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目标】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阐释】
2010年考试大纲提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是: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不够。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
【要点精析】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一考点要注意“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也要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为突破口,今年是体现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而这题又是新课程理念表现突出的一题目,所以备考时特别要以“鉴赏评价”和“探究”中的六个考点为主攻方向.
传记类文本阅读
(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2)、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3)、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①. 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②. 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③. 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④. 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⑤.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答题方法:观点+文本的材料+总结)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传记类文本阅读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了解传记写作的步骤和要求
传记写作的步骤:
(1)决定写作对象;
(2)接触、获取传主的材料;
(3)写作前搜集到所需资料,要查证资料的真实性,避免出现由于材料不足而出现的结论、观点错误。
传记写作的要求:
(1)传记作品讲究真实性,不允许有任何的虚构。
(2)要写出活生生的人物,人物要形象、生动,做到生动就需要对传主进行详细地调查。
(3)把人物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传记作者需要把历史背景和时代风貌再现出来,让读者看到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活动着的人物。
(4)对传主要有感情,作者对传主充满感情,也是传记生动、耐读的重要原因。
人物评传:
(1)选择真实的材料,抓住传主的特点,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面貌。
(2)恰当引用人物自白,真实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
独白在传记中的作用:一则富有真实感受;二则可以细腻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从人物内心里流出的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三则直接体现了人物的精神。
(3)在评价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融入作者自身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的感染读者。
四、传记的阅读要求:
1. 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 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 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 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答题方法:观点+文本的材料+总结)
人物传记文本探究题设题角度:1传主人物身上表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传记文本独特的表现技巧和艺术特色;3传记文本独特的社会价值。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答题模式与技巧
答题模板(含文学类)
1.关键牲语句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
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
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
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
式结构。
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鉴赏形象类题目。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
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规范回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5.信息筛选类题目。
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
6.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
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
7.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
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
提问方式:文章第几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来写描述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确认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十结合句子语境说出好处、效果。
8.开放式的探究性题目。
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
提问方式:文中说:“……”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规范问答:分两步走,第一步选择一个评价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说明赞同这种观点的原因。回答时,要注意语句必须简明连贯,言之有理。
实用类
一、常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和答题方法
(一)传记
1.传记的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鉴赏能力。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察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 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科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5)阅读传记需要注意传记中作者的评论性语句。
传记中有作者评论的传记一般称之为评传。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传记中的“评”往往是文章的要害。因此,阅读这类文章必须注意分析作者的评论性语言。
(6)阅读传记需要注意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2.传记的答题方法
(1)认真审题,领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2)整体阅读,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3)筛选整合信息,组织答题语言。主要途径是提炼概括、转换说法、语言重组等。
传记类阅读
海 上(郁达夫)
太阳升高了,船慢慢地驶出了黄浦,冲入了大海;故国的陆地,缩成了线,缩成了点,终于被地平线的空虚吞没了下去;但是奇怪得很,我鹄立在船舱的后部,西望着祖国的天空,却一点儿离乡去国的悲感都没有。比到三四年前,初去杭州时的那种伤感的情怀,这一回仿佛是在回国的途中。大约因为生活沉闷,两年来的蛰伏,已经把我的恋乡之情,完全割断了。
海上的生活开始了,我终日立在船楼上,饱吸了几天天空海阔的自由的空气。傍晚的时候,曾看了伟大的海中的落日;夜半醒来,又上甲板去看了天幕上的秋星。船出黄海,驶入了明蓝到底的日本海的时候,我又深深地感受到了海天一碧、与白鸥水鸟为伴时的被解放的情趣。我的喜欢大海,喜欢登高以望远,喜欢遗世而独处,怀恋大自然而嫌人的倾向,虽则一半也由于天性,但是正当青春的盛日,在四面是海的这日本孤岛上,过去的几年生活,大约总也发生了不可磨灭的绝大的影响。
泉到了长崎港口,在小岛纵横,山清水碧的日本西部这通商海岸,我才初次见到了日本的文化,日本的习俗与民风。后来读到了法国罗底的记载这海港的美文,更令我对这位海洋作家,起了十二分的敬意。此后每次回国经过长崎心里总要跳跃半天,仿佛是遇见了初恋的情人,或重翻到了几十年前写过的情书。长崎现在虽则已经衰落了,但在我的回忆里,它却总保有着那种活泼天真,像处女似地清丽的印象。
半天停泊,船又起锚了,当天晚上,就走到了四周如画、明媚到了无以复如的濑户内海。日本艺术的清淡多趣,日本民族的刻苦耐劳,就是从这一路上的风景,以及四月的果园垦植地看来,也大致可以明白。蓬莱仙岛,所指的不知是否就在这一块地方,可是你若从中国东游,一过濑户内海,看看两岸的山光水色,与岸上的渔户农村,即使你不是秦朝的徐福,总也要生出神仙窟宅的幻想来,何况我在当时,正值多情多感,正是十八岁的青春期哩!
由神户到大阪,去京都,去名古屋,一路上且玩且行。到东京小石川区一处高台上租屋住下,已经是十月将终,寒风有点儿可怕起来了。改变了环境,改变了生活起居的方式,言语不通,经济行动,又受了监督没有自由,我到东京住下的两三个月里,觉得是入了一所没有枷锁的牢狱,静静地回想起来,方才感到了离寒去国之悲,发生了不可遇止的怀乡之病。
在这郁闷当中,左思右想,唯一的出路,是在日本语的早日的谙熟,与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
早晨五点钟起床,先到附近的一所神社的草地里去高声朗诵着“上野的樱花已经开了”、“我有着许多的朋友”等日文初步的课文,—到八点,就嚼着面包,步行三里多路,走到神田的正则举技去补课。以二角大洋的日用,在牛奶店里吃过午餐与夜饭,晚上就是三个钟头的日本文的夜课。
天气一日一日地冷起来了,这中间自然也少不了北风的雨雪。因为日日步行的终果,皮鞋首开了口,后穿了孔。一套在上海做的夹呢学生装,穿在身上,仍同裸着的一样;幸亏有了几年前一位在日本曾入过陆军士官学校的同乡,送给了我一件陆军的制服,总算在睛日当作了外套,雨日当作了雨衣,御了一个冬天的寒。这半年中的苦学,我在身体上,虽则种下了致命的呼吸器官的病根,但在智识上,却比在中国所受的十余年的教育,还有一程的进境。
第二年的夏季招考期近了,我为块定要考入官费的五校去起见,更对我的功课与日语,加紧了速力。本来是每晚于十一点就寝的习惯,到了三月以后,也一天天地改过了;有时候与教科书本茕茕相对,竟会到了附近的炮兵工厂的汽笛,早晨放五点钟的夜工时,还没有入睡。
必死的努力,总算得到了相当的酬报,这一半的夏季,我居然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里占取了一席。到了秋季始业的时候,哥哥因为一年的考察期将满,准备回国来复命,我也从他们的家里,迁到了学校附近的宿店。于八月底边,送他们上了归国的火车,领到了第一次的自己的官费,我就和家庭,和亲属,永久地断绝了联络。从此野马缰弛,风筝线断,一生中潦倒飘浮,变成了一只没有舵揖的孤舟,计算起时日来,大约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差不多是在同一的时候。 (选自《郁达夫自传》,原文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会对海上风光及日本长崎、濑户内海的景色产生如此浓烈的喜爱和依恋之情?
[参考答案]因为作者此时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青春少年,本性喜欢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作者刚刚经历过压抑沉闷、没有自由的生活,面对好景色,很容易产生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
2.到日本后,作者又产生了离家去国之悲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生活方式的改变,语言的不适,经济的困窘,行动上缺少自由,使作者产生了对故国的怀恋。
3.单从节选的这部分内容看,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文中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由;充满理想、追求进步而又勇于拼搏的青年学子的形象。他去乡离国是为了摆脱一种沉闷的生活,追求新知;当到了日本为环境所迫的时候,他又奋发努力,以“必死的努力”来学习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他不畏艰难、勇于奋争的精神对今天学生说,有很大的学习价值。
物理巨匠的师生情怀
1926年,束星北到美国勤工俭学时,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间他用一年时间屏绝人事,埋首书斋。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二—研究“相对论”
的两篇论文脱稿了。探索神秘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秘之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但对这个来自东亚青年的论文大加赞赏。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这样,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他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更大的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此后,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1 929年底辗转于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硕士学位。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 l931年“9·18”事变以后,他毅然归国,投笔从戎,抗日救国。由于他在国外知名度高,一踏上国土,就受到政治界、科技界、教育界的盛情接待,连蒋介石也特意召见他。只因他生性刚直,救国心切,谈话中不掩机锋,愤然指斥当局弊政。失去了“飞黄腾达”的机遇,被蒋介石安排到中央军事学校担任物理教官。后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B衰变”这一尖端课题。于是他辞去教官,改任教授。
在浙江大学,束星北誉满校园6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们也争相入座。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句句有招。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完美组合的机体,物质的结构,有着十分有趣的规律性。日后学生们在回忆学习生活时,都说束星北、王淦昌两位同龄教授,不仅志趣相投,性格也一样爽朗热情。他俩常常在讨论问题时,争得面红耳赤。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你慢慢讲”,恭听学生发言。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妙!妙!”
他这种“波尔”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李政道教授。当年,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束星北切意挽留他继续学习物理。后来,李政道在东北因车祸伤腿,电告束星北。束先生又特意派车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难怪数十年后,李政道仍念念不忘恩师之情,说束老师让他对整体物理有了认识、了解和自信,使他一生受益。
1.文章标题.“物理巨匠的师生情怀”,在文中是指谁对谁的情怀? (3分)
2.结合文章内容,解说下面两句中的相关内容 (6分)
(1)“探索神秘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秘之灯在远方闪烁。”其中“化开了层层坚冰”与“一盏神秘之灯在远方闪烁”各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妙!妙!’”,“捶他一拳”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束星北什么性格? (3分)
3.根据本文内容回答,科学家走向成功需要哪些因素?6分)
《物理巨匠的师生情怀》
1.(3分)爱因斯坦对束星北的情怀,束星北对学生包括对李政道的情怀。(对一点给1分,对两点3分。)
2.(1)“化开了层层坚冰”是指攻克了研究“相对论”中的道道难关,“一盏神秘之灯在远方闪烁”是说“四维时空”课题吸引束星北去研究。(意思各1分,计2分)既颂扬束星北的研究精神,又为下文寻找爱因斯坦作伏笔。(1分,意思对即可)
(2)激动地赞扬学生的观点。(1分)天性率真,豪爽淳朴,推崇学术自由,讲究科学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要有热爱科学的激情与研究科学的精神;要有大师的关怀、指导与帮助;要有充分讨论与研究的氛围与环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