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70分必考小卷练(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有一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4年6月25日,在日出前可以看到金星与月亮相依相伴,即“金星合月”现象。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完成第1~2题。
1.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
A.a B.b C.c D.d
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和体积小 B.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温度条件比d行星好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知a、c天体都可以表示金星,但结合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和自转方向可知,c处的金星出现在黎明时,为“启明星”,而a处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为“长庚星”。第2题,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此地球的温度条件适宜生物生存,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雁荡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据此完成第3~5题。
3.该处岩石应属于( )
A.变质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4.雁荡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可推断( )
A.山为地垒 B.峰为冰蚀 C.嶂为背斜 D.瀑为水蚀
5.该时期,地球上应该刚出现( )
A.两栖动物 B.人类
C.被子植物 D.孢子植物
答案3.B 4.D 5.C
解析
9
第3题,雁荡山古火山来源于板块运动: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称古太平洋)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使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喷发了。在经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过程后,岩浆覆盖在原始地貌上,岩浆喷发形成的流纹岩成了雁荡山的主要岩石。所以雁荡山的岩石属于喷出岩。第4题,由材料及上题分析,雁荡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属于火山,不是断层形成,A项错。该地纬度较低,海拔不高,冰川活动少,峰不会为冰蚀,B项错。背斜是褶皱构造,由材料可知该地内力作用以火山活动为主,C项错。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的表现,D项对。第5题,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该时期,地球上应该刚出现被子植物。
(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据此完成第6~7题。
6.中纬度地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下界时,其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升高
7.确定亚轨道内飞行器飞行位置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RS C.GIS D.VR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厚度为10~12千米,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下界即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其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先下降后升高,选D项。第7题,确定亚轨道内飞行器的飞行位置,即定位功能,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
(2018浙江温州六校高三期末)下图为某时某区域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第8~9题。
8.①②③④四地天气可能是( )
A.①地阴雨连绵 B.②地风和日丽
C.③地大雪纷飞 D.④地北风阵阵
9.图中甲、乙、丙、丁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和中心气流是( )
A.甲逆时针 辐合上升 B.乙顺时针 辐散上升
C.丙逆时针 辐合下沉 D.丁顺时针 辐散下沉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①②地处高压脊,天气晴朗,A项错、B项对。③地受暖气团影响,不可能大雪纷飞,C项错。④地为偏南风,D项错。第9题,甲地、丁地为北半球气旋,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中心气流辐合上升,A项对、D项错。乙地、丙地为北半球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中心气流辐散下沉,B、C两项错。
下图为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9
10.图中上升流( )
①使沿岸海区海水蒸发量增大 ②使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③使沿岸海区海洋生物生产力增大 ④其形成主要受离岸风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对所提供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示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
B.该季节一货轮从非洲东海岸航行至印度西海岸一路逆水
C.图中表层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该海域洋流系统与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相吻合
答案10.C 11.C
解析第10题,上升流为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上升流把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资源丰富。该处夏季受西南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第11题,该地上升流受离岸风(西南风)作用形成,而该风成因与南亚夏季风一致,是气压带、风带北移,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
A.1 800~1 900米 B.1 900~2 000米
C.2 000~2 100米 D.2 100~2 200米
13.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①喜光 ②抗风 ③喜湿 ④耐寒 ⑤喜阴 ⑥耐贫瘠
A.①⑥ B.②③ C.③⑤ D.④⑥
9
14.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增强 B.封山育林
C.降水增加 D.气候变暖
答案12.A 13.C 14.D
解析第12题,图示四条折线都是在海拔1 800~1 900米林带比重最大,故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 800~1 900米。第13题,图示林带比重,阴坡高于阳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故可推断该森林植被喜湿、喜阴。第14题,高山苔原带海拔高而气温低,不适宜森林生长,故主要制约森林生长的因素是气温;但近年来森林增长趋势明显,说明气温有所改善,即气候变暖是主因。
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15~16题。
15.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16.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答案15.D 16.A
解析第15题,据图可看出,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都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的伏尔加沿岸区和北高加索区也以人口迁出为主,只有中央区、西北区和南方区三个区以人口迁入为主;中央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但人口迁出数量比伏尔加沿岸区少;东部地区的人口除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之外,还有部分迁入南方区;人口迁移数量既包括人口迁出数,也包括人口迁入数。第16题,俄罗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但西部地区受暖湿西风的影响,气温较东部高,而且东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形崎岖;俄罗斯提出了开发东部地区的资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开发难度较大;俄罗斯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俄罗斯鼓励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
读美国三个城市的居住地与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就业人口比例表(%),完成第17~18题。
城市距离
波特兰
芝加哥
洛杉矶
9
5千米内
30
19
5
5~15千米
51
17
17
15千米外
19
64
78
17.据表判断,三个城市的规模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洛杉矶 芝加哥 波特兰
B.波特兰 芝加哥 洛杉矶
C.芝加哥 波特兰 洛杉矶
D.洛杉矶 波特兰 芝加哥
18.关于三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A.波特兰——更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
B.洛杉矶——为步行出行造成障碍
C.芝加哥——延长了人们的开车距离
D.洛杉矶——可减少交通拥堵
答案17.A 18.D
解析第17题,距离市中心15千米外,居住的就业人口比例越高,说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规模越大。第18题,波特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近的距离内,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芝加哥和洛杉矶就业人口大量集中在距离市中心15千米外,距离远,不利于步行出行,也不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自行开车出行比例高,延长了开车距离,而且车流量大,易造成交通拥堵。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第19~20题。
农产品
产量(万吨)
区位熵
小麦
5 959.3
2.41
玉米
4 202.6
1.19
稻谷
841.1
0.18
棉花
233.5
4.22
19.该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9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质量较好,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19.B 20.B
解析第19题,根据表格可知,该地区棉花生产有优势,东北平原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棉花生长,四川盆地降水较多,不利于棉花的生长和收摘,故可排除A、C项;该地稻谷生产处于劣势,故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排除D项。第20题,与塔里木盆地相比,华北平原的优势是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棉花质量更高。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内蒙古呼和浩特硅矿、土地、光照等资源丰富,为此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努力打造“中国硅都”。结合下图,完成第21~22题。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示意图
21.关于内蒙古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
A.硅矿储量丰富,生产原料充足
B.能源丰富,为晶体硅提纯提供电力
C.科技发达,人才优势显著
D.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22.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点,内蒙古最适宜发展光伏产业的 ( )
A.上游和中游产业
B.上游和下游产业
C.中游和下游产业
D.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
答案21.C 22.B
解析第21题,内蒙古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和人才是其劣势;材料中提示内蒙古硅矿、光照资源丰富,同时煤炭资源丰富。第22题,从产业链上看,上游是利用硅矿、能源资源生产硅锭和硅片,内蒙古有优越的条件;中游利用科技发展光伏电池,内蒙古不具备此条件;下游是光伏产品应用,内蒙古光照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的迁移过程。读图,完成第23题。
2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市场
C.交通运输 D.原料
答案A
9
解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题中分析,图示反映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故应以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代表。由此判断,影响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价格。故选A项。
(2018浙江台州高三期末评估)下图为河套平原示意图,2017年12月初M地迎来一批白天鹅等南迁候鸟,鸟类种类已由过去的4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近80种。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越来越多的南迁候鸟能够成群结队在M地歇息,表明M地能够( )
A.调节气候、调蓄洪水
B.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C.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D.提供丰富农副产品
25.形成黄灌区和井灌区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政策
答案24.C 25.A
解析第24题,越来越多的南迁候鸟能够成群结队在M地歇息,表明M地能够维持生物的多样性,C项对。湿地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中的污染物、提供丰富农副产品的功能,但不是鸟类种类增加的原因,A、B、D三项错。第25题,形成黄灌区和井灌区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黄灌区是引黄河水灌溉,井灌区地势高,不能引黄河水灌溉,只有抽取地下水,A项对。区域内气候相同,B项错。交通、政策不影响灌溉类型,C、D两项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分)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德国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图2为甲地的气候直方图。
9
图2
材料三 在乙城市郊区推行一个农业项目——“绿腰带项目”,该项目特别注重生态农业发展。如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是绝对禁止的。
(1)L工业区“移铁就煤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当地 (矿产)资源丰富,及便利的 ,邻近国家 (矿产)资源丰富。(3分)
(2)当地钢铁、化学、机械等工业集聚生产,其优势是 和 。(2分)
(3)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该地的自然带是 。(2分)
(4)说出在乙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绝对禁止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使用的意义。(3分)
答案(1)煤炭(煤矿) 水陆交通(水运) 铁矿
(2)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促进技术创新(任答2条)
(3)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带
(4)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防止土壤退化等。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L工业区为鲁尔区,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运发达,法国的洛林铁矿资源丰富,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2)题,钢铁、化学、机械等工业近距离接近布局,有利于共用基础设施,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4)题,意义主要从使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角度考虑。在城郊农业生产中禁止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防止土壤退化,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7.(10分)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山脉是我国的 (植被类型)的南界;B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2分)
9
(2)C区域黄土深厚的形成原因是 ;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分)
(3)D区域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E位于我国四大经济地区中的 。(2分)
(4)简述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的主要有利影响。(4分)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 地堑
(2)风力沉积(风积) 水土流失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中部地区
(4)调出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调入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我国植被的分布及地质构造。根据图中字母所在位置,可判断出A山脉为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B所在地区是渭河谷地(平原),属于地质构造中的地堑。第(2)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和生态环境问题。C区域是我国的黄土高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积黄土经内力抬升后,受外力(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从D位于长城以北的位置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E位于河南省,属于中部地区。第(4)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根据设问的要求,需要分别回答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影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