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复习】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定 义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随着海拔的变化,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从山麓到山顶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典型案例
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简单图式
空间规模和尺度
尺度最大(全球性)的分异规律
尺度次于纬度地带性
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
1、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
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判定南北半球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判定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判断纬度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判断阴阳坡
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
4.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泛练习题
一、提高丘陵、山地植被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如图为某丘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洪峰水位过程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植树造林导致水位过程线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 B.地形坡度减小
C.涵养水源能力增加 D.地表径流阻力增大
2.植被覆盖率增加对外力作用的主要影响是( )
A.风化作用减弱 B.搬运作用增强
C.侵蚀作用减弱 D.成岩作用增强
解析:1.D 2.C
第1题,植树造林后,树冠对降水有阻挡作用,落叶、根导致地表径流阻力增大,从而使洪峰出现时间滞后,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植被覆盖率增加后,洪峰时间相对滞后,洪峰流量相对减少,说明地面径流减少、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故选C。
二、(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现象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1.A 2.C
第1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到黄,之后逐渐落叶,为落叶阔叶树种;由材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 银杏树叶由绿到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
第2题,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两地纬度影响,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因此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这反映出不同纬度之间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