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1.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备战2014生物分类突破赢高考4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鸡的长腿和毛腿
D.马的白毛和羊的黑毛
答案 A
解析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B.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
C.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同时起作用
D.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答案 A
解析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二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
3.人类多指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对此不正确的叙述是( )
A.亲代之一的基因组成为AA,其子女均患多指
B.亲代之一含有A基因,其子女有可能出现多指
C.双亲均为Aa,其子女均患多指
D.双亲均为Aa,其子女患多指的概率是3/4
答案 C
解析 因多指为显性,故AA×__→A_。即亲代之一为AA,子女均多指,而亲代之一含A,子女可能多指;Aa×Aa→1AA∶2Aa∶1aa;父母均杂合子,子女中多指占,正常占。
4.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其子代中,神觉不正常的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视觉正常是视网膜与视神经均正常的结果;若视网膜与视神经有一方不正常,视觉就不正常。
AaBb×AaBb→A_B_(正常) : A_bb(不正常)
aaB_(不正常) ∶ aabb(不正常)
故A正确。
5.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复制的过程中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DNA聚合酶
B.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C.DNA在复制的过程中非常准确,不会出现错误
D.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了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
答案 C
解析 DNA在复制的过程中虽然非常准确,但还是会出现错误的。
6.已知某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4种,1∶1∶1∶1
C.2种,3∶1 D.2种,9∶7
答案 D
解析 AaBb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其中A_B_占9/16,开的是红花;而3/16的A_bb、3/16的aaB_和1/16的aabb共7/16开的都是白花。故D项正确。
7.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写出Ⅰ1、Ⅰ3的基因型和Ⅲ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 )
A.AA、Aa和1/16 B.Aa、Aa和1/9
C.Aa、AA和1/4 D.Aa、Aa和1/64
答案 B
解析 由图知Ⅰ代个体全正常,Ⅱ1和Ⅱ4为患者,推出Ⅰ1、Ⅰ3的基因型均为Aa,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均为,故Ⅲ1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a×Aa→×aa→ aa。
8.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A.9/16 B.3/4
C.3/16 D.1/4
答案 B
解析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白血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说明此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3/4。
9.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圆果对长果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数不可能是(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答案 D
10.一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 )
A.XbY,XBXB B.XBY,XBXb
C.XBY,XbXb D.XbY,XBXb
答案 B
解析 由于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且这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由此说明该夫妇中的妻子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11.如图A、B、C、D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下列依图分析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c、d分别表示细胞个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若A表示精原细胞,A、B、C、D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细胞是A、C、D
C.图中着丝点分裂发生于细胞C形成细胞D的过程中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细胞B形成细胞C的过程中
答案 B
解析 A、B、C、D细胞中的a呈现出1→4的变化,b呈现出2→4→2→1的变化,c呈现出2→2→1→1的变化,d呈现出0→4→2→0的变化,故a是细胞数目、b是DNA分子数、c是染色体数、d是染色单体数,因而A正确;由题图可知A表示精原细胞、B表示初级精母细胞、C表示次级精母细胞、D表示精细胞或精子,由于C、D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1,而着丝点分裂发生于减Ⅱ后期,故其发生于细胞C→D的过程中,因而C项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Ⅰ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其发生于B→C期间,因而D项正确。精原细胞含有Y染色体,故B项错误。
12.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图像为依据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A错误:①图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并没有分裂。B错误: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C正确: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错误: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1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试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答案 C
14.狗色盲性状的遗传基因控制机制尚不清楚。右图为某一品种狗的系谱图,“■”代表狗色盲性状。根据右图判断,下列叙述不可能的是( )
A.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此系谱的狗色盲性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 B
解析 若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I1的后代中雌性全为色盲,由于Ⅱ5不是色盲,故色盲性状遗传不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
15.下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质D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B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 C
解析 甲图中CD段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精巢中细胞也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
16.如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 C
解析 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互换的基因是A和a,这样每条染色体的两姐妹染色单体上分别含A和a,所以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Ⅰ和减Ⅱ。
17.通过诊断可以预测,某夫妇的子女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该夫妇生育的孩子仅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A.1-a×b-(1-a)×(1-b)
B.a+b
C.1-(1-a)×(1-b)
D.a×b
答案 A
解析 两病均患的概率为a×b,两病都不患的概率为(1-a)×(1-b),所以仅患一种病的概率=1-患两病的概率-两病均不患的概率=1-a×b-(1-a)×(1-b)
18.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简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B.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
D.该细胞分裂后可产生两个基因型相同的精子
答案 B
解析 依据细胞分裂图及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此图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19.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孟德尔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严谨的假说—演绎法
B.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
C.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
D.巧妙地运用由简到繁的方法
答案 A
解析 孟德尔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严谨的假说——演绎法,发现并验证了两大遗传规律。
20.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答案 D
解析 卵原细胞经DNA复制后,基因型为TTttMMmm,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TT与tt分开,MM与mm分开,形成的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TMM、ttmm或TTmm、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相同基因分开,即M与M、m与m、T与T、t与t分开。由于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TMM,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M或tm,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21.(2011·北京西城)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用DNA酶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细菌生长不需要DNA
B.与“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C.补充R型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直接证明S型细菌DNA不是促进R型细菌转化的因素
答案 B
解析 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用DNA酶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目的是与“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确保单一变量。
22.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Ⅰ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Ⅰ是抑制基因,当Ⅰ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的F2中杂合褐色∶黑色为( )
A.1∶3 B.2∶1
C.1∶2 D.3∶1
答案 B
解析 bbii与BBII交配,子一代均为BbIi,子二代中杂合褐色的基因型为Bbii,占2/16,黑色为bbii,占1/16,所以比例为2∶1。
23.下图表示人类某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白化病(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
A.9/16 B.3/16
C.2/3 D.1/3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判定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将该病相关基因设为A、a,白化病相关基因设为B、b,则3号女性的基因型为aaBb,与其婚配的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Bb,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不得该病概率)×3/4(不得白化病概率)×1/2(女性概率)=3/16。
24.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表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 C
解析 甲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图像,丙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丙图中正在发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过程,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这三个图像所表示的细胞可能同时出现在卵巢中,甲图表示卵原细胞的分裂增殖,乙图表示初级卵母细胞,丙图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判断依据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其子细胞不可能是精细胞。
25.桃果实表现光滑对有毛为显性。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 )
A.光桃
B.毛桃
C.光桃的概率为1/3
D.行桃的概率为1/3
答案 B
解析 桃果实由母本的子房发育而成,表现为母本的性状,故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毛桃。
26.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乙×乙
答案 D
解析 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抗锈病小麦是纯合子;若出现性状分离,且显性∶隐性=3∶1,则抗锈病小麦是杂合子。
27.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
B.乙图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
答案 D
解析 甲图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2×1/4=1/8。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加倍后的染色体数为8条,则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丙图双亲患病,所生女儿正常,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8.人类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其父母肤色都正常,但丈夫的弟弟、妻子的姐姐都患白化病,请问这对年轻的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
A.1/6 B.1/4
C.3/8 D.4/9
答案 D
解析 由父母均正常,弟弟白化,其本人正常,可推出此人的基因型为AA、Aa,同理,其妻子的基因型与他相同,故二人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Aa×Aa→aa,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男)=。
29.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红色长果番茄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A.1∶0 B.1∶2∶1
C.1∶1 D.1∶1∶1∶1
答案 B
解析 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全为纯合子时,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符合A项,当亲本中其中一方为杂合子,而另外一方为纯合子时,会产生1∶1的比例,而双亲全为杂合子时,则会产生1∶1∶1∶1的比例。
30.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C.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色雄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答案 C
解析 只要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都可以发生基因重组,假设A(a)控制灰身与黑身,B(b)控制直毛与分叉毛,根据后代表现型比例可以推出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与AaXBY,则雄性亲本是可以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31. (11分)图中a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b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细胞名称为________,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叫做________,1、2、3叫做一个________。
(2)写出该动物个体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如果该动物进行测交,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a所示细胞的变化以及基因B与b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图b中的________时期。
A.7~8,0~4 B.4~7,3~4
C.7~8,3~4 D.8~9,5~6
答案 (1)第一极体 常染色体 染色体组
(2)BdXA、bdXA、BdXa、bdXa
(3)A (4)C
解析 (1)根据图a中的染色体的特点可以判断为减Ⅱ后期,又根据细胞质均等分开可以判断为第一极体,若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是常染色体,1、2、3组成一个染色体组。(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该动物可以产生配子四种:BdXA、bdXA、BdXa、bdXa。(3)测交所用的另一亲本为雄性隐性个体,即bbddXaY,图A与之对应。(4)图a表示减Ⅱ后期与图b 7~8对应,基因B与b分离是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对应图b 3~4。
32. (11分)如图是一个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9号所患遗传病属于________遗传病。
(2)6号基因型是________,7号基因型是________。
(3)6号和7号婚配后,在他们所生的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4)要保证9号所生的孩子不患此种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________。
答案 (1)隐性 (2)Bb Bb (3)1/4 (4)BB
解析 因为双亲3、4号均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此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6、7号的后代有病,则6、7号的基因是Bb,6、7号婚配后,所生的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4。9号有病,所生的孩子要不患此种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BB。
33. 11分)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实验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黄色无纹×黄色无纹
↓
黄色无纹∶黄色有纹
3∶1
黄色无纹×绿色有纹
↓
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绿色有纹 黄色有纹
1∶1∶1∶1
绿色有纹×绿色有纹
↓
绿色有纹
黄色有纹
2 ∶ 1
(1)根据________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判定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__。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第3组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根据这种判断,若第2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实验:
答案 (1)第1组和3 无纹、绿色 (2)aB或ab 2
(3)A基因纯合致死 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
(4)
解析 (1)通过第1组判断无纹为显性性状,通过第3组可以判断绿色为显性性状。(2)第2组亲本中的黄色无纹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aB、ab。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开,此时,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3)第3组杂交后代比例为2∶1,可以推测原因是显性纯合子致死。第2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自由交配后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是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
34. (11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
(1)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亲本
组合
红眼♀×白眼♂
↓
F1表
现型及
比例
F2表
现型及
比例
①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性状表现与________相关联。
②摩尔根由此提出以下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表中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结果)对支持其假设起到关键作用。
③实验证明摩尔根的假设是成立的。若用B、b分别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实验一中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欲检测实验一中F1红眼雌果蝇眼色的基因组成,所选用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
(2)果蝇的正常翅和缺刻翅是一对相对性状,观察缺刻翅果蝇的染色体,如图所示。
果蝇翅形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这一变异有纯合致死效应,在果蝇的群体中没有发现过缺刻翅的雄性果蝇,由此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上述果蝇遗传实验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①基因分离 性别
②三 F1的雄蝇均为白眼,雌蝇均为红眼(或“F1中红眼只出现在雌性,白眼只出现在雄性”或“F1的表现型及比例”)
③XBXB或XBXb XbY 白眼(雄性)
(2)结构变异(或“染色体缺失”) X
(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或“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5.
(11分)鸡的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显隐性关系未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也未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用字母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群自然放养的鸡群,雌雄均有性成熟的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个体若干,请你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若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现有性成熟的纯种芦花羽毛和非芦花羽毛雌、雄个体数只,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最多只设计两代杂交组合实验)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②若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若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用遗传图解分析预测实验结果①。
答案 (1)选取多对芦花羽毛雌、雄鸡杂交,若后代出现非芦花小鸡,则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若后代均为芦花羽毛小鸡,则芦花羽毛为隐性,非芦花羽毛为显性。(或者:选取多对非芦花羽毛雌、雄鸡杂交,若后代出现芦花小鸡,则非芦花羽毛为显性,芦花羽毛为隐性;若后代均为非芦花小鸡,则非芦花羽毛为隐性,芦花羽毛为显性。)
(2)实验步骤:
①选取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F1,观察F1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②从F1中选出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到F2
③观察F2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F1中雄鸡均为芦花羽毛,雌鸡均为非芦花羽毛
②若F1中雌、鸡均为芦花羽毛,F2中雌、雄均有芦花与非芦花羽毛
③若F1中雌、雄鸡均为芦花羽毛,F2中雄鸡均为非芦花羽毛,雌鸡均为芦花羽毛
(3)如图
解析 判断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的显隐性时,由于显性性状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故通常不用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鸡杂交,而是将性状相同的多对鸡杂交,由于是随机取样,如果该性状是显性性状,其中就会存在杂合子自交的情况,后代将出现性状分离,如果该性状是隐性性状,则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选择芦花雌鸡(ZW)和非芦花雄鸡(ZZ)杂交,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杂交结果为:ZBWB×ZbZb→ZBZb、ZbWB,即F1中雌、雄鸡都为芦花羽毛,将F1中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则F2中雄鸡均为非芦花羽毛,雌鸡均为芦花羽毛;若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结果为:BB×bb→Bb,即F1中雌、雄鸡都表现为芦花羽毛,将F1中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则F2中雌、雄鸡均有非芦花与芦花羽毛;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杂交结果为:ZBW×ZbZb→ZBZb、ZbW,即F1中雄鸡都为芦花羽毛,雌鸡都为非芦花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