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语文诗歌增加选择题打印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语文诗歌增加选择题 诗歌还是改革了,由两道主观题变化为一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 增加选择题,意义何在 增加题量和增加分差。‎ 题量怎么增加了?很明显呀,一道选择题有五个选项,学生必须运用全部判断清楚才有可能得分。这样一来,不但知识点的涉及范围广了,难度也上升了。原本不会瞎写至少能得两分,可现在,要么全得,要么全错。‎ 分差的拉大,会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两极分化。很多学生在一次考试惊奇地发现,原来语文居然可以考出130,140的高分。也有的同学会诧异,自己怎么考出90这么难以理解的分数。‎ 语文长久以来都因为答案标注不严谨而受人诟病。但现在大量选择题的出现,不仅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更好的增加了难度。让孩子重视语文。‎ 诗歌选择题,如何得分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理解题型的特点。‎ 选择题从其本源上来说是选项的判断正误。一个选项中会涉及到两道三个信息点需要区分。‎ 而这两三个信息点,需要我们确考点运用对应解题方法来判断。‎ 所以,我们做选择题,最重要就是要就是判断一个选项中有几个知识点,以及他的对错。‎ 实题操作 以湖北省高考元调诗歌鉴赏真题举例 竹枝词二首 ‎ 姚少娥①‎ 其一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其二 燕睛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红衣突展绿引畔,接袖②纷纷度小桥。‎ ‎【注】①姚少娥,生卒年不译,明代女诗人。②接柚:指携手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 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 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 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意思,“醉、销”写出了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 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但都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爱悦之情,给人艺术美的享受。‎ ‎2.“红衣突展绿江畔,接抽纷纷渡小桥”两句,在词语运用上或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每种特色各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1.(5分)答C给2分、答E给3分。(C 项 没有拟人化的表达;E 项讲反了,上一首画面明净可爱,下一首画面活泼可喜。)‎ ‎2.(6分)‎ ‎①选用色彩词语:红衣、绿树互相衬托,大红大绿,色彩鲜明,富有视觉冲击力;‎ ‎②用准确、贴切的动词表现情态:突展,说明眼前景象出现突然而迅速,给人惊喜的感觉,印象强烈;接袖,写出携手的独特形态,渲染欢快活泼的气氛,饱含诗情画意,富有动态美。‎ ‎③借代的手法:用“红衣”借指红衣女郎,用“接袖”借指携手,只写衣着不直接写人,含蓄动人,给读者想象空间。‎ ‎(三处特色和三处效果分析各1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比如“景物衬托、动作描写”等等,可酌情给分)‎ 选项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 ‎  1、先判断一个选项中有几个知识点 ‎ 最原始简单的办法根据逗号来区分知识点。都好在一句完整的句子中,本身就有提示层意的作用。所以我们通常可以很粗糙的先将答案按照逗号加以区分,这样,我们就大概知道了判断内容的个数。‎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选项A短短的一句话中,其实涉及三个知识点:(1)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2)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3)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 ‎2、知识点进行判断对错 我们确定个数后要做的就是在通过已知的知识点进行判断 在A选项中,第一个信息点特别单纯,我们可以很快判断出这句话是一句环境描写句。‎ 而第二个信息点,考察的是环境描是否带有观察角度。如何判断。这里教大家一招,我们可以通过名词来判断。第一句中包含的名词有“酒家”,“水滨”,“酒旗”,“树头”。非常明显的发现,他们之间是存在观察角度的。而且符合选项中“由远及近”的说法。‎ 最后一个信息点,要我们理解什么是“铺垫”。“铺垫”,重链接,也就是说,如果我遮掉这首诗的第一句,下文的感情事件可不可以发生。如果可以,那他不是铺垫。如果没有,那他就是铺垫。在这一首诗中,如果没有首段环境描写,是引不出下文的人物的。‎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出现了。‎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努力固然重要,但正确的方向才是成功的根本。‎ 总结解题思路 诗歌选择题解题步骤 ‎(1)根据逗号,判定一个选项有几个知识点需要判断。‎ ‎(2)通过诗歌鉴赏知识点进行判断,诗歌鉴赏所需要的知识点如下表:‎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 ‎【试题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2题 ‎ 村行  王禹偁 ‎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问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E.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试题二】‎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3题。‎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试题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4题。‎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试题四】‎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题。‎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5、对《新沙》一诗的解说恰当的两项是 A.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D. 与聂夷中《田家》中“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的主旨接近。‎ E. 与杜荀鹤《山中寡妇》中“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的主旨接近。‎ ‎【试题五】‎ 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 E.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7、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 ‎【试题六】‎ 读下面的词,完成8-9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B.“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C.“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D.“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E.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9、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试题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0、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B.“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E.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试题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1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1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试题九】‎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被贬黜之人,已无家可言。‎ E.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接近杜甫的诗风。‎ ‎15、“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试题十】‎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7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6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E.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柳永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婉约一派。‎ ‎17、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 [试题十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 古 风(其三十九)‎ ‎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 徂晖:落日余晖。 ②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 ③ 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只有燕雀栖息于梧桐,鹓鸾栖息于枳棘,才是各得其所,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E.最后两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19、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试题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20、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他却担忧饼冷难卖,果断地用衣服遮住没有卖出的饼。‎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E.他写诗有意学习白居易,诗作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1、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 ‎[试题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题。‎ 柳堤 ‎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2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E.唐·郑谷《阙下春日》中“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的“香”与本诗中“雨香飞燕促”中说的雨“香”,都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试题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题。‎ ‎ 古风(其十) 李白 ‎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2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含蓄委婉地赞赏了鲁仲连的高贵品质。‎ D.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E.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4、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2002--2016年高考北京诗歌鉴赏选择试题汇编及解析 ‎  【2002年北京卷】  ‎ 登颧雀楼 ‎ 畅当 ‎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 ‎ ‎ ‎【2003年北京卷】‎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 ‎ ‎ ‎【2004年北京卷】‎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 ‎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情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2005年北京卷】‎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 ‎【2006年北京卷】      ‎ 移居(其二)‎ ‎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  纪:经营 ‎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 ‎【2009年北京卷】‎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 ‎★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010年北京卷】      ‎ 古风(其三十九)   ‎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  【2011年北京卷】   ‎ 示秬秸①‎ 张 耒 ‎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 ‎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012年北京卷】‎ 柳 堤   ‎ ‎[明]金 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4分) ‎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 [2013年北京卷] ‎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 ‎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014年北京卷]‎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按: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春《游曲江》‎ ‎[2015年北京卷]‎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2016年北京卷]‎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2.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 ‎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新课标3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天津卷)‎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 ‎ ‎(1)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2)        ‎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11分)(江苏卷)‎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浙江卷)‎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