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6.73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莎士比亚戏剧开始时因其过于“通俗”并没有得到戏剧界的认可,并因其过于“通俗”而被当时的专业戏剧创作者排挤、轻视。不过,大众剧场为其带来了无尚荣耀。之后的岁月,莎士比亚戏剧不仅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经久不衰地演绎,同时也成为戏剧艺术家的必修课,被高高供于戏剧史乃至文学史的神坛之上。这个过程,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群众文化也能诞生经典;贴近群众的“俗”的艺术,更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文化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
莎士比亚从一开始就以大众剧场的所有观众为对象,主题包含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台词对白更是取材于群众,大量运用民谚俚语,插科打诨。这与华丽的字句一起,构成奇妙的审美效果,并进入现代英语的血液,成为英语文化的一部分。
莎士此亚起于“草根”阶层,却广泛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热烈追捧,并经历了历史和国界的检验。由“草根”而入“庙堂”的,古今中外,不独莎翁一例。宋代词人柳永,曾因“倚红偎翠”、“浅斟低唱”入不得殿堂,但谁也否认不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事实,“杨柳岸,晓风残月”成为流传千年的经典,他无可厚非地重回并永居庙堂之上。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就分出了贵族派和平民派两种力量。贵族派只为少数贵族服务,虽然在诗歌和法语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却远没有平民派作家拉伯雷的名气。后者因为用民间语言写出了现实主义关注人性的通俗作品并广泛传播,而在文艺复兴的史册上声名赫赫。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俗”的文化都战胜了以“雅”为出发点的艺术。平民派的“俗”,本质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的起源就是挑战教会思想文化的统治,回归最普通大众的人性,因此莎士比亚才能成为英国文艺复兴的伟大代表。
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尤利西斯》,被誉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但其情节的复杂性,意识流手法的晦涩性,致使能够阅读这本小说的人寥寥无几。西方现代主义兴起以来,大量文艺家刻意制造陌生化的效果,为作品打上了所谓的“精英”烙印。这种风潮在中国的表现也非常突出,这不应是大多数文艺家长期的艺术追求。专业文学艺术创作往往会在巅峰处走向低谷,失去创作的激情和创新的灵感,而群众文化却更可能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专业文艺创作者必须正视群众文化的发展,这是应有的正确态度。近年来,不少作家做出了很多尝试,将视角放在普通大众身上,叙写小人物,细描日常生活状态与个体微妙的心理情绪。不过如果是居高临下用专业和高雅的身份去恣意想象和构建群众,不会有群众真正想要的表达。现在群众创造、欣赏、提升文学的水平不断增长,如何正确面对群众文化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在群众文化的土壤上更好地孕育和繁荣专业文学艺术,已是专业文学艺术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廖文《莎士比亚戏剧:由“俗”到雅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莎士比亚戏剧具有贴近群众的“通俗”性特点,更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所以最终
走到了艺术的巅峰。
B.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台词取材于民众,吸收民间语言精华,追求俚俗,也不排除
华丽,有着奇妙的审美效果。
C.以“雅”为出发点的艺术,若忽视普通大众的人性,就难以和以人为本的“俗”
文化较量。
D.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中国文艺家也都刻意制造陌生化的效果,追求为作品
打上精英烙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莎士比亚戏剧取得杰出艺术成就的过程谈起,引出观点,为下文论证奠定
基础。
B.文章除用莎士比亚的例子外,还用柳永、乔伊斯等例子,论证了群众文化也能产
生经典的观点。
C.文章第四段把“俗”文化和“雅”艺术对比,鲜明地论证了贴近普通大众的“俗”
文化,更经得起历史检验。
D.文章逻辑性较强,层次分明地论述了群众文化能够诞生经典及如何正视群众文化
发展等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莎士比亚戏剧因其过于“通俗”,在戏剧史上一直被专业戏剧创作者排挤、轻视。
B.专业文学艺术创作往往会在巅峰处走向低谷,而群众文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近年来,不少作家逐渐正视群众文化的发展,尝试描写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与
微妙的心理情绪。
D.因为群众创造、欣赏、提升文学的水平在逐步增长,所以专业文学艺术家要更好地孕育和繁荣专业文学艺术,防止被群众文化击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3. 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食物中毒、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和抗击新冠肺炎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年我国成功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成功研制生产出
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高度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6.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青 衣
毕飞宇
自古至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A档、B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可也没到火烧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自己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想闭上眼睛养养神,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得没办法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说。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
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西王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西王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戴头套,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里。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唱了,她唱的依旧是二黄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三人称为叙述者,叙述者不受时空限制,全知全能,能深入透视主人公筱燕秋的内心。
B.小说通过筱燕秋冲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的惺惺相惜。
C.筱燕秋一生执迷于青衣表演,当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时,她不能不陷入疯狂,所
以才会出现风雪中她“旁若无人,边舞边唱”的情节。
D.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相照
应,相互阐释。
8. 文中有三处关于“风雪”的描写,这三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主人公“筱燕秋”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
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B.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
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C.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
/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D.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
/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的名字不传于后世,因为受过膑刑(刖刑),所以
被称为“孙膑”,著有《孙子兵法》。
B.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又称“墨刑”。后来也
施于士兵,以防逃跑。
C. “梁”即后文所说的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
开封西北。
D. “师”指军师,与前文“遂以为师”不同义,此处指军中统帅的助手,承担为统
帅出谋划策之责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根据法律用刑,断其双足。
B.孙膑深有计谋。认为打仗时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定下围魏救赵之计。田忌听从
了孙膑的意见,在桂陵大败魏军。
C.在马陵之战中,庞涓过于自信,判断齐军死亡过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
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D.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瞧不起齐兵的心
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①。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②,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二年:即淳熙
三年到四年。不足两年,作者官职多次调动,官迹所至江西、湖北一带(旧属楚地)。②青钱:指荷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首句“聚散匆匆不偶然”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二年遍历楚山川”说明近年行迹,表达出自己游历楚地山川的欣喜之情。
B.“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为点题之句,表达出词人对景痛饮以遣离愁的情绪。
C.词中以“绿带”“青钱”分别比喻湖水与荷叶,生动传神;动词“萦”“点”更
是激活了词句意境。
D.“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笔触,表达出词人对于此地风光的钟爱之情。
15.词末“后夜相思月满船” 被历代评者赞为佳句,请简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柳永《望海潮》“_________”写杭州户口的繁庶;“_______”写钱塘江的广阔无边。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观景象。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12分)
根据课内学过的古文,完成17~20题。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至赵矣 间:小路。这里指“从小路”。
B.顾吾念之 顾:只是,不过。
C.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D.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处理公务。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即患秦兵之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欲以击柱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衡因上疏陈事
D.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十年乃成
1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徒见欺
A. 故燕王欲结于君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是指:礼、乐、射、御、文、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贫贱者的居住之地被称为“闾左”。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中央向地方征召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汉画是佛教传入之前的中国本土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帛画。所谓帛画,是以丝织品为________,用各种颜色绘制出的物象画。它与一般丝织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花纹是织造或印染而成的,多为重复出现的相似图案。________丝织品花纹也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它是一种工艺美术,与帛画的原创性不同。已经迄今发现的战国两汉时期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护,多数只能观其片段。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覆盖在内棺棺盖上的长度皆超过两米的彩色帛画状态完好,十分____。( ),以表达墓主人升仙进入天国的愿望。观此帛画,那神秘诡谲的艺术氛围、灵动飘逸的艺术手法给人以无限遐想,仿佛让我们回到了楚汉辞赋所描写的那个________的神话世界,遨游于楚汉浪漫的艺术殿堂。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媒介 然而 秀美 五彩斑斓
B.载体 尽管 精美 光怪陆离
C.载体 然而 精美 五彩斑斓
D.媒介 尽管 秀美 光怪陆离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幅帛画内容大致相似,描绘天上、人间、地府诸情景
B.帛画一共两幅,内容大致相似,描绘天上、人间、地府诸情景
C.天上、人间、地府诸情景被两幅帛画描绘,内容大致相似
D.内容大致相似的两幅帛画,描绘天上、人间、地府诸情景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迄今战国两汉时期已经发现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护,只能观其多数片段。
B.战国两汉时期迄今已经发现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管,多数只能观其片段。
C.已经迄今发现的战国两汉时期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藏,多数只能观其片段。
D.迄今已经发现的战国两汉时期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存,多数只能观其片段。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有不太好的倾向,理想是赚大钱。当然可以赚钱,但是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8日
②互联网时代,“有趣”成为“95后”择业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95后”最向往的职业排名是:网红、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和cosplayer(角色扮演玩家)。“95后”选择创业的人群中,46%的人会选择海淘、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1月22日
③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题目,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答案
1. D “中国文艺家也都”扩大范围
2. B 乔伊斯的例子不能论证这一观点,乔伊斯的作品代表了疏离群众的唯“雅”的文学艺术
3. C A项 “一直”扩大范围,只是被当时的专业戏剧创作者排挤;B
项,“群众文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曲解文意,文中说“群众文化却更可能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解决”夸大其词;D 强加因果联系。“防止被群众文化击垮”无中生有。
4.A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可见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可以有效防控的。
5.D(A原文是我国部分地方政府,选项扩大了范围;B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研制疫苗,文中无据;C“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提升”说法有误,应急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各级迅速防控,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等原因)
6.①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②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③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1分,共5分,意思相近即可)
7.B (“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的惺惺相惜”错。此处应该是为了表现二人之间的矛盾。)
8. 第一处:午后天空阴沉,天气预报说有风雪,暗示着情节和人物命运即将发生变化。第二处:天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突出了路途的艰难,烘托出筱燕秋焦急的心情。第三处:“风雪”象征着主人公人生的坎坷经历,风雪中的唱舞是她对命运的反抗。路灯下,雪花飞舞,主人公以“风雪”为背景演出,给文章增添了悲剧色彩。(每处2分,共6分)
9. ①筱燕秋是一位优秀的京剧青衣旦角,具有高超的艺术表演水平。“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坯子。”成功塑造了京剧《奔月》中的嫦娥形象。②筱燕秋热爱舞台,极度自负,无视人情世故。认为只有自己才是饰演嫦娥的最佳人选,无视别人目光,不愿让戏。③筱燕秋极其敬业。为了表演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生病也不住院。④筱燕秋痴迷执着、视戏如命,是一位悲剧性人物。(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
10、D
11、A 《孙子兵法》孙武所著,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2、C “齐军死亡过半”曲解文意,“亡”是逃跑之意。
13、(1)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游说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载着他一起回到齐国。(采分点:如,到……去。阴,暗中。之齐:之,动词,到……去。句意2分)
(2)然后孙膑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在马陵道两旁隐伏,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采分点:第一句省略主语“孙膑”。齐军善射者万弩,定语后置句。期:约定。句意2分)
词句注释
膑:古代的一种刑罚,挖去膝盖骨。周代改膑刑为刖刑,砍断两足;但典籍中仍常用“膑”来指刖刑。孙膑的名字不传于后世,因为受过刖刑,所以称之为“孙膑”。
阴:暗地里,秘密地。使:派人。
疾:妒忌。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嫉”
以法刑断其两足:指对他实行刖刑。以法刑:根据法律用刑。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后涂上墨,又称“墨刑”。
隐: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隐”,“使……不显露”的意思。见:出现。这句是说,想使孙膑不能露面。
如:到……去。梁:魏国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后,又称为“梁”。
以:以……的身份。刑徒:受过刑的罪犯。
奇:指有特别的才能。
窃载:偷偷地载到车上。与之齐:和他一起到齐国去。“与”后面省略代词宾语“之”(他),文中的“之”是动词,“到……去”的意思。
田忌:齐国的宗室。善:意思是认为他有才能。客待之:把他当做客人对待。“客”是名词作状语。
进:推荐。
将:以……为将。
谢:婉言推辞。
刑余之人:受过刑的人。
师:此处指军师,和上文“遂以为师”的“师”不同。
辎车:有帷的车。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大意是,解乱丝的人不能握紧拳头。杂乱纷纠:指乱丝。控:攥紧,拉。卷:通“拳”,拳头。
救斗者不搏撠:大意是,劝解打架不能在双方相持很紧张的地方去搏击。撠:弯起胳膊去拉住东西。这里指打架的人互相揪住。
批亢:指打击要害处。批:击。亢:喉咙。捣虚:指冲击敌人的空虚之处。
形格势禁:是两个并列的主谓结构,指形势禁止相斗。格:止。
轻兵:轻装的士兵。
罢:通“疲”。
走:趋向,奔向。大梁:魏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市。
街路:指要道。方虚:正当空虚之处。
是:这样。收弊于魏:对魏可以收到使它疲惫的效果。“弊”,疲惫,指力量削弱。
邯郸:赵的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桂陵:魏地。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围魏救赵”的事发生于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
根据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记载,在桂陵之战中庞涓被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齐军已经越过(国境)而向西进了。
三晋之兵:指魏军。三晋:指魏、赵、韩。晋是春秋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后来它的三家大夫分晋,成了魏、赵、韩三国。
号为怯:被称为胆小的。
因其势:根据客观情势。利导之:顺着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
趣利:跑去争利。趣:通“趋”,趋向。蹶:跌,挫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受挫折”的意思。军半至: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意思是在行军途中军队损耗过半。
逐日减灶:
是为了造成齐军逐日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军“倍日兼行”,使之处于“百里而趣利”的不利地位。
轻锐:轻兵锐卒。
倍日兼行:两天的路程并作一天走。
度其行:估量其行程。马陵:魏地,在今山东鄄城县。
斫大树白:把大树砍白了。指把树皮砍掉。斫:砍。书:写。
善射者万弩:善射箭的弩手一万人。
期:约。发:(箭)射出去。
见白书:看到树白上的字。书:字。钻火:钻木取火,这里指取火。烛:照。
相失:彼此失去联系。
刭:用刀割脖子。《史记·魏世家》说庞涓是被杀的。
太子申:魏惠王的太子,名申。马陵之役,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以庞涓为将。
译文: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事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但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游说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载着他一起回到齐国。
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于是把他当作老师。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要让孙膑做将领。孙膑婉言推辞说:“受过刑的人不可以做将领。”于是就用田忌做将领,让孙子做军师,在有帷幕的车子里,坐着为田忌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第二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们
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失去照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14.A 无欣喜之意,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15. ①虚写(想象)。(1分)写词人想象分别后自己思念友人的情景,扩大了诗歌意境,流露出强烈的不舍之情。(1分)②情景交融、融情于景。(1分)月色满船实是相思满船,写景同时融入了对友人的浓浓情意。(1分)③“满”写得妙。(1分)一个“满”字两层含义,既是指自己深夜无眠,月色洒满船,又是指对友人的相思满溢胸中,含蓄写出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1分)
16. (1). 参差十万人家,天堑无涯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7 D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18.B(A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代词,代上文所言之事; B 都是介词,用。C介词,通过;副词,于是。 D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19 C 例句为被动句。
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定语后置句; C项,被动句,“见……于”表被动;D项,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20. B . A “文”错。 C “拜”是授予官职之意。D孝廉,是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察举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21.B 媒介:使双方( 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文中是说画绘于丝织品之上,所以应该用“载体”。
尽管......但......:表转折关系。 然而......但......不搭配
秀美:清秀美丽。精美:精致美好。根据后文对帛画的描述,其特点并非“秀美”,而用“精美”则契合题意。
五彩斑斓: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神话世界有形象有色彩,而不是只有色彩,所以应用“光怪陆离”。故选B。
22.A 根据上句的具体描绘,用“两幅帛画”承接上文紧密自然,然后再说帛画描绘的情景,层次清晰合理。 B选项 谓语“内容大致相似”和主语“帛画”不搭配,主语应该是“两幅帛画”;C选项将陈述对象由“帛画”换成了“天上、人间、地府诸情景”,与上文衔接不佳。D选项以“内容大致相似的两幅帛画”开头,与上文衔接的紧密程度不如直接以“两幅帛画”开头。
23.D。 A项,“迄今战国两汉时期已经发现”语序不当,“因而难以保护”中的“保护”与上文搭配不当、“多数”位置不当。
B项,“战国两汉时期迄今已经发现的”语序不当,“因而难以保管”中的“保管”与上文搭配不当。
C项,“已经迄今发现”语序不当,“因而难以保藏”中的“保藏”与上文搭配不当。
24.写作
【材料解读】三则材料都在讲述同一个话题,那就是青年人的择业观念。材料一是袁隆平院士对青年择业的期望,他希望青年要向前看而不能专门向钱看,“
向前看”意味着志趣高雅、胸怀远大;可以赚钱,但同时也要服务社会、造福百姓。材料二阐述了95后的择业观,“有趣”凸显出他们择业要符合个人意趣的特点。材料三是马克思的择业观——既要符合自身利益,又要有益于人类的幸福,即将自身利益和人类利益完美结合。
立意时,考生可以围绕一则材料,如围绕材料一写择业当志存高远,心怀天下;围绕材料二写择业当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满足自身需要;也可以综合三则材料,写我们择业时既不能只顾自己,陷入精致的利己主义泥潭,也不需要完全公而忘私,不恤己身投身光荣伟大的事业,而是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和两全。此外,立意时若选择择业要结合自己利益和人类利益,最好结合现实材料,分析如何做,写出深度,让文章具有实践性。
【正确参考立意】①择业当志存高远;②选择“有趣”,方可“有为”;③青年择业,当利己利他;等等
【偏题立意】怎一个“有趣”了得(围绕材料二批判95后的择业观,全盘否定个人兴趣在择业中的意义)。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2021-06-0215页
- 河北省沧州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2021-06-0222页
-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8-20192021-06-0224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2021-06-0218页
- 2018-2019学年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2021-06-0219页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2021-06-0217页
-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一中20192021-06-0220页
- 内蒙古开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216页
- 2014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2021-06-0212页
- 【语文】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2021-06-0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