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2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逐题讲解
——至臻高考辅导教室内部资料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物理部分...........................................- 1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生物部分...........................................- 8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物理部分.........................................- 12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生物部分.........................................- 21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6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部分.............................................- 56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化学部分.............................................- 62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部分.............................................- 71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部分.............................................- 76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生物部分.............................................- 83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化学部分.............................................- 88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生物部分.............................................- 96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物理部分.......................................... - 101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部分.......................................... - 109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化学部分.......................................... - 113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生物部分.......................................... - 127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化学部分.......................................... - 135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生物部分.......................................... - 143 -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物理部分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解析: A 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BCD 考察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U 做功和热传递都
可以改变内能故选 D
15 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 1I 和 2I ,且 1 2I I ;a、b、c、d
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 a、b、c 与两导线共面;b 点在两导线之间,b、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解析:要合磁感应强度为零,必有 1I 和 2I 形成两个场等大方向,只有 C 点有可能,选 C
16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
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
们可能依次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解析:按照偏折程度从小到大的排序为 d、c、b、a、故:折射率为: d c b an n n n 频率为:
d c b af f f f 选 B
17.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 0.2~O.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
间仅 40~80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
约为 1.0× 910 v,云地间距离约为 l 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 6 C,闪
击持续时间约为 60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 1× 510 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 l× 1410 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 l×106V/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 6× 610 J
解析: 5
6
6 1060 10
qI A At
9
6
3
10 / 10 /10
uE v m v md
96 10w Uq J
9
14
6
6 10 1060 10
wp w wt
1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激发态能量 2
1 /nE E n ,其中 n=2,3…。用 h 表示普朗克
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A.
1
4
3
hc
E
B.
1
2hc
E
C.
1
4hc
E
D.
1
9hc
E
解析:原子从 n=2 跃迁到+ 所以 1
2 4
Ehc E E 故:
1
4hc
E
选 C
19.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 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
需要 24 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 小时轨道”和“72 小时轨道”;最后奔向
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 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解:周期变长,表明轨道半径变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引力做负功故引力势能增大选 D
20.质量为 M、内壁间距为 L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
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 N 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井与箱子保持相
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A. 21
2 mv B. 21
2
mM vm M
C. 1
2 N mgL D. N mgL
解析: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设为 u 由动量守恒得:mv=(m+M)u, 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2 2 21 1 1( )2 2 2
mMmv m M u vm M
系统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Q=fs= N mgL
21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波长为 1.2m,振幅为 A。当坐标为 x=0 处质元的位移为 3
2 A
且向 y 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 x=0.4m 处质元的位移为 3
2 A。当坐标为 x=0.2m 处的质元位
于平衡位置且向 y 轴正方向运动时,x=0.4m 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A. 1
2 A 、延 y 轴正方向 B. 1
2 A ,延 y 轴负方向 [来源:Ks5u.com]
C. 3
2 A 、延 y 轴正方向 D. 3
2 A 、延 y 轴负方向
解析:选 C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第Ⅱ卷共 8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
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 13 题,共 174 分。
22.(6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 40 cm 的浅盘里倒入约 2 cm 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
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
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
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 1 cm3 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 300 cm3 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 l cm3 的油酸
酒精溶液有 50 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
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m。(结果保留 l 位有效数字)
解析:(1) ④①②⑤③ (2)5×10-10m
6
10
1 11 1050 300 5 100.13
vd m ms
23.(1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
为电池)、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现需要测
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 60 mA 的电流
表,电阻箱,导线若干。实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 Ω挡,调好零点;电阻箱置于适
当数值。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连线如图 l 所示(a 和 b 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
笔 a 为_________ (填“红”或“黑”)色;
(2)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图 1 中多用电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 2(a),(b),
(c)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为_________Ω.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_mA,电
阻箱的读数为_________Ω:
(3)将图 l 中多用电表的两表笔短接,此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_________mA;(保留 3 位有
效数字)
(4)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_V。(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解析:(1)黑(2)14.0、53.0、4.6 (3)102 (4)1.54
电表内阻 r=15Ω,外阻为 R=4.6Ω此时电流为:I=53mA,求出 E=I(R+r)=1.54V,从而求出
短路电流:I′= E
r
=102mA
24.(15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 ab、cd 竖直放置,导轨间距离为 L1 电阻不计。在
导轨上端并接两个额定功率均为 P、电阻均为 R 的小灯泡。整个系统置于匀强磁场
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现将一质量为 m、电阻可以忽略的金属棒 MN 从图
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棒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
好。已知某时刻后两灯泡保持正常发光。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运动速率。
解析:每个灯上的额定电流为 PI R
额定电压为: PU R
(1)最后 MN 匀速运动故:B2IL=mg 求出:
2
mg PRB PL
(2)U=BLv 得: 2PR Pv BL mg
25.(19 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与水平面成 45°角的平面 MN 将空间分成 I 和 II 两个区域。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q>0)的粒子以速度 0v 从平面 MN 上的 0p 点水平右射入
I 区。粒子在 I 区运动时,只受到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
下的电场作用,电场强度大小为 E;在 II 区运动时,只受
到匀强磁场的作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纸
面向里。求粒子首次从 II 区离开时到出发点 0p 的距离。
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
解析:设粒子第一次过 MN 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1 角,位移与水平方向成α2 角且α2=450,
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则有:
0
2
,
1 ,2
v t x x y
Eqat y a m
得出: 1
0
tan 2at
v
0 02 , 5yv v v v
在电场中运行的位移:
2 2
2 2 0 0
1
2 2 2 2v mvs x y a Eq
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且弦切角为α=α1-α2, 1 2
1 2
tan tan 1 10tan ,sin1 tan tan 3 10
2vqvB m R
得出: 05mvR qB
在磁场中运行的位移为: 0
2
22 sin mvs R qB
所以首次从 II 区离开时到出发点 0p 的距离为:
2
0 0
1 2
2 2 2mv mvs s s qE qB
26.(20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
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
通过对一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质量为 2m、厚度为 2d 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
质量为 m 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
板射穿。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 d、质量均为 m 的相同两
块,间隔一段距离水平放置,如图所示。若子弹以相同的
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二块钢板,求
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设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且两块钢板不会发生碰撞
不计重力影响。
解析:设子弹的初速为 v0,穿过 2d 厚度的钢板时共同速度为:v 受到阻力为 f.
对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0 ( 2 )mv m m v ①
2 2
0
1 12 ( 2 )2 2f d mv m m v ②
由①②得: 2
0
1
6fd mv ③
子弹穿过第一块厚度为 d 的钢板时,设其速度为 v1,此时钢板的速度为 u,穿第二块厚度为
d 的钢板时共用速度为 v2,穿过深度为 d ,
对子弹和第一块钢板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0 1mv mv mu ④
2 2 2
0 1
1 1 1
2 2 2fd mv mv mu ⑤
由③④⑤得: 1 0 1
3 3 ( )6v v v u 故只取一个 ⑥
对子弹和第二块钢板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1 2( )mv m m v ⑦
2 2
1 2
1 1 ( )2 2f d mv m m v ⑧
由③⑥⑦⑧得: 2 3
4d d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生物部分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 ATP 的合成 B.进行 mRNA 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TP 的合成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A 不能
说明;在没有分化的细胞中也进行 mRNA 的合成,B 不能说明;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一定是
红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C 能说明;所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D 不能说
明。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对相关生物学概
念理解到位,记忆准确,解读题目信息的难度不大。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
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
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解析】考查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水分子过膜方式是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洋
葱表皮细胞在 0.3g/mL 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说明细胞失水了。把发生质
壁分离的细胞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吸水且细
胞液应该小于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利用课本实验进行展开。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
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玉米是 C4 植物,淀粉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合成的。只有在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
率时,叶片中才有淀粉的积累。乙组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弱光条件下
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用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
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
殖、分化为效应 B 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
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淋巴因子可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B(浆)细胞。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
质乙相当于抗原,可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1.(10 分)同学从温度为 55~65"C 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
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
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
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解析】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及实验设计思路。
(1)测定脂肪酶活性应选择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
其酸碱度稳定。
(2)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液呈紫色,说明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3)明确要求写出的是 “实验思路”而不是实验步骤。
【答案】(1)脂肪 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 55~65"C)设
置温度,分别测量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内峰值 ,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化用
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点评】本题是关于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立足教材,以教材素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的影响实验”设置问题,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问题的分析及理论知识的把握能力。
32.(11 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
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
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
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
设在这 5 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μg/Kg 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解析】本题考查了与生态相关的内容。
(1)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由于外来物种引起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
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
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寄生的关系。
(2)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可推
测甲乙是最低营养级,丙丁是第二营养级,戊是第三营养
级,由于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该生态系
统的食物网最可能为:。
【答案】(1)竞争、捕食、寄生 (2)如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及绘图能力。
33.(11 分)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
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 8 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
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编号 组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5 组 6 组 7 组 8
处理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空气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 CO2 和
N2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空气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 CO2 和 N2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检测
结果 有淀粉 有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 5 叶片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
于___________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
(3)组 2 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_,后者是
通过__________产生的。与组 2 相比,组 4 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 __
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组 7 的蒸馏水中只通入 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_(有、无)淀粉。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图表分析的能力。图表分组比较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能
够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关系、影响因素等的掌握情况。
(1)组 5 叶片有光照、CO2,可进行光合作用产和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
光反应中 H2O 的光解。
(2)进行有氧呼吸的条件是有氧气,还要注意题中条件是“黑暗条件下”,组 2 和组 6
符合要求。
(3)组 2 叶片,没有 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此过程需
要有氧呼吸产生的 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与组 2 相比,组 4 叶片不同的条件是组 4 叶片无
氧气,所以组 4 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4 组无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合成缺少 ATP。
(4)如果组 7 的蒸馏水中只通入 N2,无 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
中无淀粉。
【答案】(1)光合 H2O (2)组 2 和组 6 (3)葡萄糖 ATP 有氧呼吸
4 组无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合成缺少 ATP (4)无
【点评】本题综合对呼吸作用及实验设计等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
34.(10 分)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
基因型为 BB 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 bb 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
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
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 __ ___
或 ___________ 。 若 两 人 生 育 一 个 女 儿 , 其 所 有 可 能 的 表 现 型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1)非秃顶男性基因型为 BB,非秃顶女性结婚基因型为 BB 或 Bb,二人的后代
基因型为 BB、Bb。BB 表现型为非秃顶男、非秃顶女性。Bb 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2)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结婚(bb),后代基因型为 Bb,表现型为秃顶男、非
秃顶女性。
(3)其父亲基因型为 Bbdd 或 bbdd;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 BbDd 或 bbDd。这位女性的
基因型为 Bbdd 或 BBdd。若两人所生后代基因型有 BBDd、BBdd、Bbdd、BbDd、bbDd、
bbdd。女儿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答案】(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 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结合定律、限性遗传,难度较大。
绝密 启用前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物理部分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解析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
的得 0 分。
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 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 I 引起
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B)
解析:主要考查安培定则和地磁场分布。根据地磁场分布和安培定则判断可知正确答案是 B。
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BD)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解析:主要考查力和运动关系。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
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
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 ABD。
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解析:主要考查功和能的关系。运动员到达最低点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始终
减少,A 项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B 项正确。蹦
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C 项正确。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选取无关,D 项错误。
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
为 220V,额定功率为 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 U 和 I 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A)
解析:主要考查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U2=220V,根据 U1:U2=n1:n2 得,
U1=110V。I2=P/U2=0.1A,根据 I1:I2= n2:n1 得 I1=0.2A。所以正确答案是 A。
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
良好接触。电流 I 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
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 I 成正比。通电的弹体
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 2 倍,理论上
可采用的方法是(BD)
A.只将轨道长度 L 变为原来的 2 倍
B.只将电流 I 增加至原来的 2 倍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 L 变为原来的 2 倍,其它量不变
解析:主要考查动能定理。利用动能定理有 2
2
1 mvBIlL ,B=kI 解得
m
lLkIv
22 。所以正
确答案是 BD。
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
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
道半径约为 3.8×105m/s,运行周期约为 27 天,地球半径约为 6400 千米,无线电信号传播速
度为 3x108m/s)(B)
A.0.1s B.0.25s C.0.5s D.1s
解析:主要考查开普勒第三定律。月球、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
第三定律有 2
1
2
2
3
3
2
1
T
T
r
r 解得 3 2
1
2
2
12 T
Trr ,代入数据求得 7
2 102.4 r m.如图所示,发出信
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为
C
rR
v
st
2
2
22 ,代入数据求得 t=0.28s.所以正确
答案是 B。
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 abc 从 a 运动到 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 b 点电场强度 E 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 b 点的切线)(D)
解析:主要考查电场力方向和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轨迹的关系。正确答案是 D。
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m1 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 m2 的木块。假定
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 t 增大的水平力
F=kt(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1 和 a2,下列反映 a1 和 a2 变化的图线中正
确的是(A)
解析:主要考查摩擦力和牛顿第二定律。木块和木板之间相对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
擦力。在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前,木块和木板以相同加速度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1
21 mm
ktaa 。木块和木板相对运动时,
1
2
1 m
gma 恒定不变, gm
kta
2
2 。所
以正确答案是 A。
22.(5 分)
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 A 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 A0 是标准电流表,
R0 和 RN 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 和 S1 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 是电池。完成
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1)将 S 拨向接点 1,接通 S1,调节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
时_____的读数 I;
(2)然后将 S 拨向接点 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记下此时 RN 的读数;
(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 RN 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解析:(1)R0、标准电流表 A0;(2)RN,标准电流表 A0 的示数为 I;(3)平均值
23.(10 分)
利用图 1 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
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
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
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
量甲、乙之间的距离 s,记下相应的 t 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 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 v1
测量值 s 和 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 2 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图线;
(3)由所画出的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 a=____________m/s2(保留 2 位有效
数字)。
解 析 :( 1 ) 滑 块 做 匀 加 速 直 线 运 动 , 利 用 atvvvv t 0
2
和 有
21
tat
sv 解 得
tvatsvatt
s
1
2
1 2
1
2
1 或
(2) 图线如图所示tt
s
(3)由 12
1 vatt
s 可知, 图线tt
s 斜率绝对值为
2
1 a 即 22
1 ak ,解得 a=2
24.(13 分)
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
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
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间 t0)的速度为 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
s1, 加 速 度 为 a , 在 第 二 段 时 间 间 隔 内 行 驶 的 路 程 为 s2 。 由 运 动 学 公 式 得
0atv ① 2
01 2
1 ats ② 2
002 )2(2
1 tavts ③
设乙车在时间 t0 的速度为 v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
1s 、
2s 。同样有
0)2( tav ④ 2
01 )2(2
1 tas ⑤ 2
002 2
1 attvs ⑥
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 s 、 s ,则有 21 sss ⑦ 21 sss ⑧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
7
5s
s ⑨
25.(19 分)
如图,在区域 I(0≤x≤d)和区域 II(d≤x≤2d)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
别为 B 和 2B,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 Oxy 平面。一质量为 m、带电荷量 q(q>0)的粒子 a
于某时刻从 y 轴上的 P 点射入区域 I,其速度方向沿 x 轴正向。已知 a 在离开区域 I 时,速度
方向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30°;因此,另一质量和电荷量均与 a 相同的粒子 b 也从 p 点沿
x 轴正向射入区域 I,其速度大小是 a 的 1/3。不计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粒子 a 射入区域 I 时速度的大小;
(2)当 a 离开区域 II 时,a、b 两粒子的 y 坐标之差。
解析:(1)设粒子 a 在 I 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为 C(在 y 轴上),半径为 Ra1,粒子速率
为 va,运动轨迹与两磁场区域边界的交点为 P ,如图,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1
2
a
a R
vmABqv ① 由几何关系得 PPC ②
sin1
dRa ③
式中, 030 ,由①②③式得
m
qBdva
2
1 ④
(2)设粒子 a 在 II 内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 Oa,半径为 1aR ,射出点为 aP(图中未画出轨迹),
aa POP 。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2
2
)2(
a
a
a R
vmBqv ⑤
由①⑤式得
2
1
2
a
a
RR ⑥
C 、P 和 aO 三点共线,且由 ⑥式知 aO 点必位于 dx 2
3 ⑦ 的平面上。由对称性知, aP
点与 P 点纵坐标相同,即 hRy apa
cos1 ⑧ 式中,h 是 C 点的 y 坐标。
设 b 在 I 中 运 动 的 轨 道 半 径 为 1bR , 由 洛 仑 兹 力 公 式 和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得
2
1
)3()3( a
b
a v
R
mBvq ⑨
设 a 到达 aP 点时,b 位于 bP 点,转过的角度为 。如果 b 没有飞出 I,则
22
aT
t ⑩
21
bT
t ○11
式中,t 是 a 在区域 II 中运动的时间,而
v
RT a
a
2
2
2 ○12
3
2 1
1 v
RT b
b
○13
由⑤⑨⑩○11 ○12 ○13 式得 030 ○14
由①③⑨○14 式可见,b 没有飞出。 bP 点的 y 坐标为 hRy bpb
)cos2(1 ○15
由①③⑧⑨○14 ○15 式及题给条件得,a、b 两粒子的 y 坐标之差为
dyy ba pp )23(3
2 ○16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物理题任选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
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提米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上选答区域指
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 3-3】(15 分)
(1)(6 分)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对一个给 3 分,选
对两个给 4 分,选对 3 个给 6 分。每选错一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ADE)
A 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 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
C 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段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D 气体温度每升高 1K 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 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解析: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由温度决定,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T
PV 可知,若气体的压
强和体积都不变,温度 T 也不变,所以内能也一定不变,A、E 选项正确。若气体的内能不变,
则温度 T 不变,但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可以改变,B 项错误。若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其压强可以不变, C 项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WQU 知,D 选项正确。
(2)(9 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 l1=66cm 的水银柱,
中间封有长 l2=6.6cm 的空气柱,上部有长 l3=44cm 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
已知大气压强为 Po=76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低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
向下和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
有发生漏气。
解析:设玻璃管开口向上时,空气柱压强为 301 glPP ① 式中, g和 分
别表示水银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玻璃管开口响下时,原来上部的水银有一部分会流出,封闭端会有部分真空。设此时开
口端剩下的水银柱长度为 x,则 12 glP , 02 PgxP ② 式中, 2P 管内空气柱
的压强。由玻意耳定律得 )()( 221 shPslP ③ 式中,h 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S 为玻璃管
的横截面积。
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 h=12cm ④
从开始转动一周后,设空气柱的压强为 3P ,则 gxPP 03 ⑤
由玻意耳定律得 )()( 321 hsPslP ⑥ 式中, h 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
由①②③⑤⑥ h 9.2cm ⑦
34.【物理——选修 3-4】
(1)运动周期为 T,振幅为 A,位于 x=0 点的被波源从平衡位置沿 y 轴正向开始做简谐运动,
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 ,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
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 p,关于质点 p 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振幅一定为 A B 周期一定为 T
C 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 D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 y 轴向上或向下取决去他离波源的距离
E 若 p 点与波源距离 s=T,则质点 p 的位移与波源的相同
解析:由波的形成与传播可知,正确答案是 ABE。
(2) 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地面 AOB 镀银,o
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 M 点入射,经过 AB 面反
射后从 N 点射出。已知光线在 M 点的入射角为 30 , MOA=60 ,
NOB=30 。求(1)光线在 M 点的折射角(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解析:
35.【物理——选修 3-5】
(1)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 0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
若用波长为 ( < 0)单色光做实验,则其截止电压为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
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 e,c 和 h
(2)如图,AB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 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
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 B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
以至于 B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 A 以初速 沿 BC 的连线方向朝 B 运动,与 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
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 C 与 A,B 分离,已知 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 ,求
弹簧释放的势能。
解析:(1)由 极限逸 hw 和
c 得
0
chw 逸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逸wchEk
和 UeEk 得
0
0
e
hcU 截止
(2)设碰后 A、B 和 C 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 v,由动量守恒得 03 mvmv ①
设 C 离开弹簧时,A、B 的速度大小为 1v ,由动量守恒得 0123 mvmvmv ②
设 弹 簧 的 弹 性 势 能 为 pE , 从 细 线 断 开 到 C 与 弹 簧 分 开 的 过 程 中 机 械 能 守 恒 , 有
2
0
2
1
2
2
1)2(2
1)3(2
1 mvvmEvm p ③
由①②③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 2
03
1 mvE p ④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生物部分
新课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 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C)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B)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原因是(B)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升高
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降低
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不变
4.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
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
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 0.3 g
ml 的蔗糖溶液里处理,
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
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C)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
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6.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
绿色沉淀
D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 DNA 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 RNA 染成红色
29.(9 分)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 CO2 浓度为 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 CO2 浓度为
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 C3 和 C5 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
⑴图中物质 A 是 ______(C3 化合物、C5 化合物)
⑵在 CO2 浓度为 1%的环境中,物质 B 的浓度比 A 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 CO2 浓度从 1%迅速
降低到 0.003%后,物质 B 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⑶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 CO2 浓度为 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 C3 和 C5 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
物质 A 的浓度将比 B 的________(低、高)。
⑷CO2 浓度为 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 CO2 浓度为 1%时的
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
30.(10 分)
回答问题
⑴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 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
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 A 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 A 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
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
白 A 基因 。
⑵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
杆菌 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
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31.(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
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 6 年,野兔
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________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 5 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
减弱、不变)。
32.(8 分)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A 、a ;B 、b ;C c ……),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
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 4 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组合、
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⑴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⑵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39.【生物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
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⑴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
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⑵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 和 。
⑶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
力 。
⑷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
和 。无菌技术要求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
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40.[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 曝光池 兼氧池 植物
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
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⑴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⑵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生态系统、菌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营养级。植物池
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所固定的 能。
⑶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 和 等原理
⑷ 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
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011 年高考理综全国新课标生物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由于外界浓度低
于细胞内浓度,导致吸水涨破。
2.B
【解析】考查酶的本质。首先需要了解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 RNA,用蛋白酶
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说明乙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被分解,而甲酶不变,
则说明甲酶可能成分是 RNA 或者能够抗这种蛋白酶的降解。
3.B
【解析】考查光合作用。Mg 是叶绿素的成分,而叶绿素存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
也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因此在缺 Mg 的培养液中培养光反应受影响,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
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因此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也降低。
4.C
【解析】考查物质运输方式及浓度差。甲组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 0.3%g/mL 的
蔗糖溶液浓度差没有乙组和蔗糖溶液的浓度差大,所以甲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低。H2O 的
运出方式是被动运输里的自由扩散。
5.C
【解析】肾上腺素是由内分泌腺——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不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而是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而起作用。
6.A
【解析】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所以被称为染色体,一般所用的染料为醋酸洋红或者
龙胆紫,所以 A 正确。脂肪用苏丹Ⅲ鉴定显橘黄色,与苏丹Ⅳ反应显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
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所以 B 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反
应呈砖红色沉淀,C 错。DNA 与二苯胺发生显色反应显蓝色,与甲基绿发生显色反应显绿色。
RNA 与吡罗红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D 错。
29.
【解析】
⑴由图可以看出,当 CO2 浓度由 1%到 0.003%降低时,在短时间内,暗反应中发生的反应是
CO2+C5→2C3,所以 CO2 浓度降低时,C3 含量降低,故物质 A 是 C3。
⑵在 CO2 浓度为 1%时,由于 CO2+ C5→2 C3,一个 C5 生成两个 C3,所以 C3 是 C5 的两倍,故物质
B 浓度比 A 浓度低。当 CO2 浓度从 1%降到 0.003%时,CO2 浓度降低,但是 C5 化合物的合成速率
不变,但是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 C5 的积累。
⑶处于稳定状态下,C3 是 C5 的两倍,故持续在 CO2 浓度为 0.003%时,A 浓度比 B 浓度高。
⑷CO2 浓度低时,意味着暗反应强度降低,所需要的 ATP 及[H]少。
【答案】
⑴C3 化合物
⑵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 C3 和 C5 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
时 C3 化合物的分子数是 C5 化合物的 2 倍。
当 CO2 浓度突然降低时,C5 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 C5 化合物积累。
⑶高
⑷低 CO2 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 ATP 和[H]少。
30.
【解析】
⑴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是先在细胞核中由 DNA 转录出 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
结合,在内质网上合成及高尔基体上加工,后经以小泡的形式分泌出细胞外。每个细胞核中
都含有该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⑵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 B 细胞),然后产生抗体和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
⑴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⑵B 浆 记忆 特异性
31.
【解析】
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病毒与
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
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竞争和捕食 寄生
⑵见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32.
⑴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⑵4 对。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 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 81/(81
+175)=81/256=(3/4)4,根据 n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 中显性个体的比例
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 4 对等位基因。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
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波及的 4 对等位基因相同。
39.【生物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答案】
⑴原油 选择
⑵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⑶强。
⑷干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火焰
40.[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答案】
⑴有氧和无氧(或细胞)。
⑵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⑸ 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⑹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绝密★使用完毕前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共 14 页,满分 30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0 分)
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
符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 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答案:C
解析: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是细胞调亡造成的。
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答案:D
解析: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的概念,指的是生活在某区域的生物的种类数量;乌尔黄鼠是
一个物种。
3.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合成的 ATP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
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4.胰岛素的 A,B 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 DNA 单链分别编码 A,B 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5.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 溶
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 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 促进抗利尿溶液的分泌
C. 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答案:A
解析: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 NaCl 溶液),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细胞
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6.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
C.在酸性条件下, 18
3 2 5CH CO OC H 的水解产物是 18
3CH CO OH 和 2 5C H OH
D.用甘氨酸 和丙氨酸 缩合最多可形成 4 种二肽
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Ⅱ种正极均被保护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 溶液,均有蓝色
沉淀
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 Na 2 S 去除废水中的
B.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 CO 和 NO:
C.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D.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
10. 25℃、101kPa 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 Na 与足量 O2 反应生成 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 Na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 H =-317kJ/mol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 Na2CO3 和 NaCHO3,混合物中 Na2CO3 质量分数的是
A.取 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建中 b 克
B.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 克固体
C.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 克
D.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 Ba(OH)2 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h 克固体。
12.已知反应:2CH3COCH3(l) 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 CH3COCH3,分别在 0 ℃
和 20 ℃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代表 0 ℃下 CH3COCH3 的 Y-t 曲线
B.反应进行到 20min 末,H3COCH3 的 (0 ) 1(20 )
v C
v C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 Y=0 到 Y=0.113,CH3COCH2COH(CH3)2 的 (0 ) 1(20 )
n C
n C
13.表示放射性元素碘[3] 衰变的方程是
A. 131 127 1
53 51 2I Sb He B. 131 131 0
53 54 1I Xe e
C. 131 130 1
53 53 0I I n D. 131 130 1
53 52 1I Te H
1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 S 时,在光屏 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
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 增大 S1 与 S2 的间距 B. 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 将绿光换为红光 D. 将绿光换为紫光
离Δx 减小,A 错误;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L,相邻条纹间距离Δx 减小,B 错误;将绿光
换为红光,使波长λ增大,相邻条纹间距离Δx 增大,C 正确;将绿光换为紫光,使波长λ减小,
相邻条纹间距离Δx 减小,D 错误。
15.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 质量可以不同 B. 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C. 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D. 速率可以不同
答案:A
解析: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必须在赤道平面内,离地球高度相同的同一轨道上,角速度、
线速度、周期一定,与卫星的质量无关。A正确,B、C、D错误。
16.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
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
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振动频率
1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 S 闭合后,在变阻器 Ru 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
中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
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 F 的上部随时间 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
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g
B.2g
C.3g
D.4g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绳子拉力 F 的最大值为 9F0/5,最终静止时绳子拉力为 3F0/5=mg,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得:9F0/5-3F0/5=ma,所以 a=2g。B 正确,A、C、D 错误。
19.某同学为发验证断电自感现象,自己找来带铁心的线圈 L,小灯泡 A ,开关 S 和电池组 E,
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所不的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 S1,小灯泡发光;再断开开关
S2,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虽经多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的小灯泡闪
亮现象,他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造成小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
A.电源的内阻较大
B.小灯泡电阻偏大
C.线圈电阻偏大
D.线圈的自然系数较大
20.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 U=IR 既反
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 V(伏)与 A(安)和 (欧)的乘积等效。现
有物理量单位:m(米)、s(秒)、N(牛)、J(焦)、W(瓦)、C(库)、F(法)、A(安)、(欧)
和 T(特),由他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 V(伏)等效的是
A. J/C 和 N/C B. C/F 和 T·m2/s
C. W/A 和 C·T·m/s D.
1 1
2 2W 和 T·A-m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180 分)
本部分共 11 小题,共 180 分。
21(18 分)
(1) 用如图 1 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
K 和两个部件 S、T。
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①旋动部件_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
②将 K 旋转到电阻挡“×100”的位置。
③将插入“+”、“—”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_____,使指针对准电阻的_____(填“0
刻线”或“∞刻线”。
④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
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_____的顺序进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
A. 将 K 旋转到电阻挡”x1K”的位置
B. 将 K 旋转到电阻挡”x10”的位置
C. 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D. 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
(2)如图 2,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
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试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
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C.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②图 2 中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1m 多次从斜轨上 S 位
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 2m 静止于轨
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 1m 从斜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2m 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1m 、 2m
B.测量小球 1m 开始释放高度 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D.分别找到 1 2m m, 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②中测
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②中测量的
量表示)。
④经测定, 1 2 7.5m m g 45.0g,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3所示。
碰撞前,后 m1 的动量分别为 p1 与 p1
‘,则 p1:p1
‘= ;若碰撞结束时 m2 的动量为 p2,则
p1
‘: p2
‘=1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为
⑤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
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撞小球 m2 平抛运动射程 ON
的最大值为 cm
ON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
1 1
1 2 1 2
45.0 44.80 2016 1.00745.0 35.20 7.5 55.68 2001.6
p m OP
p p m OM m ON
。所以为14
2.9 1~1.01
⑤ 当两个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时,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有最大值。弹性碰撞动量
守恒 1 1 2 2 1m v m v m v ,机械能守恒 2 2 2
1 1 2 2 1
1 1 1
2 2 2m v m v m v 解得: 1
2
1 2
2mv vm m
,
所以 1
1 2
2 2 45.0 44.8 76.845.0 7.5m
mON OP cm cmm m
。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
最大值76.8cm。
22.(16 分)
如图所示,长度为 l 的轻绳上端固定在 O 点,下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的大小可
以忽略)。
(1) 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
小球保持静止,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图,并求力 F 的大小。
(2) 由图示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小球,求当小球通过最低点
时的速度大小及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
解析:(1)受力图见图
根据平衡条件,的拉力大小F=mgtanα
(2)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21(1 cos ) 2mgl mv
则通过最低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
2 (1 cos )v g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vT mg m l
解得轻绳对小球的拉力
2
(3 2cos )vT mg m mgl
,方向竖直向上
23.(18 分)
利用电场和磁场,可以将比荷不同的离子分开,这种方法在化学分析和原子核技术等领
域有重要的应用。
如图所示的矩形区域 ABCD(AC 边足够长)中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A 处有一狭缝。
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静电场加速后穿过狭缝沿垂直于 GA 边且垂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运
动到 GA 边,被相应的收集器收集,整个装置内部为真空。
T
F
mg
已知被加速度的两种正离子的质量分别是 1m 和 2m 1 2( )m m ,电荷量均为 q 。加速电场
的电势差为 U,离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可以忽略,不计重力,也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质量为 1m 的离子进入磁场时的速率 1 ;
(2)当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 时,求两种离子在 GA 边落点的间距 s;
(3)在前面的讨论中忽略了狭缝宽度的影响,实际装置中狭缝具有一定宽度。若狭缝过宽,
可能使两束离子在 GA 边上的落点区域受叠,导致两种离子无法完全分离。
设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GA 边长为定值 L,狭缝宽度为 d,狭缝右边缘在 A 处;离子可以
从狭缝各处射入磁场,入射方向仍垂直于 GA 边且垂直于磁场。为保证上述两种离子能落在 GA
边上并被完全分离,求狭缝的最大宽度。
R1的最大值满足 12 mR L d
得 2
1
( )(1 )mL d dm
求得最大值 1 2
1 22m
m md L
m m
24.(20 分)
静电场方向平行于 x 轴,其电势 随 x 的分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折线,图中 0 和 d 为
已知量。一个带负电的粒子在电场中以 x=0 为中心,沿 x 轴方向做周期性运动。已知该粒子
质量为 m、电量为-q,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为-A(07 时,c(C6H5O-)>c(K+)>c(H+)>c(OH―)
B.pH<7 时,c(K+)>c(C6H5O-)> c(H+)>c(OH―)
C.V[C6H5OH(aq)]=10mL 时,c(K+)=c(C6H5O-)>c(OH―)=c(H+)
D. V[C6H5OH(aq)]=20mL 时,c(C6H5O-)+c(C6H5OH)=2c(K+)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 NH4Cl 溶液的 Kw 大于 100℃时 NaCl 溶液的 Kw
B.SO2 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I2+2H2O SO32―+2I―+4H+
C.加入铝粉能产生 H2 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 Na+、Ba2+、AlO2―、NO3
-
D.100℃时,将 pH=2 的盐酸与 pH=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6.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SO2 和 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
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 c 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 点小于 b 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 时,SO2 的转化率:a~b 段小于 b~c 段
7.(14 分)图中 X、Y、Z 为单质,其他为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
略去)。其中,A 俗称磁性氧化铁;E 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⑴组成单质 Y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M 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R
的化学式是 。
⑵一定条件下,Z 与 H2 反应转化为 ZH4。ZH4 的电子式为 。
⑶已知 A 与 1mol Al 反应转化为 X 时(所有物质均为固体),放出 a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 。
⑷写出 A 和 D 的稀溶液反应生成 G 的离子方程式: 。
⑸向含 4mol D 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 X 粉末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
只有一种,请在坐标系中画出 n(X2+)随 n(X)变化的示意图,并标出 n(X2+)
的最大值。
8.(18 分)已知:RCH2COOH 2Cl红磷(少量)
+RCl +NaCl
I.冠心平 F 是降血脂、降胆固醇的药物,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
⑴A 为一元羧酸,8.8gA 与足量 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 2.24L CO2(标准状况),A 的分子式
为 。
⑵写出符合 A 分子式的所有甲酸酯的结构简式: 。
⑶B 是氯代羧酸,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写出 B C 的反应方程式: 。
⑷C+E F 的反应类型为 。
⑸写出 A 和 F 的结构简式:A. ;F. 。
⑹D 的苯环上有两种氢,它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写出 a、b 所代表的试剂:
a. ;b. 。
II.按如下路线,由 C 可合成高聚物 H:
C 2 5NaOH/C H OH
G 一定条件 H
⑺C G 的反应类型为 。
⑻写出 G H 的反应方程式: 。
9.(18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 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H3CH=CH2+CO+H2 一定条件 CH3CH2CH2CHO 2H
Ni, CH3CH2CH2CH2OH;
CO 的制备原理:HCOOH 2 4H SO
浓 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
⑵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 CO,装置中 a 和 b 的作用分别是 ,
。c 和 d 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 , 。若
用以上装置制备 H2,气体发生装置中必需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在虚线框内
画出收集干燥 H2 的装置图。
⑶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 SO2、CO2 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
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饱和 Na2SO3 溶液 ②酸性 KMnO4 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 CuSO4 ⑤品红溶液
⑷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
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 。
a.低温、高压、催化剂 b.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常温、常压、催化剂 d.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⑸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 1-丁醇粗品。为纯化 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
①R-CHO+NaHSO3(饱和) RCH(OH)SO3Na↓;②沸点:乙醚 34℃,1-丁醇 118℃,
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粗品 试剂1
操作1 滤液 2乙醚
操作 分液 有机层 干燥剂
过滤 1-丁醇、乙醚 3操作 纯品
试剂 1 为 ,操作 1 为 ,操作 2 为 ,操作 3 为 。
10.(14 分)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 Cr2O72-和 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
大损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 1: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CrO42- H
①转化 Cr2O72- 2Fe
②还原 Cr3+ OH
③沉淀 Cr(OH)3↓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 Cr2O72-(橙色)+H2O
⑴若平衡体系的 pH=2,该溶液显 色。
⑵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Cr2O72-和 CrO42-的浓度相同 b.2v(Cr2O72-)=v(CrO42-) c.溶液的颜色不变
⑶第②步中,还原 1molCr2O72-离子,需要 mol 的 FeSO4 7H2O。
⑷第③步生成的 Cr(O H) 3 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Cr(O H) 3 (s) Cr3+(aq)+3OH―(aq)
常温下,Cr(OH ) 3 的溶度积 Ksp=c(Cr3+)·c3(OH―)=10-32,要使 c(Cr3+)降至 10-5mol/L,溶液的
pH 应调至 。
方法 2:电解法
该法用 Fe 做电极电解含 Cr2O72-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 pH 升高,产
生 Cr(O H) 3 沉淀。
⑸用 Fe 做电极的原因为 。
⑹在阴极附近溶液 pH 升高的原因是(用电极反应解释) ,溶液中同时
生成的沉淀还有 。
20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1.A 解析: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高锰酸钾溶液能吸收乙烯,A 正确;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
我们的身体健康,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B 错;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只是造成水体富
营养化的原因之一,因此使用无磷洗衣粉,不可能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C 错;天然药
物有的本身就有很大的毒性,不可食用,D 错;选 A。
2.B 解析:铯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A 错;同周期元素(除 0 族元素外)从左到右,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 对;第 VIIA 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 错;第
VIIA 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D 错;选 B。
3.B 解析:与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 BaSO4 或 BaCO3 或 BaSO3,A 错;在
四氯化碳中显紫色的是 I2,B 正确;黄色火焰可以覆盖 K+的浅紫色火焰,故检验 K+需通过蓝
色钴玻璃观察火焰,C 错;NH3 极易溶于水,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 NH4
+时,滴加稀 NaOH 溶
液不会放出 NH3,D 错;选 B。
4.D 解析:A、B 项均不符合电荷守恒,A、B 错;苯酚钾溶液中存在苯酚根离子的水解,故
有 c(K+)>c(C6H5O-),C 错;D 项是物料守恒,正确;选 D。
5.C 解析: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w 越大,A 错;SO2 通入碘水中生成
SO42-,B 错;加入铝粉能产生 H2 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可能是强碱性溶液,在
强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 AlO2
―和 NO3
-,在强碱性溶液中,C 中离子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
存,C 正确;100℃时,Kw=1×10-12,所以将 pH=2 的盐酸与 pH=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
合后,溶液显碱性,D 错;选 C。
6.D 解析: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
速率,c 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故一定未达平衡,A 错;a 到 b 时正反应速率增
加,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B 错;从 a 到 c 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
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
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错;随着反应的进行,SO2 的转化
率将逐渐增大,D 正确;选 D。
7.⑴第二周期第 VIA 族 离子键、共价键 H2SiO3(或 H4SiO4) ⑵
⑶8Al(s)+3Fe3O4(s)=9Fe(s)+4Al2O3(s) △H=-8a kJ/mol
⑷3Fe3O4+28H++NO3
- 9Fe3++NO↑+14H2O ⑸
解析:磁性氧化铁的化学成分是 Fe3O4,即 A 为 Fe3O4,据此即可依次确定 X 为铁,Y 为 O2,
D 为 HNO3;能与氢氟酸反应且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是 SiO2,即 E 为 SiO2,故 Z 为 Si,M
为 Na2SiO3,R 为 H2SiO3 或 H4SiO4。根据上述推断即可回答有关题设问题了,具体见答案。
8.⑴C4H8O2 ⑵ 、
⑶ +CH3CH2OH 2 4H SO
浓
+H2O
⑷取代反应 ⑸
⑹羟基、氯原子 Cl2 NaOH 溶液 ⑺消去反应
⑻
解析:⑴设 A 的分子式为 CnH2nO2,则有:
CnH2nO2+NaHCO3 CnH2n-1O2Na+CO2↑+H2O
14n+32 22.4
8.8 2.24
14n 32 22.4
8.8 2.24
,解得 n=4
即 A 的分子式为 C4H8O2。
⑵符合 A 分子式的所有甲酸酯的结构简式见答案;
⑶根据 B 是氯代羧酸,且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可推出 B 的结构简式为 ,
进 而 确 定 A 为 , C 为 , F 为
,B C 的反应方程式见答案;
⑷C+E F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⑸见答案;
⑹由 E 的结构简式和 D 的苯环上有两种氢,可以确定 D 为 ,其中含有的官能团
有羟基和氯原子;是苯酚和 Cl2 反应的产物,与 NaOH 或 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 E。
⑺C 在 NaOH 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G);⑻G 加聚
生成 H,反应方程式见答案。
9.⑴Zn+2HCl ZnCl2+H2↑ 2 4H SO
浓 CH3CH=CH2↑+H2O
⑵恒压 防倒吸 NaOH 溶液 浓 H2SO4 分液漏斗、蒸馏烧瓶
⑶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⑷b ⑸饱和 NaHSO3 溶液 过滤 萃取 蒸馏
解析:⑴制备氢气选用锌粒和稀盐酸,反应方程式见答案;制备丙烯选用 2-丙醇和浓硫酸,
反应方程式见答案。⑵在题给装置中,a 的作用保持分液漏斗和烧瓶内的气压相等,以保证分
液漏斗内的液体能顺利加入烧瓶中;b 主要是起安全瓶的作用,以防止倒吸;c 为除去 CO 中
的酸性气体,选用 NaOH 溶液,d 为除去 CO 中的 H2O,试剂选用浓硫酸;若用题给装置制
备 H2,则不需要酒精灯。⑶检验丙烯和少量 SO2、CO2 及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各成分时,
应首先选④无水 CuSO4 检验水蒸气,然后用⑤品红溶液检验 SO2,并用①饱和 Na2SO3 溶液
除去 SO2;然后用③石灰水检验 CO2,用②酸性 KMnO4 溶液检验丙烯。⑷题给合成正丁醛的
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选 b。⑸见答案。
10.⑴橙 ⑵c ⑶6 ⑷5 ⑸阳极反应为 Fe-2e- Fe2+,提供还原剂 Fe2+
⑹2H++2e- H2↑ Fe (O H) 3
解析:c(H+)增大,平衡 2CrO42-(黄色)+2H+ Cr2O72-(橙色)+H2O 右移,溶液呈橙色;平衡
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即溶液的颜色不再改变;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还原 1molCr2O72
- 离 子 , 需 要 6 mol 的 FeSO4 7H2O ; 当 c(Cr3+)=10-5mol/L 时 , 溶 液 的
c(OH―)=
32
93
5
10 1010
mol/L,pH=5,即要使 c(Cr3+)降至 10-5mol/L,溶液的 pH 应调至 5。
在电解法除铬中,铁作阳极,以提供还原剂 Fe2+;在阴极附近溶液 pH 升高的原因是水电离
产生的 H+放电生成 H2 的同时,大量产生了 OH―,所以溶液中的 Fe3+也将转化为 Fe (O H) 3
沉淀。
2011 山东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 BaSO4 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SO4 对人体无毒
C. 14C 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 与 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解析】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Ba2+是有毒的,BaSO4
之所以能做钡餐,是因为 BaSO4 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故 B 错;12C、14C 是两种原子,
其关系是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之间的关系,故 C 错;葡萄糖是小分子,
粒子的小于 1nm,故不属于胶体,无丁达尔现象产生,故 D 正确。
【答案】D
10.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解析】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有 Li: 和 Si: ,属
于非金属的是硅。硅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 A 正确;做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
而不是单质硅,故 B 错;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故 C 错;非金属性 C>Si,故气体氢化
物的稳定性 CH4>SiH4,D 错。
【答案】A
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 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 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解析】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 A 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 B 错;甲烷与氯气在
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苯和硝酸生成硝基苯的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故 C 正确;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说明苯中不含碳碳双键,苯中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
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 D 正确。
【答案】B
12.Al、Fe、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 AlCl3、FeCl3、CuCl2 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 AlCl3、FeCl3、CuCl2 的混合溶液是阴极上依次析出 Cu、Fe、Al
【解析】铝的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 A 错;铜在空气中放置,可以
生成铜绿[Cu2(OH)2CO3],故 B 错;因 HCl 易挥发,三种盐在加热条件下,都能彻底水解,故
C 正确;电解三种盐溶液的混合物时,首先是 Fe3+ +e-== Fe2+,不能得到金属单质;当 Fe3+消耗
完,Cu2+ +2e-==Cu;当 Cu2+消耗完,2H+ +2e-==H2,不可能得到铁单质和铝单质,故 D 错。
【答案】C
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 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以此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非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解析】有些元素的最高价不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如 O、F 等元素,故 A 错;根据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
故 B 错;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 C 正确;周
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显一定的金属性,又显一定的非金属性,
而过渡元素是指副族和第Ⅷ元素,故 D 错。
【答案】C
14.室温下向 10 mL pH=3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
)()(
)(
3
3
OHcCOOHCHc
COOCHc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 10 mL pH=11 的 NaOH 溶液,混合液 pH=7
【解析】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是增多的,但
粒子的浓度要减小,故 A、C 错;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 B 正确;10mL pH=11 的
NaOH 溶液只能反应掉 10mL pH=3 的醋酸溶液中电离出的 H+,还有大量的未电离的醋酸没
有反应,故溶液显酸性,D 错。
【答案】B
15.以 KCl 和 ZnCl2 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解析】电镀时 Zn 为阳极,Fe 为阴极,KCl、ZnCl2 的混合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若未通电,
不存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构成原电池,故 A 错;电镀时,导线中每通过 2 mol
电子,就会析出 1mol 锌,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量的关系确定,故 B 错;电镀时保持电流保
持恒定,则反应的速率就不会改变,故升高温度对反应的速率无影响,故 C 正确;镀锌层破
损后,锌与铁可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铁做正极受到保护,故 D 错。
【答案】C
28.(14 分)研究 NO2、SO2 、CO 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 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 6NO2 +
O2 7N5+12 H2O 也可处理 NO2。当转移 1.2 mol 电子时,消耗的 NO2 在标准状况下是
L。
(2)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2(g) 2NO2(g) ΔH=-113.0 kJ·mol-1
则反应 NO2(g)+SO2(g) SO3(g)+NO(g)的ΔH= 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 NO2 与 SO2 以体积比 1:2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 和 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 1 mol SO3 的同时生成 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 NO2 与 NO2 体积比为 1:6,则平衡常数 K= 。
(3)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2H2(g) CH3OH(g)。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
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ΔH 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
250℃、1.3×104kPa 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
【解析】
(1) NO2 与 H2O 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6NO2+8NH3==7N2+12 H2O,当
反应中有 1 mol NO2 参加反应时,共转移了 24 mol 电子,故转移 1.2mol 电子时,消耗的 NO2
为
4
2.1 ×22.4L=6.72L。
(2)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二个放出颠倒过来,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得:2NO2+2SO2==2SO3+2NO,
△H=-83.6 kJ·mol-1,故 NO2+SO2 SO3+NO,△H=-41.8 kJ·mol-1;本反应是反应前
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故 a 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随着
反应的进行,NO2 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故 b 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SO3 和 NO 都是生成
物,比例保持 1:1,故 c 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d 中所述的两个速率都是逆反应速率,
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则:
xa
xa
2
1
6
1 ,故 x=
5
4a ,平衡时的体积分别为
5
a 、
5
6a 、
5
4a 和
5
4a ,故平衡常数为
5
6
5
5
4
5
4
aa
aa
=
3
8 。
(3)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O 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压强大,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使平衡正向移动,但压
强过大,需要的动力大,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选择。因为在 250℃时,压强为 1.3×104kPa
时,CO 的转化率已较大,再增大压强,CO 的转化率变化不大,没有必要再增大压强。
【答案】
(1) 3NO2+H2O===2HNO3+NO 6.72
(2)-41.8 b 2.67 或 8/3
(3) < 在 250℃时,压强为 1.3×104kPa 时,CO 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 CO 的转化率
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29.(14 分)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
(1) 实 验 室 可 用 无 水 乙 醇 处 理 少 量 残 留 的 金 属 钠 ,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 。
(2)下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 320℃左右,电池反应为 2Na+ x S
=Na2S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由 Na2O 和 Al2O3 制得)
的两个作用是 。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
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 倍。
解 析 :
NO2(g)+SO2(g) SO3(g)+NO(g)
起始物质的体积 1a 2a 0 0
转化物质的体积 x x x x
(3) Na2S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CuSO4,溶
液 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Na2S 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1)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要除
去硫,常用能溶解硫的二硫化碳清洗。
(2)正极上是 S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xS+2e- == Sx2-;要形成闭合回路,M 必须是能使离子
在其中定向移动的,故 M 的两个作用是导电和隔膜;假设消耗的质量都是 207 g,则铅蓄电池
能提供的电子为 2 mol,而钠硫电池提供的电子为
23
207 1 mol,故钠硫电池的放电量是铅蓄电
池的 4.5 倍。
(3) Na2S 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反应为:H2O + S2- HS- + OH-,HS- + H2O H2S + OH-,
其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2-)>c(OH-)>c(HS-)>c(H+)。加入 CuSO4,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Cu2++ S2-==CuS,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碱性减弱,pH 减小;Na2S 溶液长
期放置会析出硫,是因为 O2 将其氧化的原因,离子方程式为:2S2-+ 2H2O+O2==
2S+ 4OH-。
【答案】(1)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二硫化碳或热的 NaOH 溶液
(2)xS+2e- == Sx2- 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 4.5
(3)c(Na+)>c(S2-)>c(OH-)>c(HS-)>c(H+) 减小 2S2-+ 2H2O+O2==2S+ 4OH-
30.(14 分)实验室以含有 Ca2+、Mg2+、Cl-、SO42-、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无
水 CaCl2 和 Br2,流程如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 ,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
(2)加入溶液 W 的目的是 。用 CaO 调节溶液 Y 的 pH,可以除去 Mg2+。由表中数
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 pH 最大范围是 。酸化溶液 Z 时,使用的试剂为 。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 CO2 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
(4)常温下,H2SO3 的电离常数 Ka1=1.2×10-2, Ka2=6.3×10-3,H2CO3 的电离常数 Ka1=4.5×10-7,
Ka2=4.7×10-11。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 H2SO3 酸性强于 H2CO3:将 SO2 和 CO2 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
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 pH,若前者的 pH 小于后者,则 H2SO3 酸性强于 H2CO3。该实验设计不
正确,错误在于 。
设 计 合 理 实 验 验 证 H2SO3 酸 性 强 于 H2CO3 ( 简 要 说 明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和 结
论)。 。
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
KMnO4 溶液、品红溶液、pH 试纸。
【解析】(1)通入氯气后 Cl2 + 2Br- == 2Cl- +Br2,故操作Ⅰ是萃取,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又因
下层得到的是溴,故使用的萃取剂是四氯化碳。
(2)因为加入 CaO 的目的是除去 Mg2+,故加入 W 的目的是除去 SO42-;为了不使 Ca2+沉淀,pH
的理论值为 11.0≤pH<12.2;酸化时,为不引人新的杂质离子,应选用盐酸。
(3)装置的选择,应从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和收集装置三个方面分析。a 中收集方法不对; c
中的长颈漏斗应插在液面以下;b、d 是合理的。
(4)要通过测 pH 判断两种酸的酸性强弱,两种酸的浓度必须是相等的,而 SO2 的溶解度远大于
CO2 的,两饱和溶液的浓度不相等,故该实验的设计是错误的。
验证酸性强弱,最常用的原理是强酸置换弱酸,故
实验步骤:将 SO2 通入 NaHCO3 溶液中,生成的气体再通过酸性高锰酸钾除去过量的 SO2,再
用品红溶液检验 SO2 是否除尽,最后通入饱和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品红不褪色,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H2SO3 的酸性比 H2CO3 强。
【答案】(1) 四氯化碳 分液漏斗
(2)除去溶液中的 SO42- 11.0≤pH<12.2 盐酸
(3)b、d
(4)用于比较 pH 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
三种参考方案如下: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CO3 和 NaHSO3 溶液,用酸度计(或 pH 试纸)测两种溶
液的 pH。前者的 pH 小于后者,证明 H2SO3 的酸性比 H2CO3 强。
方案二:将 SO2 气体依次通过 NaHCO3(或 Na2CO3)溶液、酸性 KMnO4 溶液、品红溶液、澄清
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H2SO3 的酸性比 H2CO3 强。
方案三:将 CO2 气体依次通过 NaHSO3(或 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
H2SO3 的酸性比 H2CO3 强。
31.(8 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水处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含有较多 离子的水称为硬水。硬水加热后产生碳酸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2)将 RH 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 ROH 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串接来软化天然硬水,应该先使硬水通
过 (填“RH”或“ROH”)型离子交换树脂,原因是 。
(3)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将大分子或离子截留,从而获得纯净水的方法称
为 。电渗析法净化水时,使离子通过半透膜的推动力是 。
(4)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测定水的 。
【 解 析 】 (1) 硬 水 是 含 Mg2+ 、 Ca2+ 较 多 的 水 ; 暂 时 硬 水 加 热 时 的 分 解 反 应 为 :
Ca2++2HCO3-===CaCO3↓+H2O+CO2↑,或 Mg2++2HCO3-===MgCO3↓+H2O+CO2↑。
(2)应先通过阳离子交换剂 HR ;后通过阴离子交换剂 ROH;若先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SO42-
+ ROH == RSO4 + OH-,生成的 OH-发生:Mg2+ + 2OH- == Mg(OH)2,能使交换膜发生堵塞。
(3)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因为它
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电渗析法的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在电场作用下,分离盐
水中的阴、阳离子,从而使淡水室中盐分浓度降低而得到淡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电渗析
装置是利用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迁移,通过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达到除盐目的。
(4)水中的离子浓度越小,导电性越差,故可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检验蒸馏水的纯度。
【答案】(1)Mg2+、Ca2+
Ca2++2HCO3-===CaCO3↓+H2O+CO2↑,或 Mg2++2HCO3-===MgCO3↓+H2O+CO2↑。
(2)HR 先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可能产生等沉淀而影响树脂交换效果
(3)反渗透法 电势差(或电场力)
(4)电导率(或电阻率)
32.(8 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 个.
(2)H2O 分子内的 O-H 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 。
的沸点比 高,原因是 。
(3)H+可与H2O 形成 H3O+,H3O+原子采用 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 中H-O-H
键角大,原因为 。
(4)CaO 与 NaCl 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 CaO 晶体密度为 a g·cm-3,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
常数,则 CaO 晶胞体积为 cm3
【解析】(1)氧元素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4 个电子在三个轨道中排布,故未成
对的电子个数是两个。
(2)化学键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氢键的作用力比化学键弱,但比范德华力的作用力要强。
可形成分子间的氢键,而 形成的是分子内的氢键,故前者比后
者的沸点要高。
(3) H3O+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 O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H3O+中 O 原子只有一对故对电
子,排斥力较小,使得键角变大。
(4)根据 NaCl 的晶胞可知,一个晶胞含有 4 个 CaO,设晶胞的体积为 V,则:
4
V ×NA×a=56,
则 V=
AaN
224 。
【答案】(1) 2
(2)O—H 键、氢键、范德华力
形成的是分子内的氢键,而 可形成分子间的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
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3)sp3 H2O 中 O 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H3O+中 O 原子只有一对故对电子,排斥力较小
(4)
AaN
224
33.(8 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美国化学家 R.F.Heck 因发现如下 Heck 反应而获得 2010 年诺贝尔化学奖。
(X 为卤原子,R 为取
代基)
经由 Heck 反应合成 M(一种防晒剂)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M 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a.取代反应 b.酯化反应 c.缩聚反应 d.加成反应
(2)C 与浓 H2SO4 共热生成 F,F 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F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D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G,G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3)在 A→B 的反应中,检验 A 是否反应完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4)E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K 符合下列条件: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
境的氢,与 FeCl3 溶液作用显紫色。K 与过量 NaOH 溶液共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解析】(1)M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和酯基,能发生加成、氧化、水解等反应,故选 ad。
(2) 由 第 (4) 问 可 知 , E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 , 则 D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根据反应条件,A→B 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D 发生的是酯化反
应,故 B 为 ,A 为 ,C 为 ,C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F , 故 F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 D 发 生 加 聚 反 应 的 产 物 为
。
(3)若 A 未完全氧化,则还含有醛基,可使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
(4) 符 合 条 件 的 K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 与 足 量 的 NaOH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 :
。
【答案】(1)ad
(2) 。
(3)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4)
2011 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 A 卷化学
化学试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 NaOH 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解析:A.纤维素不能 B.蛋白质,葡萄糖不是 D, 食用植水解有甘油生成
8. 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H+、I―、NO3
―、SiO3
2- B. Ag+、Fe3+、Cl―、SO4
2―
C.K+、SO4
2-、Cu2+、NO3
― D.NH4
+、OH-、Cl-、HCO3
-
解析:A. H+、I―、NO3
―、三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SiO3
2- 生成沉淀 。
B. Ag+与 Cl―、SO4
2―形成沉淀。D.NH4
+与 OH-和 OH-与 HCO3
-均反应
9.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 NO2 含有 nA 个氧原子
B、1L0.1mol•L-1 的氨水含有 0.1nA 个 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 含有个 nACCl4 分子
D、1molFe2+与足量的 H2O2 溶液反应,转移 2nA 个电子
解析:B、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小于 0.1nA 个。C、条件和状态不对。D、1molFe2+作还原剂,转
移 nA 个电子
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 Mg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 Mg 的活泼性
B、将 NaOH 溶液缓慢滴入 MgSO4 溶液中,观察 Mg(OH)2 沉淀的生成
C、将 Mg(OH)2 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 Mg(OH)2 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 MgCl2 固体
解析:A、稀释方法不对。C、不能直接倒入,应采用玻璃棒引流。D、加热蒸干得 MgO 固体
11、对于 0.1mol•L-1 Na2SO3 溶液,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 pH 降低
B、c(Na+)=2c(SO3
2―)+ c(HSO3
―)+ c(H2SO3)
C、c(Na+)+c(H+)=2 c(SO3
2―)+ 2c(HSO3
―)+ c(OH―)
D、加入少量 NaOH 固体,c(SO3
2―)与 c(Na+)均增大
解析:A、水解为吸热,升高温度,溶液的 pH 升高。B、物料守恒:应为 c(Na+)=2c(SO3
2―)
+2 c(HSO3
―)+2 c(H2SO3)。C、电荷守恒应为:c(Na+)+c(H+)=2 c(SO3
2―)+ c(HSO3
―)
+ c(OH―)
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 2 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和 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
C、无论 a 和 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 和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A、发生置换反应,正确。B、形成原电池,铜片作正极,溶液中 Cu2+先放电,正确;
铁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形成 Fe2+,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所以 C、正确。D、a 和 b 分别连
接直流电源正、负极,a 作阳极,铜片失去电子形成为 Cu2+。Cu2+向铁电极移动。错误
2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
碱性,乙位于第 VA 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
A、原子半径: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解析:甲为 H ,乙为 N ,丙为 Na ,丁为 Al 。所以 AD 正确。C、丙的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23、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 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 II:酸性 KMnO4 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 III:微热稀 HNO3 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 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A、Br2 与 NaOH 溶液反应,上层溶液颜色变为无色。B、产生的 SO2 与酸性 KMnO4 溶液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C、NO 与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 NO2。D、制取氢氧化铁胶体要注意:在
沸水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
30、(16)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时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
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单键的新反应。例如:
化合物 I 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 I 的分子式为 ,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条件)。
(2)化合物 II 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条件)。
(3)化合物 III 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 ;III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V 能与饱
和 NaHCO3 溶液反应放出 CO2,化合物 V 的结构简式为 。
(4)反应①中 1 个脱氢剂 IV(结构简式见右)分子获得 2 个氢原子后,转
变成 1 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胡恶化为分子的结构简式
为 。
(5)1 分子 与 1 分子 在一定条件下
可发生类似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1mol 该产物最多可与
molH2 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C5H8O4,
(2)
(3) ;
(4) (5) ;8
31、(15 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 CO2 和 H2O(g)转化为 CH4 和 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
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 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 13 所示。
(1)在 0-30 小时内,CH4 的平均生成速率 VⅠ、VⅡ和 V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反应开始后的 12 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 CH4 最多。
(2)将所得 CH4 与 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
该反应的△H=+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 CH4 和 H2O(g)充入 1L 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K=27,
此时测得 CO 的物质的量为 0.10mol,求 CH4 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CO2(g)+2H2O(g) △H=-802kJ•mol-1
写出由 CO2 生成 CO 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1)VⅢ>VⅡ> VⅠ;Ⅱ。(2)①略②根据平衡的三步计算可求 CH4 的平衡转化率为:
0.1/0.11=0.91 (3) CO2(g) +3H2O(g) ===2O2(g) +CO(g)+3H2(g) △H=+1008 kJ•mol-1
32.(16 分)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
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注:NaCl 熔点为 801℃;AlCl3 在 181℃升华)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
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和②
(2)将 Cl2 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 Cl2 外还含
有 ;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
(3)在用废碱液处理 A 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 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 AlCl4
― 和
Al2Cl7
―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
解析:(1)①2Al +Fe2O3=Al 2O3+2Fe ②4Al+3SiO2===3Si+ 2Al 2O3(2)H2、AlCl3;NaCl。
(3)Cl2+2OH—=Cl—+ClO—+H2O(4)阳极;阳极:Al-3e-=Al3+、(阴极:4Al2Cl7
― +3e- = 7AlCl4
―+Al )
(5)铝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极薄的致密而坚固的氧化膜,它能阻止氧化深入内部,起到防腐保
护作用
33、(17 分)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 1.0mol•L-1Ba(OH)2 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
露已久的 Ba(OH)2·8H2O 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
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 Ba(OH)2·8H2O 在 283K、293K
和 303K 时的溶解度(g/100g H2O)分别为 2.5、3.9 和 5.6。
(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 BaCO3,理由是
(2)假设试剂由大量 Ba(OH)2·8H2O 和少量 BaCO3 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
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 BaCO3 饱和溶液的
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pH 计、烧杯、试管、带塞导
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 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
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 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 3:取适量步骤 1 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
步骤 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 Ba(OH)2·8H2O 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 250ml 约 0.1mol•L-1Ba(OH)2·8H2O 溶液:准确称取 w 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
量蒸馏水, ,将溶液转入 ,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 25.00ml 所配制 Ba(OH ) 2 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 盐酸装入 50ml 酸
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 2 次。平均消耗盐酸 Vml。
③ 计算 Ba(OH)2·8H2O 的质量分数= (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 (填“能”或“不能”) 配制 1.0 mol•L-1Ba(OH)2 溶液
解析:(1)Ba(OH)2·8H2O 与 CO2 作用转化为 BaCO3(2)步骤 2:预期现象和结论:有白色沉
淀生成,说明有 Ba2+。步骤 3:取适量步骤 1 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带塞导气
管塞紧试管,把导气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预期现象和结论:试管中有气泡生成,
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步骤 2 说明沉淀是 BaCO3 。步骤 4:取适量滤液于烧杯中,
用 pH 计测其 pH 值。预期现象和结论:pH>9.6,说明有大量的 OH—,综合上面步骤可知试剂由
大量 Ba(OH)2·8H2O 和少量 BaCO3 组成,假设成立。(3)①溶解、过滤;250ml 的容量瓶中。
②0.1980 思路:0.025x0.1x2=C’x0.05------(盐酸体积最多不能多于 50ml)得 C’=0.1 mol
•L-1 所以应该是选大于 0.1 mol•L-1 而且接近的③25xCx2=0.1980xV 得 C=(0.1980/50)V ,
Ba(OH)2·8H2O 的质量分数=250x10—3x0.1980Vx315x100%/50w。(4)不能
2011 广东高考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 4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3.如图 3 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解析:考查分子力、大气压力、万有引力之间的区别。选 D
14.图 4 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 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 可沿
N 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 M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解析:由热力学第二定律△U=Q+W,Q=0,W>0,△U>0.选 A
15.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
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
解析:由 E=
t
BNStN
,AB 错,C 正确。B 原与 B 感的方向可相同亦可相反。D 错。选
C
16.如图 5 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 P 在 F1、F2 和
F3 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1 > F2> F3 B. F3 > F1> F2 C. F2> F3 > F1 D. F3> F2 > F1
解析: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三角形知识得 B 正确。选 B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只选 1 个且正确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7.如图 6 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 H 处,将球以速度
v 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 L,重力加速度取 g,
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球的速度 v 等于 L 2H
g
B.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 2H
g
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 L
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
解析:由平抛运动规律:L=vt,H=
2
1 gt2 求出 AB 正确。
选 AB
18.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
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 入
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解析:光电流的大小只与到达阳极的光电子个数有关,A
错。由 hv=W+Ek 和 Uq=Ek 知,CD 正确。选 CD
19.图 7(a)左侧的调压装置可视为理想变压器,负载电路中 R=55Ω, , 为理想电流
表和电压表,若原线圈接入如图 7(b)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 110V,下列表
A V
述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为 2A B、原副线圈匝数
比为 1:2
C、电压表的示数
为电压的有效值
D、原线圈中交变
电 压 的 频 率 为
100HZ
解析:电压表、电流表测的都是有效值。AC 正确。N1/N2=U1/U2 可知 B 错。选 AC
20.已知地球质量为 M,半径为 R,自转周期为 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 m,引力常量为 G。
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23
24
GMT
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 2
MmG R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根据 )()2(
)(
2
2 HRTm
HR
MmG
,A 错,由
HR
vm
HR
MmG
2
2)(
,B 正确,
由 mg
HR
MmG
2)(
,C 错 D 对。选 BD
21.图 8 为静电除尘器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
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
B.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
C.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
D.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
解析:电子吸附尘埃使尘埃带负电,受力与电场方向相反,AC 错。F=Eq,故 BD 正确。选 BD
三、非选择题
34、(18 分)
(1)图 14 是“研究匀变数直线运动”实验
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 和 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 a 表示
①OD 间的距离为 cm
②图 15 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 s—t2 图线(s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
示 ,其大小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答案:1.20 a/2 0.933
①要估读一位,②s=v0t+
2
1 at2,斜率为 a/2
(2)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小电珠(2.5V,0.6W),滑动
变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①粗测小电珠的电阻,应选择多用电表_____倍率的电阻档(请填写“x1”、“x10”或“x100”);
调零后,将表笔分别与小电珠的两极连接,示数如图 16,结果为_____
②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请根据实验原理图 17 完成实物图 18 中的连线。
③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____端。为使小电珠亮度增加,P 应由中点向
_____端滑动。
④下表为电压等间隔变化测得的数据,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实验图象,必须在相邻数据点___
__间多测几组数据(请填写“ab” “bc” “cd” “de”或“ef”)
数据点 a b c d e F
U/V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I/A 0.000 0.122 0.156 0.185 0.216 0.244
解析:答案:(2)x1 7.5 左端 右端 ab
①电珠电阻较小,故选“x1”档
②如右图
③P 置左端电珠两端电压最小
④ab 之间电流值相差太大
35、(18 分)如图 19(a)所示,在以 O 为圆心,内外半径分别为 1R 和 2R 的圆环区域内,存
在辐射状电场和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内外圆间的电势差 U 为常量, 1 0 2 0, 3R R R R ,一电
荷量为+q,质量为 m 的粒子从内圆上的 A 点进入该区域,不计重力。
(1) 已知粒子从外圆上以速度 1v 射出,求粒子在 A 点的初速度 0v 的大小
(2) 若撤去电场,如图 19(b),已知粒子从 OA 延长线与外圆的交点 C 以速度 2v 射出,
方向与 OA 延长线成 45°角,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 在图 19(b)中,若粒子从 A 点进入磁场,速度大小为 3v ,方向不确定,要使粒子
一定能够从外圆射出,磁感应强度应小于多少?
35、解析:
(1)由动能定理:Uq=
2
1 mv12-
2
1 mv02 ①
得:v0= m
Uqv 22
1
(2)如右图: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
则 r2=2(
2
12 RR )2 ②
B1qv2=m
r
v 2
2 ③
由②③得:B1=
)(
2
12
2
RRq
mv
T= rv2
2 ④
t = T
2
2/ ⑤
由④⑤ t = rv22
(3)由 B2qv3=m
R
v 2
3 ⑥可知,B 越小,R 越大。与磁场边界相切的圆的最大半径为
R=
2
21 RR ⑦
所以 B2<
)(
2
12
3
RRq
mv
答案:(1)v0= m
Uqv 22
1
(2)B1=
)(
2
12
2
RRq
mv
t = rv22
(3)B2<
)(
2
12
3
RRq
mv
36、(18 分)如图 20 所示,以 A、B 和 C、D 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
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 B 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 B、C。
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 E 点,运动到 A 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 A
O/
r
R
V3
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 B 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 C 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 m,
滑板质量 M=2m,两半圆半径均为 R,板长 l =6.5R,板右端到 C 的距离 L 在 R<L<5R 范围内
取值。E 距 A 为 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素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
取 g.
(1) 求物块滑到 B 点的速度大小;
(2) 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 与 L 的关系,并判
断物块能否滑到 CD 轨道的中点。
36、解析:
(1)μmgs+mg·2R= 2
1 mvB2 ①
所以 vB=3 Rg
(2)设 M 滑动 x1,m 滑动 x2 二者达到共同速度 v,则
mvB=(M+m)v ②
μmgx1= 2
1 mv2 ③
—μmgx2= 2
1 mv2—
2
1 mvB2 ④
由②③④得 v= Rg , x1=2R, x2=8R
二者位移之差△x= x2—x1=6R<6.5R,即滑块未掉下滑板
讨论:
1 R<L<2R 时,Wf=μmg(l+L)=
2
1 mg(6.5R+L)
2 2R≤L<5R 时,Wf=μmgx2+μmg(l—△x)=4.25mgR<4.5mgR,即滑块速度不
为 0,滑上右侧轨道。
要使滑块滑到 CD 轨道中点,vc 必须满足:
2
1 mvc2 ≥mgR ⑤
此时 L 应满足:μmg(l+L) ≤
2
1 mvB2—
2
1 mvc2 ⑥
则 L≤
2
1 R,不符合题意,滑块不能滑到 CD 轨道中点。
答案:(1) vB=3 Rg
(2)
①R<L<2R 时,Wf=μmg(l+L)=
2
1 mg(6.5R+L)
②2R≤L<5R 时,Wf=μmgx2+μmg(l—△x)=4.25mgR<4.5mgR,即滑块速度不为
0,滑上右侧轨道。
滑块不能滑到 CD 轨道中点
2011 年高考广东卷(生物部分)
理科综合 A 卷
一、单选题
1.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题中“亚显微结构”,即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B 项错,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而非高尔基体上。
属于识记内容。
2、艾弗里和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 S 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 型
② R 荚膜多糖 R 型
③ R DNA R 型、S 型
④ R DNA(经 DNA 酶处理) R 型
A.①不能证明 S 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 S 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 S 型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①、②组:R+S 型菌的蛋白质/荚膜多糖,只长出 R 型菌,说明蛋白质/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③组:
R+S 型菌的 DNA,结果既有 R 型菌又有 S 型菌,说明 DNA 可以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④组:用
DNA 酶将 DNA 水解,结果只长出 R 型菌,说明 DNA 的水解产物不能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从一
个反面说明了只有 DNA 才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故 C 正确。
3.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 ⑤胚胎移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⑤ D. ③⑤
答案:D。人工将供体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体外培养胚胎,然后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移
植入受体,从而生产出各种动物。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4.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答案:C
解析:A.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比如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起跑动作显然不
是与生俱来的,故 A 错。B 项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与听
觉中枢没有关系。D 项小脑司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程度无关。起跑反射涉及到多个中间神经元
的兴奋,故 C 正确。
5.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
答案:D
解析:D 项考查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通过凝胶色谱柱的速度越快,故 D 错
误。A正确,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加入的是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
低速短时间离心,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B 正确,哺乳
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 正确,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
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如果操作都正确,能清楚
的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这使得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
非常直观,简化了操作。
6.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5 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 II-5 和 II-6 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2
D.III-9 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答案:B
解析:A 错误,根据 5、6、11 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得出该病不在 Y 染色体上。该遗传系谱图提示
我们此病既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 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无论是哪种遗传方式,II-5 均
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 正确。C 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
为 1/8,若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此概率为 1/4。D 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男生女
患病概率相同;若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即使生女孩照样无法避免患病。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5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只选 1 个且正确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24.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流动 激素分泌调节
A B
血糖调节 能量流动
C D
答案:AB
25.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 NDM-1,
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 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答案:BC
解析:A 项,突变是不定向的,故 A 错。D 项,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故 D 错。
抗生素的滥用相当于对细菌进行了自然选择,导致了超强耐药性基因 NDM-1 在该细菌中逐代积累,该
NDM-1 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由此推测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故 AC 正确。
三、非选择题
26.(16 分)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 CO2 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
间吸收 CO2 并贮存在细胞中。
淋巴液
血浆 组织液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葡萄糖
淀粉 肝糖原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1) 依图 9 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 0~4 时 (填“有”或“无”)ATP 和[H]
的合成,原因是 ;此时段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
10~16 时无明显 CO2 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
(2) 从图 10 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 ,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
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 。
(3) 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
答案:(1)有 此时段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第一、二阶段均有[H]产生,第一、二、三阶段均有
ATP 生成;
无 此时段没有光反应,而暗反应必须要由光反应提供 ATP 和[H],故不存在暗反应;
气孔关闭。
(2)干旱 遮阴
(3)全能性 基因选择性表达
27.(16 分)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
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 S 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 S 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
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 S 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如果转
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 和 。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 A 或 B
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 群体中 A
基因频率是 ,F2 群体中 A 基因频率是 。
(3)将 S 基因分别插入到 A、B 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 11),将
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
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
答案:(1)受精卵 S 基因、由 S 基因转录的 mRNA S 蛋白
(2)50% 60%
(3)减少 S 基因表达的 S 蛋白会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
28.(16 分)
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
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
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
功能有何变化?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
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该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
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
发生改变(如图 12),请预测该种群数量
的变化趋势。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
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
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
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若
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
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 、NaCl、H2O 和琼脂。[来源:学科
答案:(1)繁殖功能下降 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 食物链
(2)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3)群落
(4)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29.(16 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
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X
碳酸钙
II.探究 pH 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 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
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 pH 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 X 应该为 ,原因是 。
(2)表中 Y 应该为 ,原因是 。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 。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监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答案:(1)二氧化硅(SiO2) 使研磨更加充分
绿色叶片 提取液 叶绿素粗产品浓缩液过滤液
(2)8.0 以 1.0 作为 pH 梯度进行实验
(3) pH 小于 6.0 叶绿素会由于酸性 pH 值而被破坏
(4) 略
2011 年高考福建卷理综化学详解与评析
长乐华侨中学 张劲辉
6、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CO2、CH4、N2 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解析】答案:A
由于 N2 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所以 A 不正确。这题涉及 STSE 内容,主要与
环保、能源有关,常识题。
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3BO3 的酸性比 H2CO3 的强
B.Mg(OH)2 的碱性比 Be(OH)2 的强
C.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 M+和 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解析】答案:B
由于非金属性 C﹥B,H3BO3 的酸性比 H2CO3 的弱;B 项正确;HCl、HBr、HI 的
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若 M+和 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比
如 Na+与 O2—。这题是基础题,不过 A、B 两项设问中出现 B,Be 等陌生元素。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 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 可以电离出 H+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解析】答案:C
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OOH 才可以电离出 H+。这题是必修 2 有机内容,
考查角度简单明了,不为难学生。
9、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 Y 得到 W 的一组化合物是( )
A B C D
Y CO2 Fe2O3 C2H5OH FeCl3
W MgO Al2O3 C2H5ONa CuCl2
【解析】答案:D
A 项中是 Mg 与 CO2 反应,B 项中 Al 与 Fe2O3 发生铝热反应,C 项中是金属 Na
与 C2H5OH 反 应 , 这 三 个 反 应 都 是 置 换 反 应 。 D 项 中 是 发 生
Cu+2FeCl3=CuCl2+2FeCl2,不是置换反应,但学生可能将此反应记错,认为生成
了铁单质。此题难度不大,但素材来自教学一线,考查学生平时学习的错误,对
实际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0、常温下 0.1mol·L-1 醋酸溶液的 pH=a,下列能使溶液 pH=(a+1)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 10 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 0.2 mol·L-1 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解析】答案:B
醋酸是弱酸,稀释 10 倍,pH 增加不到一个单位,A 项错误,加入适量的醋酸钠
固体,抑制醋酸的电离,使其 pH 增大,可以使其 pH 由 a 变成(a+1);B 项正确。
加入等体积 0.2 mol·L-1 盐酸,虽然抑制醋酸的电离,但增大了 c(H+),溶液的
pH 减少;C 项错误。提高溶液的温度,促进了醋酸的电离,c(H+)增大,溶液
的 pH 减少;D 项错误。
此题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切入点都是比较常规的设问,但学生易错选。
11、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
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 LiOH 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
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 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 2LiOH+H2↑
【解析】答案:C
考生可能迅速选出 C 项是错误,因为原电池放电时 OH-是向负极移动的。这个考
点在备考时训练多次。这种电池名称叫锂水电池。可推测其总反应为:
2Li+2H2O=== 2LiOH+H2↑。再写出其电极反应如下:
(—)2Li—2e—=2Li+
(+)2H2O+2e—=2OH—+H2↑
结合选项分析 A、B、D 都是正确的。
此题情景是取材于新的化学电源,知识落脚点是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掌握的学生
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12、25℃时,在含有 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 c(Pb2+)和 c(Sn2+)变化关系如右图
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Sn(NO3)2 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 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2
【解析】答案:D
由于铅是固体状态,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平衡不移动,c(Pb2+)不变;往
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Sn(NO3)2 固体后,平衡向左移动,c(Pb2+)变大;升高温度,
平衡体系中 c(Pb2+)增大,平衡向左移动,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0;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c(Pb
)c(Sn
2
2
=0.22/0.10=2.2,故 D 项正确。
此题也是新情景,考查平衡移动原理以及平衡常数计算,题目不偏不怪,只要基
础扎实的同学都能顺利作答。
23、(15 分)
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 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 1 mol P4 时,就有________mol 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 C(化学式 C6H8O6)的水溶
液中加入过量 I2 溶液,使维生素 C 完全氧化,剩余的 I2 用 Na2S2O3 溶液滴定,可
测定溶液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 C 溶液中加入 a mol·L-1 I2 溶液 V1 mL,充分反应后,用
Na2S2O3 溶液滴定剩余的 I2,消耗 b mol·L-1 Na2S2O3 溶液 V2 mL。该溶液中维生
素 C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
2IO3
-+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
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1
KIO3 酸性溶液(含
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1
Na2SO3 溶液的
体积/mL
H2O 的
体积
/mL
实验
温度
/℃
溶液出现
蓝色时所
需时间/s
实验 1 5 V1 35 25
实验 2 5 5 40 25
实验 3 5 5 V2 0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 V2=__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 CeCl3 易发生水解,无
水 CeCl3 可用加热 CeCl3·6H2O 和 NH4Cl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 NH4Cl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 H2O2,调节 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
Ce(OH)4 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H2O2+□H2O === □Ce(OH)4↓+□_______
【解析】(1)写出 P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每生成 1 mol P4 时,P 由+5 价变成 0 价,电子转移为 5×4=20 或 C 化合价
由 0 价变成为+2 价,电子转移为 2×10=20;
(3)n(Na2S2O3)=bV1/1000 mol;与其反应的 I2 为 bV1/2000 mol,与维生
素 C 反应的 I2 为
2000
2 21 bVaV mol,即维生素 C 的物质的量是
2000
2 21 bVaV mol(或
其它合理答案);
(4)由实验 2 可以看出混合液的总体积为 50mL,V1 为 10mL,V2 为 40mL,实
验 1 和实验 2 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 2
和实验 3 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5)题目中给出:“加热条件下 CeCl3 易发生水解”,可知 NH4Cl 的作用是肯定
是抑制水解的,CeCl3 水解会生成 HCl,可以完整答出:NH4Cl 的作用是分解出
HCl 气体,抑制 CeCl3 水解。
(6)根据题意:“强酸性”或观察方程式可知缺项是 H+,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或
观察法就可以配平方程式。2Ce3++H2O2+6H2O=== 2Ce(OH)4↓+6H+
此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电子转移计算,滴定中的简
单计算,水解知识,实验探究变量的控制等,上述皆高中化学中的主干知识。题
设中的情景都是陌生的,其中还涉及到稀土知识,其中第(4)小问是该题亮点,
设问巧妙,有点类似于 2010 全国新课标一题,但题目设计更清晰,不拖泥带水。
第 6 小问的缺项配平有点超过要求,但题中给出提示,降低了难度。
这题拼凑痕迹比较明显,每小问前后联系不强,或者说没有联系。
24、(14 分)
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
要成分是 FeTiO3)制备 TiCl4 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
应发生。
2Fe3++Fe === 3Fe2+
2TiO2+(无色) +Fe+4H+ === 2Ti3+(紫色) +Fe2++2H2O
Ti3+(紫色) +Fe3++H2O ===TiO2+(无色) +Fe2++2H+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在②→③工艺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 TiO2·n H2O 溶胶,该分散质颗粒直径
大小在_____________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 TiO2·n H2O 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 Fe (OH)3 杂质,还可
制得钛白粉。已知 25℃时,K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 Fe (OH)3+3H+
Fe3+ +H2O 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__。
(4)已知:TiO2 (s) +2 Cl2 (g)=== TiCl4(l) +O2(g) △H=+140KJ·mol-1
2C(s) +O2(g)=== 2CO(g) △H=—221KJ·mol-1
写出④中 TiO2 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 TiCl4 和 CO 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
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右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 SiCl4 杂质的 TiCl4 ,可采用_____________
方法。
TiCl4 SiCl4
熔点/℃ -
25.0
-
68.8
沸点/℃ 136.4 57.6
【解析】
(1)根据题意给出方程式分析铁屑的作用就是作为还原剂的,即:将 Fe3+还原为
Fe2+,另外浸出液显紫色,说明含有 Ti3+,防止 Ti3+被 Fe3+氧化成 TiO2+。参考答
案中“生成 Ti3+保护 Fe2+不被氧化。”有点让人费解,能不能说成“防止 Ti3+被
Fe3+氧化成 TiO2+”或者说“将 TiO2+还原成 Ti3+”。
(2)形成 TiO2·n H2O 溶胶,说明得到胶体,其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为 10-9~10-
7m(或 1nm—100nm);
(3)Ksp[Fe(OH)3]=c(Fe3+)×c3(OH—)=2.79×10—39,25℃时,c(H+)×c(OH—)=Kw=1×10—14;
反应 Fe (OH)3+3H+ Fe3+ +H2O 的平衡常数 K= )(
)c(
3
3
Hc
Fe =
42
-33
10
)()c(
OHcFe = 42
-39
10
102.79
=2.79×103。
此问设计精妙!利用数学关系巧妙代换求出反应的平衡常数,命题者的独具匠心
可见一斑。
(4)涉及盖斯定律计算,比较常规,按要求写出方程式相加即可得出答案:
TiO2(s)+ 2C(s)+2Cl2 (g)=TiCl4(l)+2CO(g) △H=—81KJ·mol-1
(5)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产生了废气,废液,废渣
等。
(6)右表信息可以看出,SiCl4,TiCl4 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要精制含少量 SiCl4
杂质的 TiCl4 可用蒸馏(或分馏)等方法。
这题是典型的化工流程题,问题设置不难。第(3)小问是亮点,精妙!个人觉
得加上请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可能设问更清晰。
25、(16 分)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
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
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 C 中生成
的 BaCO3 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 B、C 中的反应物外,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 中反应生成 BaCO3 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 CO2 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 A—B 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 在 B—C 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 8.00g 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 BaCO3 平均质量为
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 C 中生成的 BaCO3 质量,只要测定装置 C 在吸收 CO2
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
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氢氧化铝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基础。
Al(OH)3+OH-=[Al(OH)4]-或 Al(OH)3 +OH-=AlO2
-+2H2O
(2)生成的是 NaAlO2 溶液,通入 CO2 气体有 Al(OH)3 白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
NaHCO3,加入盐酸有 CO2 气体产生、Al(OH)3 沉淀溶解。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
要比较扎实的基本功。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把生成的 CO2 全部排入 C 中,使之完全
被 Ba(OH)2 溶液吸收。这样设问学生经常接触。
(4)CO2+Ba(OH)2=BaCO3↓+H2O,基础简单的方程式书写。
(5)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 CO2 气体,会影响测量,滴加盐酸不宜过
快,保证生成的 CO2 完全被吸收。在 A—B 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因
为整个装置中不需要干燥,有水份不会影响 CO2 吸收。在 B—C 之间增添盛有饱
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C 瓶中是足量 Ba(OH)2,可以吸收 CO2 中的 HCl,
而不影响 CO2 吸收,所以不需要除去 CO2 中的 HCl,选 cd。
(6)BaCO3 质量为 3.94g ,n(BaCO3)=0.0200mol, 则 n(CaCO3)=0.0200mol,
质量为 2.00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5%。此问计算比较简单。
(7)Ba(OH)2 溶液还吸收了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造成质量偏大,所以可以回
答 B 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 C 中。
本题取材牙膏摩擦剂的探究实验,其中第(5)(7)小问出的不错,第(5)小问
考查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探讨,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7)小问设置
有台阶,降低了难度,若将“结果明显偏高增加”设置成填空可能会更好。
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 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视为 NH3 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
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①NH3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N2H4 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
类型是___________。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N2O4(l)+2N2H4(l)===3N2(g)+4H2O(g) △H=-1038.7kJ·mol-1
若该反应中有 4mol N-H 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________mol。
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 N2H6SO4。N2H6SO4 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
N2H6SO4 的晶体内不存在__________(填标号)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配位键 d. 范德华力
(4)图 1 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 4 个
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 4 个顶点(见图 2),分子内存
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 4 个氢键予以识别。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F4 b. CH4 c. NH4
+ d. H2O
【解析】(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 2s22p3 ,学生可能审题时没注意到
是价电子排布式。
(2)C、N、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N>O>C
(3)①NH3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NH3 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sp3,
而肼(N2H4)分子可视为 NH3 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所
以 N2H4 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sp3,这个与 H2O,H2O2 中 O 的杂化类
型都是 sp3 的道理是一样的。
②反应中有 4mol N-H 键断裂,即有 1molN2H4 参加反应,生成 1.5molN2,则形
成的π键有 3mol。
③N2H6SO4 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可见它是离子晶体,晶体内肯定不存在范德
华力。
(4)要形成氢键,就要掌握形成氢键的条件:一是要有 H 原子,二是要电负性比
较强,半径比较小的原子比如 F,O,N 等构成的分子间形成的特殊的分子间作用
力。符合这样的选项就是 c 和 d,但题中要求形成 4 个氢键,氢键具有饱和性,这
样只有选 c。
这题中的(3)(4)两问亮点较多,让人耳目一新,其中第(4)耐人回味,
这样子就把氢键的来龙去脉和特点考查彻底!高!
31.[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 分)
透明聚酯玻璃钢可用于制造导弹的雷达罩和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制备它的一种
配方中含有下列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填写下列空白:
(1)甲中不含氧原子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下列试剂能与甲反应而褪色的是
___________(填标号)
a. Br2/CCl4 溶液 b.石蕊溶液 c.酸性 KMnO4 溶液
(2)甲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不含甲基的羧酸的结构简式:_______
(3)淀粉通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乙(其中 A—D 均为有机物):
A 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试剂 X 可以是___________。
(4)已知:
利用上述信息,以苯、乙烯、氯化氢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丙,其中属于取代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化合物丁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 110。丁与 FeCl3 溶液
作用显现特征颜色,且丁分子中烃基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丁的结构简式
为 。
【答案】(1)碳碳双键(或 );ac
(2)CH2=CH-CH2-CH2-COOH(3)C6H12O6;Br2/CCl4(或其它合理答案)
(4) +CH3CH2Cl +HCl(5)
时光飞逝,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今年福建省本一扩招,本三与本二合
并,报考人数下降,录取率又要提高,这样一来数学容易,理综容易。今年高考
化学题目由于大环境的束缚,出得比较容易、平实,但不乏亮点,选择题中没有
偏题怪题,其中第 12 题情景新颖;非选择题的 23(4),24(3),25(5)(7),
31(3)(4)个人比较欣赏。今年难度比去年有下降,而且比省检容易了许多,优
秀的学生可能觉得做得不过瘾,但希望“基础平实”这个高考导向延续下去。
由于我们是选考物构,有机题渐行渐远,所以有机题仅提供答案,不做详解
和评析,
以上是个人想法,不妥之处请多多批评。
2011 安徽高考生物(word)版
安徽省颍上一中:汪国良
1.AUG 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
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内质网和核糖体 D.溶酶体和核糖体
答案:A
解析:考查细胞器的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
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核糖体知识蛋白质的
合成场所,不能加工。
2.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
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 B 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
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考察细胞分化。由信息知胰岛样细胞由自体骨髓干细胞分化而来,胰腺组织是体细
胞有丝分裂、分化的细胞,基因与体细胞相同,所以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及胰腺组织的
基因组成相同,但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物不同。
3. 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
t2 表示 10-30°C 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 t1 相比,t2 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
不利于叶片贮藏
B 与 t2 相比,t1 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
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t2 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 时不利于叶
片贮藏
D.t1、t2 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 所以 D 错
4.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131I 治疗
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 131I 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 131I 可能直接
A.插入 DNA 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 DNA 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 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C
解析:考察生物变异。131I 作为放射性物质,可以诱导生物变异。但不是碱基的类似物,不能
插入或替换 DNA 的碱基,发生基因突变。放射性物质产生射线,可以诱导基因突变,但发生
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5、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 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答案:D
解析:考察真核生物的 DNA 复制和转录。甲图以 DNA 两条单链均为模板,而乙以一条链为
模板,且产物是一条链,确定甲图表示 DNA 复制,乙图表示转录。A. 转录不是半保留方式,
产物是单链 RNA;B. 真核细胞的 DNA 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中。C.DNA
复制过程解旋需要解旋酶,转录时需要的 RNA 聚合酶具有解旋的功能。
D.项一个细胞周期 DNA 只复制一次,但要进行大量的蛋白质合成,所以转录多次发生。
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B
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 选项不正确,发生于火山,冰川泥,
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所以一定是很长时间,人类的活动会使
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属
于垂直结构。
29.(18 分)
(10 分)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
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 A、B、C 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
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
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 10:00-11:00 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
CO2 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CO2 吸收量/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
/mg·g-1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 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 ;步骤② 。
(2) 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
氮肥配施提高了 CO2 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
(3) 实验测得的 CO2 吸收量 (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 实
际消耗量,理由是 。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 CO2 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
释放量计算。
答案:(1)缺少对照实验 相同部位(2)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和活性 (3)小于 实验
测得的 CO2 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 消耗量与呼吸作 CO2 用释放量之差 ,O2。
解析:考察实验能力。实验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步骤①应该增加正常生
长,不做特殊处理的对照试验,步骤②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所以取相同部位的叶片。
(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色素和酶。根据题目表格信息,叶绿素含量几乎没有差别,
所以是影响酶的数量和活性。
(3)实验测得的 CO2 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 消耗量与呼吸作 CO2 用释放量之差,实
验测得的 CO2 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 实际消耗量。根据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光
合作用强度可以是单位时间反应物 CO2 的消耗量或生成物 O2 的释放量。
II.(8 分)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
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 1600 只左右,
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
类型属于 。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
使种群间发生 。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答案(1)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2)化学信息(3)基因交流(4)环境容纳量
解析:考察生态系统功能。
(1)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由于华南虎是肉食性,而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营养级低,
所以生存优势强。
(2)大熊猫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是化学信息
(3)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基因交流。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减小环境阻力,从而
提高环境容纳量,提高种群密度。
30.(15 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
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 1000mL 清水,1 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
由于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
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
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_____,
使 水 重 吸 收 减 少 。 饮 水 1 h 后 , 通 过 图 中 a 所 示 的
_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其中
支 配 肾 上 腺 髓 质 的 内 脏 神 经 兴 奋 增 强 , 其 末 梢 内
__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
__________
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分解,抑制
_____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 通透性 负反馈
(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
解析:考察神经体液调节。
(1)一次性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通透性,尿量增加。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肾上腺素促
进肝糖原分解,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31.(21 分)Ⅰ.(12 分)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 ZZ,雌家蚕为 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
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 Z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基因(G)与白色蚕
基因(g)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 t,G 对 g 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 X GGZtW,F1 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__________ , F2 中 幼蚕 体色 油 质透 明且 结 天然 绿色 蚕 的雄 性个 体 所占 比例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来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tW、
GgZtW、ggZtW、GGZTW、GGZTZt、gg ZTZt、ggZt Zt 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
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 F1 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蚕的雄蚕用用
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答案:(1)1/2 3/16 (2)此题两种情况 。
解析:(1)ggZTZT X GGZtW 杂交组合中子代的基因型为 GgZTW、GgZTZt 且比值为 1:1,
所以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占 1/2. GgZTW X GgZTZt 的子代为 1GGZTZt :1GGZTW:1GG
ZTZT : 2 GgZT Zt:2Gg ZTW:2Gg ZTZT :1: ggZTZt :1ggZTW :1gg ZTZT 所以符合
题意的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3/16
(2)考查的知识点是通过性状判断性别。
(解法一)P:基因型 ggZt Zt X GGZTW
F1 基因型 GgZT Zt Gg ZtW
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
(解法二)
P:基因型 GgZT Zt X GGZTW
F1 基因型 GgZT ZT Gg ZtW GG ZT ZT GG ZtW
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
Ⅱ.(9 分)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
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
(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__________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 cDNA 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
入表达载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
(3)采用 PCR 技术可验证干扰素基因是否已经导入家蚕细胞。改 PCR 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
该包含:扩增缓冲液(含 Mg2+)、水,4 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 DNA、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
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
答案:(1)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2)启动子 终止子 (3)TaqDNA 聚合酶 对干
扰素基因特异性的 DNA 引物对 (4)增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为动物细胞培养和基因工程.
(1)为了使组织分散开为单个细胞通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2)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
(3)PCR 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扩增缓冲液(含 Mg2+)、水,4 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 DNA 、
TaqDNA 聚合酶、两种引物。
(4)细胞离体培养时通常表现出: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能增大贴壁
生长的附着面积,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
θ
F
姓名 座位号 。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物理部分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5 页,第
Ⅱ卷第 6 页至第 12 页。全卷满分 300 分,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
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
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
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
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20 分)
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4.一质量为 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 F,
如图所示。则物块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答案:A
解析:由于质量为 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
的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tan 。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 F,使得合
力仍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 正确,B、D 错误。摩擦力由 mgsin 增大到
(F+mg)sin ,C 错误。
15.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 n 随着波长 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
2 4
B Cn A ,其中 A、B、C 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下图
所示。则
屏
a
b
c
d
A.屏上 c 处是紫光
B.屏上 d 处是红光
C.屏上 b 处是紫光
D.屏上 a 处是红光
答案:D
解析: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上至下(a、b、c、d)依次为红、橙、
黄、绿、蓝、靛、紫。屏上 a 处为红光,屏上 d 处是紫光,D 正确。
16.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x 所用的时间为 1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 x
所用时间为 2t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1 2
1 2 1 2
2 ( )
( )
x t t
t t t t
B. 1 2
1 2 1 2
( )
( )
x t t
t t t t
C. 1 2
1 2 1 2
2 ( )
( )
x t t
t t t t
D. 1 2
1 2 1 2
( )
( )
x t t
t t t t
答案:A
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 x 所用的时间为 1t ,平均速度为 1
1
xv t
,即为 1
2
t 时
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 x 所用的时间为 2t ,平均速度为 2
2
xv t
,即为 2
2
t 时刻的瞬时
速度。速度由 1v 变化到 2v 的时间为 1 2
2
t tt ,所以加速度 2 1 1 2
1 2 1 2
2 ( )
( )
v v x t ta t t t t t
,A
正确。
17.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
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如图(a)所示,曲线上
的 A 点的曲率圆定义为:通过 A 点和曲线上紧邻 A 点两侧的两
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 A 点的曲率圆,其半
径ρ叫做 A 点的曲率半径。现将一物体沿与水平面成α角的方向
已速度υ0 抛出,如图(b)所示。则在其轨迹最高点 P 处的曲率
半径是
A.
2
0v
g B.
2 2
0 sinv
g
C.
2 2
0 cosv
g
D.
2 2
0 cos
sin
v
g
答案:C
解析:物体在其轨迹最高点 P 处只有水平速度,其水平速度大小为 v0cosα,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得
2
0( cos )vmg m
,所以在其轨迹最高点 P 处的曲率半径是
2 2
0 cosv
g
,C 正确。
ρ
A
v0
α
ρ
P
图(a)
图(b)
18.图(a)为示管的原理图。如果在电极 YY’之间所加的电压图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
在电极 XX’
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c)所示的规律变化,则在荧光屏上会看到的图形是
答案:B
解析:由于电极 XX’加的是扫描电压,电极 YY’之间所加的电压信号电压,所以荧光屏上会看
到的图形是 B,答案 B 正确。
19.如图所示的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电阻为
R、半径为 L、圆心角为 45°的扇形闭合导线框绕垂直于纸面的 O 轴以角速
度ω匀速转动(O 轴位于磁场边界)。则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A.
2
2
BL
R
B.
22
2
BL
R
C.
22
4
BL
R
D.
2
4
BL
R
答案:D
解析:交流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得出的,线框转动周期为 T,
而线框转动一周只有 T/4 的时间内有感应电流,则有 2 22( ) 4
LBL TR I RTR
,所以
2
4
BLI R
。
D 正确。
20.如图(a)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 A、B 间加有如图(b)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
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 P 处。若在 t0 时
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 A 板运动,时而向 B 板运动,并最
终打在 A 板上。则 t0 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A. 00 4
Tt B. 0
3
2 4
T Tt
C. 0
3
4
T t T D. 0
9
8
TT t
答案:B
亮斑
荧光屏
Y
Y
XX
X
Y
Y
偏转电极
电子枪
X
ttt1 2t1 2t1 3t1t1
UxUy
O O
图(a) 图(b) 图(c)
A B C D
450
O
Lω
P t
UAB
UO
-UO
O T/2 T
A B
图(a) 图(b)
解析:若 00 4
Tt ,带正电粒子先加速向 B 板运动、再减速运动至零;然后再反方向加速运
动、减速运动至零;如此反复运动,每次向右运动的距离大于向左运动的距离,最终打在 B
板上,所以 A 错误。若 0
3
2 4
T Tt ,带正电粒子先加速向 A 板运动、再减速运动至零;然后
再反方向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至零;如此反复运动,每次向左运动的距离大于向右运动的距
离,最终打在 A 板上,所以 B 正确。若 0
3
4
T t T ,带正电粒子先加速向 A 板运动、再减
速运动至零;然后再反方向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至零;如此反复运动,每次向左运动的距离
小于向右运动的距离,最终打在 B 板上,所以 C 错误。若 0
9
8
TT t ,带正电粒子先加速向
B 板运动、再减速运动至零;然后再反方向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至零;如此反复运动,每次向
右运动的距离大于向左运动的距离,最终打在 B 板上,所以 D 错误。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80 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1.(18 分)
Ⅰ.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降该弹簧竖直悬挂
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册除了砝码的
质量 m 与弹簧长度 l 的相应数据,七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
(g=9.8m/s2)
(1)作出 m-l 的关系图线;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Ⅱ.(1)某同学实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一定值电阻的阻值,先
把选择开关旋到“×1k”挡位,测量时针偏转如图(a)所示。请你
简述接下来的测量过程:
① ;
② ;
③ ;
④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旋到“OFF”挡。
(2)接下来采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该电阻的阻值,所用实
验器材如图(b)所示。
其中电压表内阻约为 5k ,电流表内阻约为 5 。图中部分电路
已经连接好,请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3)图(c)是一个多量程多用电表的简化电路图,测量电流、
电压和电阻各有两个量程。当转换开关 S 旋到位置 3 时,可用来
测量 ;当 S 旋到位置 时,可用来测量电流,其
中 S 旋到位置 时量程较大。
解析:Ⅰ.(1)如图所示 图(b)
图(a)
A B
E E/
红表笔 黑表笔
1
2 3 4 5
6
图(c)
(2)0.248~0.262
Ⅱ.(1)①断开待测电阻,将选择开关旋到“×100”档:
②将两表笔短接,调整“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0Ω”;
③再接入待测电阻,将指针示数×100,即为待测电阻阻值。
(2)如图所示
(3)电阻 1、2 1
22.(14 分)
(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a 的三次方与它的
公转周期 T 的二次方成正比,即
3
2
a kT
,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太阳
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 k 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 G,太阳
的质量为 M 太。
(2)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
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 3.84×108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 2.36×106S,试计算地球的质 M
地。(G=6.67×10-11Nm2/kg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1)因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于是轨道的半长轴 a 即为轨道半径 r。根据万有引
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2
2
2( )m MG m rr T
行 太
行 ①
于是有
3
2 24
r G MT 太 ②
即 24
Gk M 太 ③
(2)在月地系统中,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R,周期为 T,由②式可得
3
2 24
R G MT 地 ④
解得 M 地=6×1024kg ⑤
(M 地=5×1024kg 也算对)
23.(16 分)
如图所示,在以坐标原点 O 为圆心、半径为 R 的半圆形区域内,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
场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磁场方向垂直于 xOy 平面向里。一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
力)从 O 点沿 y 轴正方向以某一速度射入,带电粒子恰好做匀速直线
运动,经 t0 时间从 P 点射出。
x
y
O
P
B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仅撤去磁场,带电粒子仍从 O 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经 0
2
t 时间恰从半圆形区域
的边界射出。求粒子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3)若仅撤去电场,带电粒子仍从 O 点射入,且速度为原来的 4 倍,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
时间。
解析:(1)设带电粒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初速度为 v,电场强度为 E。可判断出粒子
受到的洛伦磁力沿 x 轴负方向,于是可知电场强度沿 x 轴正方向
且有 qE=qvB ①
又 R=vt0 ②
则
0
BRE t
③
(2)仅有电场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
在 y 方向位移 2
2
ty v ④
由②④式得
2
Ry ⑤
设在水平方向位移为 x,因射出位置在半圆形区域边界上,于是
3
2x R
又有 201 ( )2 2
tx a ⑥
得 2
0
4 3Ra t
⑦
(3)仅有磁场时,入射速度 4v v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设轨道半
径为 r,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vqv B m r
⑧
又 qE=ma ⑨
由⑦⑧⑨式得 3
3
Rr ⑩
由几何关系 sin 2
R
r
○11
即 3sin 2
3
○1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
2 mT qB
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
2
2Rt T
所以 0
3
18Rt t ○13
24.(20 分)
如图所示,质量 M=2kg 的滑块套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
质量 m=1kg 的小球通过长 L=0.5m 的轻质细杆与滑块上的
光滑轴 O 连接,小球和轻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 O 轴自由转
动,开始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
度 v0=4 m/s,g 取 10m/s2。
(1)若锁定滑块,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 P 时对轻杆的作用
力大小和方向。
(2)若解除对滑块的锁定,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
大小。
(3)在满足(2)的条件下,试求小球击中滑块右侧轨道位
置点与小球起始位置点间的距离。
解析:(1)设小球能通过最高点,且此时的速度为 v1。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做功,小
球的机械能守恒。则
2 2
1 0
1 1
2 2mv mgL mv ①
1 6 /v m s ②
设小球到达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F,方向向下,则
2
1vF mg m L
③
由②③式,得 F=2N ④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为 2N,方向竖直向上。
(2)解除锁定后,设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 v2,此时滑块的速度为 V。在上升过程
中,因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
方向,有
2 0mv MV ⑤
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
2 2 2
2 0
1 1 1
2 2 2mv MV mgL mv ⑥
由⑤⑥式,得 v2=2m/s ⑦
(3)设小球击中滑块右侧轨道的位置点与小球起始点的距离为 s1,滑块向左移动的距
离为 s2,任意时刻小球的水平速度大小为 v3,滑块的速度大小为 V/。由系统水平方向的
动量守恒,得
3 0mv MV ⑦
M
m
v0
O
P
L
将⑧式两边同乘以 t ,得
3 0mv t MV t ⑨
因⑨式对任意时刻附近的微小间隔 t 都成立,累积相加后,有
1 2 0ms Ms ○10
又 1 2 2s s L ○11
由○10 ○11 式得 1
2
3s m ○12
2011 年安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答案及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等知识。
A 氯水会氧化 2
3
SO ;B 在碱性环境下各离子可以共存;C 选项会生成 CuS 沉淀;D 选项 3A l 不
能存在于碱性环境。
9. 电镀废液中 2
2 7Cr O 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 4PbCrO( ):
2
2 7Cr O (aq)+2 2+Pb (aq)+ 2H O (l) 2 4Pb CrO (s)+2 H (aq) 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对于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A 正确;增大 pH 平衡右移 2
2 7Cr O 转化率应该增大,B 错;
温度升高平衡不能往哪个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 错;增加 2+Pb 会提高 2
2 7Cr O 转
化率, 2
2 7Cr O 的物质的量应该减小。
1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 Fe 粉中加入 3HNO ,充分反
应后,滴入 KSCN 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 3HNO 将 Fe 氧化为 3+Fe
B Agl 沉淀中滴入稀 KCl 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 比 Agl 更难溶
C Al 箔插入稀 3HNO 中 无现象 Al 箔表面被 3HNO 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
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A 选项,铁粉过量应该生成 2+Fe ,不会有红色出现;B 选项 AgCl 溶解度比 Agl 大;C 选项 Al
箔插入浓 3HNO 中才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
11.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 Al 的第一电离能比 Mg 大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溶液的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 pH=6.8 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 2CO 通入 NaClO 溶液中能生成 HClO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共性与特性。
A 应考虑到 IIA 族第一电离能反常;B 应考虑到 F 无正价;C 应考虑到常温下 pH<7 溶液才为酸
性。
12.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
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 2 5 105MnO +2Ag+2NaCl=Na Mn O +2AgCl 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 Ag+Cl -e =AgCl
B.每生成 1 mol 2 5 10Na Mn O 转移 2 mol 电子
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 是还原产物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正极反应该得电子,因此 A 错;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应该向正极移动,C 错;Ag
是反应的还原剂,因此 AgCl 是氧化产物,D 错。
13.室温下,将 1.000mol 1L 盐酸滴入 20.00mL 1.000mol 1L 氨水中,溶液 pH 和温度随加入
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由水电离出的 14 1(H ) 1.0 10c mol L
B. b 点: +
4 3 2(NH ) (NH H O) (Cl )c c c
C.c 点: -
4(Cl ) (NH )c c
D.d 点后,容易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 2NH H O 电离吸热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
a 点 711 时,氨基酸几乎全部为负离子.氨基酸溶液置于电场之中时,离子则将随着溶液 PH
值的不同而向不同的极移动.碱性时向阳极移动,酸性时向阴极迁移.对于中性氨基酸来说,
羧基的电离度略大于氨基,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为了使它形成两性离子,应加入少量的酸,
以抑制酸性解离.也就是说,中性氨基酸要完全以两性离子存在,PH 值不是为 7,而是小于 7.如
甘氨酸在 PH 值为 6.1 时,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相等,完全以两性离子存在,在电场中处于平
衡状态,不向两极移动.这种氨基酸在碱式电离和酸式电离相等时的 PH 值,称为该氨基酸的
等电点.用 PI 表示.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分子中所含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不同,所以它们的等
电点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酸性氨基酸的等电点 PI 为 2.8-3.2;中性氨基酸的等电点 PI 为
4.8-6.3;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为 7.6-11.
在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可以用调节溶液 PH 值的方法,使不同的氨基酸
在各自的等电点结晶析出,以分离或提纯氨基酸.
α-氨基酸分子间可以发生脱水反应生成酰胺.
在生成的酰胺分子中两端仍含有α-NH2 及-COOH,因此仍然可以与其它α-氨基酸继续缩合
NH2 CH
R
C
O
OH NH2 CH
R'
COOH+ - H2O
NH2 CH
R
C
O
NH CH
R'
COOH
肽键
R-CH-COO-
NH2
R-CH-COO-
NH3
+
R-CH-COOH
NH3
+
H+
OH-
H+
OH-
酸性介质碱性介质
正离子负离子 偶极离子
在电场中不动 朝负极运动朝正极运动
pH<等电点>pH 等电点 等电点=pH
脱水形成长链高分子。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可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多肽).
很明显,色氨酸为α-氨基酸,褪黑素不是α-氨基酸,两者结构不相似。褪黑素官能团为
酰胺键,不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D 选项错误。
答案:D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 6.0 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 20 kJ·mol-1,假设 1 mol 冰中有 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 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电离度为α,
2( )
(1 )a
cK c
。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 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
Ka 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1
-3747 kJ·mol-1 和-3265 kJ·mol-1,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
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 2Fe(s)+3CO(g),△H=+489.0 kJ·mol-1。
CO(g)+ 1
2 O2(g) CO2(g);△H=-283.0 kJ·mol-1。
C(石墨)+O2(g) CO2(g);△H=-393.5 kJ·mol-1。
则 4Fe(s)+3O2(g) 2Fe2O3(s);△H=-1641.0 kJ·mol-1
解析:本题是一道侧重考查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题,从内容安排上涉及了无机和有
机,从知识上涉及氢键、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关系、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苯分子结构、焓变、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等。
A 选项中,已知 1mol 冰中含有 2mol 氢键,冰的熔化热为 6.0kJ·mol-1,而冰中氢键键能
为 20.0kJ·mol-1。我们知道,冰是由水分子通过大范围的氢键形成的分子晶体,假设冰融化
为液态的水时,冰的熔化热全用于打破冰的氢键,由计算可知,至多只能打破冰中全部氢键
的 6.0/(20.0×2)×100%=15%。这也说明了液态水中仍分布着大量由氢键缔合的水的缔合分
子,所以 A 选项正确。B 选项中,电离常数 Ka 只与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与浓
度无关,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B 错。C 选项中,假如苯分子中有独立的碳碳双键,则苯应
是凯库勒式所表示的环己三烯。由环己烯(l)与环己烷(l)相比,形成一个碳碳双键,能量降
低 169kJ·mol-1,由苯(l)与环己烷(l)相比,形成三个碳碳双键,则能量应降低 169kJ·mol-1
×3 = 507kJ/mol,而实际测得苯的燃烧热仅为 3265 kJ·mol-1,能量降低了 3916 kJ·mol-1
-3265 kJ·mol-1 = 691kJ· mol-1,远大于 507kJ·mol-1,充分说明苯分子不是环己三烯的结
构,事实上,环己三烯的结构是根本不可能稳定存在的。由此可以证明苯有特殊稳定结构,
苯分子中不可能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选项 C 正确。D 选项中,根据盖斯定律,
设:Fe2O3(s)+3C(石墨) 2Fe(s)+3CO(g);△H=+489.0 kJ·mol-1……①
CO(g)+ 1
2
O2(g) CO2(g);△H=-283.0 kJ·mol-1 …………②
C(石墨)+O2(g) CO2(g);△H=-393.5 kJ·mol-1 …………③
4Fe(s)+3O2(g) 2Fe2O3(s);△H=-1641.0 kJ·mol-1………④
则 ④ = [(③-②)×6] -(①×2),可得
4Fe(s) + 3O2(g) = 2Fe2O3(s); △H= -1641.0kJ·mol-,D 正确。
答案:B
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 MgO 的实验方案:
滤液M
沉淀X
1.0 L模拟海水
(25℃,pH=8.3)
1.0 mL 1.0 mol/L
NaOH溶液
滤液N
沉淀Y过滤
①
过滤
②
加NaOH固体
调至pH=11.0
△ MgO
模拟海水中的
离子浓度(mol/L)
Na+ Mg2+ Ca2+ Cl―
3HCO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 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
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
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物 X 为 CaCO3
B.滤液 M 中存在 Mg2+,不存在 Ca2+
C.滤液 N 中存在 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 4.2 g NaOH 固体,沉淀物 Y 为 Ca(OH)2 和 Mg(OH)2 的混合物
解析:这是一道新颖的计算型分析推断题,命题者通过精心选择,以从模拟海水中制备
MgO 的实验方案为背景,结合考查有关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把一个具体情景与教材的知识内
容有机结合起来。要求考生定量地分析发生的反应,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推断沉淀是否产生,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计算强调了实用性以及认识、解决问题的综合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特
色。
⑴ 步骤①,从题给的条件,可知 n(NaOH ) = 0.001mol,[即 n(OH―) = 0.001mol]。依据
离子反应“先中和、后沉淀、再其他”的反应规律,当 1L 模拟海水中,加入 0.001mol NaOH
时,OH― 恰好与 HCO3
―完全反应:OH―+HCO3
―= CO3
2-+H2O,生成 0.001mol CO3
2―。由于 Ksp(CaCO3)
<< Ksp(MgCO3),生成的 CO3
2―与水中的 Ca2+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 Ca2++ CO3
2- = CaCO3↓。所以沉
淀物 X 为 CaCO3,A 选项正确。
⑵ 由于 CO3
2―只有 0.001mol,反应生成 CaCO3 所消耗的 Ca2+也只有 0.001mol,滤液中还剩
余 c(Ca2+)=0.010 mol·L-1。滤液 M 中同时存在着 Ca2+和 Mg2+,选项 B 错误。
⑶步骤②,当滤液 M 中加入 NaOH 固体,调至 pH=11(即 pOH = 3)时,此时滤液中 c(OH―)
= 1×10-3 mol·L-1 。则
Q[Ca(OH)2]=c(Ca2+)×(10-3)2 = 0.010×(10-3)2 = 10-8 <Ksp[Ca(OH)2],无 Ca(OH)2 生成。
Q[Mg(OH)2]= c(Mg2+)×(10-3)2 = 0.050×(10-3)2 = 5×10-8 > Ksp[Mg(OH)2],有 Mg(OH)2 沉淀生
成。
又由于 Ksp[Mg(OH)2]=c(Mg2+)×(10-3)2=5.6×10-12,c(Mg2+)=5.6×10-6<10-5,无剩余,
滤液 N 中不存在 Mg2+。C 选项错误。
⑷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 4.2 g NaOH 固体,则 n(NaOH)=0.105mol,与 0.05mol Mg2+反应:
Mg2++ 2 OH-= Mg(OH)2↓,生成 0.05 mol Mg(OH)2,剩余 0.005 mol OH―。
由于 Q[Ca(OH)2]=c(Ca2 + )×(OH ―)2 = 0.010×(0.005)2 =2.5×10 - 7 <Ksp[Ca(OH)2],所以无
Ca(OH)2 沉淀析出,沉淀物 Y 为 Mg(OH)2 沉淀,D 选项错误。.
答案:A
26.[15 分]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
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
氧化性: 3IO >Fe3+>I2;还原性: 2
2 3S O >I-
3I2+6OH-
3IO +5I-+3H2O;KI+I2 KI3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 KIO3、KI、Mg2+、
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 3 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
KSCN 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 KI 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 CCl4 萃取,下层
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 KIO3 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加 KSCN 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CCl4 中显紫红色的
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 KI 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I 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
写出潮湿环境下 KI 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 I2 溶于 KI 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 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
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 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
为稳定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Na2S2O3 B.AlCl3 C.Na2CO3 D.NaNO2
(4)对含 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 Fe3+),可选用 KI 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
该
加 碘 盐 中 的 Fe2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试题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食盐和加碘盐中碘的损失原因为素材,要求通过实验,
检验加碘盐中所含有的成分物质,探究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损失的
反应、探讨 KI3·H2O 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以及提高加碘盐(添加 KI)的稳定性可添加
的稳定剂,设计实验方案检验选用 KI 作为加碘剂的加碘盐中的 Fe2+等,从而考查物质的检验、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电子式、以及实验方案
的设计等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突了有效获取知识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突出
了能够从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的内容,并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体现了新课程《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对学习能力的要求。
⑴ 某加碘盐可能含有 KIO3、KI、Mg2+、Fe3+,用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后将溶液分
为 3 份。从第一份试液中滴加 KSCN 溶液后显红色,可知该加碘盐中含有 Fe3+,反应: Fe3++
3SCN-= Fe(SCN)3,Fe(SCN)呈血红色;从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 KI 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 CCl4
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可知有碘生成。这是因为 由于“氧化性: 3IO >Fe3+>I2”, 加足
量 KI 后, 3IO 和 Fe3+均能将 I-氧化成 I2,由此也可以知道该加碘盐添加 KIO3;第三份试液中
加入适量 KIO3 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由此可知该加碘盐中不含 KI。所以,①
该加碘盐溶液中加 KSCN 溶液显红色的物质是 Fe(SCN)3 ; CCl4 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 I2 ,电子
式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 KI 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IO +5I-+6H+ 3I2+3H2O ; 2Fe3++2I― 2Fe2++I2。
⑵ KI 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KI 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KI 在潮湿空气中氧化的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KI+O2+2H2O 2I2+4KOH 。
根据题目告知,KI3·H2O 是在低温条件下,由 I2 溶于 KI 溶液可制得。再由题给的信息:
“KI+I2 KI3”,可以推出:KI3 在常温下不稳定性,受热(或潮湿)条件下易分解为 KI 和
I2 ,KI 又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I2 易升华,所以 KI3·H2O 作为食盐加碘剂是不合适的。
⑶ 提高加碘盐(添加 KI)的稳定性,主要是防止 I― 被氧化,根据题给信息“还原性: 2
2 3S O
>I-”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可以选 Na2S2O3 作稳定剂;又由题给信息“3I2+6OH-
3IO
+5I-+3H2O”,可知 I2 与 OH―会发生反应生成 3IO 和 5I-,而 Na2CO3 水解呈碱性,因而也可以
用 Na2CO3 作稳定剂,防止加碘盐(添加 KI)在潮湿环境下被氧气氧化。至于 AlCl3,水解后呈
酸性,且还原性 I~ > Cl― ,所不能作稳定剂;NaNO2 当遇强还原性物质时能表现出氧化性,所
NaNO2 与 KI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O2
-+ 2I―+ 4H+= 2NO↑+ I2 + 2H2O ,不能作稳定剂。
⑷ 实际上就是设计实验方案,检验 Fe2+。首先可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然后用
盐
酸酸化后,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使溶液中 Fe2+转化为 Fe3+ ,再滴加 KSCN
溶液,若显血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 Fe2+。
答案:
(1)①Fe(SCN)3
I I
;
② 3IO +5I-+6H+ 3I2+3H2O 2Fe3++2I― 2Fe2++I2。
(2)4KI+O2+2H2O 2I2+4KOH
否
KI3 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 KI 和 I2,KI 氧气氧化,I2 易升华。
(3)AC。
(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
再滴加 KSCN 溶液,若显血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 Fe2+。
27.[14 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
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
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 2.4 3.4 4.8 6.8 9.4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 3 22 (NH ) (CO )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 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 25℃下达到分解平
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小”
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0,熵变△S___0(填>、<或=)。
(2)已知:NH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
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 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t(min)
c(NH2COO-)(mol/L)
●
●
●
●
●
25℃
15℃
5℃
■
■
■
■ ■
▲▲
▲
▲
▲
⑤计算 25℃时,0~6min 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其计算,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
算,
以及判断反应的焓变、熵变等相关知识的试题。试题设置的情景是学生并不熟悉的实验室探
究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且测定的数据以图表形式
呈现。要求考生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判断,吸收、提取有效信息,突出了化学信息运用
能
力的考查。同时,对于作为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的化学计算,渗透在相关的知识块之中,强
调
计算的实用性以及认识、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⑴ ①根据“同边异,异边同,量相当”原则,A.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
依据 A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NH2COONH4)为固体物质,(NH2COONH4)分解
反应为一扩大气体体积的反应,由此可以判断,随着反应的进行密闭容器中总压强增大,所
以,依据“B.达到平衡时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
态;同理,恒容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则密度增大,依据“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
度不变”,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由于反应物(NH2COONH4)是固体物质,
所以密闭容器中 NH3 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为 2/3。因此不能依据 D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
化学平衡状态。
②可将 25℃的平衡总浓度 4.8×10-3mol·L-1 转化为 NH3 和 CO2 的平衡浓度;根据反应
NH2COONH4(s) 2NH3(g)+CO2(g)。可知平衡时 NH3 的体积分数为 1/3,CO2 的体积分数为 1/3。
所以,25.0℃时的平衡浓度:c(NH3) =
3
2 4.8×10-3mol·L-1, c(CO2) =
3
1 ×4.8×10-3mol·L-1 ;
则
③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加。
④由于氨基甲酸铵固体分解反应是扩大气体体积的反应,根据表中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
的
平衡数据分析可知,升高温度时,平衡总压强(kPa)增大,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增大,
反应是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H>0 。氨基甲酸铵固体分解为气体,体系混乱
度增大,熵变△S>0。
⑵ ⑤根据图中 25℃曲线,可查得 0~6min 氨基甲酸铵的变化浓度数值 ,由此可计出此时
段的平均反应速率:
⑥将图中 25℃曲线和 15℃曲线进行比较,由比较可以看到 25.0℃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较
小,但 0~6 min 时的曲线斜率比 15.0℃时的曲线斜率大,可以说明 25.0℃时反应物氨基甲
酸铵的平均速率比 15.0℃时的平均速率大。由此可以推断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
答案:
(1)①BC;
②
③ 增加;
④ >
>。
(2)⑤ 1 10.05 mol L min ;
⑥ 25.0℃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较小,但 0~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
15.0℃时大。
28.[15 分]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C
O
CH
OH
+2FeCl3 C
O
C
O
+2FeCl2+2HCl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
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 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
→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 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
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
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无水乙醇 B.饱和 NaCl 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
15min、30min、45min 和 60min 时,用毛细管
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
该 实 验 条 件 下 比 较 合 适 的 回 流 时 间 是
________。
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解析:这是一道实验题,试题选择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取二苯基乙二酮的为素材,给出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以及重结晶过程,要求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
名称;探讨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时,一般情况下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出
现过饱和现象时,可采用哪些方法促进晶体析出;抽滤操作,晶体转移、洗涤时应注意的事
项和试剂的选择等。最后采用薄层色谱跟踪反应进程,探求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
间。在解答这道实验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假如没有做过与此类似的纸层析实验,回答问题时,
在一些实验操作细节上会出错,特别是在回答第(4)、(5)问时,更是无从下手。这个试题
有效地区分了动手做实验与不做实验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必须去做实验才能会真正领悟实
验的诸多细节
⑴ 装置图中的两种玻璃仪器分别为三颈烧瓶和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⑵ 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
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小;反之,可得到较大的晶体颗粒。所以,A.缓
慢冷却溶液;D.缓慢蒸发溶剂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地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
体(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⑶ 减压过滤也称抽滤或吸滤。抽滤时所用的滤纸应略小于布氏漏斗内径,能将布氏漏斗上
全部小孔盖住。
将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
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目的是为了用减少晶体的损失。所以选择冲洗
的液体应该是不会使晶体溶解损失,又不会带入杂质的。选择用滤液来物冲洗的液体是最好
反应开始
●
15min
●
30min
●
45min
●
60min
●
的,这是因为滤液是饱和溶液,冲洗时不会使二苯基乙二酮晶体晶体溶解,同时又不会带入
杂质。
⑷ 重结晶过程: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其
中活性炭脱色可以除去有色杂质,趁热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抽滤可以除去
可溶性杂质。
⑸ 对照图上的斑点分析,可以知道,反应开始时图上的斑点是反应物,由此可推知,回流
15min、30min、时的图上,下面的斑点为反应物,上面的斑点为生成物,45min 时则图上的斑
点是生成物,而反应物基本上无剩余。因此,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 45min。
答案:
(1)三颈烧瓶
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2)AD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 加入晶种。
(3)小于
D。
(4)趁热过滤。
(5)C。
29.[14 分]白黎芦醇(结构简式: OH
OH
OH
)属二苯乙烯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
氧化、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某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合成路线:
A
C9H10O4 浓硫酸/△
CH3OH B
C10H12O4 CH3OH
NaBH4 C
C9H12O3
HBr D
C9H11O2Br
LiH2O CHOCH3 OE
C17H20O4
F
C17H18O3 △
浓硫酸BBr3白黎
芦醇
已知:
CH3OH
NaBH4
Li H2O
BBr3
RCH2Br R'CHO RCH2 CHR'
OH
COOCH3
OCH3
CH2OH
OCH3
CH2OH
OH
①
②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白黎芦醇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E→F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化合物 A 不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 NaHCO3 反应放出 CO2,推测其 1H 核磁
共 振 谱 ( H-NMR ) 中 显 示 有 _____ 种 不 同 化 学 环 境 的 氢 原 子 , 其 个 数 比 为
______________。
(4)写出 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结构简式: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
(6)化合物 CHOCH3O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
构 简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的掌握情况,试题以白黎芦醇的合成路线为素材,用
给与信息的形式突出考核有机物结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各类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及
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试题对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都较高。
在解题时可以根据合成路线的各步反应,观察每步反应所列出的各物质化学式的规律,应用
试题给予的信息和路线中各步反应的反应条件,找出各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再运用已有的
知识,判断推出出各有机物和有机反应类型。由于合成路线中唯一知道的是白黎芦醇的结构
简式和分子式,因此可以以白黎芦醇的结构简式为起点,用逆推方法,确定各步反应的各物
质的结构简式和反应类型,回答试题各问。也可根据有机物 A 的分子式 C9H10O4,计算出 A
的不饱和度为 5,再根据 A 不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 NaHCO3 反应放出 CO2 等性
质,结合白黎芦醇的结构简式,确定 A 的分子结构(含一个苯环,无酚羟基,有羧基。在苯
环的间三位上有三个取代基等),推出有机物 A 的结构简式。再用顺推方法来解。
⑴ 依据白黎芦醇的键线式,可写出分子:C14H12O3 。
用逆推(或顺推)方法,判断推出各有步反应的各物质的结构简式和反应类型。
⑵ C→D 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E→F 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⑶ 根据确定的化合物 A 的结构简式: 可 以 知 道 , 其 1H 核 磁 共 振 谱
(H-NMR)
中显示有 4 种不同化学环 境 的 氢 原
CHOCH3O
子,其个数比为 1 :1 :2 :6 。
⑷ 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⑸ D 的结构简式为: E 的结构简式为:
⑹ 根据给定条件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确定分子结构中有醛基。②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
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可确定苯环上有二个取代基,并处于对位。则化合物
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
答案:
(1)C14H12O3。
(2)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3) 4 1︰1︰2︰6
(4)
(5) 。
(6)。
2011 四川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种对数期的菌种,调整期将缩短
B.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C.进入稳定期后不再产生新细胞,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D.进入衰亡期后部分细胞解体,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答案:C
解析: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作菌种或科研
材料;进入稳定期后,微生物仍会产生新细胞,这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活细胞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因此 C 错。
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
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也发达。因此 B 错。
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 O2 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答案:A
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有重要作用,
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 正确。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
PH 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变为弱酸性,B 错。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元分解,C 错。
剧烈运动时,血液中 CO2 增加,刺激了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强,D 错。
4.右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答案:D
解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成分,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含氮物质含量不变,但
由于种子干重增加,因此蛋白质总量实际在增加,因此糖类在转化为蛋白质。
5.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号的抗冻蛋白具有 11 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
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多,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
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录基因组测序
B 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去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
冻蛋白,
C 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D 应用 DNA 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
全表达
答案:B
解析:过程 1 获得的目的基因已不含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因此不能用于比目鱼基因组测序,因此 A 错。导
入农杆菌是为了扩增和更易导入蕃茄细胞,C 错。DNA 探针技术不能检测基因是否完全表达,目的基因的
完全表达应该检测表达产物蛋白质,D 错。
30(21 分)回答下列 I、II 小题。
I.(9 分)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饿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生物量(注:
生物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
(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__________,还需定时向
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 。海藻光合速率随着向光照
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图中 B 点表示最佳的________培养条件。
(2)该海藻的无光条件下仍能生长,但需在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机物,
目的是提供____________。
(3)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
该海藻,测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
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设计_____________的实验。
(4 综合上述实验,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____。
II、(12 分)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
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 与 Ach 受体结
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 Ach 受体当作抗原,
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 Ach 受体抗体。Ach 受体抗体与 Ach
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 Ach 不能与 Ach 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信
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
_________发育成 T 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I
答案:(1)各种必需矿质元素(1 分) CO2 (1 分) 光照(1 分)
(2)碳源和能源(2 分)
(3)在 0.2---0.6g/L 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 (2 分)
(4)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 (2 分)
解析:(1)海藻是植物,因此培养时必需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必需矿质元素。
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 CO2。B 点光照强度生物量最大。
(2)无光条件下海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必需提供有机物作 C 源、
能量来源。
(3)要确定培 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在 0.2---0.6g/L 之间更细
分的浓度梯度。
(4)、根据图,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需光照强度适宜,据表格知需添
加适宜浓度葡萄糖
II
答案:(1)传出(1 分) 融合(2 分) 电位变化(2 分)
(2)B 细胞 (1 分) 化学信号向电(2 分)
(3)造血干细胞(2 分) 体液(2 分)
解析:(1)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出,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
合,从而释放递质。通过图,看出递质引起肌膜电位变化,从而发生肌肉收缩。
(2)抗体是由效应 B 细胞产生的,因此使 B 细胞被激活而增殖。突触释
放递质,导致肌膜电位变化,因此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处生成 T 细胞。根据题 2 可知是抑制体液免疫应
答。
31.(21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7 分)图 A 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
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
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 B),而其它生
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
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
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
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14 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 42 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
色体及基因组成:I、II 表示染色体,A 为矮杆基因,B 为抗矮黄病基因,E 为抗
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
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该现象如
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 F 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 A 与 a 可随
的分开而分离。F 自交所得 F 中有 种基因型,
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 F 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
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
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条
染色体。
(4)让(2)中 F 与(3)中 F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
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
为 。
I
答案:(1)三或第四(1 分) 竞争和捕食(1 分)
(2)垂直结构(1 分)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2 分) 一定的自动调节(2
分)
解析:(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
变色蜥,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
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
后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
节能力。
II
答案:(1)结构 (1 分) 生物进化(1 分)
(2)同源染色体(1 分) 9(2 分) 2(2 分)
(3) 20 (1 分) 4(2 分) 22(2 分)
(4)3/16 (2 分)
解析:(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
供原材料。
(2)基因 A、a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甲植株无 Bb 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 aaBB,
杂交所得 F1 基因型为 AaB0,可看作 AaBb 思考,因此所 F2 基因型有 9 种,仅
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2 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 42 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 40 条能两两配
对,因此可观察到 20 个四分体。由于 I 甲与 I 丙 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
分裂时,I 甲与 I 丙 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可能含 I 甲 、可能
含 I 丙 、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最多含有 22
条染色体。
(4) (2)中 F1 的基因型:Aa B,(3)中 F1 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
虑 B 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 1/2,考虑 A 和 E,后代出现矮杆、抗
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 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 3/16。
2011 重庆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6.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
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
【解析】风力发电,可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但与化学并无多大关系,故 A 不符合“化学,让
生活更美好”的主旨,故 A 错;光纤的传输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符合“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旨,故 B 正确;合成药物、环保涂料,都符合这一主旨,故 C、D 都正确。
【答案】A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e 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 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Li、Na、K 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解析】Fe 与氯气生成 FeCl3,而 Fe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FeCl2,故 A 错;K 与不足量的稀硫
酸反应时,能发生 2K+2H2O===2KOH+H2↑,使溶液呈碱性,故 B 错;Na 的密度比 K 大,故
C 错;P、S、Cl 是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
增强,H2CO3 是弱酸,而 H3PO4 是中强酸,故酸性 H3PO4>H2CO3,则 D 选项正确。
【答案】D
8.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 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 NaCl 固体
【解析】酚酞遇到碱变红色,遇到酸不变色,故滴有酚酞试液的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溶液
的碱性增强。明矾溶液水解显酸性,故 A 错;CH3COONa 溶液显碱性,加热时水解程度增大,
碱性增强,故 B 正确;氨水中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会使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碱性减弱,
颜色变浅,故 C 错;NaCl 固体对 NaHCO3 的水解无影响,故 D 错。
【答案】B
9.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 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用不到温度计,故 A 错;醋酸铅溶液使蛋白
质变性,而不是盐析,故 B 错;肥皂的制取能生成甘油,而不是用到甘油,故 D 错。
【答案】C
10.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 10 的是
【解析】由温度影响曲线可知,温度升高(T2>T1),水的含量降低,对四个反应来说平衡逆向
移动,逆反应吸热,正反应放热,排除 B、C;由压强影响曲线可知,压强增大(P1>P2),水
蒸气的含量增大,对反应来说应正向移动,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选 A。
【答案】A
11. 不能..鉴别 AgNO3、BaCl2、K2SO3 和 Mg(NO3)2 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间的相互反应)的
试剂是
A. 盐酸、硫酸 B.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 氨水、硫酸 D.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取四种溶液少许,滴入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gNO3,有气体生成的是 K2SO3;另
取其他两种溶液少许,滴入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BaCl2,无现象的是 Mg(NO3)2,故 A 能鉴
别;滴加盐酸后,另取其他两种溶液少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Mg(NO3)2,
无现象的是 BaCl2,故 B 也能鉴别;取四种溶液少许,滴入氨水,先沉淀后沉淀消失的是 Ag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Mg(NO3)2;取其他两种溶液少许,滴加硫酸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BaCl2,有气体生成的是 K2SO3,故 C 可以鉴别;滴加氨水后,取其他两种溶液少许,滴加氢
氧化钠溶液时 BaCl2 和 K2SO3 都无现象,故 D 不能鉴别。
【答案】D
12.NM-3 和 D-58 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小分子抗癌药物,结构如下:
关于 NM-3 和 D-58 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与 NaOH 溶液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
B.都能与溴水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
C.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原因相同
D.遇 FeCl3 溶液都显色,原因相同
【解析】NM-3 含有的官能团是酚羟基、酯基、羧基和碳碳双键,D-58 所含的官能团是酚羟
基、醇羟基和羰基;它们都能与 NaOH 溶液反应,NM-3 中是酚羟基和酯基、羧基反应,而
D-58 中只有酚羟基反应,故 A 正确;它们都能与溴水反应,但 NM-3 是酚的取代和碳碳双键
的加成,而 D-58 只有酚的取代,故 B 正确;它们都不能消去,NM-3 的原因是没有可消去的
官能团,而 D-58 是醇羟基的邻位碳上没有 H 原子,故 C 错;它们都能和 FeCl3 溶液都显色,
原因都是含有酚羟基,故 D 正确。
【答案】C
13. SF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 S-F 键。已知:1 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
子吸收能量 280 kJ,断裂 1 molF-F、S-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160kJ、330kJ,则 S(s)+3F2(g)
=SF6(g)的反应热△H 为
A. -1780 kJ·mol-1 B. -1220 kJ·mol-1
C.-450 kJ·mol-1 D. +430 kJ·mol-1
【解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 280 kJ +3×160kJ=760 kJ,
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热量为 6×330kJ=1980 kJ,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980 kJ-760
kJ=1220 kJ,其反应热为-1220 kJ·mol-1。
【答案】B
26.(15 分)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
(1)Al 的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为 ______________ ; Al 与 NaOH 溶 液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
(2)30Si 的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 SiO2 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Al3+与 Yn-的电子数相同,Y 所在族的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
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
(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
(5)经处理后的熔渣 36.0 g(仅含 Fe2O3、Al2O3、SiO2),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 11.0 g
固体;滤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分离得到 21.4 g 固体;则此熔渣中 Al2O3 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A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2)30Si 的原子的中子数为 30-14=16,SiO2 的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
(3)“Al3+与 Yn-的电子数相同,Y 所在族的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 Y 是 F,第
ⅦA 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 HCl,而不是 HF,因为 HF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4)“使金属不被
氧化的气体”可由药皮的成分分析得出,大理石分解可生成 CO2,CO2 可以做保护气。
(5)“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 11.0 g 固体”,该固体为 SiO2;“滤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
分离得到 21.4 g 固体”,该固体为 Fe(OH)3,为
molg
g
/107
4.21 =0.2 mol,故 Fe2O3 为 0.1 mol,
质量为 16 g,则 Al2O3 的质量为(36.0 g-11.0 g-16 g)=9 g,质量分数为 %10036
9
g
g =25%。
【答案】(1)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2)16 原子晶体 (3)HCl (4) CO2 (5)25%
27.(15 分)固态化合物 A 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题
27 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试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 M 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 ; Ⅳ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 ; Ⅴ 中 的 试 剂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此时
Ⅱ 中现象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经上述反应,2.5 g 化合物 A 理论上可得 0.56 L(标准状况)M;则 A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仪器 B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 “Ⅱ中的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 NH3,“Ⅳ中黑色粉
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 M 生成”,是发生了反应:3CuO+2NH3 N2+3Cu+3H2O;Ⅲ中试剂的
作用是除去氨气中的水,故应是碱石灰;Ⅴ中的试剂的作用是除去剩余的氨气,故应为浓硫
酸。
(3)装置连接顺序改变后,因为 3CuO+2NH3 N2+3Cu+3H2O,该反应有水生成,且氨气肯
定不能完全反应,剩余的氨气和水反应 NH3·H2O,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3Nx,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R,则:
M3Nx ~ x /2 N2
3R+14x 11.2 x L
2.5g 0.56 L
2.5×11.2x =(3R+14x) ×0.56
得 R=12 x,因 x 是 M 的化合价,只能取正整数,R 为 12、24 或 36,则此元素只能为 Mg,
化合物 A 是 Mg3N2。
【答案】(1)分液漏斗
(2)碱石灰 3CuO+2NH3 N2+3Cu+3H2O 浓硫酸
(3)变蓝 CuO 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水,是试纸变蓝
(4)Mg3N2
28.(16 分)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1)的规定使用。作为
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 G 和 W,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1)G 的制备
①A 与苯酚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 CH2 原子团,他们互称为 ;常温下 A 在
水中的溶解度比苯酚的 (填“大”或“小”)。
②经反应 A B 和 D E 保护的官能团是 。
③E G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W 的制备
①J→L 为加成反应,J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②M→Q 的反应中,Q 分子中形成了新的_________(填“C-C 键”或“C-H 键” )。
③ 用 Q 的 同 分 异 构 体 Z 制 备 , 为 避 免
发 生 , 则 合 理 的 制 备 途 径 为 酯
化、 、 .(填反应类型)
④应用 M Q T 的原理,由 T 制备 W 的反应步骤为
第 1 步: ;第 2 步:消去反应;第 3 步: .(第 1、3 步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①A 中也含有酚羟基,组成上与苯酚相差一个 CH2 原子团,它们的关系是同系物;
A 的碳原子数比苯酚多,溶解度应小于苯酚的。
②从 A E 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看,A B 过程中酚羟基反应了,D E 过程中酚羟基又生
成了,故过程中保护的官能团是酚羟基。
③从 E G 的结构变化看,是羧基生成了酯基,故发生的是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
(2)①J 能跟 2HCl 加成,说明 J 中两个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J 中只有两个碳,故 J 是乙炔,
结构简式为 HC≡CH。
②两个乙醛发生反应时,其中一分子乙醛断开碳氧双键,另一分子乙醛断开α—H,H 原子接
到氧原子上,剩余的部分接到碳原子上,故新形成的化学键是 C-C 键。
③ 的同分异构体经过三步生成 ,且第一步是酯化,其结构应为
,经过酯化、加聚、水解即可得到 。
④T 中有 4 个碳原子,而 W 中有 6 个碳原子,故第一步应由 M 和 T 发生类似 M Q 的反应,
方程式为:
第二步发生消去反应:
第三步的反应为:
【答案】(1)①同系物 小于 ②—OH
③
(2)①HC≡CH ②C-C 键 ③加聚 水解
④
29.(14 分)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
(1)O3 与 KI 溶液反应生成的两种单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分子式)
(2)O3 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 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题 29 表所示。已知:
O3 的起始浓度为 0.0216 mol/L。
①pH 增大能加速 O3 分解,表明对 O3 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
②在 30°C、pH=4.0 条件下,O3 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 mol/(L·min)。
③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 O3 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__。(填字母代
号)
a. 40°C、pH=3.0 b. 10°C、pH=4.0 c. 30°C、pH=7.0
(3)O3 可由臭氧发生器(如下图)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图中阴极为_____(填“A”或“B”),其电极反应式为 。
②若 C 处通入 O2 ,则 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若 C 处不通入 O2,D、E 处分别收集到 x L 和有 y L 气体(标准情况),则 E 处收集的气体中
O3 所占的体积分数为 (忽略 O3 的分解)。
【解析】(1) O3 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KI 氧化成 I2,本身被还原成 O2,故反应生成的两种单质
是 I2 和 O2。
(2)①由题意知,pH 增大,O3 的分解速率增大,故起催化作用的是 OH-;
②O3 的起始浓度为 0.0216 mol/L,30°C、pH=4.0 条件下,减小一半(0.0108 mol/L)所需要的
时间是 108 s,故反应速率为 1.00×10-4 mol/(L ·s);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溶液的 pH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较大,故 30°C、pH=7.0 时的速率最大;
在相邻温度和相邻 pH 的条件下,温度的影响程度大,故 a 比 b 快。
(3)①臭氧是 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故 B 电解应为阳极,则 A 电极是阴极,其电极反应式
为:2H+ + 2e- == H2↑;
②若 C 处通入 O2 ,O2 要参加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O2 + 4H+ + 4e- == 2H2O;
③若 C 处不通入 O2,则 D 处收集到的气体是 H2,E 处收集到的气体是 O2 和 O3,设生成 O3
的体积为 V,则生成 O2 的体积为( y -V),根据两极通过的电子数相等,有:
2 x =6V+4( y -V),故 V=( x -2 y ),O3 占的体积分数为
y
yx 2 。
【答案】(1)I2 O2
(2)① OH- ②1.00×10-4 ③b a c
(3)① A 2H+ + 2e- == H2↑
②O2 + 4H+ + 4e- == 2H2O
③
y
yx 2
2011 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重庆卷)解析
陈从兵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 QQ;6453496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30 分)
本大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
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
解析:
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都是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膜;叶绿体是进行光合
作用的场所,既含有 DNA,又含有 RNA,它包括基粒和基质,基质与光合作用
的暗反应有关,含有相关的酶;水分子是自由扩散面 K+是主动运输;线粒体是有
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释放大量能量并产生 ATP 与运动有关。
正确答案为:C
此题属基础题,识记类,容易题,低档题。
2.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人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解析:
菌落就是由单个细菌或同种细胞繁殖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
群体,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种群,所以单个菌落就只有一种细菌。青霉素只能抑制
细菌的细胞壁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型的生物。半固体
培养基中可以观其细菌的运动。
正确答案为:D
此题属基础题,识记类,容易题,低档题。
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医生
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氧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 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解析:
抗毒素就是中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的抗体。凝集素是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出来
的能凝集红血球的一种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抗体当然不能当作抗原而引起体
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正确答案为:A
此题属基础题,识记类,容易题,低档题。
4. 2008 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
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 K 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解析:
变异(基因突变)在前,(黑暗是环境)选择在后。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密度不是生态因素而是种群的特征。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K 值)制约的主
因素是水中的溶解氧。间接使用价值是生物的生态功能,科研价值是直接使用价
值。
正确答案为:C
此题属基础题,识记类,容易题,低档题。
5. 题 5 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
浓度的 KNO3 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A.3h 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h 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 K+、NO—
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 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解析:
3h 后,两组幼苗重量均已超过初始萎蔫鲜重即发生了萎蔫,一方面是因为蒸
腾作用散失了水分,另一方面是因放在比根细胞浓度大的 KNO3 溶液中,根细胞
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根系从一开始就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NO3
—,6h 后鲜重增
加说明根细胞吸收的水分比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多,根细胞内离子浓度高于外界
溶液浓度应在 6h 前就开始了,只不过根细胞吸收的水分比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
少,所以鲜重还是在减少。根细胞内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的离子数量在增多,而吸
水量也在增加,根细胞内离子浓度在变化,而根外浓度也离子被吸收和水分的吸
收在变化,根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变化不好确定,所以根的吸水能力不好判定。
12h 后,由于甲组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NO3
—,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
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而乙组放在比根细
胞浓度大很多的 KNO3 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
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吸收离子与吸收水分是两面个相对独立
的过程。
正确答案为:B
此题属应用题,为曲线理解分析类,较难题,中档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40 分)
30.(26 分)
Ⅰ.下列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
含量状况。
(1)表中 A 是 ,B 应 。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
激素 A 起 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
是 。
(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 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 少言
寡 语 、 反 应 迟 钝 及 嗜 睡 等 现 象 。 现 象 ① 说 明 甲 状 腺 激 素 的 相 关 作 用
是 ;现象② 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是 。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症。
解析:
考查的是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识记、容易题。需了解激素
的分泌、作用和调节——反馈(负)调节的知识。
正确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抑制(反馈调节);下丘脑。
(2)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兴奋性。
Ⅱ.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 2 天,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
置 10 天后制的豆腐乳。
(1) 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
越高。为研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之称样液,等量加入各试管,进行了
以下实验。
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A 后,样液的颜色将 。处理④中,100℃加热
的目的是 。
如果处理③与处理④相比,显色较 ,且处理 与处理 相比,显色
较 ,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 分解。最终使肽
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2)食用豆腐乳后,其中的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 作用形成的氨基
酸,还可以由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氨部分合成 。
解析:
借微生物考查学生实验分析、探究能力以及动物代谢的相关知识。属中档题、
较难。
可贵的是实验中设计了两个实验变量:时间的长短和酶的活性有无。审题的关键
是把握住;“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
设计①②③探究时间,设计③④探究酶的活性有无。
蛋白质 蛋白酶 多肽 肽酶 氨基酸。
了解双缩脲试剂 A、B 的成分,双缩脲试剂 A 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
数为 0.1 g/mL 的水溶液;呈无色。双缩脲试剂 B 的成分是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为 0.01 g/mL 的水溶液,呈浅蓝色。如果学生没有做过实验或没有观察过实
验第一空将不能正确作答。
正确答案为:(1)不变;使酶失活;浅;浅;蛋白酶(肽酶)。
(2)氨基转换;糖类和脂肪。
31. (16 分)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的基因
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
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与拟南芥 t 基因的 mRNA 相比,若油菜 Tn 基因的 mRNA 中 UGA 变为AGA,其
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ACUCUAA”,则 Tn 比t多编码
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 。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
原因是 .若③的种皮颜色为 ,则说明油菜 nT 基因与拟南芥 T
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 nT 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 t 基因,则③中进行
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为 ;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
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
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列最小的个体表现为 ;取③的茎尖培养成
16 颗植珠,其性状通常 (填 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 (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
种。
解析:
通过对基因工程和遗传知识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属
中档题,较难。
油 菜 Tn 基 因 的 mRNA 中 UGA 变 为 AGA , 而 末 端 序 列 为 “ — —
AGCGCGACCAGACUCUAA——”,在拟南芥中的 UGA 本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
氨基酸,而在油菜中变为 AGA 可编码一个氨基酸,而 CUC 还可编码一个氨基酸,
直到 UAA 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假设油菜 Tn 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是一个 t 基因,注意拟南芥是
指实验有的突变体 tt,所以③转基因拟南芥基因型为 Tnt,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四
分体是由于染色体进行了复制,基因也进行了复制,因而基因型为 TnTnt t。
设③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卷曲与正常叶是由 B、b 基因控制,正常叶为显性,而
该对性状与种皮性状为独立遗传,则这两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则:
③转基因拟南芥 ╳ 双杂合拟南芥
Tntbb TtBb
进行逐对分析:Tnt╳Tt 1/4TnT 、 1/4Tnt、1/4 Tt 、1/4tt
由于 Tn 和 T 的功能相同,所以表示为 3/4T--(深褐色)、1/4tt(黄色)
bb╳Bb 1/2 Bb(正常叶)、1/2 bb(卷曲叶)
所以后代中有四种表现型;
3/8 种皮深褐色正常叶;3/8 种皮深褐色卷曲叶
1/8 种皮黄色正常叶;1/8 种皮黄色卷曲叶
取③转基因拟南芥的茎尖培养为植物组织培养为无性生殖,所以后代性一般
不变。(排除基因突变)
由上可知所得③转基因拟南芥 Tnt 和野生型拟南芥 TT 两个品种相当于发生基
因突变,没有隔离,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是同一个种。
正确答案为:(1)2
(2)重组质粒(重组 DNA 分子);重组质粒未导入;深褐色。
(3)TnTnt t。;黄色正常、黄色卷曲;不变。
(4)是
此套题难度不大,考查识记的偏多,理解推理分析较少,而填空题中类似判
断题型的填空又多,降低了难度,而不能很好考查学生能力,区分度不明显。
武汉至臻高考艺术生文化签约辅导(招生简章)
武汉至臻高考辅导教室,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职教师姚老师创办,高考成绩
连续四年一本上线率 95%,总分平均提高 80~300 分!2011 届高考两期班 12
名艺术生全过一本线。其中 0 基础集训班,高考最高分为武汉中学肖阳 476,
最低分六十八中美术生王莹 394。
三大保证
1.华师专家领队、高考名师教学,华师内部授课资料。
2.严格限制人数,确保每课质量。专职班主任跟踪管理。
3.四年均平一本上线率 95%,2011 届全部进入一本院校。
一、招生对象:
报考艺术生类专业的全国考生。
(3 人及以上团报免费提供优质住宿单人单间)
二、培养模式:
1.一对三 VIP 内部资料班。
2. 6 人效果签约精品小班。
三、上课时间
1.全日制,上午 7:30 到晚上 21:30 (逢校考延后)
2.选科生,根据自己时间选择。
四、教学地点
武昌小东门粮道街 汉口杨汊湖小区
五、开班时间
2012 年 1 月 1 日~3 月 20 日
六、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1346995-0885 张老师 (文综)
在线咨询:QQ: 4500-33101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4 Sh2021-05-149页
- 高考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试题与答案wo2021-05-1417页
- 2012高考英语易错点总汇附详解2021-05-14127页
-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必考知识点:定语2021-05-1413页
- (新课标)天津市2020年高考数学二轮复2021-05-149页
-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讲义专题122021-05-1425页
-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理2021-05-1411页
- 2019年高考全国卷2-理综化学试题(2021-05-149页
- 近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解答2021-05-1412页
- 福建高考数学科质量分析暨复习建议2021-05-1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