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准训练十五 赏析古诗写景艺术
练前提示 古人云:“写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耳。”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分量,诗人们在此苦心孤诣,极尽描写之能事。因此,赏析写景艺术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并发展为很重要的题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中有“写景特点”“写景艺术”等字眼。在阅读分析时,如果能区分好静景与动景、乐景与哀景、虚景与实景,就为下一步赏析写景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答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判断。(1)景物选取:有无典型性(指有无季节或地方特色)。(2)写景层次: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3)写景角度: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组合在一起,如视听结合等。(4)写景方法: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对比衬托等,以及修辞方法甚至如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太行[注]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 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②衬托(反衬),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寥廓,使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
3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边晚望
刘秉忠①
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
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
千古周郎余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
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指画②中。
注 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歌应写于长江边。②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画,通“划”,筹划。
本诗首联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句用“白”“青”“红”等颜色词,抓住景物特征,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景色的灿烂多姿;第二句用一动词“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老树、沧波在秋风中的飘摇动荡之态,境界苍茫雄壮。(或:意象色彩鲜明,构成绚丽苍茫的意境;动静结合)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赏析画线句子写景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景中寓情。作者以乐观豪情去写秋景的生机,“堪题”“偏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②色彩鲜明,用词准确。如用“红”“黄”写叶、菊的不同颜色;用“满”“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叶的数量、菊的形态。③景致描绘由远及近,有层次感。一、二句写全景,是远景;三、四句写局部,是近景。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其二)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题米元晖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②神灵集③。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3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 ①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②惨淡:画面色彩浅淡。③神灵集:画面传神,韵味深沉。
两首诗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尤诗侧重视觉,选取晓山、远水、雾气、平沙等意象,渲染了素淡苍茫(迷蒙悠远)的氛围;张诗则视觉和触觉相结合,触觉“春衣湿”衬托了视觉“云气深”。②尤诗侧重静态;张诗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通过“江风吹雨”“百花飞”,勾勒出一幅宁静灵动秀丽幽雅的画面。③尤诗侧重远景、大景(广镜头);张诗则先写远景、大景,再写近景、小景(特写镜头),如“百花飞”,细腻生动。④尤诗实写眼前所见;张诗则虚实相生,“只恐春衣坐来湿”是想象之语,表现了云气的缥缈朦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