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7.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41 汉代儒学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1.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定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董仲舒的主张
(1)倡导儒学、实践德政、实行教化、政策的“更化”。
(2)君权神授。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文化“一统”与政治“一统”是一致的。
4.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微点拨 “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二、太学的创建——(b)
1.创建时间:汉武帝时期。
2.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7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微点拨 太学兴办,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国家掌握了统一的意识形态,也提高了儒学的影响力。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加试——(c)
1.有利于推动儒学发展,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2.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巩固。
3.有利于官僚队伍的扩充。
4.导致科研技术的相对薄弱。
7
主题一 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史料一 ①《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②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③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论从史出 ①新思想的载体。②继承传统民本思想。③追求财政充足,上下和谐,利国利民的治国理念。
史料二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②屈民以伸君,③屈君以伸天”。
论从史出 ①坚持民本思想。②神化皇权,与传统民本理念相悖。③对皇权也有一定制约。
史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论从史出 反映了董仲舒“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及其实质。
史料四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论从史出 天人感应,约束天下臣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约束皇权。
1.五大视角综合认识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1)背景
①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诸侯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②汉初推行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形成:他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
(3)内容
①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⑤在哲学上,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4)目的: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它为儒家思想跃居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奠定了基础。
(5)特点
7
①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②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③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④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⑤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⑥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2.董仲舒新儒学VS先秦儒学
项目
先秦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
重点
讨论现实问题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是对“真理”的追求
为现实政治服务
特点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
主题二 儒学官方化、法律化地位确立
史料一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
论从史出 史料体现了有关汉武帝的治国之策;《五经》属儒家经典,“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体现了儒学在当时的地位;“举遗兴礼”“崇乡党之化”“学者益广”等体现了儒学在当时对社会教化和风尚的影响。说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史料二
论从史出 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取得独尊地位,关键在于其神化君主权威,适应了统治者及时代的需要,又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迎合了人心追求。
1.汉武帝尊儒的三大举措
7
(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3)教育:儒家垄断教育,“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在中央兴办太学,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开始在民间独尊。
2.儒学自汉代以后长盛不衰的因素
(1)内因
①自身特点: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
②体系开放:能不断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
③适应时代: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调整。
④个人贡献:历代儒学的创新发展。
(2)外因——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3.法律儒学化地位的确定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从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的、民事的、婚姻家庭的、行政的、诉讼的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和灵魂,也就是说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1.主干知识——汉代官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2017·11月浙江选考)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A
解析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由此可见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答案为A。
2.史料理解——儒家官方地位确立
7
(2016·10月浙江选考)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答案 A
解析 太学是两汉时期官办中央最高学府,由此可排除B、D项,官立学校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由此可排除C项,故选A。
3.(2017·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押题)《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 )
A.《诗经》 B.《春秋》
C.《礼记》 D.《四书章句集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四书章句集注》是由南宋朱熹编著。
4.董仲舒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这表明其主要的治国思想是( )
A.以德治国 B.天人合一
C.严刑峻法 D.效法先王
答案 A
解析 “任德教而不任刑”表明董仲舒崇尚以德治国,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天人合一,故B项错误;董仲舒并未主张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效法先王,故D项错误。
5.(2017·奉化学考满分练)《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故选C项。
6.(2017·杭州学考测评交流)中国古代某学者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思想主张。该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董仲舒
答案 D
7
解析 董仲舒主张儒学独尊,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故D项正确。
7.(2017·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押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董仲舒
答案 D
解析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汉朝董仲舒进一步提出“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思想,为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
8.(2017·余姚学考满分练)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中“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地方权力过大”等信息可以看出,这里的儒家思想意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儒学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C项正确。
7
相关文档
-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蛋白质的相关高考2021-05-133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三章 概率 32021-05-134页
- 2018高考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2021-05-139页
- 高考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更2021-05-13170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算法初步 22021-05-133页
- 高中化学计算题总结高考真题2021-05-135页
-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高中数学必修15知2021-05-138页
- 2016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2021-05-1310页
- 河南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适应性考试2021-05-1315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021-05-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