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9.00 KB
  • 2021-05-14 发布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第21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1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 一、选择题 ‎(2018·凯里适应性考试)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 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喀什地区莎车县某地在不同风速下空气中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读图可知(  )‎ A.同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 B.同一风速下,含沙量与高度呈反相关 C.任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都有关 D.颗粒越大,风力的搬运能力越强 ‎2.为减少空气中的沙尘,莎车县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 A.人工降水  B.种植高大乔木 C.沙源地全部覆盖地膜 D.恢复草地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下,风速越小,含沙量越大,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上,风速越大,含沙量越大;同一风速下,含沙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图中三线相交处所在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无关;图中反映的是在不同风速下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故不能得出颗粒大小与风力搬运能力的关系。第2题,人工降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沙尘,但人工降水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且不经济;沙源地面积广阔,不可能实现全部地膜覆盖;读图可知, 不同风速下沙尘含量都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所以恢复草地是最合理的措施;高大的乔木上部枝叶茂盛,但其对低处的沙尘阻挡作用弱。‎ 答案:1.B 2.D ‎(2018·定州模拟)读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示意图,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6‎ 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时代 B.农业生产破坏的自然环境是其主要影响 C.工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其主要影响 D.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解析:第3题,读图,观点一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只是影响人类,而人类不会影响环境,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决定论,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没有主观能动性。第4题,观点二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然后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不断地开发环境,这是在工农业时期形成的,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第5题,根据观点三示意图,人类社会从环境获取资源,也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同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斩伐养长,不失其时”“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这些都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而“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会使人地关系不协调。‎ 答案:3.C 4.D 5.C ‎(2018·揭阳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7.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6‎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在夏季输沙量很大,说明该流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第7题,结合前面分析,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输沙量大,会导致下游河道、水库的淤积严重。‎ 答案:6.B 7.C 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8~9题。‎ ‎8.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两个城市为(  )‎ ‎①日照 ②潍坊 ‎③青岛 ④威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 ‎①单位GDP消耗大 ②城市调控能力好 ‎③单位GDP污染小 ④城市发展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8题,图示威海和青岛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第9题,图示M类城市与N类城市相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指数低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的优势,说明M类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GDP污染小。‎ 答案:8.C 9.B 下图为产品生命彗星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6‎ ‎10.对废旧产品进行处理的最佳选择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环节投资大,技术含量高 B.③④环节适合布局在经济发达地区 C.⑤环节的优点是无污染 D.该生产方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答案:10.A 11.D 二、综合题 ‎12.(2018·宁波十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冰糖心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生长期在4-10月份,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以后采摘上市。下图中A地是著名的“冰糖心苹果”产地。下表为A地各月气温、降水信息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高 均温 ‎(℃)‎ ‎-1.1‎ ‎5.1‎ ‎13.9‎ ‎22.2‎ ‎26.8‎ ‎30.0‎ ‎30.8‎ ‎30.1‎ ‎26.0‎ ‎18.9‎ ‎9.1‎ ‎0.0‎ 最低 均温 ‎-13.1‎ ‎-8.1‎ ‎0.0‎ ‎8.2‎ ‎12.1‎ ‎14.9‎ ‎17.0‎ ‎16.1‎ ‎10.9‎ ‎4.3‎ ‎-3.0‎ ‎-10.1‎ 6‎ ‎(℃)‎ 平均 降水量 ‎(mm)‎ ‎2‎ ‎2‎ ‎3‎ ‎3‎ ‎9‎ ‎10‎ ‎16‎ ‎13‎ ‎6‎ ‎3‎ ‎1‎ ‎2‎ 材料二 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A地气候条件对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 ‎(2)简述图示地区过度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为该地区苹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解析:(1)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照、气温、气温日较差、降水等,注意要结合材料回答。(2)干旱区过度发展农业,必然会造成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过量用水导致水资源紧张等;建议可从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加工工业以及走专业化道路等角度回答。‎ 答案:(1)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③苹果生长期平均气温高,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和结果;④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周期长;⑤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2)主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土地退化);水资源锐减。‎ 建议: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产量、质量;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道路,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苹果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13.(2018·南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其附近区域图。‎ 6‎ 材料二 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广西南宁、北海、钦州及防城港4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把玉林和崇左两市的交通与物流纳入经济区统一考虑,形成“4+2”的格局,这样,经济区陆域面积就达7.27万平方千米,占广西的30.7%,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千米。区域内人口2 053万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42%。北部湾经济区准备建设成为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材料三 近年来在北部湾北侧海岸带出现大规模开挖鱼塘、虾塘(如图),发展养殖业的现象。‎ ‎(1)从位置与交通角度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的区位优势。‎ ‎(2)简述在海岸带大规模开挖鱼塘、虾塘发展养殖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之一,但近年来渔业资源衰退明显。试分析导致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解析:(1)位置角度主要从北部湾经济区与东南亚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我国西南、中南出海大通道等方面分析;交通角度主要从北部湾经济区交通的多样性和港口建设的区位优势方面分析。(2)主要从在海岸带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水体、海岸生态的影响以及海洋灾害等方面分析。(3)原因主要从过度捕捞以及海洋污染方面分析。解决办法主要从休渔、控制捕捞强度以及治理海洋污染等方面分析。‎ 答案:(1)位置:西侧与东南亚海陆相连(或与越南相邻);东邻广东(或珠三角);背靠大西南;是我国西南、中南等地区的出海大通道(或南侧是出海大通道)。‎ 交通:海陆交通便捷,交通方式多样(有铁路、公路、水路),并形成网络;多良港,水运优势明显。‎ ‎(2)会导致水体污染;破坏海岸生态系统;减弱对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的防御能力;破坏土地资源。‎ ‎(3)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加重。 解决办法:建立休渔区,规定休渔期;限制鱼网的网眼大小;控制捕捞强度,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治理海洋环境污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