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3周
今天复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名师点睛】
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1)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作用
(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3)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导思想
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试题演练】
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周的“秩序井然”,汉的“凝重”,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对应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
【答案】C
【解析】
- 6 -
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名师点睛】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两层官职: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长官。
【试题演练】
1.《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 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 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 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答案】C
【解析】
当为盗”表明,“父子”关系不同,适用法律的条文也不同,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秦律》只是对“父盗子”“假父盗假子”处以不同的处罚,并非只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故D项错误。
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名师点睛】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
(1
- 6 -
)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盛行于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2)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相权一分为三,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成熟。
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②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③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试题演练】
1.《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 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
C. 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D. 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答案】C
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名师点睛】
区别“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 6 -
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如“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如,宋代对地方“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归纳为“一、三、三、四、五”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三条主线: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官吏:官吏选拔和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三个创新: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
四个阶段:秦朝确立→汉代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五种方式:加强君主权力、加强思想控制、变革中央和地方结构、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加强监察机制。
【试题演练】
1.(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这反映出
A. 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 B. 明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 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 D. 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
【答案】D
【解析】皇帝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是由于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皇帝的意见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反映朝廷议决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明朝君主专制是在不断强化,但材料不是反映这一主题,排除B项;从最终结果来看,廷议制度未能确保公正法治,排除C项。
我要练习
1、(2015年海南卷历史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材料中“罢侯置守”
- 6 -
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网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名师点睛】要明确先秦和秦汉政治之间的区别。先秦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体现出的是血缘贵族政治的特点,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汉实行君主专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体现的是官僚政治的特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是一个常考热点,建议课后阅读柳宗元的《封建论》来加深理解。
2、(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对官员的称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宗法制影响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宗法制的影响有: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家国同构的国家结构;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等。宗法制属于主干知识,是海南历史高考的高频考点,这启示我们复习备考一定要把握教材主干知识,吃透高考高频考点。
3、(2017年北京卷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 6 -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文物挖掘的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做这类题目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的细节性知识点,同时把握关键词,注意不要夸大对信息的解读即可。
- 6 -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平面向量与复数时复数更多2021-05-137页
- 全国通用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2021-05-1365页
- 河南省普通高中高考数学毕业班适应2021-05-1312页
- 高考一轮复习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2021-05-1310页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2021-05-1322页
-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蛋白质的相关高考2021-05-133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三章 概率 32021-05-134页
- 2018高考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2021-05-139页
- 高考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更2021-05-13170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算法初步 22021-05-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