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15 中国的气候
一、选择题
下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据此回答1~2题。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地区代号
-2.3
14.9
①
4.6
25.8
②
7.8
19.9
③
-1.3
26.7
④
1.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拉萨 B.②为西安
C.③为成都 D.④为昆明
2.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湟水谷地 B.②位于成都平原
C.③位于黄土高原 D.④位于云贵高原
1~2.【解析】 第1题,结合四地的气候资料,①夏季气温最低,为青藏高原上的拉萨。③冬季温度最高,夏季气温较低的是位于云贵高原的昆明。②冬季温度在0°C以上,为四川盆地的成都。④冬季温带在0°C以下,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陕西省会西安。第2题,结合四地的气候资料,①夏季气温最低,为青藏高原上的拉萨。③冬季温度最高,夏季气温较低的是位于云贵高原的昆明。②冬季温度在0°C以上,为四川盆地的成都。④冬季温带在0°C以下,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陕西省会西安。
【答案】 1.A 2.B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回答3~4题。
3.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北皆旱 B.南涝北旱
C.南旱北涝 D.南北皆涝
4.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风减弱 B.夏季风减弱
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D.温室效应加剧
3~4.【解析】 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季风指数,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季风指数高,说明夏季风势力强,对北方影响时间长,所以最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第4题,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冬季气温不是太低,冷高压势力弱;冬季风减弱是冬季风指数减小的反映,不是原因;冬季风减弱与夏季风无关;东亚冬季风指数与中国冬季大陆气温相关性强,与海陆热力差异相关性弱。
【答案】 3.C 4.D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
A.900 m B.1 500 m
C.2 000 m D.3 000 m
5~6.【解析】 第5题,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第6题,读图,从降水量曲线最高点,向下作垂线,与剖面线交于一点。从交点向右侧纵轴作垂线,与横轴平行,交海拔纵轴于一点,可以读出海拔高度约是1 500米。
【答案】 5.D 6.B
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年11月下旬天气信息记录表(表中气温数值分别为一天中的最低气温)。据此回答7~8题。
时间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9日
天气
多云
中雨
小雨
小雨
多云
中雨
阴
多云
晴到多云
阴有小雨
气温(℃)
12~18
13~15
8~17
5~11
8~13
6~15
3~11
7~13
1~13
9~14
7.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三角洲 B.松嫩平原
C.河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8.此时期该地降水日数偏多的原因是( )
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
B.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
C.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D.热带低压影响频繁
7~8.【解析】 第7题,从题文可知:11月下旬为北半球冬半年,再依据表中最低气温大于0℃,可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四个选项中只有长江三角洲符合。第8题,江淮准静止锋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初;根据上题该地为三角洲,山地少,不会形成地形雨;热带气旋(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而此时是冬季;只有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造成该地降水日数偏多。
【答案】 7.A 8.B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9~10题。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降水
量(mm)
多年平均暴
雨日数(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9.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10.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9~10.【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分析表中资料,先依据经纬度位置进行空间定位,再根据1月、7月气温资料确定气温特征,推测影响因素和自然灾害类型。要明确地形、位置与气温、灾害的关系。第9题,根据表中资料提供的经纬度位置,可推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可见地形是影响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第10题,该地年降水量小且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少,故不可能多暴雨洪涝和泥石流,排除C、D项;青藏高原地势高,加之远离海洋,受不到台风影响,故排除B项;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12.8℃,说明冬季气温低,多雪且难以融化,即使夏季也会出现高山永久积雪区的雪灾,故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雪灾。
【答案】 9.C 10.A
读沿30°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C.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
D.大气逆辐射①地强于②地
12.②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①、③两地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
D.位于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
11~12.【解析】 第11题,根据经纬度,可确定①位于我国青藏高原,②位于我国四川盆地,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小,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较弱。根据图示温度,应为冬季。故B项正确。第12题,根据图示,可判断②地位于我国四川盆地,由于周围有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故其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答案选D。
【答案】 11.B 12.D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为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________,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推导: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3)叙述图示大河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咸潮的季节及其原因。
【解析】 第(1)题,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结合图示等温线的分布,知其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差值为2℃,根据区域定位,在山地(武夷山)的影响下甲地温度较低,应大于26℃,小于28℃。第(2)题,影响气温高低因素有:纬度高低、海陆位置、地形、季风影响、洋流。乙、丙两地纬度位置相当,但丙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偏高;乙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大于丙地;沿岸有暖流,对丙地起增温作用。第(3)题,咸潮多发于河流枯水期,此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容易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
【答案】 (1) 大于26°C,小于28°C
地势高(武夷山),气温低,相邻等高线温度差为2°C。
(2) 乙冷丙热;丙地海洋性强,冬季气温偏高;武夷山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使丙地受冬季风影响小;沿岸暖流的影响使丙地温度较高。
(3)冬季 径流量较少; 海水上涨倒灌(潮汐);人为在河道中大量挖沙。
14.读图及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
地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海拔(m)
4
2 895
1 288
1 302
2 261
23
8
年降水
量(mm)
559
966
61
1 536
372
2 045
975
年均温
(℃)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表中①地的海拔比低纬度的②地低,因此年均温高于②地;③地处于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因此降水少于东部沿海地区的①地。第(2)题,④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而⑤地地处内陆非季风区,降水少。第(3)题,⑥地和⑦地纬度和海拔相当,但由于⑥地处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因此降水多于⑦地。
【答案】 (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①地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受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
(3)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