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2.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高考地理 选考 区域地理第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课时练习(二)新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部分 第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1~3题。‎ 面积 ‎26万平方千米 最冷月均温 ‎5 ℃‎‎~‎‎8 ℃‎ 最热月均温 ‎16 ℃‎‎~‎‎29 ℃‎ 年均温 ‎16 ℃‎‎~‎‎18 ℃‎ 降水量 ‎1 000毫米~1 300 毫米 无霜期 ‎250 天~350 天 年日照时数 ‎900 小时~1 300小时 ‎1.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  )‎ A.30°N,105°E B.23.5°N,105°E C.40°N,120°E D.45°N,125°E ‎2.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3.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 B.土壤贫瘠 C.热量不足 D.光照不足 ‎1.A 2.C 3.D [从表中资料可知,该地形区面积较大,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生长期长,但日照时数少,因此为四川盆地。受热力作用影响,盆地夜晚降温比周围山地慢,气温高而气流上升,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形成夜雨。从农业生产的条件评价,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紫色土壤肥沃是其优势;但阴雨天多,使日照时数少,光照条件差。]‎ 读我国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图(图甲)和我国四大盆地剖面图(图乙),回答4~5题。‎ 图甲 7‎ 图乙 ‎4.关于四大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季风气候区 ‎ B.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都属于中纬度地区 ‎ D.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5.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对应图甲中的(  )‎ A.abcd B.bcad C.dabc D.dcab ‎4.C 5.D  [本题组考查我国的地形分布,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四大盆地只有四川盆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柴达木盆地属于青藏高寒气候,处在第一级阶梯上,它们都在中纬度地区;从海拔和经纬度判断,①②③④分别为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分别对应dcab。]‎ ‎(2015·福州市高二检测)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6~7题。‎ ‎6.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7.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主导风向 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 D.土壤肥力 7‎ ‎6.D 7.A [第6题,芦苇是淡水植物。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甲河流入L湖、乙河流出L湖;则该湖西侧有甲河补给淡水、又有乙河起到排盐作用,而使西侧湖水为淡水,适宜芦苇生长;东侧盐度高而不适宜芦苇生长。第7题,芦苇是淡水浅水域生长的植物,其生长受水面深浅、盐度高低和土壤肥力影响,与风向无关。]‎ ‎(2015·广州高二期末)下图为“游圣”徐霞客徒步旅行足迹,读图回答8~9题。‎ ‎8.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座大山中,山麓地区能够看到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9.下列图中反映的地理信息,与上图中的b地区相符的是(  )‎ ‎8.D 9.B [第8题,本题考查我国植被的空间分布。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四地中只有④地分布在亚热带,因此选择D项。第9题,本题考查我国气候、正午太阳高度的地区差异。b地区为云贵高原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的影响大,冬季最低气温高于‎0℃‎,降水季节变化大;而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且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刻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成渝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10~11题。‎ 7‎ ‎10.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A.交通不便 B.自然资源少 C.耕地资源少 D.政治因素 ‎11.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会处,交通便利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10.A 11.C [第10题,注意选社会经济原因,“成渝实验区”地处四川盆地,周围山岭环绕,与外界联系受阻。第11题,武汉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京广铁路枢纽,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周围工农业发达。]‎ 山东省将修建从青岛到荣成的轻轨(类似火车的一种电气化运输工具),读图,回答12~13题。‎ ‎12.在青岛落户的外资企业中,韩国的比欧美一些大国的都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区位因素造成的 B.中韩有众多的相同或类似的企业 C.市场广大 D.投资政策不同 ‎13.修建从青岛到荣成的轻轨最主要是为了(  )‎ A.加快青岛的发展 B.加快山东半岛的发展 C.减少青岛的人口压力 D.改善山东半岛能源运输紧张的状况 ‎12.A 13.B [第12题,韩国比欧美距离青岛更近,区位条件更优越。第13题,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具有加快该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7‎ 二、综合题(共4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 材料二 下图为甲地区“种植业播种面积变化图”和“种植业产值结构变化图”(其中a代表1996年,b代表2006年)。‎ ‎(1)说出材料一所示区域降水量的分布规律。(2分)‎ ‎(2)材料一中A地降水总量________毫米,B地降水总量________毫米,试分析形成B地降水状况的原因。(4分)‎ ‎(3)下图中气候资料图与材料一中区域相符的是________,试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6分)‎ ‎(4)阅读材料二,分析2006年与1996年相比,该区域农业结构有什么变化?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有哪些?(8分)‎ ‎(5)甲地区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哪些积极意义?(2分)‎ ‎(6)分析材料一中的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该问题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解析]‎ 7‎ ‎ (1)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根据闭合等值线的规律可知A地降水量小于500毫米。B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700毫米。(3)根据气温、降水数据可知C图为温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为降水不均,多旱涝灾害,有利条件为热量充足,雨热同期。(4)从图中可知粮食及产值下降了,蔬菜面积产值上升了,主要与市场、交通、保鲜技术有关。(5)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可从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就业等问题入手。(6)乙地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低于500 高于700 东南季风越过渤海,水汽含量增加;地处山地迎风坡,气流被迫抬升。‎ ‎(3)C 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雨热同期;限制性因素:降水分配不均,多旱涝灾害。‎ ‎(4)变化: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产值下降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了,产值增加了;蔬菜在农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扩大。‎ ‎(5)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种植蔬菜需要大量劳动力,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安定。‎ ‎(6)乙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1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将上海建成世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海大力推进产业布局“退二进三”(第二产业向郊区扩散,第三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并在郊区建设了金桥出口加工区、临港装备制造基地等临港型工业集聚区。‎ 材料二  上海港1959年货物吞吐量为0.17亿吨;1984年货物吞吐量已突破1亿吨大关;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05万标准箱,均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又大幅度提高。‎ 材料三 上海港主港位置迁移示意图。‎ ‎(1)简述上海港主港位置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 ‎(2)从交通联系的角度分析,近年来上海港货运总量居世界首位的主要原因。(10分)‎ ‎[解析] (1)主港位置变迁特点可从图中看出;原因可从深航道的影响及接近货源地(注意提取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信息)等方面分析。(2)上海港货运总量大体现在进出港物资多,这又与上海经济腹地大和城市依托有关。从交通联系角度分析,就是分析上海港通过交通方式联系广大经济发达地区。‎ ‎[答案]‎ 7‎ ‎ (1)特点:向航道更深的水域迁移。原因:船舶大型化,吃水深度增加,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上海市第二产业向郊区扩散,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使部分货源地外移。(2)上海港通过长江航线与京沪、沪杭铁路线以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运输干线联系了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货物运输量很大;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大量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输出和输入要通过上海港,其远洋运输联系着世界许多港口;上海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部,其沿海运输航线联系着我国大陆沿海众多港口,货物运输量很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