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植被 9页

  • 8.21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植被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植被专题 一、教学目标: ‎ ‎1、理解生物循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学会解析生物循环的规律。‎ ‎2、从区域视角方式,分析影响植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3、理解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逐步形成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协调发展。‎ 二、学习过程 ‎(一)思维导图 ‎1.生物圈 ‎2.植被 ‎(二)原理导练 ‎ 1.植被与气候 ‎ ‎【例1】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右图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13.(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氕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 ‎【例2】树木年轮(简称树轮,如右图)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而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春夏季节,树木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秋冬季节,树木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合称为一个年轮。‎ 我国学者利用采自黄河源区冰川雪线高度以下的祁连圆柏树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河流过去近400年的径流变化。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该地区气候资料如左图所示。研究表明,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2)分析夏季降水减少时,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的原因。(8分)‎ 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不足(2 分);夏季降水减少,树木缺少水分(2 分);气温较高,导致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2 分),树木生长受限(2 分)导致树轮变窄甚至缺失。(若回答“水分为树木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则给 3 分,但总分不超过 8 分。)‎ 小结:‎ 气候→植被:气候决定了植物所需热量、光照、水分和风的数量,进而影响植物的分布、习性与进化. ‎ 气候是影响植物最重要的条件。‎ 植被→气候:1.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 2.植物对气候的适应 (思考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的特征)‎ ‎2.植被与地形 ‎ ‎【例3】(2019新课标1, 37)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19—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上图)。‎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答案】(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例4】地球上存在着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7℃以下森林无法生存)、干旱、不利的土壤条件(如盐碱地或湿地)、强风等。山地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据此完成下题。‎ ‎(1)在同纬度的情况下,我国东部地区山地林线大多较西部地区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风力强度    B. 年降水量    C. 土壤条件    D. 最热月均温 ‎(2)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山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山的阴坡披满郁郁葱葱的森林,山的阳坡则是青青的草地,一棵树都没有,山的脊线就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蒸发     B. 降水     C. 土壤    D. 人类活动 ‎7.D 由题干可知,限制山地林线的气温主要为最热月月平均气温(因为夏季为林木的主要生长期),最热月均温低于7℃森林将无法生存,同一纬度同海拔地区夏季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气温高(即最热月均温7℃海拔 高于东部地区),因此,我国西部地区山地林线较东部地区高。‎ ‎8.A在干旱区,降水稀少,山上降水增多,但也在森林生长的临界范围,由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土壤水分蒸发强烈,超过了森林生长所需的极限。凶此,阳坡形成了草地,阴坡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形成了森林。‎ 小结:‎ 地形→植被:(1)从山麓到山顶, 水、热状况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植被出现了垂直地域分异。‎ ‎(2) 受坡向的影响, 同一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高于阴坡, 但由于阳坡气温较高, 蒸发较强, 土壤水分条件较差, 植被的生长状况有可能不如阴坡。‎ ‎(3) 受地形的阻挡, 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即非地带性分布), 如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岸。‎ 植被→地形:植被可以防风固沙,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 ‎3.植被与水文 ‎ ‎【例5】(2019新课标2,37)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右图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的情况。‎ 读图,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分) ‎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 ‎【例6】(2019新课标2,43)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仍共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 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 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思考:天然雨林与经济林(如橡胶树林)、森林与草地,哪些植被的水土保持效果更好?为什么?‎ 小结:‎ 水文→植被:水分充足,植被丰富 地上:林冠等截留降水。‎ ‎(植被结构越复杂、植被层次越丰富、林冠密度越高,截留效果越强)‎ 植被→水文 地表:(草本、灌木等)延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强地表水下渗能力;减少水分蒸发。‎ ‎ 地下:根系稳固水土,涵养水源。 ‎ ‎4.植被与土壤 ‎ ‎【例7】见“20190516文综测试,9-11题” ‎ ‎【例8】见 “20190516文综测试,37题”‎ ‎【例9】右图中岩石上长的是什么植物?不是一般在土壤上生长植物吗,为什么在岩石上会长植物?‎ 岩石上植物是地衣——“植物拓荒者” “先锋植物” ‎ 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会分泌多种酸性物质腐蚀岩石(化学分化),使得岩石表面逐渐龟裂破碎,岩石表面逐渐形成原始的土壤层 ‎【例10】圣安娜风特指秋冬季扫过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的一种风,它以助长所处地区的林区野火而闻名。但近年来,当地林业部门开始认识到部分野火具有生态效益,因此,他们采用受控的火烧来提高耐火森林生境的质量。所谓受控火烧是专业人员点燃的小规模的山火,火焰较低并且在地表缓慢移动。经过受控火烧,森林冠层火灾发生概率明显降低。下图是洛杉矶地形示意图。‎ 从土壤的角度,分析林区野火对耐火植物生长起到的积极作用。‎ 枯枝落叶燃烧后,释放大量有机物质,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耐火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烧死土壤或枯枝落叶中的害虫,降低森林虫害风险;‎ 火烧可以提高表层土温,促进耐火植物生长。‎ 小结:‎ 土壤→植被:酸碱性影响植被类型;肥力影响植被生长。提供植物生长的水分、养分及空气等。‎ 植被→土壤:植被丰富,保持水土;植被稀疏,侵蚀加剧。‎ ‎ 地表植被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 残根落叶被微生物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 ‎※补充知识:土壤的基本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 ‎5.植被多样性 ‎ ‎【例11】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图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耐荫寒,喜湿润)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西部可达‎5℃‎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达2019—‎3000m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mm。‎ 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6分)‎ ‎ (1)(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2分)‎ 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2分)‎ 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2分)‎ ‎【例12】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三江并流地区地理环境独特,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在此平行南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生物逐渐进化出非常特殊的适应性,成为动物、植物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号称“世界级物种基因库”。‎ 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成为“世界级物种基因库”的原因(8分)‎ 纬度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充足(2分);受夏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2分);相对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显著(2分);山高谷深,区域相对封闭独特,导致生物多样且多特有物种(2分)‎ 思考:是否水热条件越好,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否。如山地多样性 少——多——少)‎ 小结: 自然环境的适宜程度(地气水土)‎ 影响 区域分异程度:垂直地域分异(地形、气候)‎ 生物多样性 水平地域分异 的因素 人类干扰程度 ‎6.生物循环 ‎ ‎【例13】斯瓦尔巴群岛,近60%的地表为冰河及雪原覆盖,属于典型的极地苔原植被。岛上生长着低矮的植被,地下具永冻层。动物主要有北极熊、驯鹿、蓝或白色的北极狐。岛上物质循环缓慢。‎ 结合生物循环原理,说明冻原环境物质循环缓慢的原因。(6分)‎ 在冻原环境下,由于气温低、酶的活性弱,植物生长缓慢,合成的有机物少。植物从岩石和土壤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一部分贮存在植物体内。同时又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大部分营养物质归还土壤。由于土壤温度低、永涷层厚,有机质的分解非常缓慢,或分解不彻底,出现有机物质积累,延缓了元素周转和生物循环。‎ ‎【例14】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调查显示自西向东,云杉分布的海拔由低到高。‎ 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请分析原因。‎ ‎(3)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湿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生产力。‎ 小结:生物循环图 ‎7.植被与人类活动 ‎ ‎【例15】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通常认为,施肥能导致植物重要值的改变,进而引起 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国一环境研究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天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实验。下图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变化情况。该草场主要由ABCD四类牧草组成。 (1)请指出施肥前该天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优势物种为A,施肥前A的重要值最高,说明其在草场中占主要地位(4分)‎ ‎(2)分析在高浓度施肥条件下,该天然草场生态环境的变化。(10分)‎ 高浓度施肥条件下,A类牧草的重要值急剧增大,说明其数量迅速增加,可能挤占其它牧草的生存空间;其它牧草数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生长受到抑制。该草场整体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最终导致草场生态环境恶化。(10分)‎ ‎(3)实验结果对我国此类草场的天然牧草生产有何启示。(8分)‎ 控制畜牧业的规模,减小对牧草的需求量;防止为提高产草量而过度施肥;中低浓度施肥,或合理施肥;加强草场生态监测,防止出现草类多样性减少。(8分)‎ ‎ 小结:‎ ‎ 1.植被的生态作用:‎ 例如,干旱地区: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增大, 降水变少, 极端天气多现) →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 加剧土地沙漠化 ‎→地表多沙质堆积物, 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 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2.森林的生态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 ‎3.人类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防止土地荒漠化(草方格、石方格);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还海,封山育林、营造薪碳林、立法严禁在江河源头采金、挖草(甘草、虫草、发菜);严格实施生态脆弱区的禁采禁伐、禁渔、禁猎,实施风沙区造林植草等 三、巩固练习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 1.“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 A.散热 B.防风 C.耐寒 D.防沙 ‎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2、3题。‎ ‎2. 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 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 )‎ A. 热带草原 B. 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草甸 ‎3. 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边缘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破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北方地区实施 绿化科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1-2月 B. 3-6月 C. 7-9月 D. 11月-次年1月 ‎5.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地表水下渗 B.利于客土和本地土壤的融合 C.提高草种的发芽率 D.避免客土下滑 ‎6.该绿化方法宜选择的植物类型是 ‎①耐旱植物 ②耐盐碱植物 ③耐贫瘠植物 ④高大乔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老秃顶子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山地苔原带     D.高山冰雪带 ‎8.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A. 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 B. 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 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 D. 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郊连山为界,南北横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1)说明5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的原因。‎ ‎(2)从水热条件分析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3)判断野牛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依据。‎ ‎(4)分析气候变暖对野牛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产力的影响。‎ ‎10.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管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植物生存需要,等待雨季的到来。近年来,多肉植物风靡全国,“纳马夸兰”是多肉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它西濒大西洋,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广布于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且大部分是独一无二的。一年中一些时间植物在休眠,但只需几场冬雨或大雾,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某多肉爱好者来到该地区,发现其东西向植物类型区域差异明显。‎ 下图为“纳马夸兰”地理位置和某多肉植物示意图。‎ ‎ (1)分析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丰富且独特的自然原因 ‎(2)判断多肉植物休眠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 ‎(3)图中甲地的多肉植物叶片不及纳马夸兰地区的肥厚,试分析其原因。‎ ‎(4)请为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打开国际市场提出建议。‎ ‎(5)如果该地大量多肉植物被引进到我国干旱地区,推测可能给两地带来的环境后果 ‎(l)野牛沟流域纬度和海拔较高; 5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 ‎(2)生物量随海拔先增加后减少(随海拔呈单峰变化模式)。原因:在野牛沟流域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海拔为3180米的区域降水条件较差,在海拔3400米的区域气温条件较差; 3300米海拔区域水热综合条件最好,生物量达到峰值。‎ ‎(3)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依据:7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水热条件较好。‎ ‎(4)在海拔较低区域,气候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加,使得该区域水分条件变差,进而使生产力下降;在海拔较高区域,水分条件较好,热量是主要限制性因素,全球变暖会使气温升高,使草甸生产力升高。‎ ‎2.(1)数量大①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储存大量水分,可以维持旱季的生存②旱季较长,其他物种难以生存③受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有利于多肉植物吸收水分④有短暂的雨季,多肉植物可以吸收水分⑤适宜地区面积广 种类多⑥纬度跨度大,范围广 ‎⑦区域内地势起伏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生长 ‎(2)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进入休眠,生长缓慢,减少水分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 维持生命。‎ ‎(3) 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光照强,易使叶片灼伤;全年干旱少雨,不能满足多肉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 ‎ (4)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树立品牌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特色优势品种;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范围 ‎(5)原产地:加剧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输入地: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可能会造成病虫害传播。‎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图9a)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形态主要为沙垄(图9b)。  沙垄间的暗色是被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固定的沙面。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营养期草本植物,它们分布广泛。冬季沙漠里有较多积雪,春季融雪后,萌发开花。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图9c是某气象站1994年10月至2019年9月各月降水量。‎ ‎  (1)分析短营养期植物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原因。(8分)‎ ‎  (2)分析短营养期植物大多在7月份以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逐渐干枯死亡的原因。  (6分)‎ ‎  (3)每年4—6月是新疆北部沙漠风沙活动强盛期。分析短营养期植物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作用。(4分)‎ ‎(1)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和冻土融化;(3分)受西风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增加,沙丘土壤 ‎    含有较多水分;(3分)水热配合较好,并维持2个月左右时间。(2分)‎ ‎  (2)7月份以后,降水减少;(2分)夏季光照强,气温高,植物蒸腾和地表蒸发作用强烈,短营养 ‎    期植物水分含量不断下降,逐渐干枯死亡。(4分)‎ ‎  (3)4~6月,沙丘表面的短营养期植物生长迅速,覆盖率较高,能够涵养沙丘水分,起到稳定沙 ‎    丘沙面的作用。(4分)‎ 影响因素 影响 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 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 降水变少, 极端天气多现) →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 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 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 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案例2.(河南省濮阳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 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图7),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图6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 ‎ 图6 图7‎ ‎(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8分)‎ ‎(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要特征。(6分)‎ ‎(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的原因。(8分)‎ 案例2. (1)长白山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2分);海拔高,夏季凉爽,常年气温低(2分);降水丰沛,全年湿度大(2分);成土时问短,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较为贫瘠(2分)。‎ ‎ (2)植株矮小,贴地生长(2分);植物根系浅而发达(2分);植物花期短(2分)。‎ ‎ (3)长白山面积大,物种丰寓(2分);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2分);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2分);长白山开发较晚,植被受人类破坏程度小(2分)。‎ 左下图甲处附近海岸生长着类似右下图中的有着旗型树冠树,该树冠的朝向是 A.东南  ‎ B.西北  ‎ C.东北   ‎ ‎ D.西南 ‎【案例探究三】 银莲花别名华北银莲花,为多年生草本,集中4-5月开花。主要分布在东北、山西和河北;多生于海拔1000-2019米的排水良好的落叶林草坡上,喜湿润凉爽、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忌高温多湿。银莲花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等药用价值;由于开花艳丽,所以银莲花又被广泛用于室内及庭院装饰,是花卉交易市场上的大宗。 ‎ ‎(1)分析银莲花在4-5月盛开的自然原因。(6分)‎ 银莲花多生长在华北与东北的落叶林下,冬季气温低,有积雪,不利于其生长;春季气温上升,积雪融化,银莲花快速生长;4-5月,处于融雪和树木开始长叶期间,光照可透过落叶阔叶林直接到达地面,从而花期到来。‎ ‎3.植被与水文 ‎(2019新课标3,7-9)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 D.河道淤积 ‎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2019新课标3,43)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4.植被与土壤 读祁连山西水林区排露沟流域主要植被类型及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物理特征参数统计表,完成11-13题。‎ ‎11.图中信息显示(    )‎ A.林地均分布在阴坡 B.祁连圆柏林下的土壤最肥沃 C.坡度对植被类型的影响较小 D.牧坡草地的植被覆盖率最高 ‎12.在相同的降水条件下,坡面径流量最小的植被类型是 A.青海云杉林   B.牧坡草地       C.祁连圆柏林   D.低山灌丛林 ‎13.牧坡草地土壤植物物理特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气温高,枯落物分解快     B.降水多,水土流失严重 C.超载放牧使土壤紧实       D.坡度陡,流水作用强 ‎5.植被与人类活动 ‎(2019新课标2,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 年降水量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森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