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8.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威海质检)《抗战胜利的代价》一书中写道:“当日军登陆成功后……(日军)主力部队,应指向太仓地区,该方面为中国军队侧翼,且兵力薄弱,日军可由该地区直趋京沪线,截断中国军队主要补给线,或可达到击灭大部分中国军队的目的。”材料反映的这场战役,对中国的影响是(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C.为整个抗战争取了时间
D.成为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解析 根据材料“太仓地区”“京沪线”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坚持三个月,为整个抗战争取了时间,故选C项。
答案 C
2.(2018·湖北孝感模拟)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
A.放弃了片面抗军事路线
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D.企图压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解析 据题干中“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与中共在敌后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相似,体现出其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故选B项。
答案 B
3.(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1938 年10 月31 日,蒋介石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军民书》中说:“保卫武汉之军事,其主要意义,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北西南之建设,盖唯西北西南交通经济建设之发展,始为长期抗战与建国工作坚实之基础”。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战略思想是( )
A.迟滞敌人以空间换时间,建设后方支持前线抗战
B.保存实力,消耗敌军,争取英美的支持和援助
C.以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大力准备长沙会战
D.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
解析 据题干材料“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进行西北西南之建设”“为长期抗战与建国”等信息可知,蒋介石准备牺牲空间来拖住敌人,进行持久战,故选A项。
答案 A
6
4.(2018·四川德阳模拟)下图是一组题为《抗战之变化》的漫画。在此,作者意在揭示( )
A.抗战路线的调整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国际形势的好转 D.中日矛盾的尖锐
解析 观察题干图文,抗战路线分别有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材料中“民众从逃避战争到主动投入抗战”相符,故选B项。
答案 B
5.(2017·广东广州期末)193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有计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与破坏法币的政策做斗争,允许被割断区域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1941年4月,新四军在根据地创办了第一家银行,随后建立印钞厂,发行抗币,并禁止日伪货币在根据地流通。中共的这些举措( )
A.加剧了沦陷区的通货膨胀
B.挫败了日寇对国统区的经济封锁
C.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
D.使抗币成为国民政府的合法货币
解析 中共在根据地发行货币等举措有利于打击日本的经济侵略,巩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故选C项。
答案 C
6.(2018·湖南十校联考)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相继制订和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等法规。这表明当时( )
A.国民政府和参议会注重廉洁自律
B.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
C.国民党要借助反腐实行一党专政
D.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注重反腐倡廉
解析 据题干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参议会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惩治贪污,加强政务人员管理的法规,表明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了法治的轨道,故选B项。
答案 B
7.(2017·广东惠州三模)1938年1月,国民政府颁布《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令》,暂行撤销海军部,其经管事务,并归海军总司令部管理;实业部改为经济部,军事委员会下属的第三部(国防工业),第四部(国防经济)并入经济部;铁道部及全部经济委员会公路部并入交通部。这一调整反映国民政府( )
A.竭力塑造战时政府形象
B.适应了抗战新形势需要
6
C.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 材料国民政府调整政策跟战时有关,塑造战时政府形象忽视了国民政府的抗战贡献,故A项错误;193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部署是为了积极抗日,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主要是经济部署,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是1936年,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7·山东滨州期末)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 )
A.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
B.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
C.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解析 据材料“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可以得出中国抗战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故选A项。
答案 A
9.(2018·四川达州模拟)抗战后期,蒋介石对美国援华政策本质的怀疑日益加深,为此,他于1942年10月阐述对外方针:“我们对于世界,对于亚洲,就只有尽我义务,承担责任,毫不存有任何权利自私的观念”,美国对此举大为赞誉。材料暗示( )
A.美国援华带有控制亚洲之意
B.抗战后期中美之间矛盾尖锐
C.国际社会认可中国大国地位
D.中国积极履行反法西斯义务
解析 蒋介石怀疑美国援华本质,称中国抗战没有私心,暗示美国援华有私心,故选A项;材料体现中美双方的分歧,而非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美国赞赏蒋介石言论不能代表整个国际社会,故C项错误;中国积极履行反法西斯义务为材料字面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7·山东临沂期中)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约有4~5个,1949年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 )
A.中国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B.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C.中苏结成友好互助同盟
6
D.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解析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随着中共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行将结束,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而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中国的战略地位获得极大提升,故选A项。
答案 A
11.(2018·广东佛山模拟)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该调查说明( )
A.《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解析 据题干材料,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反对民国宪法、反对内战,说明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故选D项。
答案 D
12.(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突出反映了( )
A.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B.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扰乱了市场
C.社会动荡推动米价居高不下
D.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走向崩溃
解析 据材料“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可知,这主要反映了当时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说明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走向崩溃,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安徽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是一种中国病——其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的颓废”,在中国古老政治肌体上引起的综合并发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混沌、失衡、无措、衰朽——我称之为“政治植物人综合症”,病症如“眼”
6
科:视野短浅,目光狭窄;“心”“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精神”科:没有核心价值观,萎靡不振,畏敌如虎;肢体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败无度;文人病:文弱无耻,空谈漫议;军人病:贪污浪费,惜死顾身。其他还有如富贵病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社会病——全民腐败堕落等。
——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光明日报》2014年11月10日
材料二 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光明日报》2014年11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战争时期“统治阶层的颓废”的主要表现;说明该表现对战争结果的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学良、蒋介石“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对日政策。(12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信息从思想、生活、外交、文化、社会群体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失败影响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从行动、精神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日本侵华影响及中国的态度等角度回答。
答案 (1)表现:视野上目光短浅、思维陈旧、不思进取;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外交上奴颜媚骨;军事上懦弱退让、畏敌如虎;文化上文弱无耻,崇尚空谈;社会上民风败坏、整体堕落。(10分,任意答出五点即可)
影响:导致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看法:精神上浑浑噩噩,毫无生气,行动上好歹不识,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官员贪腐伪善,青年颓废堕落,人民斗志涣散;行动上不辨是非,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4分)
评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电令东北军力避冲突。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口号,采取不抵抗主义。一面继续“围剿”红军、镇压抗日爱国力量和排除内部异己力量;一面谋求同日本侵略者妥协。蒋介石、张学良袭用“以夷制夷”的故伎,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企求英、美等国出面干涉上,幻想依赖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压迫日本撤兵。张学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刺激了日本侵华的野心,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8分)
14.(2018·内蒙包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6
时间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前
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论著中,一般都以1937年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人们也常常把1937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称之为“抗日战争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学术界开始讨论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
1990年后
持“十四年抗战”观点的学者越来越多。人们在书写中国抗日战争史时也大多从1931年写起。
2015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十四年艰苦曲折的斗争”。
2015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表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解析 该题目最需要注意的是审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如果选取“八年抗战”观点,需要从国内抗日的全民族性和国际上中国反法西斯战场的地位角度进行分析;而如果选取“十四年抗战”的观点,则需要从国内抗战的延续性以及中国揭开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进行作答。同时,无论是哪种观点,必须辅以必要的史实论据来支撑。
答案 示例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或抗日战争延续的时间是十四年。(2分)
论述:1931~1937年,局部抗战,战事主要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东北抗日游击队、上海守军和全体市民、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国民党爱国官兵)。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有利于更全面、更完整地反映中国抗战的历史。(5分)
1937~1945年,全国性抗战。(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全国各阶层民众)。这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有力地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5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