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9.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修1大气运动时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 题组一: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影响 ‎(2010·济南统考)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B )‎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D )‎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解析 由图示知,①和③均低纬信风带。二者之间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 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 流,为寒流。‎ 题组二:气压中心及其天气特征 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 ‎<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的 ( C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据图可知,图示北半球某地区为低压中心,由内向③④地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锋,‎ 由内向①②地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③地附近。‎ ‎4.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 B )‎ A.温暖干燥 B.低温阴雨 C.风和日丽 D.细雨连绵 解析 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题组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下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 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2)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3)与二分日相 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 北移动的结果。(4)C海为地中海,该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 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答案 (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 动)。‎ ‎(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 西风带控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09·广东地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问题受下垫面状况、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第1题,从图 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之间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第2题,注意是 选择不正确的答案。地面辐射的强弱与地温有关,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与 下垫面性质有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自身温度呈正相关,云量越多逆辐射 越强。‎ 答案 1.C 2.B ‎(2010·浙江五校)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2009年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表”,回答3~4题。‎ 日期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最低 气温 ‎23°C ‎23°C ‎24°C ‎25°C ‎26°C ‎27°C ‎28°C ‎28°C ‎28°C ‎25°C 最高 气温 ‎31°C ‎32°C ‎33°C ‎34°C ‎35°C ‎36°C ‎37°C ‎38°C ‎38°C ‎30°C 天气 多云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阴 风力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较强 偏北风 ‎3.2009年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日温差减小,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4.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向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解析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增大,排除A项。读表可 知,9月15~23日影响长沙气温的主要因素为天气状况,故答案为D。第4题,夏季风强 劲,主要在夏季,而此时为秋季,排除A项;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排除C项;若亚 洲高压强盛,则气温会下降,排除D项,故答案为B。‎ 答案 3.D 4.B ‎5.(20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 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晚上陆地冷却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 吹向海洋。如果地球不自转,影响风的因素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近地 面的风会由极地吹向赤道。‎ 答案 C 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6~8题。‎ ‎6.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 (  )‎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7.与N点对应的地表点相比较,M点对应的地表点气压较低的原因是 (  )‎ A.地表冷 B.地表热 C.地势高 D.气流上升 ‎8.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  )‎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 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500百帕等压面M处向上凸,N处向下凹,故与M点同高度的 地点应在N点的上方,N点的气压低于该点。第7题,500百帕的等压面是高空气压分布 状况,因而当高空M处为高压时,其近地面应为一低压,根据经纬度可知,M处位于青 藏高原,因而该处比N处地表点气压低是因为其地势高。第8题,P点空气应由M地流向 N地,因为是高空风,几乎不受摩擦力影响,其最终风向应平行于等压线,又因为是北 半球,故风向应垂直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即为北风。‎ 答案 6.B 7.C 8.D ‎(2010·青岛期中)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9~11题。‎ ‎9.该月份最可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 第9题,由图示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且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气压低,是北 半球的夏季。第10题,②地靠近夏季风源地,处于沿海位置,风力较大。第11题,③地 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为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 答案 9.C 10.B 11.B ‎(2008·海南地理)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2~13题。‎ ‎5月~10月 ‎11月~次年4月 平均温(℃)‎ 降水(mm)‎ 平均温(℃)‎ 降水(mm)‎ 甲地 ‎27‎ ‎1 650‎ ‎25‎ ‎22‎ 乙地 ‎27‎ ‎890‎ ‎26‎ ‎77‎ ‎12.两地的纬度约在 (  )‎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解析 从甲、乙两地5~10月气温高于11月~次年4月,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从甲、乙 两地5~10月高温多雨,11月~次年4月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说明两地为季风气候,且 纬度较低。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13.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解析 从甲、乙两地5~10月降水量看,甲地明显多于乙地,说明甲地位于迎风坡,乙 地位于背风坡,两地之间有山地。‎ 答案 D ‎(2009·江门调研)读图,回答14~16题。‎ ‎14.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15.b地肯定位于 (  )‎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 ‎16.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 A.a—b—c B.b—c—a C.c—a—b D.c—b—a 解析 第14题,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第15题,从气温情况来看,图中b地1月均温高于7月,故位于南半球,排除A、B项;从 降水量来看,b地1月降水量大于7月,即雨热同期,可判断b地为季风气候,应分布在大 陆东岸。第16题,三地的纬度高低,对比图中三地1月或7月气温即可得出。‎ 答案 14.B 15.C 16.D 二、综合题(共36分)‎ ‎17.(2010·厦门质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7月份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 分布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甲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 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结合图乙分析,‎ 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解析 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第(1)题,沙石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两者昼 夜温度差异说明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第(2)题,结合等温线分析气温分布,结合海 陆热力性质说明差异原因。第(3)题,森林因干燥可引发火灾,福建冬春降水较少,气 候相对干燥,可能出现火灾。‎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地区气温较低;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 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3)冬春。B地冬春季节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灾。‎ ‎18.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图甲表示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    带。‎ ‎(2)在图乙A、B、C、D四地气候中,由图甲中⑥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    地,其气 候特点是       ,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H地与A、B、C、D四地中    的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图甲中    ‎ 和   (填序号)交替控制。‎ ‎(4)图乙中‎20°C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    弯曲,其原因主要是受      的 影响。‎ ‎(5)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判断图乙中E、F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正误:‎ E    ,F    。‎ 解析 根据气流偏转的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⑦为极地东风带,⑥为西风带,在其 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多,因为阴雨天气较 多,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适宜牧草的生长,可发展畜牧业。H地为地中 海气候与C地相同,都是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图乙中‎20°C 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区域气温较同纬度偏低,主要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地球运 行到近日点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北美大陆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E地为一低压 系统,气流应向中心辐合。‎ 答案 (1)北 极地东风 ‎(2)B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①光照和热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②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3)C地 ② ⑥‎ ‎(4)北(低纬) 本格拉寒流 ‎(5)错误 正确 w.w.w.k.s.5.u.c.o.m 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