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综合训练题
一、求轨迹方程:
1、(1)已知双曲线与椭圆:有公共的焦点,并且双曲线的离心率与椭圆的离心率之比为,求双曲线的方程.
(2)以抛物线上的点M与定点为端点的线段MA的中点为P,求P点的轨迹方程.
(1)解:的焦点坐标为由得设双曲线的方程为则 解得 双曲线的方程为
(2)解:设点,则,∴.
代入得:.此即为点P的轨迹方程.
2、(1)的底边,和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此三角形重心的轨迹和顶点的轨迹.(2)△ABC中,B(-5,0),C(5,0),且sinC-sinB=sinA,求点A的轨迹方程.
解: (1)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坐标为,由,知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且除去轴上两点.因,,有,故其方程为.设,,则. ①由题意有代入①,得的轨迹方程为,其轨迹是椭圆(除去轴上两点).
(2)分析:
由于sinA、sinB、sinC的关系为一次齐次式,两边乘以2R(R为外接圆半径),可转化为边长的关系.
解:sinC-sinB=sinA 2RsinC-2RsinB=·2RsinA
∴
即 (*)
∴点A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去掉顶点)
∵2a=6,2c=10
∴a=3, c=5, b=4
所求轨迹方程为 (x>3)
点评:要注意利用定义直接解题,这里由(*)式直接用定义说明了轨迹(双曲线右支)
3、如图,两束光线从点M(-4,1)分别射向直线y= -2上两点P(x1,y1)和Q(x2,y2)后,反射光线恰好通过椭圆C:(a>b>0)的两焦点,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且x2-x1=,求椭圆C的方程.
解:设a=2k,c=k,k≠0,则b=k,其椭圆的方程为.
由题设条件得:, ①
, ②
x2-x1=, ③
由①、②、③解得:k=1,x1=,x2=-1,所求椭圆C的方程为.
4、在面积为1的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以、为焦点且过点的椭圆方程.
∴所求椭圆方程为
解:以的中点为原点,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则∴即∴得
5、已知点P是圆x2+y2=4上一个动点,定点Q的坐标为(4,0).
(1)求线段PQ的中点的轨迹方程;(2)设∠POQ的平分线交PQ于点R(O为原点),求点R的轨迹方程.
解:(1)设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M(x,y),由Q(4,0)可得点P(2x-4,2y),代入圆的方程x2+y2=4可得(2x-4)2+(2y)2=4,整理可得所求轨迹为(x-2)2+y2=1.
(2)设点R(x,y),P(m,n),由已知|OP|=2,|OQ|=4,∴,由角平分线性质可得=,又∵点R在线段PQ上,∴|PR|=|RQ|,∴点R分有向线段PQ的比为,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可得,即,∴点P的坐标为,代入圆的方程x2+y2=4可得,
即+y2=(y≠0). ∴点R的轨迹方程为+y2=(y≠0).
6、已知动圆过定点,且与直线相切.(1) 求动圆的圆心轨迹的方程;(2) 是否存在直线,使过点(0,1),并与轨迹交于两点,且满足?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如图,设为动圆圆心, ,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由题意知:, 即动点到定点与定直线
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的轨迹为抛物线,其中为焦点,为准线, ∴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2)由题可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
△,
设,,则,
由,即 ,,于是,
即,,
,解得或(舍去),
又, ∴ 直线存在,其方程为
7、设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离心率为2.(I)求此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程;(II)若A、B分别为上的点,且,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III)过点能否作出直线,使与双曲线交于P、Q两点,且.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I)
,渐近线方程为 4分
(II)设,AB的中点
则M的轨迹是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为,短轴长为的椭圆.(9分)
(III)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
设
由(i)(ii)得
∴k不存在,即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
8、设M是椭圆上的一点,P、Q、T分别为M关于y轴、原点、x轴的对称点,N为椭圆C上异于M的另一点,且MN⊥MQ,QN与PT的交点为E,当M沿椭圆C运动时,求动点E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的坐标
则……1分
………3分 由(1)-(2)可得…6分又MN⊥MQ,所以直线QN的方程为,又直线PT的方程为从而得所以
代入(1)可得此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9、已知:直线L过原点,抛物线C 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若点A(-1,0)和点B(0,8)关于L的对称点都在C上,求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
分析:曲线的形状已知,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它们的方程,L:y=kx(k≠0),C:y2=2px(p>0).
设A、B关于L的对称点分别为A/、B/,则利用对称性可求得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B/()。因为A/、B/均在抛物线上,代入,消去p,得:k2-k-1=0.解得:k=,p=.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抛物线C的方程为y2=x.
10、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c,0)、F2(c,0),Q是椭圆外的动点,满足点P是线段F1Q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在线段F2Q上,并且满足(Ⅰ)设为点P的横坐标,证明;(Ⅱ)求点T的轨迹C的方程;(Ⅲ)试问:在点T的轨迹C上,是否存在点M,使△F1MF2的面积S=若存在,求∠F1MF2的正切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Ⅰ)证法一:设点P的坐标为
由P在椭圆上,得
由,所以 ………………………3分
证法二:设点P的坐标为记
则
由
证法三:设点P的坐标为椭圆的左准线方程为
由椭圆第二定义得,即
由,所以…………………………3分
(Ⅱ)解法一:设点T的坐标为
当时,点(,0)和点(-,0)在轨迹上.
当|时,由,得.
又,所以T为线段F2Q的中点.
在△QF1F2中,,所以有
综上所述,点T的轨迹C的方程是…………………………7分
解法二:设点T的坐标为 当时,点(,0)和点(-,0)在轨迹上.
当|时,由,得.
又,所以T为线段F2Q的中点.
设点Q的坐标为(),则
因此 ①
由得 ②
将①代入②,可得
综上所述,点T的轨迹C的方程是……………………7分
③
④
(Ⅲ)解法一:C上存在点M()使S=的充要条件是
由③得,由④得 所以,当时,存在点M,使S=;
当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11分
当时,,
由,
,
,得
解法二:C上存在点M()使S=的充要条件是
③
④
由④得 上式代入③得
于是,当时,存在点M,使S=;
当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11分
当时,记,
由知,所以…………14分
11、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2)证明∠PFA=∠PFB.
解:(1)设切点A、B坐标分别为,
∴切线AP的方程为:
切线BP的方程为:
解得P点的坐标为:
所以△APB的重心G的坐标为 ,
所以,由点P在直线l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2)方法1:因为
由于P点在抛物线外,则
∴
同理有
∴∠AFP=∠PFB.
方法2:①当所以P点坐标为,则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即
所以P点到直线BF的距离为:
所以d1=d2,即得∠AFP=∠PFB.
②当时,直线AF的方程:
直线BF的方程:
所以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同理可得到P点到直线BF的距离,因此由d1=d2,可得到∠AFP=∠PFB.
二、中点弦问题:
12、已知椭圆,(1)求过点且被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3)过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4)椭圆上有两点、,为原点,且有直线、斜率满足,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此题中四问都跟弦中点有关,因此可考虑设弦端坐标的方法.
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则
①-②得.
由题意知,则上式两端同除以,有,
将③④代入得.⑤
(1)将,代入⑤,得,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 ⑥
将⑥代入椭圆方程得,符合题意,为所求.
(2)将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椭圆内部分)
(3)将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椭圆内部分)
(4)由①+②得 : , ⑦, 将③④平方并整理得
, ⑧, , ⑨
将⑧⑨代入⑦得: , ⑩
再将代入⑩式得: , 即 .
此即为所求轨迹方程.当然,此题除了设弦端坐标的方法,还可用其它方法解决.
13、椭圆C:的两个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C上,且(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若直线l过圆x2+y2+4x-2y=0的圆心M,交椭圆C于两点,且A、B关于点M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
解法一:(Ⅰ)因为点P在椭圆C上,所以,a=3.
在Rt△PF1F2中,故椭圆的半焦距c=,
从而b2=a2-c2=4,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Ⅱ)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由圆的方程为(x+2)2+(y-1)2=5,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从而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2)+1,
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 (4+9k2)x2+(36k2+18k)x+36k2+36k-27=0.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所以 解得,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即8x-9y+25=0. (经检验,符合题意)
解法二:(Ⅰ)同解法一.
(Ⅱ)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1)2=5,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由题意x1x2且
①
②
①-②得 ③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所以x1+ x2=-4, y1+ y2=2,
代入③得=,即直线l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x+2),即8x-9y+25=0.(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14、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对应的准线方程为.(1)求椭圆的方程;(2)直线l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且线段MN恰被点 平分,求直线l 的方程.
解:(1)由得
即椭圆的方程为
(2)易知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设l:
设M(x1, y1),N(x2, y2),由 得
∵x1、x2为上述方程的两根,则 ①
∴
∵MN的中点为,∴ ∴
∴,解得k=3.
代入①中,
∴直线l:y=3x+3符合要求.
15、设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1)设椭圆C上的点到两点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2)设K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的中点B的轨迹方程;(3)设点P是椭圆C 上的任意一点,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M,N两点,当直线PM ,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 试探究的值是否与点P及直线L有关,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由于点在椭圆上,2=4, 椭圆C的方程为 焦点坐标分别为(-1,0) ,(1,0)
(2)设的中点为B(x, y)则点 把K的坐标代入椭圆中得线段的中点B的轨迹方程为
(3)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的两点M,N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设,得
==
故:的值与点P的位置无关,同时与直线L无关
16、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 ,对应的准线为,离心率满足成等比数列.(Ⅰ)求椭圆的方程;(Ⅱ)是否存在直线,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且线段恰好被直线平分?若存在,求出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 (Ⅰ)由题意知,,所以.
设椭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则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
,化简得,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Ⅱ)设,中点,依题意有
,可得.
若直线存在,则点必在椭圆内,故,解得.
将代入椭圆方程,有
得,,
故, 所以,
则有,
解得,
故存在直线满足条件,其倾斜角.
三、定义与最值:
17、已知F是椭圆的左焦点,P是此椭圆上的动点,A(1,1)是一定点.
(1)求的最小值,并求点P的坐标;(2)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由椭圆的第二定义转化知的最小值是,此时P;
(2)依题意,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
∵∴
∴
18、设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P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
(Ⅰ)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Ⅱ)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易知,所以
设P(x, y),则
因为,故当x=0,即点P为椭圆短轴端点时,有最小值-2.
当,即点P为椭圆长轴端点时,有最大值1.
19、若双曲线过点,其渐近线方程为.(I)求双曲线的方程;
(II)已知,,在双曲线上求一点,使的值最小.
解:(Ⅰ)(II),最小值为
20、以椭圆的焦点为焦点,过直线上一点作椭圆,要使所作椭圆的长轴最短,点应在何处?并求出此时的椭圆方程.
分析:椭圆的焦点容易求出,按照椭圆的定义,本题实际上就是要在已知直线上找一点,使该点到直线同侧的两已知点(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只须利用对称就可解决.
解:如图所示,椭圆的焦点为,.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9,6),直线的方程为.
解方程组得交点的坐标为(-5,4).此时最小.
所求椭圆的长轴:,∴,又,
∴.因此,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21、已知动点P与双曲线-=1的两个焦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6.
(Ⅰ)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Ⅱ)若•=3,求⊿PF1F2的面积;
(Ⅲ)若已知D(0,3),M、N在轨迹C上且=l,求实数l的取值范围.
解:①+=1;②2;③[,5]
22、 、是椭圆的左、右焦点,是椭圆的右准线,点,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1)当时,求的面积;(2)当时,求的大小;(3)求的最大值.
解:(1)
(2)因,
则
(3)设
,
当时,
23、已知定点、、,动点满足:.(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方程表示的图形;(2)当时,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设动点的坐标为,
则,,.
∵,∴,
即 .
若,则方程为,表示过点且平行于轴的直线.
若,则方程为,
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2)当时,方程化为.
∴.
又∵,
∴ 令,则
∴当时,的最大值为,当时,最小值为.
24、点A、B分别是以双曲线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的椭圆C长轴的左、右端点,点F是椭圆的右焦点,点P在椭圆C上,且位于x轴上方, (1)求椭圆C的的方程;(2)求点P的坐标;(3)设M是椭圆长轴AB上的一点,点M到直线AP的距离等于|MB|,求椭圆上的点到M的距离d的最小值.
解(1)已知双曲线实半轴a1=4,虚半轴b1=2,半焦距c1=,
∴椭圆的长半轴a2=c1=6,椭圆的半焦距c2=a1=4,椭圆的短半轴=,
∴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2)由已知,,设点P的坐标为,则
由已知得
则,解之得,
由于y>0,所以只能取,于是,所以点P的坐标为9分
(3)直线,设点M是,则点M到直线AP的距离是,于是,
又∵点M在椭圆的长轴上,即
∴当时,椭圆上的点到的距离
又 ∴当时,d取最小值
2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向量,且 .(I)设的取值范围;(II)设以原点O为中心,对称轴在坐标轴上,以F为右焦点的椭圆经过点M,且取最小值时,求椭圆的方程.
解:(1)由,
得…………………………………………………………………3分
∴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6分
(2)
…………………………………………………………………………………………8分
………………10分
∴当且仅当
或 …………12分
椭圆长轴
或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或 …………14分
26、已知点,一动圆过点且与圆内切.
(Ⅰ)求动圆圆心的轨迹的方程;(Ⅱ)设点,点为曲线上任一点,求点到点距离的最大值;(Ⅲ)在的条件下,设△的面积为(是坐标原点,是曲线上横坐标为的点),以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若正数满足,问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此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Ⅰ)设动圆圆心为,半径为,已知圆圆心为,
由题意知,,于是,
所以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的椭圆,其方程为.
(Ⅱ)设,则
,令,,所以,
当,即时在上是减函数,;
当,即时,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
当,即时,在上是增函数,.
所以, .
(Ⅲ)当时,,于是,,(12分)
若正数满足条件,则,即,
,令,设,则,,
于是,
所以,当,即时,,
即,.所以,存在最小值.
27、已知点M(-2,0),N(2,0),动点P满足条件|PM|-|PN|=2. 记动点P的轨迹为W.
(1)求W的方程;(2)若A、B是W上的不同两点,O是坐标原点,求的最小值.
(1)由|PM|-|PN|=2知动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实半轴长a=.
又半焦距c=2,故虚半轴长b=
所以W的方程为,x≥.
(2)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当AB⊥x轴时,x1=x2,y1=y2,从而·=x1x2+y1y2=
当AB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m,与W的方程联立,消去y得
(1-k2)x2-2kmx-m2-2=0,
故x1+x2=,x1x2=,
所以·=x1x2+y1y2=x1x2+(kx1+m)(kx2+m)=(1+k2)x1x2+km(x1+x2)+m2
=
又因为x1x2>0,所以k2-1>0,从而·>2.
综上,当AB⊥x轴时,·取得最小值2.
28、一束光线从点出发,经直线上一点反射后,恰好穿过点.(Ⅰ)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Ⅱ)求以、为焦点且过点的椭圆的方程;(Ⅲ)设直线与椭圆的两条准线分别交于、两点,点
为线段上的动点,求点 到的距离与到椭圆右准线的距离之比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点的坐标.
解:(Ⅰ)设的坐标为,则且.……2分
解得, 因此,点 的坐标为. …………………4分
(Ⅱ),根据椭圆定义,
得,……………5分
,.
∴所求椭圆方程为. ………………………………7分
(Ⅲ),椭圆的准线方程为. …………………………8分
设点的坐标为,表示点到的距离,表示点到椭圆的右准线的距离.
则,.
, ……………………………10分
令,则在时取得最小值. ………………………………13分
因此,最小值=,此时点的坐标为.…………14分
注:的最小值还可以用判别式法、换元法等其它方法求得.
29、设F是椭圆的左焦点,直线l为其左准线,直线l与x轴交于点P,线段MN为椭圆的长轴,已知:(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若过点P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不同两点A、B求证:∠AFM=∠BFN;(3)
求三角形ABF面积的最大值.
解(1)
………………………(文6分,理4分)
(2)当AB的斜率为0时,显然满足题意
当AB的斜率不为0时,设,AB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
整理得
则
综上可知:恒有.………………………………(9分)
(3)
当且仅当(此时适合△>0的条件)取得等号.
三角形ABF面积的最大值是………………………………(13分)
四、弦长及面积:
30、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设F1、F2分别是其左、右焦点.(1)若斜率为1且过F1 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2)若P是该双曲线左支上的一点,且,求的面积S.
解:(1)AB:,代入并整理得
设则
(2)设,则2
在中,由余弦定理有
31、已知椭圆及直线.(1)当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求直线的方程.
解:(1)把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 ,
即.,解得.
(2)设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由(1)得,.
根据弦长公式得 :.解得.方程为.
32、已知长轴为12,短轴长为6,焦点在轴上的椭圆,过它对的左焦点作倾斜解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求弦的长.
分析:可以利用弦长公式求得,
也可以利用椭圆定义及余弦定理,还可以利用焦点半径来求.
解:(法1)利用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弦长公式求解.
.因为,,所以
.因为焦点在轴上,
所以椭圆方程为,左焦点,从而直线方程为.
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设,为方程两根,所以,,, 从而.
(法2)利用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求解.
由题意可知椭圆方程为,设,,则,.
在中,,即;
所以.同理在中,用余弦定理得,所以.
(法3)利用焦半径求解.
先根据直线与椭圆联立的方程求出方程的两根,,它们分别是,的横坐标.
再根据焦半径,,从而求出.
33、设双曲线方程的半焦距为,直线过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2)经过该双曲线的右焦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被双曲线截得的弦长为15,求双曲线的方程.
解:(1) ………………………2分
直线的方程为,即,由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得
,即,…………………………………4分
两边同时除以得,整理得,解得…5分
又,故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6分
(2)由(1)知道即,所以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又由题意得直线方程为,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7分
,整理得…………………………………8分
记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为,则有 …9分
………………………………………………………………………………11分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2分
34、已知的顶点在椭圆上,在直线上,且.
(Ⅰ)当边通过坐标原点时,求的长及的面积;
(Ⅱ)当,且斜边的长最大时,求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Ⅰ)因为,且边通过点,所以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设两点坐标分别为.
由得.所以.
又因为边上的高等于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所以,.
(Ⅱ)设所在直线的方程为,由得.
因为在椭圆上,所以.
设两点坐标分别为,则,,
所以.又因为的长等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即..
所以当时,边最长,(这时)
此时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P
D
C
B
M
N
A
x
y
O
35、梯形ABCD的底边AB在y轴上,原点O为AB的中点,M为CD的中点.(Ⅰ)求点M的轨迹方程;(Ⅱ)过M作AB的垂线,垂足为N,若存在正常数,使,且P点到A、B 的距离和为定值,求点P的轨迹E的方程;(Ⅲ)过的直线与轨迹E交于P、Q两点,求面积的最大值.
解:(Ⅰ)设点M的坐标为M(x, y)(x≠0),则
又由AC⊥BD有,即,
∴x2+y2=1(x≠0). ………………………(4分)
(Ⅱ)设P(x, y),则,代入M的轨迹方程有
即,∴P的轨迹为椭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要P到A、B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则以A、B为焦点,故.
∴ 从而所求P的轨迹方程为9x2+y2=1(x≠0). ………………………9分
(Ⅲ)易知l的斜率存在,设方程为 联立9x2+y2=1,有
设P(x1, y1), Q(x2, y2),则
令,则且
,
所以当,即也即时,面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14分
五、范围问题:
36、直线y=ax+1与双曲线3x2-y2=1相交于A、B两点.(1) 当a为何值时,A、B两点在双曲线的同一支上?当a为何值时,A、B两点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上?(2) 当a为何值时,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解: 消去y
(1) 联立 (3-a2)x2-2ax-2=0 ①
显然a2≠3,否则方程①只有一解,于是直线与双曲线至多一个交点.
若交点A、B在双曲线同支上,则方程①满足:
a∈(-,-)∪(,)
若A、B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上,则有:
a∈(-,)
(2) 若以AB为直径的圆过点O,则OA⊥OB,设A(x1,y1),B(x2,y2)由于x1+x2=,x1x2=.
∴y1y2=(ax1+1)(ax2+1)=a(x1+x2)+a2x1x2+1
=a2·+a·+1=1
∵OA⊥OB ∴x1x2+y1y2=0 ∴+1a=±1
此时△>0,符合要求.
37、已知圆C:(x-1)2+y2=r2 (r>1),设M为圆C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过M作圆C的弦MN,并使它的中点P恰好落在y轴上.
(1)当r=2时,求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2)当r∈(1,+∞)时,求点N的轨迹G的方程;(3)过点P(0,2)的直线l与(2)中轨迹G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E、F,若·>0,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1)由已知得,r=2时,可求得M点的坐标为M(-1,0). 设P(0,b),则由kCP·kMP=-1(或用勾股定理)得:b2=1. ∴b=±1即点P坐标为(0,±1).
(2)设N坐标为(x,y),由已知得,在圆方程中令y=0,求得M点的坐标为(1-r,0).
设P(0,b),则由kCP·kMP=-1(或用勾股定理)得:r=b2+1.
∵点P为线段MN的中点,∴x=r-1=b2,y=2b,又r>1.∴点N的轨迹方程为y2=4x(x>0).
(3)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等于0.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E(x1,y1),F(x2,y2), x1>0, x2>0.
由, 得k2x2+(4k-4)x+4=0,由=-32k+16>0,得k<且k≠0.
x1+x2=>0,x1x2=>0,得k<1. ∵·>0,∴(x1-1)(x2-1)+y1y2>0.
∴(k2+1) x1x2+(2k-1)(x1+x2)+5>0.得k2+12k>0. ∴k>0或k<-12. ∴0
0,将b=2p-1代入得:4p2-8p(2p-1)>0,3p2-2p<0.解得:
00),则=(3,
a),=(b,-a),又·=0,∴a2=3b ①,又∵=(x-b,y),=(b,-a),=2,∴ ②,
由①②得y2=4x(x≠0). 即M的轨迹的方程为y2=4x,x≠0.
(2)设=(x1,y1),=(x2,y2),=(x1-1,y1),=(x2-1,y2),·=||·||cos∠BDC,∵∠BDC为钝角,∴cos∠BDC=,∴·<0,x1x2-(x1+x2)+1+y1y2<0 ③.
由 消去y,得k2x2+(2k2-4)x+k2=0(k≠0),则x1+x2=,x1x2=1 ④,y1y2=k2(x1+1)(x2+1)= k2[x1x2+(x1+x2)+1] ⑤,④⑤代入③,得k2<0. ∴0>y2).
则y1y2=-4.因为,所以x1x2=
故x1x2+y1y2=-3.
(2)因为所以(1-x1,-y1)=(x2-1,y2).
即,又③ , ④
由②、③、④消去y1,y2后,得x1=2x2,将其代入①注意到>0,解得x2=.
从而可得y2=,y1=.故三角形OAB的面积S =|OF|·|y1-y2|=,
因为≥2恒成立. 所以只要解≤即可,解得≤≤.
43、已知动圆过定点P(1,0),且与定直线相切,点C在l上.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M的方程;(2)设过点P,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曲线M相交于A,B两点.(i)问:△ABC能否为正三角形?若能,求点C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ii)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求这种点C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讲解 本例主要考查直线、圆与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及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
(1)由曲线M是以点P为焦点,直线l为准线的抛物线,知曲线M的方程为.
(2)(i)由题意得,直线AB的方程为 消y得
于是, A点和B点的坐标分别为A,B(3,),
(3,)
假设存在点C(-1,y),使△ABC为正三角形,则|BC|=|AB|且|AC|=|AB|,
即有
①
②
由①-②得
因为不符合①,所以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无解.
故知直线l上不存在点C,使得△ABC是正三角形.
(ii)设C(-1,y)使△ABC成钝角三角形,
由
即当点C的坐标是(-1,)时,三点A,B,C共线,故.
,
,
.
(i) 当,即,
即为钝角.
(ii) 当,即,
即为钝角.
(iii)当,即,
即. 该不等式无解,所以∠ACB不可能为钝角.
故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点C的纵坐标y的取值范围是.
44、在Rt△ABC中,∠CBA=90°,AB=2,AC=。DO⊥AB于O点,OA=OB,DO=2,曲线E过C点,动点P在E上运动,且保持| PA |+| PB |的值不变.(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E的方程;(2)过D点的直线L与曲线E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且M在D、N之间,设,
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
讲解: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 .
∵| PA |+| PB |=| CA |+| CB | y
C
=
A O B
∴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 .
∵
∴曲线E的方程是 .
(2)设直线L的方程为 , 代入曲线E的方程,得
设M1(, 则
①
②
③
i) L与y轴重合时,
ii) L与y轴不重合时,
由①得
又∵,
∵ 或
∴0<<1 ,
∴ .
∵
而 ∴
∴
∴ , ,
∴的取值范围是 .
45、已知平面上一定点和一定直线P为该平面上一动点,作垂足为,.(1) 问点P在什么曲线上?并求出该曲线方程;(2)点O是坐标原
点,两点在点P的轨迹上,若求的取值范围.
解:(1)由,得: ,………(2分)
设,则,化简得: ,………(4分)
点P在椭圆上,其方程为.………(6分)
(2)设、,由得:,所以,、B 、C三点共线.且,得:,即: …(8分)
因为,所以 ①………(9分)
又因为,所以 ②………(10分)
由①-②得: ,化简得: ,………(12分)
因为,所以.
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14分)
六、定值、定点、定直线
46、过y2=x上一点A(4,2)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AB、AC交抛物线于B、C两点.求证:直线BC的斜率是定值.
分析:(1)点A为定点,点B、C为动点,因直线AB、AC的倾斜角互补,所以kAB与kAC相反,故可用“k参数”
法,设AB的斜率为k,写出直线AB的方程,将AB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因A为已知交点,则方程有一根已知故用韦达定理容易解出点B坐标,同理可得点C坐标,再求BC斜率。
(2)因点B、C在抛物线上移动,也可用“点参数”法,设B(x1,y1),C(x2,y2),因x1=y12,x2=y22,即可设B(y12,y1),C(y22,y2)。再考虑kAB=-kAC得参数y1,y2的关系。
解法1:设AB的斜率为k,则AC的斜率为-k
AB:y-2=k(x-4),与y2=x联立得:
y-2=k(y2-4),即ky2-y-4k+2=0
∵y=2是此方程的一解,∴2yB=
xB=yB2=∴B
∵kAC=-k,以-k代替k代入B点坐标得C
∴kBC=为定值
解法2:设B(y12,y1),C(y22,y2),则kBC=
∵kAB=
由题意,kAB=-kAC ∴ 则kBC=为定值。
点评:解法1运算量较大,但其方法是一种基本方法,因k的变化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求出BC的斜率为定值;解法2利用点B,C在抛物线上设点,形成含两个参数y1,y2的问题,用整体思想解题,运算量较小。
47、已知A,B分别是直线y=x和y=-x上的两个动点,线段AB的长为2,D是AB的中
点.(1)求动点D的轨迹C的方程;(2)若过点(1,0)的直线l与曲线C交于不同两点P、Q,
① 当|PQ|=3时,求直线l的方程;② 设点E (m,0)是x轴上一点,求当·恒为定值时E点的坐标及定值.
解:(1)设D(x,y),A(a,a),B(b,-b),∵ D是AB的中点, ∴x=,y=,
∵ |AB|=2,∴(a-b)2+(a+b)2=12,∴(2y)2+(2x)2=12∴点D的轨迹C的方程为x2+y2=3.
(2) ①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P(1,),Q(1,-),此时|PQ|=2,不符合题意;
当直线l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由于|PQ|=3,所以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为,
由=,解得k=.故直线l的方程为y=(x-1).
②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斜率为k,则l的方程为y=k(x-1),
由消去y得(k2+1)x2-2k2x+k2-3=0,
设P(x1,y1),Q(x2,y2)则由韦达定理得x1+x2=,x1x2=,
则=(m-x1,-y1),=(m-x2,-y2),
∴·=(m-x1)(m-x2)+y1y2=m2-m(x1+x2)+x1x2+y1y2
=m2-m(x1+x2)+x1x2+k2(x1-1)(x2-1)
=m2-++k2 (-+1)=
要使上式为定值须=1,解得m=1,∴·为定值-2,
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P(1,),Q(1,-),
由E(1,0)可得=(0,-),=(0,),∴·=-2,
综上所述当E(1,0)时,·为定值-2.
48、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M、N不同两点,A1、A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顶点和右顶点,设直线A1M与A2N交于点P(x0,y0)(Ⅰ)证明:(Ⅱ)过P作斜率为的直线l,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d,求d的最小值.
解(Ⅰ)证明:
①
直线A2N的方程为 ②……4分
①×②,得
(Ⅱ)
……10分
当……12分
4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定点C(0,p)作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1)若点N是点C关于坐标原点O的对称点,求面积的最小值;
(2)是否存在垂直y轴的直线l,使得l被以AC为直径的圆截得的弦长恒为定值?若存在,求出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法一:(1)依题意,点N的坐标为N(0,-p),可设A(x1, y1),B(x2, y2),直线AB的方程为,与x2=2py联立得 消去y得
由韦达定理得于是
∴当k=0时,
N
O
A
C
B
y
x
l
(2)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a, AC的中点为,l与以AC
为直径的圆相交于点P、Q,PQ的中点为H,则点的坐标为
∵
∴
∴
令,得,此时|PQ|=p为定值,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即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
解法二:(1)前同解法一,再由弦长公式得
又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从而,
,
(2)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a,则以AC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将直线方程y=a代入得
则
设直线l与以AC为直径的圆的交点为P(x3, y3),Q(x4, y4),则有
令,此时|PQ|=p为定值,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即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
50、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右准线方程为(Ⅰ)求双曲线的方程;(Ⅱ)设直线是圆上动点处的切线,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证明的大小为定值.
【解法1】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圆的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曲线和方程
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推理、运算能力.
(Ⅰ)由题意,得,解得,
∴,∴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
(Ⅱ)点在圆上,
圆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化简得.由及得,
∵切线与双曲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
∴,且,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
∵,且,
.∴ 的大小为.
【解法2】(Ⅰ)同解法1.
(Ⅱ)点在圆上,
圆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化简得.由及得 ① ②∵切线与双曲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 的大小为.(∵且,∴,从而当时,方程①和方程②的判别式均大于零).
51、(1)若A、B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点,且∠AOB=90°(O为原点).求证:直线AB过定点.(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 A、B为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Ⅰ)如果直线AB过抛物线焦点,判断坐标原点与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Ⅱ)如果(为坐标原点),证明直线AB必过一定点,并求出该定点.
(1)证明:设OA:y=kx,代入y2=2px得k2x2=2px则 ∴
同理由OB:y=-x 可得B(2pk2,-2pk)
∴ 令x=2p得y=0,说明AB恒过定点(2p,0)
(2)解:(Ⅰ)∵焦点F为(1,0),过点F的直线AB的方程可设为,代入抛物线
得:,,则有,
,
于是为钝角,故在圆内. ………………6分
(Ⅱ)设直线AB的方程为消去x,得
,则 ,
=.
令,∴直线AB过定点(2,0).…………………13分
52、已知椭圆上存在一点到椭圆左焦点的距离与到椭圆右准线的距
离相等.(I)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II)若椭圆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求椭圆的方程;(Ⅲ)若直线与(II)中所述椭圆相交于、
两点(、不是左右顶点),且以为直径的圆经过椭圆的右顶点,求证:直线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坐标.
解:(Ⅰ)设点P的坐标为,则|PF|=,∴=, 整理得:,而,∴,解得
(II),, ∴椭圆的方程为.
(Ⅲ)设,联立
得.
则
又,
∵椭圆的右顶点为,
解得:,且均满足,
当时,的方程为,直线过定点,与已知矛盾.
当时,的方程为,
直线过定点, ∴直线过定点,定点坐标为.
5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三点.(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证明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在一条定直线上.
(Ⅰ)解法一:当椭圆E的焦点在x轴上时,设其方程为(),
则,又点在椭圆上,得.解得.
∴椭圆的方程为.
当椭圆E的焦点在y轴上时,设其方程为(),
则,又点在椭圆上,得.解得,这与矛盾.
综上可知,椭圆的方程为. ……4分
解法二:设椭圆方程为(),将、、代入椭圆的方程,得解得,.∴椭圆的方程为
.
(Ⅱ)证法一:将直线:代入椭圆的方程并整理,得,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8分
直线的方程为:,它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同理可求得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10分
下面证明、两点重合,即证明、两点的纵坐标相等:
∵,,
∴
.
因此结论成立.
综上可知,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在直线上. ……14分
证法二:将直线:,代入椭圆的方程并整理,得, ……6分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8分
直线的方程为:,即.
直线的方程为:,即. ……10分
由直线与直线的方程消去,得
.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在直线上. ……14分
证法三:将直线:,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 ……6分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8分
消去得,. ……10分
直线的方程为:,即.
直线的方程为:,即. ……12分
由直线与直线的方程消去得,
.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在直线上.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