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2021-05-14 发布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A卷)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训练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A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长春模拟)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 A.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西欧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西欧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答案 C 解析 工业资产阶级这个概念是工业革命后对资产阶级的称呼,与新航路开辟在时间上不符,A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错误;由题中“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可知在商业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方式,C正确;社会阶级结构是生产关系范畴,与题干材料无关,D错误。‎ ‎2.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以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 D.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 7‎ 答案 A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基本形成,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题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美洲和黑奴贸易,故D项错误。‎ ‎3.“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 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是在打败法国之后,故C项错误;“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表明此次战争是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荷兰殖民霸权逐渐丧失,故D项正确。‎ ‎4.“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820年到1860年间”,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极大地提升了英国棉制品的生产能力,故A项正确;“世界工厂”侧重世界贸易的一面,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故C项错误;海外市场是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故D项错误。‎ ‎5.(2018·山西名校模拟)下表反映了18~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推论出(  )‎ 时间 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英国修建大约9 ‎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7‎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C.工业革命改变英国社会风貌 D.英国工业革命从重工业开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从表格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国水渠长度、铁路、铁产量和城市人口都有大幅增长,这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社会的风貌,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6.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答案 D 解析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的经济,故D项正确。‎ ‎7.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  )‎ ‎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 年份 ‎1700‎ ‎1714‎ ‎1737‎ ‎1751‎ ‎1774‎ ‎1783‎ ‎1800‎ 吨位 ‎(单位:万吨)‎ ‎32‎ ‎44‎ ‎50‎ ‎52.5‎ ‎84‎ ‎96‎ ‎192‎ A.海上贸易突飞猛进 ‎ B.成为“世界工厂”‎ C.已经掌控世界市场 D.自由经济政策盛行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8世纪……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可知,反映的是英国的海上贸易,故A项正确;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故B项错误,“已经”说法错误,是在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盛行是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7‎ ‎8.19世纪80年代,普利斯特利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和布莱克浦之间旅行时发现“整个兰开夏都快要变成养家禽的地方了,似乎运棉布的火车很快就要用来装运蛋和鸡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棉布竞争激烈 B.工业地区市场需求的刺激 C.交通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 D.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答案 B 解析 世界市场的棉布竞争激烈并不能说明“火车很快就要用来装运蛋和鸡了”的原因,故A项错误;工业地区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符合主题,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交通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养殖业的发展,看不出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故D项错误。‎ ‎9.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是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可见经济模式是基础,政治模式受经济模式影响而产生,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关联不大,排除。‎ ‎10.下表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单位:%‎ 年份 ‎1801‎ ‎1851‎ ‎1901‎ ‎1.农、林、渔 ‎35.9‎ ‎21.7‎ ‎8.7‎ ‎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29.7‎ ‎42.9‎ ‎46.3‎ ‎3.第三产业 ‎34.5‎ ‎35.5‎ ‎45.1‎ A.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 B.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C.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 D.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7‎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表,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不断升高,占据主导,第三产业比例增加,居第二位,故A项错误;第二和第三产业均是吸引劳动力的产业,故B项错误;“完全”太绝对,劳动力转移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故C项错误;图表反映的就是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故D项正确。‎ ‎11.(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04年美国有托拉斯318个,它们吞并了5 300个工业企业,其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80%以上。这表明托拉斯(  )‎ A.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 D.使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 C 解析 垄断资本主义即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美国托拉斯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故C正确。‎ ‎12.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 年份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 ‎199.6‎ ‎263.5‎ ‎430.4‎ 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 ‎51.2‎ ‎101.3‎ ‎207.1‎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济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两种方式,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个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7‎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24.9‎ ‎16.08亿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 200万至2 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10分)‎ ‎(2)材料一中1650~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成因。(10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5分)‎ 答案 (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减少,之后则不断扩大。‎ 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任答一点)‎ ‎(2)特点:人口增长迅速,占比不断扩大。‎ 成因:奖励垦荒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高产作物推广。(任答三点)‎ ‎(3)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14.(2018·佛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 材料 1702~1772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12分)‎ 答案 示例:趋势:世界市场正在形成。‎ 阐述:18世纪,欧洲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其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欧洲兴起一些对外贸易的大城市。‎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可能性;欧洲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对市场的需求正在扩大,欧洲国家加大了对外贸易力度;这些都推动着欧洲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其主要指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部分,所以可以提取其中的一种趋势,如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正在形成;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等;然后结合这一阶段的史实进行阐述和说明,在阐述部分既要用到所学知识,也要用到材料内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