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

  • 8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 专题01. 直线运动 力和运动 专题0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专题03. 机械能和动量 专题04. 电场 专题05. 磁场 专题06. 电磁感应 专题07. 电流和电路 专题08. 选修3-3‎ 专题09. 选修3-4‎ 专题10.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专题11. 力学实验 专题12. 电学实验 专题13. 力与运动计算题 专题14. 电与磁计算题 专题01. 直线运动 力和运动 ‎1.【2017·新课标Ⅲ卷】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86 cm B. 92 cm C. 98 cm D. 104 cm ‎【答案】B ‎【考点定位】胡克定律、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正弦定理列式求解。前后两次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即合外力为零,在改变绳长的同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跟着改变。‎ ‎2.【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的右端上移到,绳子拉力不变 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 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 ‎【答案】AB ‎【解析】设两杆间距离为d,绳长为l,Oa、Ob段长度分别为la和lb,则,两部分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绳子中各部分张力相等,,则。满足,,即,,d和l均不变,则sin α为定值,α为定值,cos α为定值,绳子的拉力保持不变,衣服的位置不变,故A正确,CD错误;将杆N向右移一些,d增大,则sin α增大,cos α减小,绳子的拉力增大,故B正确。‎ ‎【考点定位】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是力的动态平衡的典型模型,学生并不陌生,关键要判断出绳子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只与绳长和两杆间的距离有关。‎ ‎3.【2017·新课标Ⅰ卷】如图,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间某点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不变。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D ‎【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OM绳上拉力F2,MN上拉力F1,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在F2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上的张力F1逐渐增大,OM上的张力F2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正确,BC错误。‎ ‎【考点定位】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动态平衡,注意重物受三个力中只有重力恒定不变,且要求OM、MN两力的夹角不变,两力的大小、方向都在变。三力合力为零,能构成封闭的三角形,再借助圆,同一圆弧对应圆周角不变,难度较大。‎ ‎4.【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B. C. D.‎ ‎【答案】C ‎【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正交分解法在解决平衡问题中的应用问题;关键是列出两种情况下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联立即可求解。‎ 专题0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1.【2017·新课标Ⅰ卷】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答案】C ‎【考点定位】平抛运动 ‎【名师点睛】重点要理解题意,本题考查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理论知识简单,难在由题意分析出水平方向运动的特点。‎ ‎2.【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A)(B) (C) (D)‎ ‎【答案】C ‎【解析】设第一次抛出时A球的速度为v1,B球的速度为v2,则A、B间的水平距离x=(v1+v2)t,第二次两球的速度为第一次的2倍,但两球间的水平距离不变,则x=2(v1+v2)T,联立得T=t∕2,所以C正确;ABD错误.‎ ‎【考点定位】平抛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两球运动时间相同,水平位移之和不变.‎ ‎3.【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到小环的距离为L,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 ‎(B)小环碰到钉子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 ‎(C)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D)速度v不能超过 ‎【答案】D ‎【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 圆周运动 ‎【名师点睛】在分析问题时,要细心.题中给的力F是夹子与物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而在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没有信息表明夹子与物块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另小环碰到钉子后,物块绕钉子做圆周运动,夹子与物块间的静摩擦力会突然增大.‎ ‎4.【2017·北京卷】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答案】D ‎【解析】在地球表面附近,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有,可得,A能求出地球质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月球、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解得;由,解得;由,会消去两边的M;故BC能求出地球质量,D不能求出。‎ ‎【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天体质量时,只能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无法求“环绕天体”的质量。‎ ‎5.【2017·新课标Ⅲ卷】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 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 ‎【答案】C ‎【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动能 ‎【名师点睛】万有引力与航天试题,涉及的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理解万有引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适当选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要知道周期、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只与轨道半径有关,但动能还与卫星的质量有关。‎ ‎6.【2017·江苏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离地面约380‎ ‎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BCD ‎【考点定位】天体运动 ‎【名师点睛】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考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周期的比较,要借助同步卫星,天舟一号与同步卫星有相同的规律,而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7.【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过M、Q到N的运动过程中 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 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答案】CD ‎【解析】从P到Q的时间为T0,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从P到M 运动的速率大于从M到Q运动的速率,可知P到M所用的时间小于T0,选项A错误;海王星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太阳的引力作用,故机械能守恒,选项B错误;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选项C正确;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选项D正确;故选CD。‎ ‎【考点定位】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离太阳越近的位置行星运动的速率越大;远离太阳运动时,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8.【2017·天津卷】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后,与已经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形成组合体。假设组合体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组合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向心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答案】 ‎ ‎【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应知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和万有引力近似相等,即“黄金代换”。‎ 专题03. 机械能和动量 ‎1.【2017·新课标Ⅰ卷】将质量为1.00 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30 B.5.7×102 ‎ C.6.0×102 D.6.3×102‎ ‎【答案】A ‎【解析】设火箭的质量(不含燃气)为m1,燃气的质量为m2,根据动量守恒,m1v1=m2v2,解得火箭的动量为:p=m1v1=m2v2=30 ,所以A正确,BCD错误。‎ ‎【考点定位】动量、动量守恒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量即反冲类动量守恒问题,只要注意动量的矢量性即可,比较简单。‎ ‎2.【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A.一直不做功 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 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答案】A ‎【考点定位】圆周运动;功 ‎【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小圆环在大圆环上的运动过程中,小圆环受到的弹力方向始终沿大圆环的半径方向,先是沿半径向外,后沿半径向里。‎ ‎3.【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 ‎【答案】C ‎【解析】向上滑动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同理,下滑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定位】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动能定理写出Ek–x图象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图象斜率描述的物理意义.‎ ‎4.【2017·新课标Ⅲ卷】如图,一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柔软细绳PQ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点,M点与绳的上端P相距。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将绳的下端Q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点,PM段绳的机械能不变,MQ段绳的机械能的增加量为,由功能关系可知,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故选A。‎ ‎【考点定位】重力势能、功能关系 ‎【名师点睛】重点理解机械能变化与外力做功的关系,本题的难点是过程中重心高度的变化情况。‎ ‎5.【2017·新课标Ⅲ卷】一质量为2 kg的物块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t=1 s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 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 C.t=3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 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 ‎【答案】AB ‎【考点定位】动量定理 ‎【名师点睛】求变力的冲量是动量定理应用的重点,也是难点。F–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冲量。‎ ‎6.【2017·天津卷】“天津之眼”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是天津市的地标之一。摩天轮悬挂透明座舱,乘客随座舱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在最高点,乘客重力大于座椅对他的支持力 C.摩天轮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乘客重力的冲量为零 D.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重力的瞬时功率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乘客随座舱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不变,重力势能时刻发生变化,则机械能在变化,故A错误;在最高点对乘客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座椅对他的支持力,故B正确;乘客随座舱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动量不变,是所受合力的冲量为零,重力的冲量,故C错误;乘客重力的瞬时功率,其中θ为线速度和竖直方向的夹角,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的重力和线速度的大小不变,但θ在变化,所以乘客重力的瞬时功率在不断变化,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机械能,向心力,冲量和动量定理,瞬时功率 ‎【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动量定理的理解,是“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而学生经常记为“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7.【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 B. C. D.‎ ‎【答案】B ‎【解析】物块由最低点到最高点有:;物块做平抛运动:x=v1t;;联立解得:,由数学知识可知,当时,x最大,故选B。‎ ‎【考点定位】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是对平抛运动的考查;解题时设法找到物块的水平射程与圆轨道半径的函数关系,即可通过数学知识讨论;此题同时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8.【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B、C的质量均为m,A与B、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B、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α由60°变为120°,A、B、C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下降过程中 ‎(A)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mg ‎(B)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mg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mgL ‎【答案】AB ‎【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 能量守恒 牛顿第二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当A球的动能最大时,受合外力为零,在竖直方向整体加速度为零,选择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AB两个选项;弹性势能最大对应A球下降至最低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求最大的弹性势能.‎ ‎9.【2017·江苏卷】甲、乙两运动员在做花样滑冰表演,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速度大小都是1 m/s,甲、乙相遇时用力推对方,此后都沿各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1 m/s和2 m/s.求甲、乙两运动员的质量之比.‎ ‎【答案】3:2‎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解得 代入数据得 ‎【考点定位】动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考查动量守恒,注意动量的矢量性,比较简单.‎ ‎10.【2017·天津卷】(16分)如图所示,物块A和B通过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跨放在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两侧,质量分别为mA=2 kg、mB=1 kg。初始时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B悬于空中。先将B竖直向上再举高h=1.8 m(未触及滑轮)然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细绳绷直,A、B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运动,之后B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取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求:‎ ‎(1)B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时的运动时间t;‎ ‎(2)A的最大速度v的大小;‎ ‎(3)初始时B离地面的高度H。‎ ‎【答案】(1) (2) (3)‎ ‎【解析】(1)B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解得:‎ ‎(2)设细绳绷直前瞬间B速度大小为vB,有 细绳绷直瞬间,细绳张力远大于A、B的重力,A、B相互作用,总动量守恒:‎ 绳子绷直瞬间,A、B系统获得的速度:‎ 之后A做匀减速运动,所以细绳绷直瞬间的速度v即为最大速度,A的最大速度为2 m/s ‎(3)细绳绷直后,A、B一起运动,B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说明此时A、B的速度为零,这一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初始时B离地面的高度 ‎【考点定位】自由落体运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绳子绷紧瞬间的物理规律——是两物体的动量守恒,而不是机械能守恒。‎ 专题04. 电场 ‎1.【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 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点.由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点.现将板向右平移到点,则由点静止释放的电子 ‎(A)运动到点返回 ‎(B)运动到和点之间返回 ‎(C)运动到点返回 ‎(D)穿过点 ‎【答案】A ‎【考点定位】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动能定理 电容器 ‎【名师点睛】本题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主要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动能定理,重点是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在电荷量Q不变的时候,板间的电场强度与板间距无关.‎ ‎2.【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MN是一条方向未标出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电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电势能分别为EpA、E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一定从A向B运动 B.若aA>aB,则Q靠近M端且为正电荷 C.无论Q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EpAaB,说明电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较大,M点的电场强度较大,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可知,靠近M端为场源电荷的位置,应带正电,故B正确;无论Q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电势,电子电势能,电势能是标量,所以一定有EpAνb,则一定有Uaνb,则一定有Eka>Ekb C.若Uaνb,则一定有hνa–Eka>hνb–Ekb ‎【答案】BC ‎【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又由动能定理有,当时,,,A错误,B正确;若,则有,C正确;同种金属的逸出功不变,则不变,D错误。‎ ‎【考点定位】光电效应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电效应。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强弱只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遏止电压由照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决定;逸出功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光的频率无关。‎ ‎5.【2017·北京卷】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10–9 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光速c=3×108 m/s)‎ A.10–21 J B.10–18 J C.10–15 J D.10–12 J ‎【答案】B ‎【考点定位】光子的能量、电离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可知光子的能量足以电离一个分子,因此该光子的能量应比该分子的电离能大,同时又不能把分子打碎,因此两者能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不能大太多。‎ ‎6.【2017·新课标Ⅱ卷】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答案】B ‎【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钍核的动量与粒子的动量等大反向,选项B正确;根据可知,衰变后钍核的动能小于粒子的动能,选项A错误;铀核的半衰期等于一半数量的铀核衰变需要的时间,而放出一个粒子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原子核衰变的时间,故两者不等,选项C错误;由于该反应放出能量,由质能方程可知,衰变后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选项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半衰期;动量守恒定律;质能方程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原子核的反冲问题以及对半衰期的理解;对于有能量放出的核反应,质量数守恒,但是质量不守恒;知道动量和动能的关系。‎ ‎7.【2017·江苏卷】质子()和α粒子()被加速到相同动能时,质子的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α粒子的动量,质子和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之比为 .‎ ‎【答案】小于 2:1‎ ‎【考点定位】物质波 ‎【名师点睛】考查公式,动量与动能的关系以及物质的波的波长和公式,较容易.‎ ‎8.【2017·北京卷】(18分)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 ‎(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为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答案】(1) (2) (3)‎ ‎【解析】(1)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可知,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2)设α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根据圆周运动的参量关系有 得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 根据电流强度定义式,可得环形电流大小为 ‎(3)由,得 设衰变后新核Y的速度大小为v′,核反应前后系统动量守恒,有Mv′–mv=0‎ 可得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说明:若利用解答,亦可。‎ ‎【考点定位】核反应方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能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1)无论哪种核反应方程,都必须遵循质量数、电荷数守恒。‎ ‎(2‎ ‎)α衰变的生成物是两种带电荷量不同的“带电粒子”,反应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因此反应后的两产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在匀强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将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且两轨迹圆相外切,应用洛伦兹力计算公式和向心力公式即可求解运动周期,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式可求解电流大小。‎ ‎(3)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应利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解,在结合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即可解得质量亏损。‎ 专题11 力学实验 ‎1.【2017·新课标Ⅰ卷】(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 ‎【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所以A点位置的速度为:,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解得a=0.037 m/s2。‎ ‎【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名师点睛】注意相邻水滴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46滴水有45个间隔;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注意单位、有效数字的要求。‎ ‎2.【2017·新课标Ⅲ卷】(6分)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i)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 ‎(ii)F合的大小为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1)4.0 (2)(i)如图 (ii)4.0 0.05‎ ‎【考点定位】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名师点睛】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的作图法要注意标明:力的标度、刻度、方向箭头、大小和物理量名称。‎ ‎3.【2017·新课标Ⅱ卷】(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 ‎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 ‎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 ‎⑤多次重复步骤④;‎ ‎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t图,如图(c)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 。‎ ‎(2)由图(c)可求得,vA= cm/s,a= 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 (2)52.1 16.3(15.8~16.8)‎ ‎【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运用能力;解题时要搞清实验的原理,能通过运动公式找到图象的函数关系,结合图象的截距和斜率求解未知量。‎ ‎4.【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_____________。‎ A.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 B.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 C.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D.用手托稳重物,接通电源后,撒手释放重物 ‎②某实验小组利用上述装置将打点计时器接到50 Hz的交流电源上,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利用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___________。‎ A.OA、AD和EG的长度 B.OC、BC和CD的长度 C.BD、CF和EG的长度 D.AC、BD和EG的长度 ‎【答案】①AB ②BC ‎【考点定位】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5.【2017·北京卷】(18分)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 B.改变小车的质量 在不挂重物且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 A.计时器不打点 B.计时器打点 ‎(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2所示。‎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_________,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________。‎ ‎(4)以v2为纵坐标,W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v2–W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2随W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________。‎ ‎(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________。‎ ‎【答案】(1)B (2)A B (3)mgx2 (4)v2=kW,k=(4.5~5.0) kg–1 质量 (5)A ‎【解析】(1)打点计时器均使用交流电源,选B。‎ ‎(2)平衡摩擦和其他阻力,是通过垫高木板右端,构成斜面,使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跟它们平衡,选A;平衡摩擦力时需要让打点计时器工作,纸带跟打点计时器限位孔间会有摩擦力,且可以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判断小车的运动是否为匀速直线运动,选B。‎ ‎(3)小车拖动纸带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下落的距离,又小车所受拉力约等于重物重力,因此W=mgx2;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打AC段的平均速度,则。‎ ‎(4)由图3可知,图线斜率k≈4.7 kg–1,即v2=4.7 kg–1·W;设小车质量为M,根据动能定理有,变形得,即k=,因此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为质量。‎ ‎(5)若m不满足远小于M,则由动能定理有,可得,v2与W仍然成正比关系,选A。‎ ‎【考点定位】探究动能定理实验 ‎【名师点睛】实验总存在一定的误差,数据处理过程中,图象读数一样存在误差,因此所写函数表达式的比例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即可;第(5)问有一定的迷惑性,应明确写出函数关系,再进行判断。‎ ‎6.【2017·江苏卷】(8分)利用如题10–1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200.0 g,钩码的质量为m=10.0 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题10–2图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______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9.80 m/s,利用W=mg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利用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计算结果见下表.‎ ‎2.45‎ ‎2.92‎ ‎3.35‎ ‎3.81‎ ‎4.26‎ ‎2.31‎ ‎2.73‎ ‎3.12‎ ‎3.61‎ ‎4.0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图象.‎ ‎(4)实验结果表明,总是略小于W.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__________N.‎ ‎【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 (3)如图所示 (4)0.093‎ ‎【解析】(1)小车能够做匀速运动,纸带上打出间距均匀的点,则表明已平衡摩擦;(2)相临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0.1 s,;(3)描点画图,如图所示。‎ ‎;‎ ‎(4)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M)a,钩码:mg–FT=ma,联立解得绳上的拉力:.‎ ‎【考点定位】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中的计算,要当心数据的单位、有效数字的要求.用整体法、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绳上的拉力,题目比较常规,难度不大.‎ 专题12 电学实验 ‎1.【2017·天津卷】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A1的内阻r1=1.0 kΩ,电阻R1=9.0 kΩ,为了方便读数和作图,给电池串联一个R0=3.0 Ω的电阻。‎ ‎①按图示电路进行连接后,发现、和三条导线中,混进了一条内部断开的导线。为了确定哪一条导线内部是断开的,将电建S闭合,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a、间电压,读数不为零,再测量、间电压,若读数不为零,则一定是________导线断开;若读数为零,则一定是___________导线断开。‎ ‎②排除故障后,该小组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得到电流表A1和A2的多组I1、I2数据,作出图象如右图。由I1–I2图象得到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__Ω。‎ ‎【答案】① ②1.41(1.36~1.44均可) 0.5(0.4~0.6均可)‎ ‎【考点定位】实验——用伏安法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名师点睛】由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关键是要理解图线的物理意义——纵轴截距和斜率表示什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核心。‎ ‎2.【2017·新课标Ⅰ卷】(10分)‎ 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使用的器材有:小灯泡L(额定电压3.8 V,额定电流0.32 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3 kΩ);电流表(量程0.5 A,内阻0.5 Ω);固定电阻R0(阻值1 000 Ω);滑动变阻器R(阻值0~9.0 Ω);电源E(电动势5 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 ‎(1)实验要求能够实现在0~3.8 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2)实验测得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所示。‎ 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用另一电源E0(电动势4 V,内阻1.00 Ω)和题给器材连接成图(b)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闭合开关S,在R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___________W,最大功率为___________W。(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答案】(1)如图所示 (2)增大 增大 (3)0.39 1.17‎ ‎【解析】(1)要求能够实现在0~3.8 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故滑动变阻器用分压式接法,小灯泡为小电阻,电流表用外接法,如答案图所示;‎ ‎(2)由I–U图象知,切线的斜率在减小,故灯泡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再由电阻定律知,电阻率增大;‎ ‎(3)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9 Ω时,电路电流最小,灯泡实际功率最小,此时E=U+I(r+R)得U=–10I+4,在图中作出该直线如左图所示,交点坐标约为U=1.75 V,I=225 mA,P1=UI=0.39 W;整理得:,当直线的斜率最大时,与灯泡的I–U曲线的交点坐标最大,即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大。当滑动变阻器电阻值R=0时,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大,此时交点坐标为U=3.67 V,I=0.32 A,如右图所示,最大的功率为P2=UI=1.17 W。‎ ‎ ‎ ‎【考点定位】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名师点睛】电路图主要是控制电路、测量电路的连接。小灯泡阻值为小电阻——外接法,电压从0开始测量——分压式接法。然后由伏安特性曲线分析阻值的变化,注意纵轴是电流。第(3)问求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较难,因小灯泡的阻值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找到小灯泡实际的电流、电压值。‎ ‎3.【2017·新课标Ⅱ卷】(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 μA,内阻大约为2 500 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1、R2(其中一个阻值为20 Ω,另一个阻值为2 000 Ω);电阻箱Rz(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5 V);单刀开关S1和S2。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2)完成下列填空:‎ ‎①R1的阻值为 Ω(填“20”或“2 000”)。‎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的滑动变阻器的 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2的滑片D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将电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z的阻值置于2 601.0 Ω时,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 Ω(结果保留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 。‎ ‎【答案】(1)连线见解析 (2)①20 ②左 ③相等 ④2 550 (3)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解析】(1)实物连线如图:‎ ‎(2)①滑动变阻器R1要接成分压电路,则要选择阻值较小的20 Ω的滑动变阻器;‎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对应的位置;‎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后在BD中无电流流过,可知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 ‎④设滑片P两侧电阻分别为R21和R22,因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可知;‎ ‎;同理当Rz和微安表对调后,仍有:;联立两式解得:。‎ ‎(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考点定位】电阻的测量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电阻测量的方法;实质上这种方法是一种“电桥电路”,搞清电桥平衡的条件:对角线电阻乘积相等,即可轻易解出待测电阻值;知道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选择的原则及实物连线的注意事项。‎ ‎4.【2017·新课标Ⅲ卷】(9分)图(a)为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图中E是电池;R1、R2、R3、R4和R5是固定电阻,R6是可变电阻;表头的满偏电流为250 μA,内阻为480 Ω。虚线方框内为换挡开关,A端和B端分别与两表笔相连。该多用电表有5个挡位,5个挡位为:直流电压1 V挡和5 V挡,直流电流1 mA挡和2.5 mA挡,欧姆×100 Ω挡。‎ ‎(1)图(a)中的A端与______(填“红”或“黑”)色表笔相连接。 ‎ ‎(2)关于R6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在使用多用电表之前,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左端电流“0”位置 B.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 C.使用电流挡时,调整R6使电表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右端电流最大位置 ‎(3)根据题给条件可得R1+R2=______Ω,R4=_______Ω。‎ ‎(4)某次测量时该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若此时B端是与“1”相连的,则多用电表读数为________;若此时B端是与“3”相连的,则读数为________;若此时B端是与“5”相连的,则读数为________。(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黑 (2)B (3)160 880 (4)1.47 mA(或1.48 mA) 1 100 Ω 2.95V ‎【考点定位】多用电表的使用、电表的改装 ‎【名师点睛】会规范使用多用电表,能正确读出多用电表的示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在平时实验训练过程中要多加注意规范操作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多用电表的读数,重点是分清测量的物理量不同,读数方法不同。‎ ‎5.【2017·江苏卷】(10分)某同学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温控装置,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11–1图所示,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t、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 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继电器的电阻约为20 Ω,热敏电阻的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1)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1(3 V,内阻不计)、电源E2(6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0~200 Ω)、滑动变阻器R2(0~500 Ω)、热敏电阻Rt,继电器、电阻箱(0~999.9 Ω)、开关S、导线若干.‎ 为使该装置实现对30~80 ℃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电源E应选用 (选填“E1”或“E2”),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 (选填“R1”或“R2”).‎ ‎(2)实验发现电路不工作.某同学为排查电路故障,用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电压,则应将如图11–2图所示的选择开关旋至 (选填“A”、“B”、“C”或“D”).‎ ‎(3)合上开关S,用调节好的多用电表进行排查,在题11–1图中,若只有b、c间断路,则应发现表笔接入a、b时指针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接入a、c时指针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4)排除故障后,欲使衔铁在热敏电阻为50 ℃时被吸合,下列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 .(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 ‎①将热敏电阻接入电路 ‎②观察到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③断开开关,将电阻箱从电路中移除 ‎④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⑤断开开关,用电阻箱替换热敏电阻,将阻值调至108.1 Ω ‎【答案】(1)E2 R2 (2)C (3)不偏转 偏转 (4)⑤④②③①‎ ‎【解析】(1)由表格数据知,当温度为30 ℃时,热敏电阻阻值为199.5 Ω,继电器的阻值R0=20 Ω,当电流为15 mA时,E=I(Rt+R0)=3.3 V,所以电源选E2,80 ℃时,热敏电阻阻值Rt=49.1 Ω,则 E2=I(Rt+R0+R),此时变阻器阻值R=330.9 Ω,所以变阻器选择R2;(2)多用电表做电压表测量电压,旋钮旋至直流电压挡C处;(3)若只有b、c间断路,表笔接入a、b 时,整个回路断路,电表指针不偏转,接入a、c时电流流经电表,故指针偏转;(4)50 ℃时,热敏电阻阻值为108.1 Ω,所以应将电阻箱阻值调至108.1 Ω,调节变阻器,使衔铁吸合,再将电阻箱换成热敏电阻,故顺序为⑤④②③①.‎ ‎【考点定位】多用电表的使用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传感器 ‎【名师点睛】结合表格中数据,利用欧姆定律估算电动势和电阻的数值,选择电源和滑动变阻器.明确实验的目的是实现对30~80 ℃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其中30~80 ℃就是提示的信息,结合表格数据,可知电阻值的取值.‎ 专题13 力与运动计算题 ‎1.【2017·江苏卷】(16分)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C的质量为m,A、B的质量都为,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使A缓慢移动,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未拉A时,C受到B作用力的大小F;‎ ‎(2)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μmin;‎ ‎(3)A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 ‎【答案】(1) (2) (3) ‎ ‎【解析】(1)C受力平衡 解得 ‎(2)C恰好降落到地面时,B受C压力的水平分力最大 B受地面的摩擦力 根据题意 ,解得 ‎(3)C下降的高度 A的位移 摩擦力做功的大小 根据动能定理 ‎ 解得 ‎【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 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本题的重点的C恰好降落到地面时,B物体受力的临界状态的分析,此为解决第二问的关键,也是本题分析的难点.‎ ‎2.【2017·新课标Ⅰ卷】(12分)一质量为8.00×104 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 m处以7.50×103 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 m/s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 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答案】(1)(1)4.0×108 J 2.4×1012 J (2)9.7×108 J ‎【考点定位】机械能、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能及动能定理,注意零势面的选择及第(2)问中要求的是克服阻力做功。‎ ‎3.【2017·新课标Ⅱ卷】(12分)‎ 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1)。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0从坐标原点O沿x轴正向射入磁场,此时开始计时,当粒子的速度方向再次沿x轴正向时,求(不计重力)‎ ‎(1)粒子运动的时间;‎ ‎(2)粒子与O点间的距离。‎ ‎【答案】(1) (2)‎ ‎【解析】(1)在匀强磁场中,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设在x≥0区域,圆周半径为R1;在x<0区域,圆周半径为R2。由洛伦兹力公式及牛顿定律得 ‎①‎ ‎②‎ 粒子速度方向转过180°时,所用时间t1为③‎ 粒子再转过180°时,所用时间t2为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所求时间为⑤‎ ‎(2)由几何关系及①②式得,所求距离为⑥‎ ‎【考点定位】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名师点睛】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问题,解题时常要分析带电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情况,找到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及半径,画出运动轨迹可以使运动过程清晰明了,同时要善于运用几何知识帮助分析和求解。‎ ‎2.【2017·新课标Ⅱ卷】(20分)如图,两水平面(虚线)之间的距离为H,其间的区域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自该区域上方的A点将质量为m、电荷量分别为q和–q(q>0)的带电小球M、N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平行于电场的方向射出。小球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电场区域,并从该区域的下边界离开。已知N离开电场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M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N刚离开电场时动能的1.5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M与N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之比;‎ ‎(2)A点距电场上边界的高度;‎ ‎(3)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答案】(1)3:1 (2) (3)‎ ‎【解析】(1)设带电小球M、N抛出的初速度均为v0,则它们进入电场时的水平速度仍为v0;M、N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电场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均为a,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由运动公式可得:‎ v0–at=0①‎ ‎②‎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④‎ ‎(2)设A点距离电场上边界的高度为h,小球下落h时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y,则;‎ ‎⑤‎ ‎⑥‎ 因为M在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⑦‎ 由①②⑤⑥⑦可得h=⑧‎ ‎(3)设电场强度为E,小球M进入电场后做直线运动,则,⑨‎ 设M、N离开电场时的动能分别为Ek1、Ek2,由动能定理:‎ ‎⑩‎ ‎⑪‎ 由已知条件:Ek1=1.5Ek2‎ 联立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解得:‎ ‎【考点定位】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此题是带电小球在电场及重力场的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关键是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分析小球在水平及竖直方向的运动性质,搞清物理过程;灵活选取物理规律列方程。‎ ‎3.【2017·江苏卷】(16分)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大量的甲、乙两种离子飘入电压为U0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0,经过加速后,通过宽为L的狭缝MN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到照相底片上.已知甲、乙两种离子的电荷量均为+q,质量分别为2m和m,图中虚线为经过狭缝左、右边界M、N的甲种离子的运动轨迹.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甲种离子打在底片上的位置到N点的最小距离x;‎ ‎(2)在答题卡的图中用斜线标出磁场中甲种离子经过的区域,并求该区域最窄处的宽度d;‎ ‎(3)若考虑加速电压有波动,在()到()之间变化,要使甲、乙两种离子在底片上没有重叠,求狭缝宽度L满足的条件.‎ ‎【答案】(1) (2) ‎ ‎(3)‎ ‎(2)(见图) 最窄处位于过两虚线交点的垂线上 解得 ‎ ‎(3)设乙种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r2 ‎ r1的最小半径 r2 的最大半径 由题意知 2r1min–2r2max >L,即 解得 ‎【考点定位】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对此类问题主要是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分析粒子可能的运动情况,找出几何关系,有一定的难度.‎ ‎4.【2017·天津卷】(18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第Ⅰ象限存在垂直于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第Ⅲ现象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从电场中的Q点以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开始运动,Q点到y轴的距离为到x轴距离的2倍。粒子从坐标原点O离开电场进入磁场,最终从x轴上的P点射出磁场,P点到y轴距离与Q点到y轴距离相等。不计粒子重力,问:‎ ‎(1)粒子到达O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之比。‎ ‎【答案】(1),方向与x轴方向的夹角为45°角斜向上 (2)‎ ‎【解析】(1)粒子在电场中由Q到O做类平抛运动,设O点速度v与+x方向夹角为α,Q点到x轴的距离为L,到y轴的距离为2L,粒子的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根据类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x方向:‎ y方向:‎ 粒子到达O点时沿y轴方向的分速度为:‎ 又:‎ 解得:,即,粒子到达O点时速度方向与x轴方向的夹角为45°角斜向上。‎ 粒子到达O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考点定位】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但需要设出的未知物理量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混乱,要求学生认真规范作答,动手画图。‎ ‎5.【2017·天津卷】(20分)电磁轨道炮利用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使炮弹获得超高速度,其原理可用来研制新武器和航天运载器。电磁轨道炮示意如图,图中直流电源电动势为E,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根固定于水平面内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炮弹可视为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垂直放在两导轨间处于静止状态,并与导轨良好接触。首先开关S接1,使电容器完全充电。然后将S接至2,导轨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当MN 上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相等时,回路中电流为零,MN达到最大速度,之后离开导轨。问:‎ ‎(1)磁场的方向;‎ ‎(2)MN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 ‎(3)MN离开导轨后电容器上剩余的电荷量Q是多少。‎ ‎【答案】(1)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 (2) (3)‎ ‎(3)电容器放电前所带的电荷量 开关S接2后,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值vm时,MN上的感应电动势:‎ 最终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设在此过程中MN的平均电流为,MN上受到的平均安培力:‎ 由动量定理,有:‎ 又:‎ 整理的:最终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考点定位】电磁感应现象的综合应用,电容器,动量定理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尤其是最后一个小题,给学生无从下手的感觉:动量定理的应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