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21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一、选择题 ‎1.(2009年广东卷文)已知平面向量a= ,b=, 则向量 ‎ A平行于轴 B.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 C.平行于轴 D.平行于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 ‎【答案】‎ ‎【解析】,由及向量的性质可知,C正确.‎ ‎2.(2009广东卷理)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成角,且,的大小分别为2和4,则的大小为 ‎ A. 6 B. ‎2 C. D. ‎ ‎【解析】,所以,选D.‎ ‎3.(2009浙江卷理)设向量,满足:,,.以,,的模为边长构成三角形,则它的边与半径为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 ( ) ‎ A. B. C. D.‎ 答案:C ‎ ‎【解析】对于半径为1的圆有一个位置是正好是三角形的内切圆,此时只有三个交点,对于圆的位置稍一右移或其他的变化,能实现4个交点的情况,但5个以上的交点不能实现.‎ ‎4.(2009浙江卷文)已知向量,.若向量满足,,则 ( )‎ A. B. C. D. ‎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通过平面向量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考查,很好地体现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解析】不妨设,则,对于,则有;又,则有,则有 ‎5.(2009北京卷文)已知向量,如果,那么 ‎ A.且与同向 B.且与反向 ‎ C.且与同向 D.且与反向 ‎【答案】D ‎.w【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共线(平行)、向量的加减法.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 ∵a,b,若,则cab,dab,‎ ‎ 显然,a与b不平行,排除A、B. ‎ ‎ 若,则cab,dab,‎ 即cd且c与d反向,排除C,故选D.‎ ‎6.(2009北京卷文)设D是正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点是的中心,若集合,则集合S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 A. 三角形区域 B.四边形区域 ‎ C. 五边形区域 D.六边形区域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与平面几何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阅读与理解、信息迁移以及学生的学习潜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属于创新题型.‎ ‎ 如图,A、B、C、D、E、F为各边 三等分点,答案是集合S为六边形 ABCDEF,其中,‎ ‎ ‎ 即点P可以是点A.‎ ‎7.(2009北京卷理)已知向量a、b不共线,cabR),dab,如果cd,那么 ( )‎ ‎ A.且c与d同向 B.且c与d反向 ‎ C.且c与d同向 D.且c与d反向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共线(平行)、向量的加减法.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 取a,b,若,则cab,dab,‎ ‎ 显然,a与b不平行,排除A、B. ‎ ‎ 若,则cab,dab,‎ 即cd且c与d反向,排除C,故选D.‎ ‎8.(2009山东卷理)设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则(   )‎ A. B. C. D.‎ ‎【解析】:因为,所以点P为线段AC的中点,所以应该选B。‎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加法运算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可以借助图形解答。‎ ‎9.(2009全国卷Ⅱ文)已知向量a = (2,1), a·b = 10,︱a + b ︱= ,则︱b ︱=‎ ‎ (A) (B) (C)5 (D)25‎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和性质,由知(a+b)2=a2+b2+2ab=50,得|b|=5 选C。‎ ‎10.(2009全国卷Ⅰ理)设、、是单位向量,且·=0,则的最小值为 ( D )‎ ‎(A) (B) (C) (D)‎ 解: 是单位向量 ‎ 故选D.‎ ‎11.(2009湖北卷理)已知是两个向量集合,则 A.{〔1,1〕} B. {〔-1,1〕} C. {〔1,0〕} D. {〔0,1〕}‎ ‎【答案】A ‎【解析】因为代入选项可得故选A.‎ ‎12.(2009全国卷Ⅱ理)已知向量,则 ‎ ‎ A. B. C. D. ‎ 解:。故选C ‎13.(2009辽宁卷理)平面向量a与b的夹角为,, 则 ‎ (A) (B) (C) 4 (D)12‎ ‎【解析】由已知|a|=2,|a+2b|2=a2+4a·b+4b2=4+4×2×1×cos60°+4=12 ‎ ‎ ∴‎ ‎【答案】B ‎14.(2009宁夏海南卷理)已知O,N,P在所在平面内,且,且,则点O,N,P依次是的 ‎ (A)重心 外心 垂心 (B)重心 外心 内心 ‎ ‎(C)外心 重心 垂心 (D)外心 重心 内心 ‎(注: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此点为三角型的垂心)‎ 解析:‎ ‎;‎ ‎15.(2009湖北卷文)若向量a=(1,1),b=(-1,1),c=(4,2),则c=‎ A‎.3a+b B. ‎3a-b C.-a+3b D. a+3b ‎【答案】B ‎【解析】由计算可得故选B ‎16.(2009湖南卷文)如图1, 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CA的中点,则【 A 】‎ A.‎ B.‎ C.‎ D. ‎ 图1‎ 解: 得,故选A.‎ ‎ 或.‎ ‎17.(2009辽宁卷文)平面向量a与b的夹角为,a=(2,0), | b |=1,则 | a+2b |=‎ ‎(A) (B)2 (C)4 (D)12‎ ‎【解析】由已知|a|=2,|a+2b|2=a2+4a·b+4b2=4+4×2×1×cos60°+4=12 ∴‎ ‎【答案】B ‎18.(2009全国卷Ⅰ文)设非零向量、、满足,则 ‎(A)150°B)120° (C)60° (D)30°‎ ‎【解析】本小题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基础题。‎ 解: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可构成菱形的两条相邻边,且、为起点处的对角线长等于菱形的边长,故选择B。‎ ‎19.(2009陕西卷文)在中,M是BC的中点,AM=1,点P在AM上且满足学,则科网等于 ‎(A) (B) (C) (D) ‎ 答案:A.‎ ‎ 解析:由知, 为的重心,根据向量的加法, 则=‎ 故选A ‎20.(2009宁夏海南卷文)已知,向量与垂直,则实数的值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向量=(-3-1,2),=(-1,2),因为两个向量垂直,故有(-3-1,2)×(-1,2)=0,即3+1+4=0,解得:=,故选.A。‎ ‎21.(2009湖南卷理)对于非0向时a,b,“a//b”的正确是 (A)‎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由,可得,即得,但,不一定有,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2.(2009福建卷文)设,,为同一平面内具有相同起点的任意三个非零向量,且满足与不共线,‎ ‎ ∣∣=∣∣,则∣ •∣的值一定等于 ‎ A.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B. 以,为两边的三角形面积 C.,为两边的三角形面积 D. 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 假设与的夹角为,∣ •∣=︱︱·︱︱·∣cos<,>∣=︱︱·︱︱•∣cos(90)∣=︱︱·︱︱•sin,即为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故选A。‎ ‎23.(2009重庆卷理)已知,则向量与向量的夹角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因为由条件得 ‎24.(2009重庆卷文)已知向量若与平行,则实数的值是( )‎ A.-2 B.‎0 ‎ C.1 D.2‎ ‎【答案】D 解法1因为,所以由于与平行,得,解得。‎ 解法2因为与平行,则存在常数,使,即,根据向量共线的条件知,向量与共线,故。‎ 二、填空题 A ‎ B ‎ C ‎ P ‎ 第7题图 ‎ ‎1.(2009广东卷理)若平面向量,满足,平行于轴,,则 . ‎ ‎【解析】或,则 或.‎ ‎2.(2009江苏卷)已知向量和向量的夹角为,,则向量和向量 的数量积= 。‎ ‎【解析】 考查数量积的运算。 ‎ ‎3.(2009安徽卷理)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和,它们的夹角为.‎ 如图所示,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上变动.‎ 若其中,则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设 ‎ ‎,即 ‎∴‎ ‎4.(2009安徽卷文)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和F分别是边CD和BC的中点,或=+,其中,R ,则+= _________。 ‎ ‎【解析】设、则 , ,‎ 代入条件得 ‎【答案】4/3‎ ‎5.(2009江西卷文)已知向量,, ,若 则= .‎ 答案: ‎ ‎【解析】因为所以.‎ ‎6.(2009江西卷理)已知向量,,,若∥,则= .‎ 答案:‎ ‎【解析】‎ ‎7.(2009湖南卷文)如图2,两块斜边长相等的直角三角板拼在一起,若,则 , . ‎ 图2‎ 解:作,设,,‎ 由解得故 ‎8.(2009辽宁卷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BCD的边AB∥DC,AD∥BC,已知点A(-2,0),B(6,8),C(8,6),则D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解析】平行四边形ABCD中,‎ ‎ ∴=(-2,0)+(8,6)-(6,8)=(0,-2)‎ ‎ 即D点坐标为(0,-2)‎ ‎【答案】(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