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 浙味阅读专练 一 读懂江南名镇-乌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三 浙味阅读专练 专练一 读懂江南名镇——乌镇 微导语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 000多年文明史和1 300年建镇史,是著名作家茅盾、木心的家乡。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古色古香,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的湖水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乌 镇 木 心 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怪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站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故乡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压抑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5‎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着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之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阴,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式排列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正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毁。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 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 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这些细棂花格的长窗应是褐色的、玻璃通明的,而今长窗的上部蚀成了铁锈般的污红,下部被霉苔浸腐为烛绿,这样的凄红惨绿是地狱的色相。我向来厌恶文学技法中的物我对话,矫揉造作,伤感滥调。而此刻,我实地省知这个废弃的,我少年时候的书房,在与我对视,它坚称它曾是我青春的精神岛屿。这样僵持了一瞬又一瞬,整个天井昏昏沉沉,我站着不动,轻轻呼吸。我认了,我爱悦于我的软弱。‎ 我渐渐变得会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来。别人的悲惨,我尊重,无言;而自身的悲惨,是悲惨,但也很罗曼蒂克。此一念,诚不失为化愁苦为愉悦的良方,或许称得上是最便捷的红尘救赎,自己要适时地拉自己一把呵。‎ 茶馆,江南水乡之特色,我点燃纸烟,斜倚在小桥的石栏上。阳光淡淡地从彤云间射下,街面亮了些,茶馆内堂很暗,对面又是一条较宽的河,反映着纯白的天光。‎ 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走下石桥,桥堍有石级可及水面,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混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 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我愕然心喜,这岂非类似我惯用的文体吗?况且我还将这样微有声息不起水花地一圆片一圆片地写下去。(有删改)‎ ‎1.五十年后重返故乡乌镇,“我”的心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点提示)好奇喜悦、隔膜失落、哀悼自慰、愕然心喜。(要有分析变化的句子,不能仅仅是四个词语)‎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记忆中的景象切入,写到现实老街,再从现实老街引出梦幻感觉,虚实相生是这部分最大的特点。具体的写作技巧有:用日常声响,极写东大街昔日的繁盛;以个体感受,凸显东大街今日的死寂;借东大街的今昔对比,写出了故乡的沧桑之变和“我”的情感震荡。‎ ‎3.面对废弃的少时书房,如何理解作者的“爱悦”与“软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爱悦”:①指作者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以期获得自我救赎;②指作者沉迷并享受这个回忆的过程。‎ ‎“软弱”:①指作者纵任自己沉溺于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感伤与怀悼;②指作者承认命运变化,承认时间强大,改变了旧居,也改变了人生。‎ ‎4.联系全文,说说“回家”和“童年”两个词语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文叙述的就是一个浪游五十年的游子,寻找精神归属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回家”的过程。所以“回家”既指家族苗裔寻找乌镇老宅,也指游子暌隔五十年后追寻精神家园。“童年”是散文的核心意象,这里是指记忆中的生活。通过童年记忆,映照现实景象,又通过现实景象,引发童年记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与怀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夜宿乌镇 朱希和 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原始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5‎ 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蒙蒙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徜徉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选自《安徽文学》,有删改)‎ ‎5.作者笔下乌镇“古朴的幽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乌镇建筑的古朴、色泽的幽暗;②乌镇文化的深邃浓厚;③乌镇夜晚迷人的水乡风韵。‎ ‎6.请结合表达特色,分析第五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突出了乌镇的特点——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能保持其原始古朴的风韵和古典的美丽风情,高度评价了乌镇在江南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7.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的梦,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照应开头的江南正在远逝,点明并深化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的忧思与伤感,并发出了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 ‎8.作者为“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而伤感,但也有人认为“现代文明迟早要取代古典文化”。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原文简要阐述自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古典文化的积淀之上的,它不可能超越古典文化而独立存在,因此,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就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作为现代人应保护和珍惜包括江南古镇在内的古典文化,丰厚现代文明的底蕴,以达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