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50 KB
  • 2021-05-14 发布

模拟卷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习惯或规律探究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习惯或规律探究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 李双峰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左香华 (518101)‎ 考试是一种文化知识的测试,我们知道除去不得已被强加的为基础教育发展导向功能外,考试的主要功能在筛选和选拔。高考的考试知识与教学知识是有很大区别的,高考考试是把三年的知识放在120分钟或150分钟来测验,知识量高度集中。高考考试试题是专家通过对知识和问题进行组织改造纳入试题中来的,高考试题最重要的是要有区分度。‎ 每一年的每一道高考题为了更好地体现其筛选和选拔功能,都是命题专家花了几个月时间的精心之作。做好高考学科的备考工作,对老师来说:高考命题专家设靶子,一线高三教师是射手。我们知道对每年具体的高考题预测应该是符合“测不准”原理,但高考命题专家命制高考题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这样说研究高考命题专家的命题习惯或规律,提高“射击精度”对高三备考工作是至关重要。结合本人十多年高三备考经验,本文试对近年高考化学命题专家的命题习惯或规律作探究以求教于方家。‎ 一.关注新课改,支持新课程 1. 高考命题背景材料取自新课程的新教材内容 如:2004年高考广东试题第20题. 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CaO 石灰乳 煅烧 海水 蒸发 贝壳 水 Mg 脱水 电解 盐酸、浓缩 MgCl2·‎ Mg(OH)2‎ 母液 精盐 粗盐 水、重结晶 MgCl2·6H2O ‎(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 ‎,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电解法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 。‎ ‎(2)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3)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过滤时: 。‎ 蒸发时: 。‎ 在《化学(必修1)》(鲁科版)第三章 第4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就有一个海水提镁的原理及流程,其中 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工业流程和上面高考题的背景知识和知识能力要求是完全一致!‎ 1. 高考试题的能力考查导向新课程的培养能力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将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科并列开设,同时新教材也重视将核心知识线索与活动过程、方法思路线索,以及自然现象、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线索的紧密结合、融合统一。‎ 高考是基础教育的现实指挥棒,因此高考试题命制需要考虑新课程的新能力要求,为新课程实施进行正确导向。在2005广东化学高考试题中就有几道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试题如20题与26题,特别是MCEG2005*20。 ‎ MCEG2005*20. 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1)根据反应Na2SO3(固)+H2SO4(浓)= Na2SO4 + SO2↑+ H2O,制备SO2气体。‎ ‎①用下列简图,在答题卡的方框中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 带孔橡胶塞 锥形瓶 集气瓶 分液漏斗 导管 液体 固体 ‎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①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可以不填满)。‎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此,高三复习要有新课改意识,贯彻新课程对学生的新要求。新教材要求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在教材中出现了“联想.质疑”、“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还有“观察.思考”等活动形式;新教材在内容增加有“方法导引”、“历史回眸”、“资料在线”、“身体内的化学”、“化学与技术”和“化学前沿”等栏目。高三化学复习要体现新课改意识,就需要在高三复习中开放学校实验室,让学生分组在实验室亲自动手动脑将教材中每一个实验再做一遍。同时课堂教学要增强问题或习题的探究性或启发性,组织学生“交流研讨”,让学生参与问题和内容的设计、交流和汇报等环节。这样,才能使高三复习课课堂活动有张力、有梯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关注先行者---上海市高考试题 上海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窗口,从1996年开始上海就探索着进行单独命题。根据十几年的高三备考经验,研究历年上海市高考试题对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化学成绩是很有帮助。在如今分省命题的大背景下,研究上海市高考试题对提高高考试题命制的方向就更有重要意义。‎ 比较研究一下每一年的各地的各种高考试题与历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我们都会发现其对上海市高考试题有“滞后”现象。例如: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22.与2004年广东高考试题*3就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22. 取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 B.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 C.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而2004年广东高考试题*3.为: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 A、H+的物质的量相同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D、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各地的各种高考试题与历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之间存在的“滞后”现象,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不少于二十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的第33 题与MCEG2004*26,就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1999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33.自然界存在的碳酸盐类铜矿(如孔雀石、石青等)的化学组成为:aCuCO3·bCu(OH)2 (a,B为正整数,且a≤2b≤2为正整数,且(1)将孔雀石、石青矿样分别加盐酸至完全溶解,耗用HCl物质的量与产生CO2物质的量之比:孔雀石为4:1;石青为3:1。它们的化学组成为:孔雀石:石青:(2)今有一份碳酸盐类铜矿样品,将其等分为A、B两份。然后,加盐酸使A样品完全溶解,产生CO233.6L(标准状况);加热B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20gCuO。试计算并确定该矿石的化学组成。(3)某碳酸盐类铜矿样加酸完全溶解后,产生CO26.72L(标准状况),这份矿样中CuO含量不低于 克(4)设某碳酸盐类铜矿样的质量为A克,所含CuO质量为G克。加酸完全溶解后,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为V升,则含铜矿样的A、V、G之间的关系式为:A= ‎ 而MCEG2004*26.孔雀石和石青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碳酸盐类铜矿,它们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xCuCO3•yCu(OH)2 (x、y为正整数且x≤2,y≤2)‎ ‎(1)孔雀石和石青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时,孔雀石耗用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石青则为3:1。请推算它们的化学组成。‎ ‎ 孔雀石: 石青: ‎ ‎(2)现有孔雀石和石青混合样品,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在一份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CO2 3.36L(标准状况下);加热另一份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CuO 20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孔雀石和石青的物质的量之比。‎ 三、关注历年高考试题 对每一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行统计和研究,我们会发现高考化学试题的主旋律是:永远的知识点,变化的情景。每一年高考试题为了让学生满意、让老师满意、让社会满意,高考命题专家不会在高考试题命制过程中过于标新立异。为了贯彻稳中求变的高考化学命制思想,高考命题专家喜欢以历年高考题为母题进行情景变化和创造。以历年高考题为母题进行情景变化来创造新高考试题,这就是近年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说重要的主干知识和能力、方法要求是每一年高考热点,常考常新!‎ 本人对近年各省高考化学试题共十套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了统计,共归纳高考化学常常关注的热点知识。例表如下:‎ 热 点 (重 点) 知 识 重现次数 重现率 化学与STS、环境保护、化学与新技术 ‎10 ‎ ‎100% ‎ ‎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 ‎10  ‎ ‎100%‎ 阿佛加德罗常数 ‎9‎ ‎90%‎ 热化学方程式  ‎ ‎   7  ‎ ‎70%‎ 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式推导   ‎ ‎   10      ‎ ‎  100%‎ 氧化性、还原性与稳定性、活泼性的比较  ‎ ‎10 ‎ ‎100%‎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 ‎9 ‎ ‎90% ‎ 离子共存 与 鉴别问题 ‎ ‎   10 ‎ ‎100%‎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 ‎10 ‎ ‎100%‎ 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 ‎   10  ‎ ‎ 100%‎ 无机框图题  ‎ ‎  10 ‎ ‎100%‎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 ‎   9  ‎ ‎90%‎ 盐类的水解 ‎ ‎  10 ‎ ‎100%‎ 电化学知识  ‎ ‎10 ‎ ‎100%‎ 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 ‎ ‎  7       ‎ ‎ 70%‎ Cl、S、N、C、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 ‎10‎ ‎100%‎ 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及有机物的合成 ‎10  ‎ ‎100%‎ 有机物的燃烧规律   ‎ ‎6  ‎ ‎60%‎ 混合物的计算                          ‎ ‎    9   ‎ ‎90%‎ 四.关注近年的竞赛试题 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试题的筛选和选拔功能,高考命题专家也在每一年的试题命制中尝试着突破与创新。要突破我们在上面所归纳的三种命题思路或方法,开发出紧贴科技前沿的创新性习题确实是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的题源和背景材料。经过对每一年高考化学试题的新试题和亮点试题从题型到内容地仔细分析与长期研究,我们发现高考命题专家喜欢从历年的化学竞赛试题中取得题源和背景材料开发新颖的试题。‎ 例如:199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第八题,盐酸普鲁卡因是外科常用药,化学名:对-氨基苯甲酸-b-二乙胺基乙酯盐酸盐,结构式如右上。作为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在传导麻醉、浸润麻醉及封闭疗法中均有良好药效。它的合成路线如下,请在方框内填入试剂、中间产物或反应条件。‎ 在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江西卷)就出现这样的试题:氯普鲁卡因盐酸盐是一种局部麻醉剂,麻醉作用较快、较强,毒性较低,其合成路线如下:‎ 请把相应反应名称填入下表中,供选择的反应名称如下:‎ 氧化、还原、硝化、碘化、氯代、碱化、成盐。酯化、酯交换、水解 反应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反应名称 ‎ 平衡体系压强/ kPa ‎ XeF4‎ XeF6‎ ‎ XeF2‎ ‎ ‎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 温 度 / K 又如:2002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第9题。Xe和F2反应,可得三种氟化物,视反应条件而定。下图表述的是将0.125 mol/L Xe 和1.225 mol/L F2为始态得到的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1。应在什么温度下制备XeF6和XeF4?‎ ‎2。Xe和F2生成XeF6和XeF4,哪个反应放热更多?‎ ‎ 生成 的反应放热更多。‎ ‎3。为有效地制备XeF2,应在什么反应条件下为好?简述理由。‎ ‎ ‎ 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就出现这样的试题:在密闭容器中,由一定起始浓度的氙(Xe)和F2反应,可得到3种氟化物。各种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己知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 ‎(1)420K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K 平 衡 体 系 的 分 压 ‎/KPa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340‎ ‎400‎ ‎500‎ ‎600‎ ‎7000‎ ‎800‎ ‎900‎ ‎1000‎ 若反应中消耗l mol Xe,则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_mol。 XeF6 XeF4‎ ‎(2)600~800K时,会发生反应:‎ XeF2‎ ‎ ‎ XeF6(g)XeF4(g)+ F2(g),其反应热△H ___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00K时,容器中存在的组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化 学 I》 王 磊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一版 ‎2.《02年全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及启示》 李双峰等 《理科考试研究》2002年10期 ‎3.《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