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6-03 发布

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学案1 人教版必修4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 ‎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 ‎【学习重难点】 ‎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鉴赏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2.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3.知识概述 ‎  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 8‎ 之谓。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称长调。一般分上下阕。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明代张綖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本周学习婉约派最有影响的两位词人的作品。‎ ‎【学习过程】‎ 一、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 参差﹙ ) 堤沙﹙ ﹚天堑﹙ ﹚ 珠玑﹙ ﹚‎ 罗绮﹙ ﹚叠巘﹙ ﹚ 嬉嬉﹙ ﹚萧鼓﹙ ﹚‎ 二、名句默写﹙A级﹚‎ ‎ 南形胜,____,____。‎ ‎ 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 ‎ ________,户盈罗绮,竞豪奢。  ‎ ‎ 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 ‎ 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归去凤池夸。‎ 三、鉴赏《望海潮》﹙B级﹚‎ ‎1.《望海潮》一词描绘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景象?‎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荣和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3.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四、背诵全词﹙A级﹚‎ 五、总结 ‎ 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读了柳永的这首词,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美丽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领略那里美好的风光的。‎ 六、课外拓展 ‎ 赏析《八声甘州》 •柳永 8‎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 【赏析】‎ ‎ 这是一首抒写游子思乡感情的作品。词里把人生漂泊的悲愁,思乡怀人的凄苦深挚地表现出来。开篇以江天为背景,暮雨潇潇,暝色漠漠,一个“洒”字,让人联想起利落而过的风声、雨声和涛声。正清秋时节,秋意萧疏,一番风雨洗罢,凸显凄清悲凉的气氛。“洗”字鲜明而精当,让人回味起韩愈的“长安雨洗新秋出”。‎ ‎ 紧接着,作者笔下洒脱而苍劲地推出一片撩人心扉的秋色:“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从听觉、视觉,远景、近景的交叠中传递着开阔博大的空间感受,雄浑刚健的音乐震撼。苏轼曾为此赞赏说,“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苍凉的秋,几乎泯灭了一切生机,处处群芳凋零,落叶纷飞,美好的景物在漫无声息中无奈地消亡,连浩浩长江,也哽咽失语,默默东流。作者在字里行间微妙地渗透着游子登高临远的悲戚与感伤。‎ ‎ 词的下半片真切地抒发作者曲折的心情,写来跌宕多姿,别有韵致。“不忍”二字,逆势而起,表现内心世界缠绕不解的矛盾。远望故乡,回家的念头总要浮上心头,难以抑制,却愈来愈加强烈。自叹近年来漂泊江湖,百无聊赖,空有归思,有家难回。其间的苦楚和怨艾,欲说还休。作者巧妙地用“何事若淹留”,把多少辛酸、不平和痛切隐在心底。这一笔委婉地刻画了内在感情,读来有缠绵,有深悲。由“望”而“叹”,由“叹”而“想”,词人层次分明地展示一幕幕情景,想到佳人对自己的期盼,由于主客的转换,场景的拓展,韵味更为醇厚。传神的家人妆楼颙望,这一幕油然让人忆起“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惆怅和失落。“误几回”三字,直白中显精到,率真而寓深沉,亦是妙笔。结语回到作者的深情诉说,那满腔的乡愁和眷念,满腹的忧伤和悲凉,谁能体味又该如何倾诉呢?‎ ‎ 这首词状写景物,不尚藻饰,白描中风神俱现,得大巧之朴,可谓高妙;抒写情感,流连顿挫,反复间淋漓尽致,兼动静之美,可见高超。如果配以谐婉的音律唱歌,必将曼妙缠绵,令人悱恻,使人陶醉。‎ ‎《雨霖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 ‎2.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 8‎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 ‎【教学方法】‎ 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背诵《雨霖铃》‎ 二、给下列词注音 骤雨﹙ ﹚暮霭﹙ ﹚凝噎﹙ ﹚‎ 三、名句默写 ‎ 寒蝉凄切,________,骤雨初歇。‎ ‎ 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 ‎ 千里烟波,________。‎ ‎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 四、鉴赏《雨霖铃》‎ ‎①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主要写___,下阙主要写___。‎ ‎②本词的基调是什么?‎ ‎③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 ‎④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主要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⑤“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体会这句词的感情。‎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 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8‎ ‎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五、小结 ‎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体会了词的特色。由此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大家多去品味词,增强自身美的感悟力。 柳永的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清代词人冯煦曾这样评价他:“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希望大家学会声情并茂地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你定会受益匪浅。‎ 六、背写这首词 七、当堂检测:‎ ‎1.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2.本词有哪些意象的词?这些意象的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8‎ ‎【参考答案】‎ ‎《望海潮》‎ 一、参(cēn)差(cī) 堤(dī)沙(shā) 天(tiān)堑(qiàn) 珠(zhū)玑(jī) 罗(luó)绮(qǐ) 叠(dié)巘(yǎn) 嬉(xī)嬉(xī) 萧(xiāo)鼓(gǔ)‎ 二、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市列珠玑,‎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三、1.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抒发了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3.结尾处词人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气势。诗人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池”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④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雨霖铃》‎ 一、略 二骤(zhòu) 暮(mù) 霭(ǎi) 噎(yē)‎ 三、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8‎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①离别时的情景 离别后的情景 ‎②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③时间顺序 离别时(离别情景)、离别后(别后想象)‎ ‎④“寒蝉”“长亭”“骤雨”词人一开头就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寒蝉”透着秋意,而蝉的叫声更让人感觉的悲凉,骤雨过后天气陡然变凉,更使人感到凄切冷落,所以这首词不仅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是在写凄凉心情。‎ ‎⑤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⑥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阙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做铺垫。‎ ‎⑦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⑧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了,在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 五、略 六、略 七、①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② a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b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8‎ 8‎