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50 KB
  • 2021-05-14 发布

金榜题库高考生物总复习综合评估检测苏教版必修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金榜题库)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综合评估检测 第四、五章 苏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如图所示,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mRNA的原料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的还原或细胞分裂 C.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电能 D.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同一种酶 ‎2.下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酶B比酶A活跃 B.酶A存在于唾液中 C.酶B的最适pH为1.8‎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 B.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 C.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 D.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 ‎4.下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某同学在分析时,做出了如下判断,其中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为光合作用,乙为细胞呼吸 B.甲中的H2O在类囊体膜上被消耗,乙中H2O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中 C.甲和乙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与消耗 D.甲过程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5.向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能抑制ATP合成,则使C3含量上升 B.若b能抑制CO2固定,则使[H]、ATP含量上升 C.若c能促进[H]的产生,则使C5含量下降 D.若d能促进(CH2O)的合成,则使[H]、ATP含量下降 ‎6.(2013·南京模拟)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10:00,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12:00‎ B.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气孔导度 C.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D.在14: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高能态的[H]的含量降低 ‎7.(2013·宿迁模拟)右图表示盛有相关液体的试管,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若试管中为叶绿素提取液,给予适宜光照,液体中氧气浓度会升高 B.若试管中为缺Mg2+的完全培养液,培养的烟草叶中叶绿素含量较正常的少 C.若试管中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通入O2后溶液中的CO2会略有增加 D.若试管内为线粒体提取物,加入葡萄糖后无反应 ‎8.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从左侧泵入空气后,会产生某些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是该实验的一个无关变量 B.本实验装置中乙瓶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 C.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成透光的玻璃罩,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D.如果将丙玻璃罩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则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 ‎9.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 是(  )‎ A.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水的生成过程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分解,但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10.图甲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而图乙表示棚内植株在b点时,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其中正确的 是(  )‎ ‎11.(2013·南通模拟)某植物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为‎20℃‎~‎30℃‎。研究人员为了筛选耐高温优良品种,利用同一植株的茎尖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HA、HB、HC三个品系,并进行了实验。下表为温度对各品系光合速率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品系 光合速率/μmol·g-1·h-1‎ ‎20℃‎ ‎30℃‎ ‎35℃‎ HA ‎20.32‎ ‎18.32‎ ‎17.36‎ HB ‎13.78‎ ‎15.56‎ ‎16.77‎ HC ‎8.32‎ ‎9.36‎ ‎9.07‎ 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HA品系光合速率最高 B.相同实验条件下,耐高温性最好的是HB品系 C‎.30℃‎与‎20℃‎比较,三个品系植物的光合速率均有提高 D.在‎20℃‎时,不同品系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突变 ‎12.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13.下图表示一个二倍体植物细胞(2N=4)有丝分裂后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14.(2013·南京模拟)科学家将120只健康成年雄性小鼠均分为4组,分别供给等体积的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饮用水,饲养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醋酸铅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组别 醋酸铅浓度 ‎(mg·L-1)‎ 胸腺细胞凋亡率 ‎(×10-4)‎ 甲 ‎0‎ ‎0.35±0.05‎ 乙 ‎125‎ ‎1.03±0.52‎ 丙 ‎250‎ ‎1.65±0.40‎ 丁 ‎500‎ ‎3.08±0.56‎ A.在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丙、丁三组为对照组 B.实验中醋酸铅的浓度是因变量,胸腺细胞凋亡率是自变量 C.小鼠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胸腺细胞不会发生凋亡 D.小鼠体内铅离子含量过高,将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5.(能力挑战题)“化疗”是控制癌细胞增殖的方式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 B.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不受密度因素的限制而不断分裂和生长,无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C.据图可知最初给药后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而每次给药后癌细胞回升量都少于正常细胞 D.据图可知为了使癌细胞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可以在化疗过程中加大给药剂量或缩短给药周期,而不会引起较强的副作用 ‎16.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凋亡相关的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图示该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C.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 D.细胞凋亡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17.(2013·昆山模拟)某实验室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D.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18.(多选)(2013·苏州模拟)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有(  )‎ A.高温和低温对酶的作用效果相同,均会使酶变性失活 B.ATP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所需酶不同 C.酶既能在细胞内起作用,也能在细胞外起作用 D.与细胞分裂有关的酶只能在间期合成 ‎19.(多选)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C3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 A.光反应仍在进行,形成[H]和ATP B.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 C.暗反应仍进行,CO2和C5结合,继续形成C3‎ D.光反应停止,由于没有[H]和ATP供应,C3不能形成葡萄糖,积累了许多的C3‎ ‎20.(多选)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多 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21.(多选)(2013·烟台模拟)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促进某种蛋白的合成,而这种蛋白有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表明绿茶具有抗癌的作用。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 是(  )‎ A.细胞凋亡就是指细胞死亡 B.与正常细胞相比,前列腺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但形态结构未变 C.绿茶中含有多酚酶,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绿茶细胞中有多酚酶基因 D.前列腺癌细胞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8分)‎ ‎22.(12分)将被‎14C标记的CO2提供给绿藻进行光合作用,图甲、图乙表示一部分实验结果。图甲是进行光照15 min后,突然变成黑暗。图乙是在光照条件下,供给浓度为1%的CO2,5 min后,在横轴为0时将CO2浓度降低为0.003%,10 min后再换成1%浓度的CO25 min。曲线a、b、c表示C6(主要是葡萄糖)、C5和C3‎ 三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分别表示     、     。‎ ‎(2)由图甲与图乙都可看出,c物质曲线不断上升,而在一定时间内a物质和 b物质中的‎14C量保持不变,形成两曲线平行的原因是  。‎ ‎(3)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①AB段突然增加的原因:  。‎ ‎②EF段突然增加的原因:  。‎ ‎③CD段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  。‎ ‎(4)要想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23.(8分)人类各种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其突变后表达的产物是G蛋白。当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后,G蛋白将信号经图中的过程①形成转录激活剂,激活剂激活、启动过程②③,形成大量物质D,导致细胞周期启动并过度分裂(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癌细胞的两个重要特点是   。‎ ‎(2)G蛋白与GTP作用后获取能量,变为转录激活剂。GTP与ATP都是能源物质,参照ATP的命名方法,请写出GTP的中文名称:       。‎ ‎(3)原癌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  ‎ ‎  。‎ ‎(4)根据图中的信息,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提出一种抑制癌细胞产生的方法:‎ ‎   。‎ ‎ (4)破坏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或服用结构与生长因子类似的物质)‎ ‎24.(10分)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下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Ⅰ.(1)①表示提取洋葱叶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丙酮外,还需加 入的化学试剂有             ;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 但该滤纸条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没有一条色素带,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 ‎(2)③表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该步骤的目的是          ;观察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时期是       ,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    ;④表示在低倍物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洋葱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Ⅱ.(1)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在空白的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上图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图。‎ ‎(3)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    ,此时有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条。‎ ‎25.(15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Ⅰ~Ⅴ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    和    。‎ ‎(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     ,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          。‎ ‎(3)过程Ⅳ、Ⅴ发生的场所依次是    和       。‎ ‎(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      ,ATP的结构简 式是      ,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    。‎ ‎(5)较强光照下,Ⅰ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               。‎ ‎26.(13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1%NaCl溶液(mL)‎ ‎1‎ ‎1%CuSO4溶液(mL)‎ ‎1‎ ‎1%Na2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 pH6.8缓冲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锅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 mL 观察结果 无色 深蓝色 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  ;‎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    、     、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MP叫做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可以作为合成mRNA的原料,同时其加上磷酸基团也可以合成ADP。ATP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C3的还原和细胞分裂。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电能,也可以是化学能。乙和丙过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催化它们的酶不同。‎ ‎2.【解析】选D。由图判断酶A的最适pH为4,酶B的最适pH为6,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没有范围限制,无法比较酶A和酶B的活性。‎ ‎3.【解析】选D。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该过程的原料为丙酮酸和H2O,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和H2O。‎ ‎4.【解析】选D。甲过程是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为光合作用;乙过程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为细胞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5.【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 ‎①[H]和ATP参与C3的还原过程;‎ ‎②CO2固定过程产生C3。‎ ‎(2)解题关键:‎ ‎①明确ATP、[H]能促进C3的还原。‎ ‎②明确CO2的固定受抑制,C3含量减少,C5含量增加。‎ ‎【解析】选C。若a能抑制ATP合成,则使C3的还原过程受阻,C3含量上升;若b能抑制CO2固定,则使C3的还原过程因原料不足受阻,使[H]、ATP含量上升;若c能促进[H]的产生,使C3的还原过程加快,则使C5含量上升;若d能促进(CH2O)的合成,则使C3的还原过程加快,[H]、ATP的利用加快,使其含量下降。‎ ‎6.【解析】选C。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高能态的[H],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合速率越大,消耗ATP也就越快,从图中可见10︰00时光合速率最大;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的能力越强,从图中可见在12︰‎ ‎00时蒸腾作用最强。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大小的变化,据图可知,在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而CO2是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说明CO2供应充足,推测导致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是光照。高能态的[H]用于暗反应时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O2增多,使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增多,会消耗更多的高能态的[H],使高能态的[H]的含量降低。‎ ‎7.【解析】选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完整的叶绿体,A错误;Mg2+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元素,缺失Mg2+叶绿素不能合成,故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O2的参与下将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所以通入O2后溶液中CO2会略有增加,C正确;线粒体内只发生丙酮酸的分解,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8.【解析】选C。本题验证植物有氧呼吸产生了CO2,可见自变量是氧气,温度是无关变量。乙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检测空气中的CO2是否被完全吸收,只有空气中的CO2被完全吸收,才能说明使丁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是有氧呼吸产生的。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成透光的玻璃罩,则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丁瓶中的现象不明显。丙玻璃罩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萌发的种子也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9.【解析】选D。细胞质基质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即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线粒体内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化学反应,而水的生成则发生在第三阶段。‎ ‎10.【解析】选B。由图甲可知,b点CO2浓度最高,则此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即光合作用吸收CO2量等于细胞呼吸释放CO2量,有氧呼吸消耗O2量等于释放CO2量。‎ ‎11.【解析】选C。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可知,HA品系光合速率最高;从‎20℃‎~‎ ‎35℃‎HB品系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逐渐增大,故该品系耐高温性最好;‎30℃‎与‎20℃‎比较,HA品系植物光合速率下降;在‎20℃‎时,不同品系可能发生了突变,影响到相关酶,从而影响到光合速率。‎ ‎12.【解析】选C。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两种细胞融合后,分裂期细胞中有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会引起没有复制的染色质凝集。两细胞中的DNA含量不一定相等,且融合后的细胞成为一个杂交细胞,不可能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没有复制的染色质一旦凝集就不会再复制。‎ ‎13.【解析】选B。A图中同源染色体的表示有误,每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用不同的颜色表示;C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D图染色体表示也错误。有丝分裂是染色体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有丝分裂后期每一极都有四条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易错提醒】不同种的细胞分裂后期所分开的染色体并不相同。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的是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的是同源染色体。‎ ‎14.【解析】选D。从表可知,甲为对照组,随醋酸铅的含量增多,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所以小鼠体内铅离子含量过高,会使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5.【解题指南】此题综合考查癌变的机理、特征及图像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有时题干要求完全根据信息解答,而此题只要求A、B、C、D四项的叙述的正误,即结论不一定只来源于图形或文字信息。‎ ‎【解析】选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而DNA是一种双螺旋的稳定结构,只有进行分裂时因DNA复制解开双螺旋导致稳定性降低,易使遗传物质改变,所以A项正确。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失去了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所以B项正确。由图中可以看出给药后癌细胞的数量和正常细胞的数量都有所减少,说明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给药后一段时间,正常细胞再生恢复到原数目的速度较快,所以只要适当控制给药时间的间隔,其疗效还是很显著的,所以C项正确,而D项错误。‎ ‎16.【解析】选B。细胞凋亡在个体的一生中都会发生,在个体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凋亡基因表达的结果。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后,由溶酶体释放水解酶,使其裂解。‎ ‎17.【解析】选D。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高于纤维母细胞,A错误。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但遗传物质相同,B错误。过程③需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出融合细胞,C错误。单抗通过外排方式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正确。‎ ‎18.【解析】选B、C。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酶永久失活,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起作用。‎ ‎19.【解析】选B、C、D。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暗反应仍进行,CO2和C5结合,继续形成C3,由于没有[H]和ATP供应,C3不能形成葡萄糖,积累了许多的C3。‎ ‎20.【解析】选B、D。乙图中d点时的光照较c点强,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较多,促进C3的还原,CO2固定正常进行,使得剩余C3减少,所以C3含量少,B项错误。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代谢。在丙图中,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曲线的走势将下降。‎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分析图中各种曲线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特别是图中均涉及两个实验变量,需要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进行分析。‎ ‎21.【解析】选A、B、D。细胞死亡除正常的细胞凋亡外还有细胞的衰老死亡和坏死等。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癌细胞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扩散转移的特性。据题中信息可知,绿茶细胞中有多酚酶基因,产生多酚酶合成多酚,具有抗癌作用。‎ ‎22.【解析】从图甲分析可以知道,c物质含量不断上升,当黑暗时,对CO2+C5‎2C3的反应影响不大,C5不断被消耗,C3不断生成;而对C3+[H]+ATPC6+C5的反应影响较大,因为随着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逐渐被消耗,被还原的C3越来越少,生成的C6和C5也越来越少,这两个反应同时考虑,细胞中积累的C3会越来越多,C5越来越少,因此a曲线表示C3,b曲线表示C5‎ ‎。温室中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水分、矿质营养、温度等因素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而大田作物只能通过调节水分和矿质营养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 答案:(1)C3 C5 (2)光反应和暗反应速率保持动态平衡 (3)①黑暗条件下,C3的还原受阻 ‎②CO2量突然减少,固定CO2所消耗的C5少,积累的C5多 ③CO2量突然增加,固定CO2生成的C3多 ‎(4)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提高CO2浓度,补充无机盐供应等 ‎23.【解析】(1)癌细胞的特点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无限增殖。(2)ATP为三磷酸腺苷,其中A为腺苷,参照ATP的命名方法,GTP的中文名称为三磷酸鸟苷。(3)原癌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4)根据题干信息,癌细胞产生的诱导因素为“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可以从“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和“生长因子”两方面考虑抑制癌细胞产生的方法。‎ 答案:(1)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无限增殖 (2)三磷酸鸟苷 ‎(3)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4)破坏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或服用结构与生长因子类似的物质)‎ ‎24.【解析】Ⅰ.(1)研磨过程中除加丙酮来提取色素外,还要加入碳酸钙和石英砂;依据题意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说明滤纸条的制备没有问题,故只能是在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造成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造成的。‎ ‎(2)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观察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时期是中期,此期的染色体形态最稳定、最清晰,便于观察。中期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1∶2∶2;从图④中可以发现处于中期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又由于显微镜下成像是倒立像,故在换高倍镜之前,要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Ⅱ.(1)分析题图,可确定A为前期、B为末期、C为后期,故还缺少中期的分裂图像,按照中期细胞所具有的特点绘制即可。‎ ‎(2)动物细胞中没有细胞壁,但有中心体,因此动物细胞纺锤体是由中心粒发出的星状射线形成的,其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是通过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实现的。‎ ‎(3)图C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其他细胞的两倍。此时共有8条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 答案:Ⅰ.(1)碳酸钙和石英砂 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2)使细胞分散开来 中期 1∶2∶2 右上 Ⅱ.(1)如图 ‎(2)A、B (3)C 8 0‎ ‎25.【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1)由图判断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2)物质a为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提取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3)过程Ⅳ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Ⅴ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Ⅰ光反应过程,Ⅲ、Ⅳ、Ⅴ所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Ⅴ阶段完成[H]和氧气的结合,因此必须有氧气参与。‎ ‎(5)较强光照下,Ⅰ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方向移动。‎ 答案:(1)氧气 二氧化碳 ‎(2)类囊体膜上 防止色素被破坏 ‎(3)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4)Ⅰ、Ⅲ、Ⅳ、Ⅴ A-P~P~P Ⅴ ‎(5)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方向移动 ‎26.【解析】(1)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的1%NaCl溶液、1%CuSO4溶液、1%Na2SO4溶液和蒸馏水,所以为保证无关变量适宜且相同,实验中加入缓冲液以维持pH的稳定。‎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加入1%NaCl溶液的1号试管中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了,所以可能是Na+或Cl-促进酶活性,如果是Na+能够促进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则3号试管中最后的结果应该也是无色,而3号试管中实验结果为浅蓝色,所以是Cl-能够促进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同理通过2号和3号试管的比较可知,Cu2+能够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3)4号试管中加入的是蒸馏水,起对照作用;3号试管与1号试管对照说明Na+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无影响,3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说明S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无影响。‎ ‎(4)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增强,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有深砖红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抑制,淀粉未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 试剂后无砖红色沉淀生成;3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未受到影响,淀粉部分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有浅砖红色沉淀生成;4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未受到影响,结果同3号试管;斐林试剂中含有Cu2+,对淀粉酶的活性有影响,故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 答案:(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Cl-和Cu2+ Cu2+ Cl- (3)对照 确定Na+和S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否有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或蓝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斐林试剂中有Cu2+,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