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50 KB
  • 2021-06-03 发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巴蜀中学 2020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 政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 经济社会循环。应当看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 恢复,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1-2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 资产投资、货物出口增速同比回落均较明显。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必须细化举措,打通 淤塞节点,尽快畅通经济社会良性循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有机整体,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机体循环的 畅通。当前面临的循环不畅,主要来自于抗击疫情的防控需要,接下来还会面临全球供应链、 贸易链的冲击。对此等不得也慢不得。不及时畅通宏观与微观、实体与货币的循环,将会放 大疫情冲击,更难以应对世界经济可能的深度衰退。抓紧梳理分析、一一攻破梗阻,切实解 决企业经营困难、切实激发国内有效需求,才能够实现保增长、保民生,战胜不断上升的失 业风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完善宏观调控、搞好经济建设,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循环和市场循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破解当务之急的两大抓手。产业循环的畅通 主要集中在供给侧,要想方设法促进要素流通和项目开工建设。比如,有的地方运用政府专 项债,钱到位了、土地也批了,可还没有形成实物工作量。让“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落地、 落实,产业“盘子”才能实现滚动发展。市场循环的畅通主要集中在需求侧,要想方设法疏 通人流、物流的瓶颈与堵点。比如,新基建中的 5G 网络可“一业带百业”,各地各部门要以 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市场差异化,精准引导,下好全国一盘棋。重塑产业链条、平衡市场 供需,都离不开“有形之手”促“无形之手”舒展如常。 - 2 - 畅通良性循环的另一面是严格管理。流行病学告诉我们,病毒的“势场”,往往与经济 的“市场”高度相关,决不能在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后,给疫情扩散造成可乘之机。比如,密 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无论低、中、高风险地区均暂不开业。该“一刀切”的莫犹豫,不可 因小失大;要因城施策的需精细,亟待“绣花治理”。所以宏观调控与基层防控一样,都需 要“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深层次上讲,既打通关节、 疏通脉络,又“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说到底还要靠改革,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 境、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学抗击疫情的哲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做好经 济工作的方法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激发蛰伏的潜力、增强回升的动力,中国经济不 仅不会因疫情的冲击伤筋动骨,还会在搏击风浪中强筋壮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做好疫情防控百密无疏,搞好循环畅 通百战不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必然进一步释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 贫攻坚目标任务一定会完成。 (摘编自周人杰《不失时机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切实解决企业经营困难,有效激发“内需”,是在防控疫情的当下推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 要。 B. 只有畅通实体与货币的循环,切实保障“资金跟着项目走”,才能实现市场循环的畅通无 阻。 C. 如果宏观与微观、实体与货币的循环不能及时畅通,当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时我们就更难应 对。 D. 重塑产业链条,平衡市场供需,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 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针对疫情背景下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尽快畅通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中心观点。 B. 文章既分析了经济机体循环不畅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提出了破解问题的方法。 C. 文章在论证产业循环和市场循环的关系时,通过举例子和打比方,使论证具体、形象。 D. 文章通过“一刀切”与“绣花治理”的实例,论证了畅通经济循环与防控疫情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较于防控疫情造成的经济循环不畅,全球供应链、贸易链的不畅对经济循环的影响会更 - 3 - 严重。 B. 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经济循环的畅通,这使得市场经济成为一个有机 整体。 C. 抗击疫情和发展经济是一对矛盾体,既对立又一,而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靠政府的严格管理。 D. 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同时也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带来难得机遇。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 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 项,“才能实现市场循环的畅通无阻”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实现产业循环的畅通无阻。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 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 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 项,“论证了畅通经济循环与防控疫情的关系”错误,分析原文,“一刀切”与“绣花治理” 是管理方法,不是用来论证畅通与防控的关系的。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 项,“更严重”这一推断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B 项,逻辑混乱,“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都高度依赖于经济循环的畅通”与“市场经济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 项,“只能靠政府的严格管理”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 D。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 - 4 -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 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 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 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 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 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 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 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 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 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 单纯地筛选信息, 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问:? 答: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学校延期开学,学生不能在正常开学时间到校上课学习。 因此,广大家长十分关心延期开学期间孩子的居家学习问题,有的家长甚至产生了焦虑。教 育部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 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②问:? 答:“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 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 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也可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名篇。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一些地方开通网上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一 种探索。 ③问:? 答:实施“停课不停学”,各地要区别不同学段上教学的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 习的要求,可借鉴一些地方好的做法,对小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 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免上学习时间过长。同时,不得强行要求“打卡”、 - 5 - 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摘编自《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材料二: 教师对在线教学效果评价,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在线提交作业(73.01%)、学生在线回答 问题(40.36%)在线测试(36.1%),家长在线反馈信息(27.08%)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可 见,疫情期间,大部分教师还是利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评价在线教学效果,且评价方式相对单 一,缺少对在线学习贡献度、在线学习资源利用度等方面的评价。 在线学习态度方面,持非常喜欢态度的学生占样本总量的 11%,比较喜欢的占样本总量 的 56%,不太喜欢的学生占 31%,而极不喜欢的学生仅占 2%。在线学习满意度方面,13.7 %、57.4%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17.9%的学生表示一般,还有 8.7%和 2.7%的 学生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59%的家长表示疫情期间子女基本适应了在线学习,能够通过在线学习获取知识,11% 的家长认为子女完适应,27%的家长认为子女不太适应,还有 3%的家长认为子女完全不适应。 在线学习专注度上,12.85%的家长表示子女在线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专注,会认真倾听、 做好笔记等;57.9%的家长表示子女比较专注,26.98%的家长表示子女不太专注,2.28%的 家长表示子女极不专注,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在线教学没有任何效果。并且,家长认 为影响小孩在线学习效果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学生自控力(62.66%)、家庭学习氛围(48.60%)、 学习资源是否有趣(28.15%)。 (摘编自《疫情下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大数据画像》) 材料三: 在线教学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可重复观看等特点,是教育未 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结果。而在线教学也存在过多依靠学生学习自主 性,需要家长的配合,实时互动感不够等缺点。在线教育在未来发展中,还需不断完善,确 保在线学习效果。 中国未来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和用户人数都相当可观,在线教育将成为一种主导的教育 模式。但这次疫中大考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如在线教学互动不充分、在线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学生在线学习自制力差等。那么,疫情后中小学在线教育如何发展呢?专家建议:加强在线 教育顶层设计。科学预测未来在线教育发展规模和需求,加强对未来在线教育投入、在线教 育资源和平台、在线教育环境、在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注重在线教育体制机 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等方面的积极性。 - 6 - (摘编自《云端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契机》) 4. 对于材料二中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评价的相关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在线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不一样。其中,学生的关注点集中 在态度和满意度,家长则关注子女学习的适应性和专注度。 B. 疫情期间,大部分教师仍然用传统方法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也相对单一,缺少对资源 利用度等方面的评价,也缺少对在线学习的贡献。 C. 大部分学生对在线教学持肯定的态度并且满意度较高。比较喜欢及比较满意在线学习方式 的学生占比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D. 大部分家长表示子女对在线学习持肯定的态度,并认为孩子能够适应在线学习,超过七成 的家长表示子女在线学习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解决学校因疫情而延期开学期间孩子的居家学习问题,教育部部署了“停课不停学” 工作,这项工作由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落实。 B. 在线教学是在疫情期间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的一种应对方式,这种方式尽管并非疫情 期间才产生的,但在疫情期间被广泛应用和实践。 C. 在线教育是有条件成为我国一种主导的教育模式的,因此通过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方式 的研究,有助于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把握。 D. 专家认为,加大投入、增加资源和平台、加强环境和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多方优势,实现 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强在线教育顶层设计的主要举措。 6. 材料一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停课不停学”答记者问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材料提供的回 答内容,推导并补齐记者所提出的 3 个问题。 【答案】4. B 5. D 6. ①为什么要提出“停课不停学”?②如何准确把握“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 式?③如何防止“停课不停学增加学生负担?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 7 -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疫情期间,大部分教师仍然用传统方法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也相对单一,缺少对 资源利用度等方面的评价,也缺少对在线学习的贡献”说法错误。“也缺少对在线学习的贡 献”理解表述错误,原文为“缺少对在线学习贡献度、在线学习资源利用度等方面的评价” 而非“缺少贡献”。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 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D 项,“专家认为,加大投入、增加资源和平台、加强环境和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多方优势, 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强在线教育顶层设计的主要举措”说法错误。“加大投入、增加资 源和平台、加强环境和队伍建设”,曲解文意,原文是加强投入、资源、平台等方面的规划。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概括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 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干“材料一是教育 部有关负责人就‘停课不停学’答记者问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材料提供的回答内容,推导并 补齐记者所提出的 3 个问题”,作答本题的实质就是理解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结合“因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学校延期开学,学生不能在正常开学时间到校上课学习”分析,可知, 第一问的内容是解释“停课不停学”的原因,故第一问可以填写“为什么要提出‘停课不停 学’”;结合“‘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 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学习的方式应 该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地方开通网上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是利用信息化 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探索”分析,可知,第二问的内容是解释“‘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内容 和学习方式”,故可填写“如何准确把握‘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结合“实 施‘停课不停学’,各地要区别不同学段上教学的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习的要求, 可借鉴一些地方好的做法”“不得强行要求‘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 要的负担”分析,可知,第三问的内容是解释怎样“防止‘停课不停学增加学生负担’”, - 8 - 故可填写“如何防止‘停课不停学增加学生负担’”。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胜利 冯德英 “真的?!”德强一听人说母亲没有死,被担架队救出来,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过大 的惊喜,使这个刚毅的青年像孩子似的,忍不住眼泪簌簌流下来。他拼命向临时包扎所奔去。 母亲,她静静躺在担架上。她一直昏迷!她的头被打破,前额包着宽宽的绷带。左面的 肋骨被打断两根,身子只能仰躺着。在灯光下,她的脸是那样苍白,那样没有血色。 德强猛闯进屋,一见到姐姐站在那里,就知道那一定是母亲的所在,急忙抢上去。他情 不自禁地惊叫:“妈!……”可是一看人们的手势,他突然顿住。 不知是大儿子的呼唤,还是长时间医生的悉心治疗发生了效力,母亲慢慢地睁开眼睛。 她向身旁一看,轻声说道:“啊,你们都在这儿。” “妈,我在这,在这!”德刚抽泣着凑上去。 母亲略一惊,看着丈夫说:“孩子也来了,不饥困吗?” “妈,我自己跟二姐来的。妈,我不饥困。”德刚忙去拉住母亲的手。 “唉,别哭,孩子,妈不会死。”母亲又发现姜永泉和娟子,“你们都没有事?我不用 你们看哪。” “大娘,没有事!”姜永泉忙安慰她说,“大娘,咱们已经胜利了!” “啊,鬼子都完了!”母亲的眼里放出光彩,又不得不痛楚地皱紧眉毛。她忽然说,“娟 子,你姨家怎样啦?菊生还在她……” “妈!我姨家都没受害。”娟子忙答道,“菊生已找回来,妹妹抱在那边。她一见你就 - 9 - 哭。” “快把孩子抱来!”母亲吩咐着。 秀子抱着菊生走过来。孩子伸展两手哭叫着要找姥姥。“好孩子”,母亲心疼地说,“姥 姥这时不能抱你,不能给俺孙子奶吃啦!” 一个女卫生员走过来,亲切地说:“老大娘,你不能多说话。伤口抵不住呀!” 母亲看着她,慈爱地说:“好闺女,你快忙你的去,我没关系。”见她走了,母亲带着 喜悦的表情看着一家人说:“多少年了,咱们家第一次聚到一块了。多不容易啊!” “真是啊!”仁义看着妻子,激动地说,“团圆一次是难,可你……” “别说了,我没有什么。”母亲舒口气,瞅见发亮的窗户,忙说“天亮了。快扶我到门 口看看!” 18“大娘,你身上伤很重,不能去!”姜永泉阻拦道。 “唉,这没关系。永泉,我要看看咱们的城啊!娟子,快扶我一下。”母亲说着就动弹 起来。 德强和娟子忙一边一个扶起母亲,搀着她慢慢走到门口。秀子抱着菊生和德刚偎在母亲 身前。仁义、姜永泉紧跟在后面。 东方现出一片乳白色。曙光以它无比的新生力量,终于击败顽强衰落的黑暗。它以胜利 者的姿态,带来了黎明! 一轮红日从朝霞中欢笑着跳出来。万道金光,普射着暴风雨后清新的原野。万物发出灿 烂辉煌的微笑,来欢迎它的莅临,受着它的温暖,在它的照耀下成长。 “妈!看,红旗!”德刚兴奋地叫道。 在解放了的城墙最高处,站着一个年青英俊的战士。在他那草绿色军帽檐下的前额上, 裹着洁白的绷带,肩上背着带刺刀的大枪。他双手紧紧扶着旗杆。火红的旗帜在半空中哗哗 地飘扬。红旗那艳丽血红的光芒,向四外普射开来! 母亲仰脸看着。她那苍白的脸面迎着红旗和阳光,也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 秀子忽然想起什么,把孩子给姜永泉抱着,自己急忙跑进屋,一会拿着那一大束鲜花跑 回来。 “妈,今天是你的生日!给你……”秀子正要将花送给母亲,但立刻觉醒到母亲不能拿, 又把花抱在怀里。 母亲注视着女儿手中的花。鲜花被雨水沐浴得更加娇媚鲜艳,在朝霞中放着异彩。在母 亲眼中,最吸引她的不是那粉红色的月季花,暗红色的芍药花,而是夹在这些大花中的金黄 - 10 - 色的苦菜花。看着看着,母亲觉得眼前一片金光,到处都开放着苦菜花。 母亲像尝到了苦菜根的清凉可口的苦味,嗅到了苦菜花的馨香,嘴唇两旁那两道明显的 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可是幸福的微笑。 (节选自冯德英抗战长篇小说《苦菜花》,题目为编者自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对母亲、仁义、德强、德刚等人物关系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写到的这个家 庭既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更是一个革命的家庭。 B. “多少年了,咱们家第一次聚到一块了。多不容易啊!”母亲这句话暗示出一家人为了抗 战而聚少离多的事实,也凸显了母亲内心的遗憾和感伤。 C. 母亲这一形象能给读者以崇高而真实的感受,源自于节选部分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突 出表现了她既有革命意志也有慈爱心肠的形象特点。 D. 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对话描写来推进情节和展示人物形象,这些对话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 格,也符合时代特征及地域特点,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8. 苦菜花作为小说中的特殊形象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简要概括分析。 9. 《苦菜花》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母亲的光辉形象”,依据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小说是如 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答案】7. B 8. ①形象特点:根清苦,花馨香。②象征母亲饱经苦难、慈爱温暖、坚韧 崇高的形象。③象征抗战的艰苦卓绝,胜利的喜悦和幸福。 9. ①通过母亲的言行展示形象。母亲在与孩子的交谈中饱含牵挂,要亲眼看看胜利后的城, 都能真实展示母亲的慈爱与对革命的关心热爱。②通过其他人物的行动来衬托形象。家人及 医护人员对母亲的牵挂关心,衬托母亲受人尊敬的崇高形象。③通过苦菜花来象征形象。通 过苦菜花这一特殊形象来展示革命母亲的艰辛与崇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凸显”了“遗憾和感伤”理解错误,“凸显”的是母亲内心的欣喜和感慨。 故选 B。 【8 题详解】 - 11 -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物象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时要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从物象对人物、情 节、环境、主题等方面了解物象的作用。 本题,先找到有关苦菜花的描写,“金黄色的苦菜花”“苦菜根的清凉可口的苦味”“苦菜 花的馨香”,由此概括出苦菜花的形象特点:根清苦,花馨香。文章的主角是母亲,作品塑 造了一位饱经苦难、慈爱温暖、坚韧崇高的母亲形象。苦菜花的形象和母亲形象是多么契合, 所以苦菜花象征革命母亲的艰辛与崇高。文中描写“母亲像尝到了苦菜根的清凉可口的苦味, 嗅到了苦菜花的馨香,嘴唇两旁那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可是 幸福的微笑”,可见,苦菜花象征抗战的艰苦卓绝,战争取得了胜利后的母亲内心的喜悦和 幸福。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的能力。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 间接描写两种,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是指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可以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也可以借作品 中其他人物的评价性语句,还可以通过作者的议论。在回答本题时,首先指出人物描写的具 体方法,然后列举文中体现这些手法的事例,最后分析出母亲形象特征和塑造“母亲”这一 形象的意义。 本题,采用多种手法塑造“革命母亲的光辉形象”的。首先是通过母亲的言行展示形象。作 品第 4——17 节写母亲在与孩子们的交谈,言语中饱含深深的牵挂。第十九节,母亲提出“要 看看咱们的城啊”,真实展示母亲的慈爱与对革命的关心热爱。其次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行动 来衬托形象。作品中家人及医护人员对母亲的牵挂关心,以及秀子送花给母亲,衬托母亲受 人尊敬的崇高形象。最后通过苦菜花来象征形象。“母亲像尝到了苦菜根的清凉可口的苦味, 嗅到了苦菜花的馨香,嘴唇两旁那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可是 幸福的微笑”,这里,通过苦菜花这一特殊形象来展示革命母亲的艰辛。文章还通过景色描 写衬托母亲形象。“母亲仰脸看着。她那苍白的脸面迎着红旗和阳光,也泛起一层淡淡的红 晕。母亲觉得眼前一片金光,到处都开放着苦菜花”,通过苦菜花这一特殊形象来展示革命 母亲的崇高。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 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 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 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 - 12 - 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 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 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 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 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 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 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迪字复古,深厚有器局。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兖州。代归,会唃厮啰[注]叛, 帝忧关中,召对长春殿,进右谏议大夫。徙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时频岁蝗旱,问 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又言:“陛下东封时,敕所过毋伐 木除道,即驿舍或州治为行宫,裁令加涂塈而已。及幸汾、毫,土木之役,过往时几百倍。 今蝗旱之灾,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帝深然之。他日,又召对龙图阁...,徐谓迪曰:“曹玮 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谁可代玮者?”迪对曰:“玮知厮欲入寇, 且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且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今关右兵多,可 分兵赴玮。”未久,唃厮啰果犯边。复召迪问曰:“玮此举胜乎?”对曰:“必胜。”居数 日,奏至,果大胜。帝曰:“卿何以知玮必胜?”迪曰:“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 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其胜”帝益重之,自是欲大 用矣。除太子太傅,迪辞以太宗..时未尝立保傅,止兼太子宾客。寇准罢,帝欲相迪,迪固辞。 初,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迪力争不已,自此不协。 谓又欲引林特为枢密副使,迪进曰“宰相丁谓罔上弄权,私林特而嫉寇准。特子杀人,事寝 不治,准无罪罢斥,臣愿与谓俱罢,付御史台劾正”帝怒,出迪知郓州。谓败,起为秘书监。 久之,改户部尚书。请老..,以太子太傅致仕。薨,年七十七。赠司空,谥.文定。 (节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唃斯啰,清人译作嘉勒斯赉,唃斯啰政权的创建者。原名欺南凌温,吐蕃王朝赞普后 裔,宋代青唐吐蕃首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 - 13 - 劳也/臣用此知其胜/ B.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 劳也/臣用此知其胜/ C.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 劳也/臣用此知其胜/ D. 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 劳也/臣用此知其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图阁,跟文中提及的“长春殿”一样,都是帝王闲暇时召见心腹近臣聊解心事、私下决 议人事任免的场所。 B.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的 庙号多为“太宗”。 C. 请老,古代官吏供职到一定年龄后请求退休的一种说法。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乞身、告 老、移病、致仕等。 D. 谥,人死之后,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人对历史人物进行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用以褒贬善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迪心忧百姓,敢于直言进谏。面对连年蝗旱灾害,李迪提出打开内藏库赈济灾民,同时 直言指出蝗旱灾害是上天对皇帝大兴土木的惩戒。 B. 李迪熟知军务,能够预知战局。李迪了解秦州军务,赞赏守将曹玮有谋略。后来敌军进犯 秦州,李迪预言曹玮必胜,捷报传来,果如其言。 C. 李迪谦恭有节,数辞高官要职。皇帝想任用其为太子太傅,以太宗时未曾设立太保太傅为 由推辞。皇帝想任用其为宰相,他也坚决推辞。 D. 李迪爱憎分明,敢同权臣相斗。李迪认为宰相丁谓欺骗皇帝玩弄权术,偏袒林特而嫉恨寇 准。因此请求与丁谓一同罢免,交由御史台审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 (2)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迪力争不已,自此不协。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曹玮在秦州,多次请求增加兵力,还没有派遣,就急忙请辞秦州职务,只是胆怯罢 - 14 - 了。(2)李迪赞同他的建议,丁谓认为不合适,李迪据理力争不停,从此二人不和。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 排除法做题。 本题,“唃厮啰兵远来”句意是:唃厮哕兵远道而来。主语是“唃厮啰兵”,谓语是“远来”。 语句完整,单独成句,所以应在“远来”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A、B 项。“以某日下秦州会食” 句意是:要在某日一天内攻下秦州聚餐。其中“会食”是说攻下秦州聚餐,所以“下秦州会 食”中间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 D 项。断句后,要疏通语意,语意流畅,合乎原文意思才是 正确。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句中对“闲暇时召见心腹近臣聊解心事、私下决议人事任免的场所”的功能解说有错。 从文中内容可以推断,“闲暇”“私下”等解说不合实情。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 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A 项,“打开内藏库赈济灾民”错,原文为“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意思是李 迪打开内藏府来解决国家开支,从而宽减赋税,并非直接赈济灾民。 故选 A。 - 15 -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 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 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屡”,屡次,多次;“益兵”,增加兵力;“遽”,急忙;“第”,只是。 第二句关键点:“赞其策”,赞同他的建议;“以为不便”,认为不合适;“已”,停止; “不协”,不和。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 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 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 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为人厚重,有才识度量。参加科举为进士第一名,授官担任将作监丞, 兖州通判。交职回朝,恰逢唃厮哕反叛,皇帝担忧关中形势,召他在长春殿应对,提拔他担 任右谏议大夫。(后)调任陕西都转运使,入朝担任翰林学士。当时连年蝗旱灾害,(皇帝) 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李迪请求打开内藏库来解决国家费用,从而使赋敛宽松,百姓不 再劳苦了。又说道:“陛下东封泰山时,敕令沿途各地不要砍伐树木修筑道路,就把驿站或 州署治所当作行宫,只下令加以粉饰罢了。等到驾临汾州、亳州,兴建土木的工役,超过以 往几百倍。如今发生蝗旱之灾,大概是天意用来惩戒陛下的。”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对。后来, 又召他龙图阁应对,(皇帝)缓缓地对李迪说:“曹玮在秦州,多次请求增加兵力,还没有派 遣,就急忙请辞秦州职务,只是胆怯罢了。谁可以代替曹玮?”李迪回答说:“曹玮知道唃 厮哕想要入侵并且窥视关中,所以请求增加兵力作为防备,不是因为胆怯。并且曹玮有谋略, 诸将都比不上他,怎么可以代替呢?现在关右士兵数量多,可以分些兵力增援曹玮。”没过 多久,唃厮哆果然侵略边境。(皇帝)又召李迪问道:“曹玮这次行动能胜利吗?”(李迪) 国答道:“必定取胜。”过了几天,奏报送到,果然大胜。皇帝说:“你怎么知道一定曹玮 能取胜?”李迪说:“唃厮哕兵远道而来,派遣间谍声称要在某日一天内攻下秦州聚餐,想 要以此激怒曹玮。曹玮按兵不动,坐等敌兵到来,这是以逸待劳。我因此知道他会取胜。” - 16 - 皇帝更加看重李迪,从此想要重用他。皇帝任命他担任太子太傅,李迪以太宗时未曾设立太 保太傅为由推辞了,只是兼任了太子宾客。寇准罢相后,皇帝想要李迪担任宰相,李迪坚决 推辞。当初,宋真宗身体不适,寇准建议皇太子总领军国大事李迪赞同他的建议,丁谓认为 不合适,李迪据理力争不停,从此二人不和。丁谓又想要引荐林特担任枢密副使,李迪进言 说:“宰相丁谓欺骗皇上,玩弄权术,偏袒林特而嫉恨寇准。林特的儿子杀人,此事被搁置 不处理,寇准无罪却遭罢斥,我希望和丁谓一同被罢免,交付御史台审理。”皇帝发怒,命 李迪离京担任郓州知州。丁谓倒台后,(李迪)被起用担任秘书监。过了很久,改任户部尚书。 请求告老还乡,以太子太傅身份退休。去世时,享年七十七岁。赠爵司空,谥号文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二首 令狐楚 其一 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 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 其二 边草萧条塞雁飞,征人南望泪沾衣。 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描写了塞下风光,“冰雪”“边草”“黄尘”等意象写出了边塞的萧条景象。 B. “冰满须”和“尘满面”都形象地展现了征战环境的恶劣,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C. 第一首诗用“飞将军”的典故既交代了作战行动直接展现了诗人的“平生意气”。 D. 第二首诗见塞雁南飞引征人南望,大雁尚可南飞以衬征人南望不得南归,更显其悲 15. 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 【答案】14. C 15. ①同:两首诗都表现了戍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②异:第一首诗抒发 了随将伐敌的豪情,而第二首诗表达了对久战不得归的抱怨。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 17 -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 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 项,“直接展现”错,诗中用“飞将军”的典故侧面展现了诗人的“平生意气”。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 有何异同。首先要读懂这两首诗,然后先回答两首诗表达情感方面的相同点,再回答其不同 点。 分析其相同点。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第一首诗中的诗句“把得家书泪似珠”的意思是说戍 边战士收到家书后流泪了,表明戍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第二首诗中的“边草萧条塞雁飞”, 用大雁尚可南飞来反衬征人南望却不得南归的思乡情。“征人南望泪沾衣”和“白发生头未 得归”,说的是征人望向家乡时眼泪沾湿了衣裳,长期打仗,满头白发也不能回家,表明征 人对家乡的思念。所以,这两首诗都表现了戍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 分析其不同点。第一首诗中的诗句“晓随飞将伐单于”“平生意气今何在”,抒发了戍卒随 将杀敌的豪情,展现了诗人的“平生意气”。第二首诗中的诗句“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 头未得归”,表达了对久战不得归的抱怨。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 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 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 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 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雁门太守行》中,以抒写全体将士誓死报国心愿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维护集权的坚定政 治立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 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的情形。 (3)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 - 18 - 人攻击的处境。 【答案】 (1). 报君黄金台上意 (2). 提携玉龙为君死 (3). 鼎铛玉石 (4). 金块珠砾 (5).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6). 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 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报”“提携”“鼎铛”“砾”“嫉”“蛾 眉”“诼”“善”“淫”,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制度创新的内生动力一般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导向,另一个是理论层面 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为制度创新确定框架。纵观我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历 程,我们正是以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 ,不断解决改革开放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而在此基础上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升华,又为理论突破、顶层设计奠定基础;在顶层设计的引 领下,改革开放以更坚定的步伐向前推进。正是始终坚持“ ”与顶层设计相结合,改革开放 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制度创新,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机制。一方面,从小范围的自发探索开始,由点及面、 , 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将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这是 中国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制度创新通常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这个过程中,渐 进试错、不断尝试和学习,最终走向成功。例如,公共卫生属于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需要 通过合理的公共财政投入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们认识到现有公 共卫生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 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 的制度、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这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着眼点 化腐朽为神奇 以小见大 急需 B. 着眼点 摸着石头过河 以汤沃雪 亟须 C. 突破口 化腐朽为神奇 以汤沃雪 亟须 - 19 - D. 突破口 摸着石头过河 以小见大 急需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个来源的关键是问题导向 B. 理论探索是制度创新的关键 C. 问题导向为制度创新带来活力 D. 问题导向指明制度创新的方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认识到现有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这为国家公 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契机。 B. 抗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人们认识到现有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这为国家公共 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考。 C. 人们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认识到现有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这为国家公共 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D.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认识到现有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和不足,为国家公共卫 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引起了重要的反思。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 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 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着眼点: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面。突破口:指打破僵局的关键处。此处前文提及的 是“突出问题”,所以,它不会成为着重考虑的对象而只能是被打破的关键。故选“突破口”。 第二处,化腐朽为神奇: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办 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此处没有“腐朽”的语意,故选“摸着石头过河”。第三处,以 汤沃雪: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以小见大: 意为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根据前文 “小范围”及“由点及面”后边的顿号可知,此处不是在强调效果而是在说“范围”的变化, 所以宜用“以小见大”;第四处,亟须:迫切必须,它强调的是主观上的必要性,做状语; 急需:迫切需求,它侧重强调的是主观上急切的需要,可作定语、宾语,语境中是定语,用 “急需”。 - 20 -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 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 本题中,根据前后内容照应及结构对称性原则,根据上文“一个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导向,另 一个是理论层面的顶层设计”可知,下文是按照“问题导向”“顶层设计”来介绍的,故此 处的主语是“问题导向”,排除 AB;另外,顶层设计是框架,如果问题导向还是方向的话, 那么这两者就没什么区别——重复了。“框架”就有规定方向的意思,据此,排除 D。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 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 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①“人们”前面少了一个使令词“让”或“使”,排除 BC;②“改革” 与“完善”的词序有误。③最后一句缺主语,加上“这”,排除 D。 故选 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抗疫期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标语口号。统观这些标语口号,请你用对联的形 式,对其内容或者形式进行评论,不超过 30 个字。 ①内蒙赤峰: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的是敌人,敌人来了不开门。 ②山东济宁: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少喝一场酒,情仍长久。今天到处乱跑,明年 - 21 - 坟头长草! ③四川遂宁:戴口罩总比戴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 ICU 强。 ④重庆开州:麻将馆马上关门,你如果不关,我们来给你关! ⑤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答案】①生命最珍贵 爱心零距离②大爱接力,岂让疫魔掀恶浪 异邦援手,定教病患 沐春风③口语俚语句句落地 同音谐音字字暖心④警诫提醒不分南北 抗疫驱魔无论东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的一般常识和运用。题干要求用对联的形式,对其内容或者形式进行 评论。首先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分句、总字数都相等;上下联内容 应有关联,有主题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的词性 相同;对联讲究仄起平收。然后分析所给五句标语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主要是内容和词语 运用方面,然后采用对联的方式进行评论,注意字数有限制。。 本题,所给的五个标语口号都体现了今年的全民抗疫这一主题。强调生命重于亲情,警示少 聚会吃喝,强调戴口罩防疫的重要性,提醒抗疫不分南北,要不聚众玩,以及提到了异邦援 手,共同抗疫。用语多是口语、俚语,同音、谐音。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15 个字。 人民日报北京 4 月 14 日电 记者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获悉: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稳定农 民工就业“两不误”,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确保输出有组织、 健康有检测、乘运有防护、到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截至目前,已有约 10 万农民工通过“点 对点”方式顺利返京复工。 据介绍,北京市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等 14 个劳务输出省份建立省际劳务协作机制, 做好返岗复工人员信息收集和推送,精确掌握农民工返岗时间和目的地。同时,按照“一车 一方案”的原则,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与公安、交通、住建、卫健等部门协调, 开展点对点包车直达运输。同时对成规模、集中性返京的农民工开通“点对点、一站式”专 车专列,做好道路通行保障和交通安全管理,畅通农民工返京复工绿色通道。 【答案】百万农民工点对点返京复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具体考的是压缩新闻报道的文字,保留关键信息。 此题可以利用新闻结构特点拟写。新闻一般分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导语揭示新闻的 - 22 - 核心内容,保留的关键信息要从中提取。新闻的主体部分详细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对导 语的丰富和扩展,拟题时适当保留。最后是结语,对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进行阐发,起补充延 伸作用,拟题时可删去。压缩新闻保留其关键信息,主要应看导语部分,适当参考主体部分, 而结语可以用来验证。答案采用主谓式结构表述,即陈述对象+行为。相关信息取核心勿重复, 语言力求简洁流畅,不超过 15 个字。 本题根据以上方法,这则新闻的导语在第一节,关键句是:“截至目前,已有约 10 万农民工 通过‘点对点’方式顺利返京复工。”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已有约 10 万农民工。事件是:通 过‘点对点’方式顺利返京复工。第二节是介绍各劳务输出省份为农民工顺利返京复工作准 备的,这书补充叙述部分,在保留新闻关键信息时可直接删除。所以,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百万农民工点对点返京复工。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 月 22 日 8 时 10 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首场“代表通道”开启,中国女 排队长朱婷作为其中一员接受媒体采访。 朱婷说:女排精神不是在升旗的时候才有,女排精神一直存在。有时明知道得不到冠军, 也要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祖国至上,团结协作, 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我们的女排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 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践行这种精神。在武汉的白衣天使们,不顾自身安危,拼命努力救治 每一个病人;许多社区工作者和千千万万武汉人民也在咬牙坚守,为了抗疫成功坚守在自己 的岗位上。……过往比赛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恰是最团结、最顽强、最忘我的 时候。接下来的道路,还会有很多困难,希望我们同心协力,一起加油,一起努力。 这段发言赢得网友点赞:“从容大气,说得好!” 亲爱的同学,经历了因抗疫而宅家两个多月的你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校园,投入紧张的高三 复习应考中,听了上面朱婷的发言,你会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篇演讲稿,在高考前的 誓师大会上讲给全年级的同学们听。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发扬“女排精神”,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23 - 大家早上好!5 月 22 日,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讲话又一次刷爆朋 友圈。中国女排是新时代的中国骄傲,夺冠路上,这一场场艰苦卓越、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对 女排精神与中国梦的最佳诠释,是女排精神的再次传承与发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骄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中国人最需要重塑民族自信与凝聚改革共识的年代。中国女排创 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同时也让“女排精神”突破了一个体育项目本身,成 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象征。今天一代中国女排用自己行动再次证明女排精神就 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体现。 女排精神是什么?是一种爱国精神。女排队员的每一次出征都是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来, 都是为了让五星红旗的升起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奏响。 女排精神就是一种坚忍不拔的吃苦精神。每一场比赛中,都有队员体力不支,每位队员 咬牙顶住最终都完成了比赛。女排训练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正是有了那种坚忍不拔的 坚持,才有中国女排的今天。正如朱婷所说的,这种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祖国 至上的精神,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武汉的白衣天使们、许 多社区工作者、千千万万武汉人民也在咬牙坚守,他们,为这次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最终战胜困难的一定是敢于吃苦的坚持。 曾经中国足球有一个主教练施拉普纳说过一句玩笑话,当你不知道把球往哪儿踢的时候,你 就往球门里踢。中国女排告诉我们,当你遇到最大的挫折,甚至看不到前方的时候你不知道 往哪走的时候往胜利那儿走。 “女排精神”不是喊出来的,它的实质乃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 累关键时刻是拿不出“精神”的。在逆境中奋起在困难中前进就是“女排精神”的精髓。我 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距离高考仅有一百天了,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也要发扬这种“女排精 神”,把最后的这段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每天都要奋力进取、不断的超越自己,顽强拼搏、 永不言败。我相信有这种女排精神激励我们前行,我们定会迎来七月的辉煌! 加油吧!少年们!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亲爱的同学,经历了因抗疫而宅家两 个多月的你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校园,投入紧张的高三复习应考中,听了上面朱婷的发言,你 会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篇演讲稿,在高考前的誓师大会上讲给全年级的同学们听”。 - 24 -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本题材料的主题词 是“女排精神”,关键语句“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对“女排 精神”的具体阐释,也是行文立意的出发点。同时注意写作要求,写作目的是倡导大家在工 作学习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女排精神,写作文体是演讲稿,演讲稿的格式:顶格写称谓语(如: 亲爱的老师),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正文,结尾(如:谢谢大家)。演讲稿还要 在情绪上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语言上做到生动感人。 【立意】传承女排精神,展雄风创辉煌。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女排精神永不过时,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弘扬女排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继承和发扬女排精神,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 定能够实现。 【素材】1.小组赛 2 胜 3 负排名第四,让中国女排面对很多质疑,但这并没有打垮女排姑娘 们,反而激发了她们放手一搏,敢于进攻的斗志,这种“斗志”是姑娘们的“洪荒之力”, 是主教练郎平随机应变的谋略,更是强大的“女排精神”。它让中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决赛中实现逆袭,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 2.“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是习近平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的关键内容和重要强调的部分,这句 话其实是习近平同志对党员干部的告诫和要求。女排姑娘们其实也在实际的比赛和工作中深 刻践行着这样的话,始终坚持梦想,继续攀登。从中国女排黄金一代老去后,中国女排的发 展可谓时起时伏,并且有的时候也已经跌出了世界一流强队的水平,但是他们始终相信阳光 总在风雨后,不断努力,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 3.中国女排之所以能重登世界排坛的霸主其实和他们严格的排练和密集的比赛是分不开的, 他们用汗水浇灌出了成功之花,他们用热血铸就了女排精神。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八个 字“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这又正与李克强总理提出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其实我国现阶段 最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大国工匠,而是拥有精益求精精神的筑梦人。 4.当朱婷最后一个重扣打手出界,中国女排奇迹般地战胜了对手,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 夺冠热门巴西女排,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血和情感。刹那间,女排精神 再次横扫各大媒体,成为了今日体坛的头版头条。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 25 - 5.当中国女篮荣光不再,中国女足深陷困境,中国男排未能称霸亚洲,中国男篮和男足成为 无法言说的悲哀,在三大球项目里,全部的希望都面临着崩溃。也许我们在国乒中自我满足, 在体操跳水里欢呼雀跃,但在世界的眼中,我们仍然是黯淡无光的弱者,至少在体育上是这 样的。可是今天,中国女排在面对东道主巴西时奋力搏杀,赢下了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让 多少人湿了眼眶!在世界认可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女排依然昂首挺立! 6.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 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 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守候,看着 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 7.如今,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梦幻已然不再,我们可以在四五十寸的电脑显示器面前观看着世 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但我们很难再去为一直球队疯狂、感动,我们失去了梦想和信仰,我们 习惯了在三大球项目中的失败。当中国女排再一次用拼搏和顽强战胜对手时,曾经的荣光和 信仰突然焕发,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8.女排精神是刻苦奋斗、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意识到了 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充满了彷徨和失落。中国女排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主旋 律,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式这个时候,为了迅速提升中国女排的实力,时任女 排主教练的袁伟民对女排进行了魔鬼训练。由于当时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女排姑娘们在地 上摸爬打滚,被摔得遍体鳞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比力气; 没有创可贴,就用胶布粘贴。 9.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中国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 年,中国女 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 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中国人民通过女排征服了世界,他们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在媒体 发酵和渲染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努力向中国女排学习,树立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 【结构】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本次作文可以采用层进式的 结构来安排行文:首先引材料提出什么是女排精神;接着结合事例来论述为什么要发扬女排 精神;最后结合高考誓师大会,论述我们当代的青年应该如何发扬女排精神,满怀信心地迎 接高考,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 26 -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 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 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 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的一个显著特点。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