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00 KB
  • 2021-06-03 发布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藏文班) Word版含解析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林芝市二高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二年级藏文班汉语试卷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逮(dǎi)捕 雏形(chú) 繁衍(yǎn) 不即不离(jì)‎ B. 关隘(yì) 汲取 (jí) 轮廓(guǒ) 不假(jiǎ)思索 C. 默契(qì) 勘(kān) 察 娴(xián)静 衣冠楚楚(guān)‎ D. 魅惑(mèi) 卑鄙(bì) 濒临(bīn) 叱咤风云(ch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项,逮(dǎi)捕——dài;不即不离(jì)——jí。‎ B项,关隘(yì)——ài;轮廓(guǒ)——kuò。‎ D项,卑鄙(bì)——bǐ;叱咤风云(chà)——zhà。‎ 故选C。‎ ‎2. 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锱铢毕较 各抒己见 所然无味 望尘莫及 B. 如愿以偿 气象万千 引经据典 德高望重 C. 各抒己见 顾名思意 不可名壮 辗转反侧 D 欺世盗名 饱经苍桑 无微不致 义愤填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锱铢毕较——锱铢必较;所然无味——索然无味。‎ C项,顾名思意——顾名思义;不可名壮——不可名状。‎ D项,饱经苍桑——饱经沧桑;无微不致——无微不至。‎ 故选B。‎ ‎3.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惊鸿一瞥:惊讶地看了一眼。‎ - 18 -‎ B. 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C. 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D.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A项,“惊鸿一瞥”:“惊鸿”一词多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惊鸿一瞥”意思是人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该选项的解释望文生义。‎ 故选A。‎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王的演讲生动形象,振振有词,很受大家的好评。‎ B. 他做的事骇人听闻,所以他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C. 扎西在荒野上迷了路,天又渐渐黑下来了,他感到心有余悸。‎ D. 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自然见多识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振振有词:意思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停。结合“小王的演讲”“生动形象”“好评”分析,不合语境。‎ B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合“他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分析,不合语境。‎ C项,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此处是讲他感到心里害怕,使用错误。‎ D项,见多识广:意思是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语境主要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见识多等,使用正确。‎ 故选D。‎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这妇女有三、四十岁年纪,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B. 中国剪纸的题材有经史故事、神话、风俗人情……等等,真是包罗万象。‎ - 18 -‎ 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三、四十岁”错误,应该把中间的顿号去掉。‎ B项,“……等等”错误,省略号和“等等”不能连用,可去掉“等等”。‎ C项,全部正确。‎ D项,“都到齐了吗?同学们。”错误,这句话是倒装句,应改为“都到齐了吗,同学们?”‎ 故选C。‎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扎西那爽朗的笑声,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C. 在大量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来增长孩子的智力,这就陷入了教育的误区。‎ D. 由于他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A项,搭配不当,“笑声”不能与“浮现”搭配,应把“浮现”改为“回响”。‎ B项,两面对一面造成语义矛盾,应在“切实”前加“能否”或删去“能否”。‎ D项,缺少主语,应删除“由于”。‎ 故选C。‎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 A. 与那些千篇一律的设计相比,他的作品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B. 听到这个消息,她既喜出望外,又有些忐忑不安。‎ C. 一个习惯于闭目塞听、画地为牢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创造性成就的。‎ D. 世人都喜欢锦上添花,殊不知更为可贵的是雪中送炭。‎ ‎【答案】D - 18 -‎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成语词性的能力。‎ A项,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贬义词。‎ 独具匠心: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褒义词。‎ B项,喜出望外: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褒义词。‎ 忐忑不安:意为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中性词。‎ C项,闭目塞听:意思是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贬义词。‎ 画地为牢:意思是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中性词。‎ D项,锦上添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褒义词。‎ 雪中送炭:意思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褒义词。‎ 故选D。‎ ‎8. 下面的句式变换有错的一项是( )‎ A.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正是松树的风格。‎ 改为反问句: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不正是松树的风格吗?‎ B. 她的大半时间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 改为主动句:她占去了大半家务和耕种的时间。‎ C.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改为感叹句: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多么温柔和美丽的人啊!‎ D.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改为否定句:我们中国人不是没有骨气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B项,“她占去了大半家务和耕种的时间”错误,改为主动句应是:家务和耕种占去了她的大半时间。‎ 故选B。‎ ‎9. 某人因病不能出席一个学术讨论会,写信向大会秘书处说明,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A. 因病不能到会,失去良机,深感不安。‎ - 18 -‎ B. 因病不能到会,失去学习机会,十分遗憾。‎ C. 因病不能到会,有负众望,深感不安。‎ D. 因病不能到会,不能对会议作出应有贡献,特致歉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措辞得体。A项“深感不安”不得体,C项“有负众望,深感不安”不当,D项“作出应有贡献”不得体。‎ 点睛:谦词和敬词的正确使用是高考考查语言得体的重要内容,而且谦词和敬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能随意更改。因此,必须辨识、牢记一些常用的谦词和敬词,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言随旨遣。‎ ‎10.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当地气候干燥,城址_______远离水源,无法耕种,_______ 城内的官署衙门、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遗址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______它有如此傲人之处,却显得异常谦逊。‎ A. 不但 也 因为 当然 B. 也 即便 因而 虽然 C. 由于 又 因而 虽然 D. 由于 也 因为 当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根据文意,“当地气候干燥”“远离水源”是“建筑物遗址得以完好地保存”的原因,所以第一空应该填“由于”,第三空应该填“因而”;“气候干燥”和“远离水源”是并列关系,第二空应该填“又”;第四空表达的是转折关系,应填“虽然”。‎ 故选C。‎ ‎11. 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 A. 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B.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 - 18 -‎ ‎ 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A项,“像”表举例,不是比喻词;‎ B项,“像”表比较,不是比喻词;‎ C项,比喻,把“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像”是比喻词;‎ D项,“像”表猜测表猜测,不是比喻词。 ‎ 故选C。‎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新网北京站2月21日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 ‎②日本自卫军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语,目的是 ‎ 其军事性、战斗性。‎ ‎③这场演出十分重要,作为团里的台柱子,你千万不要 。‎ A. 媒介 掩饰 推托 B. 媒体 掩饰 推托 C. 媒介 掩盖 推脱 D. 媒体 掩盖 推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①媒介:广义的媒介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在传播学意义上(狭义上)是广告媒介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媒体”是用来传播信息的,语境中讲的是传播病毒,应该选择“媒介”。②掩饰:设法遮盖、掩盖(真实情况),不想让他人发现。掩盖:①指从上面遮住,盖住;②指隐藏;隐瞒。语境中“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语”,这是不想让他人发现真相,故选“掩饰”。③推托:意思是借口推辞规避。推脱:意思是推卸;推辞。语境中是指借口推辞规避,故选“推托”。‎ 故选A。‎ ‎13. 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长得很像他妈妈。‎ - 18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词是“像”,本体和喻体分别是“小明”“妈妈”。)‎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小明长得很像他妈妈”,这不是比喻句,只是表示比较。因为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要是不同类的事物,而“小明”和“他妈妈”属于同类事物,在句中“小明”不是本体,“像”不是比喻词,“他妈妈”也不是喻体。‎ 故选A。‎ ‎1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③⑥①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⑥④ C. ⑤②①⑥④③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 - 18 -‎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介定,其中⑤介定范畴,③介定内涵。为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故选D。‎ ‎15. 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 A.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C.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 D.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李商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古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李商隐”错误。应该是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故选D。‎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16.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B. 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C. 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D. 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17. 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猎,打猎 B. 没,没有 C. 镞,箭头 D. 尝,曾经 ‎【答案】16. C 17. B - 18 -‎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草中石”是“见”的宾语,意思是“看见草中的石头”,因此,“石”后要断开,排除B项;“复更”修饰“射”,意思是“重新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终”意思是“最终”,在句中作状语,不能单独断开,排除D项;“以为虎而射之”意思是“以为是虎就射去”。‎ 句意是: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进入石头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最终却不能射进石头里了。‎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实词含义的能力。‎ B项,“没,没有”错误,“没”意为“进入”。‎ 故选B。‎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进入石头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最终却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虎,他常常自己去射。他在右北平射虎,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李广也终于把虎射死。‎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位次的讲究 - 18 -‎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有删改)‎ ‎18.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说,最尊贵的座位是坐北朝南。‎ B. 人们把塾师称为“西席”,是因为汉明帝与老师交谈时,为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就安排老师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 C.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说明了以左为尊。‎ D. 《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正是说明了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尊卑的。‎ ‎19. 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列举“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事例,引出下文,点明文章中心——位次的讲究。‎ - 18 -‎ B. 文章开头列举“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事例,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兴趣。‎ C. 文章中列举“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不讲究位次的后果。‎ D. 结尾再次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0. 第③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列数字 B. 作比较 C. 打比方 D. 举例子 ‎2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南、北、西、东四个方面的尊卑和“左”“右”谁尊谁卑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B. 第④段明确地告诉我们,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国的座位尊卑早就不再重要。‎ C. 本文的中心句是“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D. 文章围绕中心,举历史中的名人事例和名著故事,有力的说明了中国古代对座位尊卑的强烈意识,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 ‎【答案】18. C 19. C 20. D 21. 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C项,“说明了以左为尊”错误。原文说“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可见,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以右为尊。‎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的作用。‎ C项,“从反面说明不讲究位次的后果”错误。开头部分,文中说,“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可见是要引出论证的中心——位次的讲究的。结尾处,“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可见,此处是为了论证“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不能体现“从反面说明不讲究位次的后果”的这种说法。‎ 故选C。‎ ‎【20题详解】‎ - 18 -‎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第三段中,为了说明“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的例子。为了说明“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作者又举了“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的例子。所以,本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中国的座位尊卑早就不再重要”错误。本段论述的内容是经过历史演变,座次尊卑有所改变,但是并非不再重要。‎ 故选B。‎ ‎(三)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天的芭蕾 韩静霆 ‎①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②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画冰灯的美丽,言语显得何等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小巧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去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日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③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养了土壤,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④遗憾么?‎ - 18 -‎ ‎⑤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鹤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不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踪迹也不留。‎ ‎⑥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觅到。‎ ‎⑦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⑧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正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仍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⑨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⑩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做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22. 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说明文 B. 记叙文 C. 小说 D. 散文 ‎23. 第②段中冰与肃杀的“冷”字绝缘的原因是什么?‎ ‎24. 第④段中“遗憾”指代什么?‎ ‎25. 第⑦段中,为什么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26. 第⑧段中划线的部分,作者运用了 的手法来说明人生的价值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用长短来衡量。‎ ‎27. 赏析第⑨段中的划线句子。‎ ‎28. 文章第⑩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9. 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成语。‎ ‎(1)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 ( ) ‎ ‎(2)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 ‎(3)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 ‎30.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冬的哈尔滨,当你看到冰灯时是不会感到寒冷的。‎ - 18 -‎ B. 冰灯短暂而美丽的人生给作者留下了人生的遗憾。‎ C. 本文对于冰灯的描述非常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文章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生和生活。‎ D. 本文围绕冰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表达作者对冰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答案】22. D 23. 冰灯是足以在凄凄沥沥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 ‎ ‎24. 冰灯溶化后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 ‎ ‎25. 冰灯虽然生命短暂,但它的美丽留在人们心里。 ‎ ‎26. 对比 27. 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灯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震撼,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 ‎28. 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升华感情。 ‎ ‎29. (1)晶莹剔透;(2)巧夺天工;(3)黯然失色 30. B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特征的能力。‎ 首先写哈市的冰灯令作者难忘;然后生动地描写哈市冰灯的美丽、温暖;冰灯融化滋润大地;冰灯引发的作者的思考——冰灯的生命是美好的、短暂的,但又是永恒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抒发了作者对冰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做一个使生命绽放出辉煌即使生命短暂也无怨无悔的冰灯一样的人。要求分析文章的体裁,根据文中的内容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应该是散文。‎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结合“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分析,原因是“冰灯是足以在凄凄沥沥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遗憾”,结合“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养了土壤,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分析,“遗憾”指的是冰灯溶化后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 ‎【25题详解】‎ - 18 -‎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提示“所以”可知答案在前面,根据前面的句子“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觅到”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2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结合“长寿的庸人”“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分析,把“长寿的庸人”和“寿命短的不凡之人”对比。抓住语句“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这样的人却正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分析,说明人生的价值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用长短来衡量。‎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划线句中“他就是”是比喻,“一个……一支……一个……”是排比,效果注意根据语段的内容分析,如“冬天的芭蕾”“优美乐曲”“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等,表现了冰灯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震撼,用比喻和排比手法,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2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 结合开头内容“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分析,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哈尔滨的冰灯”,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抒发了作者对冰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如“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可以找到文中对冰灯的描写“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对应的成语为“晶莹剔透”。‎ 由“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可以找到第二段“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中的“巧夺天工”;‎ 由“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可以找到第二段“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中的“黯然失色”。‎ ‎【3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B - 18 -‎ 项,“冰灯短暂而美丽的人生给作者留下了人生的遗憾”错误,“留下遗憾”一说错误,文章第四段“遗憾么”是一个疑问句,作者在下文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如“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觅到”“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做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由此可知,作者并没有遗憾,作者认为冰灯以自己短暂的生命给人们留下永恒的印象,这是值得的。‎ 故选B。‎ 三、作文 ‎31. 读完下面一段话,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热爱是通向成功的首要条件,因为伟大的热情可以助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困难,使你登上成功之巅。也有人说,坚持才是收获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顽强的毅力可以使你保持持久不息的动力,助你抵达成功的彼岸。‎ ‎ 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因为热爱 因为我们的热爱,我们才得以坐在今天这温暖的阳光下,将自己的成果静静品尝。‎ 先贤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我们热爱光明和温暖,所以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耀眼的太阳。我们凝视着那个方向,巨人夸父开始了逐日之旅,牛顿拿出了三棱镜弹拨阳光的琴弦……因为我们有着未来热爱,我们心中才会拥有一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目标,点点萤火般的心愿聚起来,其光芒远远超过任何恒星的光亮。是热爱,是追求,引领着人们前仆后继,走向前方。‎ 我们的热爱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赋予了每个人以不朽的灵魂。因为有雨果对《巴黎圣母院》的满腔热爱,我们才能欣赏到了艾斯美拉达“以一滴水换滴眼泪”的人性中的大美,我们才能体会到卡西莫多原意为爱而化为尘土的执着……因为有梵高对艺术的近乎偏执的爱,我们才能够感受到他笔下那如火焰般盛开的向日葵吐露出的热情,我们才欣赏到他笔下那深邃的夜空中旋转的星月……因为伽利略热爱世间万物的自然法则,才会有比萨斜塔上两颗铁球将封锁真理千百年的牢固的桎桔砸碎的壮举,物理学才会被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 18 -‎ 因为我们爱,所以纵使前路荆棘丛生、坎坷遍布,我们也会在跌倒后爬起,拭去脸上的血水,咬着牙前进;因为我们热爱,所以纵使前景黯淡、面临深渊,我也会点起心中的明灯,沉住气探寻……相对于坚如磐石、不可阻挡的热爱,困境会显得软弱无力。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身受辱而创作出巨著《史记》……原因无他,只源于一个词——“执爱”。‎ 也有人说坚持就能成功。其实,没有热爱的“坚持”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范爱农当年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等待光明,最终被磨灭希望,对生活失去了爱,残留了一地凄凉。生活中那些相伴终身的伴侣,度过了银婚、金婚、钻石婚,难道这不是缘于爱而是出于坚持?正是因为热爱,我们在奋力走向自己的目标。纵然很难成功,我亦无怨无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个带有较强的思辨色彩的新材料作文题。细加分析,“热情”与“坚持”应当说都是促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对于成功的意义可能有轻重高下之分,但两者之间并无矛盾。不过这种“思辨类”枓料作文的命题者绝非要求作文者充当“和事佬”的角色一一平均使用笔力,分别阐述这两个条件对于成功的噫义,而是要求作者先要旗只明地“站好队”即在动笔之前必须确定自己赞同(或偏向于)哪一种观点,毕竟在不同的人眼中,这两个条件的作用不会是完全等同的。写作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文体和字数的要求。‎ 立意:‎ ‎(1)热爱有助于成功;‎ ‎(2)坚持是获得成功的必备品质;‎ ‎(3)没有热爱,坚持会变成一种枯燥的困守;‎ ‎(4)没有坚持,热爱极可能变成三分钟热度。‎ 素材:‎ ‎1.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曾说:“伟大的热情能够战胜一切。”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激情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如果不是对工作充满敫情他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丝经不觉得疲倦。因此,激情并不是一个空同名词,也不可以简单地解折为一时的中动,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曾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情而成功的。”‎ ‎2.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 18 -‎ ‎3.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结构层次:‎ 本文以丰沛的史料和诗意盎然语言向我陈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正是因为热爱,我们才会朝着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奋力前行,即便深陷泥淖,也依然不会停息。而前人留下的艺术精品中,很多便是这种“热爱”的情感的结晶。没有一腔爱心,人们又如何会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如痴如醉?爱事业,爱生活,爱亲人……爱,使我们成功,让我幸福。‎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