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数学考试手册 14页

  • 262.50 KB
  • 2021-05-14 发布

上海高考数学考试手册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 考试性质 上海市数学科高考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它是2012年全日制高中阶段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报考理工农医类、文史类各专业的选拔性考试。‎ 二、 考试目标 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探究与创新能力。具体考察目标为:‎ 1. 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1 理解或掌握初等数学中有关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 1.2 领会集合、对应、函数、算法、数学建模、概率、统计以及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分解与组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掌握坐标法、参数法、逻辑划分和等价转换等基本数学方法。‎ 1.3 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计算、画图和推理;掌握数学阅读、表达以及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进行转换的基本技能,会使用函数型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 2. 逻辑思维能力 2.1 能从数学的角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2 具有对数学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论证的能力。‎ 2.3 会进行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4 会正确而简明的表述推理过程,能合理地、符合逻辑地解释演绎推理的正确性。‎ 3. 运算能力 3.1 理解数和式的有关算理。‎ 3.2 能根据法则准确地进行运算、变形。‎ 3.3 能够根据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3.4 能通过运算,对问题进行推理和探求。‎ 4. 空间想象能力 4.1 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的图形。‎ 4.2 能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 4.3 能正确地分析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和相互关系。‎ 4.4 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形。‎ 4.5 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图形的性质进行研究。‎ 5.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1 能自主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知识(概念、定理、性质和方法等),并能初步运用。‎ 5.2 能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和适当的解题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5.3 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有关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或其他学科的问题,并能解释其实际意义。‎ 6. 数学探究与创新能力 6.1 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和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 6.2 能运用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寻找数学对象的规律和联系。能正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予以证明。‎ 6.3 在新的情景 中,能正确地表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并能在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对较简单的问题得出一些新颖的(对高中学生而言)结果。‎ 一、 考察内容与要求 ‎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年10月第二版)的安排,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本学科考试将认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水平层次 基本特征 记忆性水平 能识别或记住有关的数学事实材料,使之再认或再现;能在标准的情景中作简单的套用,或按照示例进行模仿。‎ 用于表述的行为动词如:知道、了解、认识、感知、识别、初步体会、初步学会等。‎ 解释性水平 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领会知识的本质,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转换方式表达知识内容;在一定的变式情境中能区分知识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会把简单变式转换为标准时,并解决有关的问题。‎ 用于表述的行为动词如:说明、表达、解释、理解、懂得、领会、归纳、比较、推测、判断、转换、初步掌握、初步会用等。‎ 探究性水平 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及其内容、形式的变化;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或作归纳假设进行探索,能把具体现象上升为本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会对数学内容进行拓展或对数学问题进行延伸,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合理性、完整性、简捷性作有效的思考。‎ 用于表述的行为动词如:掌握、推导,证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解决问题、会用、总结、设计、评价等。‎ 文、理科共同考察内容和要求 方程与代数 内容 要求 记忆性水平 解释性水平 探究性水平 一、集合与命题 集合及其表示 知道集合的意义。会对集合的意义进行描述。认识一些特殊集合的记号。‎ 懂得元素及其与集合的关系符号。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 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掌握用区间表示集合的方法。‎ 子集 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掌握子集的概念。能用集合语言表述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交集、并集、补集 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 命题的四种形式 了解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及其运用,了解集合与命题之间的联系,体会逻辑语言在数学表达和论证中的作用。‎ 理解否命题、逆否命题、明确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命题与集合之间的联系。体会分类、判断、推理的思想方法。‎ 理解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在简单的问题情景中判断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或充分必要性。‎ 子集与推出关系 知道子集与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 初步体会利用集合知识理解逻辑关系。‎ 二、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证明 理解用两个实数差的符号规定两个实数大小的意义,建立不等式研究的基础。‎ 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加以证明。‎ 会用不等式基本性质判断不等式不等关系和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及其表达。‎ 基本不等式 掌握基本不等式并会用于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关联;初步会用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运用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 在探索不等式解法的过程中,体会不等式、方程和函数之间的联系。‎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掌握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会利用转化思想解不等式。‎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会解可化为形如:或的不等式,其中、、是一次多项式。‎ 三、矩阵与行列式初步 矩阵 知道矩阵的意义 会用矩阵的记号表示线性方程组。‎ 二阶、三阶行列式 理解行列式的意义。‎ 掌握二阶、三阶行列式展开的对角线法则,以及三阶行列式按照某一行(列)展开的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求行列式的值。‎ 掌握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法(用行列式表示)‎ 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 ‎,会对含字母系数的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进行讨论。‎ 四、算法初步 算法的含义 了解算法的含义 体会算法思想。‎ 程序框图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五、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数列的有关概念 理解数列、数列的项、通项、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等概念。‎ 等差数列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公式。体验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进行研究的活动。‎ 简单的递推数列 从生活实际和数学背景中提出递推数列并进行研究。会解决简单的递推数列(主要指一阶线性递推数列)的有关问题。‎ 数列的极限 理解直观描述的数列极限的意义。‎ 掌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会求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 会用数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列的建立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归纳法 知道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则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并会用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简单命题和整除性问题。‎ 归纳-猜测-论证 领会“归纳-猜测-论证”的思想方法。‎ 通过“归纳-猜测-论证”的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归纳、猜测、论证的能力。‎ 函数与分析 内容 要求 记忆性水平 解释性水平 探究性水平 一、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函数的有关概念 理解函数是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一种反映,加深理解函数的概念,熟悉函数表达的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懂得函数的抽象记号以及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集合 掌握函数定义域的基本方法。在简单情境下能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运算 理解两个函数和的运算、积的运算的概念。‎ 函数关系的建立 通过解决具有实际背景的简单问题,领会分析变量和建立函数关系的思考方法。初步会用函数观点观察和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体验函数模型建立的一般过程,加深对事物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的认识。‎ 函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对函数零点的研究,体会“两分法”和逼近思想,熟悉计算器的应用。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描绘函数的图像。‎ 从直观到解析、从具体到抽象研究函数的性质,并能从解析的角度理解有关性质。‎ 在直观认识函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从具体函数到抽象表示的函数对其奇偶性、单调性、零点、最大值和最小值等基本性质进行解析研究。‎ 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反映这些基本性质的图像特征。‎ 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地用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会利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简单的幂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 知道幂函数的概念,所研究的幂函数的幂指数 以简单的幂函数、二次函数等为例,研究它们的性质,体验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和方法。‎ 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理解有关的基本概念,进一步领会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 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对数 初步学会换底公式的基本运用。‎ 理解对数的意义。‎ 掌握积、商、幂的对数性质。会用计算器求对数。‎ 反函数 经历探索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过程,并掌握其关系。‎ 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体会变换思想。体会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应用价值。‎ 利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研究与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理解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概念,会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如图像法、逼近法或使用计算器等。‎ 会解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在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以及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函数的应用 体验数学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增强数学结合的意识和建模求解的能力。‎ 三、三角比 弧度制,任意角度及其度量 了解有关概念,会进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互化。‎ 任意角的三角比 掌握任意角三角比的定义(含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 掌握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式。‎ 诱导公式 研究、、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研究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会用这些公式进行恒等变形和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两倍角及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了解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 体会三角变换的思想方法。‎ 掌握二倍角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会根据已知三角比的值求角。会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有关三角知识解三角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三角比的知识去观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四、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 知道一般周期函数的解析描述和图像特征。‎ 通过实例和利用函数定义,形成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概念并理解其意义。‎ 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性质。‎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 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 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类比正弦函数的研究方法,掌握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知道、、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图像的影响。了解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会求形如一般正弦函数的周期,进一步领会分解与组合的思想方法。‎ 能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一般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研究:能用函数的周期性去观察和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并能做出一些预测。‎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知道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 理解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会用计算器求反三角函数的值和用反三角函数的值表示角的大小。掌握最简三角方程的解集,会解形如:‎ ‎,,,等简单的三角方程。‎ 图形与集合 内容 要求 记忆性水平 解释性水平 探究性水平 一、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平面的向量的数量积 掌握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及其性质 平面向量分解定理 理解平面向量分解定理 向量的坐标表示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的坐标表示。‎ 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掌握平面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向量平行及向量垂直的坐标关系 会利用坐标讨论两个向量平行或垂直的条件。‎ 向量的度量计算 会求向量的长度以及两个向量的夹角。初步懂得运用向量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如: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计算,能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二、平面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 掌握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掌握直线的点法式方程,认识坐标法在建立形与数关系中的作用。‎ 直线的一般方程 会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理解方程中字母系数表示斜率和截距的几何意义;懂得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掌握点斜式方程。‎ 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 会通过直线方程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利用直线的法向量(或方向向量),讨论两条直线具有平行关系或垂直关系时,它们的方程应满足的条件。‎ 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和夹角 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夹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三、曲线与方程 曲线方程的概念 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以简单的几何轨迹为例,会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知道适当选择坐标系的意义。会在简单的情况下画方程的曲线和求两条曲线的交点。‎ 形成通过坐标系建立曲线的方程、再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思想。‎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体验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重点讨论焦点在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重点讨论焦点在轴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重点讨论焦点在轴上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四、空间图形 平面及其表示法 体验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空间形式的过程。会用平行四边形以及字母表示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平面的基本性质。‎ 通过用基本性质解释实际事例和证明有关推论,加深对基本性质的理解。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表述平面的基本性质,并会用于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掌握确定平面的方法。‎ 几何体的直观图 会用“斜二测”方法画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棱锥)以及长方体的截面(如截平面过已知不共线的、位于棱上的三点,且仅以平面的基本性质为画图依据)等。掌握话空间图形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初步会将平行线的传递性、等角定理等由平面推广到空间,并对等角定理进行证明。会求简单情形下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集合语言表示这些位置关系;会用反证法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通过用演绎法对空间有关问题(如平面基本性质的推论、等角定理、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等)进行证明和推算,具有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 五、简单几何柱体的研究 柱体 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体会化“曲”为“直”、祖暅原理和图形割补等思想方法。‎ 掌握棱柱的有关概念以及直棱柱的有关性质。会解决柱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问题。‎ 锥体 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 体会化“曲”为“直”、祖暅原理和图形割补等思想方法。‎ 掌握棱锥的有关概念以及正棱锥的有关性质。会解决椎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问题。‎ 球 认识球的基本特征。知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知道球面距离和经度、纬度等概念,进一步认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会用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有关的度量计算。类比有关圆的研究,对球及有关截面的性质进行探讨。‎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内容 要求 记忆性水平 解释性水平 探究性水平 一、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乘法原理 掌握乘法原理。‎ 排列与排列数 掌握排列的概念及其计算。会用常见方法(包括枚举法)解排列的问题。会利用计算器求排列数。‎ 组合与组合数 掌握组合的概念及其计算。会用常见方法(包括枚举法)解组合的问题。会利用计算器求组合数。‎ 加法原理 掌握加法原理。‎ 二项式定理 掌握二项式定理。掌握组合数的性质,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二、概率与统计初步 随机事件与概率 知道频率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意义。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掌握求等可能事件概率的一些常用方法(如利用排列组合的方法、枚举法)。‎ 总体 学习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去估计总体,体验统计的过程。体会用样本估计整体的思想。‎ 掌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会用样本估计总体,能对样本观测值进行整理和分析。‎ 抽样调查 掌握随机抽样的方法 统计实习 能自觉地运用统计与概率初步的知识。观察、思考和处理一些现实问题。会使用计算器等现代技术手段处理数据。‎ 数与运算 内容 要求 记忆性水平 解释性水平 探究性水平 一、复数初步 数的概念的扩展 知道数集扩展的意义和基本原理 复数的概念 理解复数及有关概念 复平面 建立复平面,用复平面上的点表示复数。‎ 掌握复数的向量表示、复数的模、共轭复数等概念;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会用复数关系描述复平面上简单的几何图形。‎ 复数的四则运算 理解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掌握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其运算性质。会用复数方程表示平面区域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等,并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数与形的结合。‎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会解决复数开平方的问题。通过用比较的方法讨论在复数集内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完整掌握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文科考查内容和要求 内容 要求 记忆性水平 解释性水平 探究性水平 一、生活中的概率与统计 统计案例 了解统计推断原理。‎ 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统计案例的探究和分析,能初步应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与文化艺术 数学与音乐 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释和处理一些音乐中的一些问题。‎ 数学与美术 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释和处理一些美术中的一些问题。‎ 三、投影与画图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通过观察实例和操作实践,认识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初步掌握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 三视图 知道三视图的构成和画法。‎ 会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通过观察、操作、联想等活动,初步具有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简单的线性规划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解决简单的问题。‎ 简单的线性规划 初步掌握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渗透最优化思想,重视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数学应用能力。‎ 理科考查内容和要求 内容 要求 记忆性水平 解释性水平 探究性水平 ‎ 一、三角比 ‎ 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 掌握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及其基本运用,具有一定的三角变换能力。‎ 积化和差与和和差化积 掌握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的基本运用。‎ 二、概率与统计 互斥事件的概率 掌握两个互斥事件和的概率计算方法。‎ 相互独立的事件的概率 掌握两个相互独立事件积的概率计算方法。能自觉地运用概率初步的知识,观察、思考和处理一些现实问题。‎ 随机变量的分布及数字特征 理解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分布的概念及其数字特征。‎ 会根据随机变量分布求出期望值和方差。‎ 三、参数方程 参数方程 知道一些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 理解参数方程的意义,领会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的方法,懂得参数法的基本运用。‎ 掌握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加深对曲线方程的理解,强化数形结合观点。掌握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并能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极坐标 领会建立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方法,会在简单情形下进行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加深对坐标法的认识。‎ 掌握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加深对曲线方程的理解,强化数形结合观点。‎ 四、空间向量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 把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推广到空间,并理解其意义。‎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领悟类比和推广的数学思维方法。‎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坐标表示空间向量,会把空间向量的运算化为坐标表示。‎ 五、直线与平面 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关系 掌握直线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概念,会把线面的平行及垂直关系转化为向量关系。会用向量方法证明简单空间图形中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平行与垂直,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证明问题。通过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判定和性质,具有一定的转化思想。‎ 平面和平面的平行关系 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关系 平面和平面的垂直关系 距离和角 知道平行线面间距离、平行平面间距离的含义及其与点到平面距离的转化关系。‎ 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等概念。‎ 会在简单的空间图形中用向量方法进行有关距离的计算。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会在简单的空间图形中用向量方法进行有关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度量计算。‎ 一、 考试细则 1. 数学各部分内容在试卷中的占分比例 按测量目标划分,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占40%左右,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占40%左右,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探究与创新能力占20%左右。‎ 按课程内容划分,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在试卷中占分的比率为65%-70%,图形与集合在试卷中占分的比率为35%-30%。‎ 2. 题型 整卷含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填空题和选择题占总分的50%,解答题占总分的50%左右。‎ 3. 试卷难度比率 试题按相对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这三种题的试题原则上分别占总分的40%、40%、20%左右,三种题型的试题原则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4. 关于开放性问题的评分原则 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答,评分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表现给予不同的评分。‎ 5. 试卷形式和要求 本学科试卷包括试题纸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黑边框规定的区域内。‎ 6. 携带计算器的规定 根据沪教考院高招[2002]38号文件:“对进入考场的计算器品牌和型号不作规定,单附带计算器功能的无线通讯工具、记忆存储等设备和附带无线通讯功能、记忆存储功能、具有图像功能的计算器不得带入考场。”‎ 二、 考试形式、时间和试卷总分 1. 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 2.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 试卷总分为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