙中山强调人类历史可以跳跃发展,而非循序渐进。(2分)‎ ‎(6)影响:近代中国仁人志士都把进化论作为反封建的主要武器,进化论在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中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2分)但是,由于进化论思想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不可能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2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子曰: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改革当以渐。民自顺教而风靡。久而服而习之矣。此言为变法最精之义。异惜戊戌之间,不知此义,故始而维新,旋即复旧。败于操切(注:操之过急)。‎ ‎——尹彦禾《济变篇》1900年 材料二 慈禧与光绪的对话‎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诸臣者,皆我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何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愦,不肖乃尔!‎ 光绪:是固自己糊涂,洋人逼迫太急,欲保存国脉,通融用西法,并不敢听信康有为之法也。‎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所认为的“变法最精之义”,(2分)并列出两例说明作者关于戊戌变法“不知此义”而“败于操切”的结论。(4分)‎ ⑵结合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无法达到“变法最精之义”的客观原因。(4分)‎ 参考答案:⑴改革要循序渐进;(2分)例1:康有为上书皇帝,主张全改、快改;例2:皇帝颁布的诏书中,过于求快求全,配套不够;例3:皇帝采取了尽行裁汰旧官、废除科举得激烈措施;(每例2分,其它答案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成理,也可得分,但满分不可超过4分)‎ ⑵“祖宗崇拜”的文化环境;保守势力力量强大;民族危机的紧迫;清朝统治的腐朽和混乱。(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4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作为2010年中国我国唯一一个世界遗产申报预备项目的西湖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长城、泰山、丽江古城等早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很多年里,名望并不逊色的西湖为什么迟迟未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标准是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而西湖的“突出普遍价值”是无与伦比的。西湖在本质上一个不断演进、始终活动着的文化形态,是一个以山水等物质世界为依托,以儒家审美导向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美的典范,作为自然与文化高度复合的产物,1000多年来西湖一直保持着历史的连贯性,始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并对13至20世纪东亚地区的景观审美产生过显著影响。‎ ‎——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亚太地区会议摘要 材料二 西湖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很大的障碍来自于若干年来人们对他的开发过失,城市化、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保护。尤其是湖东岸的高层建筑,已严重破坏了“三面云山一面湖”的传统格局……为配合西湖申遗,北高峰上“标志物”——站了快30年的电视发射接收塔要拆了。‎ ‎——《浙江日报》西湖申遗专题 ⑴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杭州西湖申报的应该是哪类世界遗产?请说明理由。(6分)‎ ⑵根据材料二,你认为西湖的申遗面临怎样的困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4分)‎ 参考答案:⑴世界文化遗产(2分)因为西湖以人工概念居多(本身就是人工湖),不符合自然遗产登录标准;(2分)西湖的人文底蕴深厚,文化价值大(1000多年来西湖一直保持着历史的连贯性,始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并对13至20世纪东亚地区的景观审美产生过显著影响)。(2分)‎ ⑵西湖边城市化、商业化发展的破坏。(2分)建议:政府民众共同努力,充分宣传,合理开发;修复和保护双管齐下,维持西湖作为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2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宁波中学历史试题 ‎1.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 )‎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2.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里有“一盘烧鹅肉,一碟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儿”的记载。第三十五回叙述西门庆翡翠轩宴客时,又有“两大盘玉米面鹅油蒸饼儿”。材料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C )‎ ‎ A.贵族们生活的奢华 B.中国烹饪技艺高超 ‎ C.玉米已经传入中国 D.西餐已经传入中国 ‎3.一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转石效应”理论——认为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B )‎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4.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布废除旧历,采用阳历,但民间并没有接受,只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同时使用阴历和阳历两种历法。这说明:( C )‎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B.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愚昧落后 ‎ C.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 D.孙中山亲西方的思想 ‎5‎ ‎ .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1951年—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D )‎ ‎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 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 ‎6.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 ( D )‎ ‎ A.否定神的存在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 ‎7.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 A )‎ ‎ A.经典力学理论 B.相对论和量子论 C.生物进化论 D.现代信息技术理论 ‎8.法国史学家市罗代尔说:“真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可以说发生在12世纪,当时风磨和水磨在整个欧洲得到了使用。”他这样认识工业革命是 ( A )‎ ‎ A.强调生产过程中动力的变化 B.强调工业革命具有历史渊源 ‎ C.否认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主张法国应该结束内乱走向世界 ‎9.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D )‎ ‎ A.美洲出现大量新兴城市 B.欧洲文化已渗透到美洲 ‎ C.美洲传统文化发生改变 D.商业资本在美洲的扩张 ‎10.该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躁动的音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该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 ‎ A.德彪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海顿 ‎ ‎11.要制作历史纪录片《二战中的英国》,下列场景可能入选的是 ( A )‎ ‎①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关于领土的合法要求 ‎②丘吉尔宣布愿意帮助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 ‎③阿拉曼战役中在蒙哥马利指挥下胜利反攻 ‎④为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日军血战,迫使日军从瓜岛撤退 ‎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12.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研究美洲历史后指出:“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C )‎ ‎ 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 ‎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不是先前工业化国家的足迹,而是走它自己的时代的道路。……熊彼特把以纺织工业为主导的英国产业革命结束在1842 年,而把自此至1897年作为“钢铁时代”。由于这两个年份恰好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这些新式产业的出现自然是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但是,“机船矿路”路线的形成……却不是西方的意思。‎ ‎——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思考——沉沦观和近代化》‎ 材料二: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中共十六大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继续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党和政府相关文献改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与西方工业化发展历程相比,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有何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8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工业化道路上有哪些实践?(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6分)‎ ‎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材料二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材料三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 十.每县开创自治之时,必须先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其法由地主自报之,地方政府则照价征税,并可随时照价收买。自此次报价之后,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会之进步而增价者,则其利益当为全县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 ‎ 十一.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 十二.各县之天然富源与及大规模之工商事业,本县之资力不能发展与兴办,而须外资乃能经营者,当由中央政府为之协助;而所获之纯利,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占其半。 ‎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材料四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在1803年写的《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 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并在临终时说“一切社会设施的目的都应该是从道德上.智力上和体力上改善人数最多的和最贫穷的阶级的状况。”英国的欧文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付诸行动,他到美洲进行“和谐制度”的实验,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工作和生活真正和谐的社会。他把自己的实验称作“新和谐公社”,并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1)材料一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3)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4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途径。(6分)‎ ‎(5)根据材料四回答,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主张有哪些共同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3分)‎ 必修模块参考答案 ‎1-6:A C B C D D 7-12:A A D A A C ‎13.(1)背景:工业革命扩展,西方入侵中国;洋务派运动的兴起,“向西方学习”新思想萌发,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4分,任答2点)‎ 特点:途径是由重工业到轻工业;地主阶级(洋务派)在工业化起步阶段起到了领导作用(重要作用);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没有经历原始资本积累(或答:没有通过殖民扩张、掠夺积累工业资本);资金少,技术弱,设备、技术严重依赖国外;国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顽固势力的阻碍。(6分,任答3点)‎ ‎(2)原因: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6分)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一五计划、大跃进。(2分)‎ ‎(3)变化:由强调重工业变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重视高科技产业。由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效益和质量(6分)‎ 附录:变化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推动;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改革开放创造的有利条件。‎ ‎14.(26分) (1)答: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分)‎ ‎(2)答:核心内容: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2分)‎ 典型: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分)‎ ‎(3)答:反对。民族主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基础。(4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但是必须是正面的积极作用,是与时代有关的。)(赞同这一看法,是中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不能得分。)‎ ‎(4)途径: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6分)‎ ‎(5)答案:都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不合理;主张建立“和谐”的空想社会主义。(4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当时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主流;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比较低。(3分)‎ ‎09.(10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明治政府于1872年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 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所 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 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 材料二 筹建之始……(左宗棠)明确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 达天津,藩篱竞成虚设。”……英.法.俄.德等国“备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欲得其造船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并可兴别项之利”……还进一步提出附设艺局(注:“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聘请西洋技师,派中国工匠.学员学习西洋语言文字.标法画法等。……福州船政局前后共成船34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建造的3艘……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修造的最大军舰。‎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福州船政局》‎ 材料三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奏定学堂章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近代教育上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分析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学堂的目的。(4分)‎ ‎(2)综合三则材料分析造成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2分)‎ ‎10.(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二“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四(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2分) 材料二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 (1分)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 (2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3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与甘地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分) ‎ 选修模块参考答案:‎ ‎09.(10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政府制定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大、中、小学体制完备;国民受教育比例高。(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目的: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造船之法”以增强国家实力(或:兴利);维护清王朝统治。(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2)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明治政府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权,‎ ‎ 中国是封建的君主专制政权。(2分)‎ ‎10.(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2分)辛亥革命(1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答对2个即可,2分) ‎(2)甘地的经济思想是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他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中心的手工业和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3分) ‎(3)侧重点:孙中山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共和;甘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2分) 宁波效实中学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马高镫短”是北方旧有的俗语,其意大约相当于古语“脊令在原”。《诗经·小雅·常棣》有句:“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其大意是:当危难来临之际,只有手足兄弟才会帮你;而最好的朋友,也不过是发几声感叹罢了。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俗语“马高镫短”反映出宗法制对我国家庭传统观念有重要影响 B.古语“脊令在原”对我们今天认识亲情和友情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C.《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句式以四言为主 D.《雅》主要是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其中不乏对社会黑暗的不满 ‎2、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 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3、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相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的绝不相容 ‎ 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尊孔思潮与帝制复辟的内在联系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被称为国民大革命。“国民”的主要含义应是 ‎ A.由国民党发起 B.底层民众广泛参与 ‎ C.以进步各阶级联盟的统一战线为基础 D.以反帝.反军阀为革命任务 ‎5、“制约与平衡”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突出原则。宪法中旨在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的是 A.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B.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院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C.规定黑人奴隶按照3/5计算人口 D.规定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须参议院批准 ‎6、“虽有此制,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中的“此制”是指 ‎ A.租庸调制 B.均田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对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D.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9、1964年洛克菲勒家族在家族企业中持股比例为13.5%,现在 则以不到40亿美元的资本控制了3000多亿美元的资产。资料显示,日前股份公司的资本控股比例约为5%,即被人称之为“有效的控制”。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二战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B.二战后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 ‎ C.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D.二战后私人垄断资本实力下降 ‎10、在围绕亚太经济合作的基本方针所展开的讨论中,出现了一些频率较高的词汇,被认为是反映APEC精神的关键词。你认为这些关键词中可能不包括是 ‎ A.自愿 B.互利 C.伙伴 D.渐进 ‎11、《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12、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英国的思想文化曾经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增添了英国文化魅力。能够体现以上叙述的科技、思想和文化成就的是①古典政治经济学②经典力学体系 ‎③生物进化论 ④空想社会主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以来,大国纷纷崛起,各领风骚。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但中国始终抓住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英国崛起的原因。(4分)‎ ‎(2)在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曾面临过哪些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是如何应对的?(8分)‎ ‎(3)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但终究解体,简要分析其解体的原因。(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8分)‎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6分)‎ 材料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摘自《孙中山全集》‎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救国方案。(4分)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6分)‎ 材料三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遍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 《世界史·现代卷》‎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4分)‎ ‎(5)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3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2009年12月18日清晨‎,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小城奥斯维辛,发生了一件令全球震惊的事: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门前的门牌被盗!门牌是用一块空心钢材制成,长‎5米,重‎43公斤,由当时关押在集中营的囚犯制造,上面用德语写着“工作将还你自由”。奥斯维辛集中营因此再次为世人所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消失的纪念》(摘自《读者》2010年第9期)‎ ‎……如今,我们看到一篇新的报道,《正在消失的奥斯维辛》。作者说:“1991年,我第一次参观集中营时,被害者留下的头发还保存着鲜明的色彩,或黑或棕或红或金……而当我于2009年重返这里时,却发现这些毛发已然变成一团团灰色的毛球。”‎ 这里揭示的是一个尴尬的局面。来奥斯维辛参观的游人不断增加,2009年比2001年翻了一番。与此同时,营区的保存状况却不断恶化,墙壁开裂、地基下沉。这里的负责人表示,日渐残败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正一步步滑出历史的记忆。‎ 最深重的罪行记录和那些最伟大的文明遗存一样,反讽着盲动式的人群旅游狂潮:不断增加的观瞻后,是真正严肃的纪念性的游移甚至失落。这,也是一种令人痛心的不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奥斯维辛集中营“正在消失”的原因。(3分)‎ ‎(2)简要说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警示意义。(7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5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戊戌维新的宝贵精神遗产和形式上“殊多缺点”。(5分)‎ 参考答案:‎ ‎1-5 BCDCC 6-10 BCABC 11-12 DD ‎1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争夺,确立了殖民霸权地位;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4分)‎ ‎(2)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问题和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问题。罗斯福新政;从中立走向反法西斯。(4分)‎ ‎ 二战后:苏联强大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问题。实行“冷战”政策。(4分)‎ ‎(3)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美苏争霸的负担;西方“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错误。‎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亚太经济合作等国际或地区性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如派遣维和部队;平等交流,和平崛起。(8分)‎ ‎14、(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2分)‎ ‎ 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4分)‎ ‎(2)评价: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4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6分)‎ ‎(3)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3分)‎ 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4)原因: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②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2分)‎ ‎(5)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3分,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同样给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非法破坏(盗窃);过度的旅游开发;建筑老化及地质破坏。(3分)‎ ‎(2)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奥营是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立的众多集中营的典型,也是德国纳粹在人类历史上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一个罪证;(4分)‎ 反省历史、警示未来:拒绝战争、维护和平;尊重人权,珍视人的生命权利;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丑行;唾弃并吞和侵略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3分,任意3点即可)‎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1)主张:变法是人们的共识;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主张向学习西方;自上而下进行改革。意图:通过变法实现自强,巩固封建统治。(5分)‎ ‎(2)精神遗产:更新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更新社会舆论(近代文化、教育、传媒);更新社会风气(抛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方式)。(3分)‎ 殊多缺点:托故改制,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等。(2分)‎ 宁波慈溪杨贤江中学历史试题 ‎1.某名胜有一幅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幅对联描述的水利工程完成的时间应是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下面有关对浙江古代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新石器时代,浙江先民已经掌握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美浙江青瓷的盛名。‎ C.唐代由于经济中心的南移,杭州和温州成为江南地区物产繁富和商业发达的都会。 ‎ D.清朝雍正帝时,浙江享受福建、广东两省同等的对外“一体贸易”政策。‎ ‎3.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D.商品经济发达 ‎4.“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四位同学对此诗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应该是 A.反映太平天国的情形,依据是“上天堂”B.反映辛亥革命的情形,依据是“旗五色”‎ C.反映五四运动的情形,依据是“倡民主”D.反映土地革命的情形,依据是“红云旗”‎ ‎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下列决策是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的决定,其中属于20世纪三十年代中共作出的重大决策的一组是 ‎①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③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④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⑤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⑥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⑦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总任务。‎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⑤⑥⑦‎ ‎6.右图反映了爱尔兰财政危机的状况,危机发生后欧盟与国际基金货币组织商讨救助计划,以防引发欧盟乃至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风险。‎2010年12月7日,‎ 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这一事件 ‎①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②说明爱尔兰是欧共体国家 ‎③表明WB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 ‎④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8.日本3.11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危机,引起世界各国对核能利用的担忧。打开核能金钥匙的重大理论突破是 A.普郎克的量子论B.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C.达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 ‎9.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B=H,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C=GB.A=EC.D=HD.B=F ‎10.《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B.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 D.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11.下列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 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竟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②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扩大贸易顺差从他国获取金银可以璔加政府开支,改善民众生活。‎ ‎③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以实现充分就业。‎ ‎④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2.二战期间美英盟军发动了一次代号为“霸王运动”的战役。酝酿这一计划的国际会议,其会址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3.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这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四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材料五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 第二条: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 第五条:中华民国中华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族之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六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 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下午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要更加注重依法化解矛盾。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6分)‎ ‎(2)结合史实说明恩格斯如此肯定拿破仑的理由。(2分)‎ ‎(3)材料四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4)材料五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概述材料四颁布的重大意义。(6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4分)‎ ‎(6)综上所述,谈谈对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右图反映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 材料二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 材料三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8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如何?(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韩国"新村运动"建设的重点工作有哪些?(6分)‎ ‎(3)依据材料三、四,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8分)‎ ‎(4)上述材料对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4分)‎ 选修IB模块 ‎15.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 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和军事角度加以说明。(4分)‎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1872年日本第一列火车 1876年日本的新式学校 官办八幡制铁所 材料二: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四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明治维新的基本特征。(3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明治维新的精神。‎ ‎16.阅读下列材料:(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一 故宫全景图 材料二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 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穿进城,一线引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更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以巍峨尊贵的纯色黄琉璃瓦项,朱漆描金的木构建筑物,毫不含糊的连属组合起来的宫殿与宫庭。紫禁城和内中成百座的宫殿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建筑杰作的一个整体。环绕着它的北京的街型区域的分配也是有条不紊的城市的奇异的孤例。当中偏西的宫苑,偏北的平民娱乐的什刹海,禁城北面满是松柏的景山,都是北京的绿色区。在城内有园林的调剂也是不可多得的优良的处理方法。这样的都市不但在全世界里中古时代所没有,即在现代,用最进步的都市计划理论配合,仍然是保持着最有利条件的。‎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北京故宫建筑布局有何特点?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2)、故宫经过多次修缮。在修缮过程中,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 参考答案 ‎1-5:BCDBC 6-10:ADDAD 11-12:AC ‎13.(1)、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3)、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4)、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天赋人权。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5)、1982年修改的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 ‎(6)、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巩固国家政权;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分)‎ ‎14.(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刮起共产风);集体生活(吃食堂)(8分)‎ 后果: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2分)‎ ‎(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6分,答到三点即可)‎ ‎(3)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4分) ‎ 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4分)‎ ‎(4)从实际出发,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劳动力。(4分,答到两点即可)‎ 选修1B参考答案:‎ ‎15(1)目的:振兴皇基。(1分)说明: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仍拥有绝对权力;(2分)‎ 军人都要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2分)‎ ‎(2)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涉及农业、工业、商业。‎ 方法合适:考察、调研、实施;有选择引进。(3分)‎ ‎(3)善于学习借鉴,开拓创新。(2分)‎ ‎16(1)、特点:主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形成整体;其它内廷建筑,街型区域低矮环绕中轴线。(4分)‎ 特征:皇权至上,等级森严。(2分)‎ ‎(2)、遵循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4分)‎ 宁波鄞州中学历史试题 必修模块 ‎12.秦朝官职中“典客”主要掌管 A.宗庙礼仪 B.皇室事务 C.国家财政 D.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13.“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14世纪  D.公元17世纪晚期 ‎14.汉代出现了田庄,它 A.都由贵族地主控制 B.是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C.与手工业生产无关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1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 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 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16.《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①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 ‎①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釉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18.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 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 是指 ‎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 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19.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 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 制度的核心是 ‎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 ‎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20.仔细观察下表《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转引白《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产 生的最主要的消极作用是 ‎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21.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22.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以下最符合出版社心仪的画家是 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塞尚 D.毕加索 ‎23.右面这幅地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英法百年战争之后 ‎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美苏的冷战结束后 ‎38.(26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历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朝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不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絍,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卷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4分)简述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 材料三 “至于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 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孙中山《民生主义》(1924年)‎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可以看出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回 答孙中山民生思想改变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三: ˉ‎ ‎(3)根据材料三(图一到图四)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其影响。|(12分) ‎ 材料四:从2004年至2010年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新华网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为什么中央如此重视“三农”问题?(2分)‎ ‎38题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4分)‎ 积极影响:①小农经济是两干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生产资料基本归农民私有,使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分)‎ ‎(2)转变:从“平均地权”到承认“耕者有其田”。(2分)‎ 背景: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做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2分)‎ ‎(3)①1950年到1952年年底的土地改革,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开辟了道路; ‎ ‎②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1958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2分)‎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9.(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研究世界现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4分)‎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8分)‎ ‎(4)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请分别结合古代雅典、近代英国的政治文明实例,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10分)‎ ‎39题答案.‎ ‎(1)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2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3)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2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2分)‎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4)①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制衡。(2分)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城邦经济的繁荣,不利于在国与国竞争中保持强盛。(3分)‎ ‎②近代英国代议制度: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2分)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但终究不能体现全民各种权利的社会公正。(3分)‎ 选修ⅠB 题号09.(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什么事件?“这把烈火”的含意是什么?(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4分)(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3分)‎ 答案:‎ 题号09:(1)美国通过黑船事件打开日本门户。日本民族强烈要求学习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境况;强烈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3分)(2)“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军队,实施富国强兵。(4分)(3)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不能盲目照搬。(3分)‎ 题号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思考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特征。(3分)‎ ‎(2)图三埃及金字塔的杰出代表吉萨金字塔建筑群,它包括哪些建筑?‎ ‎(3)说明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题号10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1)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特征: 外部建筑艺术:规模巨大、匀称壮观; 内部建筑艺术:构造复杂、艺术精美; 精湛建筑艺术:精确度高、结构精密(3分) ‎ ‎(2)包括:三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多座小型金字塔。(3分) ‎ ‎(3)原因:金字塔是古代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昭示着古代埃及文明的伟大成就,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宁波余姚中学历史试题 ‎12. 有人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 ‎ A. 春秋战国 B. 秦代 C. 汉代 D. 唐宋时期 ‎13.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 A. 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 学术文化的活跃 C.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14.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他们学习中讨论的主题不可能出现 皇帝 中央政府 三公 九卿 地方政府 郡—县—乡—里 公民大会 五百人会议 十将军 委员会 陪审 法庭 美国联邦政府 国会 总统 联邦法院 ‎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古代选官研究》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5. 通商口岸在近代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对以上材料反映的史观排列正确的是 ‎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B.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C.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 D.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16. 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了赵家楼后,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提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得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因此他坚持“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屈尊判服罪。”以下符合梁漱溟观点的是:‎ A.学生的行动是爱国的,曹、章罪有应得 B.学生的行动是错误的,曹、章有人身自由 C.学生的行动是犯法的,应该接受法庭的严惩 D.学生的行动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在行为上是犯法的 ‎17. 据史料记载,我国从“1923年至1936年十四年间,华商纱厂停工清理者有十三家,出售者有二十五家,破产归债权人接管者有十五家,出租改组者有三十三家。”导致上述时期民族工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近代民族企业的两面性 D.国共两党的对峙与长期内战 ‎18.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时说:“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 ”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产阶级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19. 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20. 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关键时期是 ‎ A.五四运动时期 B.参加中共一大后 C.井冈山时期D.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 ‎21. 拿破仑说:“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进行统治的秘密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应当是后者。”下列事件中体现拿破仑有时是“狐狸”的是( )‎ A.筹划“雾月政变” B.建立起执政府 C.颁布《民法典》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2.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 “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23.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思想的一部分。”这句诺贝尔文学获奖评语高度评价了下列哪一位文学家的成就?‎ A.托尔斯泰  B.普希金   C.果戈里    D.泰戈尔 ‎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段时间以来,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某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去苏联化”……个别国家的部分人否定苏联的二战贡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世人和国民要尊重苏联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 ‎——《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1日 材料二:苏联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战争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战争结束时,苏联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生产上比德国多出2倍以上,飞机则多7倍,同时也远远超过了英国,在迫击炮的生产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 ‎——金重远等《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三: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并不正常。 ‎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1)苏联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之一,请列举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方面的主要贡献。(8分)‎ ‎(2)苏联的参战有助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携手合作,它的直接成果和影响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胜利对本国以及对世界的影响。(12分)‎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 ‎——据《大公报》(天津)之《最近报界调查表》(1905年)整理 材料二:《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 ‎——资料来源: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 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 材料三: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它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城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1)概括材料所示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7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9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10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人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3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4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0分)‎ ‎ 在国务院‎2006年5月23日颁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江苏有37项人选,数量仅次于浙江,名列第二。江苏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单:‎ 吴歌、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董永传说、江南丝竹、海州五大宫调、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昆曲、苏剧、扬剧、苏州评弹、扬州评话、扬州清曲、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扬州剪纸、苏绣、扬州玉雕、无锡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苏州制扇技艺、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苏州端午习俗、秦淮灯会、苏州角直水乡妇女服饰。‎ 请回答:‎ ‎(1)按照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上述37个项目大致可以分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几类?请写明类别名称。(4分)‎ ‎(2)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任选其中一项,概述其入选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2-23 BDCA DACD AAAD ‎38.(1)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库尔斯克会战使德国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8分,答对4项即得满分。)‎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2分);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分)。‎ ‎(3)对本国的影响: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加剧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巩固了斯大林模式(6分)。‎ 对世界的影响: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促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雅尔塔体制),使战后世界逐步走向美苏对峙和冷战(6分)。‎ ‎39. (1)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者多元;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下去。(7分)‎ ‎(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或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的呼声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逐步展开。(9分)‎ ‎(3)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或“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10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3分)‎ ‎(2)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1分)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2分,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得分)‎ ‎(3)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2分)看待: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1)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4分)‎ ‎(2)要求结合文化遗产的三项评审标准,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标准:①阐述申报项目的自身价值;②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③该遗产项目环境的协调和对不协调状况的克服程度。(6分)‎ 宁波镇海中学历史试题 必修模块 ‎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下面是推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四个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 A.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建设 B. 统治者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等政策的推动 C.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2.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元朝这样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目的 A.加强民族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进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加强统治 C.地方分权的方式便于管理元朝空前广大的疆域 ‎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图一《步辇图》 图二《墨竹图》 图三《窦娥冤》 图四京剧《杨门女将》‎ A.图一题材属于人物画,技法属于写意画 B.图二强调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剧种在清朝道光年间,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4.宋明理学是对先秦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下面关于二者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具有积极入世的态度 ②都强调遵从三纲五常 ③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宋明理学比先秦儒学倒退了 ④都主张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 .①②④‎ ‎5.吕碧城和萧红、石评梅、张爱玲并称民国时期四大女才女。1918-1922年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下列有可能成为她撰稿内容的是①宣传美国的摇滚乐 ②给国人介绍电影《浮华世界》的内容③介绍印象主义绘画大师梵高的《向日葵》 ④及时报道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内容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④‎ ‎6.右图是电影《闪闪红星》里的小主人公潘冬子的剧照,据此判断该剧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7.1984年电视荧屏上曾出现过盐城燕舞电器厂“燕舞”牌收录机的广告画面,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怀抱吉他,以一句“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使“燕舞”收录机的名声响遍大江南北。这反映出 A.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D.广告成为引领人们消费的最重要的方式 ‎8.自从民主政治诞生以来,人们对它的批判就从未间断过,正是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使其难以完善,而且历史的发展也已经证明纯粹的民主无法避免“多数人的暴政”。下面的事件能证明这种说法的是 ①苏格拉底之死 ②处死查理一世 ③希特勒纳粹党上台 ④美国1787年宪法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9.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1769-1778年 ‎1779-1788年 ‎1789-1798年 ‎1799-1808年 ‎1809-1818年 名义工资 ‎81‎ ‎86‎ ‎94‎ ‎114‎ ‎114‎ 生活费 ‎72‎ ‎85‎ ‎97‎ ‎137‎ ‎159‎ 实际工资 ‎112‎ ‎101‎ ‎98‎ ‎83‎ ‎72‎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A.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B.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D.工人的创造性遭到打击,造成英国被美、德赶超 ‎10.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③打击了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是一种和平的联合,努力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12.在1918年11月,当德国宣告投降的消息传到前线,一部分德军认为“德国在战场上没有战败,而是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他们认为德国失败是由于 A.意大利倒戈 B. 盟友奥匈帝国的投降 C.德国十一月柏林工人起义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3题(24分)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 ‎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6分)‎ ‎ 材料二《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明朝政治统治的影响。(6分)‎ 材料三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3)对比材料二,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变化?(4分)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2分)‎ ‎ 材料四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 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 (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3分)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了法国等欧洲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3分)‎ ‎14题(28分)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 ‎——《世界通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 ‎——《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本轮金融危机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迅速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面对危机世界各国积极采取应对之策……‎2008年11月15日,有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2008年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希望“重返纪律”,现在金融市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纪律约束。二十国金融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总统布什也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新秩序。 ——新闻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方大国做出了什么努力?(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3)材料三,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2分)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8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特里谢希望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的。(2分)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当前世界各国面对金融危机,强调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选修ⅠB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第95页 材料二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从俄国1861~1881年的20年里,俄国纺织品的生产增加了两倍,大规模机械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业生产……20世纪初俄国的石油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1860年俄国铁路的总长度只有‎1500公里,到1892年铁路长度发展到‎3万公里以上,……在1860~1900年间,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六倍。‎ ‎——伯里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0卷 回答:‎ ‎1.改革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请结合材料一合材料二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者采用什么措施来处理改革阻力的?(4分)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2.材料三能够证明什么?(2分)试结合材料二予以简要论证。(2分)‎ 选修ⅠB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看下面两张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指出图一和图二所在城市的名字,并指出它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另外两处建筑名称。(4分)‎ ‎2.该城市在当时文化繁荣条件有哪些?(6分)‎ 必修模块历史答案:‎ ‎1.D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又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体现 ‎2.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朝把天下划分为南七北六十三行省,比今天的省要大得多,是想借用自然环境差异极大来加强统治的需要,故应选择D。‎ ‎3.A 图一技法上属于工笔画。故选A。元朝统一中国促使了民族大融合(特别在北方)元曲就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4. C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是董仲舒最初提到,朱熹时才联用。三纲五常是儒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伦理教条,所以时间上不对的。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虽然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但西汉后他沦为统治服务的工具。孔子提出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与三纲五常里的愚忠还是有区别的。这也说明了C的正确性。另外,儒家思想不管怎样变化,始终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宋代范仲淹等。‎ ‎5.B 摇滚乐出现在20世纪后半期,有声电影出现在1927年的《爵士歌手》,故排除①②,而印象派绘画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华盛顿会议刚好再此期间召开 ‎6.B 从剧照的服装可以看出是红军,故应该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7.C 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燕舞电器厂的做法就是这种改革的具体体现。其他三项当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8.C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的、纳粹党是通过大选上台的、1787年宪法代表了当时多人的意志。这三种情况都体现了多数人的意志,反而导致了不应该的结局正好可以印证这一说法。‎ ‎9.D 英国被美、德赶超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即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由于英国是老牌工业强国和殖民大国,所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态度消极,导致英国被美、德赶超。‎ ‎10.D 结合材料和教材中的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 ‎11.B 提取信息可知,日本认为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该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根据日本在经济中的比值它应该在政治中占有相同的比值,反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企图。‎ ‎12.C 卖国贼是指德国国内的工人运动,意大利倒戈在一战早期就出现了,不应是这个时期才有才反应。‎ ‎13题.(1)功能:政治功能,提供政治咨询;教育功能,培养人才,传播文化。(6分)‎ ‎ (2)特点:学校和科举紧密结合(或以培养官吏为主要目标);重视儒学,强化思想控制。 (4分)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2分)‎ ‎(3)教育目的由培养官吏到为社会培养人才;教育范围扩大(全民教育)。(4分)主张: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 (4)教育思想:教育要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自然天性。(3分)原因: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3分)‎ ‎14题:‎ ‎1、现象:各国货币汇率混乱,各国货币集体无序竞争(2分)‎ ‎ 努力: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2分)‎ ‎ 影响: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使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6分)‎ ‎2、问题: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1分)‎ ‎ 原因:日本、西欧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3分)‎ ‎3、策略: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2分)‎ ‎ 原因:吸取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利益相关。(8分)‎ ‎4、目的:规范世界金融市场,加强纪律约束。(2分)‎ ‎ 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2分)‎ 选修ⅠB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1.俄国在改革之前,首先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阶级的阻力,使封建地主阶级看到解放农奴是大势所趋。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通过缴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4分)‎ 启示:改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推行;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其他可以成立的观点也可)(2分)‎ ‎2.俄国废除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2分)‎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农民缴纳高额赎金这一掠夺性措施,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2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参考答案 1. 佛罗伦萨,(2分)乌菲齐博物馆,皮提宫(2分)‎ ‎2.政治上: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建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前提。(2分)‎ 经济上: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构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2分)‎ 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艺和建筑活动的大力扶植和资助,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2分)‎ 文综(历史)模拟试卷 必修模块 ‎1、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花费上万元去欧洲旅游成为一种新潮。这不,2005年五一长假,王先生决定随团去欧洲旅游。在交了旅游团费之后,有拿出一万元人民币在银行兑换了一些外币。王先生在欧洲独立活动中可能回()‎ A、在美国伦敦大剧院,花20美磅买票观看了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B、在法国巴黎华50法郎买票参观了时装博览会 C、在意大利威尼斯花300里拉租了一条独木舟欣赏水上卜家的生活风情 D、在德国柏林,他独立去纽伦堡,花20马克购买门票参观了当年审判纳粹战犯的法院遗址 ‎2、清代诗人龚自珍于1831年作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中标榜的人才须:()‎ A、精通八股文 B、通晓程朱理学 C、主张变革救世 D、精通西学 ‎3、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叶利钦所说的任务主要是指:()‎ A、推翻苏联社会主义政权 B、建立俄罗斯单一民族国家 C、把俄罗斯融入西方文明中 D、恢复俄罗斯世界强国的地位 ‎4、钱牧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世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5、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番执政抽签选举 ‎6、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后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宪法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 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1776年革命后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C、1787年联邦宪法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 ‎7、承德外八庙中的小布达拉宫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正南方,是乾隆皇帝下令仿布达拉宫建造的。门口跪立着一对石象。下面是游客对跪着的大象的评价,其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大象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只能是跪着的 ‎ B、大象跪立表示对游客的欢迎 C、该建筑正对着的是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跪立表示对皇权的臣服 D、这种设计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8、宋代有“榜下提婿”的习俗,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反映了:‎ A、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科举制度庸俗化 ‎9、《荀子.儒效》中说:“(周公)煎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分析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正确的有()‎ ‎①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②分封制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36年12月12日下午稍晚的时候,蒋被扣押的消息传到北平,震动了整个校园。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教授和学生都突然关心起已经发生的事情来了。北平决不是以个拥蒋的城市,但是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到处都在为蒋的安全担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政府代表国家利益 B、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C、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国共两党已经由内战转向和平 ‎11、严复在《宪法大义》中写道:“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下列事件与这一要求相符合的有 ①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书②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③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④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⑤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2、“任何种族差别或种族优越的学说在科学上均属错误,在道德上应受谴责,在社会上实为不公,且有危险,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均不能为种族歧视辩解。”(引用1963年《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下列选项中违反这一条例的是()‎ ‎①欧洲人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大规模屠杀印第安人②欧洲人贩卖黑奴 ‎③希特勒疯狂迫害犹太人 ④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沙漠军刀”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惆惆而出,土人以雉尾挹(沾取)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纯)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中国名墨之一)不及也,遂大为之。……‎ 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替代了19世纪的煤的世纪;它造就了全世界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的文明,替代了英国和欧洲大机器工业的文明。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内燃机的发明,打开了石油的“潘朵拉神盒”。‎ ‎——周晋进《大国石油》‎ 材料三 60年代以来,中东的石油开发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使它对世界经济,主要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其长期受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与剥削。1959年1960年,西方石油公司先后两次降低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价格,使产油国蒙受极大损失。……1960年9月,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在巴格达开会,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973年以后,欧佩克成员为为实现参股和国有化积极斗争,使大多数成员国达到全部或大部控制本国的石油资源。‎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石油有哪些用途?《梦溪笔谈》一书为什么有重要地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打开了石油的‘潘朵拉神盒’”是什么含义?(8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东产油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措施。(10分)‎ ‎(4)根据以上分析,简述人类文明进程中能源开发利用的启示。(6分)‎ ‎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 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材料二: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以上材料皆据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 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问题:‎ ‎(1)1500 年前后,西欧发生的哪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 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6分)‎ ‎14.(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英王的实际统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提供了前提。(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体现:建立欧洲共同体。(2分)‎ 选修ⅠB ‎15.(10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道教科书。‎ ‎——【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通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涯网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何不同?(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敕语》产生的主要背景。(3分)‎ ‎(4)你赞同材料四的哪种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2分) ‎ ‎16、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共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6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4:ACAD 5—8: CDCA 9—12:BBBA ‎ ‎13.答案要点:‎ ‎(1)用途:燃料、制墨。(4分)意义: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学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4分)‎ ‎(2)含义: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动力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革命;促使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一系列新型武器用于战争;严重的环境污染。(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回答,言之成理,答出四点即给8分)‎ ‎(3)问题:长期受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与剥削,使产油国蒙受极大损失。(4分)措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石油资源,协调一致行动。(6分)‎ ‎(4)启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能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不断扩大;和平是发展的重要保障;注重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科技,努力开发新能源。(6分)‎ ‎14.(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英王的实际统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提供了前提。(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体现:建立欧洲共同体。(2分)‎ ‎15.(10分)‎ ‎(1)特点:民间办学;注重教育的通俗适用;‎ ‎ 偏重儒家传统文化。(每点1分,任答两点共2分)‎ ‎(2)不同:政痢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3分) ‎ ‎(3)核心:忠君思想(或儒家忠孝思想)。(i分)‎ ‎ 背景: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分)‎ ‎(4)(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2分)‎ ‎(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最终使日本因对外侵略扩张而战败;给日本人民以及东亚和平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 ‎16、(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