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海南省琼州市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
①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越的古俗,东夷南蛮进入华夏,其原来的文身与古礼和风俗的关联已在五帝时代与华夏的融和中渐渐消失。而百越之地的吴在殷商末年,越在春秋末年仍以文身为俗。《墨子·公孟》曰“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这里“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国的,不仅仅是风俗,而且是礼。墨子讲越国的“剪发文身”,是与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用“大布之衣,群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的“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相比较的。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国,仍是剪发文身。越国的“剪发文身”之礼,能与春秋时代的齐、晋、楚三国之礼并行且与之一样达到“其国治”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于越国之礼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于三国,但在内在核心上却与之相同。从内在核心上讲,“剪发文身”这一源远流长的古礼,具有与其它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
②第一,文身图案与氏族的根本观念紧密相关。身之所文的,是类似于图腾理论所讲的图腾。既是氏族部落之祖先,又是氏族成员的保护神。《史记·周本纪》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害。”文身关系到百越诸族的根本观念。
③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诸族的成人礼的作用。《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这是从冠笄之礼的角度讲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的不同。冠笄之礼是中原诸族的成人礼。男子成年行冠礼,头上戴冠,以冠束发。女子成年行笄,用笄束发。百越诸族则是剪断头发而形成符合越礼的发式。中原成年之礼,不仅是冠笄,还有相应的服饰,同样百越的成人之礼,不仅要断发,还要拔牙、漆齿、文身。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意味着将人的自然之躯,按社会、仪式、观念的要求加以改变,显示了自然人向社会(氏族、文化)人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 25 -
④第三,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标识。《墨子》讲的越王用“剪发文身”之礼以“治其国”,越礼与华夏之礼一样,其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黎族规定奴婢不得文面:“惟婢获则不刺面。”《礼记·乐记》讲,“礼”的最大功能在“别”(区分)。《荀子·礼论》讲了“别”就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如果说,文身作为一种古礼,最初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然后有从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社会的再进一步演化,就会提升到别贵贱的等级标志。从越王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文身已经演进到别贵贱的功能了。
⑤文,这种在身体上刻镂图像的行为,使自然之人变成社会之人和文化之人。文身是在仪式(原始古礼)中进行的。是仪式使文身具有了神圣性,同时文身之人在仪式中获得的神圣使之成为仪式的核心。
⑥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摘选自《新华文摘》刊文,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之时,南面的楚也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发文身为礼。
B. 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在那时越国的文身古礼已经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演进到贵贱的功能了。
C. 百越地区古代的成人礼要断发、拔牙、漆齿、文身,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才能够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
D. 古代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是成人礼中最重要的一项。在那时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分析到文身是百越的古俗,并引用《墨子·公孟》的文字表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是“以治其国”。
B. 到了宋代,范成大还在《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惟婢获则不刺面。”这也证明了“文身”有对人进行等级区分的作用。
C. 文章以并列的方式论述了“剪发文身”与其他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D. 引用论证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引用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也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论是越王还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他们都希望通过礼仪定式和礼制规范划分人们的等级从而维护自己的政治梦想。
B. 从《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我们看到古代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成人礼的不同。中原各族男子成年行冠礼,女子成年行笄礼。
- 25 -
C. 越的剪发文身之礼与中原华夏之礼都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按照荀子所说,这种区分就是让“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D. 文身古礼蕴涵着与后代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是因为“文”已经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内容。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发文身为礼”错误。原文“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选项把范围扩大到“百越”。
B项,“在那时越国的文身古礼已经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演进到贵贱的功能了”错误。原文倒数第三段有在假设条件下把礼的功能演进分为三个层次,而“最初”的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而不是“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
C项,曲解文意。原文“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的标识”,所以并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仪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错,文章没有论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
- 25 -
项,选项内容因果倒置。原文“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 25 -
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的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 25 -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
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有效接收外太空讯息的干扰越来越大,南仁东响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项目研发主张。
B. 与美国“凤凰”相比,“天眼”巡天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可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
C. “天眼”结构庞大,精密度高,项目工序繁杂,在选址、论证、立项、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以避免出现任何瑕疵。
D. 文章围绕“时代楷模”这一主题,依托“天眼”项目的研发展开叙述,旨在突显南仁东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部分通过阐述“天眼”对于天文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南仁东勇于献身科学的无比崇敬之情。
B.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
- 25 -
C. 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南仁东朴实而伟大的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 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划分写作版块,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一步步走向深入。
6. 南仁东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答案】4. B 5. D
6. ①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②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④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中B项,“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表述错误。文本正确的表述为: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本题中D项,“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表述错误,文中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南仁东的精神品质来划分写作版块的。故选D。
【6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南仁东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结合文本,“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可以概括为①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据文本:他为了自己的科学梦想,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可以概括为:②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根据文本“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可以概括为: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根据文本“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可以概括为:④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下太平
莫言
小奥,大名马迎奥,但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叫他的大名,村子里的人都叫他小奥。
星期天上午,因为下雨,没法放羊,爷爷让小奥在家学习。他趴在炕沿上,翻了几页课本,心中感到厌烦。又看了一遍那几本看过很多遍的儿童绘本,更烦。他的目光盯着墙上一只壁虎看,突然,那壁虎向一只蚊子扑去。蚊子到嘴时,壁虎的尾巴一声微响,断裂了。另一只壁虎从黑暗中蹿出来,把那条在炕席上跳动着的小尾巴吞了下去。小奥大吃一惊,蹦了起来。他很想把奇迹告诉爷爷,却听到了爷爷响亮的鼾声。
他悄悄地从爷爷身边绕过去,顺手从门后抓起一个破斗笠扣在头上,然后轻轻地穿过院子,蹿出大门。雨下得不大不小,新用水泥铺成的大街上汪着明晃晃的雨水。他一边跳踩着水洼,一边念叨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小鳖他老姐,最爱把气生。哭了一整夜,天明不住声。圈里母猪黑,窗上玻璃明。养猪发大财,全家进了城。”
村街上没有人,一只麻雀叼着一只知了从很高的空中飞过。那知了尖利地呜叫,拼命地挣扎。小奥听出了知了的愤怒和不服气,这么大的知了被小麻雀儿擒住,它怎么能够服气?果然,那知了挣脱了麻雀的嘴;尖叫着钻到天上去了。那只失去了猎物的麻雀,筋疲力尽地落在张二昆家的门楼上。
- 25 -
张二昆家的大门是村子里最气派的大门,在大门两侧白色的墙上,右边写着“改建新式厕所”,左边写着“享受文明生活”。张二昆当村支书,是村子里最大的官。村里人都不乐意把改建厕所的宣传口号写到自家墙上,二昆说那就写到我家墙上。张二昆当村支书两年就把这个乱得出名的村子治理得服服帖帖。张二昆让村子里的人都坐上了马桶。张二昆说农民坐着拉屎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小奥想到刚开始爷爷蹲到马桶上骂二昆,过了几天爷爷坐到马桶上夸二昆。张二昆当官前是村子里最大的刺儿头,他曾经将他的前任拖到村西头那个大湾里。小奥记得那天的场面,真像过节一样。那个官不会游泳,在湾里挣扎,喝湾水把肚子都喝大了。那个官刚爬到湾沿上就被张二昆踢下去。爬上来又踢下去。爬上来又踢下去。后来那个官哭着说:“二昆,爷爷,我承认了还不行?”张二昆说:“你大点声说,让大家伙都听到,你承认了什么?”那个官说:“乡亲们,我承认,我将黑青铁路占咱们村的公留地的赔偿款挪用了一点点。”
张二昆说:“大家伙儿都把手机拿出来录视频,你大点声,当着大家的面说清,说你贪污了多少,怎么贪污的。说不说?不说你今天就在湾里泡着吧。”小奥记得那是前年二月里的事儿,湾里的冰刚刚融化,水很凉,小北风一吹,站在湾边的人都忍不住打哆嗦。大家都开了手机录视频,那个官站在湾沿,浑身流着水,嘴唇发青,哆嗦着交代罪行。张二昆说:“乡亲们,把证据保存好,千万别删了。我去投案了。”乡亲们说:“二昆,我们联名保你。”
小奥路过张二昆家大门口时,一扇大门嘎嘎响着打开了。张二昆跟随着一个五大三粗的黑汉子走出来。张二昆与那黑汉子握手,脸上挂着笑,嘴里连声说:“您尽管放心,袁武的工作我去做,不整改就关闭他的!”小奥不认识黑汉子,但他知道袁武是他的同学袁小鳖的爹,是养猪场的场长,这几年发了,但也让大湾渐渐地成了一个污水坑,井里的水,也散发着刺鼻的臭气,不能吃了。黑汉子钻进黑色轿车,张二昆对着车招手,目送着车沿着湾边的公路右拐北去。这时,他才像突然发现了似的,惊讶地问:“小奥,你在这里干什么?”小奥指一指门楼上的麻雀,说:“知了飞了。”张二昆道:“什么乱七八糟,回家写作业去。”小奥站得笔直,盯着张二昆看。张二昆虎着脸说:“看什么?回家让你爷爷给你爹娘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滚回来,我们太平村要干大事,不用出去打工了。”
(节选自莫言《天下太平》,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小奥的大名叫“马迎奥”,乡亲们在大湾围观前任村支书被打时用手机录视频,这些情节展现了人物生活的背景,凸显了故事的时代特往。
B. 小说开头关于小奥看两只壁虎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奥厌烦无聊的心理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塑造了小奥这一质朴的农村少年形象,真实而鲜明。
C.
- 25 -
小奥蹿出大门后念叨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这看似随意的念叨,暗示袁武养猪发财的同时给家人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构思巧妙。
D. 前任村支书贪污挪用村里公款的丑恶行径,“五大三粗的黑汉子”钻进轿车扬长而去的官僚作派,对塑造张二昆的形象起到了对比衬托的作用。
8. 张二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始终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这种行文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张二昆是一个带头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干部形象。强逼前任支书交代罪行,决心整改袁武的养猪场,表现了他敢于斗争、敢做敢当的性格。改建厕所,号召外出村民回乡干大事,表现了他身上新时代的文明意识和实干精神。
9. 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能将一些零散的情节统一起来,使叙述散而不乱。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张二昆,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接地气。从一个小孩的眼光和心理出发,能将一些很平常的事物写得饶有趣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题干要求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五大三粗的黑汉子”钻进轿车扬长而去的官僚作派,表述有误。从情节上看黑汉子是来找张二昆谈整改之事的,文中提到“黑汉子”时只是说“五大三粗”“钻进黑色轿车”,“官僚作派”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人物的各种描写,通过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最后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答题要先概括后分析。从情节内容上看,张二昆是一个基层干部形象,带头进行新农村建设。涉及的事有改建厕所,带头倡导文明生活;强逼前任支书交代罪行,表现他敢于斗争、敢做敢当;和黑汉子谈话,他决心整改袁武的养猪场,表现他的敢于斗争;结尾他说“回家让你爷爷给你爹娘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滚回来”,是号召村民回乡干大事,表现了他身上新时代的文明意识和实干精神。综合以上分析,归纳作答即可。
【9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做本题时,要考虑人物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依据人物特点分析其作用,具体可从情节安排方面、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和主旨效果三方面考虑。“小说始终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表明小奥是线索人物,通过小奥的见闻把故事相关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这种行文方式有哪些好处?情节安排上,可以使零散的故事情节紧凑起来,叙述不乱;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张二昆是主要人物,通过小奥的视角写到张二昆,人物形象更真实。如小奥“想到刚开始爷爷蹲到马桶上骂二昆”,“小奥记得那天的场面,真像过节一样”,“小奥站得笔直,盯着张二昆看。张二昆虎着脸说”,人物形象可感;表现效果上,以孩子的视角看事物,写来可以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比如文章前半部分“壁虎吃蚊子”“麻雀叼知了”的叙述和描写。回答有哪些好处,答题至少要梳理出三方面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 25 -
B.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B. 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线。
C. 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D. 汉之飞将军:指李广将军。王昌龄的山水田园诗作《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用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典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家世代学习射技,自己当初从军抗击匈奴之时,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经常发挥作用。
B. 李广作战时骁勇过人。吴、楚两地叛军作乱,他跟随太尉攻打叛军,并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旗帜,因此立功扬名。
C. 李广恃才自负,不顾安危,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他多次与匈奴作战,引发他人对其生命 安全的担忧。
D.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2)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李广的才能(才能气概),天下没有第二个,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
- 25 -
(2)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乏绝”是食用缺乏、断绝, 多指暂时供应不继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士卒”为“尽饮”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
“爱”是爱戴的意思,“士”为“爱”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
句意: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王昌龄的山水田园诗作《出塞》”错误。是边塞诗。《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这首诗反映了兵士们共同的愿望:在一个英勇机智的将军领导下,保卫祖国,不让敌人侵入国境。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错误。结合“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分析,“恃才自负,才气无双”是公孙昆邪对他的评价。
- 25 -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才气”,才能,才能气概;“负”,倚仗,依靠、凭借;“其”,代词,自己的;“数”,多次;“亡”,失去;“之”,代词,指李广。(2)“骑数百”(定语后置);“之”,代词,他;“追骑”,追来的骑兵;“以故”,因为这个缘故,因此;“脱”,逃脱。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抓抓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和代词,虚词“而”等。断句更多情况要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 25 -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hún,魂)邪(yé,爷)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
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逢故人
【唐】杜牧
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
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
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
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
B.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
C. 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D. 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
15. 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
- 25 -
【答案】14. C 15. ①一别多年,不能相见的悲伤;②白发如丝,容颜已老的悲叹;③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悲凉;④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解读有误,结合诗歌颈联中的情感是悲伤而不是惊喜。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明确要求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认真阅读诗歌筛选整理即可。诗中“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写了分别后多年不见的悲伤;“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采用互文,写了白发如丝不禁泪如雨下,悲叹年华易逝容颜易老;“况值落花时” 时值暮春,写了落花飘零的一种伤春之悲;“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悲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⑶“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江山如画 (4). 一时多少豪杰 (5). 同是天涯沦落人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戈”“豪”“涯”“逢”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_______,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十年来,中国从_______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_______的变化。四十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_______的教师爷。我们只有( ),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的辉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
B. 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
C. 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
D. 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约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B.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C.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D.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 25 -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忘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成功历史 B. 继续迈开锐意进取的有力步伐
C. 不忘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D. 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砥砺奋进:形容在磨练中奋勇前进。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结合“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分析,第一处选用“砥砺奋进”。
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第二处语境是表达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状况,用“一穷二白”比较合适。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第三处修饰“变化”,选用“翻天覆地”。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第四处重在表现外国无权对中国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而不是重在傲慢的态度。选用“指手画脚”。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为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原文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成分赘余,“超过”后跟确数,“左右”赘余,排除B项;A项“约”是表示不确定的数字,与“超过”同样矛盾,排除A项;另一处是“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排除D项。
故选C。
- 25 -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联系前文“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得出的结论应旨在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所以排除A项、B项;考虑与后文的衔接“从中总结经验”,从“伟大精神”中总结经验搭配不当,所以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20.下列各句中,名句运用表达不准确的一句是
A.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B. 面对那些过往,他总是叹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从前的一切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上,难以忘怀,但过去的再也不会回来。
C. 我们不能被一时的困难挫折吓倒,“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只要我们苦战攻关,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东山再起。
D. 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
- 25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C项,可以用“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越陌度阡 陌,南北向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B.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
D. 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随随便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错误。应该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故选A。
22.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故宫博物院文物失窃案被警方侦破后,故宫方面向北京警方赠送了一面锦旗,内容为“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
②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③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盛纮嫁女,客人对其说:“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
④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
⑤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 25 -
【答案】①将“撼”改为“捍”;②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③将“小女”改为“令爱”或“令嫒”;④将“杏林”改为“杏坛”;⑤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做本题时首先要审明要求,确定分析方向。其次,通读材料,大致了解各个文段的意思,对语句的语体风格进行辨识,这是修改的基础。再次,对应要求,先找后改,对应作答。重点看内容是否表达准确,是否符合文体格式和语言要求,用词是否符合褒贬和谦敬特征等。①中“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中将“撼”改为“捍”。“撼”,摇动,“捍”,保卫,抵御。用“捍”合乎语境;②“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存在语意重复现象,应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③客人恭喜盛纮嫁女时称:“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合适!”句中“小女”的说法不当,“小女”是用于称自己的女儿的,用“小女”称呼对方女儿,用词错误,应将“小女”改为“令爱”或“令嫒”,“令”,美好,可做礼貌性敬辞;④用“艺苑杏林艳羡”赞颂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用词不当,“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应将“杏林”改为“杏坛”。“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现在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或用来比喻教育界。⑤“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用“三长两短”不合语境,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常见于邻里间的交谈。
四、写作
23.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答案】例文:
遇见
经历了繁花似锦和骄阳似火,这秋叶凋零也就不觉别扭了。
本以为秋天了一切都已凋零了的我,听取妈妈的建议去爬山。因为离家很近,所以妈妈放心地让我一个人去。
刚到山脚,就稍稍有些惊奇了。为何?山上的时间仿佛停止了似的,本来应该变得枯黄而凋零的树叶依旧是绿的,没有一片树叶不争气地变为黄色然后凋落,全都像粘了胶水一般粘在了树上。这大片的绿似乎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花倒是没有的,这么娇柔的东西碰见如此恶劣的环境肯定都谢了吧?我是这么想的。可是,我走着走着,却发现,那大片碧绿的草间有一点白星!
- 25 -
那是什么?!我感到非常惊奇,便走进了那点白星。一看,居然是一朵小小的野白花!我感到不止一倍而是双倍的惊讶——这野花竟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花儿很少会在秋天开。瞧这花的品种,也不像是野菊花。那这花怎么会开在这儿呢?
很快,我的想象给出了答案:这朵不起眼的花一定是最坚强的。当秋天来临,它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坚持不住而倒下时,它却依旧挺立在草丛中!这样的生命,不仅是值得赞叹,而且是值得敬畏的。
初秋虽还有些许夏热意,但凉风一吹又冷了。这花儿开在这儿,一会儿经历热意,一会儿经历寒意,人这样都要感冒,更何况一朵花!很难想象它是如何在经历日晒雨淋和狂风暴雨之后,还依然顽强地绽放在这儿的。
抛开这些,仔细想想吧!已然入秋,爬山者是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不会在意这不起眼的野花儿。是呀!既不芳香扑鼻,也不色彩鲜丽,此为再平常不过的野花儿了。可它有它独特的地方,它能够依靠这独特,闪亮地活着。即使是再强劲的风,再猛烈的雨,也无法使它倒下,也无法使那独特湮灭!刹那间,我觉得它并非野花,而是明星!它甚至比人还坚强,因为它会生活,会把自己独特的一面展现出来,即使无人欣赏,也会顽强的挺立在那儿!这是奇迹,也非奇迹,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
这么一想,再看这朵花,发现它比我之前看到过的白花还要洁白,还要耀眼!因为它在焕发着生命的气息!
原来,秋,不是凋零的季节,而是考验的季节。多亏遇见这朵花,它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审题】请以“遇见”为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遇见”是动词。在写作的时候,设置“相遇”的对象很重要。遇见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想象世界里的。再者,“遇见”并不是简单的接触,而是指令“我”心灵受到感染、震动的接触。也就是说,“相遇”给我带来的影响巨大。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会突出文章的主旨,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与某人、某物难忘的“相遇”过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例如,写自己与某位老师的“遇见”,具体通过老师如何关心我学习和成长的事件的叙述,表现出老师的热心、负责的高尚情怀,表达出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 25 -
参考立意:最美的遇见;遇见温暖;遇见丹霞之美;我将遇见最好的自己;一面的遇见,一刻的感动等。
行文结构:首先,要先确定写作对象,接着就要思考,“遇见”时发生了哪些事,这些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带来了什么收获……本次作文可围绕“爱”和“成长”两大主题来构思。比如,“我”遇到了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他不仅性格和蔼,而且乐于助人,帮“我”克服了自卑心理,并提高了学习成绩。这就是师之爱。行文时,集中一两件事写“你”以及“你们”之间的故事,通过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比如,“我”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叔叔。当汽车在半路抛锚时,“你”出现了,帮“我”和妈妈换好轮胎,并对旅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是陌生人的爱。行文时,可采用对比手法,前面的几个路人都冷漠对之,唯有这位叔叔主动上前帮忙,而且十分热心,让“我”感到了温暖。
【素材】人生本就是一场漂泊的漫旅,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旅途中我们会遇见很多的人,有的人陪我们走一段路程,有的人会陪我们走完全程,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让我们感恩所有的遇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命有否泰变化。即便是我遇见的那朵莲,也终究会沉眠于淤泥,一年复始。然而这不正是遇见的美好吗?相遇相见便是一种缘,哪怕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错的季节。珍惜你所遇见的那些美好吧,那是你这场漫旅中弥足珍贵的风景。
人生最美丽的风景在于遇见,我遇见你,我要向你鞠躬!
遇见诸葛亮,是我一生中最宝贵财富,是一场真挚的相交,期待下一次与你的相遇。
纵有相忆,却不悔相遇。不论过去、现在,亦是未来。若有分离后失忆的一天,我也是恳求上苍,保留我们每个人相遇的时刻。因为,我不想失去相遇那刻的美。
在悠扬笛声穿越蝴蝶花间的场面,刘彻与阿娇相遇。那刻,犹如无数飞花腾起,少女清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涟漪。我素喜这样的场面,是那么唯美、纯真,不掺一点杂念,那是独特的美。这种美,只能留给相遇。王献之与爱妾桃叶的相遇中,就夹杂着这样的美,千古传诵的《桃叶渡》仿佛记录了那样的一个唯美的故事,“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春光映无限,感郎独采我。”王献之与桃叶的词句间流露出他们对相遇时刻的感恩与回味。
总有过后的无尽的相忆,也不如璀璨或唯美的开始。有时,我们,也许就会站在窗前,望着芍药花,回想曾经或是期盼未来的相遇,而自然忽略了那些也许是令人悲叹的过程。那是因为,相遇是一种美。那是因为,纵有相忆,却不悔相遇!
- 25 -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心照不宣、义无返顾地走了过来。在你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那是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那是一种天真无饰的期盼,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以及与音乐共舞的忘我的潇洒。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跟随我,品味过春荣夏酷, 见证了秋凄冬寒,永不厌倦地听我诉说,为我分担,感谢一路有你。
相遇,总是那样的偶然,墙角老师吹响的笛音,让“我”幼小的心灵,多了一位相随的伴侣。于是,竹笛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伴“我”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25 -
- 25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一2021-05-316页
- 河南省鹤壁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5-3110页
- 2019-2020学年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2021-05-268页
-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中2019-20202021-05-2616页
-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2021-05-2610页
-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19-2020学2021-05-2514页
-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5-2414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庐巢六校联盟2021-05-227页
-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2021-05-227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庐巢六校联盟2021-05-2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