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必修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主要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貌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变式图的判读 ‎2、地壳物质循环 ‎【考纲知识梳理】‎ ‎(一)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二)内力作用 形式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项目 岩层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 对岩层的影响 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 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对地形的影响 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举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 ‎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三)外力作用 ‎(1)部分外力作用方向的判定 ‎①风力作用方向的判定。‎ ‎②流水作用方向的判定。‎ ‎(2)外力作用的地貌与气候 • ‎①冰川地貌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发育的。现代雪线位于冰川地貌的上方,则表明气候转暖或地壳下降;现代雪线位于冰川地貌的下方,则表明气候转冷或地壳上升。‎ • ‎②沙丘是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的堆积地貌。现在南北美洲的一些湿润地带发现有被茂密植被固定的沙丘和长满草的古风蚀盆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气候由干旱向湿润变化的特点 • ‎③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目前在青藏高原发现的已被寒冻风化侵蚀的古峰林,充分说明青藏高原气候由亚热带湿热环境向高寒环境演化的变迁过程,也就是说青藏高原已发生显著的上升运动。‎ • ‎(3)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与自然灾害 •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自然灾害,与该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紧密相连,现归纳如下:‎ • 冲积扇——泥石流“V”型谷——滑坡、泥石流 • 冲积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盐碱化(华北平原)‎ • 沙丘——沙漠化 • ‎(4)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类型 形成 特点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 ‎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判读技巧 ‎(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基础。‎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3)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的形成环境中有生物活动,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则不可能含有化石。‎ • 如何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 ‎ (1)地层的相互关系:‎ • ‎①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代里地壳平稳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②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在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 • ‎③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 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 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侵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 ‎④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盖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力风化。‎ • ‎⑤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 ‎(2)地层性质: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颗粒粗细、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湿热气候;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 ‎(3)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者是沉积物来源较少。‎ ‎【要点名师讲解】‎ ‎【例题】‎ 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及地形剖面图(图2),读图回答1~2题。‎ 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 ‎ 地形剖面图(图2)‎ ‎1. 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 风化作用 B. 地壳运动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搬运 ‎2. 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①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 B. 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 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相对深度D. 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 答案: 1.A 2.C ‎ 图9-1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3~4题。‎ ‎3、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 ) ‎ A.a图 B.b图 C.c图 ‎ ‎ D.d图 ‎4、a图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答案: 3. C 4. D ‎ 二、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作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10,回答3题。‎ ‎3.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 A.东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答案:3.B ‎【感悟高考真题】‎ ‎(2010·江苏高考)‎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l~2题。‎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啊、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答案】:A ‎(2010·山东高考)‎ 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运动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题图及图例,该地为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一般地,地下岩浆上升涌出,冷却凝固形成岩石。而在石灰岩分布广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岩层裂隙垂直向下溶蚀,并有塌陷发生,成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垂直通道,称之为落水洞。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同时,‎ 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按照上述形成过程的分析,很容易判断:在图中所示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有岩石的形成,然后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形成地下洞穴和暗河,再然后,就是岩溶水滴滴落沉积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地下地貌景观,选项D正确。‎ ‎【答案】D ‎(2009年·广东高考)“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对营S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理解。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后来总体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第9题选择B。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第10题选择A。‎ ‎【答案】 1.B 2.A ‎ ‎(2009年·海南高考)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5,完成16~18题。‎ ‎3.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20m~‎‎40m 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断该地可能为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进而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质作用分别是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A ‎4.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石林 B. 沙丘 C. 海蚀柱 D. V型谷 ‎ ‎【解析】四类地貌所对应的营造力分别是:石林----水蚀、沙丘----风积、海蚀柱---水蚀、V型谷----冰川侵蚀。‎ ‎【答案】B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 A.东非大裂谷 B.北美洲的五大湖 C.喜马拉雅山 D.青藏高原 ‎(2010·河南豫南九校二次联考)如下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2~3题。‎ ‎2.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3.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 ‎①高压 ②石灰岩分布 ③岩浆活动 ④风化侵蚀作用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4.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 ‎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 A.② B.③ C.④ D.⑤‎ ‎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I——① B.Ⅱ——③ ‎ C.Ⅲ——⑤ D. I ——⑥‎ 二、综合题 ‎7.读下图,回答:(13分)‎ ‎ ‎ 图9-7‎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6分)‎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 B B B D D A ‎ 二、非选择题 ‎7.(l)D C ‎ ‎(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3)D C ‎ ‎(4)D 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