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七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十九 《论语》文化经典专练
练前提示 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论语》无疑是重中之重。对于这部经典,考前的复习训练分两块:一块是强化对《论语》十大思想内涵的理解,尤其是看它表现在《论语》中哪些词句上;一块是加强做题,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与领悟。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3)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1.根据材料(1),颜回的为人可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概括。
答案 安贫乐道
2.“仁者”为什么“不忧”?综合三则材料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仁者追求的是道义和真理,其中有无尽的快乐,因而拥有安定、和乐的心境;不会像众人那样受到外物的牵累,为细琐小事而烦恼忧愁。
5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1)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3.孔子熟悉教育对象,对“柴”“参”“师”“由”等弟子的品评都很中肯。在所学课文关于“闻斯行诸”一问两答的对话中,孔子对冉有、子路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答案 退 兼人(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4.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思想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为人师者应对学生的特点有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应依据学生的品性,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品德和学业方面的培养。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
(3)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4)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朱熹《论语集注》)
注 约:贫困。
5.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__手法。孔子弟子中“君子固穷”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答案 比喻 颜渊
6.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仁德”修养在人克服环境影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
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
5
(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7.第(1)段文字中的“忠”“恕”是什么意思?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孔子一方面强调仁者爱人,强调忠恕之道,一方面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要“以直报怨”,这是否自相矛盾?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矛盾。孔子认为仁者具有最高美德,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能明辨善恶。
孔子还认为应该用正直来回报仇怨,是非恩怨要分明,孔子所说的仁爱宽容是有是非原则的。①我们应该正确地爱,不能正确地爱,等于不爱,或者实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②我们应该公正地对待怨,毫无原则的宽容,是纵容,反而会害了别人,这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
(1)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2)子谓公冶长:“可妻①也。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③妻之。
(《论语·公冶长》)
注 ①妻:嫁给,给某人做妻子。②缧绁:捆绑犯人用的绳索,指牢狱。③子:这里指女儿。
9.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为人处世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答案 爱憎分明(是非分明、扬善嫉恶)
10.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是如何察识学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着重审察品德,如公冶长虽被囚却素有美德。②不能只察看身份贵贱(遭遇荣辱、处境穷达),如公冶长虽是囚犯,但仍有值得赞赏之处(有才能)。③细察言行、动机,如冉求为季氏加税敛财,不合德政,不明是非善恶。④“观过,斯知仁矣”(了解一个人的“过错”,就可知他是否具有仁德了),因为“过错”有真假、大小和主客观原因之分,如公冶长虽被囚,却可能是被人冤枉的。⑤全面辩证地考察,如冉求虽然是贤弟子(列于“孔门十哲”),但也有犯错的时候。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12题。
5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2)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②,俭,吾从众。拜下③,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
注 ①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用工细,故贵。②纯:黑丝,以黑丝为冕,省时。③拜下:古时臣民面见君上时,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④泰:骄纵傲慢。
1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答案 礼崩乐坏(或“越礼犯上”“名实不符”“君不君臣不臣”等)
12.材料(2)中,孔子既“从众”又“违众”,你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众”,是因为孔子赞同世人戒奢以俭(崇尚俭省)的风气。②“违众”,是因为孔子反对臣下越礼犯上(骄纵傲慢,有失恭敬谨慎)的态度。③这矛盾表明了孔子重视礼与仁。麻冕、纯冕、堂下拜、堂上拜,属于外在形式的礼仪,俭(爱物)、拜(虔敬)属于内核本质的仁德。④对于涉及原则性的(关乎内心情感的),须坚持;对纯属外在形式的(无关道德伦理规范的),则可变通。这体现了孔子中庸或知权达变的思想(或处世的灵活性)。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14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13.“割鸡焉用牛刀”,课本解读为“喻子游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你认为这句话还可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包含孔子对子游极欣赏、极惋惜的情感——子游是他的得意门生,长于文学,有如此大才却无大用武之地,只任职武城这样的小邑。
1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中的“道”“君子”与“小人”,分别指“礼乐之道”“有地位的人”与“卑贱的人”,请从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评价孔子的这种“教化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认为无论“君子”与“小人”均应接受礼乐教化,这种“教化观”有可取之处,也有需批判的地方。
①可取之处:统治者学道不仅可以修身还能施行德政、惠及百姓,这点无疑有可取之处。
②不可取之处:被统治的人学道则可以被驯服并且自愿成为臣民、顺民,这种“教化观”,其终极目的是更好地维护君王与贵族统治的社会秩序,其教化的产物只能使“君子”(统治者)永远为“君子”,“小人”(臣民)永远为“顺民”,这不是提倡建设“自由平等和谐”的现代公民社会所应该有的图景。
5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6题。
(甲)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乙)子路问成人[注]。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注 成人:全人,完美无缺的人。
15.甲段文字中孔子将“贤者”分为四个等级。《〈论语〉选读》教材中提到的人物当中______和______属于第一个等级。
答案 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丈人、石门晨门、荷蒉者(任选两个)
16.对照乙段文字中孔子对“成人”的理解,甲段文字中的“贤者”能不能被称为“成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因为:(1)在孔子看来,要成为“成人”,要么理智、寡欲、勇敢、有技艺、明礼乐,要么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始终不忘初心;(2)而所谓的“贤者”,无论他处于四等中的哪一等,都是“避”字当头,他们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却逃避社会责任,只顾洁身自好。所以“贤者”是不能被称为“成人”的。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8题。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3)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17.从第(1)(2)两则材料看,“为政以德”的关键在于执政者____________。(用一个四字成语或短语概括)
答案 以身作则(或“率先垂范”)
18.结合第(3)则材料,分析说明执政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经济与政治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若主张施行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或“彻”),并认为国君富足与否取决于百姓。执政者应该“藏富于民”(或“轻徭薄赋”),“以民为本”(或“仁爱百姓”)。
5
相关文档
-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蛋白质的相关高考2021-05-133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三章 概率 32021-05-134页
- 2018高考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2021-05-139页
- 高考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更2021-05-13170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算法初步 22021-05-133页
- 高中化学计算题总结高考真题2021-05-135页
-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高中数学必修15知2021-05-138页
- 2016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2021-05-1310页
- 河南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适应性考试2021-05-1315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021-05-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