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 KB
  • 2021-05-14 发布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高考比较类问题的答题方式 设问类型:‎ ‎1.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主要有“比较……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指出……和……在……方面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在……上的共同点” 等。‎ ‎2.不同点(或相异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方面的不同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等。3.异同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 ‎ ‎ 答题模板——比较类设问的解答基本上分为四个步骤:‎ ‎1.明确比较对象。首先要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 ‎2.明确比较方向。要确定需要比较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 ‎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类的比较通常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从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考虑,可以从背景(原因、目的和条件)、经过(领导、主力、对象和方式等)、性质或实质、结果和影响着手;其次,从比较对象的类别属性考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着手;最后,从比较对象的因果关系考虑,可以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等方面深入分析。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4.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共同点(或相似点)的答案时,首先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在具体叙述时要加上“都”来表示回答的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在行文中也要加上“不同”等辅助性词语来强化答题的旨意。‎ ‎ ‎ 例题1 古今中外历史上,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东西方的科学家灿若星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南阳)城东的医圣祠,张仲景的墓碑上雕刻着“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的字样;最为寒酸冷落的,要数南阳城北的张衡墓,张衡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在当今国外的一些著名学府里都有他的塑像,可是张衡墓至今仍寂寞地躺在南阳石桥镇一方农田的角落里,要不是他曾经当过几天太史令和尚书一类的御用文官,恐怕连这堆埋骨的土丘,也未必能挨到今天吧?我国明清时期的科学巨匠宋应星,1637年发表《天工开物》一书,可是又有谁见过一生布衣的大科学家宋应星的墓冢呢?——节选自某电视纪录片的解词 材料二 在《天工开物》刊行六年后)1643年在英格兰诞生了一位后来在英国乃至世界妇孺皆知的科学巨匠——艾萨克·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为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石……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与牛顿在死后的境遇有何不同?试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其原因。‎ ‎ 关键信息:材料一 张仲景 张衡 宋应星 墓冢寒酸冷落甚至找不到踪迹 ;材料二 牛顿 国葬 ‎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设问。要特别注意此题要求回答的“不同”是中外科学家之间境遇的不同。‎ 第二步,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第一小问,明确比较对象——中国古代科学家与英国近代科学家之间的对比;明确比较方向——死后的不同待遇;提取关键信息——“医圣祠”“寂寞地躺在南阳石桥镇一方农田的角落里”“谁见过……宋应星的墓冢”“隆重的国葬仪式”,根据这些信息不难概括出答案。“原因”可从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分析。 ‎ 第三步,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不同:中国古代科学家死后不被政府和人民重视,墓葬的规模小、寒酸甚至没有踪迹;而英国则表现出了对科学家的尊重和爱戴。‎ 原因:政治方面,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评判人才的标准往往是官职、政绩,对科学家的成果及其社会作用并不重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JP3]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方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经济模式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对科技成果的吸收不够充分,古代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也就缺乏对科学家的尊重;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科学家受到尊重。‎ ‎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道,未有留意 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做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分)‎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 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 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w ——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9分)‎ ‎5、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 ——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点。(12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 材料二 筹建之始……(左宗棠)明确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 达天津,藩篱竞成虚设。”……英.法.俄.德等国“备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欲得其造船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并可兴别项之利”……还进一步提出附设艺局(注:“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聘请西洋技师,派中国工匠.学员学习西洋语言文字.标法画法等。……福州船政局前后共成船34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建造的3艘……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修造的最大军舰。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福州船政局》‎ 材料三 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奏定学堂章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近代教育上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分析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学堂的目的。(4分)‎ ‎(2)综合三则材料分析造成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差异的主要原因。(7分)‎ ‎7、“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 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3分)‎ ‎8、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 材料二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三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6分)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带来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5分)‎ ‎1、答案:(1)梁启超认为提高回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后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 ‎(2)不对立。 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2、答案:(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3、(1)《管子》认为法作为君主实行统治的手段,君主在法律的制定中起主导的作用(或:立法是君主的专有权),臣民必须服从于法。(3分)西塞罗认为人们既是法的制定者,也是守法者;制定法律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3分)‎ ‎4、(2)(9分)不同:关员的待遇更高;鼓励和约束相结合,有助于关员长期服务海关;建立退休金制度,使关员在岗时便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严惩违纪官员,以确保官员廉洁执法;完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建立综合性的配套措施,保证海关机器健康高效的运转。(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认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腐败;廉不只是养出来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制度和法律上的监管、惩治;应加强对官员的职业操守教育。(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3分)‎ ‎5、(2)都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或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斗争、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学习西方的产物);(3分)都体现了法律至上、规定了人民的权利;(3分)都以走向失败成为空文而告终;(3分)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3分)‎ ‎6、(1)政府制定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大、中、小学体制完备;国民受教育比例高。(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目的: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造船之法”以增强国家实力(或:兴利);维护清王朝统治。(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2)不同的原因:a、领导者的素质差异。中国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领导者均是体制内的旧官僚,他们仍然抱持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念不放。日本推动教育发展的主体是明治政府。这个政府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权。(3分)b、经济基础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国家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迅速。中国可谓是风雨漂摇。危机四伏。经济落后影响教育进步,教育落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4分)‎ ‎7、26.(15分)(1)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主或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4分)(2)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不同: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4分)(3)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3分)(4)(每空1分,共4分)‎ 德意志帝国 法国 政治体制 法律基础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 皇帝;世袭制 权力中心 皇帝 议会 ‎8、答案要点(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到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3)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